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水油藏油井产量与射孔度和压差的关系

底水油藏油井产量与射孔度和压差的关系

一、底水油藏的油井产量与射孔程度及压差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朱圣举,朱洁,王思仪,马维云[1](2021)在《底水油藏直井临界产量及最佳射孔程度修正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原有的底水油藏临界产量及最佳射孔程度计算公式存在的错误,依据渗流力学理论,应用平面径向渗流和半球面向心渗流组合模型,重新推导了底水油藏的临界产量及最佳射孔程度计算公式。修正后的最佳射孔程度计算公式与原公式的不同点在于:原公式只能求得数值解,而修正式可求得精确的解析解;原公式只能用数值解法求取最佳射孔程度的最大极限值,而修正式首次利用数学解析的方法,求解了底水油藏最佳射孔程度的最大极限值为1/3。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底水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临界产量修正式与原公式计算结果的相对差值随无因次泄油半径(Re/H)的减小而增大,随射孔程度的减小而增大,最大相对差值可达9.24%;最佳射孔程度修正式与原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值不大,随无因次泄油半径(Re/H)的减小而增大,最大相对差值为0.96%。

许江波[2](2020)在《海外G油田边底水复杂断块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调整研究》文中认为海外G油田是典型的边底水复杂断块疏松砂岩油藏。油藏内部断层普遍较发育,油水关系较复杂。在开发过程期间,边底水会持续为地层补充能量,油藏开发效果较好,但同时容易导致含水上升快,含水率高。G油田从2004年开始投入开发,现在已经进入高含水时期,已经出现多种问题。如含水率高、采出程度低、措施效果逐年变差、低产层动用程度差,降低了开发效果,须改变开发方案来提高采收率。基于此,本论文以海外G油田为例,综合应用了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方法、三维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G油田地质特征研究、生产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研究和开发方案调整。通过石油地质学方法,对海外G油田边底水断块油藏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油藏地层厚度大、断层发育、储层差异性大、非均质性强,流体纵向差异大,给开发带来很大困难。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油田生产动态特征。明确了海外G油田大部分油井高含水的现状,这是制约油田当前产量的重要因素。经产量递减分析,得出目前G油田单井月递减率为0.83%。并利用合理采油速度法,计算了G油田合理井网密度,结果显示,可以合理对油田进行井网加密。另外采用了4种水驱曲线预测了油田最终采收率,结果显示采收率为14.1%。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在保留海外G油田油藏物性特征下,建立了边底水油藏概念模型,并分别研究了避射高度、射孔厚度、水体倍数和隔夹层对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的影响。对三维地质模型合理粗化后,建立了海外G油田边底水复杂断块疏松砂岩油藏实际数值模型,并进行历史拟合,结果表明模型符合实际地下油藏特征,可以用于开发预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海外G油田水侵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G油田剩余油分布区域,并设计了针对性的挖潜对策,如调整射孔层位,加密井网以及打水平井等措施,对方案进行开发指标的预测、对比以及优选,得出最适合海外G油田优选开发调整方案,为下一步海外G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提供有力的指导。

姜永[3](2020)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压敏底水油藏产能及水锥预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控制底水锥进和确定油井合理产能是底水油藏开发面临的核心问题,前人预测产能时未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油井产能、见水时间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不利于油井的高效开发。基于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建立了一种低渗透底水油藏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效应等因素的油井水锥及产能预测方法。矿场试验表明,该方法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油井实际情况,可以用来预测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初期产能、确定合理生产压差和预测底水突破时间,对于低渗透底水油藏开发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冯安琦[4](2019)在《He50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如果地层压力保持程度过高,将产生水淹等现象,还会增加注入压力,即增加成本;如果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过低,则不能形成足以驱动油流从油藏中流动到采油井底的生产压差,甚至可能形成三相流动,使地层原油的流动性变差。因此确定合理的地层压力,对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矿场实际数据与数值模拟法为基础,结合渗流力学理论,首先确定能使研究区发挥最大潜力的相关注采参数最优化值,重点针对地层压力对各注采参数最优化值的影响进行研究;其次用数值模拟法、采液强度法以及注采系统平衡法,三种方法多角度的对目标油藏的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进行研究;最后以数值模拟法为基础,从产油量以及生产年限等多个角度,对合理注采比、合理地层压力恢复方式、各注水开发方式的周期和半周期比进行优化研究,总结最适合研究区现状的合理地层压力恢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吸水指数、合理注采井数比、合理采油速度、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注采参数并非定值,随油田开发现状改变而改变,因而在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需要注采井数比配合开发阶段的改变进行调整。确立了研究区现有状态下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提出了适合研究区的最佳地层压力恢复方案。

王晨[5](2018)在《YSM油田水平井开发控水技术政策界限研究》文中提出活跃的边底水在油田开发中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对于稠油油藏。一方面,边底水可以提供充足的水驱能量;另一方面,边底水的存在容易形成在纵向上的底水锥进和平面上的指进现象,使生产井过早水淹,降低油藏采收率,特别是底水锥进对开发的影响要更大。YSM稠油油田边水、底水以及次生底水的作用都存在,因此在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必须考虑边底水的存在。底水锥进是底水油藏开发的难题之一,尽管国内外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由于底水油藏渗流机理复杂,开采难度大,因此,开展底水油藏水锥动态及合理开采对策应用研究,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挑战性。本文以YSM油田为例,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综合油田各种动静态地质油藏资料,对YSM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特征进行了再认识,总结归纳了目前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2)建立了 YSM油田实际地质模型,完成了数值模拟历史拟合工作,研究了油田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发现:YSM油田剩余油潜力集中体现在Y3断块和Y1断块,其中Y3断块的剩余油主要在馆Ⅰ和馆Ⅱ油组;Y1断块的剩余油主要在明下段和馆Ⅰ油组,这两个油组总的采出程度都比较低,含油饱和度和可采储量丰度都比较高。(3)针对YSM油田存在边底水,存在水锥的问题,建立了底水水锥机理模型,研究了不同采油速度、不同原油粘度、不同井型、不同射孔程度对底水锥进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1)用直井开发底水油藏,原油粘度、射孔程度、采油速度等是形成底水锥进的主要因素。2)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原油粘度是形成底水脊进的主要因素,水平井的相对位置也有一定的影响,位置越靠近油藏顶部,脊体会越大,越有利于开发,与直井一样采油速度主要影响开发生产时间和见水时间。3)原油粘度对底水锥(脊)进的影响,直井要比水平井大。原油粘度越大,直井越容易发生锥进,采出程度越低。(4)在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分布研究及底水水锥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完成薄油层边水油藏挖潜、薄油层底水油藏挖潜、稠油底水油藏边部挖潜,设计并实施水平井6 口,建产能1.48万吨,初期含水38%,预测产能到位率达到80%,为老油田稳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陈国强,周家全,盛立江,蔡勇胜[6](2018)在《底水油藏减缓递减方法探讨——以埕东油田西区馆陶7砂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底水油藏储量品位低,开发中含水上升快导致产量递减快,成为制约开发效果的瓶颈。本文从埕东油田馆陶7砂组底水油藏的开采特征入手,研究了底水油藏不同井型含水上升影响因素,并探索实施了控制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方法,结果表明钻井井身轨迹、油层有效厚度、隔夹层发育状况、射孔程度和采液强度等,对底水油藏的控水影响大。

刘一仓,王联国,胡克来,康永梅,黄昊[7](2017)在《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合理注采政策优化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具有"小而肥"的特点,已成为快速上产的主力军。随着开发不断深入,油藏矛盾加剧,合理注采政策需进一步优化,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最终采收率。本文运用古地貌刻画、数模理论、矿场统计等方法,深化沉积特征、储层特性、成藏模式、驱动类型等地质特征认识,总结开发规律,系统开展合理注采政策研究。创新性的利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矿场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验证确定合理注采技术政策,探索形成一套演武地区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合理注采政策优化的技术思路,对同类油藏高效开发及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刘华峰[8](2017)在《基于构型理论下曲流河点坝夹层对底水驱的控制机理》文中认为由于底水油藏储量丰富,在我国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越来越多的底水油藏的开发和投产,油藏开发规律也得到了一定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底水油藏在开发中,随着原油被采出,在井筒附近压力降低,容易使得底水发生水锥,从而油藏开发效果变差。为了抑制油藏底水锥进,前人曾进行许多尝试,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底水上窜的作用,但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目前对储层精细刻画研究,在曲流河点砂坝中存在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夹层。夹层对抑制底水锥进具有明显效果,但夹层的多样性使得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规律变得非常复杂,使油田后期进一步的挖潜变得非常困难,因此研究夹层对底水驱替开发油藏的油水运动规律控制作用,可以为此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依据,对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储层构型的理论,在深入认识曲流河点坝夹层类型和开发手段的基础上,设计了含有单一夹层的储层模型和多个夹层储层模型,在改变夹层产状、射孔位置和相对井距的情况,测定了不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时油水分布状况及采出程度,分析底水驱油藏在不同夹层条件下的油水运动规律和对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进步分析不同类型夹层对底水驱替的控制作用。本文研究成果表明,夹层对底水驱有显着的控制作用。夹层有效地抑制了水锥,提高了模型无水采出率;同时水平夹层比倾斜夹层对底水的遮挡作用更强;模型射孔位置在夹层上部时,比射孔位置在夹层下部,油藏开发效果好;井距较小,夹层较稳定,油藏开发效果好。最后,提出储层构型指导下的多夹层模型中,夹层对底水驱的控制作用,总结了剩余油形成的形成与分布模式。

盛立江,陈国强,刘承红,信德发[9](2016)在《埕东西区底水油藏控水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底水锥进的机理分析入手,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得到埕东西区底水油藏油井的最佳射孔程度和临界产量。根据研究成果,采取了控制射孔和产液量的做法,油藏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含水上升率由0.49降至0.21。

钟新宇[10](2016)在《大港羊三木油田底水油藏水锥形态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大港油田公司羊三木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整体进入中高含水期,使得进一步的高效开发难度增大。但是在水驱开发过程中,由于水沿底部高渗透层带突破,造成油井高含水,油层上部仍然剩余较多的储量,需要层内堵水挖潜,提高开发效果。为了判断形成水锥后直井周边的水淹状况、剩余油分布情况,需要对水锥形态进行定量描述,精细研究直井水锥形态可以指导油田后期合理高效地挖潜剩余油,确定剩余油层厚度及待封堵层段位置,设计出适合地层条件的堵剂类型和堵剂用量,达到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施工参数,提高措施效果和效益的目的。本文对井距、注采强度、油水粘度、密度、产量等水锥形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水锥锥进过程。综合近井地带球面向心流渗流特征与远井地带平面径向流渗流特征,利用静力学原理和渗流力学原理,建立水锥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水锥高度与半径关系,对水锥形态进行定量描述,在此基础上,研究水锥形成的剩余油,计算井筒附近剩余油层厚度,为堵水层段选择提供指导意义。研究球面向心流与平面径向流压力分布关系,建立压差分布模型,分析水锥内外压差分布关系,利用突破压力梯度法,确定堵剂强度与封堵位置的段塞组合。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计算方法编制成一套堵水工艺参数优化软件。将该计算方法对羊三木油田三口井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际施工效果良好,实际验证有效,可行性强。并且编制成软件后,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底水油藏的油井产量与射孔程度及压差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底水油藏的油井产量与射孔程度及压差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底水油藏直井临界产量及最佳射孔程度修正式(论文提纲范文)

1 临界产量公式修正
2 最佳射孔程度公式修正
3 最佳射孔程度的最大值求解方法
4 实例分析
5 结论

(2)海外G油田边底水复杂断块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0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边底水断块油藏开发研究进展
        1.1.2 边底水复杂断块油藏稳油控水技术现状
        1.1.3 油藏边底水研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2.1 油藏开发动态特征分析
        1.2.2 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1.2.3 油藏开发调整数值模拟研究
    1.3 技术路线
2 海外G油田物性特征与生产动态分析
    2.1 油田物性特征
        2.1.1 流体性质
        2.1.2 温度和压力数据
        2.1.3 岩石物性数据
    2.2 油田生产动态分析
        2.2.1 生产动态分析
        2.2.2 产量递减分析
        2.2.3 采收率预测
        2.2.4 合理井网密度及井位优选
        2.2.5 开发问题及潜力
    2.3 本章小结
3 海外G油田地质特征与地质建模
    3.1 油田地质概况
        3.1.1 地层特征
        3.1.2 构造特征
        3.1.3 储层特征
    3.2 三维地质建模
        3.2.1 数据准备
        3.2.2 构造模型
        3.2.3 岩相模型
        3.2.4 属性模型
        3.2.5 模型粗化
    3.3 本章小结
4 海外G油田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4.1 机理模型研究
    4.2 数值模型建立
        4.2.1 模拟软件介绍
        4.2.2 数值模型建立
    4.3 天然能量评价
    4.4 历史拟合
        4.4.1 储量拟合
        4.4.2 全区拟合结果
        4.4.3 单井拟合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海外G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开发调整方案设计
    5.1 油水分布变化规律
    5.2 水侵影响因素
    5.3 剩余油分布特征
        5.3.1 垂向剩余储量分布
        5.3.2 平面剩余储量分布
        5.3.3 剩余油分布模式
    5.4 开发调整方案预测
        5.4.1 基础开发方案
        5.4.2 调整射孔层位方案
        5.4.3 加密直井方案
        5.4.4 水平井方案
        5.4.5 方案对比
    5.5 本章小结
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压敏底水油藏产能及水锥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2 水锥预测方法
3 矿场试验
    3.1 初期产能预测
    3.2 见水时间预测
    3.3 合理生产压差的确定
4 结论

(4)He50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合理地层压力系统研究现状
        1.2.2 地层压力恢复方法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开发历程与开发效果评价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区开发历程
    2.3 目前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2.3.1 采收率预测
        2.3.2 存水率
        2.3.3 含水上升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确定合理压力所需参数
    3.1 吸水指数、采液指数和采油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3.1.1 采油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研究
        3.1.2 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研究
        3.1.3 吸水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研究
    3.2 合理采油速度
    3.3 合理注采井数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方法
    4.1 数值模拟法计算合理地层压力
        4.1.1 目标区块模型的建立
        4.1.2 数值模拟法确定合理压力保持水平
        4.1.3 数值模拟法确定地层压力的优缺点
    4.2 采液强度法确定合理地层压力
        4.2.1 采液强度法的推导过程
        4.2.2 采液强度法计算地层压力
        4.2.3 采液强度法确定地层压力的优缺点
    4.3 注采系统平衡法
        4.3.1 注采系统平衡法的定义
        4.3.2 确定合理压力水平的推导过程
        4.3.3 注采系统平衡法计算合理地层压力
    4.4 综合对比确定合理地层压力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层压力恢复方式研究
    5.1 合理注采比的确定
        5.1.1 物质平衡法预测未饱和油藏注采比理论分析
        5.1.2 物质平衡法预测油藏注采比的步骤
        5.1.3 合理注采比的范围
    5.2 合理地层压力恢复方式研究
        5.2.1 不稳定注采压力恢复研究
        5.2.2 周期注水压力恢复研究
        5.2.3 不稳定采油压力恢复研究
        5.2.4 合理地层压力恢复方案总结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YSM油田水平井开发控水技术政策界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立项依据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平井开发稠油油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2.2 底水锥进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油藏地质特征
    2.1 油藏地质构造特征
    2.2 沉积相特征
    2.3 储层物性特征
    2.4 孔隙结构及毛管压力特征
    2.5 储层多相流特征
    2.6 温度和压力系统
    2.7 储层流体性质
第3章 油田开发动态特征分析
    3.1 开发历程简况
    3.2 开发阶段的划分
    3.3 开发动态特征
        3.3.1 初期产能低,产量以指数递减为主
        3.3.2 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关系特征
        3.3.3 注水开发耗水量大,注入水利用率低
        3.3.4 油水运动特征
        3.3.5 驱油效率低
第4章 YSM油田数值模拟研究
    4.1 YSM油田地质模型的建立
        4.1.1 建模特点
        4.1.2 建模方法
        4.1.3 数据准备
        4.1.4 构造模型
        4.1.5 网格模型
        4.1.6 油藏属性模型
        4.1.7 水区模型
    4.2 数值模拟历史拟合研究
        4.2.1 数模准备
        4.2.2 历史拟合研究
    4.3 剩余油分布研究
        4.3.1 剩余储量和剩余可动油储量
        4.3.2 剩余油饱和度和剩余可采储量丰度
        4.3.3 剩余油分布分析
第5章 底水锥进影响因素分析
    5.1 水锥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5.2 水锥形成过程
    5.3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临界生产压差研究
        5.3.1 水平井临界生产压差的计算公式
        5.3.2 临界生产压差的影响因素研究
    5.4 水平井开发数值模拟模型设计
        5.4.1 模型计算结果
        5.4.2 直井模型
        5.4.3 水平井模型
    5.5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5.1 直井模型
        5.5.2 水平井模型
第6章 YSM油田水平井调整研究
    6.1 薄油层边水油藏挖潜
    6.2 薄油层底水油藏挖潜
    6.3 稠油底水油藏边部挖潜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底水油藏减缓递减方法探讨——以埕东油田西区馆陶7砂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藏特征
2 递减影响因素研究
    2.1 隔夹层发育程度
    2.2 油层有效厚度
    2.3 射孔程度
    2.4 采液强度
    2.5 水平井井身轨迹
3 减缓递减方法探讨
    3.1 低含水控液
    3.2 水平井控水
    3.3 高含水提液
    3.4 侧钻挖潜
    3.5 整体效果
4 认识和建议

(8)基于构型理论下曲流河点坝夹层对底水驱的控制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底水油藏开发规律研究现状
        1.2.2 夹层对底水油藏开发影响研究现状
        1.2.3 曲流河河道砂体内薄夹层研究现状
        1.2.4 底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曲流河点坝砂体底水驱实验物理模型设计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模型设计
        2.2.1 单一夹层模型
        2.2.2 多夹层模型
第3章 曲流河点坝砂体底水驱实验物理过程及结果
    3.1 实验流程
    3.2 数据处理及成图
    3.3 均匀模型水驱油过程
    3.4 不同特征单一夹层模型的底水驱油过程
    3.5 在储层构型条件下多夹层的水驱油过程
第4章 曲流河点坝砂体内夹层对底水流动控制机理
    4.1 夹层特征对底水流动控制机理
        4.1.1 夹层对底水流动的控制机理
        4.1.2 不同夹层产状对底水流动的控制机理
        4.1.3 夹层与射孔位置关系对底水流动的控制作用
        4.1.4 夹层稳定性对底水流动的控制作用
    4.2 储层构型下曲流河点坝内部多夹层对底水流动控制机理
第5章 主要结论和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9)埕东西区底水油藏控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底水锥进机理
    1.1 底水驱动方式
    1.2 底水锥的形成
2 底水油藏开发技术界限研究
    2.1 临界产量
    2.2 最佳射孔程度
3 应用效果
    3.1 新投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3.2 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改善
4 结论与认识

(10)大港羊三木油田底水油藏水锥形态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羊三木油田概况
    2.1 油藏地质概况
    2.2 羊三木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2.3 油藏储层特征
        2.3.1 储层物性特征
        2.3.2 储层非均质性
    2.4 开发特征
        2.4.1 初期产能低,产量以指数递减为主
        2.4.2 含水与采出程度变化关系特征
        2.4.3 注水开发耗水量大,注入水利用率低
        2.4.4 油水运动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锥形态研究
    3.1 水锥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3.1.1 夹层大小及位置的影响
        3.1.2 井距的影响
        3.1.3 注采强度的影响
        3.1.4 油水粘度比的影响
        3.1.5 储层沉积韵律的影响
    3.2 水锥形成过程
    3.3 临界产量计算方法
        3.3.1 Dupuit方法
        3.3.2 修正的Dupuit方法
        3.3.3 Meyer&Garder方法
        3.3.4 Schols法
    3.4 见水时间计算方法
        3.4.1 Sobocinski和Cornelius方法
        3.4.2 Bournazel和Jeanson法
    3.5 水锥高度计算方法
        3.5.1 假设条件
        3.5.2 模型的建立
        3.5.3 模型的求解
    3.6 剩余油层厚度
    3.7 现场应用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堵水工艺参数优化
    4.1 压差分布与半径关系研究
        4.1.1 平面径向流压差分布模型
        4.1.2 球面向心流压差分布模型
    4.2 堵剂强度及处理半径优化方法研究
    4.3 现场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堵水工艺参数优化软件开发
    5.1 软件概述
        5.1.1 软件编制开发目的
        5.1.2 软件主要模块组成
        5.1.3 软件主要功能
        5.1.4 软件界面
    5.2 实例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底水油藏的油井产量与射孔程度及压差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底水油藏直井临界产量及最佳射孔程度修正式[J]. 朱圣举,朱洁,王思仪,马维云. 复杂油气藏, 2021(03)
  • [2]海外G油田边底水复杂断块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调整研究[D]. 许江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3]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压敏底水油藏产能及水锥预测方法研究[J]. 姜永.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20(01)
  • [4]He50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及优化研究[D]. 冯安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5]YSM油田水平井开发控水技术政策界限研究[D]. 王晨.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7)
  • [6]底水油藏减缓递减方法探讨——以埕东油田西区馆陶7砂组为例[J]. 陈国强,周家全,盛立江,蔡勇胜. 内江科技, 2018(04)
  • [7]侏罗系边底水油藏合理注采政策优化技术[A]. 刘一仓,王联国,胡克来,康永梅,黄昊. 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 2017
  • [8]基于构型理论下曲流河点坝夹层对底水驱的控制机理[D]. 刘华峰. 西南石油大学, 2017(05)
  • [9]埕东西区底水油藏控水研究[J]. 盛立江,陈国强,刘承红,信德发. 内江科技, 2016(06)
  • [10]大港羊三木油田底水油藏水锥形态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 钟新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底水油藏油井产量与射孔度和压差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