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一、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其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帆,罗淳[1](2021)在《促进还是抑制? 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教育对女性生育的影响似乎不言而喻,但受教育水平如何影响女性生育意愿仍然有待观察。使用CGSS2015年数据,建构Poisson模型,分析受教育水平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着重对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其生育意愿之间的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其生育意愿之间的深层关联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解决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女性受教育水平会通过提高劳动收入、增强个人事业发展偏好和推迟初婚年龄进而抑制生育意愿,女性受教育水平通过改变家庭性别分工进而影响生育意愿的路径未获得经验证据的支持。

邹莎[2](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海南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结构失衡形势严峻,如何促进人口适度增长是国家亟需解决的问题。2016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然而,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政策效应并没有达到预期结果。育龄妇女作为生育行为的主体,其生育意愿会直接影响生育行为,进而对生育水平和人口结构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研究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对改善我国目前低生育水平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海南省数据,运用Poisson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构方程、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层次聚类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围绕海南省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分析研究,并基于问卷数据和宏观数据对海南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1.生育行为:(1)海南省已经形成了少生孩子的风气;(2)海南省一直存在着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情况;(3)虽然晚婚晚育在海南省已经蔚然成风,但海南省育龄妇女存在先孕后婚的现象;(4)海南省育龄妇女生育开始得较晚,结束得较晚,存在高龄产妇;(5)海南省50~60岁妇女中,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高的妇女生育行为有所下降。2.生育意愿:(1)海南省育龄妇女意愿生育水平高于实际生育水平;(2)不同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工作性质的海南省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存在差异;(3)海南省育龄妇女存在男孩偏好;(4)多数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5)已育一孩的育龄人群中,打算生育二孩与不打算再生育的人群在不同的年龄、地区、兄弟姐妹数、现有一孩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6)经济因素对海南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打算影响不明显。3.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关系:(1)海南省40~49岁妇女的性别偏好在实际生育行为中已经得到了满足;(2)海南省40~49岁妇女的生育意愿是比较强烈的,并且这种生育理想与实际存在差距;(3)在生育意愿转化为生育行为的过程当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对生育行为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4)以往的生育行为对海南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影响是显着的。4.海南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1)海南省低生育水平现状不容乐观,全面二孩政策短期具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效果甚微,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海南省低生育水平的现状;(2)全面二孩政策对海南省生育动力不足具有弥补作用;(3)政策实施三年来,海南省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促进性别均衡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人口供给的效果。

全龙杰[3](2020)在《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世纪末,欧洲大部分国家相继完成了人口转变的过程,但人类生育水平的下降并未止步于更替水平。20世纪以来,人类生育水平的变动变得日益复杂多样,同时出现了以极低生育率为主要特征的少子化问题。随着生育水平的广泛下降,人口学界关注的焦点也从控制人口增长逐渐转向维持适度人口规模、应对老龄化、恢复生育水平等问题。低生育率在全球蔓延的趋势是本研究的宏观背景,而日本在当前及未来面临少子化问题的挑战则是本研究的具体背景。日本是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自1974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目前深陷超少子化的困境。长期的少子化给日本的人口和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老龄化加速发展,同时还面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劳动者负担增加、市场规模缩小、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等问题。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已波及到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中国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结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了“未富先老”、“未富先少”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对日本少子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日本在应对少子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日本未来生育率回升的可能性,为日本优化少子化对策提出建议;同时揭示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为中国应对少子化问题给出政策建议。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共八个章节,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包括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未来趋势、成因、影响、少子化对策及其优化路径。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论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界定了少子化与少子化对策、生育的相关概念、婚姻的相关概念等基本概念,重点阐述了生育分析理论、人口转变理论、中介变量理论、现代增长理论、“低生育率陷阱”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本研究中的应用。第二部分:核心内容(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三章,依托日本二战结束以来中长期的人口统计资料,结合少子化的概念和少子化程度的判定标准,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总和生育率和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三个指标分析日本少子化的进程和现状,并展望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第四章,从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角度入手,分析日本少子化的复杂成因。在人口层面,借助改进寇尔生育指数,分析日本婚内生育率和已婚比例交替主导生育水平下降的过程;经济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养育子女的成本远超效用、年轻人的经济收入缺乏保障、工作和生活之间存在矛盾等;社会文化层面的成因主要包括传统家庭功能弱化,婚外生育不被社会接受和支持、回避风险的价值观和对子女“过度负责”的育儿观等。第五章,少子化对日本的影响。利用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分析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拉低实际GDP的增长率,抑制潜在经济产出。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直观地表现为造成人口负增长和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地方社会形态、影响思想状况和大众文化、阻碍传统文化传承、改变教育结构等。第六章,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将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历程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将其体系归纳为四个层次和三条主线。引入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构建少子化对策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其创造良好婚育环境的影响作用较大,增强婚育意愿的推动作用和减少婚育阻碍的拉动作用较小,对策内容向育儿支援过度集中,严重缺乏对婚姻的支援。第三部分: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第七章、第八章)第七章,首先分析中国的少子化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与日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国少子化的异同,最后阐述中国借鉴日本经验的可行性和吸取日本教训的必要性。第八章,结论和对策建议。首先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认为日本的少子化时间长、程度深,成因复杂且影响深远,其少子化对策值得肯定,但效果受限。然后对日本少子化对策的路径优化和中国应对少子化提出对策建议:日本应增加财政投入、调整对策配比、加大宣传力度和对策的强制力;中国应尽早应对,通过制定整体性的配套措施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开展,实现生育政策的平稳过渡。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处可能的创新:第一,目前国内对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少子化的某个要素,或少子化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影响展开,内容较为庞杂,且缺乏系统性。本研究在日本少子化持续半个世纪,少子化对策实施30年之际,对日本少子化的缘起、发展和后果进行全景展开分析,从人口学视角出发,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日本的少子化问题及少子化对策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系统性。第二,在少子化影响的研究中改进了历史增长核算模型,将少子化对经济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中分离出来加以单独分析;在少子化对策的研究中将政策工具的分析方法纳入少子化对策的研究范式,构建了政策工具和生育全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日本少子化对策进行了量化的分析。第三,本研究以日本少子化问题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日本少子化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人口、经济、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讨论了日本少子化的成因和影响。同时,对日本的少子化对策展开全面的评析,将其体系归纳为顶层设计、政策框架、综合应对、具体施策四个层次和经济援助、支援生育和育儿、改革工作方式三条主线,并将其演进历程划分为计划筹备、全面开展、调整深化三个阶段。综上,本研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细致的针对少子化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对后续少子化问题研究范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雪琴[4](2020)在《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比较研究》文中指出重庆市作为一个拥有三千多万人口超大城市,且是全国唯一一个内陆直辖市,其人口矛盾凸出,人口老龄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为了了解我国地区人口发展态势,正确判断其生育水平,加强对生育问题的认识,以便预估生育潜力,并通过代际分析比较回答代际间为何会产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问题,利于帮助地方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为其优化生育政策服务提供相关依据和参考。本研究根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以及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假设:1.受社会文化与时代背景因素的影响,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有所不同,生育行为亦有所不同。2.受个人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初婚年龄越小、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人,其生育意愿更强。3.受个人与家庭因素的影响,初婚年龄越小、家庭经济收入越高的育龄妇女,其生育行为更强。4.受个人与家庭因素的影响,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背离度,且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的背离度存在差异。本研究在已有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同时结合社会学、人口学和经济学等视角选取了影响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个人与家庭特征等因素作为自变量,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中的重庆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了基本描述统计分析、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重庆市70年代(38-47岁)、80年代(28-37岁)、新生代(15-27岁)的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和二者的背离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同时从数量、性别和时间三维分析了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现状,然后分别对其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泊松回归分析;其次对于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在数量方面的背离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由于性别是不可控的,而时间维度碍于数据有限,本研究仅从数量上分析了二者的背离,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了产生背离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发现,重庆市育龄妇女生理想生育数量大多以生育2个孩子为主,平均理想数量为1.95个,平均打算生育为1.7个,理想与打算相差0.25,而实际平均生育数为1.3个,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相差0.65。随着年代增加,“丁克族”的意愿越强烈,性别偏好逐渐从男孩偏好转为女孩偏好,重庆市育龄妇女理想生育平均年龄值为31.44岁,三代人的婚育间隔在1-5年期间人逐渐增多,呈现出晚婚晚育的趋势。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重庆市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产生背离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现有子女结构、就业单位性质和本人家庭结构,其中中学学历产生背离的机会比率是小学及以上的0.766倍,非独生子女是独生子女家庭的1.494倍。在不同代际中,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均产生背离,其中70年代的人群理想生育均值为1.97个,实际均值为1.7个,已基本达到重庆市生育水平,其背离程度为0.27。80年代的理想均值为1.88个,实际均值为1.42个,低于重庆市整体生育水平,其背离度为0.46。新生代人群的理想均值为1.83个,实际均值为0.4个,生育率远低于重庆市生育水平,其背离度为1.43。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影响70年代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的主要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本人家庭结构和家庭经济收入,其中差距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非独生子女的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数的差距是独生子女的1.588倍,同时随着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其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数的差距不断减小。影响80年代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的因素有初婚年龄与本人家庭结构以及现有子女结构,其中初婚年龄与其背离度呈正相关,初婚年龄越大,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差距越大,独生子女家庭的背离小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人。而影响新生代的关键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与现有子女结构。随着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理想子女数与实际生育数的差距不断减小;相对于没有孩子而言,已有孩子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产生背离的发生比均小于1。基于对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合理引导并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生育观,提高受教育程度,转变人们观念;其次减轻年轻人的生育压力,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生育保障体系的投入,鼓励新生代人群生育;再次生育政策要因地制宜,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最后要加强对女性(再)就业问题的相关保障,扩大企事业等单位的生育福利,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余明轩[5](2020)在《性别角色态度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行全面二孩政策之后,部分生育权回归到生育主体手中,生育意愿作为生育行为的前瞻变量受到广泛的关注与探讨。在女性自主权和生育选择权扩大的背景下,尤其是在女性社会地位、家庭地位都有所提高的环境中,以女性视角来研究其生育意愿显得尤为重要。在生育意愿研究领域,性别角色与生育意愿的相互关系是许多研究中涉及到过的,比如职业女性的生育机会成本问题、工作-家庭冲突问题。但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还比较缺乏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性别角色视角。本文以育龄女性的性别角色态度为切入点,探讨性别角色态度是否会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女性的性别角色态度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分工模式的变化也日益发生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社会分工中,并且具有了更加平等的性别观念。在量化分析中,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发现,一半以上育龄女性的理想子女数为两个,大部分女性的理想子女性别结构为“儿女双全”,生育性别偏好还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为农村女性的“男孩偏好”更显着。问卷中关于性别角色态度的测量量表由中国人民大学制定,主要包括家庭与事业、能力特质、自我实现、就业平等、家庭分工五个维度,性别角色态度综合因子变量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研究发现,女性性别角色态度总体上倾向于现代化,尤其在家庭分工、就业平等和能力特质观念上男女平等意识较强。接着本文以生育率转变的相关理论和性别角色态度现代化理论为基础,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育龄女性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进行分析,在纳入影响女性生育意愿的相关变量(个人因素、经济因素、地域因素)后发现,性别角色态度越传统,理想子女数越多,尤其是“男主外、女主内”观念上的传统倾向会显着提高育龄女性的理想子女数。并且性别角色态度越传统的育龄女性越有可能具有性别偏好,其中对“男孩偏好”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儿女双全”理想子女结构偏好,另外,对“女孩偏好”也有正向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女性性别角色态度对其生育意愿有着显着的影响,根据文章的理论假设可以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态度越现代化的女性受竞争效应影响越大,因此生育理想子女数会越低,而女性性别角色现代化是体现在其男女平等观念上,因此性别角色态度越现代化的女性具有生育性别偏好的可能性也会越小。为能够建立生育友好环境,全方面的促进男女平等,需要加快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减轻女性的家务负担,积极消除职场性别歧视,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女性实现自我角色,还有利于提高生育率和推动性别结构的合理化。

吴航[6](2020)在《生育经历、竞争偏好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文中提出自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来,大量关于二孩生育意愿的研究开始出现,但是学界对于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少有共识。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华东地区)的数据,重点关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后生育经历、竞争偏好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在分析全样本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女性二孩生育意愿作用机制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主要的研究发现和结论有:1、华东地区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较低,不到一半的育龄女性打算生育二孩。2、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受到生育第一个孩子经历的影响:生育男孩会显着弱化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而生育女孩反而会略微强化二孩生育意愿,这说明男孩偏好在华东城乡地区普遍存在,是促进女性生育二孩的重要力量。另外,婚前人流经历和一孩分娩方式的影响并不显着。3、竞争偏好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主要通过职业体现出来:未就业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最强,随着职业层级的上升,二孩生育意愿逐渐提高。低层级职业的女性拥有更强的竞争偏好,她们的职业发展和生育目标之间的竞争和冲突最为激烈,放弃生育二孩的可能性更大,有必要为她们营造更为良好的生育环境。另外,学历的作用可能被其他职业、收入等其他因素稀释了。尽管如此,高学历女性仍然拥有更强的二孩生育意愿。4、家庭收入是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呈现“U”型,家庭年收入最低和最高的女性二孩生育意愿最强。“越穷越想生”和“中产阶级的焦虑”两大特征同时显现。5、全面二孩政策并未完全遇冷,这一政策对处于双非家庭的女性影响最大,她们有着最强的生育意愿。6、生育意愿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很大,尽管在控制了个体、家庭的因素后,不同地区、城乡的差异也极大,生育经历、竞争偏好等因素对生育意愿的作用机制也发生改变,这也启示我们生育行为不单单是个体或家庭决策下的结果,更受到宏观生育环境的影响。

王丹[7](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甘肃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转变的完成,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影响生育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人们的生育意愿始终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许多研究者认为我国进入了“低生育陷阱”;也有研究者认为在二孩政策之前,受政策的限制,存在低估真实生育意愿的可能性,实际的生育率被低估了。二孩政策之后,有必要对人们的生育意愿进行重新调查。除此之外,在生育政策宽松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当前生育意愿及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变得更有意义。本研究运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中甘肃省的抽样调查数据,对甘肃省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做了初步的统计分析。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并没有显着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当前甘肃省育龄女性意愿生育子女数为2个左右。从甘肃省的调查数据来看,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并不是很低,大多数人意愿生育2个孩子,这与二孩生育政策相一致。从全国和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来看,甘肃省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处于比较稳健的态势。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到现实中可能对甘肃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上,通过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最优尺度回归和泊松回归分析,从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人口、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因素中得出以下结论:(1)民族、初婚年龄和兄弟姐妹数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人口因素。汉族较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更低;初婚年龄与生育意愿成反比关系;育龄女性所拥有的兄弟姐妹数与生育意愿成正比。(2)户籍、教育及性别偏好是影响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主要社会因素。城乡生育意愿差异显着,农村生育意愿高于城市;教育年限越长,生育意愿越低;从性别偏好来看,相对于无性别偏好来说,有女孩偏好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更高,而有男孩偏好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更低。(3)从物质资本的角度来看,家庭住房性质是影响生育意愿的最主要经济(资本)因素。家庭住房属于购买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最低,而租赁住房和自建住房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更高。

邓璐瑶,肖琴[8](2020)在《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其生育“数量-质量”选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不同教育层次的群体而言,生育"数量-质量"选择不同,同时这种选择也影响人口战略的实施。文章借助2016年CFPS数据,就女性教育水平对生育"数量-质量"两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其生育数量呈现U型关系;2.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其儿童质量呈倒U型曲线关系;3.父辈教育水平在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其生育数量及儿童智力之间起到抑制作用。针对不同教育水平群体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进一步丰富教育与生育的相关文献。

乔嫚嫚[9](2020)在《鼓励性生育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需进行有效性检验,尤其是人口数量位居世界之最的中国的生育政策。为了解决计划生育政策所引发的低生育率和人口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中国政府于2016年开始实施鼓励性的全面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但公布数据显示,2016-2019年的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并未出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生育率。由此,需对鼓励性生育政策的实施进行检验。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的数据,探讨鼓励性生育政策下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分析发现,这些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并未显着提升,仍在更替水平或以下。以189个国家数据为基础,探索非政策因素下总和生育率的变化,发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和人类发展指数与总和生育率呈显着的负向关系。中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和生育率在非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同样呈下降趋势。简言之,总和生育率更多地是受非政策因素的影响。城镇、乡村居民的生育意愿数据显示,即使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城镇和乡村居民打算生育子女数量仅为1.70和1.96,养育孩子所需费用和精力是影响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发现,受教育年数、月收入、婚姻生活幸福程度、家庭成员数、性别偏好等因素对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的生育意愿都有显着影响。其中,对于乡村居民而言,其居住村庄对外交流状况显着影响生育意愿,而年龄、15岁后务工年数、政治身份并不显着。论文还采用PADIS-INT人口软件,预测低方案、中方案和高方案下未来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探讨人口结构失衡是否能得到缓解。结果表明,无论低、中、高方案,60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并于2050年分别超过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接近三分之一,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且相当严重,人口结构失衡严重。基于当下中国面临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完全放开生育政策,即将生育决策交还给民众的建议,并提出差别化延迟退休年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等适应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汤新程[10](2019)在《城市商业银行女性员工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邯郸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推行“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生育政策,生育率仅用了30多年,就降到了世界低生育水平,这表明我国生育政策在人口控制方面具有显着影响。而目前我国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是由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口红利”优势在逐步消退,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全面二孩”政策,期望以此来对调整我国的生育状况、改善人口结构。但此次二孩政策的效果并不显着。同样是重大的人口政策,效果却差异巨大,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人们的生育意愿会如何变化?影响居民再生育意愿的因素到底是什么?不同行业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又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获取数据,分别在邯郸市的多个不同的城市商业银行随机选取已育一孩的女性员工为目标群体进行二孩生育意愿的调查。首先,采用双变量交叉列联表分析法对城市商业银行已生育一孩的女性员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情况、是否独生子女情况、家庭现有住房情况、女性工作岗位情况、一孩性别和一孩照料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其次,运用交叉列联分析、卡方检验与单因素方差检验法对女性员工的生育意愿与这些个人基本情况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二孩生育意愿与其年龄因素、受教育程度因素、家庭月收入情况因素、家庭现有住房情况因素、女性工作岗位情况因素、一孩性别和一孩照料情况因素都存在显着相关性,而独生子女情况因素和一孩照料情况因素与二孩生育意愿不存在显着相关性。最后,引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邯郸市城市商业银行已生育一孩的女性员工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本文以个人层面、家庭层面、观念层面、工作层面和社会层面这5个因素为解释变量,“是否愿意生育二孩”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测算出邯郸市城市商业银行已生育一孩的女性员工这一育龄人群的二孩生育意愿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都呈正相关关系,与工作层面呈负相关关系,而与观念因素关系不存在显着相关性。针对以上调查分析所得出结论,本文从政策和银行两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参考建议。

二、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其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其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促进还是抑制? 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文献回顾:受教育水平如何影响生育意愿
3 数据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
    3.2 变量定义
    3.3 计量模型设定
4 实证结果与讨论
    4.1 基准回归结果
    4.2 稳健性分析
    4.3 内生性
5 影响机制分析
    5.1 劳动收入效应
    5.2 性别平等效应
    5.3 偏好效应
    5.4 推迟效应
6 结论及其政策涵义

(2)“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海南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研究
        1.3.2 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3 低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
        1.3.4 提高生育水平的举措及效果研究
    1.4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2.2 研究内容
    2.3 本文创新点
    2.4 概念界定
    2.5 研究方法
        2.5.1 Mann-Whitney U检验
        2.5.2 Poisson回归
        2.5.3 多元logistic分析
        2.5.4 结构方程模型
        2.5.5 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2.5.6 层次聚类
    2.6 研究框架
    2.7 技术路线
    2.8 组织结构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 调查对象个人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
        3.1.2 调查对象地区分布
        3.1.3 调查对象婚姻、同居情况
        3.1.4 调查对象自填健康状况
        3.1.5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
        3.1.6 调查对象就业情况
        3.1.7 调查对象主要职业情况
        3.1.8 调查对象就业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3.1.9 调查对象人口类型情况
        3.1.10 调查对象2016年个人收入情况
    3.2 调查对象家庭情况
        3.2.1 调查对象家庭住房性质分布情况
        3.2.2 调查对象家庭住房面积情况
        3.2.3 调查对象2016年家庭总收入情况
    3.3 调查对象所在社区情况
        3.3.1 所在村(居)卫生计生服务室设立情况
        3.3.2 所在辖区内接受3-6岁儿童的幼儿园设立情况
        3.3.3 所在辖区内接受不满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设立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育行为分析
    4.1 育龄妇女生育数量与性别结构
    4.2 育龄妇女现有子女构成情况
    4.3 怀孕次数与活产子女数
        4.3.1 怀孕次数
        4.3.2 怀孕次数与活产子女数统计量
    4.4 已生育子女数
        4.4.1 不同年龄组已生育子女数
        4.4.2 不同年龄组平均曾生育孩子数
    4.5 婚育年龄与生育间隔
        4.5.1 婚育年龄
        4.5.2 生育间隔
    4.6 2016年海南省生育水平
        4.6.1 2016年一般生育率
        4.6.2 2016年孩次构成情况
        4.6.3 年龄别生育率
        4.6.4 孩次别生育率
    4.7 50~60岁妇女生育行为分析
        4.7.1 50~60岁妇女生育行为总体概述
        4.7.2 育龄妇女与50~60岁妇女生育行为差异性检验
        4.7.3 50~60岁妇女生育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育意愿分析
    5.1 理想子女数、打算生育子女数与平均曾生育子女数
        5.1.1 不同年龄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现状
        5.1.2 不同地区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现状
        5.1.3 不同学历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现状
        5.1.4 不同就业状况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现状
    5.2 理想子女构成
    5.3 生育打算
        5.3.1 未生育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打算
        5.3.2 已育一孩育龄妇女的生育打算
        5.3.3 已育二孩育龄妇女的生育打算
        5.3.4 不同地区育龄人群的生育打算
        5.3.5 不同地区育龄人群的打算生育时间
    5.4 已育一孩育龄妇女二孩生育打算影响因素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关系分析
    6.1 本章研究方法
    6.2 变量测量
        6.2.1 生育意愿的测量
        6.2.2 生育行为的测量
    6.3 模型结果
        6.3.1 模型拟合总体评价
        6.3.2 模型拟合结果
    6.4 生育意愿、生育行为关系形成原因探究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海南省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
    7.1 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影响
        7.1.1 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打算的影响
        7.1.2 全面二孩政策对打算生育子女数的影响
    7.2 全面二孩政策对生育水平的影响分析
        7.2.1 生育水平现状分析
        7.2.2 基于熵权法的生育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7.2.3 海南省不同年份生育指标聚类分析
    7.3 全面二孩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比赛
致谢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生育变动
        1.1.2 日本的少子化困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少子化成因和影响的相关研究
        1.3.2 婚姻对少子化作用的相关研究
        1.3.3 少子化对策的相关研究
        1.3.4 后人口转变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育的相关概念
        2.1.2 婚姻的相关概念
        2.1.3 少子化和少子化对策
        2.1.4 其他相关概念
    2.2 主要理论
        2.2.1 生育分析理论
        2.2.2 人口转变理论
        2.2.3 中介变量理论
        2.2.4 现代增长理论
        2.2.5 “低生育率陷阱”理论
第3章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现状及未来趋势
    3.1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3.1.1 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
        3.1.2 少子化的预兆期
        3.1.3 少子化的开端
    3.2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3.2.1 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
        3.2.2 人口减少时代到来
    3.3 日本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3.3.1 日本的人口预测
        3.3.2 超少子化将长期延续
第4章 日本少子化的成因
    4.1 少子化的人口成因
        4.1.1 人口因素的作用机理
        4.1.2 婚姻状况对少子化的作用
        4.1.3 婚内生育对少子化的作用
        4.1.4 婚姻和生育作用组合分析
    4.2 少子化的经济成因
        4.2.1 育儿成本效用因素
        4.2.2 收入和雇佣因素
        4.2.3 工作生活对立的因素
    4.3 少子化的社会文化成因
        4.3.1 家庭形态转变的因素
        4.3.2 婚外生育低迷的因素
        4.3.3 追求自我实现的因素
        4.3.4 固有价值观念的因素
第5章 日本少子化的影响
    5.1 少子化对日本人口的影响
        5.1.1 少子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5.1.2 少子化对年龄结构的影响
    5.2 少子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5.2.1 少子化与经济的长期协同关系
        5.2.2 少子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5.3 少子化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
        5.3.1 少子化对地方社会的影响
        5.3.2 少子化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5.3.3 少子化对教育的影响
第6章 日本少子化对策评析
    6.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演进
        6.1.1 计划筹备阶段
        6.1.2 全面开展阶段
        6.1.3 调整深化阶段
    6.2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体系
        6.2.1 组织架构的四个层次
        6.2.2 对策内容的三条主线
    6.3 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少子化对策量化分析
        6.3.1 政策工具分析框架
        6.3.2 政策文本选择与编码
        6.3.3 政策工具分布分析
    6.4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评价
        6.4.1 对策有效但作用受限
        6.4.2 对策供给“质”和“量”均不足
第7章 日本少子化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少子化进程和现状
        7.1.1 中国总和生育率的变动
        7.1.2 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动
        7.1.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7.2 中国少子化的未来趋势
        7.2.1 预测方法及参数设置
        7.2.2 预测结果
    7.3 少子化的中日比较及经验借鉴
        7.3.1 中日少子化的相似之处
        7.3.2 中日少子化的相异之处
        7.3.3 日本的启示和经验教训
第8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2.1 日本少子化对策的优化路径
        8.2.2 中国应对少子化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研究视角及主要理论
        1.2.2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内涵
        1.2.3 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
        1.2.4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关系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
    2.1 理论基础
        2.1.1 场域理论
        2.1.2 理性选择理论
    2.2 研究假设
    2.3 相关概念
        2.3.1 育龄妇女
        2.3.2 不同代际
        2.3.3 生育意愿
        2.3.4 生育行为
        2.3.5 背离度
第3章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比较研究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3.2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3 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比较
        3.3.1 生育子女数量
        3.3.2 理想生育子女性别偏好
        3.3.3 理想生育时间
        3.3.4 不同类型育龄妇女理想生育数量比较分析
        3.3.5 不同类型育龄妇女理想生育时间比较分析
    3.4 不同代际育龄生育意愿影响因素
        3.4.1 打算生育数量的影响因素
第4章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行为比较研究
    4.1 实际生育数量
    4.2 生育子女性别
    4.3 实际生育时间
        4.3.1 实际生育年龄
        4.3.2 实际生育间隔
    4.4 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行为影响因素
        4.4.1 实际生育数量影响因素
第5章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背离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5.1 理想生育数量与实际生育数量的背离度
    5.2 理想生育数与实际生育数背离的影响因素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结论
        6.1.1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之间生育意愿存在差异
        6.1.2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6.1.3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之间生育行为存在差异
        6.1.4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生育行为影响因素有所差异
        6.1.5 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
        6.1.6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背离主要受个人与家庭等因素影响
    6.2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科研情况

(5)性别角色态度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论文研究结构及主要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概念界定
        2.1.1 育龄女性
        2.1.2 生育意愿
        2.1.3 性别角色态度
    2.2 理论基础
        2.2.1 生育中介变量理论
        2.2.3 性别角色态度的现代化理论
    2.3 研究假设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数据说明
    3.2 变量测度
        3.2.1 生育意愿变量
        3.2.2 性别角色态度变量
        3.2.3 相关控制变量
    3.3 计量模型介绍
第四章 育龄女性特征的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4.1 育龄女性的基本特征
        4.1.1 自然属性
        4.1.2 社会属性
    4.2 育龄女性性别角色态度特征
        4.2.1 性别角色态度各维度分析
        4.2.2 性别角色态度因子分析
    4.3 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特征
        4.3.1 理想子女数特征
        4.3.2 性别偏好特征
    4.4 生育意愿与性别角色态度
        4.4.1 理想子女数与性别角色态度
        4.4.2 性别偏好与性别角色态度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性别角色态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5.1 对理想子女数的影响分析
        5.1.1 理想子女数回归模型
        5.1.2 性别角色态度综合因子的分析结果
        5.1.3 性别角色态度各维度的分析结果
        5.1.4 分生育满足情况的分析结果
    5.2 对性别偏好的影响分析
        5.2.1 性别偏好回归模型
        5.2.2 对性别偏好的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6)生育经历、竞争偏好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育意愿
        2.1.2 生育经历
        2.1.3 竞争偏好
    2.2 国外生育理论研究综述
    2.3 国内二孩生育意愿研究综述
第三章 华东地区育龄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
    3.1 数据来源和抽样方法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3.2.2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3 生育经历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分析
        3.3.1 流产经历、分娩方式与二孩生育意愿
        3.3.2 一孩性别、一孩年龄与二孩生育意愿
    3.4 竞争偏好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分析
        3.4.1 受教育程度与二孩生育意愿
        3.4.2 职业与二孩生育意愿
    3.5 其他控制变量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生育经历、竞争偏好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4.1 变量的选择
    4.2 研究假设
    4.3 模型构建
    4.4 模型回归结果
第五章 关于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延伸讨论
    5.1 二孩生育意愿作用机制的城乡差异
    5.2 二孩生育意愿作用机制的地区差异
    5.3 女性不打算生育二孩的原因
第六章 结论与思考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结语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7)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甘肃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文献评述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和分析框架
        (三)研究变量和分析方法
第一章 样本特征与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
    一、样本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
    二、变量的描述统计
第二章 生育意愿影响因素预分析及详析化
    一、生育意愿影响因素预分析
    二、分析的详析化
第三章 甘肃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泊松回归分析
    一、变量的重新编码及模型的建立
    二、模型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 结论
    一、总结
    二、本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附录一 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个人问卷
致谢

(8)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其生育“数量-质量”选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计
    (二)实证结果
        1. 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儿童数量
        2. 母亲受教育水平与儿童智力
三、稳健性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9)鼓励性生育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3.3 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适度人口理论
        1.4.2 人口转变理论
        1.4.3 家庭生育理论
        1.4.4 理性选择理论
    1.5 概念界定与研究方法
        1.5.1 生育意愿概念的界定与操作化
        1.5.2 研究方法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育政策的演变
    2.1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践过程
        2.1.1 鼓励生育政策阶段(1949~1953)
        2.1.2 生育政策艰难反复阶段(1954~1970)
        2.1.3 限制生育政策阶段(1971~2012)
    2.2 “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
3 鼓励性生育政策的比较分析
    3.1 发达国家鼓励性生育政策
        3.1.1 俄罗斯生育政策
        3.1.2 法国生育政策
        3.1.3 韩国生育政策
        3.1.4 日本生育政策
        3.1.5 新加坡生育政策
        3.1.6 非政策因素与生育水平——基于189个国家数据
    3.2 中国非政策因素与生育水平
        3.2.1 基于全国数据
        3.2.2 基于各省份数据
    3.3 结论
4 鼓励性生育政策的有效性——基于问卷数据
    4.1 数据来源和效度分析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效度分析
    4.2 数据描述统计
        4.2.1 变量说明
        4.2.2 描述统计
    4.3 数据分析与回归结果
        4.3.1 数据分析
        4.3.2 回归结果
        4.3.3 结论
5 未来人口预测
    5.1 预测方法与参数设定
    5.2 预测结果
    5.3 结论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城市商业银行女性员工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邯郸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生育意愿的研究
    2.2 关于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
    2.3 关于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实证方法的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孩子成本-效益理论
    3.2 孩子数量-质量替代理论
    3.3 代际财富流理论
    3.4 生育率决定的孩子供给-需求理论
    3.5 孩子社会附加成本-效益理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调查方案与问卷设计
    4.1 调查方案概况
        4.1.1 调查对象
        4.1.2 调查方法
        4.1.3 基本信息
        4.1.4 样本量的确定
        4.1.5 问卷的筛选
    4.2 问卷设计
        4.2.1 构建指标体系
        4.2.2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5.1 数据基本概要
    5.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5.2.1 年龄分布情况
        5.2.2 受教育程度情况
        5.2.3 家庭月收入分布情况
        5.2.4 是否独生子女情况
        5.2.5 家庭现有住房状况情况
        5.2.6 女性工作岗位情况
        5.2.7 一孩的性别情况
        5.2.8 一孩的照料情况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个人基本因素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分析
    6.1 年龄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2 学历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3 家庭月收入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4 是否独生子女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5 家庭现有住房情况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6 女性工作岗位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7 一孩的性别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8 一孩的照顾情况对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
    6.9 本章小结
第7章 二孩生育意愿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研究
    7.1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概述
        7.1.1 Logistic回归基本原理
        7.1.2 Logistic回归分析的适用条件
        7.1.3 Logistic回归的具体步骤
    7.2 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
        7.2.1 整合各层面影响因素指标得分
        7.2.2 二孩生育愿意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及相关建议
        8.1.1 研究结论
        8.1.2 相关建议
    8.2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索引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女性受教育程度与其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促进还是抑制? 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分析[J]. 王一帆,罗淳. 人口与发展, 2021(05)
  • [2]“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海南省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生育行为研究[D]. 邹莎.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3]日本少子化问题研究[D]. 全龙杰. 吉林大学, 2020(01)
  • [4]重庆市不同代际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比较研究[D]. 赵雪琴.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1)
  • [5]性别角色态度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D]. 余明轩. 重庆工商大学, 2020(11)
  • [6]生育经历、竞争偏好对女性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D]. 吴航.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甘肃省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丹.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8]女性受教育水平对其生育“数量-质量”选择的影响[J]. 邓璐瑶,肖琴. 中国集体经济, 2020(15)
  • [9]鼓励性生育政策的有效性研究[D]. 乔嫚嫚.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城市商业银行女性员工二孩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以邯郸市为例[D]. 汤新程.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生育水平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