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国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建设

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国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建设

一、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 加强全国专业纤检机构自身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孙彤彤[1](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倪玉婷[2](2021)在《后改革时代,安徽省纤维质量监测工作这样做——访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王琛》文中指出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开启,全国纤检机构原有的行政管理职能基本上都调整到相应的市场监管局监督处(科),纤检机构相继更名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到2020年底,纤检系统的机构改革基本到位。面对改革的新形势,如何重新定位纤检机构的职能,怎样开展纤维及制品质量监测工作,是摆在纤检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梁伟明[3](2020)在《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检验检测作为国家质量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扶持,使检验检测发展进入快速道。在检测市场的全面开放形势下,一方面市场需求的扩大给检测行业提供了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大量外资民营检测机构的加入,使竞争异常激烈。实验室如何脱颖而出正成为其迫切思考的问题。HD检测中心作为提供第三方检测服务的检测机构,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建立和运行检测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检测及服务质量达到顾客满意,是其在生存中求发展并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本文先行阐述了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七大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ISO 9000标准和ISO/IEC 17025标准及国内外实验室认可的发展历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等相关理论知识分别进行阐述和介绍。以HD检测中心为研究背景,描述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和特点,通过体系审核的方式,使用问卷调查、统计图表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中各关键环节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影响其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例如人员培训有待改善、学习和竞争意识有待提高、设备疏于养护、对作业指导书重视不足等。然后根据HD检测中心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例如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质量意识、明确设备管理责任、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等措施。完善其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持续改进,达到适应市场发展,增强检测中心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希望能对同行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规范工作程序,提高检测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秦粮朋[4](2020)在《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上交通安全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管行业必须管安全”。安全贯穿船舶设计、建造、营运、维护保养、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基于船舶风险防控的消防、救生、航行安全等方面的设备、设施、系统的维护使用,更是船舶的安全生命线。而船舶检修检测行业及其主体作为船舶检验的参与者和支持者,在保持船舶安全水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海上人命救助和财产保全方面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和“放管服”的背景下,由于历史及现实、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的原因,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的发展尚不充分,行业地位尚未凸显,行业治理模式尚不完全明确,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通过社会调查、归纳分析等方法,运用多元共治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和行业管理等管理学原理,分析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现状,客观指出当前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存在的不足,包括行业管理职能的缺失、管理理念的不适应、管理法规体系的不健全,管理职责界限的不清晰,管理相关方的诉求和沟通机制的缺乏等方面。为此,笔者深入分析研究上述存在问题,并尝试着提出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发挥行业协会的中观管理作用、依法行政、加强行业上下游产业及相关方的协调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完善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丰富行业治理实践,促进行业发展,更好的保障海上人命财产安全提供建设性方案。

施碧华[5](2017)在《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第三方计量校准市场的开放以及国内外检测机构的相继涌入,国有检验检测技术机构若如果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运营机制上,不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对市场的变化不积极应对,将会慢慢地将市场拱手让人从而失去自己的生存空间。作为HZ市第三方检验检测的领头羊,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面临同样的困境,因此,如何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实现成功转型和可持续发展,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亟需一个前瞻性和可行性战略作为指引。本文依托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以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为对象,研究其发展战略。首先利用PEST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面临的宏观环境、竞争环境和内部环境,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测院的总体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并提出战略实施的路径和保障措施。本文研究得出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应顺应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趋势,以设计平台化、业务多元化和研发国际化为主要手段,通过创新企业文化、优化考核系统、加强诚信体系、提升质量平台和完善信息系统等保障措施来突破业务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同时也对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和其它检验检测机构战略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孔愫愫[6](2017)在《山东省棉花质量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山东省作为传统的植棉大省,棉花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新疆。但是近十年来,棉花面积逐年萎缩,棉花质量逐渐暴露出纤维一致性降低、品级不稳定、异性纤维含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棉花销售价格和棉农种植积极性。因此,如何改进棉花质量管理方法、形成规范化管理系统,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是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通过对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统计结果的分析,得出山东棉花质量位于全国平均水平,纤维品质表现一般。其中,颜色级、扎工质量、长度三项指标表现稳定,位于全国平均水平;断裂比强度、平均长度整齐度表现较好,近年来提升明显;马克隆值是山东棉花的短板,C级偏差过大,细度和成熟度过大,影响棉花整体的可纺性。总之,山东棉花整体质量很差,近年来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经过棉花主产区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棉花质量管理存在着生产环节生产组织性差、流通环节棉花纤维一致性差、品级不稳定、异性纤维含量居高不下、加工环节初加工质量损失严重等问题。影响棉花质量高低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生产环节、市场监管、产业政策四个方面,其问题的成因既有客观环境制约,如自然条件、突发气象灾害和病虫害,也包括人为因素影响,如生产环节中的品种选育、田间管理、采摘管理、交售环节的不当管理,还有市场监管、产业政策等环境制度方面的缺陷。通过采用SCP分析方法,即“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范式,对棉花产业结构与棉花质量行为、质量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得出棉花产业结构呈现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壁垒低,经营规模小的现状;棉花市场主体行为中棉农对于生产环节的疏于管理,中间商的均价收购,纺织加工企业不规范生产,导致了其产品质量不达标、收益降低,影响了下一棉花年度的再生产;质量绩效降低反向激励种植业棉花质量的提高等结论。最后从系统层面提出加强对棉花质量的管理,建立棉花质量管理体系,规范棉花产业链中各环节主体的行为。棉花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要以棉花质量保障体系为重点,棉花质量诚信体系为指导,棉花质量检验体系为监管,形成从棉田到纺织加工生产线全面的棉花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陈光[7](2017)在《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及食品检测机构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为保障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促进市场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在现今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这些国有检测机构也面临着新问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国际间贸易的技术壁垒不断加强,都给我国食品及农产品检测行业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但同时也要看到:加入WTO之后,政府放宽政策,打破了国有检测机构的垄断形势,使国内的民营检测机构不断壮大,外资大型检测企业也积极进驻中国抢占市场,加剧了国内检测市场的竞争;我国政府向“服务型”转变,鼓励各级政府部门面向市场购买检测服务,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H检测中心作为隶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正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想要参与竞争、顺应政策,进行企业化改革,走市场化发展道路是不二的选择。本文首先通介绍了H检测中心的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机构体制落后、市场意识不足和管理机制死板三个主要问题,进而阐述了对H检测中心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然后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各类检测机构企业化运营模式,从中寻求可借鉴之处。再次通过借鉴事业单位性质检测机构企业化改革的经验以及国内外独立第三方检测公司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从改革的目标与思路、体制设计、机制设计三个方面对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方案进行设计。最后,从成立检测公司、优化组织结构、合理安置人员、重视人才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与检测能力、加强市场开发六个方面较为详细的阐述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方案的实施。在面临事业性质检测机构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企业化改革的方式对事业性检测机构进行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希望本文能够为事业性检测机构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一个参考,对促进我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健康发展起到良性作用。

章欣[8](2016)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不断发生,霍乱、黄热病、鼠疫、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病毒感染、登革热、日本脑炎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炭疽等人畜共患病正在世界范围内暴发流行,上述传染病的不断出现给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新的严重威胁,其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感染危害度大,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使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烈性传染病的研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开展高致病性病原体研究和检测等实验活动的重要技术平台,主要包括生物安全3级和4级实验室,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军事强国纷纷加大对本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投入,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呈现明显的扩张趋势,随着实验室数量的与日俱增,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且日益严峻,虽然多数发达国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水平较高,已基本形成配套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和产品,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指南和操作规范,但近几年各国实验室仍然多次暴露出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混乱、安全措施欠缺、监管不到位等安全隐患,全球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快速扩张正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性问题,生防研究过热直接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加剧、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国际社会对各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现状表示质疑和堪忧。面对传统生物恐怖威胁、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事故频发、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肆掠等全球生物安全大环境,我国面临的生物防御及传染病应对形势也极其严峻。高等级实验室特别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至今还未建成首座真正投入使用并形成生防科研力量的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相关核心技术设备和安全监管机制等更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热病毒等烈性病原体的实验研究,一旦上述疫情侵入我国境内,在没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条件下,对这些高危病原体的基础研究几乎为零,仅仅停留在诊断层面,更无法制定并开展有效的应对与防控。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和发展态势,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经验,总结教训,对于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早日独立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控研究以及加强高等级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提升生物防御国防实力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基于情报研究视角,采用情报调研、专家咨询、文献计量、专利可视化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软科学研究方法,对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分布与发展态势、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安全监管与组织运行等“软、硬实力”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入分析和归纳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及教训,真正搞清楚目前国际上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技术优势和管理机制。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形势,存在的技术瓶颈及面临的挑战等,为我国和我军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情报线索和启示建议。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理论辨析与界定,主要对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等概念进行了理论辨析;梳理并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发达国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级原则;归纳总结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定义,阐述其工作原理及分类情况,对生物安全柜型和正压防护服型4级实验室的优缺点及功能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整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数量逐年攀升的背景形势;对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选址情况进行实例分析与总结;系统梳理了目前全球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负责机构的所属性质,人员类别及其数量,实验室经费来源、投向比分析及重点研究内容;统计公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表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揭示目前国外先进4级实验室的研究热点、重点关注病原体、主要科学家、机构间合作、重要会议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并对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德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加尔维斯顿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三个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历史沿革和研究领域进行情报挖掘。第三部分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设施与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为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硬实力”,该部分主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梳理出建设与有效运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并利用德文特专利数据库对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八项设备和技术进行专利可视化分析,分别从专利总量与趋势、专利申请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专利引证关系、技术热点、技术类别/主题词演化六大模块得出相关结论,目前美国、法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普及率,而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数量在国际上排名靠前,但在多项设备的关键技术点上均面临技术瓶颈,且自主研发的产品缺乏技术原创性以及认证认可标准和实践检验;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还介绍了目前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部分国外重点研发公司。第四部分重点比较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深入探讨美国关于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安全监管机构和机制,NSABB是美国政府负责为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两用性研究生物安全监管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咨询委员会,加强美国安保工作组、管制生物剂计划、人员可靠性计划和行为健康测试计划均是审核4级实验室人员从业资格并对其进行安全监管的重要机制;此外,还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人员管理培训和近几年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其中人为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该部分与第三部分相对应和互补,是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的“软实力”。研究国外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先进的安全监管经验,为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提供借鉴与思路。第五部分是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分析,该部分对我国建设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所面临的形势与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生物恐怖防御、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以及高危险度病原体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等因素均促使我国应进一步加速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梳理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剖析我国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技术”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重点方面的瓶颈;归纳了有关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度建设情况。第六部分是总结分析与启示建议部分,总结归纳国外先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整体特点以及在先进技术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在过度、盲目建设和私营主管机构监管不严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建设与发展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需应对的来自法规、技术、经费、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启示建议:(1)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2)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3)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4)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5)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为我国进一步发展与优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提供有力的情报支撑。

王向龙[9](2014)在《砥砺奋进路 日新月异行——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50周年发展记》文中研究说明从北京市区出发,一路向东来到东郊的朝阳北路上,就能醒目地看到右侧一栋灰色的办公大楼,那就是在业内颇具盛名的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简称"北纤所")了。在这栋5层高的建筑里,活跃着一支敢打敢拼、勇于担当、充满创新精神的团队,他们中有的是在纤检领域奋斗了十几、二十几年的"老前辈",有的是接过了父亲班的"检二代",有的是充满豪情投身纤检的"小虎队"……他们个个心怀梦想,秉承着"立场公正、检测权威、服务真诚"的宗旨,迎接着新的挑战,续写着北纤所50年辉

王双[10](2011)在《PY纤维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控制和改进检测质量水平是检测机构的一贯目标,实现该目标的方法是多样的,如测量系统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PY纤维检验所是国家对纤维和纺织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检验的法定检测机构,PY纤维检验实验室服务于社会发展,为企业、社会提供了科学公正的数据和优质的技术服务,但在实验室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因此开展对PY纤维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PY纤维检验实验室站在长远规划的角度,研究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确定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借鉴其全过程、全企业、全员参加、管理方式多样化的思想,从实验过程、技术管理两个过程查找质量控制问题;借鉴其全员参加、管理方式多样化的思想提出质量改进对策与建议;借鉴其PDCA循环工作程序形成分析研究主线。在深刻理解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并大量搜集和阅读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密切监控PY纤维检验实验室检测整体过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查找出质量控制问题是方法标准表述不明确、试验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试验结果缺乏重现性、期间核查工作比较薄弱、检验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机构人员素质不适应、比对和能力验证频次较少、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持续改进。运用调查法分析产生质量控制问题,主要原因是方法标准制定不缜密、忽视了环境条件的影响及设备售后服务差、试验操作不规范、忽略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疏于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和沟通、人员素质不适应质量控制的需要、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重视不够、质量管理体系宣贯不到位及内审深度不够。然后提出有关标准制定的一些改进建议,有关建立符合试验条件的环境、规范统一操作方法、做好期间核查、关注客户满意度、提高人员素质、积极参加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些改进对策。最后进行对策实施和效果验证,阐述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确认质量改进对策效果,进一步试探性地运用稳健统计方法和控制图对效果进行评估。本研究促进了PY纤维检验工作的提高,对纤维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改进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 加强全国专业纤检机构自身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 加强全国专业纤检机构自身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后改革时代,安徽省纤维质量监测工作这样做——访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王琛(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纤检》:安徽省纤检机构的基本情况和改革的进展情况如何?
2.《中国纤检》:如何认识纤维质量监测的职能定位?
3.《中国纤检》:在队伍建设和技术能力提升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4.《中国纤检》: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如何促进业务工作提升?
5.《中国纤检》:面对改革带来的职能调整,如何考虑安徽省纤检机构的长期发展规划?
6.《中国纤检》:您认为当前的发展还有哪些短板或不足?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3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质量管理理论发展概况
        2.1.1 质量的概念
        2.1.2 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状况
        2.1.3 质量先驱的质量管理研究
    2.2 实验室认可概况
        2.2.1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的发展
        2.2.2 国外实验室机构认可标准的发展
        2.2.3 我国实验室认可的发展
        2.2.4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关系
    2.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知识
        2.3.1 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2.3.2 质量管理方法
        2.3.3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情况
3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现状分析
    3.1 HD检测中心基本情况
    3.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
        3.2.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程序
        3.2.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3.3 HD检测中心检测过程的关键控制要素
    3.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3.4.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外部评审
        3.4.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价
    3.5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5.1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出现的问题
        3.5.2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4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4.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4.1.1 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
        4.1.2 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4.1.3 提升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4.1.4 加强业务培训
        4.1.5 提高人员质量意识
    4.2 完善仪器设备的管理
        4.2.1 信息化管理,保证设备可追溯性
        4.2.2 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
        4.2.3 明确管理责任,强化执行力度
        4.2.4 探讨运用设备ABC分类法管理
    4.3 加强设施和环境控制管理
        4.3.1 加强对实验场所现场环境条件的监控
        4.3.2 加强检测中心内务整洁的管理
    4.4 检测方法的管理
        4.4.1 加强作业指导书管理
        4.4.2 规范标准有效性管理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问卷调査表

(4)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船舶检修检测
        2.1.2 行业治理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共治理论
        2.2.2 政府规制理论
3 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的变迁及现状
        3.1.1 行业治理模式的变迁
        3.1.2 机构分类及规模
        3.1.3 当前行业治理现状
    3.2 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治理理念与行业公益属性契合度不高
        3.2.2 管理职责界限有待进一步厘清
        3.2.3 治理相关方的诉求和沟通机制尚未建立
        3.2.4 事中事后监管的能力和水平亟需提高
        3.2.5 行业发展面临较多基础性的突出问题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传统管理理念不适应当前形势
        3.3.2 船舶检验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
        3.3.3 依法行政的认识不深刻
        3.3.4 行业管理思路顶层设计不明确
        3.3.5 市场竞争参与程度低
4 国外及国内相关行业治理经验借鉴
    4.1 国外及国内相关行业治理经验
        4.1.1 国外行业治理经验
        4.1.2 国内相关行业(第三方机构)管理经验
    4.2 国外及国内其它行业检修检测机构治理的经验启示
        4.2.1 以行业属性和发展为基础科学规划行业发展
        4.2.2 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引导联合自律
        4.2.3 建立健全行业法规体系
        4.2.4 鼓励行业或跨行业整合
        4.2.5 专注行业服务和利益
5 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的优化
    5.1 转变发展理念
        5.1.1 促进公共利益实现
        5.1.2 以行业属性和发展为基础开展科学的行业顶层设计和规划
        5.1.3 推动市场准入标准不断优化完善落实
    5.2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2.1 推进行业协会建设
        5.2.2 引导行业主体联合自治
        5.2.3 鼓励行业或跨行业整合
    5.3 强化规制建设依法保障行业利益
        5.3.1 促进公平竞争
        5.3.2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5.3.3 建立行业相关国际公约国内化机制和后评估制度
    5.4 加强行业上下游产业及相关方的协调
        5.4.1 继续推进船检管理体制改革
        5.4.2 加强与其他部委及上下游产业界的协调联动
        5.4.3 建立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企业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基本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特色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与工具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战略管理内涵与基本问题
        2.1.2 企业发展战略作用与构成
        2.1.3 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与意义
    2.2 核心能力相关理论
        2.2.1 核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
        2.2.2 核心能力的构成与作用
        2.2.3 核心能力的步骤与意义
    2.3 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SWOT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HZ质检院现状分析
    3.1 HZ质检院简介
    3.2 质检院发展历程
    3.3 质检院组织机构
    3.4 经营及财务状况
        3.4.1 质检院综合业务收入状况
        3.4.2 人才状况
        3.4.3 技术能力状况
    3.5 本章小结
4. HZ质检院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竞争环境分析
        4.2.1 行业格局分析
        4.2.2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4.2.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2.4 买方议价能力
        4.2.5 供方议价能力
        4.2.6 替代产品压力
        4.2.7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4.3 SWOT分析
        4.3.1 质检院竞争优势分析
        4.3.2 质检院竞争劣势分析
        4.3.3 质检院竞争机会分析
        4.3.4 质检院竞争威胁分析
    4.4 发展战略选择
        4.4.1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战略选择过程
        4.4.2 战略选择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HZ质检院总体发展战略
    5.1 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
    5.2 基本思路
    5.3 发展目标
    5.4 核心能力分析
    5.5 业务组合
    5.6 本章小结
6. HZ质检院业务战略
    6.1 计量检定和质量检验业务
        6.1.1 基本思路
        6.1.2 发展目标
        6.1.3 重点领域
        6.1.4 实施路径
    6.2 产品质量鉴定业务
        6.2.1 基本思路
        6.2.2 发展目标
        6.2.3 实施路径
    6.3 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业务
        6.3.1 基本思路
        6.3.2 发展目标
        6.3.3 发展路径
    6.4 本章小结
7. HZ质检院职能战略
    7.1 基本思路
    7.2 发展目标
    7.3 实施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HZ质检院战略保障措施
    8.1 创新企业文化
    8.2 优化考核系统
    8.3 加强诚信体系
    8.4 提升质量平台
    8.5 完善管理系统
    8.6 加强人才建设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山东省棉花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际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棉花质量
        2.1.2 质量管理
        2.1.3 “四分”和“统花”
        2.1.4 “三丝”和异性纤维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质量管理理论
3 山东省棉花质量现状与问题
    3.1 山东省棉花质量现状
        3.1.1 颜色级
        3.1.2 轧工质量
        3.1.3 长度
        3.1.4 马克隆值
        3.1.5 断裂比强度
        3.1.6 长度整齐度指数
        3.1.7 小结
    3.2 山东省棉花质量管理问题
        3.2.1 生产环节品种多、杂、乱问题
        3.2.2 流通环节“三丝、统花”问题
        3.2.3 加工环节纤维损失问题
    3.3 山东省棉花质量影响因素
        3.3.1 自然条件
        3.3.2 生产环节
        3.3.3 市场监管
        3.3.4 产业政策
4 山东省棉花质量SCP分析
    4.1 棉花产业结构分析
        4.1.1 市场集中度
        4.1.2 行业壁垒
        4.1.3 经营规模
    4.2 质量行为分析
        4.2.1 棉农行为
        4.2.2 中间商行为分析
        4.2.3 纺织加工企业行为分析
    4.3 棉花质量绩效分析
        4.3.1 棉花种植业绩效分析
        4.3.2 棉花纺织加工业绩效分析
5 山东省棉花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
    5.1 棉花质量保障体系
        5.1.1 棉花质量培训体系
        5.1.2 棉花轻简化生产制度
        5.1.3 棉花政策扶持体系
        5.1.4 棉花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5.2 棉花质量诚信体系
        5.2.1 发扬传统美德,树立诚信的思想
        5.2.2 加快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
        5.2.3 加强棉花行业法制建设
        5.2.4 制定精品名牌战略,加强市场服务意识
    5.3 棉花质量检验体系
        5.3.1 加强对公检结果的利用
        5.3.2 推广第三方检验
6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7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7)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动因与可行性分析
    2.1 H检测中心概况
        2.1.1 H检测中心简介
        2.1.2 组织结构
        2.1.3 资源与实力
        2.1.4 业务情况
    2.2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动因分析
        2.2.1 H检测中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外部动因
        2.2.2 H检测中进行企业化改革的内部动因
    2.3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检测机构企业化运营模式分析与借鉴
    3.1 国外检测机构运营模式
        3.1.1 政府资助检测机构运营模式
        3.1.2 民营检测机构运营模式
    3.2 国内检测机构企业化改革与运营模式分析
        3.2.1 国有检测机构企业化改革
        3.2.2 国内民营检测企业运营模式
        3.2.3 国内外资检测企业经营特点
        3.2.4 国内检测机构对比分析
    3.3 启示与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方案设计
    4.1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4.1.1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发展目标设计
        4.1.2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思路
    4.2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体制设计
        4.2.1 公司制形式选择
        4.2.2 产权结构和分配设置
    4.3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机制设计
        4.3.1 公司内部管理格局设计
        4.3.2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设计
        4.3.3 公司运营机制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的实施策略
    5.1 成立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5.2 优化组织结构
    5.3 合理安置人员
    5.4 重视人才建设
        5.4.1 确定宏观的人力资源战略
        5.4.2 制定系统的人才培训计划
        5.4.3 确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5.4.4 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机制
    5.5 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与检测能力
        5.5.1 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
        5.5.2 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5.6 加强市场开发
        5.6.1 加强市场化服务意识
        5.6.2 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5.6.3 实施品牌化市场战略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全球烈性病原体研究形势迫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日渐突出
        (三)国家生物安全应对实力亟待提升
    二、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五、技术路线
    六、创新点
第一部分 实验室生物安全基本概念的辨析与界定
    一、生物安全与生物安保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生物安保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保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实验室生物安保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三、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其分级
        (一)生物实验室的概念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
        (三)综合分析与结论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及其功能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BSL-4)定义的提出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工作原理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分类及功能比较
第二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全球开展烈性传染病防护研究面临迫切需求
        (二)部分高危烈性病原体研究必须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中展开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是衡量国家生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选址实例分析
        (一)BSL-4 实验室选址实例
        (二)综合分析与结论
    三、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特点与规律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负责机构与人员类别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运行经费来源与投向比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主要研究内容与范围
        (五)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
    四、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五、国外重点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一)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罗伯特·索普实验室
        (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加尔维斯顿国家实验室
        (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协调中心
        (四)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性疾病研究所整合研究设施-落矶山实验室
        (五)美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
        (六)法国里昂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
第三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核心技术与关键设施分析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核心技术
        (一)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防护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设备(PPE)
        (三)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净化技术
        (四)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技术
        (五)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的现有能力与新技术
    二、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的专利分析
        (一)高效空气过滤装置专利分析
        (二)化学淋浴专利分析
        (三)正压防护服专利分析
        (四)综合分析结论与启示
    三、国外BSL-4 实验室关键设备研发公司竞争分析
        (一)“正压防护服”生产公司
        (二)“生命支持系统”生产公司
        (三)“生物安全柜(BSC)”生产公司
        (四)“充气式气密门”、“化学淋浴装置”生产公司
        (五)“脉动式双扉高温高压灭菌器”生产公司
        (六)“空间气体消毒系统”生产公司
        (七)“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生产公司
    四、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四部分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监管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立法发展与比较研究
        (一)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发展概况
        (二)国外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比较研究
    二、美国BSL-4 实验室安全监管机构与机制
        (一)主要监管机构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机制
        (三)BSL-4 实验室人员管理与培训
    三、国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事故及其应对措施
        (一)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
        (二)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典型安全事故
        (三)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感染事件原因分析
        (四)各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应对措施
        (五)综合分析与结论
第五部分 我国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一、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形势和需求分析
        (一)BSL-4 实验室是生物防御及反生物恐怖的需要
        (二)BSL-4 实验室是应对和防控烈性传染病的需要
        (三)BSL-4 实验室是加强感染防控的需要
        (四)BSL-4 实验室是建立病原微生物研究技术平台的需要
    二、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二)2003年SARS疫情暴发后
        (三)快速发展阶段
    三、我国发展BSL-4 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规与制度方面
        (二)技术与设备方面
        (三)管理与经费方面
    四、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建设
第六部分 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对我国启示
    一、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经验借鉴
        (一)国外BSL-4 实验室总体呈现特点
        (二)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体系
        (三)拥有健全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机制
        (四)具备先进的BSL-4 实验室关键设施研发技术
        (五)落实严格的BSL-4 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
    二、国外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缺乏统筹规划导致盲目建设和资金缺口
        (二)私营机构BSL-4 实验室准入资格低及人员审查和监管不力
        (三)BSL-4 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且瞒报现象严重
    三、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重视不够与投入不足
        (二)技术瓶颈与管理滞后
        (三)人才匮乏与防范不严
    四、对我国建设与发展BSL-4 实验室的启示建议
        (一)认清形势,加紧规划布局
        (二)谨慎选址,加大公众参与
        (三)拓宽经费渠道,突破技术瓶颈
        (四)完善法规体系,强化安全管理
        (五)加大人员培训,严格安全监管
课题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后续研究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筛选专家咨询
    附件2 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专利分析
    附件3 全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重要感染事件一览表
发表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PY纤维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1.3.2 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方法
        1.3.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文献
    2.2 国内相关文献
        2.2.1 相关专着
        2.2.2 相关文章
第3章 PY纤维检验实验室存在的质量控制问题
    3.1 试验结果形成过程中的问题
        3.1.1 方法标准表述不明确
        3.1.2 试验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
        3.1.3 试验结果缺乏重现性
        3.1.4 期间核查工作比较薄弱
    3.2 技术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3.2.1 检验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3.2.2 机构人员素质不适应
        3.2.3 比对和能力验证频次较少
        3.2.4 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持续改进
第4章 造成质量控制问题的原因
    4.1 试验结果形成过程中的原因
        4.1.1 方法标准不缜密
        4.1.2 忽视了环境条件的影响,设备售后服务差
        4.1.3 试验操作不规范
        4.1.4 忽略了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4.2 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原因
        4.2.1 疏于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和沟通
        4.2.2 人员素质不适应质量控制的需要
        4.2.3 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重视不够
        4.2.4 质量管理体系宣贯不到位,内审深度不够
第5章 改进对策与建议
    5.1 试验结果形成过程中的对策
        5.1.1 标准表述准确具体,统一试验方法和参数
        5.1.2 建立符合试验条件的环境
        5.1.3 规范统一操作手法
        5.1.4 做好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
    5.2 技术管理过程中的对策
        5.2.1 关注客户满意度
        5.2.2 提高人员素质
        5.2.3 积极参加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
        5.2.4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第6章 对策实施及效果验证
    6.1 完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6.2 实施质量控制改进对策的效果验证
        6.2.1 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对策的确认
        6.2.2 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效果的评估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 加强全国专业纤检机构自身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2]后改革时代,安徽省纤维质量监测工作这样做——访安徽省纤维检验局局长王琛[J]. 倪玉婷. 中国纤检, 2021(01)
  • [3]HD检测中心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研究[D]. 梁伟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我国船舶检修检测行业治理研究[D]. 秦粮朋.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5]HZ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发展战略研究[D]. 施碧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7(12)
  • [6]山东省棉花质量管理研究[D]. 孔愫愫.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2)
  • [7]H检测中心企业化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D]. 陈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8]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建设关键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D]. 章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6(11)
  • [9]砥砺奋进路 日新月异行——北京市纺织纤维检验所50周年发展记[J]. 王向龙. 消费指南, 2014(03)
  • [10]PY纤维检验实验室质量控制改进研究[D]. 王双. 山东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中国纤维检验局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国家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