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一、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柳玉瑛[1](2021)在《黄连阿胶汤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阴虚火旺证患者动态血压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张宝鑫[2](2021)在《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加味胡东憔治失眠方(以下简称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心肝火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评分的改善情况,为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心内三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加用加味胡氏失眠方。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计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水平、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同时记录脱落病例和不良事件情况,并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记录数据,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1)动态血压各项指标:治疗后两组各时段动态血压水平、BPL均低于治疗前,S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24小时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夜间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夜间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日间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日间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急躁易怒、耳鸣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评分: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100%;SAS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9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均可以改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24小时和夜间动态血压水平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尤其是在夜间血压水平上更有优势;(2)两组均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两组均可以改善中医证候相关症状,其中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急躁易怒、耳鸣方面,两组为等效;(3)两组均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缓解焦虑情绪上为等效。综上所述,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疗效显着,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比,可以更加平稳的降低全天血压、减少血压波动、减少靶器官损害,尤其在夜间血压水平上更有优势;可以更好的改善中医证候,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症状上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急躁易怒、耳鸣症状上两组效果相当;在缓解焦虑情绪上两组是等效的,证明加味胡氏失眠方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在治疗焦虑状态上效果相当,且试验中所用药物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可,值得推广。

张旭[3](2021)在《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究诊室血压达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动态血压监测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2015年1月—2020年5月诊室血压已经达标的高血压病人,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共347例,依据ABPM(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动态血压监测)是否达标,分为ABPM达标组和ABPM未达标组。收集两组病人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用药方案等一般资料;同时收集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颈动脉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Urinary albumin-creatinin ration,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BPM等观察指标。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一般资料的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首先进行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卡方检验对性别、用药方案、血压变异性、颈动脉超声、心律失常、心脏几何构型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对年龄、身高、体重、血生化指标等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值、心脏超声、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UACR等相关指标进行两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ABPM未达标是否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大的危险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BPM与心率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47例患者,其中ABPM达标组:148人;ABPM未达标组:199人。ABPM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62±12.49岁,其中男性病人66例;ABPM未达标组病人的平均年龄:58±13.80岁,其中男性病人124例。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占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PM未达标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两组在联合用药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ARB使用率方面,ABPM未达标组使用率明显高于ABPM达标组(P<0.05)。2.ABPM未达标组各时间段内动态血压值、昼夜节律及曲线类型异常的比例方面均明显高于ABPM未达标组(P<0.05),但在晨峰现象的发生率中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明显偏低(P<0.05)。3.ABPM未达标组与ABPM达标组相比,室间隔厚度、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增大(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左房内径的危险因素(OR:1.755,95%CI:1.141—2.701,P=0.011),ABPM未达标是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37,95%CI:1.470—5.096,P=0.002;OR:3.597,95%CI:1.136—11.394,P=0.030)。4.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相比PWV明显增大(P<0.05),但在ABI、FMD、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狭窄斑块形成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PWV(左侧、右侧)的危险因素(B系数及P值分别为:B系数=98.313,P=0.005;B系数=86.239,P=0.006)。5.ABPM未达标组较ABPM达标组在UACR方面明显升高(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BPM未达标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1,95%CI:1.845—9.252,P=0.001)。6.两组在最快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ABPM未达标组的平均心率及最慢心率均大于ABPM达标组(P<0.05),ABPM未达标组中SDNN(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的标准差)、SDANN(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全部窦性心搏NN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明显低于ABPM达标组(P<0.05)。7.将ABPM各时间段血压均值与靶器官损害观察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与夜间收缩压的相关性最大,且呈正相关。8.对血压变异性及靶器官损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9.将ABPM指标与心率变异性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时间段内的SBP均值及夜间SBP下降百分比与心率变异性密切相关(P<0.05),而舒张压与之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诊室血压达标而24小时ABPM未达标高血压患者较诊室血压及24小时ABPM均达标患者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明显加重,ABPM未达标是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2.24小时ABPM中,夜间SBP不达标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呈显着正相关。3.与诊室血压相比,24小时ABPM能更准确反映血压达标情况从而指导降压治疗,对预防和逆转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更大价值。4.对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行24小时ABPM,评估患者是否24小时血压均达标,筛查出ABPM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并给予降压治疗调整,进一步降低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梁美琴,李小梅,廖仍照[4](2019)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应用HRV与ABPM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应用心率变异性(HRV)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2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压水平、血压负荷情况、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HRV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24hDBP、24hSBP、白天DBP、白天SBP、夜间DBP、夜间S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4hDBP、24hSBP、白天DBP、白天SBP、夜间DBP、夜间SBP血压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非勺型高血压、ST段改变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24h平均心率、SDANN、RMSSD、PNN50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SDNN、SDNNindex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而言动态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增加明显,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发生更高。

葛卫林[5](2019)在《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损害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动态血压、Hcy、心脏彩超等指标的相关性。本课题主要研究本病中医证型与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Hcy、左心大小及左心舒缩功能等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1份病例,收集病例资料,辨证分型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上扰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每组患者均记录一般资料、平均血压、平均动脉压差、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值、夜间血压下降率、Hcy、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E峰、A峰流速,分别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统计及分析。研究结果1.161份病例中肝阳上亢证人数最多,为51例,占总病例数的32%。2.各中医证型年龄均值比较,阴虚阳亢证的最大,肝阳上亢证和痰浊上扰证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相关性:(1)各中医证型间24小时平均舒张压比较:肝阳上亢证最大,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明显小于其他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中医证型间日间舒张压负荷值比较:瘀血阻络证和肝阳上亢证较大,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中医证型间血压下降率和血压变异系数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中医证型间勺型、非勺型血压的人数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五种中医证型间Hcy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相关性:(1)各中医证型间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缩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中医证型间E/A≤1人数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各中医证型人数分布比较,肝阳上亢证最多,肝阳上亢是导致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病机。2.中医证型和年龄具有相关性,年龄较大者体质多虚多瘀,以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瘀血阻络证多见,年龄较小者气血相对旺盛,以肝阳上亢证和痰浊上扰证实证多见。3.中医证型和24小时动态血压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可以作为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4.中医证型和Hcy没有相关性,Hcy不能作为各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5.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没有相关性,心脏彩超相关指标不能作为中医证型的客观性参考指标。

刘田莉[6](2019)在《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文中认为通过观察调督熄风针法治疗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指标的变化,探讨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三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调督熄风针法,一共治疗4周(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佩戴24小时动态血压仪记录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观察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血压水平、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指标、血压负荷、晨峰血压等结果的影响。结果共完成患者人数为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1.两组之间治疗前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M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血压标准差(BP-S D)、血压负荷(BPL)、脉压差(PP)、晨峰血压(MBPS)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相比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 DBP)、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晨峰血压(MBPS)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nDBP-SI)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转变为杓型血压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脉压差(P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督熄风针法可以降低血压水平、控制晨峰血压、降低血压负荷、减少血压波动,尤其是在夜间血压方面上更有优势;可以改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调整血压结构、逆转非杓型血压,进而达到降低靶器官损害的目的。

王磊,于芳,魏新伟[7](2015)在《肾血管性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差异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情况及动态心电图,并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45例RVH患者,并收集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45例E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动态血压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两者间的差异。结果 RVH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及白天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高于EH患者(P<0.05);RVH患者血压负荷均高于EH患者(P<0.05),尤其夜间血压负荷明显增加。RVH患者心律失常和ST-T段压低发生率均高于EH患者(P<0.05)。结论 RVH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和血压负荷增加明显,心电图的改变与患者血压情况存在相关性。

周双陆,成功,杜志林,陈均良,夏福纯,颜昌福[8](2008)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平均脉压(PP)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106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以PP<55mmHg(A组,n=52),PP≥55mmHg(B组,n=54)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PP增加主要因收缩压(SBP)增加所致;随PP增加,SBP血压负荷增加,HRV时域法指标均降低,而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H患者PP与血压负荷、HRV时域法指标及心律失常有关,临床在对其治疗中要注意缩小PP,并将PP作为评价高血压危险度和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李波,尹琳,纳志英,张红珊,韩雪,王月[9](2006)在《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平均脉压(PP)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EH患者86例,同时行动态血压(ABPM)与动态心电图检查,以PP<60mmHg(A组,n=42),PP≥60mmHg(B组,n=44)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分析。结果PP增加主要因收缩压(SBP)增加所致;随PP增加,SBP血压负荷增加,HRV时域法指标均降低,而复杂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EH患者PP与血压负荷、HRV时域法指标及心律失常有关,临床在对其治疗中要注意缩小PP,并将PP作为评价高血压危险度和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臧小英[10](2011)在《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高血压人群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血压节律等指标的差异;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及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SymAASI)的相关影响因素;评定AASI、SymAASI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关系。2.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制定个体化连续护理干预措施,即在行为干预的基础上调整患者服药时间,通过为期一年的干预,探讨连续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为社区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无创有效、易接受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1.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自2009年5月到2010年10月,在天津市王顶堤社区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调查其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动脉硬化检测,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动态血压各指标及动脉硬化情况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AASI及SymAASI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探讨AASI、SyinAASI与CAVI之间的关系。2.采用类试验研究的方法,从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中,根据自愿参与的原则,选取60名,随机分入两干预组,即干预组A(行为+时间药物治疗干预组)和干预组B(行为干预组)。同时从研究对象所在社区选取3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以时间治疗学为指导制定两种不同的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护理干预,于干预后6月、12月测定干预组动态血压及CAVI,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等评定干预效果。结果1.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动态心率、动态脉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分别受不同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因素的影响,日间动态血压参数比夜间更易受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影响。2.不同血压节律患者的日间、夜间、24h收缩压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血压节律患者脉压、夜舒张压变异及24h舒张压变异之间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出现晨峰患者的日间收缩压、日间脉压、24h脉压、日收缩压负荷及24h收缩压负荷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 AASI、SymAASI与CAVI之间均呈显着中度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AASI的因素包括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4.两干预组动态血压相关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态血压均值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干预6月、12月两组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干预组A动态血压负荷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随着护理干预的实施,干预组A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有显着性。随着干预时间进展,两组晨峰患者均减少,但干预组A减少更明显,干预后6个月两组晨峰患者比例差异有显着性。6.两干预组AASI、SymAASI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A在干预6月、干预12月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根据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实施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在其血压上升前服药可进一步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均值,起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可持续降低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指标,从而避免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可增加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使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增加,反杓型血压患者人数减少;可以显着改善患者晨起血压急骤上升的趋势。此外需要重视对血压节律、晨峰现象有影响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因素,以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异常血压节律转为正常,减少晨峰现象的出现。3. SymAASI受血压波动影响小于AASI,在评估动脉硬化程度方面优于AASI,可以在社区推广应用。AASI受胆固醇、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的影响,SymAASI受胆固醇、性别、年龄影响较大。行为干预加药物调整具有降低并维持AASI及SymAASI的效果,可减缓动脉硬化恶化速度,对缓解血管阻塞程度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2)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2.1 黛力新停药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2.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2.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
        2.4.1 降压疗效临床评定标准
        2.4.2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4.3 焦虑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5 不良事件
        2.6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疗效评定比较
        2.1 动态血压各个指标比较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焦虑评分比较
    3 安全性检测
讨论
    1 西医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认识
    2 中医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认识
    3 探讨黛力新治疗焦虑状态
    4 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
        4.1 心肝火旺证的病理生理基础
        4.2 病因病机分析
        4.3 证候分析
        4.4 治疗法则
    5 方药分析
        5.1 组方溯源
        5.2 药物组成及方解
        5.3 单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6 临床疗效分析
        6.1 对动态血压各个指标的影响
        6.2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6.3 对焦虑评分的影响
        6.4 安全性评价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 基本资料收集
        2.2 诊室血压
        2.3 动态血压及达标标准
        2.4 靶器官损害的评估
        2.4.1 超声心动图
        2.4.2 颈动脉超声
        2.4.3 血管功能检测
        2.4.4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
        2.4.5 动态心电图
        2.5 分组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1.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ABPM指标的比较
    3.靶器官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 心脏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1.1 心脏结构的比较
        3.1.2 心脏几何构型的比较
        3.1.3 ABPM与IVST的关系
        3.1.4 ABPM与 LVPWT的关系
        3.1.5 ABPM与 LAD的关系
        3.2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2.1 血管损害指标的比较
        3.2.2 ABPM与 PWV的关系
        3.3 UACR的比较及其与ABPM的关系
        3.3.1 UACR的比较
        3.3.2 ABPM与 UACR的关系
        3.4 动态心电图的比较
    4.ABPM值与HMOD的相关性
    5.血压变异性与HMOD的相关性
    6.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
(四)讨论
    1.ABPM的临床意义
    2.ABPM与靶器官及自主神经损害的相关性
        2.1 ABPM与心脏损害的关系
        2.2 ABPM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2.3 ABPM与肾损伤的关系
        2.4 ABPM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3.晨峰现象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4.ABPM昼夜节律异常的危害
    5.ABPM与诊室血压的比较
    6.本研究的创新性
    7.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动态血压在疾病诊断及评估靶器官损害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应用HRV与ABPM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准及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的结果
    2.2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负荷的结果
    2.3 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的结果
    2.4 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的结果
3 讨论

(5)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观察方法
        2.7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认识
        1.1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的认识
        2.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的现代药物治疗
    3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24小时动态血压的关系
        3.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动态血压的认识
        3.2 中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的认识
        3.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24h动态血压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4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4.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同型半胱氨酸的认识
        4.2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和Hcy的认识
        4.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Hcy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5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和心脏彩超的关系
        5.1 西医学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与心脏彩超关系的认识
        5.2 中医关于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的认识
        5.3 本课题关于中医证型和心脏彩超相关性的研究结果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个人简历

(7)肾血管性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RVH诊断标准
    1.3 EH诊断标准
    1.4 研究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24 h心电图比较
    2.2 两组患者24 h、白天和夜间SBP、DBP和血压负荷比较
3 讨论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A组PP与B组各血压参数比较:
    2.2 两组不同PP患者HRV时域法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不同PP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比较:
3 讨 论

(9)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1.1.3 研究步骤
        1.1.4 技术路线
        1.1.5 统计方法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患者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情况
        1.2.2 患者ABPM相关指标比较
        1.2.3 不同血压节律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4 不同晨峰现象患者动态血压相关指标比较
        1.2.5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分析比较
    1.3 讨论
        1.3.1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均值的影响
        1.3.2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脉压的影响
        1.3.3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心率的影响
        1.3.4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负荷的影响
        1.3.5 不同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特征对动态血压变异的影响
        1.3.6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节律的关系
        1.3.7 患者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相关指标与血压晨峰现象的关系
        1.3.8 动脉硬化相关指标间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小结
二、以时间为指导的连续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工具与指标
        2.1.3 研究步骤
        2.1.4 具体干预方法及内容
        2.1.5 技术路线
        2.1.6 统计方法
        2.1.7 质量控制
    2.2 结果
        2.2.1 干预前各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2.2 三组患者偶测血压干预效果
        2.2.3 两干预组患者依从性干预效果
        2.2.4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均值干预效果
        2.2.5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脉压及心率干预效果
        2.2.6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干预效果
        2.2.7 两干预组患者动态血压变异干预效果
        2.2.8 两干预组患者血压节律干预效果
        2.2.9 两干预组患者晨峰现象干预效果
        2.2.10 两干预组患者动脉硬化干预效果
    2.3 讨论
        2.3.1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偶测血压的影响
        2.3.2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2.3.3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的影响
        2.3.4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的影响
        2.3.5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的影响
        2.3.6 连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情况的影响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连阿胶汤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阴虚火旺证患者动态血压作用的研究[D]. 柳玉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D]. 张宝鑫.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 张旭.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应用HRV与ABPM的临床价值分析[J]. 梁美琴,李小梅,廖仍照.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08)
  • [5]原发性高血压心脏损害中医证型与动态血压、Hcy和心脏彩超的相关性研究[D]. 葛卫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影响[D]. 刘田莉. 河北北方学院, 2019(01)
  • [7]肾血管性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差异性分析[J]. 王磊,于芳,魏新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5(35)
  •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J]. 周双陆,成功,杜志林,陈均良,夏福纯,颜昌福. 四川医学, 2008(03)
  • [9]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血压负荷、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 李波,尹琳,纳志英,张红珊,韩雪,王月.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05)
  • [10]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现况分析及连续护理干预研究[D]. 臧小英. 天津医科大学, 2011(12)

标签:;  ;  ;  ;  ;  

血压负荷与心律失常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