南京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南京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一、南京市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晓伟[1](2020)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构建 ——基于MOOC实践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及其引发的智能化进程,造就了新的领导情境和领导理念,也对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管理者在适应时代变化开展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中,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现状存在差异。为了顺应智慧时代的发展趋势,满足管理者的现状诉求,需要设计面向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研修课程,同时也需要对研修课程进行持续丰富与更新。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需要,南京师大团队在2016年初建设完成了MOOC《信息化领导力》,为管理者构建信息化领导力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实践案例和应用指导,该课程于2019年初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被多个地区教育部门采纳为管理者研修课程。为了保证课程内容能够适应智慧教育的时代特征,引领管理者持续构建面向未来的信息化领导力,本课程一直坚持边应用边更新。本研究正是基于当前课程的已有建设基础,并将如何适应变化而优化课程内容作为基本研究目标。研究首先基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视域,梳理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演变,形成了“结构—内容”动态理解方式,提倡结构相对稳定,内容不断更新。在归纳智慧教育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概括出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包括高质高效的智慧愿景、互联互通的智慧空间、共建共享的智慧团队和精准精细的智慧效益。随后,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发现当前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存在三种典型特征:问题导向型、需求导向型和创新导向型。从理念、行动和反思三个维度(重点关注行动维度),形成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共性和个性的构建策略。理念构建策略要求管理者树立变化意识、体验技术发展,并建立内涵的“结构—内容”的理解视角。行动构建策略针对不同管理者的现状特征,结合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的优秀典型案例,提出适应三种类型管理者的差异化行动方案。反思构建策略引导管理者反思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反思自身的教育信息化意识,并建立多方联动的评估反思方式。最后,研究将形成的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与策略,应用于《信息化领导力》MOOC第13期课程中。通过问卷调查、作品分析和论坛分析,研究发现,课程内容能够提升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水平,促进管理者理解信息化领导力的各个维度,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迁移至真实工作场景中。研究针对学员的反馈,提出课程改进建议: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案例资源、为不同身份的管理者提供不同的行动设计方案。

汤学军,沈明辉,王存库,丁智刚,张学高[2](2019)在《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文中研究表明为理清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助推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为国家持续完善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分析和专家研讨,结合2017年、2018年两次全国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调查结果数据,对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总结。提出其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而发展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全面提升3个阶段,其发展速度快、涉及领域多、覆盖范围广、应用效果好、受益人群规模显着,在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我国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前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结合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任务要求,给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徐梦晨[3](2018)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研究 ——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06年社会保障信息化被纳入到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始引进信息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中,持续至今,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步伐依旧没有停止。各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项目的开展对于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关于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实际落成效果不佳的报道却屡见不鲜。这种未能预判结果的出现并非突然,而是在长期的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日渐累积形成。因此,探究并突破过程中就已凸显的问题的生成原因是纵深化推进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题中应有之义。就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从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以及相关利益主体等方面的宏观层面研究到新农合制度具体实施环节的微观研究都有一定的深度,而对于新农合业务流程的理论探究和实证研究却稍显不足,特别是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项目执行受阻或与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发生偏离的分析很少。本文针对宣城市宣州区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试图以组织与制度的分析视角,通过对“技术执行框架”理论内涵以及中国化适用性的探讨,深入分析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这种跨部门异机构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宣城市宣州区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过程实际就是在新农合业务流程涉及机构引入并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本文在个案分析与深入访谈的基础上,阐述了宣城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拟设计新流程落实效果有限、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度缓慢、机构与人员配合度不足等问题的产生。基于“技术执行框架”理论,深入讨论了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组织形式、特定的制度安排对于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的影响。通过解释性案例研究发现,组织因素在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起基础性的影响作用。组织在引进信息技术再造新农合业务流程时,影响其跨部门信息共享的要素既存在于再造前的组织结构间,也存在于原有组织结构上再造的虚拟组织间网络中。制度因素是决定性的,既是不可能逾越的障碍也是推动因素。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因素内嵌于组织结构上,影响组织内行为人对于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使用的结果。两种因素在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最后,对如何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流程再造提出了一些管理对策和建议。

苏超[4](2014)在《“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项文化惠民项目,旨在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资源传递到全国的每个角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缩小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存在的“信息鸿沟”。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至今已跨越12年,然公众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认识却存在严重不足,此外,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过程是怎样的?效果如何?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症结有哪些?其如何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本研究通过海量的文献材料系统分析、网上资源统计分析、访谈等方法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进而实现文化共享工程广泛服务民众的目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1)采用深度阅读并按照关键词、主题进行归类的方法对国内外374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2)通过对文化共享工程241期工作简报、4000余条主要新闻材料、国家历年来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文件、山东省十余个市县服务点和国家中心部分工作人员访谈资料的分析,对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进行梳理与分析;(3)采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国家数字文化网、31个省级分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资源、中国国民休闲小康指数、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中国广播电视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的挖掘分析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4)以“心声·音频馆”与“上图讲座”两种资源的网上收听次数/观看次数为数据基础,分析公众对这两类资源的偏好程度;(5)在前面几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6)对国外相似项目进行分析;(7)进行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8)构建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关于文化共享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8个方面,分别是立足国家层面与基层的整体性研究,立足省级视角、市县视角、农村视角的实践研究,针对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资源建设、版权问题等的专题研究。(2)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过程依据“建设”与“应用”的比重分为初步探索、普遍发展、巩固提升三个阶段;文化共享工程相关利益群体主要由提供决策与保障群体、实施监管群体、合作参与群体、用户群体构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基层的方式主要通过两条支路完成。(3)文化共享工程的实施效果体现在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对消弭社会信息鸿沟的贡献,中观层面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贡献,微观层面主要变现为对国家公共数字资源的充实与对国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贡献。(4)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制度、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等三个维度。(5)本研究针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合相关理论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借鉴国外相似项目,对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做出如下战略设计:一是资源设计达到标准统一,二是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制度设计达到系统全面;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发展开发适应的技术平台,以及搭建多元的、人性的、环保的服务终端;四是通过多元的文化教育活动与多举措的文化共享工程宣传推广进行服务设计,实现“服务到人”的目标。(6)在文化共享工程顶层设计与已有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建设、利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的文化共享工程评估指标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第一,国内首次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与分析,有关见解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借鉴价值;第二,论文采用“四象限图”分析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偏好程度,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陈晓峰[5](2014)在《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医院的业务不断增长,处理越来越复杂,简单的人工经营管理,已无法满足医院的需要,成为医院发展的瓶颈,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病人帐目繁杂,病人查帐困难,职工的医疗保健系统和报销的问题出现错误严重现象严重且无法追踪,如何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成为迫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恰好满足了这些需求。南京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制定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济、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社区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人民的劳动和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证。但是整体水平低,功能不完整,互不联接,安全性比较差;而且存在重复投资建设,资源浪费严重,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不少系统不能适应业务长期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地为政府社会保障宏观协调、管理和决策发挥作用,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落后于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一个南京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本文对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研究,主要介绍系统的开发背景、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等内容。论文的重点是系统设计,主要涉及系统技术方案、总体设计思想、技术架构、功能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方面等内容,并对它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设计,并通过代码实现了所有功能。

杜辰[6](2014)在《南京市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针对南京市中医院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医院医疗行为管理系统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设计存在不足、安全设计考虑不全和网络缺乏有效管理和监控等问题,采用面向服务的、组件化的方法,基于组合式分层体系构建思想,设计并完成了一套符合国家医院行业规范要求、安全稳定、操作简便的医院信息系统,为提高医疗质量,方便患者就医和查询,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证。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对医院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信息流程和开发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介绍了系统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几种关键技术。(2)从任务、步骤、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从技术性、操作性、运营性和经济性四个方面论证了可行性,并对系统的功能定位、业务流程、数据流和数据字典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3)基于web服务的思想,采用组合式分层的方法,从总体布局、系统架构、系统功能与业务流程、数据库、网络环境、系统平台及网络硬件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4)实现了多个系统功能流程图设计、数据流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字典设计、医疗业务流程设计、网络及硬件部署设计和软件定制设计,同时采用导航式菜单设计方法,增强了操作的便捷性。(5)通过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化的编程方法,设计了一个集网络通信、业务流程软件和数字化医疗设备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医疗信息系统各项指标进行了测试。

郭江花[7](2012)在《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 ——从业务流程分析》文中认为目前,社会保障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保障政策变化快,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相关信息量急剧增加、数据交换非常频繁。在社会保障的几大险种中,医疗保险关系相对比较复杂,包括参保人、管理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院和药店等多个主体,医院、医疗保险机构与参保人之间形成较为错综复杂的医、保、患关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一部分,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医疗报销手续繁杂、基金沉淀现象过多、管理部门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究其根本,除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外,新农合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粗放落后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确保该制度的顺利运行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医疗保障信息化研究做了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社会保障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访谈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在医保平台、架构模式、网络建设、医疗保险各种系统建设、社会保障卡、异地就医等方面的现状作了详细的分析,并以云南省新农合医疗保险业务流程作为分析问题的对象,从信息化角度分析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资源共享困难,然后分析出阻碍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有部门利益分割、传统行政体制观念根深蒂固、缺乏统一规划、信息标准不统一及基层建设不完善,进而提出在管理方面要协调部门利益,建立新农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深化行政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总体规划从长远考虑,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优化信息化建设能力;在技术方面要加强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一信息化标准、完善基层建设,建立全省互联的新农合信息网络的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对策。

杨秀丽[8](2012)在《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面向社会最困难、最底层人口的现金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显加快了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步伐。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初显端倪。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更为突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来解决民生问题,在积极采取措施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同时,紧密结合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全面、科学的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综合应用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学、公共政策学、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进行系统研究。以供给与需求理论、福利国家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基础,采用归纳分析与综合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比较研究、计量经济模型、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建立背景、过程、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并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变迁和国外农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前提下,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背景、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同时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农民满意度评价,并提出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对策。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考察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集体化阶段、经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多元化阶段、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化阶段。客观介绍各个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内容以及分析政策实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既决定于它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又受政治制度等其他社会环境的有力制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物质基础和经济保障,是推动现代社会保障政策形成、发展的核心力量。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中发挥主导的功能,承担着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一体化重要职责。从国际比较分析的视角,分别分析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的经验与启示。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以德国、日本、法国、美国、瑞典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俄罗斯、波兰等为代表的经济转型国家;以印度、巴西、泰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各种模式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析其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有益启示与可借鉴之处。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农民满意度评价。首先分析了以农业为主的黑龙江省,由于地处边陲、高寒的气候、农业的低效益,致使农民仍处于贫困状态。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日趋加重,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迫切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黑龙江省积极采取广泛宣传、加强组织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初步构建起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次,从政策实施主体出发,运用数据统计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现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各级政府执行政策的相关部门为实施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多渠道筹集大量的资金,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与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和普通农民的深度访谈,对同一政策、同一方面内容的不同认识,进一步分析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现状与问题。最后,从政策的客体出发,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分析影响政策实施的相关因素。利用抽样调查数据,采用TOPSIS法,评价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通过不同政策之间的满意度的比较,分析农民对不同政策的倾向性,进而分析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关因素。发现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效果比较满意,农民倾向于福利性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影响农民对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因素主要是个体特征和相关政策中的部分因素,政策执行机构状况影响不显着。其中受家庭耕地面积、子女个数、年收入、农村承包土地政策、义务教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较为突出;而受教育程度、身体健康状况、村委会组织状况、乡镇干部素质、村干部素质、村委会工作方法、政府投入力度、减免补贴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并不显着。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首先,在人人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的目标的指导下,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普惠和共享,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适度与可持续发展,统筹城乡,优先发展农村的原则:其次,采取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管理和监督、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覆盖和整合社会救助体系等具体实施,同时完善相关的衔接机制,与城镇接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最后,完善相关政策作为保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强化财政投入,加强组织管理,实现法治化建设。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配套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综合性保障体系。本研究的创新点:1)从农民的视角对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价,运用满意度分析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态度,考察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的因素,具有创新性。2)从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调查数据,研究某一区域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等进行系统分析,这在国内外以往的研究中尚未发现。3)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来研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4)在政策分析和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模式,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意义。

黄钊[9](2011)在《卫生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文中指出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的信息设施和应用系统从传统走向智能化、信息化并向数字化政府发展是当今发展主流。卫生信息化作为“四粱八柱”之一成为新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信息化主要涉及:资源整合、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信息发布以及用信息化手段来指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现紧急救助等。本论文以南京卫生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为例,结合本人从事卫生信息化的具体工作,研究如何通过选择先进、稳定的网络架构方案来实现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网络的互连互通以及对网络资源的整合。对安全准入技术、数据库冗余技术,以及容灾备份技术的研究来保障整个卫生信息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高可靠性。以此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医疗成本以及降低医疗风险。

方堃[10](2010)在《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国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但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公共治理的碎片化和分散化问题突出,城乡及区域之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公共服务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以“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运行机制及建设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思路和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全文涵括七个部分即“一绪论、五章、一尾论”。绪论简要阐述了研究的动因及意旨,厘定和缕析了相关重要概念,对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检视和评价等。第一章至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部分。其中,依据“总和分”的关系将第一章至第四章与第五章在研究内容上分开。前者为与“服务三角”模型框架相对应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四个子系统;后者则是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第一章探讨了农民需求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农民需求的类型、强弱、差别以及表达、满足和反馈等机制予以深入的研究;第二章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的过程以及纵横两个维度,揭示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的运行机理;第三章描述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历程、近况及前景,对“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功能模块、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章剖析了造成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人员配置、绩效考评、激励、职业道德和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优化路径;第五章从“服务三角”模型的系统标准出发,对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的八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尾论在总结全文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阐明了政府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标准与现实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1)理念和视角新颖。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理念,从现代系统管理科学的视角,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碎片化问题进行审视,系统地研究了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运行机制及各子系统的功能。这种研究理念和视角在国内同类成果中具有新颖性。(2)分析工具和方法先进。本文超越了以具体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对象的“拼盘式”研究套路,以体现现代服务管理特色的“服务三角”模型为框架,综合运用了制度分析、经验分析、统计分析、实证检验、比较分析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种先进研究方法。(3)理论建构独特。目前,我国正处在“十一五”末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的时空交汇期,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亟需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国家标准。本文尝试性地将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及其相应标准整合到由“农民需求子系统”、“公共政策子系统”、“服务平台子系统”和“人力资源子系统”构成的总体战略之中,这在国内学术界具有独到性。(4)政策建议应用性强。本文对“十二五”期间完善农村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公共就业、灾害防治、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做了专题性研究,阐明了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标准和着力点,前瞻性地构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对接”的政策策略,具有相当强的应用性。

二、南京市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市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构建 ——基于MOOC实践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问题与思路
    1.1 研究概念之界定
        1.1.1 智慧教育
        1.1.2 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智慧时代呼唤智慧型的学校管理者
        1.2.2 研究意义: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应用的价值意蕴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过程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过程
第2章 研究综述:已有研究与学理依据
    2.1 已有研究:现状与启示
        2.1.1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现状
        2.1.2 智慧教育研究现状
    2.2 学理依据:理论及指导
        2.2.1 适应性结构化理论介绍
        2.2.2 对信息化领导力的启示
第3章 内涵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重塑
    3.1 信息化领导力的“阶段—逻辑”演变脉络
        3.1.1 信息化领导力内涵发展的阶段审视
        3.1.2 信息化领导力内涵解读的逻辑走向
    3.2 信息化领导力的“结构—内容”内涵构成
        3.2.1 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结构理解
        3.2.2 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的内容调整
第4章 策略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建设
    4.1 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思路
    4.2 基于三种类型的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特征分析
        4.2.1 问题导向型信息化领导力特征分析
        4.2.2 需求导向型信息化领导力特征分析
        4.2.3 创新导向型信息化领导力特征分析
    4.3 基于三种类型的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构建策略
        4.3.1 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理念构建策略
        4.3.2 三种类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行动构建策略
        4.3.3 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反思构建策略
第5章 应用分析: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优化
    5.1 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设计实施
        5.1.1 《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整体特点
        5.1.2 《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内涵更新
        5.1.3 《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策略实现
    5.2 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实施效果
        5.2.1 问卷分析:学员信息化领导力的理念情况
        5.2.2 作品分析:学员信息化领导力的行动方案
        5.2.3 论坛分析:学员信息化领导力的收获反思
    5.3 智慧教育背景下《信息化领导力》MOOC的改进建议
        5.3.1 理解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持续更新课程内容
        5.3.2 结合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提供更多案例资源
        5.3.3 体现信息化领导力的差异,设计多种行动方案
第6章 总结思考: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主要结论
        6.1.2 研究创新
    6.2 后续计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员开课问卷
    附录二 :学员结课问卷
    附录三 :学员访谈提纲
    附录四 :学员作业模板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2)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观念转变,从无到有(1995—2005年)
    1.2 第二阶段:明确方向,快速发展(2006—2015年)
        1.2.1 助推医改,实现三次飞跃
        1.2.2 持续投入,夯实基础
    1.3 第三阶段:不断优化,全面提升(2016—2019年)
        1.3.1 全国基层卫生信息化体系基本完善、稳定运行
        1.3.2 全面服务,便民惠民
        1.3.3 远程医疗,资源下沉
        1.3.4 医保互通,实时结算
2 存在问题与挑战
    2.1 规划标准执行不严,发展动力不足
    2.2 信息化建设与运维投入持续性不够
    2.3 基层远程医疗制度实施保障不充分
3 措施建议
    3.1 落实灵活实用的基层信息化建设发展新保障
    3.2 建设科学合理的基层信息化业务管理新体系
    3.3 营造规范安全的基层信息化协同共享新机制
    3.4 倡导便捷实效的基层信息化便民惠民新应用
4 结语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研究 ——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政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二、关于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研究
        三、关于“技术执行框架”理论的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简·芳汀:技术执行的分析框架
        二、“技术执行框架”的中国式解读
    第四节 研究方法、写作框架、创新尝试及主要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写作框架
        三、创新尝试
        四、主要不足
第二章 宣城市宣州区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案例描述
    第一节 案例的选择与信息资料的收集
        一、案例的选择
        二、信息资料的收集
    第二节 宣城市宣州区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设计
        一、后台共享:信息系统平台的再造
        二、信息导向:业务流程设计的再造
        三、流程聚焦:既有组织的“虚拟”再造
    第三节 宣城市宣州区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统筹区内即时结报
        二、第二阶段:省内异地即时结报
        三、第三阶段:全国异地即时结报
    第四节 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与设计目标的偏离
        一、拟设计新业务流程落实程度有限
        二、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进度缓慢
        三、再造过程中机构及人员配合度不足
第三章 组织与制度: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技术执行框架”在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中的演绎
        一、“技术执行框架”对于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适用
        二、组织与制度: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的一个研究视角
    第二节 构成技术使用环境与制度内嵌基础的组织因素分析
        一、既有官僚制组织的管辖权限
        二、虚拟组织网络中的社会资本
        三、业务相关部门机构间的协调
    第三节 决定流程再造主体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
        一、业务流程再造的保障投入
        二、业务流程再造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三、围绕业务流程再造实施的组织文化
        四、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认知与认同
第四章 优化新农合业务流程再造的路径
    第一节 发挥组织因素的基础性作用
        一、业务相关组织间协作的加强
        二、组织间社会资本的构建与维系
        三、业务相关部门功能的凝聚
    第二节 新农合流程再造的制度契合
        一、流程再造预算水平的制定与利用
        二、流程再造评估、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三、流程再造涉及部门再造文化的塑造
        四、流程再造过程与效果的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访谈编码
    部分访谈内容整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附图清单
附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设定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数字鸿沟
        二、文化信息资源
        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四、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研究相关理论
        一、知识沟理论
        二、文化权利
        三、文化传播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公共物品理论
        六、贫困文化理论
    第二节 我国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回顾
        一、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二、文化共享工程研究文献的评价分析
第三章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背景
        一、全球信息化给文化建设带来挑战
        二、国家对文化建设日益重视
    第二节 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缘由
        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需要
第四章 文化共享工程实施过程
    第一节 初步探索阶段:十五时期
        一、建立试点
        二、启动应用
        三、全国推广
        四、初步探索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二节 普遍发展阶段:十一五时期
        一、开展文化共享工程试点工作
        二、与相关项目合作共建
        三、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
        四、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
        五、普遍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三节 巩固提升阶段:十二五时期
        一、继续推进服务网络的全覆盖
        二、服务新思路:拓展与深化
        三、统筹数字资源建设
        四、打造技术支撑平台
        五、巩固提升阶段工程建设小结
    第四节 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过程的系统分析
        一、建设流程
        二、国家政策影响及作用
        三、相关利益群体分析
        四、资源构成分析
        五、服务方式分析
第五章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效果与分析
    第一节 宏观层面:消弭社会信息鸿沟
        一、计算机设备增加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二、计算机技能培训助力“信息鸿沟”的消弭
    第二节 中观层面: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推动公共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二、促进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层级建设
    第三节 微观层面:充实文化资源,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一、充实国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
        二、助力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第四节 公众对文化共享工程数字文化资源的偏好分析
        一、以“心声·音频馆”为例
        二、以“上图讲座”为例
第六章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
    第一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
        一、从文献梳理中发现问题
        二、从建设过程与效果中分析问题
        三、从访谈资料中挖掘问题
        四、影响因素的确定
    第二节 国外相似项目介绍及分析
        一、美国:“美国记忆”(American Memory)
        二、韩国:“信息网络村”(Information Network Village,INVIL)
        三、南非:“数字之门”(Digital Doorway)
        四、印度:“墙上之窗——学习站”(HiWEL-Learning Stations)
        五、日本:“无处不在网络计划”(U-Japan)
        六、英国:“文化在线”(Culture on Line)
    第三节 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
        一、设计导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二、设计主题:突出“标准、规范、反馈、社会化”
        三、资源设计:标准统一
        四、制度设计:系统全面
        五、技术设计:拓展利用
        六、服务设计:进村入户到人
    第四节 文化共享工程未来发展实践指导
        一、指导原则:依据顶层设计与相关建设规划
        二、以技术支撑平台为基础,构建层级分布式互联网网站群
        三、以“服务年”为契机,实现数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建设
        四、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为重点,完善资源基础库
        五、以人才建设为中心,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教育与工作队伍培训
    第五节 构建文化共享工程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A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问题汇总——96篇研究文献梳理
附录B 国家数字文化网——专题资源库
附录C 心声·音频馆资源
附录D 上海图书馆讲座回顾(2002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论文的工作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关联技术
    2.1 系统综合因素
    2.2 系统网络和数据库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1.1 社保机构-参保登记和基金征缴管理
        3.1.2 社保机构-医保待遇支付管理
        3.1.3 参保职工医疗待遇标准
        3.1.5 社保机构—综合审核与统计报表管理
        3.1.6 参保单位和个人的需求
        3.1.7 定点医疗机构的需求
        3.1.8 医疗保险信息结构
    3.2 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3.2.1 社保机构-参保登记和基金征缴管理
        3.2.2 医保资源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3.2.3 个人帐户支付管理子系统
        3.2.4 医疗管理(审批)与监督子系统
        3.2.5 医疗费审核、结算、拨付子系统
        3.2.6 财务管理子系统
        3.2.7 统计分析子系统
        3.2.8 与外界数据接.子系统
        3.2.9 运行管理子系统
        3.2.10 公众服务信息子系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技术方案概述
    4.2 总体设计思路
        4.2.1 系统建设思路
        4.2.2 系统设计原则
        4.2.3 系统建设目的
    4.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4.3.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3.2 先进的三层C/S/S结构
        4.3.3 实现方法
        4.3.4 数据库选型
    4.4 系统模块总体设计
        4.4.1 系统模块结构图
        4.4.2 系统各子模块功能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类图设计
        4.5.2 数据字典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详细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5.1.1 详细设计的任务
        5.1.2 详细设计的原则
    5.2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2.1 参保登记及基金征缴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2 医保资源数据库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3 个人帐户支付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4 医疗管理(审批)与监督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5 医疗费审核、结算、拨付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6 财务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7 统计分析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8 与外界数据接.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9 运行管理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10 公众服务信息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2.11 医保信息导入设计与实现
        5.2.12 住院管理设计与实现与实现
        5.2.13 与社保结算管理设计与实现
        5.2.14 与定点医院业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
        6.2.1 系统测试目的
        6.2.2 系统测试背景
        6.2.3 系统测试范围
        6.2.4 系统测试策略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数据字典

(6)南京市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国外现状
        1.4.2 国内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医院信息系统及其相关技术
    2.1 基本概念
        2.1.1 HIS的管理标准化
        2.1.2 HIS的组织结构
        2.1.3 HIS的信息流程
    2.2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2.2.1 开发流程
        2.2.2 需要注意的问题
    2.3 医院管理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2.3.1 Microsoft.NET技术
        2.3.2 web服务技术
        2.3.3 数据库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的任务
        3.1.2 需求分析任务的步骤
        3.1.3 需求分析任务的方法
        3.1.4 需求分析的内容
    3.2 业务流程分析
    3.3 数据流分析
    3.4 数据字典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EB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4.1 设计原则
    4.2 系统总体布局设计
    4.3 系统结构设计
        4.3.1 系统体系结构
        4.3.2 系统网络架构
    4.4 系统功能及业务流程设计
        4.4.1 临床诊断管理设计
        4.4.2 药品管理设计
        4.4.3 药房管理设计
        4.4.4 财务管理设计
        4.4.5 接口管理设计
        4.4.6 系统管理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5.1 实体E-R图设计
        4.5.2 数据结构设计
        4.5.3 数据表设计
    4.6 系统网络环境设计
        4.6.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6.2 网络交换机布局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实现与测试
    5.1 系统功能实现
        5.1.1 登录模块
        5.1.2 系统数据管理
        5.1.3 药房管理
        5.1.4 药库管理
        5.1.5 门诊挂号管理
        5.1.6 门诊前台管理
        5.1.7 医生工作站管理
        5.1.8 电子病历管理
        5.1.9 护士工作站管理
        5.1.10业务报表查询管理
        5.1.11院长查询管理
        5.1.12系统辅助管理
        5.1.13网络通信管理
    5.2 系统测试
        5.2.1 测试要求
        5.2.2 测试内容与方法
        5.2.3 测试结果分析
    5.3 系统使用情况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和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7)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 ——从业务流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以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概述
    2.1 理论依据
        2.1.1 公共产品理论
        2.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1.3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的相关概念
第3章 云南省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 医保平台及架构模式
        3.1.1 医保平台
        3.1.2 医保架构模式
    3.2 网络建设
        3.2.1 局域网建设
        3.2.2 城域网建设
        3.2.3 广域网建设
    3.3 医疗保险公众信息服务网
    3.4 网络互通互联情况
    3.5 医保系统建设
        3.5.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3.5.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系统
        3.5.3 市直离休人员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3.5.4 “一站式”医疗保险救助信息系统
        3.5.5 社会保险数据整合和信息挖掘分析信息系统
        3.5.6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
    3.6 社会保障卡的应用
    3.7 异地就医情况
第4章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诊断
    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描述
        4.1.1 参保登记流程描述
        4.1.2 补偿审核流程描述
        4.1.3 基金征缴管理流程描述
    4.2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分析
        4.2.1 参保登记流程分析
        4.2.2 补偿审核流程分析
        4.2.3 基金征缴管理流程分析
        4.2.4 综合分析
    4.3 阻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
        4.3.1 部门利益和信息寻租因素
        4.3.2 行政体制根深蒂固
        4.3.3 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计划
        4.3.4 信息化规范和标准不统一
        4.3.5 基层建设和网络互联不完善
第5章 促进资源共享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对策
    5.1 管理方面
        5.1.1 协调部门利益,建立新农合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5.1.2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管理体制
        5.1.3 加强总体规划,从长远考虑
        5.1.4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优化信息化建设能力
    5.2 技术方面
        5.2.1 加强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5.2.2 完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
        5.2.3 完善基层建设,建立全省互联的新农合信息网络
第6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8)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政策
        2.1.2 社会保障政策
        2.1.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2.2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2.2.3 贝弗里奇的“福利国家”理论
        2.2.4 科学发展观理论
        2.2.5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征
    3.1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集体化阶段
        3.1.2 经济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多元化阶段
        3.1.3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化阶段
    3.2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演变的特征
        3.2.1 社会保障政策逐渐由二元化向一体化转变
        3.2.2 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实施中发挥主导作用
        3.2.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逐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3.3 本章小结
4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经验与启示
    4.1 国外社会保障政策的类型
    4.2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
        4.2.1 发达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
        4.2.2 经济转型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
        4.2.3 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践
    4.3 国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5.1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背景分析
        5.1.1 农村的贫困与社会保障
        5.1.2 健康风险与农村社会保障
        5.1.3 人口老龄化与农村社会保障
    5.2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现状
        5.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稳步发展
        5.2.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破冰”前行
        5.2.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逐步推进
        5.2.4 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日渐完善
        5.2.5 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良性运行
    5.3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管理缺失引发的问题
        5.3.2 新型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衔接与筹资引发的问题
        5.3.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保障标准不规范引发的问题
        5.3.4 五保户供养政策保障水平与供养方式引发的问题
        5.3.5 农村医疗救助政策本身不完善引发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农民满意度评价
    6.1 样本的选择及调查方法
        6.1.1 样本的选择
        6.1.2 研究方法与评价体系
    6.2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总体的满意度评价
        6.2.1 模型计算过程
        6.2.2 模型结果
        6.2.3 分析与讨论
    6.3 不同类型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评价
        6.3.1 模型计算过程
        6.3.2 模型结果
        6.3.3 分析与讨论
    6.4 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6.4.1 模型计算过程
        6.4.2 模型结果
        6.4.3 分析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
    7.1 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7.1.1 目标
        7.1.2 基本原则
    7.2 完善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具体措施
        7.2.1 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政策的实施
        7.2.2 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管理与监督
        7.2.3 整合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7.3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相关政策改革
        7.3.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证社会保障权益的平等
        7.3.2 提高财政投入,保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7.3.3 健全管理组织,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化
        7.3.4 加强法制化建设,为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实施提供保障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本文研究结论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8.3 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卫生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1.1 国外发展情况
        1.1.2 国内发展情况
        1.1.3 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章节安排
2 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南京市卫生信息系统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2.2 南京市卫生信息系统项目策划的原则和方法
        2.2.1 南京市卫生信息系统项目策划的原则
        2.2.2 卫生信息系统构成
    2.3 现有系统的概述
    2.4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
        2.4.1 卫生数据中心
        2.4.2 卫生信息流转共享平台
        2.4.3 卫生决策支持平台
        2.4.4 卫生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2.4.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2.4.6 疫情监测管理系统
        2.4.7 社区数字卫生服务系统
3 信息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与接入方法研究
    3.1 概述
    3.2 方案设计
        3.2.1 设计方案概述
        3.2.2 内网系统设计
        3.2.3 广域网系统设计
        3.2.4 接入层设计重点
        3.2.5 核心层设计重点
        3.2.6 网络地址规划规范
        3.2.7 系统地址设计
        3.2.8 QOS实施及VLAN设计
        3.2.9 路由设计与实现
    3.3 网络冗余设计
4 安全性设计
    4.1 系统概述
        4.1.1 安全体系规划
    4.2 方案设计
        4.2.1 安全系统组成
        4.2.2 安全系统原理图
        4.2.3 安全系统设备配置
    4.3 策略部署
5 平台其他系统设计
    5.1 数据中心设计
        5.1.1 数据中心软件
        5.1.2 系统软、硬件设计
    5.2 数据备份及容灾系统设计
        5.2.1 实现多服务器集中存储
        5.2.2 备份方案
        5.2.3 系统保护、恢复方案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改进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本文的研究动因及相关问题阐释
    一、研究动因及意旨
        (一) 研究动因:将"愿景"变为"现实"
        (二) 研究意旨:统筹城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检视及评价
        (一) 国外研究的总体态势
        (二) 国内研究的基本状况
    三、若干重要概念厘定及缕析
        (一) 公共服务
        (二) 基本公共服务
        (三)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本项研究的理论工具及分析框架
        (一) 理论工具:"整体性治理"的新范式
        (二) 分析框架:"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尝试
    五、本项研究的技术路线、基本内容及主要方法
        (一) 技术路线: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
        (二) 基本内容:一条主线、四大模块、八个专题
        (三) 主要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六、本文的篇章结构及可能的创新
        (一) 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 本文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农民需求子系统
    一、农民需求系统:以公民为中心的整体主义
        (一) 农村公共需求的"价值套装"
        (二) 驾驭需求变化:为农民量体裁衣
        (三) 农民公共需求的分类和评析
    二、设置农村服务系统"优先级":圈定与排序
        (一)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
        (二) 供需优先序:基于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三、农民公共偏好的表露:阻滞与疏通
        (一) 集体选择的优势及其限度
        (二) 失语·无奈·被决定: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不畅
        (三) 服务与意愿相吻合的表达机制
    四、塑造服务形象:测量与反馈
        (一) 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二) 评估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衡量整体的尺度
第二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
    一、政策环境:复杂变化的"服务蓝图"
        (一) 回眸·反省·突围:农村公共服务政策演展
        (二) 动态变量的话语指向
        (三) 目标与手段的张弛:政策工具选择
    二、农村公共服务政策过程:一个宏观描勒
        (一) 决策:农村公共服务中的磋商和参与
        (二) 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执行
        (三) 多管齐下:农村公共服务监督机制
    三、垂直权力的"高":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权责
        (一) "碎片化"政策及其影响
        (二) 基本公共服务链:"中央—省—市—县—乡"政策层次的叠整
    四、平行协同的"长":在层级和部门的矩阵中"水平化管理"
        (一) 国家单方供给的"势单力薄"
        (二) "公私合作"的政策纽带: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筹资
第三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平台子系统
    一、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组成框架
        (一)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历程、现状及问题
        (二) "市、县、乡(镇)、:村"一体化治理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二、跨边界设计: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 农村公共服务网络化组织结构分布
        (二) 主体、功能与内容:纵横贯通的"宽"
    三、重塑公共服务组织载体: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为个案的实证研究
        (一) 追捧与质疑:如何使农村公共服务整合起来
        (二) 流程再造与无缝隙服务:"双溪桥模式"的运作逻辑
        (三) 挖掘"主要序列":格子状连接
    四、数字化变革:农村公共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
        (一) 符号网页:Web技术开发
        (二) 数据库:智能服务体系
        (三) 自动化过程:地理信息系统与服务网格
第四章 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人力资源子系统
    一、追求卓越的"三步曲":飞轮模型
        (一) 农村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系统:概念谱系和分析前提
        (二) 用制度化驱动农村公共服务的飞轮
    二、职业道德与组织精神:目标统一
        (一) 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伦理三角":德性、规则与结果
        (二) 跨界合作的团队文化在农村公共服务中弥散
    三、整合性技能的培养及开发:行为跟进
        (一) 信任:十一项修炼
        (二) 信息系统:皈依"农民本位"
        (三) 责任感:对整体性服务结果负责
        (四) 预算:输入式管理
    四、选才、绩效考核与激励:程序规范
        (一)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配置
        (二) 农村公共服务人员的考评与激励
第五章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相关专题研究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二、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农村公共教育服务发展情况比较分析:以美国、韩国和印度为例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三、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部分国家比较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四、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一) 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国内外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经验
        (四) "十二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
        (一) 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体系的具体举措
    六、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七、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
        (一) 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灾害防治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八、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
        (一) 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框架
        (二) "十一五"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三) "十二五"完善农村公共安全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
尾论边"破"边"立":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对接"
    一、整体治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宏观旨趣
    二、国家标准: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操作杠杆
    三、城乡大同:"破""立"并举推动政府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公众需求调查问卷(乡村公众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相关情况
跋涉之中(代后记)

四、南京市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教育背景下学校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构建 ——基于MOOC实践的视角[D]. 赵晓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我国基层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J]. 汤学军,沈明辉,王存库,丁智刚,张学高.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9(04)
  •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流程再造过程研究 ——以宣城市宣州区为例[D]. 徐梦晨. 华东政法大学, 2018(02)
  • [4]“文化共享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D]. 苏超. 南开大学, 2014(07)
  • [5]南京市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晓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6]南京市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杜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研究 ——从业务流程分析[D]. 郭江花. 云南大学, 2012(10)
  • [8]黑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 杨秀丽. 东北农业大学, 2012(02)
  • [9]卫生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D]. 黄钊. 南京理工大学, 2011(12)
  • [10]当代中国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基于“服务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D]. 方堃. 华中师范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南京合作医疗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