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

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

一、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欣[1](2021)在《AlCrCuFeNi系高熵合金组织及热力加工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熵合金被定义为由至少五种组元组成,且每种组元原子百分比在5%~35%之间的一种新型固溶体合金。这种不同于传统合金的设计理念拓宽了金属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范围。独特的组织结构及多种强化效应使其具有传统合金无法比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如高强度、高硬度、优异的耐磨性、较好的低温韧性以及高温稳定性,是一种具有无限潜力的新型结构与功能材料。因而,关于高熵合金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极大的应用发展空间。本文以AlCrCuFeNi高熵合金为初始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 Mo元素对AlCrCuFeNi高熵合金相组成、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合金组织与性能随成分的变化规律。同时,改进合金制备方法,通过磁悬浮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 3.5kg AlCrCuFeNi高熵合金,详细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基于高温压缩实验研究了合金的热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此外,设计制备了具有L12+B2结构的非等原子比A10.4CoFeNiTi0.6高熵合金,对合金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AlCrCuFeNi高熵合金的相组成为BCC+FCC固溶体相,且BCC相的含量远高于FCC相。微观组织由富Ni、Al元素的有序BCC相、富Cr、Fe元素的无序BCC相以及富Cu元素的FCC相组成。在AlCrCuFeNiMox高熵合金系中,Mo元素的加入增大了初生BCC相的体积分数,并且主要固溶到了富Cr、Fe元素的无序BCC固溶体相中。当Mo元素添加量小于0.3 at.%时,合金的相组成没有发生明显变化。Mo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 Cu元素在晶界处的偏析。当Mo元素的添加量大于0.3 at.%时,超过了其在合金中的最大固溶度,析出了富Mo元素的σ相。(2)大块AlCrCuFeNi高熵合金由基体区域(B2)、瓣状组织区域(A2)及晶间区域(FCC)组成,并且表现出较高的维氏硬度值,为762HV,高于之前所报道的研究结果。在1000℃均匀化热处理4h后,合金基体中的部分BCC相发生了共析分解,形成了 Al0.4Fe0.6结构的析出相。与铸态合金相比,晶间区域Cu元素的含量增加至57.17%,说明热处理加剧了Cu元素在晶间区域的偏析。(3)热变形过程中,AlCrCuFeNi高熵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迅速增大,直至峰值应力后迅速软化至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的特征。结合高温压缩试验,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 AlCrCuFeNi高熵合金在变形量为50%,变形温度为 900℃~1050℃,应变速率为 0.001s-1,0.01s-1,0.1s-1 及 ls-1 范围内的 Arrhenius型本构方程,该方程可以来预测合金在不同加工参数下的流变应力。(4)基于Prasad判据所绘制的热加工图表明AlCrCuFeNi高熵合金在900~920℃/10-0.75~1s-1和1000~1050℃/10-0.5~1s-1区域内出现了剪切开裂及局部塑性流动等缺陷,为流变失稳区,在加工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热变形过程中,合金发生动态再结晶的激活能为199.129kJ/mol。1050℃时,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合金具有一定的择优生长取向,当(?)=0.001s-1时,择优取向趋近于<111>方向;当增大应变速率时,合金中沿着<001>方向和<101>方向的晶粒增多。(5)计算得到Al0.4CoFeNiTi0.6高熵合金的混合熵ΔSmix,混合焓ΔHmix,原子半径差δ,参数 Ω 以及价电子浓度VEC 分别为 12.92 J·K-1mol-1,-19.7 kJ/mol,6.27%,1.1 和 7.65。基于高熵合金中多相固溶体的形成规律,可以预测该合金能够形成BCC+FCC结构。(6)Al0.4CoFeNiTi0.6高熵合金由富Fe、Co、Ni元素的L12相和富Al、Ti元素的B2相组成。高温退火后,有序BCC相中析出了大量富Fe、Ni元素且贫Al元素的短棒状组织,这些FCC结构相的析出使得合金的主晶相由BCC相转变为FCC相。(7)铸态Al0.4CoFeNiTi0.6高熵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断裂强度以及塑性应变分别为2085MPa、2136 MPa和10.3%。退火后合金的屈服强度、断裂强度分别下降了 33%和8%,但是,合金的塑性应变由10.3%增加至21%。合金的维氏硬度在退火后由467 HV增加至548HV,说明该合金具有较好的耐回火软化性能。

高敏敏[2](2021)在《FeCoNiMnAl合金粉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磁波在通讯、家电、国防、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带来的电磁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应用是解决电磁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的吸波材料相比,高熵合金凭借其独特的结构与性能特征,在电磁波吸收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新一代电磁波吸收材料。本文通过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FeCoNiMnAl系列高熵合金粉末,并对其电磁波吸收性能及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对比了机械混合与球磨时间(10 h、30 h、50 h、70 h)对合金粉末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揭示合金化过程对合金粉末磁性能和电磁性能的作用机制;其次通过调整体系中Al元素的含量,研究合金成分对合金粉末磁性能和电磁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退火温度(200℃~600℃)和不同退火时间(0.5 h~2.5 h)后合金粉末的微观结构,研究退火热处理对合金粉末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文中主要对其相结构、微观形貌、粒度、电导率、磁性能以及电磁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对合金粉电磁波吸收性能的影响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机械混合和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CoNiMn0.5Al0.2合金粉,探究合金化过程对FeCoNiMn0.5Al0.2合金粉的微观结构、磁性能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随着球磨时间增加,Al、Mn、Co元素先后完成固溶过程,球磨70 h后,完成合金化过程,形成FCC+BCC两相混合结构。球磨后,FeCoNiMn0.5Al0.2合金粉形貌由颗粒状转变成薄片状结构,长径比增加,极化效应增强。介电常数实部(ε′)的最大值可达26。球磨时间的增加,使非铁磁性元素Mn、Al逐渐固溶到铁磁性元素中,导致合金粉的饱和磁化强度逐渐下降,矫顽力不断增加,磁导率的实部(μ′)和虚部(μ″)不断增大。与机械混合的合金粉相比,球磨后合金粉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球磨70 h制备FeCoNiMn0.5Alx=0.00.4合金粉,探究Al含量对FeCoNiMn0.5Alx=0.00.4合金粉的磁性能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Al元素的加入能够诱导Mn元素磁性发生转变。随着Al含量的增加,Mn的反铁磁性得到抑制,逐渐转变成铁磁性,最大饱和磁化强度可达98.41 emu/g。继续增加Al含量,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减小。μ′和μ"均呈现与饱和磁化强度相同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分别为2.09和0.73。在5.335 GHz时,FeCoNiMn0.5Al0.4合金粉具有最大反射损耗为-38.414 d B。(3)采用管式退火炉在氩气氛围下对球磨70 h的FeCoNiMn0.5Al0.2合金粉进行不同温度(200℃~600℃)和不同时间(0.5 h~2.5 h)的退火热处理,研究热处理对合金粉的相结构、磁性能以及电磁性能的影响。退火后,FeCoNiMn0.5Al0.2合金粉保持了退火前的FCC+BCC的混合结构和片状结构,衍射峰强度增强,饱和磁化强度增加,电导率增加。在200℃~600℃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不断升高,合金粉中逐渐析出Co Fe2O4和Al86Mn14新相,导致界面极化效应增强。退火温度为500℃时,合金粉具有最大的ε′和ε″,分别为21和2.56。合金的最大反射损耗为-42.851 d B。退火时间为0.5 h~2.5 h时,合金粉中均有Co Fe2O4和Al86Mn14新相析出,合金粉的ε′和ε″均增大。退火时间为1 h时,合金具有最大的ε′和ε″。合金的最小反射损耗为-44.425 d B。

卢世翻[3](2021)在《GdTbHoErRE(RE=La,Pr,Y)稀土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磁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电弧熔炼与甩带的方法制备出了具有密排六方结构的稀土高熵合金Gd Tb Ho Er、GdTbHoErY、Gd Tb Ho Er La、Gd Tb Ho Er Pr和Gd Tb Ho Er La Y。主要对这些高熵合金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通过XRD、SEM和TEM证明了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Y具有单相的密排六方结构,并且绘制了其磁性相图,研究了其相变类型和磁热效应。二、在稀土高熵合金Gd Tb Ho Er的基础上加入非磁性元素La、Y和磁性元素Pr,探究高熵合金中“熵”和磁熵中“熵”的联系。三、探究快速冷却处理对稀土高熵合金结构与磁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Y研究发现该合金具有单相密排六方结构。在5 T的磁场下,GdTbHoErY合金的制冷量(RC)和磁熵变(?SM)分别达到341 J·kg-1和5.4J·kg-1K-1。高RC是由于工作温度范围较大而引起的,随着外部磁场的增加,磁转变温度附近的峰与磁转变温度以下的峰结合,从而使工作温区变大,进而增加了RC值。此外,由于原子随机分布在晶格上,复杂的磁结构和交换耦合使得磁序列逐渐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磁热效应增强。在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的基础上,添加非磁性元素La和Y发现这些高熵合金均具有单相密排六方结构。随着构型熵的增加,磁熵(从8.64降至5.85 J·kg-1K-1)反而减小。对于高熵合金Gd Tb Ho Er、Gd Tb Ho Er La和Gd Tb Ho Er La Y,在5 T外场下的RC值分别为924.48、390.72和245.70 J·kg-1。为了验证是否为非磁性的La和Y的稀释作用降低了这些高熵合金的磁化强度,在高熵合金Gd Tb Ho Er中添加了磁性Pr元素,发现其RC和?SM仍在减小。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表明,高熵合金的磁性能取决于稀土4f的固有磁性能,而构型熵与磁性能没有关系。此外,还发现这些高熵合金在低温处出现了非常高的饱和磁化强度,特别是高熵合金Gd Tb Ho Er,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91.3 emu/g。研究发现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GdTbHoErLa和GdTbHoErLa Y经过甩带(29m/s)处理后的XRD总体还是保持了空间群为P63/mmc的密排六方结构。此外,高熵合金Gd Tb Ho Er、Gd Tb Ho Er La和Gd Tb Ho Er La Y的磁转变温度分别为190 K、117 K和120 K。在5 T磁场下?SM分别为7.43、6.83和6.37 J·kg-1k-1,对应的RC值分别为420、306和249 J·kg-1。经过甩带处理后高熵合金的?SM与RC还是保持了随着构型熵的增加而减小的规律。这说明制备或处理样品的方法不会影响构型熵与磁熵的关系。稀土高熵合金表现出优异的磁学性能,这为开发新型磁制冷材料提供了思路。

王乃冉[4](2021)在《SPS制备高熵合金/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将基体金属的性能与添加颗粒的特性有效结合起来,拥有比基体合金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热稳定性以及耐热/耐蚀性,为航空航天业和汽车工业极具潜力的备选材料。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HEAs)因具有独特的原子结构特征,呈现出诸多不同于传统合金的独特性能,在力学性能、磁学性能和耐腐蚀性等方面具有优秀表现,为此,HEA作为增强颗粒用于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且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本课题利用机械合金化(Menching alloying-MA)和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工艺制备了添加HEA的新型高性能Ni基复合材料,通过设计HEA成分和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调制,以期提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并探讨了相应的强化机理。本课题研究结果如下:1.MA制备了(CoCrFeNiMn)90M10(M=Al,Hf)(分别标识为Al10和Hf10)两种HEA粉末,Al10最终球磨产物具有体心立方(BCC)和面心立方(FCC)双相固溶体结构,而Hf添加诱导非晶相和纳米晶的形成,得到高熵非晶粉末。两种粉末均表现出典型的铁磁行为,其中Al10粉末具有更大的饱和磁化强度(20.52 emu/g)。基于δ,(?)Hmix,(?)Smix和VEC参数的总结和分析,对HEA粉末的相形成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与已报道的铸态HEA的相形成规律比较,HEA粉末在较宽的δ-(?)Hmix的范围内获得固溶体相,非晶相的(?)Hmix和(?)Smix变化范围不仅宽于大块高熵金属玻璃,且其极值更低。而HEA粉末的VEC与铸态HEA的判别范围相一致。2.通过SPS制备获得高相对密度的(CoCrFeNiMn)90Al10/Ni基复合材料。烧结产物由Ni基体、原位生成的亚微米富Al氧化物颗粒和纳米析出相组成。该复合材料展现出高硬度和优异的力学性能。30 vol.%HEA/Ni基复合材料硬度值最高为321 HV。20 vol.%HEA/Ni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分别为231 MPa和580 MPa,延伸率达到32.2%,实现了高强度和优异塑性的兼得。主要基于孪晶/层错强化、析出强化以及晶界强化机制解释该复合材料的高强度性质。优异的塑性来源于FCC增强相本身的塑性特征、纳米析出相与基体之间的共格界面以及纳米和微米尺度增强相分级析出的空间分布。结合更宽的钝化区,更低的钝化电流密度及腐蚀形貌分析,该复合材料在海水溶液中表现出优异的耐点蚀性能。3.通过SPS制备获得了高相对密度的(CoCrFeNiMn)90Hf10/Ni复合材料。Hf10高熵非晶合金粉末在烧结过程中仍保持非晶状态。尺寸小于1μm的非晶颗粒在基体中形成均匀地分布的大尺寸的团簇区域。20 vol.%HEA/Ni基复合材料硬度值最高,达到362 HV。10 vol.%HEA/Ni基复合材料具有延伸率为31.5%和断裂强度为505 MPa的良好力学性能组合。通过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具有非晶特征的类球形颗粒增强相嵌入基体韧窝中,能有效阻碍裂纹的扩展。与SPS纯Ni相比,该复合材料在海水溶液中的腐蚀速率更低,有益于耐腐蚀性的提升。更宽的钝化区及化学性质稳定的钝化膜表明海水溶液中耐点蚀性能优异。4.利用MA和SPS工艺制备获得了高相对密度的Fe25Co25Ni25Al10Ti15/Ni基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由Ni基体和BCC和FCC双固溶体相组成。添加Fe25Co25Ni25Al10Ti15有效提高Ni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20 vol.%HEA/Ni基复合材料硬度值高达353 HV。5 vol.%HEA/Ni基复合材料断裂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54 MPa和28.9%,综合力学性能最佳。与SPS纯Ni相比,该复合材料在海水溶液中具有优异的综合耐蚀性能,主要表现为较低腐蚀速率以及较宽的钝化区,增强相中的Co、Ni和Ti元素有利于与氧反应,促进钝化膜的形成。

原园[5](2021)在《高熵效应对纳米晶合金组织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文中指出纳米晶材料具有纳米尺度的细小晶粒,晶界体积分数高,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然而与传统粗晶材料相比,高密度界面的引入使纳米晶材料通常表现出更明显的晶粒粗化倾向,许多纳米晶金属甚至在室温下就会发生晶粒粗化。因此,提高组织稳定性已经成为纳米晶材料研究领域的关键挑战。当前高熵合金研究表明,构型熵的增加使其原子分布呈长程化学无序,晶格扩散缓慢,因而高熵效应为提高纳米晶组织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机遇。鉴于此,本论文围绕高熵效应对纳米晶合金组织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展开了研究。首先,本论文研究了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及稳定性。发现具有单相HCP结构的GdDyErHoTb稀土高熵合金和HfZrTi高熵合金以及具有单相BCC结构的TaHfZrTi高熵合金高压扭转后显微组织均能细化,相结构保持不变。但是具有HCP+BCC双相结构的Ta0.5HfZrTi高熵合金高压扭转后,发生了从BCC到HCP的相转变,并且生成的HCP板条使晶粒的细化程度增加。经过不同退火热处理后发现,与纳米晶纯金属(纯Ti和纯Zr)相比,纳米晶HfZrTi高熵合金的热稳定性更高。退火温度低于823K时,微观组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可能与其高的混合熵和多种不同溶质原子的迟滞扩散效应有关。但是退火态纳米晶Ta0.5HfZrTi和TaHfZrTi高熵合金中会观察到明显的相分离趋势,对应的纳米硬度值急剧下降。相分离行为会极大地损害样品的机械性能,导致退火态样品严重脆化。因此,纳米晶高熵合金热稳定性不仅涉及晶粒的稳定性,还需要考虑相的稳定性。其次,研究了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对性能的影响。经过高压扭转后,纳米晶高熵合金的硬度和强度明显升高,HfZrTi和TaHfZrTi高熵合金在PBS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显着增强,这主要与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引入的高密度的晶界和位错等缺陷有关。对于GdDyErHoTb稀土高熵合金而言,与铸态样品相比,纳米晶样品的反铁磁转变变得平缓,5T磁场下的最大磁熵变从8.6减小到6.6 J kg-1 K-1,但工作温度区间从102增加到113K。分析表明与传统磁热材料相比,高熵合金中高度的化学无序会使磁有序化变得困难,磁相变过程更加缓慢,拓宽了工作温度区间,但是微观组织的纳米化对GdDyErHoTb稀土高熵合金磁热效应的影响并不明显。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高熵效应对纳米晶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在Nb中等比例添加Ti、Ni、Co和Hf溶质元素,合金元素总含量分别为1、2、5和10 at.%,即1HEA、2HEA、5HEA和10HEA合金,然后利用高压扭转变形法制备纳米晶材料。为了对比,还制备了添加1 at.%Ni的二元Nb-Ni纳米晶合金,即1Ni。不同温度退火2小时后发现,纳米晶纯Nb、1Ni、5HEA和10HEA的起始晶粒粗化温度均为873 K。在973K退火2小时后,纳米晶纯Nb的再结晶晶粒已经快速长大至接近微米尺度(~977 nm),尽管纳米晶1Ni、5HEA和10HEA晶粒的起始粗化温度与纳米晶纯Nb相同,但它们的晶粒粗化速率更缓慢,退火后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33±18、123±8和133±8 nm。相比较而言,纳米晶1HEA和2HEA的起始粗化温度明显提高,尤其是1HEA的起始粗化温度达到1023 K,并且973 K下退火2200小时后,其纳米晶粒的形态或尺寸都没有观察到明显变化,对应的纳米硬度值基本保持不变,组织热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但是一旦晶粒开始粗化,其长大速率与合金化含量成反比,即合金化含量越高,晶粒粗化速率越缓慢。分析表明,纳米晶1HEA组织稳定性的显着提高归因于晶界处多种溶质元素的共偏析降低了晶界能和局部化学有序团簇减小了晶界迁移率。晶粒粗化速率的快慢与动力学的钉扎作用有关,合金化总含量越高,钉扎作用更加明显。以纳米晶10HEA为例,退火后晶界处出现大量B2结构的多组元高熵析出相,有效地阻碍了晶界迁移,从而延缓了晶粒的粗化速率。从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利用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金属应选择添加多种具有强烈的晶界偏析倾向的共偏析溶质元素,同时它们总的含量要保持在晶界的稀释极限范围内,这样才能诱导多种元素共同偏聚在晶界的位置,最大程度降低晶界能,提高稳定组织的效果。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后的组织、热稳定性及其性能的变化,为纳米晶高熵合金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初步认知。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高熵效应来稳定纳米晶金属,并探究相关微观稳定机理,为设计稳定的纳米晶材料提供了 一条新思路。

毕林霞[6](2021)在《原子间相互作用调制NbMoTaW难熔高熵薄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照近等摩尔比混合的多主元合金,被认为是能够保持简单晶体结构的无序固溶体,局域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制备高熵薄膜可以获得成分更均匀、结构更无序的材料,有利于通过仅由原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局域结构变化调制高熵合金性能的研究。本文选用弱相互作用组元V以及强相互作用组元O来调制NbMoTaW薄膜的局域结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制备了(NbMoTaW)100-xVx(x=0~30.5,at%)和(NbMoTaWV)100-xOx(x=0~53.63,at%)系列薄膜。对其微观结构/成分、力学性能、导电性以及电阻率-温度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并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对薄膜成分及局域结构变化进行解析。添加弱相互作用组元V不会改变薄膜的BCC结构,但可使硬度、模量和硬弹比等呈现先小幅增加再缓慢下降趋势,其中(NbMoTaW)91.5V8.5薄膜性能最佳,硬度和弹性模量分别可达13.62±1.36GPa、234.35±13.85GPa,硬弹比为0.058。(NbMoTaW)100-xVx薄膜具有相对低的电阻率,且可在近900K时电阻率保持不变,高温稳定性优异,这起源于高熵薄膜的高度无序以及难熔组元本身的高稳定性。理论和实际测量结果都表明,V的加入带来两个作用效果:一方面薄膜无序度增加,变得更加均匀;另一方面,薄膜平均原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减弱,体系能量逐渐上升薄膜越来越不稳定。添加强相互作用组元O可生成一种熵稳定难熔金属氧化物薄膜。随氧含量增加,薄膜由含氧BCC固溶体逐渐向非晶氧化物过渡;硬度和模量先增加后减小,分别最高可达15.5GPa、215.6Gpa;室温电阻率可在55~1.26×106μΩ·cm内连续变化。薄膜电阻率-温度行为也发生显着变化,低氧含量薄膜电阻率可在较高温度下保持稳定,随氧含量增加,稳定性迅速下降,同时导电机制由金属型逐渐变为非晶半导体型(近TiO2结构离子晶体型)。本文研究表明不仅可以通过添加弱相互作用元素小程度调制薄膜局域结构和性能,也可通过添加强相互作用元素强烈改变薄膜结构,在大范围内调制薄膜性能,可覆盖金属固溶体至非晶氧化物半导体,为在原子构型基础上控制先进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了一种新途径。该难熔高熵薄膜及其氧化物力学性能及耐高温性能优异,且其性能可调范围大,有利于在高温承载结构、微电子器件、加热保护系统、扩散屏障以及薄膜电阻等耐高温、高硬耐磨领域的应用。

亢太潇[7](2021)在《FexNiCo(Al/Si)y系高熵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来高熵合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方面,而在功能方面研究甚少。若通过合理的元素选择、成分设计和退火工艺优化,以期获得在极端服役条件下,具有良好软磁性能且保证不失效的优良合金,则会扩宽软磁高熵合金的应用范围。本文向单相面心立方Fe Ni Co基体合金中加入Al和Si元素,同时向双相FCC+PC结构Fe2Ni Co基体合金中加入Al或Si元素,设计了兼具良好强塑性和软磁性能的三个合金系列:(Fe1/33Ni1/3Co1/3)100-x(Al1/4Si3/4)x、Fe2Ni Co Six、Fe2Ni Co(Al Si)x共计17个铸态合金成分。筛选出(Fe1/3Ni1/3Co1/3)85(Al1/4Si3/4)15与Fe2Ni Co(Al Si)0.4两个铸态性能良好的合金成分,分别对其进行600℃与800℃退火处理以期性能改善。分别对其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力学性能、磁学性能以及热膨胀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a)随着Al/Si元素的添加,(Fe1/3Ni1/3Co1/3)100-x(Al1/4Si3/4)x系列合金由单相FCC结构转变为FCC+BCC双相结构,Fe2Ni Co Six系列合金则由双相FCC+PC结构转变为双相FCC+BCC结构,而Fe2Ni Co(Al Si)x系列合金由双相FCC+PC结构转变为双相FCC+BCC结构,最终变为单相BCC结构,均发生成分偏析表现为树枝晶形貌。均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低的矫顽力表现出良好的软磁性能。(b)随着Al/Si元素的添加,(Fe1/3Ni1/3Co1/3)100-x(Al1/4Si3/4)x与Fe2Ni Co Six两个系列合金的屈服强度明显提升,塑性降低,但并非呈现出线性变化规律;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电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Fe2Ni Co Six系列合金矫顽力逐渐下降,另一系列合金呈现增加趋势。而Fe2Ni Co(Al Si)x系列合金其屈服强度几乎为线性增加,塑性降低;其饱和磁化强度线性降低,电阻率线性增加,矫顽力浮动变化。且同样加热速率和同样温度区间,为BCC+FCC双相固溶体合金时,其热力学膨胀系数表现出正相关,当为BCC单相固溶体合金,其热力学膨胀系数较双相固溶体合金明显提升,其中Fe2Ni Co(Al Si)0.4展现了优异的综合性能。(c)经600℃与800℃退火处理,(Fe1/3Ni1/3Co1/3)85(Al1/4Si3/4)15与Fe2Ni Co(Al Si)0.4高熵合金均未发生明显的相变,其压缩屈服强度与硬度明显提升,而塑性降低。其中(Fe1/3Ni1/3Co1/3)85(Al1/4Si3/4)15合金在800℃退火处理时,此温度时下出现了细小的针状相或点状相,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电阻率明显增加,矫顽力略微下降,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性能改善。而Fe2Ni Co(Al Si)0.4合金退火处理后,表现出上述合金相反的软磁性能。

齐兆鑫[8](2021)在《AlxCoFeNi2V0.5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合金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已经趋于饱和,很难再有进一步的突破。因此,自高熵合金的概念提出以来,便如雨后春笋般获得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关键的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强度和塑性不能达到良好的平衡,并且高熵合金的制备成本比较高昂也很难大批量的生产,因此限制了它在工业中的生产应用。本课题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单一FCC结构的CoFeNi2V0.5高熵合金作为研究基体,通过向其添加大原子尺寸的Al元素来调控合金的组织结构,筛选出其中性能优异的合金进行热处理以及冷加工变形,进一步来强化合金性能。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AlxCoFeNi2V0.5高熵合金体系中,随着x值的增加,合金的晶体结构从FCC经过FCC+BCC最终转变为强度较高的BCC+B2结构。这其中存在Al的固溶强化效果和BCC第二相强化效果使得合金硬度从140.4HV增加到396.4HV,但塑性降低严重。(2)针对Al0.6合金在600℃、800℃、1000℃下进行4h的退火处理,与铸态相比,退火后的Al0.6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降低。这是因为退火消除了合金内部的内应力。但随退火温度的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逐渐提高。这是因为在800℃时析出了硬质的Al3V金属化合物,1000℃下1000℃下,合金在FCC的基体中析出了很多的硬质BCC相。(3)针对Al1.0合金在600℃、800℃、1000℃下进行4h的退火处理,发现在800℃退火热处理后析出了大量的σ相,1000℃次之,600℃最少。800℃下σ相的大量析出使得合金的塑性降低,在600℃退火热处理后,存在一个亚稳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的过程,使得合金在塑性不变的情况下强度增加,表现出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4)铸态下Al0.6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但是强度较低,屈服强度为229MPa,断后伸长率为25.1%;经过压下量为60%的轧制后,铸态下的枝晶被破坏,合金的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屈服强度达到785MPa,但是材料的塑性下降严重,断后延伸率仅为3.7%。(5)对轧制后的Al0.6合金进行450℃-1000℃的热处理保温1小时后空冷,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没有发生相结构的转变,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并且轧制后合金内部的内应力被消除,合金的塑性不断提高,在1000℃时强度和塑性达到最大的平衡。屈服强度为737MPa,断后伸长率达到26.7%。(6)对轧制后的Al0.6合金在1000℃下进行10min到12h不同时间的热处理研究。发现伴随时间的延长,合金发生了从回复再结晶到晶粒长大的过程,因此性能上合金也呈现一个塑性和强度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李帅[9](2021)在《FeCoCrNi系高熵合金磁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FeCoCrNi系高熵合金被认为是最稳定的高熵合金之一。FeCoCrNi基高熵合金容易形成结构简单的固溶体,具有优良的塑韧性。目前轻元素的添加和配比对FeCoCrNi系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磁学性能、化学性能等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打算在具有良好塑性和可加工性的FeCoCrNi系高熵合金基础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VSM、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测量;通过调整轻元素成分和含量(Ti,Zr)使FeCoCrNi系高熵合金在保证其优良力学性能基础上减重,揭示出影响其磁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成分因素、结构因素等,并研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在FeCoCrNi系高熵合金中添加Mo元素与轻质高熵合金的力学及磁性能进行对比,提高FeCoCrNi系高熵合金的磁性能并扩大其应用领域。(1)FeCoCrNiTix合金中主要呈树枝状组织的面心立方固溶体。枝晶和枝晶间由许多板状结构组成,Ti固溶于面心立方结构中,枝晶间区的Ti含量略高于枝晶区的Ti含量。在凝固过程中,Ni和Ti的最大负混合焓促进了(Ni,Ti)富相的形成。随着Ti含量的进一步增加,Laves相的体积分数明显增加,Laves相的形态由颗粒状转变为网状结构,富(Cr,Fe)相含量进一步上升。在Ti含量为1at.%时,形貌又转化为只有面心立方相。FeCoCrNi Zrx合金的显微组织中观察到了深色树枝晶和较细小的显微组织,三种合金的基体均为典型的共晶合金的片层结构。随着Zr含量增加,周期组织的宽度明显变粗,特别是靠近有Laves相区和无Laves相区的界面。有Laves相的区域,结构是面心立方相和Laves相的混合物,它们交替形核和生长。而随着Zr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周期组织再次细化。FeCoCrNi Mo的显微组织图显示出典型的枝晶结构。枝晶和枝晶间都是面心立方相,枝晶主要为深灰色结构和少量浅灰色结构。(2)FeCoCrNi系合金的硬度值变化趋势相同,硬度值随着Ti或Zr的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含量为0.75at.%时硬度值最高。相同含量的FeCoCrNi Mo比其他两个高熵合金的硬度值高。随着Ti和Zr的含量的增加,高熵合金的密度随之减小,且相同含量的FeCoCrNiTix比FeCoCrNi Zrx合金的密度小,而FeCoCrNi Mo的密度最大。(3)室温磁滞(M-H)合成的FeCoCrNiTix高熵合金的静态磁滞曲线均表现出顺磁行为。三者的曲线均表现出滞后,且FeCoCrNiTi1有较FeCoCrNiTi0.5和FeCoCrNiTi0.75合金更宽的磁滞面积,FeCoCrNiTi0.75合金的磁滞最小。在Ti含量为0.75at.%时,其顺磁性现象最严重。当Ti含量继续增大到1at.%时,其顺磁性有所减弱。FeCoCrNi Zrx高熵合金静态磁滞曲线中FeCoCrNi Zr0.5,FeCoCrNi Zr0.75合金均表现出顺磁行为,而FeCoCrNi Zr1合金则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性,且矫顽力Hc较小(为1115.1986A/m),饱和磁化强度Mc(为8.5625Am2/kg)较大,为软磁性能的特征。FeCoCrNi Zrx合金的磁滞曲线中只有FeCoCrNi Zr0.5表现出较大的滞后,FeCoCrNi Zr0.75和FeCoCrNi Zr1合金的磁滞面积很小,且FeCoCrNi Zr0.75合金的磁滞面积基本为零。在Zr含量为0.75at.%时,其顺磁性现象最严重。但当Zr元素含量继续增大到1at.%时,其磁特性由顺磁性转化为铁磁性。FeCoCrNi Mo合金静态磁滞曲线呈现出铁磁性,且矫顽力较小(为4681.0678A/m),饱和磁化强度大(为1.3638Am2/kg),表现为软磁特性。相同含量的FeCoCrNi系高熵合金中FeCoCrNi Zr的饱和磁化强度最大,而FeCoCrNi Mo次之。(4)随着Ti含量的增加,FeCoCrNiTix高熵合金腐蚀电位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腐蚀电流密度则相近。FeCoCrNiTix高熵合金奈奎斯特曲线均存在扩散阻抗,FeCoCrNiTi1的奈奎斯特曲线半圆半径最大,扩散阻抗也最大。随着Ti元素在合金中的增加,奈奎施特半圆形弧线的半径先减小后增大。FeCoCrNiTi1高熵合金的相位角数值最大,极化电阻Rp的值最大,说明其腐蚀速度最慢,FeCoCrNiTi1具有更好的耐蚀性。随着Zr含量的增加,FeCoCrNi Zrx高熵合金腐蚀电位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腐蚀电流密度则先减小后增加。三种合金都存在明显的钝化区,且发生了活化-钝化转变。FeCoCrNi Zrx高熵合金的奈奎斯特图均呈半圆形,可以看到随着Zr元素在合金中的增加,奈奎斯特半圆形弧线的半径先增大后减小。FeCoCrNi Zr0.75的半圆半径最大,其相位角数值最大,极化电阻Rp的值最大,说明其腐蚀速度最慢,具有最好的耐蚀性。相比于FeCoCrNiTi1和FeCoCrNi Zr1高熵合金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FeCoCrNi Mo具有较低的腐蚀电位和较高的腐蚀电流密度。FeCoCrNi Mo奈奎斯特曲线半圆半径相比FeCoCrNiTi1和FeCoCrNi Zr1高熵合金半圆半径小。可以发现FeCoCrNiTi1的半圆半径最大,而FeCoCrNi Mo的半圆半径最小。FeCoCrNi Mo高熵合金的相位角是同含量的三种合金中最低的,其抗腐蚀能力比FeCoCrNiTi1和FeCoCrNi Zr1高熵合金差。说明同样含量的Ti元素的抗腐蚀能力比Zr元素和Mo元素强。这些研究不仅为理解合金化对高熵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深刻的认识,而且为设计超强高熵合金在微电子器件、轻质高熵合金和先进涂层工业等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图[47]表[9]参[105]

刘径舟[10](2021)在《激光熔覆CoCrFeMnNiCx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熵合金CoCrFeMnNi凭借其特殊的简单FCC固溶体结构、不倾向于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等杂质相和其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耐蚀性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形式,尝试以纳米碳球作为添加物混入高熵合金CoCrFeMnNi粉末中,并通过激光熔覆试验使两者结合形成熔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磨耐蚀性能良好的涂层材料CoCrFeMnNi Cx。本文首先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形成固溶体所需要的晶体结构、原子尺寸、电负性、混合熵混合焓等热力学条件,并通过总结前人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的制备工艺和强化手段,确定本实验的参数变量分别为激光功率(3.7 k W和4.2 k W),激光扫描速度(120 mm/min,200mm/min,350 mm/min和400 mm/min)以及涂层材料的成分CoCrFeMnNi Cx(x=0,0.03,0.06,0.09,0.12和0.15)。涂层制备完毕后,通过宏观观察、XRD、OM、SEM、EDS、EPMA等方法分析测试其相结构、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等特征;通过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测试涂层相应的力学和耐磨、耐蚀性能。结果显示,激光工艺参数的改变对相结构并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或扫描速度的降低,涂层的稀释率升高,微观组织变得粗大且部分柱状晶区被胞状晶区取代,涂层硬度也迅速降低。一般而言,扫描速度越快,涂层硬度越高,导致其耐磨性能越好。然而,由于过快的激光扫描速度导致涂层的熔覆性能较差、表面质量并不均匀,这使得在400mm/min的扫描速度下获得的涂层耐磨性能变差。C含量对激光熔覆涂层的宏观形貌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C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熔覆性能变差,涂层表面质量变差且与基体的结合不紧密但涂层的稀释率降低。随着C含量从0增加至0.09,涂层中产生碳化物M23C6相并逐渐增加;但在C含量从0.09增加至0.15时,碳化物M23C6相从XRD中消失。涂层的微观组织随着C含量的增加先变细小而后恢复粗大状态,同时在C含量增加至0.12和0.15时,涂层的中上部原本为胞状晶位置处形成粗大的树枝晶。在C含量为0.03~0.09时,C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与金属元素Fe、Cr形成的碳化物M23C6,且主要分布在晶界处;在C含量为0.12和0.15时,C元素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在未添加C原子时,熔覆层的平均硬度较低,为183.2 HV0.2;随着C含量的增加,涂层硬度逐渐增加,并在x=0.09时熔覆层平均硬度达到最大值223.48 HV0.2;随后继续添加C原子,涂层的硬度开始逐渐下降,并在x=0.15时,硬度达到195.04 HV0.2。受到碳化物产生和摩擦磨损机制变化的影响,高熵合金的耐磨性能随着C含量的增加,大体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并且在C含量为0.15时,合金表现出了短时间内极强的耐磨性能。无论C含量的多少,高熵合金均表现出明显的钝化效应,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随着C含量的增加,CoCrFeMnNi Cx高熵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先增强后减弱,并在C含量x=0.09时取得最小的腐蚀速率0.027 mm/a。

二、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AlCrCuFeNi系高熵合金组织及热力加工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熵合金理论基础
        1.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1.2.2 高熵合金的基本效应
    1.3 高熵合金特点
        1.3.1 高熵合金组织特点
        1.3.2 高熵合金性能特点
    1.4 高熵合金成分设计基础
        1.4.1 经验参数
        1.4.2 第一性原理计算
        1.4.3 分子动力学模拟
        1.4.4 CALPHAD计算相图
    1.5 AlCrCuFeNi系高熵合金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合金制备与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技术路线
    2.4 合金制备
        2.4.1 合金制备方法
        2.4.2 热处理工艺
    2.5 热变形行为
    2.6 热分析实验
    2.7 微观结构表征
        2.7.1 X射线衍射分析
        2.7.2 光学显微镜分析
        2.7.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7.4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7.5 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
    2.8 性能研究
        2.8.1 维氏硬度测试
        2.8.2 室温压缩性能测试
        2.8.3 室温拉伸性能测试
        2.8.4 耐腐蚀性测试
3 Mo元素对AlCrCuFeNi高熵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相组成分析
    3.3 微观组织演变
    3.4 力学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节
4 大块AlCrCuFeNi高熵合金热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热处理工艺对AlCrCuFeNi高熵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4.3 热处理工艺对AlCrCuFeNi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4.3.1 铸态AlCrCuFeNi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
        4.3.2 热处理态AlCrCuFeNi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
    4.4 热处理工艺对AlCrCuFeNi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硬度分析
        4.4.2 室温压缩性能分析
        4.4.3 室温拉伸性能分析
        4.4.4 耐腐蚀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AlCrCuFeNi高熵合金热加工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AlCrCuFeNi高熵合金高温流变行为特征
        5.2.1 变形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5.2.2 应变速率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
    5.3 AlCrCuFeNi高熵合金高温变形本构方程
        5.3.1 本构关系式的建立
        5.3.2 本构关系材料常数的确定
        5.3.3 Arrhenius型模型的验证
        5.3.4 本构关系参数的拟合
        5.3.5 不同应变的流变应力模型的验证
    5.4 AlCrCuFeNi高熵合金高温压缩热加工图研究
        5.4.1 动态材料模型的热加工图理论
        5.4.2 热加工图的建立
    5.5 AlCrCuFeNi高熵合金动态再结晶行为研究
        5.5.1 动态再结晶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5.5.2 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分析
        5.5.3 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模型
        5.5.4 EBSD取向差角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
    6.1 引言
    6.2 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相组成预测
    6.3 热处理工艺对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相组成的影响
    6.4 热处理工艺对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6.4.1 铸态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
        6.4.2 合金的相形成机制
        6.4.3 高温退火后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
    6.5 热处理工艺对Al_(0.4)CoFeNiTi_(0.6)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6.5.1 硬度
        6.5.2 室温压缩性能
    6.6 本章小节
7 结论
本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FeCoNiMnAl合金粉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1.1 电磁危害
        1.1.2 电磁防护
    1.2 吸波材料概述
        1.2.1 电磁波吸收的理论基础
        1.2.2 吸波材料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1.3 高熵合金概述
        1.3.1 高熵合金的提出
        1.3.2 高熵合金的性能
    1.4 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与性能表征
    2.1 实验方法与内容
    2.2 性能表征
        2.2.1 XRD射线衍射
        2.2.2 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
        2.2.3 激光粒度测试
        2.2.4 磁性能测试
        2.2.5 电导率测试
        2.2.6 电磁参数测试
3 合金化对FeCoNiMnAl系高熵合金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微观结构
        3.2.1 相结构
        3.2.2 微观形貌
    3.3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磁性能
    3.4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磁性能
        3.4.1 电磁参数
        3.4.2 反射损耗
    3.5 本章小结
4 Al含量对FeCoNiMnAl系高熵合金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FeCoNiMn_(0.5)Al_x合金粉的微观结构
        4.2.1 相结构
        4.2.2 微观形貌
    4.3 FeCoNiMn_(0.5)Al_x合金粉的磁性能
    4.4. FeCoNiMn_(0.5)Al_x合金粉的磁性能
        4.4.1 电磁性能
        4.4.2 反射损耗
    4.5 本章小结
5 热处理对FeCoNiMnAl系高熵合金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退火温度对FeCoNiMnAl系合金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5.2.1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微观结构
        5.2.2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磁性能
        5.2.3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电磁性能
        5.2.4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反射损耗
    5.3 退火时间对FeCoNiMnAl系合金粉电磁性能的影响
        5.3.1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微观结构
        5.3.2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磁性能
        5.3.3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电磁性能
        5.3.4 FeCoNiMn_(0.5)Al_(0.2)合金粉的反射损耗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GdTbHoErRE(RE=La,Pr,Y)稀土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单相高熵合金的相稳定性和构型熵
    §1.3 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
    §1.4 高熵合金的基本性能
        §1.4.1 高强度与良好的塑性
        §1.4.2 耐磨耐腐蚀性
        §1.4.3 磁学性能
    §1.5 磁热效应
        §1.5.1 磁热效应理论
        §1.5.2 磁热效应的热力学
        §1.5.3 一级和二级相变
        §1.5.4 温度对磁热效应的影响
        §1.5.5 磁制冷材料
    §1.6 稀土基高熵合金研究现状
    §1.7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法
    §2.1 实验流程
        §2.1.1 样品熔炼
        §2.1.2 样品甩带
    §2.2 实验样品测试
        §2.2.1 物相测试与结构分析
        §2.2.2 场发射扫描电镜金相观察与半定量分析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构分析
        §2.2.4 室温与低温磁性测量
第三章 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Y的结构和磁热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的结构与磁性能
    §3.4 稀土高熵合金GdTbHoErY的结构
    §3.5 高熵合金GdTbHoErY的磁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熵合金中“熵”与磁熵中“熵”的关系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GdTbHoErRE高熵合金的结构
    §4.4 GdTbHoErRE高熵合金的磁性能
    §4.5 GdTbHoErRE高熵合金在7K时的高饱和磁化强度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甩带对GdTbHoErRE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甩带后GdTbHoErRE高熵合金的结构
    §5.4 甩带后GdTbHoErRE高熵合金的磁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4)SPS制备高熵合金/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镍基复合材料概述
        1.1.1 镍基复合材料的特点
        1.1.2 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3 镍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2 高熵合金研究与发展
        1.2.1 高熵合金的特征
        1.2.2 高熵合金的相形成规律
        1.2.3 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1.2.4 高熵合金的性能
    1.3 高熵合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高熵合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高熵合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手段
        1.3.3 高熵合金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开发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2.1 原料
    2.2 工艺流程
    2.3 样品的显微结构及性能表征
第三章 机械合金化制备(CoCrFeNiMn)_(90)M_(10) (M=Al, Hf)高熵合金粉末增强体
    3.1 引言
    3.2 (CoCrFeNiMn)_(90)M_(10)(M=Al, Hf)高熵合金粉末相结构演化和微观组织
    3.3 (CoCrFeNiMn)_(90)M_(10) (M=Al,Hf)高熵合金粉末的铁磁性能研究
    3.4 机械合金化高熵合金粉末相形成规律的探索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oCrFeNiMn)_(90)Al_(10)/Ni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FeNiMn)_(90)Al_(10)/Ni块体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
    4.3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FeNiMn)_(90)Al_(10)/Ni块体复合材料的性能
        4.3.1 力学性能
        4.3.2 耐蚀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CoCrFeNiMn)_(90)Hf_(10)/Ni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FeNiMn)_(90)Hf_(10)/Ni块体复合材料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
    5.3 放电等离子烧结(CoCrFeNiMn)_(90)Hf_(10)/Ni块体复合材料的性能
        5.3.1 力学性能
        5.3.2 耐蚀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Fe_(25)Co_(25)Ni_(25)Al_(10)Ti_(15)高熵合金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机械合金化Fe_(25)Co_(25)Ni_(25)Al_(10)Ti_(15)高熵合金粉末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
    6.3 放电等离子烧结Fe_(25)Co_(25)Ni_(25)Al_(10)Ti_(15)/Ni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6.4 放电等离子烧结Fe_(25)Co_(25)Ni_(25)Al_(10)Ti_(15)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性能
        6.4.1 力学性能
        6.4.2 耐蚀性能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熵合金添加对镍基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及相关性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高熵效应对纳米晶合金组织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纳米晶材料
        2.1.1 纳米晶材料的定义
        2.1.2 纳米晶材料的制备
        2.1.3 纳米晶材料的致命缺陷
        2.1.4 纳米晶材料热稳定性提高的方法
    2.2 高熵合金
        2.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2.2.2 高熵合金的特性
        2.2.3 高熵合金的应用
        2.2.4 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材料
    2.3 纳米晶高熵合金的研究现状
        2.3.1 纳米晶高熵合金的制备
        2.3.2 纳米晶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2.3.3 纳米晶高熵合金的热稳定性
    2.4 本文的研究思路
        2.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4.2 研究内容
3 实验方法
    3.1 样品制备
        3.1.1 真空电弧熔炼制备块体合金
        3.1.2 高压扭转变形制备纳米晶
    3.2 微观结构表征
        3.2.1 X射线衍射表征
        3.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
        3.2.3 透射电镜/扫描透射电镜表征
        3.2.4 三维原子探针显微技术
        3.2.5 高能X射线衍射及中子原位分析
    3.3 性能测试
        3.3.1 物理性能测试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4 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及稳定性
    4.1 引言
    4.2 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
        4.2.1 HCP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
        4.2.2 HCP+BCC双相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
        4.2.3 BCC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的组织
    4.3 相结构对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组织的影响
    4.4 高熵合金纳米组织的稳定性
        4.4.1 退火后纳米硬度的演变
        4.4.2 退火后微观组织的演变
    4.5 稳定性分析
        4.5.1 相稳定性分析
        4.5.2 晶粒稳定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高熵合金高压扭转纳米化对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力学性能
        5.2.1 纳米硬度
        5.2.2 拉伸测试
    5.3 耐腐蚀性能
    5.4 磁学性能
        5.4.1 磁性转变
        5.4.2 磁热效应
    5.5 性能变化的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高熵效应对纳米晶金属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6.1 引言
    6.2 高熵效应对纳米晶金属Nb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
    6.3 高熵效应对纳米晶金属Nb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6.3.1 不同温度退火后的微观组织与纳米硬度演变
        6.3.2 等温长时退火后的微观组织与纳米硬度演变
    6.4 高熵效应对纳米晶金属Nb退火过程中析出行为的影响
        6.4.1 析出行为的成分及退火工艺依赖性
        6.4.2 析出相的微观结构及成分分析
        6.4.3 析出相的稳定性
        6.4.4 析出相和共偏析的共同作用
    6.5 本章小结
7 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金属的机理及设计准则
    7.1 引言
    7.2 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金属的热稳定性
    7.3 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金属的机理分析
        7.3.1 共偏析
        7.3.2 有序纳米团簇
    7.4 高熵效应稳定纳米晶金属的设计准则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原子间相互作用调制NbMoTaW难熔高熵薄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熵合金及其基本性质
        1.1.1 高熵合金概述
        1.1.2 高熵合金基本性质
    1.2 高熵合金薄膜
        1.2.1 高熵合金薄膜研究背景及制备方式
        1.2.2 高熵合金薄膜研究现状
    1.3 高熵合金的局域结构与性能
    1.4 难熔高熵合金薄膜
        1.4.1 难熔高熵合金薄膜分类
        1.4.2 难熔高熵氧化物薄膜
    1.5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1.5.1 团簇概念
        1.5.2 BCC结构团簇模型
    1.6 本文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高熵薄膜及块体制备方法
        2.1.1 (NbMoTaW)_(100-x)V_x薄膜制备
        2.1.2 (NbMoTaWV)_(100-x)O_x薄膜制备
        2.1.3 参比NbMoTaWV块体合金的制备
    2.2 表征方法
        2.2.1 成分及微结构表征
        2.2.2 性能测试
3 (NbMoTaW)_(100-x)V_x薄膜
    3.1 成分及膜厚
    3.2 微观结构表征
        3.2.1 薄膜结构
        3.2.2 形貌特征
        3.2.3 微观偏析
    3.3 性能表征
        3.3.1 薄膜力学性能
        3.3.2 薄膜电阻率特性
    3.4 讨论
        3.4.1 薄膜成分的团簇式解析
        3.4.2 力学性能与局域结构的关联
        3.4.3 薄膜电阻率-温度行为
        3.4.4 第五组元V对薄膜微观偏析和稳定性的影响
    3.5 小结
4 (NbMoTaWV)_(100-x)O_x薄膜
    4.1 成分及膜厚
    4.2 微观结构表征
        4.2.1 元素分布
        4.2.2 结构表征
        4.2.3 形貌特征
        4.2.4 TEM表征及分析
    4.3 团簇式成分解析
    4.4 薄膜性能分析
        4.4.1 薄膜常温性能
        4.4.2 薄膜高温性能
        4.4.3 薄膜光学性能
    4.5 讨论
        4.5.1 薄膜电阻率-温度行为
        4.5.2 强化机制
    4.6 小结
5 原子间相互作用对比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FexNiCo(Al/Si)y系高熵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熵合金及其现状研究
        1.2.1 高熵合金的简介
        1.2.2 高熵合金研究现状
    1.3 软磁材料及其研究现状
        1.3.1 软磁材料研究现状
        1.3.2 高熵软磁材料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试验原料及其样品制备
    2.2 材料的组织结构表征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
        2.2.4 差热分析(DSC)
    2.3 材料的性能测试
        2.3.1 维氏硬度测试
        2.3.2 压缩性能测试
        2.3.3 磁性能测试
        2.3.4 热膨胀性能测试
    2.4 合金退火工艺
3 Fe_xCoNi(Al/Si)_y系高熵合金的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研究
    3.1 (Fe_(1/3)Ni_(1/3)Co_(1/3))_(100-x)(Al_(1/4)Si_(3/4))_x系高熵合金组织结构与性能
        3.1.1 (Fe_(1/3)Ni_(1/3)Co_(1/3))_(100-x)(Al_(1/4)Si_(3/4))_x系高熵合金组织结构
        3.1.2 (Fe_(1/3)Ni_(1/3)Co_(1/3))_(100-x)(Al_(1/4)Si_(3/4))_x系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3.1.3 (Fe_(1/3)Ni_(1/3)Co_(1/3))_(100-x)(Al_(1/4)Si_(3/4))_x系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3.2 Fe_2NiCoSi_x系高熵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
        3.2.1 Fe_2CoNiSi_x系高熵合金组织结构
        3.2.2 Fe_2NiCoSix系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3.2.3 Fe_2NiCoSix系高熵合金的磁性能
    3.3 Fe_2NiCo(AlSi)_x系高熵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
        3.3.1 Fe_2NiCo(AlSi)_x系高熵合金组织结构
        3.3.2 Fe_2NiCo(AlSi)_x系高熵合金力学性能
        3.3.3 Fe_2NiCo(AlSi)_x系高熵合金的磁性能
        3.3.4 Fe_2NiCo(AlSi)_x系高熵合金的热膨胀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退火工艺对Fe_2Ni Co(AlSi)_(0.4)、(Fe Ni Co)_(85)(Al_(1/4)Si_(3/4))_(15)性能的影响
    4.1 退火工艺对(Fe_(1/3)Ni_(1/3)Co_(1/3))_(85)(Al_(1/4)Si_(3/4))_(15)组织结构的影响
    4.2 退火工艺对(Fe_(1/3)Ni_(1/3)Co_(1/3))_(85)(Al_(1/4)Si_(3/4))_(15)综合性能的影响
    4.3 退火工艺对Fe_2Ni Co(AlSi)_(0.4)组织结构的影响
    4.4 退火工艺对Fe_2Ni Co(AlSi)_(0.4)综合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8)AlxCoFeNi2V0.5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高熵合金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高熵合金的基本概念
        1.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1.2.2 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
    1.3 高熵合金的制备方法
        1.3.1 真空电弧炉熔炼
        1.3.2 机械合金化+粉末冶金法
        1.3.3 激光熔覆法
    1.4 高熵合金的性能特点
        1.4.1 高强度和高硬度
        1.4.2 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1.4.3 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1.4.4 磁性能
        1.4.5 其它性能
    1.5 高熵合金的塑性变形研究
        1.5.1 塑性变形常用方法
        1.5.2 塑性变形机制
    1.6 高熵合金的强韧化研究
        1.6.1 强韧化方法
        1.6.2 强塑性平衡
    1.7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7.1 选题依据
        1.7.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
    2.1 前言
    2.2 合金的制备方法
        2.2.1 非自耗真空电弧熔炼炉
        2.2.2 真空中频感应熔炼炉
    2.3 合金变形及热处理工艺
        2.3.1 合金的变形处理
        2.3.2 合金的热处理工艺
    2.4 高熵合金的显微结构分析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2 金相显微镜组织分析
        2.4.3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4.4 电子探针显微组织分析
    2.5 高熵合金的性能分析
        2.5.1 硬度测试
        2.5.2 压缩性能测试
        2.5.3 拉伸性能测试
        2.5.4 磁性能测试
3 Al_xCoFeNi_2V_(0.5)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
    3.1 前言
    3.2 Al_xCoFeNi_2V_(0.5)高熵合金的组织结构
    3.3 Al_xCoFeNi_2V_(0.5)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3.4 Al_xCoFeNi_2V_(0.5)高熵合金的磁性能
    3.5 本章小结
4 热处理对Al_xCoFe Ni_2V_(0.5)高熵合金的组织性能的影响
    4.1 热处理对Al0.6 高熵合金的影响
        4.1.1 热处理对Al0.6 高熵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4.1.2 热处理对Al0.6 高熵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4.1.3 热处理对Al0.6 高熵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热处理对Al1.0 高熵合金的影响
        4.2.1 热处理对Al1.0 高熵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4.2.2 热处理对Al1.0 高熵合金的微观组织的影响
        4.2.3 热处理后Al1.0 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
    4.3 本章小结
5 轧制后退火对大块铸锭Al0.6 高熵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1 前言
    5.2 轧制后不同温度热处理对大块铸锭Al0.6 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2.1 轧制后不同温度热处理对大块铸锭Al0.6 合金的相结构的影响
        5.2.2 轧制后不同温度退火对大块铸锭Al0.6 合金的微观结构的影响
        5.2.3 力学性能分析
    5.3 保温时间对轧制态Al0.6 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3.1 保温时间对轧制态Al0.6 合金相结构的影响
        5.3.2 保温时间对轧制态Al0.6 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5.3.3 保温时间对轧制态Al0.6 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FeCoCrNi系高熵合金磁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高熵合金
        1.1.2 高熵合金的合成工艺
        1.1.3 轻质高熵合金
    1.2 FeCoCrNi系高熵合金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不同元素对Fe基高熵合金性能的影响
    1.4 Fe基高熵合金的磁性能的研究
    1.5 Fe基高熵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选择
        2.1.1 影响高熵合金相稳定性因素
        2.1.2 高熵合金相形成规律
        2.1.3 高熵合金的相结构
        2.1.4 材料的选择
    2.2 实验方法
        2.2.1 微观组织的观察
        2.2.2 物相的分析
        2.2.3 硬度的测量
        2.2.4 密度测量
        2.2.5 磁性能的研究
        2.2.6 电化学腐蚀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e基高熵合金微观组织成分及硬度分析
    3.1 FeCoCrNi系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
        3.1.1 FeCoCr NiTi_x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
        3.1.2 FeCoCr Ni Zr_x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
        3.1.3 FeCoCrNi Mo合金的显微组织形貌
    3.2 FeCoCrNi系高熵合金的X射线衍射分析
        3.2.1 FeCoCr NiTi_x合金的X射线衍射分析
        3.2.2 FeCoCr Ni Zr_x合金的X射线衍射分析
        3.2.3 FeCoCrNi Mo合金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 FeCoCrNi系高熵合金显微硬度分析
        3.3.1 FeCo CrNiTi_x合金显微硬度分析
        3.3.2 FeCoCr Ni Zr_x合金显微硬度分析
    3.4 FeCoCrNi系高熵合金的密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含量的Fe基高熵合金磁性能的研究
    4.1 FeCoCrNiTi_x合金磁性能分析
    4.2 FeCoCrNiZr_x合金磁性能分析
    4.3 FeCoCrNi Mo合金磁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含量的Fe基高熵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5.1 FeCoCrNiTi_x合金电化学性能分析
    5.2 FeCoCrNiZr_x合金电化学性能分析
    5.3 FeCoCrNi Mo合金电化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激光熔覆CoCrFeMnNiCx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熵合金及其特点
        1.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1.2.2 组织结构特征
        1.2.3 固溶体形成的理论依据
        1.2.4 高熵合金的四大效应
        1.2.5 高熵合金的性能特点
    1.3 CoCrFeMnNi系高熵合金研究进展
        1.3.1 CoCrFeMnNi系高熵合金的制备
        1.3.2 添加合金元素对CoCrFeMnNi系高熵合金的影响
    1.4 激光熔覆技术
        1.4.1 激光熔覆的特点
        1.4.2 激光熔覆送粉的两种方法
        1.4.3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基体材料
        2.1.2 熔覆粉末材料
        2.1.3 预制层制备
    2.2 激光熔覆试验
    2.3 激光熔覆涂层的组织和性能测试
第三章 激光熔覆试验材料及参数选择
    3.1 激光熔覆基体材料选择
    3.2 激光熔覆工艺参数选择
        3.2.1 激光功率
        3.2.2 扫描速度
        3.2.3 激光束直径
    3.3 激光熔覆粉末CoCrFeMnNiC_x高熵合金
        3.3.1 C的添加形式
        3.3.2 C的添加量
第四章 激光参数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1 激光参数对宏观形貌的影响
        4.1.1 表面质量
        4.1.2 稀释率
    4.2 激光参数对相结构的影响
    4.3 激光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4.4 激光参数对元素分布的影响
    4.5 激光参数对硬度的影响
    4.6 激光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C含量对CoCrFeMnNiC_x高熵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5.1 C含量对宏观形貌的影响
    5.2 C含量对相结构的影响
    5.3 C含量对微观组织的影响
    5.4 C含量对元素分布的影响
    5.5 C含量对硬度的影响
    5.6 C含量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5.7 C含量对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激光工艺参数对CoCrFeMnNi高熵合金涂层的影响
        6.1.2 C含量对CoCrFeMnNiC_x高熵合金涂层的影响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AlCrCuFeNi系高熵合金组织及热力加工行为研究[D]. 王欣.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FeCoNiMnAl合金粉的制备与电磁性能研究[D]. 高敏敏.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GdTbHoErRE(RE=La,Pr,Y)稀土高熵合金的结构与磁性能研究[D]. 卢世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4]SPS制备高熵合金/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 王乃冉. 济南大学, 2021
  • [5]高熵效应对纳米晶合金组织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规律[D]. 原园.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6]原子间相互作用调制NbMoTaW难熔高熵薄膜[D]. 毕林霞.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7]FexNiCo(Al/Si)y系高熵合金成分设计与组织性能研究[D]. 亢太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8]AlxCoFeNi2V0.5高熵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研究[D]. 齐兆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9]FeCoCrNi系高熵合金磁及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D]. 李帅.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10]激光熔覆CoCrFeMnNiCx高熵合金涂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 刘径舟.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Fe-Ni磁性材料机械合金化的成分及组织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