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财云[1](2019)在《通脉益气祛湿方预防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自拟中药通脉益气祛湿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中西医联合使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01月至2019年01月之间在因股骨头坏死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手术治疗。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治疗,实验组使用通脉益气祛湿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其余治疗措施无差异,观察疗程均为10天。2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11天分别检测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VAS评分、健、患侧大腿周径差,术后行下肢血管彩超评估深静脉血栓情况与用药安全性评价等,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深静脉血栓发生:术后第11天入组60例患者在均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共有1例发生DVT,总发生率1.67%。发生在对照组,实验组无DVT发生病例。(2)术后第1天D-dimer和FIB值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1天D-dimer和FIB值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与第11天上述结果分别进行组内对比,差距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大腿周径差及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1天大腿周径差及VAS评分进行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1天与第1天数据进行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自拟中药通脉益气祛湿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和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都能有效的预防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药干预能更好地降低D-dimer和FIB水平,降低DVT发生风险。(2)中药干预能更好的缓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疼痛症状。(3)中药干预不增加用药风险,用药安全性高。
邱发敏[2](2017)在《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的整合疗法与单一疗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疗效,为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排列表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昆明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的患者。根据踝关节骨折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和病例排除标准,共收集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66例,其中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22例,泽兰合剂组22例,踝泵运动组22例。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设计要求观察2周,分别于术后1天(治疗前)、3天、5天、7天、10天、14天(治疗结束)观察肿胀情况。疗效指标为:肿胀值、VAS疼痛指数评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1.三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健侧周径、伤侧肢体、肿胀度、骨折分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组间基线条件一致,具有可比性。2.三组病例治疗前肿胀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3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病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0、14天后(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病例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天后,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8,P>0.05);治疗5天、7天后,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兰合剂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14天后(结束后)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泽兰合剂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病例治疗前VAS疼痛指数评分(静止与活动平均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3、5、7、10、14天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病例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3天后,三组病例疼痛指数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P>0.05);治疗5天、7天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兰合剂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天、14天(结束)后,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泽兰合剂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病例治疗前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组内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病例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三组病例治疗后踝关节主动活动度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与踝泵运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泵运动组与泽兰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三组病例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5%,显效率45%;泽兰合剂组总有效率为84%,显效率26%,踝泵运动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10%。结论:通过对三组病例临床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提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临床疗效整体上优于单一使用泽兰合剂组与踝泵运动组,特别是在肿胀、疼痛、踝关节活动改善方面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叶成明[3](2016)在《活血消肿方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踝关节骨折的病因病机、诊疗、并发症等认识,观察比较活血消肿方组和七叶皂苷钠组、活血消肿方加七叶皂苷钠组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早期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和评价踝关节骨折后早期运用活血消肿方的临床意义,为其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纳入病例均为2015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患者,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总计6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1864岁,平均(38.77±3.86)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是活血消肿方组(下文简称为中药组)、七叶皂苷钠组、活血消肿方加七叶皂苷钠组(下文简称为联合用药组)。三组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处理,同时,中药组于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开始予以口服活血消肿方,一日一剂,至手术当天停用;七叶皂苷钠组于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开始予以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一日一次,至手术当天停用;联合用药组于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开始予以口服活血消肿方加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用药方法及剂量同前,至手术当天停用。分别观察并记录三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5天、治疗第7天时踝关节软组织肿胀程度评分、肿胀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等待时间、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以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等方面。将60例受试者所有的临床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比较三组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课题纳入的三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因、骨折部位、患肢踝关节肿胀程度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处理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三组之间存在可比性。2、踝关节软组织肿胀积分方面: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第3天联合用药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但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第7天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P<0.01),对三组分别行SNK-q检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降低的幅度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疗效最显着,中药组次之。3、踝关节软组织肿胀度方面: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第3天联合用药组、中药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七叶皂苷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第7天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P<0.01),对三组分别行SNK-q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消肿的速度更迅速,起效更快,疗效显着优于单一用药组;而中药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消肿效果也优于七叶皂苷钠组。4、踝关节消肿疗效方面:治疗第3天,三组消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第5天、第7天三组治疗前后消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显着(P<0.05、P<0.01),治疗第7天中药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存在显着性(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第5、7天时达到优、良的受试者人数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消肿的临床疗效最显着,中药组疗效次之。5、踝关节疼痛VAS积分方面:治疗前三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P<0.01),行SNK-q检验发现治疗第3天中药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P<0.01)。其中联合用药组止痛的效果更明显,尤其是在治疗第5、7天,明显优于单一用药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中药组止痛的疗效也较七叶皂苷钠组明显。6、术前等待时间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行SNK-q检验提示联合用药组与七叶皂苷钠组、中药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P<0.05),中药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能够显着缩短术前消肿过程,疗效最明显,而中药组次之。7、DVT阳性率方面: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围手术期并发症方面:联合用药组、中药组与七叶皂苷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消肿方能够有效的消除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早期肿胀疼痛、缩短术前消肿周期、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软组织尽早修复,临床疗效显着,使用安全。活血消肿方是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早期肿胀疼痛行之有效的方剂,经济实用、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张铭华[4](2013)在《七厘散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大体观察评分、组织病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七厘散联合芒硝治疗豚鼠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疗效;(2)观察七厘散联合芒硝治疗骨折初期肿胀的临床疗效,探讨机理,为其在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依据。方法:(1)选取体重为302±4.36g的普通级雌性豚鼠5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七厘散组、芒硝组、联合组(七厘散联合芒硝治疗)。除空白组外,用铁杵击伤其余各组豚鼠右后肢软组织,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根据不同组别分别于损伤处外敷给药,其中空白组、模型组不给药,治疗7天。用药后1天、3天、7天进行大体观察,用药后7天全身麻醉后心脏采血观察血液流变学变化,处死后取损伤处皮下软组织做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比较。(2)本试验共纳入65例外伤致胫腓骨中段闭合骨折后肿胀临床病例,最终完成试验的58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跟骨牵引、静滴20%甘露醇125ml/次、2次/日,口服去痛片、1片/次、1次/日;治疗组:跟骨牵引、静滴20%甘露醇125ml/次、2次/目,损伤处外敷七厘散联合芒硝,每次保持外敷时间3小时,2次日。治疗7天。每天9:00,21:00测量健、患肢周径,计算周径差,与上一次观察情况对比,记录肿胀高峰时间;比较两组用药前、用药后2天、3天、7天健、患肢周径差、瘀斑评分、疼痛评分;观察用药局部皮肤反应,试验后检查血常规、肝肾功。所有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统计处理。结果:(1)1、大体观察评分:用药后1天联合组与模型组、七厘散组、芒硝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用药后3天、7天联合组与模型组、芒硝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七厘米散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病理切片评分:联合组与模型组、芒硝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七厘散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5)。3、血液流变学:联合组与模型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联合组与七厘散组比较:全血粘度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与硝组比较:全血高切、全血地低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中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无患者出现皮肤过敏反应。两组健、患肢周径差及患肢瘀斑评分用药前、用药后2天无统计学差异(P>0.5),用药后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7天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疼痛评分用药前、用药后2天、用药后3天无统计学差异(P>0.5),用药后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7天与用药前比较,治疗组周径差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周径差无统计学差异(P>0.5),瘀斑评分、疼痛评分两组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异常。结论:七厘散联合芒硝可明显促进急性软组织损伤肿胀的消退、瘀血的吸收,减轻疼痛,对骨折初期并发软组织肿胀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汪梦云[5](2000)在《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对 6 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观察治疗 ,其中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治疗组采用血脉通多功能治疗仪治疗 ,对照组只作骨科术后常规处理 ,运用消肿止痛评分等级 (WHO)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进行功能评定。结果表明 :治疗组下肢各项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0 .0 5 )。提示血脉通治疗仪对治疗下肢骨折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洪学汉[6](2019)在《七厘散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肿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七厘散内服外敷对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肢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把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肢肿痛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上,其中治疗组30例予以七厘散内服外敷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0799规格0.25g)内服外敷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3天、后1周的测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患肢周径差、术后疼痛VAS评分,肿胀、压痛和瘀斑积分、中医症状治疗前后总积分以及实验室炎症指标等对比分析,并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来评价七厘散内服外敷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肢肿痛的临床效果。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60例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脱落1例。结果只有58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进入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骨折部位、手术耗时、骨折AO分型,术后引流量等基本资料,两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周径差、疼痛VAS评分、肿胀积分以及炎症指标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以及治疗后7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压痛及瘀斑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以及治疗后7天,无明显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在治疗前后均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而组间在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七厘散内服外敷在老年转子间骨折术后的消肿止痛方面疗效显着,可改善周围软组织的肿胀和疼痛程度,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体现了中医药在治疗骨折术后缓解肿胀和疼痛的优势,可在骨伤领域进一步推广。
郭凤红,范鹏,张逊,杨环玮,徐磊[7](2018)在《蜡疗临床应用新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石蜡疗法(paraffin therapy)是用加热后的石蜡治疗疾病的方法,简称蜡疗。蜡疗是一种良好的传导热疗法,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黏滞性和延展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且能随意伸缩变形紧贴于体表各部。蜡疗保温时间长,冷却时放出大量热能,能使人的机体组织受到较高温度且持久的热作用,一方面通过蜡疗能改善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汗腺的分泌。另一方面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使炎症浸润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在冷却的过程中,石蜡体积逐渐缩小,治疗时与皮肤紧密接触,可产生对组织的压缩和挤压作用,因而促进温度向深部组织传递,呈现一种机械挤压作用,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其治疗作用有温热作用、机械作用、润滑作用等,治疗技术有蜡饼法、刷蜡法。蜡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的特点,而且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功能的康复、肌肉软组织损伤、肢体功能康复、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皮肤科及其他方面治疗。本文通过对上述临床疗效总结归纳,发掘蜡疗的适应病症,减少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蜡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柴塬[8](2016)在《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运用补肾通络手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通过观察该手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手法进行对照,评价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该手法的的临床应用及推广提供客观依据;并初步探讨将生活质量评价体系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从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前往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门诊治疗的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采用补肾通络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周5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利用36条简明健康问卷(the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eale,VAS)采集相关数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治疗对CLM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VAS疼痛指数评分方面: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在经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该组治疗前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所改善。而治疗后两组间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疼痛改善程度有差异。说明补肾通络手法和常规推拿法均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且补肾通络手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上优于常规推拿法。2.SF-36量表评估方面:两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在经2个疗程治疗后分别与该组治疗前的各维度评分比较,经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等2个维度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4个维度评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维度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常规推拿法可改善患者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2方面的生活质量,补肾通络手法可改善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4方面的生活质量;而两组治疗后组间各维度评分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在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3个方面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维度差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补肾通络手法在改善患者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等3个方面的程度优于常规推拿法,说明补肾通络手法同常规推拿法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具有优越性。结论1.补肾通络手法是一种能为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解除身体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恢复社会功能,综合提高生活质量的推拿手法,且同常规推拿法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上具有优越性。2.将生活质量引入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可将其作为中医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陈建安[9](2014)在《电针与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电针和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标准的108例病人按照简单随机、单盲法分为电针组38例,温针组36例,普通针刺组34例。经过2周治疗,通过临床症状及体征、JOA下腰痛量表、简式Mcq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及体征、JOA下腰痛量表、简式Mcq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病例临床症状及体征、JOA下腰痛量表、简式Mcqill疼痛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种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日常活动能力;组间比较,电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温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7.37%,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8.89%,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58.82%。结论:电针、温针、普通针刺均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腿痛程度、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工作能力、腰部活动能力。其中电针治疗疗效最佳,温针次之。
孟祥国[10](2013)在《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将我院股骨干骨折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的情况较统计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给予复元活血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消脱止(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记录两组术后肢体肿胀改善情况和治疗的总效率。结果:在术后第5天和第7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患者肿胀程度对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情况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和第1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患者的肿胀程度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术后第7天和第10天,两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治疗术后肢体肿胀有着良好的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二、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通脉益气祛湿方预防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DVT认识 |
1.1 DVT形成机制认识 |
1.2 DVT的危险因素 |
1.3 诊断DVT辅助检查 |
1.4 下肢DVT的诊断流程 |
1.5 下肢DVT分期分型及临床表现 |
1.6 现代医学对DVT的预防 |
2 中医对 DVT 的研究及干预 |
2.1 中医对DVT的理论认识 |
2.2 中医药防治DVT现状 |
3 中医对股骨头坏死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诊断、纳入、排除及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
1.3 分组 |
1.4 入组病例基本情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操作 |
2.3 术后干预 |
2.4 观察指标及评判方法 |
2.5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实验室指标 |
3.2 临床观察指标 |
3.3 术后DVT发生 |
3.4 安全性评价 |
4 结果分析 |
5 讨论 |
5.1 下肢深静脉血栓与髋关节置换术联系 |
5.2 通脉益气祛湿方方解和药理学研究 |
5.3 综合分析 |
5.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Lauge-Hansen分型 |
1.4 肢体肿胀程度分度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剔除、脱落病例标准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处理 |
2.4 泽兰合剂口服疗法 |
2.5 踝泵运动疗法 |
2.6 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疗法 |
3 研究方法 |
3.1 随机分组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伤侧对比 |
1.4 骨折分型 |
1.5 肿胀度分布 |
1.6 健侧周径比较 |
2 临床观察指标 |
2.1 肿胀值 |
2.2 VAS疼痛评分 |
2.3 踝关节主动活动度 |
2.4 三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3.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技术路线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病例观察表 |
附录四 肿胀指标观察表 |
附录五 随机排列表法 |
附录六 观察工具 |
附录七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着情况 |
致谢 |
(3)活血消肿方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肿胀疼痛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肿胀疼痛的治疗 |
3 现代中医药对肿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
4 现代医学对骨折早期肿痛的认识及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及步骤 |
2.1 治疗方法及步骤 |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2.3 临床数据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踝关节软组织肿胀积分比较 |
2 踝关节软组织肿胀度比较 |
3 踝关节消肿临床疗效比较 |
4 踝关节疼痛VAS积分比较 |
5 术前等待时间比较 |
6 DVT阳性率比较 |
7 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比较 |
8 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比较 |
9 临床研究结论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踝关节骨折早期肿痛发病机制探讨 |
2 活血消肿方组方特点 |
3 活血消肿方治疗踝关节骨折早期肿胀疼痛的疗效分析 |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四肢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七厘散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动物实验 |
1 主要材料 |
1.1 动物 |
1.2 药物纱布袋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和用药 |
2.2 观察指标 |
2.3 评分标准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不同时相豚鼠大体观察评分 |
3.2 显微镜下观察评分 |
3.3 各组豚鼠血流变学指标 |
4 实验小结 |
第二章 临床初步应用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3 骨折线的形态分类 |
2.4 肿胀度分级标准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2.7 病例剔除标准 |
3 —般资料 |
3.1 两组患者性别统计比较 |
3.2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统计比较结果 |
3.3 两组患者受伤后就诊时间统计比较结果 |
3.4 两组患者患肢分布情况 |
3.5 两组患者患肢骨折线的形态分布情况 |
3.6 两组患者用药前患肢肿账度分布情况 |
4 临床研究方法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流程 |
4.3 临床观察指标 |
4.4 疗效及安全性监测 |
5 统计学分析 |
6 结果 |
6.1 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
6.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高峰期情况 |
6.3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健、患肢周径差情况 |
6.4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患肢疲斑评分情况 |
6.5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患肢疼痛评分情况 |
6.6 用药期间治疗组患者未出现皮肤过敏反 |
6.7 复查患肢胫腓骨床边X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骨折端均未出现再移位 |
6.8 实验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动物实验阶段 |
1.1 急性软组织伤的模型建立及疗效评估 |
1.2 七厘散联合芒销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大体观察旳影响 |
1.3 七厘散联合芒销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修复 |
1.4 七厘散联合芒销对软组织损伤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 |
2 临床试验阶段 |
2.1 结果分析 |
2.2 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原因及机理探讨 |
2.3 中医药对骨折后软组织伤的治疗 |
2.4 中药外敷机理和展望 |
2.5 七厘散联合芒硝治疗骨折初期肿胀的机理探讨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6)七厘散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肿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剔除标准 |
1.6 试验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方案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3.疗效观察指标 |
3.1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
3.2 次要疗效观察指标 |
3.3 不良反应 |
3.4 疗效判定 |
3.5 数据统计 |
4.伦理问题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2.观察指标疗效分析 |
3.实验室指标分析 |
4.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
5.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蜡疗临床应用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蜡疗在颈肩腰腿痛中应用疗效显着 |
2 蜡疗用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 |
3 蜡疗被应用于神经康复 |
4 蜡疗对肌肉、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
5 蜡疗对肢体功能康复的作用 |
6 蜡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7 蜡疗在妇科中的应用 |
8 蜡疗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
9 其他 |
(8)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简表 |
前言 |
数据与方法 |
1.病例的选择 |
2.病例的分组 |
3.基本数据 |
4.治疗方法 |
5.观察指标 |
6.研究结果分析 |
结果 |
讨论 |
1.祖国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慢性腰肌劳损的认识 |
3.慢性腰肌劳损的治疗方法 |
4.本研究的机理探讨 |
5.本手法的特点 |
6.本研究的创新性与前瞻性 |
7.本研究对CLMS患者QOL影响结果的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电针与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1.1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认识 |
1.1.2 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3 祖国医学中的中医治疗原则 |
1.1.4 针灸取穴规律 |
1.2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应用研究 |
1.2.1 电针疗法 |
1.2.2 温针疗法 |
1.2.3 推拿疗法 |
1.2.4 牵引疗法 |
1.2.5 小针刀疗法 |
1.2.6 封闭疗法 |
1.2.7 其他疗法 |
1.3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1.3.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
1.3.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 |
1.3.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 |
1.3.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
1.3.5 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剔除病例标准 |
2.2 分组及治疗方案 |
2.3 治疗方法 |
2.3.1 电针组 |
2.3.2 温针组 |
2.3.3 普通针刺组 |
2.4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
2.4.1 观察指标 |
2.4.2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研究结果 |
2.6.1 临床症状及体征的评分统计 |
2.6.2 JOA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统计 |
2.6.3 简式Mcq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
2.6.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 |
2.6.5 临床疗效统计 |
第三章 讨论 |
3.1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
3.1.1 神经解剖学基础 |
3.1.2 脏腑关系 |
3.1.3 经络基础 |
3.2 关于治疗方法 |
3.2.1 电针疗法 |
3.2.2 温针疗法 |
3.2.3 腰椎的养护 |
3.3 关于选穴 |
3.4 观察指标和结果的讨论 |
3.4.1 JOA下腰痛评估量表 |
3.4.2 简式Mcqill疼痛量表 |
3.4.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 |
3.4.4 临床疗效探讨 |
3.4.5 创新点 |
3.4.6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 中西医对肢体肿胀的机理的理解 |
1 中医对肢体肿胀的机理的理解 |
2 西医对肢体肿胀的机理的理解 |
二 中医对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 |
三 西医对肢体肿胀的治疗方法 |
临床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脉益气祛湿方预防股骨头坏死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D]. 李财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泽兰合剂结合踝泵运动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肿胀的临床观察[D]. 邱发敏. 云南中医学院, 2017(02)
- [3]活血消肿方对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肿胀疼痛的影响[D]. 叶成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4]七厘散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D]. 张铭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09)
- [5]血脉通治疗仪对骨折后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J]. 汪梦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06)
- [6]七厘散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肿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观察[D]. 洪学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蜡疗临床应用新进展[J]. 郭凤红,范鹏,张逊,杨环玮,徐磊. 中华全科医学, 2018(03)
- [8]补肾通络手法对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柴塬. 云南中医学院, 2016(11)
- [9]电针与温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对比研究[D]. 陈建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10]复元活血汤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肿胀的临床研究[D]. 孟祥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3(09)
标签:露蕊乌头论文; 踝关节骨折论文; 股骨骨折论文; 骨折恢复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