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沈客运专线预制24m单线箱梁施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世龙,王心利[1](2021)在《高速铁路箱梁运架施工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发展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以时间为纵轴线,全面回顾我国高铁简支箱梁运架施工技术及关键装备从24m/600t级到40m/1000t级的三次重大突破,系统总结我国高铁简支箱梁运架施工关键装备从无到有、从技术落后到领先世界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高铁箱梁运架施工技术和关键装备现状水平及未来发展趋势。
班新林[2](2021)在《高速铁路预制40m简支箱梁设计理论研究》文中提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运营里程占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一半以上,我国高铁一个显着的特点是桥梁占线路里程的比例高,平均大于50%,部分线路高达90%,其中标准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又占桥梁里程的90%以上。标准简支梁桥的设计理论、建造模式及运营性能控制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成为保障高速铁路线路高平顺性与高速列车长期平稳运行的关键控制环节。以32m简支箱梁为核心的我国高铁标准简支梁建造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但40m简支梁对我国长度约25m的动车组具有消振优势,并且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河流湖泊中桥梁下部基础造价较高等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工程投资,工程应用需求大。40m简支箱梁代表了高速铁路标准简支梁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40m简支梁设计理论创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高速铁路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为对象,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设计和静力学设计、容许应力法设计和极限强度理论设计、确定性分析和考虑参数随机性的可靠度分析,并且以实际工程应用目标打造一榀足尺试验梁,研究了系统的试验验证技术。开展的研究工作以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1)以动力系数和桥面加速度为控制指标,采用移动荷载列模型研究40m简支梁的竖向自振频率设计限值,研究结果论证了40m简支梁的消振效应,基频设计限值采用规范下限值即可。虽然混凝土结构本身较大的线质量,决定了桥面加速度不控制高铁简支梁的刚度设计,本文针对较小线质量40m简支梁基频限值的分析,可以为轻型桥梁结构和轨道结构的发展提供借鉴。另外,以车体加速度为控制指标,采用车桥耦合动力仿真模型,研究了40m简支梁的挠跨比、残余徐变变形和墩台不均匀沉降限值,根据是否为可调的工后变形,分别给出各自的研究原则,研究得到的挠跨比限值大于既有规范,不控制40m简支梁刚度设计。基于车体加速度随速度变化规律,采用运营速度给出单独考虑的残余徐变变形限值和墩台不均匀沉降限值,并给出工后变形变位的组合限值。(2)基于现行规范设计了一榀完全满足工程应用条件的高速铁路40m简支箱梁,设计考虑了运营状态设计指标、施工工况下混凝土应力以及横框结构的钢筋应力和裂缝宽度,设计结果满足规范要求。试验梁预制质量良好,基于研发的试验平台和加载系统,验证了40m简支梁抗弯性能、抗扭性能、抗裂安全系数、开裂荷载、预应力度和强度安全系数,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针对受力复杂的锚固区,试验验证了预应力张拉工况下结构受力安全。(3)使用桁架模型分析40m简支梁抗弯极限承载力,并与国内外规范公式进行对比,采用容许应力法设计的简支梁在采用极限状态法验算时,抗弯能力有5.9%~10.7%的富裕。提出了采用莫尔协调转角桁架模型、转角软化桁架模型、固角软化桁架模型的抗剪设计方法,考虑了混凝土软化本构模型,以试验测试数据为分析起点,以试验梁配筋为基础,得到了抗剪钢筋的屈服顺序以及混凝土结构极限剪应力。采用转角软化桁架模型分析得到40m简支箱梁纯扭状态的破坏全过程,随着扭转角的增加,得到混凝土主压应变、剪力流区厚度发展规律和钢筋屈服顺序。研究表明40m简支梁抗扭延性比为15.8,具有很好的塑性变形能力。针对锚固区受力特征,基于拉压杆理论创立了三种腹板模型和两种底板模型,结果表明预应力筋的劈裂力不控制足尺试验梁端配筋设计。(4)考虑二期恒载引起的跨中挠度和二期恒载加载龄期的随机性,分别采用一次二阶矩法和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的蒙特卡洛法计算残余徐变变形的可靠度,结果表明增加二期恒载加载龄期可以有效控制残余徐变变形的发展。考虑截面抗弯刚度、线质量和阻尼比的随机性,研究了桥面加速度的可靠度;考虑轨道不平顺的高低幅值和残余徐变上拱幅值的随机性,研究了车体加速度的可靠度;加速度响应均符合极值I型分布规律。累积概率99%的加速度明显大于确定性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参考指标。
陈卓[3](2020)在《基于列车、轨道和桥梁之间相互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成就举世瞩目,运营里程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的2/3以上,“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已经形成,规划建设“八纵八横”主通道,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左右。桥梁比例高是我国高铁线路工程的特点之一,一方面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占高铁桥梁的9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差异显着,因此跨越既有道路、铁路、大江大河和深切沟谷都需要采用大量的大跨度桥梁结构。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和大跨度复杂桥梁都有了长足进步,积累了一定的工程经验和科研成果,但总体而言系统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新一轮的高速铁路建设中,桥梁数量较上一轮建设明显增多,跨度也更大,工程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和总结,对其设计参数、适用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并对设计和运营实践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针对性研究,对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列车-轨道-桥梁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围绕高速铁路常用跨度和大跨度桥梁的关键设计参数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标准高铁运营状态下轨道状态调研、桥梁动力性能测试以及对桥梁设计关键参数的分析表明,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优良,但常用跨度桥梁存在残余徐变变形,大跨度复杂桥梁的桥上轨道状态则受温度、徐变等环境因素影响,静态变形相对较大,影响了桥上轨道的平顺状态。为此,综合考虑各类环境因素以及长期运营条件下的高速铁路桥梁使用状态,对桥梁使用过程中的荷载或环境作用按发生概率、作用时间以及对轨道形位的影响进行分类组合,提出高速铁路车桥耦合分析的具体分级控制标准建议。(2)线路-桥梁动力分析模型优化在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模型中,对线-桥模型进行了完善优化,将钢轨及轨下胶垫和扣件处理为钢轨子系统,钢轨模拟为具有离散点弹簧和阻尼支承的连续欧拉梁,轨下结构对钢轨的作用以强迫位移和强迫速度的形式施加给钢轨子系统,而钢轨子系统对轨下结构的作用则以外荷载的形式施加给轨下结构,从而保证了计算精度基本不受钢轨长度的影响,更好地反映钢轨的局部振动,简化桥梁结构建模,还可以方便地模拟桥上扣件失效、有缝线路中的钢轨接头、地震影响等。(3)高速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桥沉降控制标准从车辆动力性能、轨道结构静力性能、轨道稳定性、超静定桥梁结构自身受力等方面分析,综合考虑沉降和徐变耦合作用对车辆响应、轨道和桥梁的影响程度,提出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差异沉降的分级评价建议。(4)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静态变形控制标准以某高速铁路主跨445m上承式钢筋混凝土拱桥为工程背景,调研和分析均表明特大跨度复杂桥梁因环境因素引起的静态变形往往大于列车通行引起的动态变形,为保证其长期运营状态下的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同时避免过大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应对静态变形进行控制。建议采用弦测法而非挠跨比作为桥梁变形控制指标,并针对所研究的工程实例提出了4mm/40m的桥面静态变形限值建议。(5)400km/h高速铁路40m简支梁设计关键参数对400km/h高速铁路跨度40m简支梁桥的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分析表明,桥梁结构动力性能优良,为保证通行条件下的行车安全和旅客乘坐舒适,提高桥上不平顺水准和降低铺轨后残余徐变更为有效,建议40m简支梁桥的铺轨后徐变控制在4mm以下。
陈叔,王强,林国辉,胡勇[4](2020)在《高铁箱梁技术发展与40m/1000t级创新技术装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总结国内外高速铁路箱梁运架技术发展及未来趋势。在新建郑州至济南高速铁路建设中,拟将原简支箱梁由原来的32m/900t级,提升至40m/1000t级。该建设工程研究了制运架全套施工技术,实现了40m简支箱梁的工程化应用;研制的分体式1000t级运架设备不仅能满足40m箱梁运架的需求,还可实现通过隧道运梁、转运运架设备及隧道口架梁,并且远程监控安全有效,其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有助于完善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桥梁建造技术体系,对于我国高速铁路长期发展和实现"走出去"战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黄耀怡,余春红[5](2015)在《略论我国大吨位架桥机从创始到世界领先之路(上)》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引论部分简述了大吨位架桥机的技术与装备同高速铁路及海湾大桥建设的相关性;我国高铁现状与发展规划;我国高铁通向世界的蓝图;相关海湾大桥(长江大桥)架梁工艺;进而得出了关于大吨位架桥机在国内外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论断。接着在正文部分回顾和论述了高速铁路架桥机概念的创立及首个关于大吨位架桥机项目《高速铁路预制梁架设设备技术参数和结构方案研究》在我国的研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规划项目(科技攻关)《铁路客运专线重大装备桥梁铺架技术研究和成套设备研制》的研发;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隧道内外通用架桥机组的研制与应用》的研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我国首台900 t级架桥机;可以自由通过隧道的另外两种架桥机(运架一体机);1 600 t级双幅架桥机(杭州湾大桥);科威特用中国超大型架桥机组(1 800 t级);双层四线公铁两用钢桥整孔架设用3 000 t/120 m特种架桥机及相配套的超大型钢桁梁整孔制造和装运一体化新技术;TP75m/1200t节段拼装架桥机(苏通长江大桥);DP1000型预制梁段低位与高位拼装通用架桥机;我国大吨位架桥机的发明专利及其实机开发。最后,对我国大吨位架桥机装备与技术的水平进行了评估:首先介绍国外同类产品现状概况,再评估我国同类产品当前水平。以上述各点作为一路衔接的各个驿站,描绘出我国大吨位架桥机从创始到世界领先一条艰辛而又康庄的飞跃发展之路。这条不平凡之路值得我们回顾,更值得我们展望。
孙大斌,姚君芳[6](2014)在《盘营客运专线铁路单线预制常用跨度简支梁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客运专线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具有外观简洁、技术成熟、经济指标优越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客运专线铁路桥梁之中。主要论述盘营客运专线单线预制常用跨度简支梁设计情况,包括主要结构尺寸拟定及结构构造、纵横向计算结果、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等。该套简支梁采用等梁高及相同截面,使制梁模板简单化,保证箱梁结构外形统一;采用较小的截面尺寸,以降低结构自重、节省材料及造价。经过试制试验后,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
朱智超[7](2014)在《冻土地区高速铁路预制梁场规划设计与箱梁制梁工艺研究》文中认为如何缓解冻土地区建筑物的冻害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在冻土地区进行高速铁路建设。预制梁场作为建设高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大型临时工程,如何能够保证冻土地区的预制梁场的建厂以及制梁的质量,就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详细介绍了冻土分布情况,冻土的分类原则以及冻土的各项性质。并对冻土地区可能产生的房屋病害种类进行了总结,简要地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综合了各地梁场的建设经验,结合冻土地区的特殊影响,对整个梁场前期规划进行了设计,设计内容包括梁场的选址,梁场规模的确定以及梁场平面布置形式的选择。在预制梁场中的各个建筑物中,制梁台座和存梁台座是预制梁的关键性建筑,由于冻土地区的特殊土质,本文在设计制存梁台座基础时选用了桩基础,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进行了相应的承载力验算。对冻土低温地区的制梁工艺进行了简要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保证低温地区制梁质量的措施。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对提梁机轨道基础的设计计算进行探讨,并对地基系数k的取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和讨论。
肖能立[8](2011)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中桥梁占有比例较大,桥梁的施工组织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高速铁路桥梁不同于普通铁路和公路桥梁,尤其在刚度、整体性、平滑性、便于维修等等存在特殊要求,使得高速铁路桥梁一般采用中小跨度的简支箱梁结构。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在国内还刚刚起步,其桥梁的施工工法和施工组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组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施工技术及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桥梁施工工期的分析和设计,制架梁方式的选择,制、存梁场的设计等。本文在研究总结我国既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组织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分析和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设备,工期,制、运、架梁方案,制梁场设置、选址、平面布置、详细设计。主要结论及创新点:高速铁路桥梁必须有足够大的竖向和横向刚度以及良好的整体性,因此,高速铁路的桥梁一般采用箱型梁,并以简支结构为主要结构类型。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应以现场设梁场集中制梁,轮胎式运梁车运梁,架桥机为主要施工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同时能更好地保证箱梁的施工质量。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梁场的供应范围宜在35公里以内,运架梁半径宜在18公里以内。箱梁架设应先架设下部工程工期较短的桥梁,以缩短架梁的总工期。制梁场应选择在铁路线附近地质条件较好的地点设置,同时应贯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正式工程用地的原则,以节省工程投资。梁场的规模应根据架梁工期和工装设备情况并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最后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工程项目的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实例,验证了前述的研究成果。
齐红军[9](2009)在《高速铁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预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世界各地高速铁路的日益兴盛,近年来我国列车大提速、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平稳性和乘车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大跨度、大吨位、大体积、大截面、一次性连续灌注的整孔简支箱梁的建设备受青睐。正因为这种简支箱梁在相同梁高时,所提供的横、竖向刚度、抗扭刚度以及自振频率等指标均优于简支T梁。同时它的顶板和底板面积均比较大,能有效地承担正负弯矩,并满足配筋的需要。而且单箱截面整体性好,施工方便,材料用量较经济。受力简单、明确,形式简洁,外形美观,抗扭刚度大,施工速度快,建成后的桥梁养护工作量小以及噪声小等优点日趋明显,从而在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广泛。因此,这种整孔简支箱梁的制造、架设施工成为施工技术攻关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和京沪高速铁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预制工程的施工经验以及中铁一局郑西客专临潼制梁厂和京沪高速铁路TJ-2标段陵县制梁场现场箱梁的试验资料,着重介绍大吨位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的现场预制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灌注工艺等新方法,不仅对国内同类工程的施工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同时也为我国高速铁路大规模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提供了较为成熟的经验。本文从预制梁场的规划设计、箱梁制造、吊装运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研究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对高速铁路大吨位预制箱梁现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总结和优化;2)对整孔简支箱梁的预制施工作了综合论述,并对预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做了详细论述,主要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的现场制造技术和高性能混凝土灌注工艺;3)结合大吨位单跨简支箱梁灌注施工,就影响梁体混凝土灌注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确认,从而更新施工工艺,提高灌注时效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彭永忠[10](2007)在《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铁路具有桥梁比例大的特点,桥梁的施工组织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建设工期、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高速铁路桥梁不同于普通铁路和公路桥梁在刚度、整体性、平滑性、便于维修等等的特殊要求,使得高速铁路桥梁一般采用中小跨度的简支箱梁结构和制、架梁的施工方案。由于高速铁路的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起步,其桥梁的工法和施工组织设计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研究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组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施工技术及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设计,桥梁施工工期的分析和设计,制架梁方式的选择,制、存梁场的设计等。本文在研究总结我国既有铁路客运专线桥梁施工组织的理论和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分析和研究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和设备,工期,制、运、架梁方案,制梁场设置、选址、平面布置、详细设计和造价分析。主要结论及创新点:1.高速铁路桥梁必须有足够大的竖向和横向刚度以及良好的整体性,因此,高速铁路的桥梁一般采用箱型梁,并以简支结构为主要结构类型。2.高速铁路简支箱梁的施工应以现场设梁场集中制梁,轮胎式运梁车运梁,900t架桥机为主要施工方案,以节省工程投资和施工工期,同时能更好地保证箱梁的施工质量。3.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梁场的供应范围宜在35km以内,运架梁半径宜在18km以内。箱梁架设宜在桥梁下部工程开工11~12个月后开始,并应先架设下部工程工期较短的桥梁,以缩短架梁的总工期。4.制梁场应选择在铁路线附近地质条件较好的地点设置,同时应贯彻节约用地、尽量利用正式工程用地的原则,以节省工程投资。梁场的规模应根据架梁工期和工装设备情况并经过技术经济比选后确定,其费用计算应符合铁道部现行概算编制办法的相关规定。5.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工程项目的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实例(铁道部已批复)进行了实证和应用,验证了前述的研究成果。
二、秦沈客运专线预制24m单线箱梁施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沈客运专线预制24m单线箱梁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铁路箱梁运架施工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发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铁箱梁运架施工技术的几次突破 |
2 箱梁运架设备及架梁工法 |
2.1 第一代技术:24m/600t级箱梁运架设备及架梁工法 |
2.1.1 JQ600型架桥机结构及特征 |
2.1.2 TE600型运梁车结构及特征 |
2.1.3 JQ600架桥机架梁工法 |
2.1.4 第一代高铁架梁施工及装备技术的现实意义与不足 |
2.2 第二代技术:32m/900t级箱梁运架设备及架梁工法 |
2.2.1 JQ900A型架桥机 |
2.2.2 YL900型运梁车 |
2.2.3 JQ900A架桥机架梁工法[4] |
2.3 其他900t级箱梁运架设备简介 |
2.3.1 DF900D导梁式架桥机[5]及架梁工法 |
2.3.2 JQ900型下导梁式架桥机 |
2.3.3 WE-SC900H型导梁式运架一体机 |
2.3.4 TTYJA900型无导梁式运架一体机 |
2.3.5 第二代高铁架梁施工技术小结 |
2.4 第三代:40m/1000t箱梁运架设备及架梁工法 |
2.4.1 YLS1000型运梁车[8] |
2.4.2 JQS1000型架桥机[9] |
2.4.3 JQS1000型架桥机架梁工法 |
2.4.4 无导梁式1000吨级运架一体机 |
2.4.5 第三代高铁架梁施工技术小结 |
3 箱梁运架设备技术的发展历程 |
3.1 第一阶段:引进+部分自主开发 |
3.2 第二阶段:完全自主开发 |
3.3 第三阶段:快速发展到国际领先 |
4 运架梁设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4.1 技术现状 |
4.2 发展趋势 |
5 结束语 |
(2)高速铁路预制40m简支箱梁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铁路标准简支梁发展 |
1.3 铁路标准简支梁动力设计参数 |
1.3.1 铁路桥梁动力学研究方法 |
1.3.2 动力设计参数 |
1.4 高速铁路32m简支箱梁结构设计 |
1.4.1 设计指标 |
1.4.2 高速铁路32m简支梁设计 |
1.5 铁路桥梁基于可靠度的设计研究 |
1.6 高速铁路40m简支箱梁研究意义 |
1.7 本文技术路线与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桥梁动力响应的竖向自振频率限值研究 |
2.1 车桥消振理论 |
2.2 跨度32m、40m简支梁动力响应规律对比 |
2.3 基于动力系数的竖向自振频率限值 |
2.4 基于桥面加速度的竖向自振频率限值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车体加速度的变形变位设计限值研究 |
3.1 车桥耦合计算理论 |
3.2 基于列车运行舒适度的变形变位分析原则 |
3.2.1 挠跨比计算原则 |
3.2.2 残余徐变变形计算原则 |
3.2.3 墩台不均匀沉降计算原则 |
3.3 挠跨比限值 |
3.4 残余徐变变形限值 |
3.5 不均匀沉降限值 |
3.6 工后变形变位组合限值 |
3.7 车体加速度峰值规律 |
3.8 本章小结 |
4 足尺试验梁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2 结构设计 |
4.3 结构计算 |
4.3.1 运营阶段设计计算 |
4.3.2 预应力工况实体有限元计算 |
4.3.3 横框配筋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足尺试验梁试验 |
5.1 试验梁预制 |
5.2 试验加载系统 |
5.2.1 台座系统 |
5.2.2 七点加载模式 |
5.2.3 静载试验自动控制系统 |
5.3 整体受力性能测试 |
5.3.1 设计荷载测试 |
5.3.2 偏载试验 |
5.3.3 抗裂安全性能测试 |
5.3.4 预应力度及强度安全性能测试 |
5.4 终张拉梁端应力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桁架模型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
6.1 混凝土结构承载力分析理论 |
6.2 抗弯承载力分析 |
6.2.1 桁架模型 |
6.2.2 基于规范的承载力计算 |
6.3 抗剪承载力分析 |
6.3.1 整体抗剪承载力 |
6.3.2 基于弥散应力单元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
6.4 抗扭承载力分析 |
6.4.1 转角软化桁架模型 |
6.4.2 基于规范的承载力计算 |
6.5 本章小结 |
7 锚固区受力分析及配筋验算 |
7.1 简支梁D区设计理论 |
7.2 AASHTO规范计算 |
7.2.1 锚固力效应计算 |
7.2.2 腹板配筋验算 |
7.2.3 底板配筋验算 |
7.3 拉压杆模型计算 |
7.3.1 腹板配筋验算 |
7.3.2 底板配筋验算 |
7.4 本章小结 |
8 徐变可靠度和车桥动力可靠度研究 |
8.1 时变可靠度理论 |
8.2 动力可靠度理论 |
8.2.1 首次超越失效机制 |
8.2.2 极值分布 |
8.3 可靠度计算方法 |
8.3.1 一次二阶矩法(FOSM法) |
8.3.2 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 |
8.3.3 拉丁超立方抽样(Latin hypercube sampling,LHS) |
8.4 残余徐变变形可靠度分析 |
8.4.1 40m简支箱梁残余徐变变形设计计算 |
8.4.2 徐变时变分析模型 |
8.4.3 一次二阶矩法可靠度分析 |
8.4.4 基于拉丁超立方的蒙特卡洛法可靠度分析 |
8.5 桥面竖向加速度可靠度分析 |
8.5.1 基本工况 |
8.5.2 基于可靠度的桥面加速度计算 |
8.5.3 参数灵敏度分析 |
8.6 车体竖向加速度随机性分析 |
8.6.1 基本工况 |
8.6.2 基于可靠度的加速度计算 |
8.6.3 参数灵敏度分析 |
8.7 本章小结 |
9 结论与展望 |
9.1 结论 |
9.2 创新点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列车、轨道和桥梁之间相互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铁路桥梁的发展历程 |
1.1.1 我国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 |
1.1.2 其他国家和地区高速铁路常用跨度桥梁 |
1.1.3 国内外高速铁路特殊设计桥梁 |
1.2 铁路桥梁设计方法的演变 |
1.2.1 容许应力法 |
1.2.2 极限状态设计法 |
1.2.3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
1.3 国外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的桥梁设计关键参数 |
1.3.1 基频 |
1.3.2 挠跨比 |
1.3.3 梁端折角 |
1.3.4 梁体上拱 |
1.3.5 基础工后沉降 |
1.4 我国相关设计规范限值 |
1.4.1 基频 |
1.4.2 挠跨比 |
1.4.3 梁端转角 |
1.4.4 梁体上拱 |
1.4.5 基础工后沉降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高速铁路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分析标准 |
2.1 我国铁路桥涵设计规范的特点 |
2.2 高铁状态下桥上轨道状态 |
2.2.1 常用跨度简支梁桥上轨道状态分析 |
2.2.2 大跨度桥桥上轨道状态分析 |
2.3 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 |
2.3.1 高速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桥动力特性 |
2.3.2 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桥动力特性 |
2.4 高速铁路桥梁车辆-轨道-桥梁动力分析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3 车辆-轨道-桥梁空间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
3.1 坐标系的选取 |
3.2 车辆动力分析模型 |
3.2.1 车辆系统计算模型及基本假定 |
3.2.2 车辆运动方程 |
3.3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3.3.1 钢轨动力分析模型 |
3.3.2 钢轨支承约束条件和强迫位移、强迫速度的处理方法 |
3.3.3 轨道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3.4 桥梁动力分析模型 |
3.4.1 桥梁结构阻尼比选取 |
3.4.2 梁、板单元混合建模的处理 |
3.5 轮轨相互作用模型 |
3.5.1 轮轨法向耦合关系 |
3.5.2 轮轨切向耦合关系 |
3.5.3 轨道几何不平顺 |
3.6 外部激励的处理 |
3.7 车辆-轨道-桥梁系统耦合振动分析程序设计 |
3.8 软件功能验证 |
3.9 本章小结 |
4 350km/h级高速铁路常用跨度简支梁沉降控制标准深化研究 |
4.1 某高速铁路桥墩差异沉降特点 |
4.2 桥梁差异沉降仿真分析模型 |
4.3 差异沉降动力分析 |
4.4 运营条件下基础设施差异沉降控制建议值 |
4.5 本章小结 |
5 350km/h级高速铁路主跨445m钢筋混凝土拱桥静态变形限值研究 |
5.1 工程背景 |
5.2 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分析 |
5.3 桥面长波不平顺控制指标选取 |
5.3.1 曲率半径对于桥面长波不平顺控制的适用性 |
5.3.2 弦测法对于桥面长波不平顺控制的适用性 |
5.4 基于弦测法的桥梁变形的控制标准 |
5.4.1 路基段不平顺的弦测法结果 |
5.4.2 采用弦测法确定的大跨度拱桥桥面变形限值 |
5.5 本章小结 |
6 400km/h级高速铁路简支梁设计关键参数研究 |
6.1 350km/h高铁40m简支梁动力分析模型 |
6.2 计算参数及计算工况 |
6.3 理论分析模型的验证 |
6.3.1 桥梁动力响应 |
6.3.2 车辆动力响应 |
6.4 400km/h高速铁路简支梁桥动力分析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高铁箱梁技术发展与40m/1000t级创新技术装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国内外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装备技术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3 高速铁路40m/1000t级简支箱梁搬提运架设备及工艺研究 |
3.1 简支箱梁搬提运架设备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
3.1.1 简支箱梁搬梁机 |
3.1.2 简支箱梁900t级运梁车 |
3.1.3 简支箱梁900t级架桥机 |
(5)略论我国大吨位架桥机从创始到世界领先之路(上)(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论 |
1.1 简述大吨位架桥机的技术和装备与高速铁路及海湾大桥建设的相关性 |
1.2 我国高铁现状与发展规划简述 |
(1) 五纵 |
(2) 六横 |
(3) 八连线 |
1.3 我国高铁通向世界的蓝图简介 |
1.4 相关海湾大桥 (含长江大桥) 架梁工艺简述 |
(1) 采用大吨位架桥机整体架梁的海湾大桥 |
①杭州湾大桥 |
(2) 韩国仁川海湾大桥 |
(3) 科威特海湾大桥 |
(2) 采用海上浮吊整体吊装的海湾大桥 |
①上海东海大桥 |
(2) 青岛海湾大桥 (又称胶州湾大桥) |
(3) 采用预制节段拼装式架桥机架梁的长江大桥和海湾大桥 |
(1) 苏通长江大桥 |
(2) 上海长江大桥 (又称崇明长江大桥) |
(3) 南京长江第四大桥 |
(4) 厦门集美海湾大桥 |
(4)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现浇箱梁的海湾大桥 |
1.5 大吨位架桥机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 |
2 高速铁路架桥机概念的创立及首个项目在我国的研发 |
2.1 高速铁路架桥机概念的由来 |
2.2 铁道部科技发展规划项目《高速铁路预制梁架设设备技术参数和结构方案研究》 (合同编号:96G11) |
2.2.1 项目技术和时代背景 |
2.2.2 项目研发内容与目标 |
2.2.3 项目主要成果及意义 |
3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项目 (科技攻关) 《铁路客运专线重大装备———桥梁铺架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研制》 (合同编号:ZZ01-14-04-04) |
3.1 项目技术和时代背景 |
3.2 项目研发内容与目标 |
(1) 主要研发内容 |
(2) 研发目标 |
3.3 项目的主要成果及意义 |
3.3.1 主要成果 |
(1) JZ24型箱形梁架造一体机 |
(2) JQ600型架桥机 |
(3) SPJ450/32型拆装式架桥机 |
(4) MZ32移动模架造桥机 |
(5) ZQJ800型箱形梁移动支架造桥机 |
3.3.2 项目的水平及意义 |
4 河北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TTSJ900型隧道内外通用架桥组的研制与应用》 (合同编号:122121048) |
4.1 项目技术和时代背景 |
4.2 项目的研发目标和主要内容 |
4.2.1 研发目标 |
4.2.2 主要研发内容 |
4.2.3 项目成果、创新点及水平 |
(1) 项目成果 |
(2) 主要创新点 |
(3) 技术水平 |
5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我国首台900 t级架桥机 |
5.1 前言 |
5.2 TLJ900t架桥机主要技术特征和功能介绍 |
(1) 主要技术参数 |
(2) 特殊架梁方法介绍 |
(3) TLJ900t架桥机的性能缺失总结 |
6 可以自由通过隧道的另外两种架桥机 (运架一体机) |
6.1 概述 |
6.2 带下导梁的运架一体机———TTYJ900型运架一体机 |
6.2.1 TTYJ900型运架一体机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能 |
6.2.2 TTYJ900型运架一体机架梁作业程序简介 |
6.2.3 带下导梁的运架一体机主要优缺点 |
6.3 无下导梁的运架一体机———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 |
6.3.1 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的技术背景 |
6.3.2 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性能 |
6.3.3 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架梁作业程序简介 |
6.3.4 SLJ900/32型流动式架桥机的优缺点 |
(7)冻土地区高速铁路预制梁场规划设计与箱梁制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概况 |
1.2.1 冻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2 预制梁场规划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3 预制箱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冻土性质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
2.1 冻土简介 |
2.1.1 冻土的定义 |
2.1.2 冻土的分类 |
2.1.3 冻土的分布 |
2.1.4 冻土的性质 |
2.2 冻土对建筑物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
2.2.1 冻土对建筑物的影响 |
2.2.2 冻害应对措施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预制梁场规划设计 |
3.1 高速铁路简介 |
3.1.1 高速铁路的定义 |
3.1.2 国外高速铁路的发展 |
3.1.3 世界高速铁路建设模式 |
3.2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概述 |
3.2.1 铁路客运专线的概念与特点 |
3.2.2 铁路客运专线的产生和发展 |
3.3 客运专线预制梁场前期规划设计 |
3.3.1 预制梁场选址原则 |
3.3.2 确定预制梁场规模 |
3.3.3 梁场平面布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预制梁场关键基础设计 |
4.1 制梁台座 |
4.1.1 制梁台座的受力机理 |
4.1.2 制梁台座结构形式 |
4.1.3 制梁台座变形控制 |
4.2 存梁台座 |
4.2.1 存梁台座基本形式 |
4.3 季节性冻土区制、存梁台座基础埋深 |
4.4 工程实例 |
4.4.1 工程概况 |
4.4.2 制梁台座验算 |
4.4.3 存梁台座验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制梁工艺 |
5.1 常规制梁工艺介绍 |
5.1.1 模板工程 |
5.1.2 钢筋工程 |
5.1.3 混凝土工程 |
5.1.4 张拉工程 |
5.1.5 孔道压浆 |
5.2 冻土地区制梁工艺介绍 |
5.2.1 冻土地区模板工程 |
5.2.2 冻土地区钢筋工程 |
5.2.3 冻土地区混凝土工程 |
5.2.4 冻土地区张拉工程 |
5.2.5 冻土地区孔道压浆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的提梁机轨道基础验算 |
6.1 弹性地基梁理论简介 |
6.2 温克尔地基上梁计算方法介绍 |
6.2.1 弹性地基梁的基本微分方程建立与解答 |
6.2.2 无限长梁的计算 |
6.2.3 半无限长梁的计算 |
6.2.4 短梁的计算 |
6.3 提梁机轨道基础分析 |
6.3.1 地基系数k的确定 |
6.4 地基系数k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8)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 |
2.1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
2.2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2.1 我国高速铁路桥梁结构 |
2.2.2 高速铁路连续梁和简支梁结构比选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设备研究 |
3.1 高速铁路桥梁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
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先简支后连续)主要技术参数 |
3.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比选 |
3.3.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
3.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 |
3.4 简支箱梁施工设备选型及配置 |
3.5 施工质量控制各项措施 |
3.5.1 原材料的质量 |
3.5.2 模板质量控制 |
3.5.3 模板安装与拆卸 |
3.5.4 钢筋绑扎 |
3.5.5 混凝土浇筑 |
3.5.6 预应力张拉 |
3.5.7 养护 |
3.5.8 预制箱梁质量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简支箱梁桥合理工期分析 |
4.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1.1 沪杭客运线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1.2 架运梁施工进度分析 |
4.2 高速铁路制梁场供应范围内工期分析 |
4.3 高速铁路架梁开始时间 |
4.3.1 箱梁段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3.2 研究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简支箱梁制存梁场研究 |
5.1 梁场的选址、布置原则 |
5.1.1 梁场选址原则 |
5.1.2 梁场布置 |
5.1.3 粱场主要设备配置 |
5.2 高速铁路制、存梁场制架范围的确定原则 |
5.2.1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限界控制 |
5.2.2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工期控制 |
5.3 制、存梁台位的计算 |
5.4 制、存梁场平面设计参数 |
5.4.1 简支箱梁尺寸 |
5.4.2 制、存梁台座尺寸 |
5.5 提梁方式及运梁便道 |
5.5.1 提梁方式 |
5.5.2 运梁便道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程设计应用 |
6.1 主要线下工程量概况 |
6.2 施工技术及设备 |
6.3 工期设计 |
6.4 制梁场设计 |
6.4.1 布置原则 |
6.4.2 主要设计参数 |
6.5 施工工艺 |
6.5.1 施工流程 |
6.5.2 箱梁预制控制测量 |
6.5.3 箱梁预制、安装精度要求 |
6.5.4 钢筋骨架绑扎 |
6.5.5 模板工程 |
6.5.6 混凝土浇筑 |
6.5.7 预应力张拉 |
6.5.8 箱梁吊装及存放 |
6.6 箱梁预制、运输和架设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6.6.1 箱梁预制施工技术措施 |
6.6.2 箱梁运输和架设施工技术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9)高速铁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预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意义 |
1.2 高速铁路现状与发展概述 |
1.3 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的优点 |
1.4 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回顾与思考 |
1.4.1 概述 |
1.4.2 整孔预制、逐跨吊装工法 |
1.4.3 展望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规划设计 |
2.1 梁场选址原则 |
2.2 制梁场总体规划 |
2.3 制梁场布置原则 |
2.4 制梁、存梁台座设计 |
2.5 生产规模计算 |
2.5.1 箱梁生产工艺流程 |
2.5.2 制梁台座的数量和布置形式 |
2.5.3 存梁规模计算 |
2.6 运梁方法及设备的选用 |
2.6.1 滑移台车横移法运梁 |
2.6.2 龙门吊机提吊法运梁 |
2.7 梁场辅助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
2.7.1 施工总用电量计算 |
2.7.2 施工用水量计算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双线整孔简支箱梁预制工程 |
3.1 概述 |
3.2 结构形式 |
3.3 高性能混凝土配比设计 |
3.4 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 |
3.4.1 模板安设及拆除 |
3.4.2 钢筋工程 |
3.4.3 混凝土拌制、运输 |
3.4.4 混凝土灌注 |
3.4.5 混凝土振捣工艺 |
3.4.6 梁体混凝土养生 |
3.4.7 钢铰线张拉 |
3.4.8 移梁 |
3.4.9 管道压浆、端头封堵 |
3.5 箱梁预制的质量控制 |
3.5.1 原材料选择与控制 |
3.5.2 原材料试验检验 |
3.5.3 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控制 |
3.5.4 预应力控制 |
3.5.5 梁体外形尺寸控制 |
3.5.6 梁体静载试验 |
3.5.7 大体积混凝土的灌筑和养护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大吨位箱梁混凝土灌注时效的提高 |
4.1 概述 |
4.2 目标可行性分析 |
4.3 翻浆量过大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翻浆量过大影响因素 |
4.3.2 要因确认 |
4.4 针对要因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实施效果 |
4.4.1 措施与的目标的确定 |
4.4.2 措施实施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简支箱梁吊装、运输和架设 |
5.1 概述 |
5.2 运架设备的方案及比较 |
5.3 箱梁的防扭 |
5.3.1 箱梁装车及运输过程中的防扭方法 |
5.3.2 箱梁架设过程中的防扭方法 |
5.3.3 支座安装过程中的防扭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
1.3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问题 |
1.4 研究过程及方法 |
1.4.1 研究过程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1 高速铁路桥梁的特点 |
2.2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体系的选择 |
2.2.1 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常用跨度桥梁结构体系 |
2.2.2 高速铁路连续梁或简支梁结构的比选 |
2.3 影响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设备的研究 |
3.1 高速铁路桥梁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
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 |
3.2.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主要技术参数(根据标准梁图计算) |
3.2.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先简后连)主要技术参数 |
3.3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及其技术经济比选 |
3.3.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 |
3.3.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技术经济比选 |
3.4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设备 |
3.4.1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施工设备 |
3.4.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设备选型及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工期研究 |
4.1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桥下部工程工期分析 |
4.2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2.1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架设进度分析 |
4.2.2 秦沈客运专线简支箱梁架设施工进度分析结论意见 |
4.2.3 高速铁路架运梁施工进度分析 |
4.3 高速铁路制梁场供应范围内工期分析 |
4.4 高速铁路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4.1 一般简支箱梁段架梁开始时间研究 |
4.4.2 研究结论 |
4.4.3 路基、现浇梁段对架梁进度的影响 |
4.5 控制总工期下对简支箱梁制、架工期的影响 |
4.6 架梁进度横道图表达方式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速铁路简支箱梁制、存梁场研究 |
5.1 秦沈客运专线梁场选址、布置原则及主要设计参数 |
5.1.1 梁场选址原则 |
5.1.2 梁场布置 |
5.1.3 梁场主要设备配置 |
5.1.4 梁场设计主要参数 |
5.2 高速铁路制、存梁场制架范围的确定原则 |
5.2.1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限界控制 |
5.2.2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工期控制 |
5.2.3 制、存梁场制架范围受梁场设置地点控制 |
5.3 制、存梁台位的计算 |
5.4 制、存梁场平面设计参数 |
5.4.1 32m箱型简支梁尺寸 |
5.4.2 制梁台座平面设计尺寸 |
5.4.3 存梁台位平面设计尺寸 |
5.4.4 制、存梁场平面面积估算(参台安制梁场) |
5.5 提梁方式及运梁便道 |
5.5.1 提梁方式 |
5.5.2 运梁便道 |
5.6 制、存梁场工程造价分析 |
5.6.1 制存梁场工程量清单 |
5.6.2 工程数量的计算(桩基) |
5.6.3 工程数量的计算(扩大基础) |
5.6.4 存梁台座(弹性地基梁) |
5.6.5 计算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京沪高速铁路主要线下工程量概况 |
6.2 全线桥梁施工技术及设备 |
6.3 工期设计 |
6.4 制梁场设计 |
6.4.1 梁场布点设置原则 |
6.4.2 梁场布点情况 |
6.4.3 全线(徐宁段)梁场设置情况 |
6.5 代表性工点设计 |
6.5.1 制梁场选址及设计说明 |
6.5.2 制梁场费用分析 |
6.5.3 代表性工点概算编制简要说明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7.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秦沈客运专线预制24m单线箱梁施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铁路箱梁运架施工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发展及应用[J]. 李世龙,王心利.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1(05)
- [2]高速铁路预制40m简支箱梁设计理论研究[D]. 班新林.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列车、轨道和桥梁之间相互作用的高速铁路桥梁设计参数研究[D]. 陈卓.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
- [4]高铁箱梁技术发展与40m/1000t级创新技术装备研究[J]. 陈叔,王强,林国辉,胡勇.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20(02)
- [5]略论我国大吨位架桥机从创始到世界领先之路(上)[J]. 黄耀怡,余春红. 铁道建筑技术, 2015(02)
- [6]盘营客运专线铁路单线预制常用跨度简支梁设计[J]. 孙大斌,姚君芳. 铁道标准设计, 2014(08)
- [7]冻土地区高速铁路预制梁场规划设计与箱梁制梁工艺研究[D]. 朱智超.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4(01)
- [8]高速铁路简支箱梁预制拼装施工设计[D]. 肖能立. 重庆交通大学, 2011(06)
- [9]高速铁路大吨位整孔简支箱梁预制技术研究[D]. 齐红军. 长安大学, 2009(02)
- [10]高速铁路简支箱梁施工组织设计研究[D]. 彭永忠. 中南大学, 2007(12)
标签:高速铁路论文; 桥梁论文;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论文; 架桥机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