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与分析

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与分析

一、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1](2021)在《RACK1与乙烯信号转导核心调控因子EIN2协同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文中研究表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RACK1(Receptor for Activated C Kinase 1)是一种多功能的支架蛋白,由RACK1A、RACK1B和RACK1C三个同源基因编码,在种子萌发、根系发育、莲座叶数量以及花器官发育等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拟南芥RACK1A、RACK1B和RACK1C三个基因的单基因和双基因功能缺失会使植物产生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缺陷,而三个基因全部功能缺失则会导致植株不能存活。作为支架蛋白,除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RACK1还能够与包括激酶、磷酸酶、离子通道蛋白、膜受体、G蛋白以及IP3(Inositol triphosphate)受体等多种蛋白互作,参与调控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包括植物对脱落酸、生长素、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的响应,但RACK1是否能够参与调控植物对乙烯的响应尚未见明确报道。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其信号转导始于内质网膜上的乙烯受体对乙烯信号的感知,结合乙烯的受体会使其下游的CTR(Constitutive Triple Response 1)蛋白处于失活状态,从而不能磷酸化下游的EIN2(Ethylene Insensitive 2)蛋白,没有被磷酸化的EIN2则会裂解为C末端和N末端两部分,C末端转移进入细胞核内,激活下游的转录因子产生级联反应,进而引发植物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例如典型的乙烯三重响应,并影响包括果实的成熟、叶片的衰老、不定根和根毛的发生以及种子休眠的打破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本文系统地研究了RACK1与乙烯信号途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协同调控。首先,我们观察到rack1a突变体幼苗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表型类似于拟南芥野生型幼苗对乙烯响应的表型,暗示RACK1可能与乙烯信号途径有关。通过对RACK1三个基因的双突变体和三突变体的研究,我们发现RACK1冗余的调控拟南芥下胚轴的伸长以及拟南芥的乙烯反应,在黑暗条件下rack1突变体植株的下胚轴明显缩短,并且乙烯处理后,对乙烯的敏感性降低。为了进一步研究RACK1和乙烯信号途径的关系,我们将乙烯信号通路中的核心正调控因子基因EIN2的功能缺失突变体ein2与rack1突变体进行杂交,获得ein2 rack1双突变体、三突变体和四突变体,通过对ein2 rack1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EIN2功能的缺失能够部分恢复rack1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的一些表型,比如下胚轴和根长变短、莲座变小以及育性降低等表型,但是rack1a rack1b rack1c三突变体的表型并没有因为EIN2功能缺失得到明显的恢复。我们也发现,与ein2和相应的rack1突变体相比,ein2 rack1突变体可产生更多的莲座叶,并且开花延迟。此外,ein2突变体所具有的叶片卷曲和叶柄扭曲的表型在ein2 rack1突变体中得到增强。然而,酵母双杂交实验表明EIN2与RACK1可能没有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但RT-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q RT-PCR(Quantitative RTPCR)结果显示rack1突变体中EIN2的表达水平降低。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RACK1可能与EIN2协同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谢洋[2](2021)在《脱帽酶DCP2在拟南芥乙烯信号通路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乙烯是重要的植物激素,其在植物一系列生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乙烯信号与其它内源发育信号(不同激素信号)和外源环境信号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交互作用。因此,探索乙烯信号新的调控因子对于深入解析乙烯信号途径和乙烯综合调控网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前期以乙烯持续激活表型的ctr1-1突变体为遗传背景材料构建EMS突变体库,通过筛选其抑制突变体,得到了两株能够回复ctr1-1发育表型的突变体ctr1-1 EMS55和ctr1-1 EMS64,并且两者对ACC的响应均显着降低。随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在两个突变体中鉴定到了同一个突变位点,其发生在DECAPPING2(DCP2)基因的795位G(突变成A)导致DCP2蛋白的138位Arg突变为His。通过将野生型DCP2转入ctr1-1 EMS64突变体中,我们发现突变体的发育表型和对ACC的响应又回复到了ctr1-1的水平,表明DCP2即为目标基因。进一步我们构建了去ctr1-1突变背景的EMS64材料,并再次证明其具有ACC不敏感的表型。通过对光照和黑暗下的小苗分别进行转录组分析,我们证实了DCP2参与调控乙烯信号途径。并且,对短时间ACC诱导的乙烯信号下游重要响应基因ERF1的表达分析进一步证明了DCP2参与早期乙烯信号转导。此外,我们发现DCP2能与EIN2的C端(EIN2-C)互作,并且该互作特异性地发生在P小体中,暗示DCP2可能参与调控EBF1/2 mRNA的翻译抑制。同时我们发现DCP2 R138H突变并不影响其与EIN2-C的互作,但显着影响与P小体另一重要组分DCP1的互作,从而潜在影响DCP2的活性或P小体的功能。综上,我们的研究初步证明脱帽酶DCP2极可能通过介导EIN2与P小体的联系来参与调控乙烯信号通路。

黄榆普[3](2020)在《茉莉酸参与缺硼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分子机制》文中认为硼(B)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矿质元素,广泛影响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茉莉酸(JA)是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以及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分析甘蓝型油菜响应缺硼的蛋白质谱和拟南芥响应缺硼的转录组时,均发现JA在植物应对缺硼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理解植物中JA参与缺硼响应的生理分子机制,我们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对象,在营养液和琼脂两种培养体系中设置长期和短期低硼胁迫,利用生理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体式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观结构的观察,研究JA参与拟南芥缺硼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途径。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缺硼诱导JA合成负调控植物生长缺硼显着抑制拟南芥根尖分生区和伸长区的长度及细胞个数,显着抑制伸长区细胞的平均长度。缺硼诱导地上部和根中JA的合成增多,分别是正常硼条件下地上部和根中JA浓度的7.9倍和2.8倍。外源添加JA或缺硼胁迫均显着抑制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而缺硼时外源添加JA合成抑制剂DIECA则可以部分恢复主根生长、非根毛区的长度和根尖细胞的分裂。在缺硼响应的2250个基因和Me JA响应的1495个基因中共同响应的基因有517个,其中有460(约90%)个基因表现出相同表达模式同时受缺硼或Me JA上调或下调。这些结果说明缺硼诱导JA合成增多,并从分子水平上参与缺硼反应。2 ERF012/018与JA合成启动子结合并上调JA合成基因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JA合成相关基因AOC1和AOC3等启动子中均存在与乙烯响应因子ERF018结合的顺序作用元件O-box。ERF012和ERF018是属于ERFs同一亚家族的早期缺硼响应基因,在缺硼3 h时被诱导。酵母单杂和烟草瞬时表达试验证明ERF012和ERF018能够与JA合成基因AOC1和AOC3的启动子结合,促进JA合成基因的表达上调。ERF012超表达株系中JA合成基因表达显着上升,JA合成增多,表现为负调控植株物生长。同样,ERF018超表达材料能够使JA合成基因表达上调,也表现为负调控植株物生长。这些结果说明ERF012/018与JA合成启动子结合,上调JA合成基因的表达。3缺硼诱发JA信号参与调控主根生长拟南芥JA信号途径中重要基因JAR1,COI1和MYC2的突变体jar1,coi1-2,myc2均表现为缺硼不敏感,主要体现在缺硼条件下主根长和地上部鲜重均显着优于野生型。缺硼条件下野生型中JA活性物质JA-Ile合成显着增加,JAZ3:GFP荧光强度随着缺硼时间延长逐渐减弱,JA信号增强。同时,缺硼时外源添加JA-Ile可抑制突变体jar1-1的生长。这些结果说明在缺硼条件下JA信号增强负调控拟南芥生长。4 JA与乙烯协同调控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缺硼时乙烯合成基因表达上调,外源添加乙烯合成抑制剂(AVG)可部分缓解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乙烯合成增多突变体eto1及乙烯信号转导突变体etr1分别表现对缺硼敏感和不敏感的表型,均说明了缺硼时乙烯合成及信号途径参与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缺硼条件下突变体jar1-1体内乙烯信号较弱。外源添加ACC和内源增加乙烯合成均能增强乙烯反应进而抑制突变体jar1-1的主根生长,说明缺硼时JA信号与乙烯信号共同调控主根生长。缺硼时jar1-1体内乙烯信号的减弱与乙烯合成基因和信号转导基因的表达无关,主要为抑制乙烯信号下游转录因子EIN3的蛋白水平。这些结果说明JA可以抑制乙烯信号转录因子EIN3的蛋白水平,与乙烯协同调控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5 JA间接影响硼的吸收转运外源添加JA及JA衍生物均不影响拟南芥硼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缺硼时jar1-1突变体的生物量和硼含量均显着高于野生型,且缺硼对jar1-1突变体与野生型中硼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显着差异。另外,在jar1-1背景下对NIP5;1进行突变,发现该突变体在缺硼条件下的主根长显着长于nip5;1的主根长,但又显着短于野生型和jar1-1的主根长。说明JA并不是直接调控硼的吸收转运,而是通过影响缺硼时根系生长从而影响硼的吸收。缺硼条件下突变体nip5;1和bor1-1中JA合成与信号基因表达上升,JA信号响应基因表达增强,说明JA参与缺硼条件下突变体nip5;1和bor1-1中的缺硼反应。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鉴定了两个乙烯响应因子ERF012/018是缺硼响应基因,ERF012/018能够与JA合成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并上调JA合成基因的表达,促进JA合成增多。经过代谢途径中JAR1的作用使JA-Ile合成增多,JA信号被激活,从而抑制植物的生长。同时JA通过与乙烯信号转录因子EIN3的互作共同调控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从而影响硼的吸收。

陆文琴[4](2020)在《转录因子ERF019负向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抗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病原卵菌包括疫霉菌、霜霉菌和腐霉菌等能够侵染马铃薯、柑橘等重要作物的植物病原菌,严重威胁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由于进化上与真菌差异巨大,许多杀真菌剂对疫霉菌无效,同时疫霉菌群体变异迅速,导致品种抗病性很容易被克服。因此,深入研究植物调控疫霉菌抗性的分子机制,不仅在揭示病原菌-植物互作机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在寻找作物病害防治新途径,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依托实验室前期建立的寄生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亲和互作体系,利用T-DNA插入在乙烯反应转录因子(ERF019)启动子上游的拟南芥抗寄生疫霉菌突变体267-31,结合遗传学的方法证明了ERF019负向调控植物抗病性,并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揭示了其负向调控抗病性的分子机制。此外,本文还初步分析了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ERF019同源基因的功能以探索ERF019在作物抗病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CRISPR/Cas9编辑技术制备了ERF019的敲除突变体,同时也制备了ERF019的过表达植物转化子材料。通过对突变体和过表达植株进行寄生疫霉菌接菌分析,发现erf019敲除突变体能增强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而过表达植物更感病,进一步验证并明确了ERF019能负向调控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2.利用定量RT-PCR检测寄生疫霉菌侵染拟南芥叶片不同时间点ERF019的表达情况,发现ERF019在寄生疫霉菌侵染3h诱导上调表达。外源施加激素处理实验表明,ERF019受SA和Me JA诱导表达,并在处理后1h达到高峰,但对ET前体ACC的处理不敏感。此外,相对于野生型Col-0,SA合成基因ICS1、SA信号通路标记基因PR1、JA合成基因LOX2以及JA信号通路标记基因PDF1.2和VSP2在多个erf019突变体中均上调表达,而ET合成基因ACS2和ACS6以及ET信号通路标记基因EIN2和ERF6在erf019突变体和野生型Col-0中没有明显差异。因此,ERF019可能通过参与SA和JA信号通路,调控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的防御反应。3.本氏烟中异源表达拟南芥ERF019促进寄生疫霉菌侵染。融合核输出信号肽的ERF019蛋白丧失了其促进侵染的能力,融合突变了的核输出信号肽的ERF019则不受影响。利用地塞米松诱导的核重定位系统,制备了ERF019融合小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转基因植株,发现地塞米松诱导后的ERF019-GR的核定位能促进寄生疫霉菌的侵染。这些结果说明,ERF019的细胞核定位对于其促进寄生疫霉菌侵染非常重要。4.ERF019负向调控PAMP激发的免疫反应。Western blot检测表明PAMP分子flg22诱导的MAP激酶磷酸化在多个erf019突变体中显着增强,而在ERF019过表达植株中受到抑制。同时DAB染色和酶活法检测过氧化氢积累和ROS迸发的结果表明,flg22激发的过氧化氢的积累和ROS迸发在ERF019过表达植物中明显减弱。此外,在本氏烟上异源过表达ERF019能抑制INF1引发的细胞坏死。5.ERF019的免疫功能保守,探索了ERF019在本氏烟中的同源基因Nb19在植物免疫中的潜在功能。Nb19受寄生疫霉菌和flg22诱导表达。过表达Nb19能抑制flg22介导的FRK和WRKY33的表达以及ROS的迸发,并促进寄生疫霉菌的定殖。同时利用VIGS技术沉默Nb19后不影响植株生长,同时相对沉默GFP的对照,沉默Nb19后能促进INF1以及Bax引发的细胞坏死。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等方法,发现ERF019通过抑制PAMP激发的免疫反应来负向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后续利用免疫共沉淀-质谱联合分析筛选鉴定ERF019互作蛋白以及使用Ch IP-Seq寻找ERF019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将为我们深入了解ERF019的负调控植物植物免疫机制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考虑到erf019突变体在抗病的同时并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研究作物中ERF019同源基因或其调控通路中其他基因的功能将会为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吕育松[5](2020)在《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E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劳动力转移,资源等日益紧张,传统精耕细作式的水稻育秧移插栽培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生产方式的需求。以省力、省工、低劳动强度以及低生产成本为特点的水稻直播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水稻直播还存在出苗难、出苗不整齐、苗期杂草多、耐倒伏能力较差等问题。其中首先需解决出苗难问题。水稻在一定土壤深度播种具有扎根能力强、土壤养分吸收效率高、节约水资源、防止鸟鼠偷食等优点。研究表明,水稻中胚轴伸长对幼苗迅速破土具有关键作用,是提供其迅速破土的主要动力。因此研究中胚轴在出苗过程中伸长的作用机理、鉴定控制中胚轴伸长的优异基因对于推广水稻直播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长中胚轴材料Kasalath和短中胚轴材料日本晴构建的回交重组自交系对黑暗条件下中胚轴长度进行QTL定位,并对其中1号染色体上qME1(quantitative mesocotyl elongation 1)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 不同品种间的中胚轴长度差异范围变化较大,其中籼稻的变异范围更为广泛。长中胚轴材料的出苗率普遍显着高于短中胚轴的材料。中胚轴伸长主要靠其细胞扩增,且中胚轴中上部细胞伸长提供破土主要动力源。2. 控制中胚轴伸长主效QTL位点qME1,LOD值为5.2,贡献率为16.9%。同时控制出苗率的QTL q ER1(quantitative emergence rate 1)和qME1位点重合,暗示可能为同一QTL位点基因控制中胚轴长度和幼苗出苗率。3. 利用qME1所在的以日本晴背景的代换系材料(SL-5)和日本晴杂交构建次级F2群体将qME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标记LV-7和LV-8之间,区间大小约为47.5 kb。其中ORF1编码Os GA20ox2,即矮化绿色革命基因SD1。在Kasalath背景下敲除SD1基因,突变体显示中胚轴变短、出苗率降低的表型,表明qME1就是SD1基因。4. 测序分析发现SD1主要有3种代表性基因型:以日本晴为代表的SD1EQ型:主要是粳稻类型,表现短或无中胚轴;以Kasalath、Peta为代表的SD1GR型:主要是绿色革命前的品种以及地方农家高秆品种和野生稻,表现较长中胚轴;还有一类以IR8、Guangluai 4为代表的绿色革命品种SD1Null型,表现较短中胚轴。含有SD1GR基因型的绿色革命前品种普遍具有较长的中胚轴和较高的茎秆,暗示中胚轴伸长性状随着矮化育种的进程和高秆性状一起逐渐丢失。5. 通过测定发现,水稻幼苗覆土生长过程中乙烯释放含量上升。由于过表达乙烯信号转录因子Os EIL1的中胚轴和胚芽鞘与过表达SD1表型类似,因此乙烯信号可能介导GA合成途径促进中胚轴伸长、破土出苗。SD1表达水平受到乙烯以及覆土深度诱导,生化和遗传学证据表明Os EIL1能直接促进SD1基因的转录活性,调控中胚轴伸长。6. GA信号核心因子SLR1蛋白水平受到土壤机械压力抑制,敲除slr1材料表现较长的中胚轴和较高茎秆。SLR1与水稻中暗形态建成因子基因Os PIL13发生相互作用,过表达Os PIL13家系表现与slr1材料类似表型。此外,SLR1抑制Os PIL13对下游扩张素基因Os EXPA4转录激活作用,过表达Os EXPA4家系也表现较长中胚轴表型。7. qME1可以促进耐淹条件下迅速出苗以及提高种子直播的萌发速率,显示其在水稻直播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对暗处理的黄化苗中胚轴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筛选出特异在黄化苗中胚轴、胚芽鞘特异高表达的启动子,在中胚轴部位异位表达SD1基因。转入典型粳稻品种日本晴和绿色革命品种广陆矮4号中,以期筛选出中胚轴长、出苗率高、扎根能力强且株高适中不易倒伏的材料,为直播稻育种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梦雨[6](2020)在《CsMYB60对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及灰霉病相关基因CsWRKY10的调控作用》文中提出黄瓜(Cucumis sativus)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世界性蔬菜,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黄瓜种植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因此,改善黄瓜品质,提高其抗性,实现黄瓜的优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本实验室前期以两个黄瓜自交系RNS8(白刺品种)和RNS9(黑刺品种)为材料,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揭示了黄瓜黑刺中含有黄酮醇化合物,并将定位区间内的一个R2R3-MYB转录因子CsMYB60定为B(Black spine)候选基因。然而黑刺分离所得的黄酮醇化合物的颜色并不是黑色的,说明黑刺中除黄酮醇之外还含有其他代谢物。因此,黄瓜黑刺中代谢物的种类和其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CsMYB60是否为B基因以及该基因的功能都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相关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出黄瓜黑刺中含有原花青素物质,并解析了CsMYB60基因调控黄瓜原花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该基因在抗病性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DMACA化学组织染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鉴定黄瓜黑刺中含有原花青素物质。2.测序结果表明,22个不同黑白刺黄瓜自交系中CsMYB60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与RNS9中CsMYB60基因的序列相比,其中5个白刺自交系的等位基因中均含有一个SNP,另外9个白刺自交系的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大片段的插入。同时,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黄瓜黑刺自交系中CsMYB60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白刺自交系。3.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在黄瓜果刺的不同发育时期,RNS9中CsMYB60与原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RNS8。同时,运用基因枪转化系统和高效液质联用系统证明了分别过表达CsMYB60和Cs4CL可以诱导白刺中积累原花青素。表明CsMYB60通过调控Cs4CL促进黄瓜黑刺中原花青素的合成。4.测序结果分析表明,RNS8中CsMYB60基因的内含子区域插入了一个转座元件—CsMULE(Mutator-like element)。同时,McrBC酶切法和重亚硫酸盐测序法证明,RNS8中CsMYB60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程度高于RNS9。表明在RNS8中,CsMYB60内含子区域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影响了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5.与WT相比,CsMYB60过表达株系的叶片中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着降低,果实中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显着增加且多种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含量都显着升高,其中最具黄瓜果实特征性风味的反,顺-2,6-壬二烯醛的含量变化最为显着。表明,过表达CsMYB60提高了黄瓜的果实品质。6.接种灰霉病菌后,CsMYB60过表达株系的病斑面积约为WT的两倍,且茉莉酸和H2O2的含量显着低于WT。表明过表达CsMYB60通过减少茉莉酸和H2O2的含量降低了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7.通过黄瓜子叶瞬时表达系统,筛选出CsWRKY50、CsWRKY10、CsWRKY47三个可能参与到CsMYB60调控黄瓜响应灰霉病菌过程的基因。进一步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发现,CsWRKY10基因表达量受灰霉病菌诱导最为强烈,且在CsWRKY10启动子中发现了两个MYB蛋白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酵母单杂交实验证明,CsMYB60可以直接结合CsWRKY10的启动子。表明CsWRKY10很可能作为CsMYB60的下游基因调控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8.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黄瓜遗传转化体系得到CsWRKY10过表达植株,人工接种灰霉病菌后发现,与WT相比,转基因株系的病斑面积显着增加,H2O2和O2-的含量显着降低。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灰霉病菌侵染WT和转基因植株的过程进行观察,发现接种8 h后,转基因株系上有个别孢子开始萌发,而WT上的孢子均没有萌发;接种10 h后,WT的孢子部分萌发,而转基因植株上的孢子几乎全部萌发且芽管显着伸长;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相同时间下CsWRKY10过表达株系上菌丝的蔓延程度明显高于WT。表明过表达CsWRKY10减少植株中ROS积累,促进灰霉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伸长,增加对灰霉病的敏感性。9.接种灰霉病菌后,与WT相比,CsWRKY10过表达株系中茉莉酸的含量显着降低;茉莉酸介导的抗病途径的关键基因CsMYC2表达量显着上升,CsPDF1.2表达量显着下降,而水杨酸信号途径的关键基因CsICS及CsPR1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表明在受到灰霉病菌侵染后,CsWRKY10参与激活了水杨酸信号通路,但是抑制了茉莉酸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10.CsWRKY10可以被活体营养型病原菌—靶斑病菌所诱导;并且接种病原菌后,CsWRKY10过表达株系的病斑面积显着小于WT。表明过表达CsWRKY10提高了黄瓜对靶斑病的抗性。本研究揭示了CsMYB60基因的多重功能。过表达CsMYB60正调控黄瓜果刺中原花青素的合成,并通过增加果实中VC、可溶性糖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来提高黄瓜果实品质;并且CsMYB60直接调控CsWRKY10基因的表达,减少ROS的含量,同时抑制茉莉酸的合成及其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从而降低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以上结果说明了生物中基因的多效性,同时也为今后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改良黄瓜的品质和抗病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刘娜娜[7](2020)在《HOOKLESS1调控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花时间的选择对植物而言至关重要。在植物开花时间调控领域,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FT)的发现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后续研究发现植物通过精确调控FT的转录实现对开花时间的调节。FT的表达主要受光周期途径核心转录因子CONSTANS(CO)的调控,CO直接结合在FT启动子激活FT转录,co-2突变体具有明显的晚花表型。Cryptochrome2(CRY2)-interacting b HLH 1(CIB1)是蓝光受体CRY2的互作蛋白,在蓝光下,CIB1与CO互作形成CRY2-CIB1-CO复合体,通过激活FT的转录介导蓝光调控植物开花。目前,植物开花时间调控的整体网络和核心组分已经基本明确,但是否存在其他未知开花时间调节基因以及FT是否存在其他调控因子尚不清楚。HOOKLESS 1(HLS1)是黄化苗顶端弯钩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其功能缺失突变体hls1在暗中表现为顶端弯钩缺失。进一步研究发现,HLS1促进生长素在下胚轴顶端两侧的不对称性分布,导致两侧细胞伸长速率不同,从而形成顶端弯钩。HLS1介导多种植物激素对顶端弯钩发育的调控,例如乙烯促进HLS1转录从而形成乙烯“三重反应”中的加剧顶端弯钩。尽管HLS1基因已经被克隆了二十多年,然而其生化功能和信号转导机理仍不十分清楚。本课题组前期在研究高温调控黄化苗顶端弯钩发育的过程中,意外发现hls1突变体表现为早花表型,暗示HLS1可能参与开花时间的调节。通过报告基因系统以及q RT-PCR检测发现,HLS1在叶片维管组织中表达,并且HLS1的转录呈现光下增多暗中降低的趋势,这种时空表达模式与FT的表达方式重叠。进一步分析发现hls1突变体中FT的转录水平升高,说明HLS1抑制FT转录。蛋白互作分析发现HLS1和CO以及CIB1存在直接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HLS1富集于FT启动子上的CO/CIB1结合位点,并且发现HLS1可以抑制CO/CIB1对FT的转录激活。综上所述,我们研究发现HLS1是植物开花时间调控网络的新成员,通过与CO/CIB1互作,抑制CO/CIB1对FT的转录激活能力,从而精准调控开花时间。

靳晶豪[8](2019)在《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CaAP2/ERF的功能鉴定及调控机理研究》文中指出辣椒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而疫病严重危害辣椒的产收,因此挖掘疫病抗性基因对于辣椒的抗疫病育种有重要意义。ERF基因在植物应对病原菌侵染的抗性反应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首先对辣椒AP2/ERF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研究了辣椒CaAP2/ERF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不同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并对其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与分析,接着利用VIGS技术将CaAP2/ERF基因沉默后进行抗病性鉴定与筛选,最后利用烟草瞬时表达、酵母单杂交与烟草的遗传转化等技术对辣椒CaAP2/ERF064、CaAP2/ERF109与CaAP2/ERF049基因在植物抗疫病反应中的功能及其与辣椒PR基因CaBPR1之间的调控关系进行研究解析,主要结果如下:1.辣椒基因组中包含175个AP2/ERF基因。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aAP2/ERF12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而CaAP2/ERF129与CaAP2/ERF171蛋白质则分布在细胞质与细胞核中。组织表达特性分析表明CaAP2/ERF基因在根与果实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不同CaAP2/ERF基因在病菌的侵染与植物激素的处理过程中均具有特异的表达特征。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多数辣椒CaAP2/ERF基因含有响应植物激素、逆境胁迫与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此外,外源乙烯(ethephon,ETH)处理可增强辣椒防御基因CaBPR1、CaPR10、CaSAR82与CaPO2的转录表达。利用VIGS技术将差异表达基因CaAP2/ERF064、CaAP2/ERF078、CaAP2/ERF086、CaAP2/ERF113、CaAP2/ERF127与CaAP2/ERF129分别沉默后进行抗病性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CaAP2/ERF064基因的沉默可显着影响辣椒对疫病的抗性反应。2.表达分析表明CaAP2/ERF064基因的转录受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与ETH激素信号协同调控。CaAP2/ERF064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酵母转录激活试验结果表明CaAP2/ERF064基因属于转录激活因子,通过对其不同缺失突变体的转录活性进行检测后发现其转录激活结构域可能位于蛋白C端。CaAP2/ERF064基因与P19在烟草中的瞬时共表达会诱发坏死反应,而其缺失突变体N2在烟草中的过量表达可引发叶片下表皮细胞的坍缩,CaAP2/ERF064蛋白的N端、AP2结构域与C端对于坏死反应的引发都是不可或缺的。酵母单杂交试验表明辣椒CaAP2/ERF064与CaAP2/ERF109基因均可与CaBPR1基因的启动子互作结合。此外,辣椒CaBPR1基因在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后的表达变化特征与CaAP2/ERF064基因相似,而其在烟草中的瞬时过量表达虽不能诱发坏死反应,但可增强植株对疫霉菌的抗性。CaAP2/ERF064基因在辣椒中的沉默与其同源基因NbERF1B-l在烟草中的沉默均可减弱植株的抗病反应,而CaAP2/ERF064基因在烟草中的超表达可提高植株防御基因(NbPR1b、NbGLA与NbCHN)的转录水平,并显着增强植株对疫霉菌的抗性反应。最后通过不同转基因烟草株系的杂交构建了pCaMV35S:CaAP2/ERF064/Pro CaBPR1:CaBPR1双转基因烟草株系,且双转基因植株中CaBPR1基因的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aAP2/ERF064基因可激活CaBPR1基因的转录。3.表达分析表明与ETH激素处理相比,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ETH与MeJA激素的组合处理可显着增强CaAP2/ERF109基因的转录。CaAP2/ERF109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核仁),且其在烟草中的瞬时过表达可增强植株对疫霉菌的抗性。CaAP2/ERF109基因在辣椒中的沉默不能显着影响植株对疫霉菌的抗性反应,而CaAP2/ERF109基因在烟草中的过表达会造成植株分蘖增多、株高降低与叶形近椭圆,可提高渗透调节蛋白基因NbOSM的表达水平并提升烟草植株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也可提高烟草NbPR1b、NbNPR1、NbPR1a、NbGLA与NbCHN50基因的表达并增强植株对辣椒疫霉菌的抗性。双转基因烟草株系pCaMV35S:CaAP2/ERF109/ProCaBPR1:CaBPR1中CaBPR1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CaBPR1基因的表达受CaAP2/ERF109基因调控,且辣椒CaAP2/ERF109基因对CaBPR1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强于CaAP2/ERF064基因。4.表达分析表明与ETH激素处理相比,SA与ETH激素的组合处理可显着提高辣椒CaAP2/ERF049(CaPTI1)基因的表达水平。CaAP2/ERF049基因在烟草中的过量表达可增强烟草植株对疫霉菌的抗性,而pCaMV35S:CaAP2/ERF049/Pro CaBPR1:CaBPR1双转基因烟草植株中CaBPR1基因的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CaAP2/ERF049基因不能激活CaBPR1基因的转录。此外,CaAP2/ERF049基因启动子的5’片段缺失试验结果表明其启动子序列中的-720-1151 bp区域在植株受疫霉菌侵染过程中CaAP2/ERF049基因的转录增强有重要作用。

黎家,李传友[9](2019)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植物激素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植物激素是指植物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的,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产生明显生理效应的一些有机信号分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及环境响应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离体培养、以突变体为主导的分子遗传学手段及以水稻农艺性状为核心的植物激素研究策略,在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生物合成及代谢、信号感知及传导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较好地推动了植物激素的理论研究及生产应用.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科学家在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甾醇、赤霉素、乙烯、脱落酸、茉莉素、水杨酸、独脚金内酯及多肽激素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以此来启发并激励我国年轻一代植物学家能在植物激素研究中取得更多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黄临莉[10](2019)在《茶树转录因子CsEIN3/EIL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文中认为乙烯在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生理作用是通过调控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实现的。Ethylene-insenstives3(EIN3)和EIN3-like(EIL)是乙烯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转录因子,然而关于茶树EIN3/EILs转录因子及其在胁迫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尚不清楚。进一步探究茶树CsEIN3/EILs转录因子家族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对培育抗逆性较强的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四个茶树CzsEIN3/EILs基因进行了cDNA克隆、鉴定及其表达特征分析、转录激活活性验证和转基因拟南芥的表达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茶树基因组和本课题组盐胁迫转录组数据库,克隆了四条茶树CsEIN3/EILs基因,分别命名为CsEIL1、CsEIL2、CsEIL3和CsEIL4。CsEIL1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CsEIL2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872 bp,编码624个氨基酸;CsEIL3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885 bp,编码595个氨基酸;CsEIL4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917 bp,编码639个氨基酸。理化性质分析表明:CsEIL1、CsEIL2、CsEIL3和CsEIL4分子量分别为68.7、70.3、67.2、71.6 kD,理论等电点分别为5.14、5.53、6.31、5.60。在线TARGETP1.1预测CsEIL1、CsEIL2、CsEIL3和CsEIL4均定位于细胞核。多序列比对显示四个CsEIN3/EILs蛋白N端高度保守,含有多个高度保守的EIN3功能结构域,即酸性氨基酸区、碱性氨基酸簇以及脯氨酸富集区,而C端保守性较低。2.基于qRT-PCR数据分析表明,4个CsEILs基因的表达量因组织不同而异,其表现为CsEIL1、CsEIL3和CsEIL4的表达量在茎中较低,在嫩叶中较高;CsEIL2在根、茎、花中的表达水平没有显着差异,均低于其在叶中的表达水平。另外,CsEIN3/EILs受乙烯、ABA、NaCl、PEG以及温度不同程度的诱导,但其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在200 mM NaCl处理下,4个CsEILs表达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6 h,但其峰值不同,分别为对照的5、11、2和4.5倍。表明CsEILs对盐胁迫响应的程度存在差异。当用0.5%乙烯溶液处理后,CsEILs表达水平整体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但CsEIL1、CsEIL2、CsEIL4在处理后的3 h显着上升至最大表达量,而CsEIL3则在处理后的6 h上升至最大值,说明乙烯能够诱导CsEILs在转录水平发生变化且不同成员对乙烯的敏感度不同。ABA处理诱导CsEILs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在处理后48h达到最大,表明CsEILs对ABA的响应不敏感。PEG模拟干旱处理6 h,CsEILs表达量急剧增加,表明其参与对干旱胁迫的响应。CsEILs均受高低温的诱导表达,但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存在差异。高温(40℃)处理初期,CsEILs表达量出现略微下降,随后逐渐调表达。相对其他胁迫处理,表达量的变化幅度差异不大。CsEILs在低温(4℃)处理下呈现先上升再下降,随后小幅度上调最后下降至对照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CsEILs在温度胁迫调控中起重要作用。3.转录自激活活性鉴定试验表明,CsEIL1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而CsEIL2没有转录自激活活性。基于qRT-PCR数据分析表明,CsEIL1和CsEIL2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基因表达量显着增加,同时转基因拟南芥ERF1表达量也显着高于野生型。

二、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RACK1与乙烯信号转导核心调控因子EIN2协同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植物RACK1 的研究进展
        1.1 植物RACK1 的发现
        1.2 植物RACK1 蛋白的结构
        1.3 植物RACK1 的功能
        1.4 拟南芥RACK1 蛋白
    2.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
        2.1 乙烯的生物合成
        2.2 乙烯信号转导
    3.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植物材料
        1.2 实验菌种与载体
        1.3 试剂与试剂盒
        1.4 培养基及相关缓冲液的配制
    2.实验方法
        2.1 拟南芥的培养
        2.2 植物叶片DNA的提取
        2.3 植物RNA的提取及(q)RT-PCR
        2.4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2.5 质粒的大量提取
        2.6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
        2.7 拟南芥的有性杂交
        2.8 ACC处理
        2.9 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rack1 相关突变体的获得与鉴定
        1.1 rack1a rack1b rack1c突变体的获得与鉴定
        1.2 ein2 rack1 突变体的获得与鉴定
    2.RACK1和EIN2 协同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
        2.1 RACK1 冗余调控拟南芥下胚轴和根的伸长
        2.2 RACK1 冗余调控拟南芥的乙烯响应
        2.3 EIN2 的功能缺失部分恢复了rack1 突变体的生长缺陷
        2.4 rack1 突变体中EIN2 的功能缺失使植株开花时间推迟
        2.5 EIN2 的功能缺失部分恢复了rack1 突变体的育性
    3.RACK1 影响EIN2 的表达
    4.EIN2与RACK1 不直接互作
第四章 讨论
    1.RACK1 冗余调控植物对乙烯的响应
    2.RACK1 与乙烯信号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脱帽酶DCP2在拟南芥乙烯信号通路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乙烯的相关研究
        1.2.1 乙烯的发现
        1.2.2 乙烯的生物合成
        1.2.3 早期乙烯突变体的筛选
    1.3 乙烯信号通路
        1.3.1 乙烯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
        1.3.2 乙烯信号通路模型
    1.4 mRNA的降解和翻译抑制
        1.4.1 P小体
        1.4.2 脱帽酶DCP2与mRNA降解途径
        1.4.3 乙烯信号通路中的翻译抑制
    1.5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
        1.5.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EMS突变体库构建
        2.2.2 突变体基因的鉴定
        2.2.3 植物的培养
        2.2.4 拟南芥转基因实验
        2.2.5 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2.2.6 RNA-seq样品的准备
        2.2.7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
        2.2.8 点突变载体的构建
3 结果与讨论
    3.1 ctr1-1抑制突变体的筛选
    3.2 目标基因的鉴定
    3.3 DCP2 转录水平不受乙烯的调控
    3.4 DCP2 调控乙烯信号通路
        3.4.1 DCP2对乙烯信号通路基因的调控
        3.4.2 DCP2的突变减弱了乙烯信号
    3.5 DCP2与EIN2-C末端相互作用
    3.6 DCP2 的突变影响与DCP1 的互作
    3.7 DCP2 不调控EBF1/2 的转录水平
    3.8 讨论
4 全文总结
5 参考文献
6 作者简历

(3)茉莉酸参与缺硼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植物微量营养元素硼的概述
        1.1.1 土壤和植物中硼的含量与分布
        1.1.2 硼在植物体中的作用
        1.1.3 硼的吸收转运
        1.1.4 植物缺硼的形态学变化
        1.1.5 植物对缺硼的适应性反应
    1.2 营养胁迫与植物激素的相互影响
        1.2.1 低硼胁迫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1.2.2 其它营养元素对植物激素的影响
    1.3 植物激素茉莉酸的概述
        1.3.1 茉莉酸的生物合成
        1.3.2 茉莉酸的运输及信号转导
        1.3.3 茉莉酸的生物学功能
    1.4 茉莉酸参与植物逆境反应
        1.4.1 茉莉酸参与生物胁迫的生理反应
        1.4.2 茉莉酸参与非生物胁迫的反应
        1.4.3 营养胁迫对茉莉酸及代谢的影响
    1.5 植物激素乙烯的概述
    1.6 植物激素茉莉酸与乙烯间的互作
        1.6.1 茉莉酸与乙烯的协同调控作用
        1.6.2 茉莉酸与乙烯的拮抗调控作用
2 研究背景、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3 缺硼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及其与JA的关系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和培养
        3.2.2 试验设计与处理
        3.2.3 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
        3.2.4 GUS染色
        3.2.5 GUS酶活测定
        3.2.6 缺硼处理基因表达谱及MeJA处理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3.2.7 苗期激素的测定
        3.2.8 硼含量的测定
        3.2.9 RNA的提取、逆转录和定量检测
        3.2.10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缺硼胁迫对拟南芥植株生长的影响
        3.3.2 缺硼胁迫对主根生长及其根尖细胞分生活力的影响
        3.3.3 低硼胁迫对茉莉酸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4 外源添加茉莉酸对主根生长的影响
        3.3.5 在缺硼胁迫下外源添加JA合成抑制剂DIECA对主根生长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缺硼抑制植物生长
        3.4.2 缺硼诱导茉莉酸合成负调控植物主根生长
4 ERF012/018与茉莉酸合成基因的互作及其对缺硼的反应
    4.1 引言
    4.2 材料方法
        4.2.1 拟南芥材料、菌株及载体
        4.2.2 载体构建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4.2.3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4.2.4 试验设计与处理
        4.2.5 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
        4.2.6 RNA的提取、逆转录和定量检测
        4.2.7 农杆菌侵染烟草的方法
        4.2.8 烟草瞬时表达测定
        4.2.9 酵母单杂交
        4.2.10 激素的测定
        4.2.11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缺硼胁迫对ERF012/018表达的影响
        4.3.2 ERF012/018与茉莉酸合成基因的互作分析
        4.3.3 ERF012/018对茉莉酸合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4.3.4 ERF012遗传材料对缺硼的反应
        4.3.5 ERF018遗传材料对缺硼的反应
    4.4 讨论
        4.4.1 ERF012/018 直接结合JA合成基因启动子并上调JA合成基因表达
        4.4.2 ERF012/018遗传材料对缺硼胁迫的反应
5 缺硼胁迫对茉莉酸信号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方法
        5.2.1 拟南芥材料、菌株及载体
        5.2.2 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5.2.3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5.2.4 试验设计与处理
        5.2.5 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
        5.2.6 RNA的提取、逆转录和定量检测
        5.2.7 激素的测定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分析
        5.3.1 茉莉酸信号对拟南芥缺硼的反应
        5.3.2 缺硼胁迫对jar1-1突变体的影响
        5.3.3 缺硼胁迫对JA-Ile的影响
        5.3.4 缺硼胁迫对JA信号转导突变体的影响
    5.4 讨论
6 茉莉酸信号与乙烯信号调控缺硼抑制主根生长的关系
    6.1 引言
    6.2 材料方法
        6.2.1 拟南芥材料、菌株及载体
        6.2.2 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6.2.3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6.2.4 试验设计与处理
        6.2.5 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
        6.2.6 RNA的提取、逆转录和定量检测
        6.2.7 组织定位免疫化学染色
        6.2.8 激素的测定
        6.2.9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乙烯合成及信号参与缺硼对主根生长的抑制
        6.3.2 缺硼胁迫对jar1-1突变体中乙烯响应基因和合成的影响
        6.3.3 缺硼胁迫及外源添加ACC对野生型和jar1-1 的中乙烯信号的影响
    6.4 讨论
7 JAR1的表达变化与硼吸收转运的关系
    7.1 引言
    7.2 材料方法
        7.2.1 拟南芥材料、菌株及载体
        7.2.2 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7.2.3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筛选
        7.2.4 试验设计与处理
        7.2.5 样品处理和分析测定
        7.2.6 RNA的提取、逆转录和定量检测
        7.2.7 硼含量的测定
        7.2.8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JA对硼吸收转运的影响
        7.3.2 硼吸收转运突变体中JA合成信号相关基因的表达
    7.4 讨论
8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8.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8.4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I 本研究中常用试剂的配置
附录II 本研究所用引物序列
附录III 本研究相关试验步骤
附录IV 所用的载体及抗性
致谢
作者简介

(4)转录因子ERF019负向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抗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疫霉菌的危害
        1.1.1 致病疫霉菌
        1.1.2 大豆疫霉菌
        1.1.3 寄生疫霉菌
        1.1.4 橡树疫霉菌
    1.2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
        1.2.1 PTI
        1.2.2 效应蛋白
        1.2.3 ETI
    1.3 激素介导的植物防卫通路
        1.3.1 水杨酸防卫信号通路
        1.3.2 茉莉酸防卫信号通路
        1.3.3 乙烯防卫信号通路
        1.3.4 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防卫通路的交叉调控
    1.4 ERF类转录因子
        1.4.1 ERF家族分类和特征
        1.4.2 ERF转录因子参与非生物胁迫
        1.4.3 ERF转录因子参与生物胁迫
    1.5 植物的免疫负向调控因子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ERF019介导拟南芥对寄生疫霉菌的感病性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载体材料
        2.1.2 植物材料
        2.1.3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材料培养
        2.2.2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2.2.3 载体的构建
        2.2.4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及转化
        2.2.5 拟南芥转化及转化子筛选
        2.2.6 寄生疫霉菌培养与接种
        2.2.7 植物基因组DNA提取
        2.2.8 植物总RNA提取
        2.2.9 半定量PCR和定量PCR
        2.2.10 菌定殖量Biomass
        2.2.11 本氏烟瞬时表达技术
        2.2.12 亚细胞定位
        2.2.13 台盼蓝染色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267-31对寄生疫霉菌的抗性增强
        2.3.2 CRISPR/Cas9 介导的ERF019 基因编辑突变体的制备及表型分析
        2.3.3 ERF019过表达植株对寄生疫霉菌更感病
        2.3.4 ERF019受寄生疫霉菌侵染上调表达
        2.3.5 ERF019负调控抗病性依赖于其细胞核定位
    2.4 讨论
        2.4.1 ERF019负向调控拟南芥寄生疫霉菌抗病性
        2.4.2 核定位对ERF019发挥功能至关重要
        2.4.3 ERF019受寄生疫霉菌诱导上调表达
第三章 ERF019负向调控寄生疫霉菌抗性的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载体材料
        3.1.2 植物材料
        3.1.3 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植物材料培养
        3.2.2 激素处理方法
        3.2.3 定量PCR
        3.2.4 过氧化氢积累的检测
        3.2.5 活性氧迸发的测定
        3.2.6 Super-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3.2.7 MAPK磷酸化的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ERF019受SA和 Me JA诱导上调表达
        3.3.2 防卫通路相关标记基因在erf019突变体中上调表达
        3.3.3 PTI防卫基因在erf019 突变体中上调表达
        3.3.4 ERF019 负向调控flg22 诱导的免疫反应
        3.3.5 过表达ERF019 抑制INF1 激发的细胞坏死
    3.4 讨论
        3.4.1 ERF019 抑制PTI反应
        3.4.2 ERF019与激素防卫信号通路
第四章 At ERF019 在本氏烟的同源基因Nb19 的功能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载体材料
        4.1.2 植物材料
        4.1.3 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本氏烟和番茄中ERF019同源蛋白的鉴定
        4.2.2 植物材料培养
        4.2.3 载体构建
        4.2.4 VIGS注射方法
        4.2.5 寄生疫霉菌和辣椒疫霉菌培养与接种
        4.2.6 亚细胞定位
        4.2.7 flg22处理
        4.2.8 活性氧的迸发
        4.2.9 定量PCR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拟南芥At ERF019 在本氏烟的同源基因Nb19 的鉴定及分析
        4.3.2 Nb19受寄生疫霉菌诱导上调表达
        4.3.3 Nb19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4.3.4 过表达Nb19促进本氏烟对寄生疫霉菌的感病性
        4.3.5 VIGS沉默Nb19 后促进INF1 以及Bax激发的细胞坏死
        4.3.6 Nb19受flg22诱导上调表达
        4.3.7 Nb19 抑制flg22 诱导的FRK和 WRKY33 的表达
        4.3.8 Nb19负向调控flg22介导的活性氧的迸发
        4.3.9 VIGS沉默Nb19 对疫霉菌的侵染影响不显着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E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1.2 水稻直播的发展现状
        1.2.1 直播稻类型、特点
        1.2.2 直播稻发展现状、趋势
        1.2.3 水稻直播出苗的动力源分析
    1.3 水稻中胚轴伸长
        1.3.1 水稻中胚轴伸长机制
        1.3.2 影响中胚轴伸长的因素
        1.3.3 中胚轴伸长相关基因的克隆
    1.4 乙烯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
        1.4.1 植物乙烯的生物合成
        1.4.2 乙烯信号传导途径
        1.4.3 乙烯参与幼苗破土机械压力响应
    1.5 赤霉素GA对植物发育的调节
        1.5.1 GA的生物合成途径
        1.5.2 GA信号传导途径
        1.5.3 GA在植物发育、环境响应方面的研究进展
        1.5.4 乙烯和赤霉素协同响应水淹胁迫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田间材料管理
        2.1.3 载体和菌株
        2.1.4 分子生物学和化学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水稻黄化苗中胚轴长度以及破土出苗鉴定
        2.2.2 乙烯前体ACC和赤霉素GA含量测定
        2.2.3 水稻基因组DNA提取
        2.2.4 PCR扩增
        2.2.5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检测
        2.2.6 开发与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及基因定位
        2.2.7 预测候选基因
        2.2.8 质粒构建
        2.2.9 T4 DNA连接和InFusion重组连接
        2.2.10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2.11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2.2.12 RNA提取、cDNA第一链的合成及Real-time PCR
        2.2.13 大提质粒DNA
        2.2.14 水稻中胚轴以及叶鞘部分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
        2.2.15 水稻原生质体提取和转化
        2.2.16 BiFC观察
        2.2.17 酵母双杂交实验
        2.2.18 原核蛋白表达与纯化
        2.2.19 Co-IP分析
        2.2.20 荧光素酶(LUC)活性检测
        2.2.21 DNA凝胶阻滞(EMSA)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控制中胚轴伸长QTL qME1 的精细定位与功能分析
        3.1.1 中胚轴伸长在水稻幼苗迅速破土中的作用
        3.1.2 中胚轴伸长的细胞学分析
        3.1.3 控制中胚轴伸长QTL qME1 和幼苗出苗率QTL qER1 的初步定位
        3.1.4 qME1的精细定位
        3.1.5 qME1候选基因功能验证
        3.1.6 水稻中胚轴伸长与株高相关性分析
        3.1.7 qME1在育种进程选择丢失
    3.2 土壤机械压力通过产生乙烯调控SD1表达促进中胚轴伸长
        3.2.1 不同深度土壤机械压力诱导水稻幼苗产生乙烯
        3.2.2 土壤机械压力通过乙烯诱导SD1表达
        3.2.3 Os EIL1 直接调控SD1 表达
        3.2.4 土壤机械压力降低GA信号抑制子DELLA蛋白表达
        3.2.5 DELLA蛋白与PIL13 互作并抑制其对OsEXPA4 的转录激活活性
    3.3 qME1的育种应用
        3.3.1 qME1在耐淹直播、快速发芽方面的应用
        3.3.2 水稻中胚轴及地下部位特异高表达启动子筛选
        3.3.3 水稻地下部位异位表达SD1与低氮响应
4 讨论
    4.1 qME1介导GA合成促进水稻黄化苗中胚轴伸长
    4.2 乙烯主要通过OsEIL1-SD1 途径促进黄化苗中胚轴伸长
    4.3 水稻直播出苗率动力源的讨论
    4.4 GA信号通过PIF转录因子调控下游扩张蛋白促进细胞伸长
    4.5 中胚轴伸长性状在育种选择中逐渐丢失
    4.6 qME1直播稻育种应用的讨论
5 创新点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水稻种质资源的中胚轴长度及SD1单体型
附录Ⅱ 试剂配方及引物序列
    附录Ⅱ-1 PAGE胶配置
    附录Ⅱ-2 蛋白提取液配制
    附录Ⅱ-3 蛋白的SDS-PAGE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试剂配置
    附录Ⅱ-4 原生质体制备试剂配制
    附录Ⅱ-5 引物序列
附录Ⅲ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CsMYB60对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及灰霉病相关基因CsWRKY10的调控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1.2.2 MYB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1.2.3 植物灰霉病研究进展
        1.2.4 植物对灰霉病抗性机制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及质粒载体
        2.1.3 生化试剂及设备
        2.1.4 PCR引物
        2.1.5 培养基的配方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的种植方法
        2.2.2 黄瓜果刺中原花青素的鉴定方法
        2.2.3 CsMYB60 进化关系分析
        2.2.4 分析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2.2.5 基因表达量测定方法
        2.2.6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2.2.7 基因枪瞬时转化的方法
        2.2.8 黄瓜子叶和烟草叶片瞬时转化的方法
        2.2.9 DNA甲基化分析
        2.2.10 黄瓜品质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
        2.2.11 黄瓜果实及叶片灰霉病菌接种的方法
        2.2.12灰霉菌孢子萌发实验
        2.2.13 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方法
        2.2.14 黄瓜遗传转化及转基因验证
        2.2.15 亚细胞定位
        2.2.16 酵母单杂交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黄瓜果刺中原花青素物质的鉴定
        3.1.1 化学组织染色法测定果刺中的原花青素
        3.1.2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果刺中的原花青素
    3.2 CsMYB60 调控黄瓜原花青素合成的功能研究
        3.2.1 CsMYB60 蛋白与拟南芥R2R3-MYB蛋白的进化关系分析
        3.2.2 不同黑白刺黄瓜自交系中CsMYB60 基因多态性及表达量的分析
        3.2.3 不同发育时期果刺中CsMYB60 与原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3.2.4 分别过表达CsMYB60和Cs4CL可诱导白刺中积累原花青素
        3.2.5 RNS8中CsMYB60 等位基因内含子区域有一个CsMULE的插入
        3.2.6 RNS8中CsMYB60 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高于RNS9
    3.3 CsMYB60 过表达植株生理表型的鉴定
        3.3.1 WT和 CsMYB60 过表达植株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3.2 WT和 CsMYB60 过表达植株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的分析
        3.3.3 WT和 CsMYB60 过表达植株果实挥发性物质GC-MS分析
    3.4 CsMYB60 过表达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3.4.1 过表达CsMYB60 降低了黄瓜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
        3.4.2 WT和 CsMYB60 过表达株系中JA含量的分析
        3.4.3 灰霉病菌对WT及转基因植株ROS水平的影响
    3.5 CsMYB60 和儿茶素诱导的WRKY基因的筛选
    3.6 黄瓜CsWRKY10 基因功能的初步验证
        3.6.1 CsWRKY10 蛋白与拟南芥WRKY蛋白的进化关系分析
        3.6.2 CsWRKY10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6.3 非生物胁迫与激素诱导下CsWRKY10 表达模式的分析
        3.6.4 CsWRKY10 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3.7 CsWRKY10 过表达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3.7.1 CsWRKY10 基因的遗传转化
        3.7.2 过表达CsWRKY10 降低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
        3.7.3 灰霉病菌对WT及转基因植株ROS含量的影响
        3.7.4 灰霉病菌侵染WT和转基因植株的显微观察
    3.8 CsWRKY10 调控JA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
        3.8.1 WT和 CsWRKY10 过表达株系中JA含量的分析
        3.8.2 CsWRKY10 调控相关防御基因的表达
    3.9 CsMYB60 直接结合CsWRKY10 的启动子
    3.10 过表达CsWRKY10 增强了黄瓜对靶斑病的抗性
4 讨论
    4.1 CsMYB60 间接激活Cs4CL基因调控黄瓜果刺中原花青素的合成
    4.2 CsMYB60 基因内部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影响了其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
    4.3 ROS在黄瓜响应灰霉病菌过程中主要作为信号转导物质起作用
    4.4 CsWRKY10 通过减少JA的含量并抑制其介导的抗病信号途径,降低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
    4.5 CsMYB60 通过直接结合并调控CsWRKY10 基因的表达降低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
    4.6 CsWRKY10 对死体和活体营养型真菌的响应不同
    4.7 CsMYB60 基因功能的多效性
5 结论
6 创新之处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9 致谢
10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HOOKLESS1调控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与综述
    1.1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研究概述
        1.1.1 光周期途径
        1.1.2 春化途径
        1.1.3 赤霉素途径
        1.1.4 自主开花途径
        1.1.5 温度途径
        1.1.6 年龄途径
        1.1.7 开花调控途径整合
        1.1.8 CO/CIB1 诱导FT表达的分子机制
    1.2 HLS1研究进展概述
        1.2.1 HLS1调控拟南芥顶端弯钩发育
        1.2.2 HLS1介导拟南芥病原菌反应
        1.2.3 HLS1促进拟南芥热形态建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细胞与质粒载体
        2.1.3 化学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植物生长条件与培养
        2.2.2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2.2.3 GUS染色及定量实验
        2.2.4 拟南芥RNA提取实验
        2.2.5 RNA反转录实验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2.2.7 杂交及遗传分析鉴定实验
        2.2.8 免疫共沉淀实验
        2.2.9 酵母双杂交实验
        2.2.10 酵母β半乳糖苷酶活性定量实验
        2.2.11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2.2.12 烟草瞬时转化实验
        2.2.13 统计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结果
        3.1.1 HLS1参与开花时间调控
        3.1.2 HLS1表达模式
        3.1.3 HLS1抑制FT的基因表达
        3.1.4 HLS1延迟拟南芥开花依赖于FT
        3.1.5 HLS1在FT的启动子上富集
        3.1.6 HLS1与CO/CIB1 相互作用
        3.1.7 HLS1延迟拟南芥开花依赖于CO
        3.1.8 HLS1 抑制CO/CIB1对FT的转录激活能力
    3.2 讨论与展望
第四章 论文小结
附录 A 缩略语(Abbreviations)
附录 B 引物(Primers)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CaAP2/ERF的功能鉴定及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辣椒与疫霉菌
    1.2 植物抗疫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1.3 植物AP2/ERF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烟草坏死反应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辣椒PR基因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辣椒疫病抗性相关CaAP2/ERF基因的鉴定与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辣椒CaAP2/ERF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
        2.2.2 辣椒CaAP2/ERF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2.2.3 辣椒CaAP2/ERF基因的基因结构与模体分析
        2.2.4 辣椒CaAP2/ERF基因的染色体位置与启动子元件分析
        2.2.5 辣椒CaAP2/ERF基因的表达分析
        2.2.6 辣椒疫病抗性相关CaAP2/ERF基因的筛选
    2.3 讨论
第三章 辣椒CaAP2/ERF064 基因的功能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辣椒CaAP2/ERF064 基因的克隆与亚细胞定位
        3.2.2 辣椒CaAP2/ERF064 基因的表达分析
        3.2.3 CaAP2/ERF064 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3.2.4 辣椒CaAP2/ERF064 基因的转录激活活性检测
        3.2.5 辣椒CaAP2/ERF064 基因与CaBPR1 基因调控关系的研究
        3.2.6 辣椒CaBPR1 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3.2.7 CaAP2/ERF064 基因沉默辣椒植株的抗病性鉴定
        3.2.8 CaAP2/ERF064 转基因烟草株系的抗病性鉴定
        3.2.9 pCaMV35S:CaAP2/ERF064/Pro CaBPR1:CaBPR1 双转基因烟草的抗性鉴定
    3.3 讨论
第四章 辣椒CaAP2/ERF109 基因的功能鉴定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辣椒CaAP2/ERF109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4.2.2 辣椒CaAP2/ERF109 基因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
        4.2.3 CaAP2/ERF109 基因沉默辣椒的抗病性鉴定
        4.2.4 辣椒CaAP2/ERF109 基因在烟草中的超量表达
        4.2.5 辣椒CaAP2/ERF109 基因与CaBPR1 基因调控关系的研究
    4.3 讨论
第五章 辣椒CaAP2/ERF049 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功能分析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辣椒CaAP2/ERF049 基因的表达分析
        5.2.2 CaAP2/ERF049 基因在烟草中的异源表达
        5.2.3 辣椒CaAP2/ERF049 基因与CaBPR1 基因调控关系的研究
        5.2.4 辣椒CaAP2/ERF049 基因的启动子片段缺失试验
    5.3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个人简历

(9)新中国成立70年来植物激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长素
    1.1 生长素的合成和代谢
    1.2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1.3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
    1.4 生长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1.5 生长素与其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细胞分裂素
    2.1 细胞分裂素的合成及代谢调控
    2.2 细胞分裂素的信号感知及传导
    2.3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3 油菜素甾醇
    3.1 BR的信号转导
    3.2 BR的稳态调控
    3.3 BR的生理功能
4 赤霉素
    4.1 赤霉素的合成、代谢及其调控
    4.2 赤霉素的信号转导及其调控的生物学过程
5 乙烯
    5.1 乙烯合成与信号转导
    5.2 乙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5.3 乙烯调控果实成熟、叶片衰老与物质代谢
    5.4 乙烯调控植物抗性
    5.5 乙烯与其他激素协同调控植物发育与抗性
6 脱落酸(ABA)
    6.1 ABA合成与信号感知
    6.2 ABA的信号转导
    6.3 ABA调控非生物胁迫
    6.4 ABA调控种子休眠、萌发和幼苗早期发育
    6.5 ABA调控果实发育
    6.6 ABA调控叶片衰老
    6.7 ABA与其他激素的协同/拮抗作用
    6.8 ABA调控气孔运动
7 茉莉素
    7.1 茉莉素的生物合成及信号感知
    7.2 茉莉素调控生物胁迫引起的植物抗性
    7.3 茉莉素调控非生物胁迫引起的抗性
    7.4 茉莉素调控根发育
    7.5 茉莉素调控花器官发育
    7.6 茉莉素调控植物开花时间
    7.7 茉莉素调控植物衰老
    7.8 茉莉素调控表皮毛形成
    7.9 茉莉素调控顶端弯钩的形成
    7.1 0 茉莉素调控植物其他发育进程
    7.1 1 茉莉素与植物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
8 水杨酸
    8.1 水杨酸合成与信号转导
    8.2 水杨酸调控植物抗性
    8.3 水杨酸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8.4 水杨酸与其他信号途径的协同作用
9 独脚金内酯
    9.1 独脚金内酯的生物合成
    9.2 独脚金内酯信号感知
    9.3 独脚金内酯信号传导
    9.4 独脚金内酯对植物适应环境的影响
1 0 多肽激素
    1 0.1 CLV3及CLEs多肽的功能研究
    1 0.2 TDIF多肽调控植物维管发育的机理研究
    1 0.3 PEP多肽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机理研究
    1 0.4 LUREs多肽诱导植物花粉管生长的信号机理研究
    1 0.5 PSK调控植物发育及抗病反应的信号传递机理
    1 0.6 RGF/GLV/CLEL调控植物根尖分生区发育的信号感知
    1 0.7 RALFs调控植物逆境响应及花粉管发育的机理研究
    1 0.8 EPF调节植物气孔发育的机理研究
    1 0.9 IDA调控植物侧根发生的分子机理

(10)茶树转录因子CsEIN3/EIL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激素
    1.2 乙烯信号通路
    1.3 植物转录因子概述
    1.4 EIN3/EILs蛋白家族简介及研究现状
        1.4.1 EIN3/EILs家族转录因子
        1.4.2 EIN3/EILs转录因子的表达
        1.4.3 EIN3/EIL转录因子的功能
    1.5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CsEIN3/EILs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载体
        2.1.3 试剂药品
        2.1.4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茶苗的培养及处理
        2.2.2 茶树CsEILs蛋白的全基因组鉴定
        2.2.3 茶树基因CsEILs的克隆
        2.2.4 CsEILs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茶树CsEILs基因的克隆
        2.3.2 茶树CsEIL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3 茶树CsEILs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分析
        2.3.4 茶树CsEILs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茶树CsEIL1、CsEIL2基因的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载体和菌株
        3.1.3 试剂
        3.1.4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转录自激活验证
        3.2.2 CsEIL1、CsEIL2的遗传转化
        3.2.3 转基因植株除草剂筛选
        3.2.4 转基因阳性植株PCR鉴定
        3.2.5 转基因拟南芥表达水平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茶树CsEIL1、CsEIL2的转录自激活活性鉴定
        3.3.2 转基因植株筛选鉴定
        3.3.3 转基因拟南芥表达水平分析
        3.3.4 ERF1表达水平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RACK1与乙烯信号转导核心调控因子EIN2协同调控拟南芥的生长发育[D]. 王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脱帽酶DCP2在拟南芥乙烯信号通路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 谢洋. 浙江大学, 2021(01)
  • [3]茉莉酸参与缺硼抑制拟南芥生长的分子机制[D]. 黄榆普.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4]转录因子ERF019负向调控植物对寄生疫霉菌抗性机制研究[D]. 陆文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水稻中胚轴伸长基因qME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吕育松.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6]CsMYB60对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及灰霉病相关基因CsWRKY10的调控作用[D]. 刘梦雨.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7]HOOKLESS1调控拟南芥开花时间的分子机理研究[D]. 刘娜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8]辣椒疫病抗性相关基因CaAP2/ERF的功能鉴定及调控机理研究[D]. 靳晶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9]新中国成立70年来植物激素研究进展[J]. 黎家,李传友.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10)
  • [10]茶树转录因子CsEIN3/EIL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 黄临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拟南芥高温诱导组织坏死突变体(eil)的鉴定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