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技术检测标准及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付华波[1](2021)在《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文中提出因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效益显着。在此重点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以提升人影作业的安全性和科技含量,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樊志超,张小培,赵志强,邵洋[2](2019)在《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中的军民融合发展问题》文中提出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分析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结果表明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地面作业装备维保与改造、弹药仓储与作业民兵选送、装备弹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着综合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效益。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备、标准规范不一致,军民转化平台和作业装备比较落后,资源、人才、技术分散导致保障乏力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人影作业能力和军民融合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王山海,刘谦,李定才,马鑫鑫,张凡[3](2018)在《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用弹量计数采用的是人工纪录上报的方式,这种统计方式较为繁琐和落后。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人影作业期逐年增长、用弹量逐渐增大,这对高炮用弹量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声学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算法不断改进,识别准确度越来越高,应用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同时,气象行业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自动采集高炮作业信息的声级采集仪研发成功,使得自动采集并传输作业信息成为可能。将传统的声级采集仪结合先进的语音识别算法,能够克服环境噪音,提高声级采集仪的准确性,这为实现自动采集人影作业高炮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案。
王山海,刘谦,李定才,马鑫鑫,张凡[4](2018)在《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用弹量计数采用的是人工纪录上报的方式,这种统计方式较为繁琐和落后;特别是近年来河南省人影作业期逐年增长、用弹量逐渐增大,这对高炮用弹量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声学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算法不断改进,识别准确度越来越高,应用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同时,气象行业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能够自动采集高炮作业信息的声级采集仪研发成功,使得自动采集并传输作业信息成为可能;将传统的声级采集仪结合先进的语音识别算法,能够克服环境噪音,提高声级采集仪的准确性,这为实现自动采集人影作业高炮信息提供了新的方案。
郝克俊,董国涛,林丹,陈碧辉,田宇[5](2018)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为促进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梳理现行气象国家、行业标准中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业务现状和发展需求,运用标准化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和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借鉴魏尔曼的标准体系三维结构模型和全国"十三五"气象标准体系框架,构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体系三维模型框架,研究需要重点建设的部分标准内容,完善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顾春涛,邹春根,罗喜平,朱科平[6](2018)在《BL-1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设计及作业方法探究》文中提出阐述火箭人工防雹增雨作业的优势,介绍BL-1型防雹增雨火箭作业系统的组成及相关性能,对BL-1型防雹增雨火箭作业系统的人工增雨作业方法进行探究。这有利于一线火箭作业操作人员更好地熟悉BL-1型防雹增雨火箭作业系统,提高作业的成功率,做到事半功倍。
李大鹏[7](2017)在《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在人工防雹作业的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在消雹理论和规模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使用合理的用弹量,并进行准确的、大规模的评估,已是人工消雹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在我国的广泛布设和防雹作业指挥系统的开发和广泛使用,使得防雹作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得以提高。而防雹工作评估还多是工作人员将消雹前后时刻雹云单体进行人工跟踪,相对落后。在防雹效果的评估过程中,单体选取和跟踪往往是人工对比相关时刻的雷达图,手动分析出单体走势,并将相应的单体参数进行整理,较为繁琐,评估效率低下。由于缺少辅助评估软件,自动化程度差,工作人员难以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评估,只能选特定的几个进行分析。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是帮助工作人员分析防雹作业效果的有力工具。本系统的实现是在历史防雹作业过程中,通过相关时刻雷达基数据进行冰雹识别,相邻时刻单体跟踪,并利用数据库技术对雹云参数数据进行管理,实现消雹前后雹云单体自动跟踪,量化评估消雹前后雹云单体变化,实现防雹作业的三维可视化,建立易于人机交互的防雹作业效果分析平台,并实现业务化运行,在此基础上根据消雹历史数据,评估防雹效果,反馈智能防雹作业决策。根据系统设计的模块化要求,该系统可以分为:冰雹自动识别、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平台、前后时刻单体跟踪、作业效果评估、防雹作业轨迹的三维显示六大功能部分。本文依照软件设计流程和分功能模块的方法进行了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的软件需求分析、数据库开发、评估平台功能实现等工作。该系统实现了防雹作业效果的自动评估,实用性强。在效果评估方面,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如防雹作业后是否降雹、雹云特征参数的弱化程度等。另外,防雹作业轨迹的三维显示工作,将目标单体、作业轨迹进行三维显示,显示单体结构与炮弹的击中部位,为作业目标的位置、作业目标的击中与否提供直观的判断依据。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的建立,将为调整防雹作业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使作业方位角、仰角和作业炮弹用量更加科学化。
李宏宇,王华,贾丽佳,胡向峰,陶玥,汪晓滨[8](2015)在《利用声学方法采集人工影响天气高射炮作业数据》文中提出为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数据收集上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解决高射炮和火箭作业信息完全依赖人工采集录入的瓶颈,该文基于声学探测技术,利用地面作业数据采集传输仪对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 mm口径65型双管高射炮,于2014年7月12日和9月24日分别进行训练模拟弹和JD-07型防雹增雨炮弹实弹发射数据声级采集试验。分析表明:高射炮发射产生的前导噪音、声级突升和声级峰值,可作为高射炮作业数据自动采集一种极为有效的指标。作业站内环境噪音声级的明显变化能够有效识别单管或双管、单次或连续发射的每发数据,实现对发射时间和发射弹量的自动、实时、精准采集;利用声级特征采集与识别高射炮作业数据,受作业站内感应仪器相对高射炮装备的布设距离和方位的影响较小;前导噪音作为弹药击发的显着标识,可作为高射炮安全监控重要内容,对重大安全事故及其应急处置能够起到有效预警作用。利用高射炮发射每发用弹的声级峰值进行简单对比,还可作为直观检验用弹质量的一个参考。此外,高射炮每发用弹发射的方位角、仰角数据,可以利用声级感应阵列,并基于到达时差法声源定位原理精准计算获得。发射位置数据还可集成GPS定位模块实现自动、准确地采集。
张学飞[9](2015)在《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天气状况的恶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可能会越来越广泛。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使得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参数的检测、上报等技术相对落后,造成作业参数精度相对较差,作业实时性不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参数的自动检测水平以及开发可视化的指挥平台、数据实时传输技术有利于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率。因此,研究相关检测技术开发相关的地面作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所研究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核心的芯片是采用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的STM32F103单片机以及HMC5883L地磁传感器和MPU-6050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本文以人工降雨作业为例,对以往人工降雨作业系统的优缺点、作业原理、作业装备以及作业参数的采集以及姿态角度解算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姿态角度的解算方法以及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其次,完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框架,选择了适合本系统的STM32单片机以及实现系统功能所需的别的相关芯片。然后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思想,分别对姿态采集模块及其相关电路、主控模块及其相关电路进行电路设计研究。介绍了系统的通信协议以及迪文触摸屏的配置情况,对系统的主要软件流程进行设计,最终开发出具有人工降雨作业信息检测功能、和指挥中心通信功能、指导现场作业人员作业功能的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系统通过姿态采集模块采集作业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通过SIM908芯片实现GPS定位和GPRS通信功能、通过触摸屏实现信息的显示和控制功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传统人工降雨作业系统的优缺点,研究了人工降雨作业过程和人工降雨作业的原理。(2)介绍了姿态角度解算的相关信息,针对本系统设计了卡尔曼滤波器,通过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可以减小系统输出姿态角度的误差,提升姿态角度的精度。(3)设计了人工降雨作业信息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对各电路模块进行介绍,并完成了电路PCB板的设计和研制。(4)介绍了和指挥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以及迪文触摸屏的相关变量的配置情况,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程序设计的流程图,并进行了简单介绍。通过试验验证系统的部分功能,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刘昭武,田世芹,张其忠,郑宝枝[10](2014)在《人工影响天气37mm高炮年检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滨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与军分区修械所合作20年,联合开展高炮维修和年检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本文针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年检的技巧展开探讨分析,重点分析高炮的身管、炮膛、炮闩、高低机、方向机和压弹机等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本着方便操作、简化流程的原则,希望对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部门开展高炮年检提供帮助。
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技术检测标准及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技术检测标准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安全风险分析 |
1.1 作业人员 |
1.2 管理制度 |
1.3 炮弹 |
1.4 作业装置 |
2 应对措施 |
2.1 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作业技能 |
2.1.1 抓好培训演练。 |
2.1.2 配备一定数量的作业人员。 |
2.2 强化制度体系建设,并将其落到实处 |
2.3 严格弹药管理,规范购运储用 |
2.4 规范装置购买,强化保养存储 |
3 结语 |
(2)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中的军民融合发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发展概况 |
(一) 飞机增雨作业规模大, 作业飞机性能不断提升, 军地联合开展飞行保障成效明显 |
(二) 地面作业装备中 |
(三) 军区选送高炮作业民兵队伍, 军队协助存储人影弹药, 实践效果好、保障得力 |
(四) 人影业务现代化建设与安全保障水平提高, 对新型人影装备弹药研发需求旺盛 |
二、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一) 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备、标准规范不一致, 需加强顶层设计 |
(二) 军民转化平台和作业装备比较落后, 需加强人影作业能力和军民融合工程建设 |
(三) 资源、人才、技术分散导致保障乏力, 需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
三、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探索 |
四、结论与展望 |
(3)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 |
2.1语音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 |
2.2动态时间归整 (Dynamic Time Warping, DTW) 算法 |
2.3隐马尔科夫 (HMM) 语音识别算法 |
3语音识别实验仿真 |
3.1人影37高炮声音波形分析 |
3.2语音信号预处理 |
3.3实验结果与分析 |
4结语 |
(4)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语音识别算法的研究 |
1.1 语音识别算法的基本原理 |
1.2 动态时间归整 (Dynamic Time Warping, DTW) 算法 |
1.3 隐马尔科夫 (HMM) 语音识别算法 |
2 语音识别实验仿真 |
2.1 人影37高炮声音波形分析 |
2.2 语音信号预处理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 结语 |
(5)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安全风险分析 |
3 标准研制现状 |
4 构建标准体系 |
4.1 构建原则 |
4.2 构建思路和方法 |
4.3 重点建设的部分标准内容 |
4.3.1 人员培训 |
4.3.2 设备要求 |
4.3.3 作业场地要求 |
4.3.4 作业流程 |
4.3.5 作业公告 |
4.3.6 安全监管 |
4.3.7 空域安全使用 |
4.3.8 安全事故调查 |
4.3.9 其他要求 |
5 结语与讨论 |
(6)BL-1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设计及作业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BL-1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设计 |
1.1 系统组成及作用过程 |
1.2 火箭发射控制系统组成及性能 |
1.2.1 火箭发射架 |
1.2.2 发射控制器 |
1.3 火箭弹组成及性能 |
1.3.1 组成简介 |
1.3.2 性能特点 |
2 BL-1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作业方法 |
2.1 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制定合理试验方案规定 |
2.2 作业地点的选取 |
2.3 作业时机的选择 |
2.4 作业部位和作业频率的选择 |
2.5 两种作业用弹量的估算方法。 |
3 结语 |
(7)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架构 |
第二章 数据库设计与结构 |
2.1 数据库相关理论 |
2.1.1 SQL简介与MySQL数据库 |
2.1.2 关系型数据库 |
2.1.3 数据库设计方法 |
2.1.4 数据库优化方法 |
2.2 防雹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
2.2.1 防雹信息数据库需求分析 |
2.2.2 数据资料分析 |
2.2.3 防雹信息数据库结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单体跟踪与查询设计方案 |
3.1 雹云自动识别 |
3.2 相邻时刻单体追踪 |
3.3 非相邻时刻的单体跟踪 |
3.3.1 相邻时刻单体跟踪数据预处理 |
3.3.2 跟踪查询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
4.1 基础工作 |
4.1.1 软件开发平台选择 |
4.1.2 软件各功能需求分析 |
4.2 数据库管理平台模块 |
4.2.1 数据库开发部分 |
4.2.2 登录功能设计 |
4.2.3 导入功能设计 |
4.2.4 查询功能设计 |
4.2.5 数据备份与还原 |
4.3 作业评估模块 |
4.3.1 单体跟踪部分 |
4.3.2 雹云参数对比 |
4.3.3 消雹轨迹 |
4.4 辅助功能及数据显示 |
4.4.1 数据显示 |
4.4.2 系统界面 |
4.4.3 软件登录模块 |
4.4.4 用户信息管理 |
4.4.5 数据库目录显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高炮、火箭姿态角度测试研究现状 |
1.2.2 定位和通信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组织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2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基础知识概述 |
2.1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原理 |
2.2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 |
2.3 人工降雨作业装备与需要采集的作业参数 |
2.3.1 作业装备 |
2.3.2 地面人工降雨作业的参数 |
2.4 传统地面作业系统缺点 |
2.5 作业区域表示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姿态角度测试原理与算法 |
3.1 相关坐标系及其定义 |
3.2 姿态矩阵和姿态角 |
3.2.1 姿态矩阵和姿态角的定义 |
3.2.2 火箭架姿态角的确定 |
3.3 常见的姿态角度解算方法 |
3.3.1 欧拉角法 |
3.3.2 四元数法 |
3.3.3 等效旋转矢量法 |
3.4 火箭架姿态解算算法 |
3.4.1 卡尔曼滤波的基本理论 |
3.4.2 测量系统四元数的确定 |
3.4.3 卡尔曼滤波器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应用系统整体设计与芯片选型 |
4.1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组成 |
4.1.1 地面作业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4.1.2 系统的基本结构 |
4.1.3 系统的主要优点 |
4.2 主要芯片选型 |
4.2.1 STM32芯片选型 |
4.3 惯性器件选型 |
4.3.1 地磁强计 |
4.3.2 加速度计、陀螺仪选型及介绍 |
4.3.3 GPS和GPRS芯片选型 |
4.3.4 触摸显示模块选型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
5.1 姿态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5.1.1 姿态采集模块结构 |
5.1.2 姿态采集模块核心芯片硬件设计 |
5.1.3 地磁传感器电路设计 |
5.1.4 加速度陀螺仪传感器设计 |
5.2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
5.2.1 GPS、GPRS模块电路设计 |
5.2.2 SIM卡接口电路设计 |
5.2.3 触摸显示模块电路设计 |
5.3 电源电路设计 |
5.3.1 STM32电源电路设计 |
5.3.2 SIM908电源电路设计 |
5.3.3 触摸屏电源设计 |
5.3.4 SD卡接口电路设计 |
5.4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 |
5.5 SWD调试电路设计 |
5.6 系统硬件电路PCB研制 |
5.6.1 姿态采集模块电路PCB |
5.6.2 主控模块电路PCB |
5.7 本章小结 |
6 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系统调试运行 |
6.1 通信协议的制定 |
6.2 DGUS触摸屏通信协议及变量地址配置说明 |
6.2.1 触摸屏的通信协议 |
6.2.2 触摸屏变量配置情况 |
6.3 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
6.4 主控模块程序设计 |
6.4.1 485 通讯程序设计 |
6.4.2 与触摸屏通讯程序设计 |
6.4.3 GPRS通讯功能程序设计 |
6.4.4 GPS模块程序设计 |
6.4.5 SD卡模块程序设计 |
6.5 系统的调试 |
6.6 相关功能试验 |
6.7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用37高炮技术检测标准及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人工影响天气37高炮增雨防雹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J]. 付华波.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12)
- [2]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中的军民融合发展问题[J]. 樊志超,张小培,赵志强,邵洋. 国防科技, 2019(02)
- [3]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A]. 王山海,刘谦,李定才,马鑫鑫,张凡.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6 人工影响天气理论与应用技术研讨, 2018
- [4]基于语音识别的人影37高炮用弹量计数的研究[J]. 王山海,刘谦,李定才,马鑫鑫,张凡.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8(10)
- [5]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研究[J]. 郝克俊,董国涛,林丹,陈碧辉,田宇. 标准科学, 2018(10)
- [6]BL-1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设计及作业方法探究[J]. 顾春涛,邹春根,罗喜平,朱科平.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01)
- [7]防雹作业效果评估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李大鹏. 天津大学, 2017(06)
- [8]利用声学方法采集人工影响天气高射炮作业数据[J]. 李宏宇,王华,贾丽佳,胡向峰,陶玥,汪晓滨. 应用气象学报, 2015(05)
- [9]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 张学飞. 安徽农业大学, 2015(05)
- [10]人工影响天气37mm高炮年检技巧[A]. 刘昭武,田世芹,张其忠,郑宝枝.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 2014
标签:评估标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