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马达负荷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液压马达负荷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一、液压马达加载测试装置的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邱韶峰,张延杰,吴爱兵,吴宁,管春松[1](2021)在《移动式液压加载型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试验装置设计》文中指出为解决拖拉机现场监督检查或维修后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的需要,设计一种基于液压加载技术的移动式拖拉机动力输出轴(power take-off,以下简称PTO)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高压变量柱塞泵作为系统的加载装置,通过调节柱塞泵的斜盘摆角来调节加载装置的最大加载功率,通过调节油泵输出油口的压力来实现所调范围内的加载扭矩调节,具有体积小、便于移动、操作简单可靠、无需外部供电等特点。经现场比对试验验证,该装置的加载特性与现有的电力测功机相比,进入稳态时间快1.87倍,加载控制精度优于固定式PTO,转动惯量及整机重量约为同功率电力测功机的1/6。

程礼林[2](2021)在《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试验是检验旋转导向钻井工具性能的唯一途径。为了解决旋转导向钻井工具现场试验困难、研发周期长、试验参数采集难等问题,需要设计合理的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本文以西安石油大学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为研究对象,设计其电液控制系统,并验证电液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试验台的动力系统。针对试验台的设计要求及机械结构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设计了试验台动力系统,包括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试验台反扭矩加载系统和试验台电气控制系统等。对试验台动力系统所需元件的主要参数作了计算,并确定各主要元件型号。其次,分析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性能。建立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的数学模型,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利用Matlab/Simulink对该系统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PID的控制下,该系统无负载和有随机负载干扰时均能快速响应并达到稳定状态,满足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的设计要求。然后,分析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性能。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构建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的联合仿真模型,设计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对钻压模拟系统的动态特性、频率响应、模拟误差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钻压模拟系统振荡小、响应速度快、模拟误差小,满足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的设计要求。最后,设计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设计电液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所需的I/O口资源,利用STEP 7软件编写PLC控制程序。为了验证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的可行性,通过S7-200PLC仿真软件对控制程序进行仿真,从仿真结果看,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可正常启动并运行,实现了对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

张志伟[3](2021)在《某型号轴向柱塞泵可靠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轴向柱塞泵由于其独有的结构特点,致使其具有效率高、自吸能力强等优点,再加上轴向柱塞泵拥有多种变量形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去变换工作方式,操作简单且工作寿命长。近年来对于轴向柱塞泵的可靠性要求也随着科技以及市场的发展逐步提高,但由于现阶段国内的相关可靠性试验始终存在不够拟实、样本信息收集不全、能耗太高等弊端,因此研究新型的轴向柱塞泵可靠性试验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吉林大学为主要负责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压柱塞泵/马达可靠性与寿命实验评估技术研究”平台为基础,研究轴向柱塞泵的可靠性试验与寿命评估。以为了提高轴向柱塞泵、马达等液压零部件的可靠性为目的,通过理论基础研究和试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为今后液压零部件的可靠性试验研究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首先利用失效树分析法与收集整理的大量合作企业反馈回来的轴向柱塞泵失效案例,得出轴向柱塞泵的四种典型失效模式,并对失效案例的失效原因和相应改进措施也做了详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编程语言编制了一套轴向柱塞泵失效案例数据库,阐述了失效案例数据库的目标及任务,并详尽介绍了其功能需求和模块实现方面的内容;数据库用于长期收集失效案例,便于后期在轴向柱塞泵大量失效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威布尔分析。其次通过对常见的几种实验室功率回收装置及加速寿命试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选择了回收效果较好的电功率回收方式以及能够更好的拟合实际加载工况的变应力加速方案,制定了相应试验方案,依循设计的液压系统原理图搭建了与之匹配的轴向柱塞泵加速寿命可靠性试验装备,并详细阐述了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液压系统和实时监控系统,对于其中的关键零部件还做了选型。分析了系统的功率回收原理,通过试验测试得到试验台的实际整体功率回收情况与其理论计算回收值作对比发现,二者相差不大,证明试验所选功率回收方式可行有效,且节能效果显着。最后对试验中发生失效的被测轴向柱塞泵做拆解检查,找到失效原因为局部失效,对比几种常见的概率分布模型的特征后选择适合本次试验失效特征的二参数威布尔寿命分布,还选用逆幂律加速模型来分析被测轴向柱塞泵的特征寿命与压力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容积效率为依据判定轴向柱塞泵失效,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结合试验退化数据求解分布函数三个参数,进而通过Matlab软件得到被测轴向柱塞泵的相关可靠性函数及曲线图,同时计算出其在试验所选变应力加速方案下的特征寿命和平均寿命,完成了被测轴向柱塞泵的寿命评估。

荆成虎[4](2021)在《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液负载模拟器通过与被测试舵机直接机械固连在一起,是一个被动式力(力矩)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舵机系统测试。然而,对于这种被动式力矩伺服控制系统来说,舵机主动运动是一种强干扰。这种强干扰被称为多余力矩,它严重影响着电液负载模拟器的负载模拟精确性。为提高负载模拟精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摩擦加载的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为了探索抑制电液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方法和新型负载模拟方案,本文以电液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为基础,分析了电液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问题,仿真分析同步补偿和鲁棒控制抑制多余力矩的效果,验证了多余力矩对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影响,并且很难被消除。为彻底消除多余力矩,只能从根本上改变加载方案,消除负载模拟器和被测试舵机之间的耦合。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方案。详细介绍了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工作原理,建立了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分析了舵机系统运动对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力矩跟踪影响不大,并且仿真验证了它的力矩模拟性能。虽然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理论上不存在多余力矩问题,但是利用摩擦进行加载,一方面会产生摩擦生热和摩擦磨损等问题,另一方面摩擦特性也会因为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影响加载性能。理论分析了摩擦过程中的摩擦生热和磨损问题。利用摩擦试验机测试了不同摩擦副摩擦系数随压力、相对转速和温度的变化,同时测试了不同摩擦副材料在相同条件下摩擦温升和摩擦系数波动,为选择合适的摩擦加载所用的材料奠定基础。摩擦加载是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的特点,摩擦组件及摩擦对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有很大影响。摩擦系数通常比较小,摩擦加载使得最大加载力矩一般小于同等功率下的电液负载模拟器最大力矩;温升、压力和相对转速使摩擦系数变化,摩擦系数变化直接影响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性能;摩擦组件使系统惯量增大,舵机运动产生惯量力矩,影响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摩擦生热产生的热应力对于摩擦式负载模拟器加载来说是一种干扰;由于加工和安装精度以及摩擦伴随的磨损,摩擦副间很容易产生间隙,使得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力矩跟踪过零时产生死区。仿真分析了摩擦系数及其变化、摩擦组件惯量、摩擦温升和摩擦副间隙对加载性能的影响。依据这些影响因素,优化了系统关键结构和结构参数。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是一种典型的电液力矩伺服系统,是一种高阶非线性系统。相对于一般的电液伺服系统,由于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利用摩擦实现力矩伺服控制,摩擦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直接增加了它的控制难度。考虑摩擦高频波动和系统高阶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平坦控制,将高阶系统分成两个低阶系统分别设计适合的控制器,降低了系统控制器设计复杂性,同时也降低了系统对噪声和摩擦波动的敏感性。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闭环减阶系统和闭环边界层系统是渐进稳定的,利用Tikhonov定理分析了整体闭环系统是实际渐进收敛,并且仿真验证了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平坦控制有效性。实际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存在干扰惯性力矩、参数不确定性、未建模动态和输入饱和等问题,提出一种动态面鲁棒抗扰控制方法,证明了在所提动态面鲁棒抗扰控制下系统所有信号都是半全局最终一致有界的,仿真验证了动态面鲁棒抗扰控制有效性。研制了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实验系统,对液压马达加载式负载模拟器和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实验系统进行调试并测试了系统的基本性能,并且对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董奇峰[5](2021)在《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结构设计及其运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伏发电作为世界清洁能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由于光伏电站多处于生态环境较差的偏远地区,对光伏组件的运维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光伏板表面的积尘严重影响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自走式光伏清洁机器人能适应复杂的路面工况,在大型光伏电站的清洁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臂架作为自走式光伏清洁机器人必不可少的部件,其结构形式、运动规划以及控制策略已成为该类机器人自主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需求,围绕自走式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的自主定位、位姿复现、自主回位和动态调整四项自主作业控制,从结构设计、运动规划和控制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现场实验验证所研究内容的可行性,为自走式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部分的自主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首先,针对光伏清洁机器人主动悬挂底盘质量较轻、清扫装置质量较重且工作位置较远引起的机身失稳问题,采用将动力站置于臂架旋转平台作为配重的设计理念,对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结构进行设计,并对所设计的机械结构进行有限元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验证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性。其次,针对自主作业需求,采用D-H法和几何法对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进行运动学分析,并结合臂架及清扫装置传感器系统提出臂架自主作业运动控制方案;考虑到臂架作业的运动平顺性和控制要求,采用关节受力较好的五次多项式算法对臂架关节空间进行轨迹规划,将其复杂控制分解为几个单一系统的协同控制问题。再次,针对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驱动控制系统的控制需求,建立臂架电液比例阀控马达和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PID控制算法的阀控马达和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的阀控非对称缸控制策略,并结合具体工况分析了系统的响应特性。最后,对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自主作业进行实验探究,检查机器人在实际工况中的性能表现。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所设计臂架结构所提出的自主作业运动控制方案和控制策略,能够完成光伏清洁机器人在光伏电站的自主作业要求。

何昆鹏[6](2020)在《基于润滑脂流变分析的托辊旋转阻力特性研究》文中指出托辊旋转阻力是衡量托辊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效率和成本。目前对于托辊旋转阻力的研究仅局限于转速、载荷这两种因素,然而托辊内部润滑脂的特性和填脂量同样对旋转阻力有影响,并且会影响托辊的使用寿命以及制造成本。所以本文的研究中引入了润滑脂特性和填脂量的影响,力求更加全面的研究托辊旋转阻力的特性,对改进托辊性能降低阻力和提高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托辊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托辊旋转阻力主要由轴承摩擦阻力和迷宫密封装置的粘滞阻力组成。随后对两者的机理分别进行了研究:基于赫兹弹性理论分析了托辊轴承的运动以及接触应力情况,研究了轴承摩擦阻力的不同来源和相应的摩擦力矩计算方法;对于脂润滑的托辊轴承,由润滑脂特性以及填脂量的不同所产生的摩擦阻力特性也存在差异。研究托辊迷宫密封装置粘滞阻力的形成机理,推导相应的理论计算公式,得出迷宫密封的粘滞阻力与外界载荷无关,仅与自身的结构和填充的润滑脂黏度有关。其次,为了准确研究润滑脂对托辊轴承阻力的影响,基于润滑脂的流变特性,利用Fluent软件对轴承腔内润滑脂的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得出轴承的离心力是影响润滑脂分布的主要因素,润滑脂会随着轴承转速和填脂量的增加逐渐堆积在外滚道上,堆积的润滑脂会增大轴承的摩擦阻力矩。根据润滑脂在轴承腔内的分布规律,建立填脂量与轴承阻力间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引入切入发热减少系数和贫油回填减少系数完善脂润滑托辊轴承摩擦阻力矩的整体计算公式。然后,为准确获得托辊旋转阻力的变化规律,针对现有托辊旋转阻力测试装置的不足,基于静力润滑原理设计了托辊旋转阻力试验台。对试验台中的机械系统、液压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完成主要电气元件的选型。在阻力测试装置中使用静压轴承最大程度降低试验台自身的阻力,提高测试系统的精度。最后,对托辊进行旋转阻力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验证所建立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得出在固定载荷条件下,托辊旋转阻力与轴承润滑脂的填充量成指数关系,整体上随着填脂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填脂量在40%~50%时,轴承腔内起到有效润滑作用的润滑脂达到最多。当托辊转速和轴承填脂量一定时,托辊的旋转阻力与径向载荷近似成正比关系。同时托辊旋转阻力会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当转速超过300 r/min时,由于润滑脂的流变特性使得托辊旋转阻力的增幅开始减小。

田帆[7](2020)在《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现场试验方法测试钻井工具,不但费用高、时间长,而且效果差,为了研究开发先进的钻井工具,本文基于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设计了试验台的控制系统,用来模拟现场工艺及工况,检测所研发的钻井工具的性能,发现钻井工具设计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钻井工具的改进和完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的机械结构、技术指标和功能参数,相关传感器的选择,并根据测试原则和测试任务对控制系统的上下位机进行了方案设计。其次,根据试验台自身特点,建立了相关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设计传递函数,分析其输出力矩控制策略,选择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方法,通过模糊控制来改善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超调量,通过PID控制降低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设计了试验台加载控制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并使用Matlab软件中Simulink模块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采用常规PID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控制效果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PID控制。最后利用LabVIEW设计了控制系统操作软件,包括主控制界面、用户登陆管理和数据管理等相关主要模块,实现模拟控制系统的开发,利用图形化语言在LabVIEW中实现模糊自适应PID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胡叶江[8](2020)在《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桥梁转体施工是在非设计轴线上选择更有利的位置浇筑或拼装梁体,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场地条件,所以转体施工法在跨越深谷急流和既有线路的桥梁施工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墩顶转体施工法,由于其在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优势,近年来在多座连续梁中使用。但是,墩顶转体施工法也存在几方面的不足:转体完成后体系转换过程中顶升梁体存在安全隐患、墩身臃肿、球铰不能重复使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拆卸钢球铰,并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研究了转体施工中的转体系统的组成,在常见球铰的基础上添加楔形块和环形套箍,提出了可拆卸钢球铰。通过参考机械设计原理,设计了多齿轮并联驱动的牵引驱动系统。详细介绍了可拆卸钢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布置形式以及转体完成后转体设备的拆卸方法。从理论上对可拆卸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球面滑板的应力分布、楔形块的摩擦条件、环形套箍的应力分布、转体启动牵引力以及齿轮驱动系统的驱动能力。并且以100m连续梁墩顶转体为例,对可拆卸球铰和齿轮驱动系统进行了计算,转体设备满足使用要求。(2)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可拆卸钢球铰和液压马达底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球铰整体和各组件的应力和位移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了不同摩擦系数对球铰受力的影响。模拟马达底座在转动过程中的受力,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3)制作1:1可拆卸钢球铰模型,进行了最大荷载为50000k N的竖向承载力试验,测试了球铰的竖向变形并得到了荷载-位移曲线,测试了环形套箍的应力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并根据试验对球铰的结构进行改进。

张阳[9](2020)在《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钻机车是由机械、电控、液压子系统相互交叉、融合构成的机电液一体化专用钻进施工装备,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综合性能。随着浅层油气抽采井、地热井及应急救援井等施工需求的日益增长和钻进工况复杂程度的增加,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机械结构力学性能可靠性、液压流体传动稳定性及电控算法精控性等方面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钻机车产业的发展。目前钻机车机电液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及液压系统数值仿真、电控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而对机电液综合性能的系统性研究相对欠缺,导致钻机车机械结构应力分布不均、局部应力集中大、超重,液压系统稳定性不足及电控系统自动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论文开展钻机车机电液系统一体化设计分析,研究提高机械系统结构强度、屈曲稳定性、轻量化特性,提升液压系统稳定响应特性、动力匹配特性,提升电控系统控制算法精度、鲁棒性的关键技术,实现机电液系统综合性能的提升与优化。获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分析了机械结构工况条件,采用受压阶梯折算法、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及强度理论等数学分析方法与灵敏度分析、响应曲面法、MATLAB-Python-ABAQUS协同仿真、拓扑优化等数值分析方法相结合,基于多参数组合响应设计方法,优化了钻机车机械结构形式,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了机械结构轻量化。(2)采用理论计算和AMESim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钻进工况下液压动力系统的频域、时域稳定特性,获得了弹簧刚度、阻尼对负载敏感及平衡阀控制系统的影响规律,优选了弹簧刚度和阻尼孔直径参数;针对大惯量液压系统波动大的问题,提出了阻尼半桥抑制震颤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法;研究了液压管路的振动频率响应及分布参数动态特性,并对管路进行了虚拟样机优化,提升了液压动力系统稳定性和动态响应特性。(3)为满足高效钻进对自动送钻电液控制算法的要求,采用理论建模、AMESim和Simulink协同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传统PID、模糊PID和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不同控制算法对阀控非对称液压缸位置跟踪控制的适应性,解决了钻机车电液控制系统非线性和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自动送钻过程中电液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响应速度。(4)采用机电液一体化3D协同仿真、型式试验、力学性能检测及现场工程试验测量的方法验证了钻机车机电液系统性能优化的有效性、准确性,实现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与试验验证的统一。论文的研究提升了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等综合性能,可以为钻机车机电液系统设计、优化及自动化水平提升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对提升钻机车施工可靠性、效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吴梦委[10](2020)在《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伺服加载实验系统(即负载模拟器),是主要用来模拟飞行器关键机构(舵机)受力环境的实物模拟装置,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其主要模拟舵机的各项载荷指标,如铰链力矩、摩擦力矩、惯性力矩、安装刚度等,其中摩擦力矩是负载模拟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摩擦的非线性会导致加载力矩波动,同时摩擦力矩加载精度也受到诸多因素耦合的影响,因此根据工况特点研究摩擦力矩的加载与控制方法成为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依托航天院某所科研项目,以液压摩擦加载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提高摩擦力矩的加载精度,提出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力矩加载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探究诸多工程领域的摩擦加载方式,分析各加载方式的特点及应用环境,确定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的最佳加载方式;研究摩擦加载特性,定性分析摩擦加载力矩与诸多因素(材料、压力、速度等)的影响关系。其次,为解决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的恒值加载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摩擦模型和压力闭环的摩擦力矩加载控制方法,分析扭矩传感器环节对系统加载精度的影响,阐述基于压力闭环的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的方法及原理,确定液压摩擦加载系统的各环节选型。再次,选择Stribeck模型描述摩擦力矩加载特性,并根据系统工况特点进行模型修正;基于修正后的摩擦模型,利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摩擦参数辨识对比分析,得出粒子群算法辨识效果较优。然后,针对摩擦力矩加载系统各环节进行数学建模,基于数学模型分别进行PID、模糊PID和反演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与算法推导,并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摩擦力矩恒值加载模型,对三种控制策略作对比研究,分析不同控制器的控制效果。最后,根据实际项目加载指标设计了伺服加载实验系统,并基本完成机械、液压部分实物加工,搭建了测控系统。经过对比分析,Stribeck模型能够满足描述摩擦力矩加载时的摩擦特性,反演自适应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摩擦正压力的精确加载,提出的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加载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主轴刚度,提升动态加载性能,实现快速精确的摩擦力矩加载。

二、液压马达加载测试装置的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压马达加载测试装置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式液压加载型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试验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总体结构
    1.2 测功机液压系统原理
        1.2.1 测功机选型依据与工作原理
        1.2.2 液压系统工作流程
2 加载系统关键参数确定与装置选型
    2.1 加载系统关键参数的确定
    2.2 液压测功机关键部件选型
        2.2.1 加载比例溢流阀选型
        2.2.2 加载比例溢流阀选型
3 液压与电力测功机加载性能验证
    3.1 液压测功机的主要参数
    3.2 比对试验装置基本技术特征
    3.3 试验方法
    3.4 比对试验结果
4 试验数据分析
5 结论

(2)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钻井工具试验装置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台机械结构与动力系统设计
    2.1 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
        2.1.1 试验台功能及技术参数
        2.1.2 试验系统及试验台机械结构
    2.2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设计
        2.2.1 旋转外套驱动系统工作原理
        2.2.2 旋转外套驱动系统主要参数计算
    2.3 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设计
        2.3.1 钻压模拟系统工作原理
        2.3.2 钻压模拟系统主要参数计算
    2.4 试验台反扭矩加载系统设计
        2.4.1 反扭矩加载装置工作原理
        2.4.2 反扭矩加载装置主要参数计算
    2.5 试验台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2.5.1 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电气控制
        2.5.2 钻压模拟系统电气控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性能分析
    3.1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建模
        3.1.1 比例放大器与三位四通比例阀建模
        3.1.2 三位四通比例阀调控液压缸系统建模
        3.1.3 变量泵调控控液压马达系统建模
        3.1.4 转速传感器与输出电压数学模型
        3.1.5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数学模型
    3.2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稳定性判定
        3.2.1 Bode稳定判据
        3.2.2 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稳定性判定
    3.3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动态特性
        3.3.1 零负载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时域分析
        3.3.2 负载干扰对旋转外套驱动系统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性能分析
    4.1 钻压模拟系统仿真工具
    4.2 基于AMESim构建钻压模拟系统仿真模型
        4.2.1 先导比例溢流阀建模
        4.2.2 钻压模拟缸建模
        4.2.3 钻压模拟系统建模
    4.3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4.3.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原理
        4.3.2 模糊控制器设计
    4.4 钻压模拟系统联合仿真模型
        4.4.1 联合仿真参数配置
        4.4.2 联合仿真模型设计
    4.5 钻压模拟系统联合仿真分析
        4.5.1 钻压模拟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4.5.2 钻压模拟系统频率响应分析
        4.5.3 钻压模拟加载误差分析
        4.5.4 钻压模拟缸活塞位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设计
    5.1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5.1.1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结构
        5.1.2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PLC资源配置
    5.2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2.1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控制流程
        5.2.2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主程序
        5.2.3 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控制程序
        5.2.4 钻压模拟系统控制程序
    5.3 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仿真
        5.3.1 试验台旋转外套驱动系统控制程序仿真
        5.3.2 试验台钻压模拟系统控制程序仿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某型号轴向柱塞泵可靠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背景
    1.2 轴向柱塞泵国内外发展文献综述
        1.2.1 轴向柱塞泵国外发展现状
        1.2.2 轴向柱塞泵国内发展现状
    1.3 柱塞泵可靠性研究概述
        1.3.1 柱塞泵可靠性试验方法研究
        1.3.2 柱塞泵可靠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1.3.3 柱塞泵可靠性模型研究
    1.4 柱塞泵可靠性试验装备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5.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2 课题的研究意义
第2章 轴向柱塞泵失效分析与数据库研究
    2.1 失效分析理论基础
        2.1.1 失效的分类
        2.1.2 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2.1.3 失效树分析法
    2.2 轴向柱塞泵失效分析
        2.2.1 轴向柱塞泵结构和工作原理
        2.2.2 轴向柱塞泵失效树分析
        2.2.3 轴向柱塞泵失效判定方法
        2.2.4 轴向柱塞泵失效维修反馈分析
    2.3 失效案例数据库研究
        2.3.1 数据库目标与任务
        2.3.2 数据库功能需求分析
        2.3.3 数据库功能模块实现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轴向柱塞泵可靠性试验系统研究
    3.1 轴向柱塞泵可靠性试验方案
        3.1.1 试验节能方案研究
        3.1.2 试验加速方案研究
    3.2 轴向柱塞泵可靠性试验台研究
        3.2.1 被试柱塞泵介绍
        3.2.2 液压原理图
        3.2.3 试验台架主体及创新点介绍
    3.3 可靠性试验台辅助系统研究
        3.3.1 冷却系统设计
        3.3.2 加载系统设计
        3.3.3 主供油、补油系统设计
        3.3.4 过滤系统设计
        3.3.5 传感器元件选型
    3.4 可靠性试验台监控系统研究
    3.5 试验台安装与调试
        3.5.1 液压元件安装
        3.5.2 试验台测试
    3.6 可靠性试验台节能效果分析
        3.6.1 功率回收原理
        3.6.2 系统功率回收分析
        3.6.3 试验过程中的功率回收效果分析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轴向柱塞泵可靠性数据分析与评估
    4.1 可靠性的基本函数
        4.1.1 可靠度函数
        4.1.2 失效率函数
        4.1.3 平均寿命函数
    4.2 常见概率分布
        4.2.1 对数正态分布
        4.2.2 威布尔分布
        4.2.3 指数分布
    4.3 性能退化数据与失效分析
        4.3.1 性能退化基本理论
        4.3.2 容积效率退化轨迹
        4.3.3 性能退化试验数据
        4.3.4 被测柱塞泵失效现象及原因分析
    4.4 可靠性数据处理
        4.4.1 确定寿命分布函数
        4.4.2 加速模型
        4.4.3 试验变应力下的失效时间累计
        4.4.4 参数计算
    4.5 轴向柱塞泵可靠性寿命评估
    4.6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负载模拟器原理和技术指标
        1.2.1 负载模拟器原理及主要问题
        1.2.2 负载模拟器性能指标
    1.3 国内外相关方向研究现状
        1.3.1 负载模拟器样机及产品研制概况
        1.3.2 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1.3.3 阀控式电液伺服系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3.4 摩擦驱动应用及摩擦材料概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原理及加载性能分析
    2.1 引言
    2.2 液压马达加载式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及其补偿方法分析
        2.2.1 液压马达加载式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分析
        2.2.2 多余力矩补偿法设计
        2.2.3 多余力矩及补偿方法仿真分析
    2.3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原理方案
    2.4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数学模型
        2.4.1 被测试舵机系统数学模型
        2.4.2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数学模型
    2.5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摩擦特性及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1 引言
    3.2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摩擦生热与磨损理论
        3.2.1 摩擦生热
        3.2.2 摩擦磨损
    3.3 摩擦副材料性能实验
        3.3.1 摩擦材料选取
        3.3.2 摩擦材料性能实验
        3.3.3 摩擦材料实验总结
    3.4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4.1 摩擦系数及其变化对加载性能的影响
        3.4.2 摩擦组件惯量对加载性能的影响
        3.4.3 摩擦温升对加载性能的影响
        3.4.4 摩擦副间隙对加载性能的影响
    3.5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结构及参数优化
        3.5.1 加载组件结构改进
        3.5.2 摩擦组件结构改进
        3.5.3 摩擦片结构参数优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控制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辨识与自适应滤波器设计
    4.3 考虑测量噪声的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非线性平坦控制
        4.3.1 控制问题描述
        4.3.2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系统平坦输出控制
        4.3.3 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平坦控制
        4.3.4 仿真验证
    4.4 考虑输入饱和的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鲁棒抗扰控制
        4.4.1 问题描述及控制模型建立
        4.4.2 递推反步设计法
        4.4.3 考虑系统输入饱和的动态面鲁棒抗扰控制
        4.4.4 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液压马达加载式负载模拟器多余力矩及加载性能实验
        5.2.1 液压马达加载式负载模拟器实验系统
        5.2.2 多余力矩及加载性能实验
    5.3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实验
        5.3.1 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实验系统
        5.3.2 力矩跟踪过零结构补偿效果实验
        5.3.3 舵机系统运动对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性能影响实验
        5.3.4 基于奇异摄动理论的平坦控制实验
        5.3.5 动态面鲁棒抗扰控制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结构设计及其运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伏发电发展趋势及现状
    1.2 光伏清洁机器人发展现状
    1.3 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研究现状
        1.3.1 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结构研究现状
        1.3.2 臂架运动学及轨迹规划研究现状
        1.3.3 臂架电液比例位置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机器人臂架结构设计与研究
    2.1 光伏组件布置结构参数
    2.2 光伏清洁机器人对臂架的要求
        2.2.1 机器人基本结构形式
        2.2.2 机器人作业基本约束条件
        2.2.3 臂架技术指标
    2.3 基于虚拟样机的臂架机械结构设计
        2.3.1 臂架构型和自由度的确定
        2.3.2 臂架驱动方式的确定
        2.3.3 臂架结构设计
        2.3.4 机器人结构稳定性分析
    2.4 臂架结构静力学分析
        2.4.1 臂架受力仿真分析
        2.4.2 臂架静力学分析
    2.5 臂架模态分析
        2.5.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2.5.2 臂架整体模态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器人臂架运动规划研究
    3.1 臂架运动学分析
        3.1.1 臂架D-H坐标系建立
        3.1.2 正运动学分析
        3.1.3 逆运动学分析
        3.1.4 关节空间与驱动空间映射关系
    3.2 臂架自主作业运动控制方案
        3.2.1 臂架自主定位运动方案
        3.2.2 臂架位姿复现运动方案
        3.2.3 臂架自主回位运动方案
        3.2.4 臂架动态调整运动方案
    3.3 基于臂架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
        3.3.1 三次多项式轨迹规划
        3.3.2 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
        3.3.3 臂架轨迹规划计算与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器人臂架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研究
    4.1 基于LUDV系统臂架液压驱动系统设计
        4.1.1 LUDV系统基本原理
        4.1.2 液压系统设计
    4.2 液压控制系统建模
        4.2.1 比例放大器及电液比例阀数学模型
        4.2.2 转角传感器数学模型
        4.2.3 阀控马达系统建模
        4.2.4 阀控缸系统建模
    4.3 控制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4.3.1 基于PID算法的阀控马达系统仿真分析
        4.3.2 基于模糊PID算法的阀控非对称缸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器人臂架自主作业实验研究
    5.1 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实验平台
        5.1.1 基于CAN总线的臂架控制系统简介
        5.1.2 实验主要元件简介
    5.2 实验研究
        5.2.1 初步调试
        5.2.2 臂架自主作业实验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基于润滑脂流变分析的托辊旋转阻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托辊旋转阻力的产生机理分析
    2.1 托辊旋转阻力的组成
    2.2 轴承的摩擦特性分析
    2.3 托辊迷宫密封粘滞阻力形成机理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润滑脂流变分析的托辊轴承阻力特性研究
    3.1 润滑脂流变特性
    3.2 托辊轴承腔内润滑脂流动特性分析
    3.3 脂润滑托辊轴承的阻力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静力润滑原理的托辊旋转阻力试验台设计
    4.1 试验台设计要求
    4.2 机械系统设计
    4.3 液压系统设计
    4.4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托辊旋转阻力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发的井下工具测试台架
        1.2.2 国内试验台架研究情况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的机械结构设计
    2.1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整体结构方案
    2.2 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主要功能与技术参数
        2.2.1 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主要功能
        2.2.2 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技术参数
    2.3 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的工作原理及机械结构
        2.3.1 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工作原理
        2.3.2 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主机结构
    2.4 试验台主要元件的选型
        2.4.1 PLC选择
        2.4.2 传感器的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控制系统设计
    3.1 指向式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1.1 控制系统的任务
        3.1.2 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3.1.3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3.2 控制系统的上位机设计
        3.2.1 编程语言选择
        3.2.2 数据库选择
        3.2.3 信号调理
    3.3 控制系统的下位机软件方案设计
        3.3.1 下位机软件主程序方案设计
        3.3.2 系统初始化模块软件方案设计
        3.3.3 数据采集模块方案设计
        3.3.4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3.3.5 串行通讯模块软件方案设计
    3.4 主要测控电路设计
        3.4.1 转速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4.2 扭矩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3.4.3 通讯管理模块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加载控制系统研究
    4.1 加载系统工作原理
    4.2 钻井工具试验台模拟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
        4.2.1 液压缸的数学模型
        4.2.2 磁粉制动器的数学模型
        4.2.3 电液比例压力阀建模
    4.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原理及设计
        4.3.1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原理
        4.3.2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4.4 钻井工具试验台模拟加载控制系统的仿真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abVIEW钻井工具试验台的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LabVIEW综述
        5.1.1 虚拟仪器的概念
        5.1.2 LabVIEW的介绍
        5.1.3 LabVIEW的优势
    5.2 主要模块的软件实现
        5.2.1 主程序模块设计
        5.2.2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5.2.3 与PLC通讯模块设计
        5.2.4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5.2.5 试验台的报警程序
    5.3 模糊PID算法在LabVIEW中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8)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桥梁转体施工的发展
    1.3 转体技术研究现状
        1.3.1 支承系统
        1.3.2 牵引驱动系统
        1.3.3 平衡系统
    1.4 墩顶转体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可拆卸球铰的结构设计理论
    2.1 引言
    2.2 可拆卸转体设备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1 可拆卸球铰
        2.2.2 齿轮驱动系统
        2.2.3 转体设备的拆卸
    2.3 可拆卸球铰的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2.3.1 球面滑板应力计算方法
        2.3.2 楔形块自锁条件分析
        2.3.3 启动摩阻实测方法
        2.3.4 转体牵引力计算
    2.4 齿轮驱动系统的设计理论
        2.4.1 齿轮传动简介
        2.4.2 齿轮驱动方案
    2.5 某高速铁路100m连续梁墩顶转体算例
        2.5.1 球面滑板的计算
        2.5.2 环形套箍受力计算
        2.5.3 液压马达驱动能力计算
    2.6 本章小结
3 可拆卸球铰和马达底座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接触分析理论
        3.2.1 有限元基本原理
        3.2.2 接触理论
        3.2.3 有限元接触算法
    3.3 可拆卸球铰的有限元分析
        3.3.1 模型介绍
        3.3.2 滑板摩擦系数的影响
        3.3.3 可更换球铰整体计算结果
        3.3.4 球铰上盘、下盘和底座的计算结果
        3.3.5 楔形块结果分析
        3.3.6 UHMWPE滑板计算结果
        3.3.7 环形套箍计算结果
    3.4 液压马达底座的有限元分析
        3.4.1 模型介绍
        3.4.2 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可拆卸球铰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目的
    4.2 试件制作
    4.3 试验装置
    4.4 试验加载制度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环形套箍应力测试结果
        4.5.2 球铰竖向变形结果
        4.5.3 球铰摩擦副试验结果
    4.6 试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结构改进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钻机车概述
        1.3.2 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集成原理
        1.3.3 钻机车机电液系统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钻机车机电液系统一体化集成
    2.1 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组成
    2.2 机械系统
        2.2.1 给进装置结构型式
        2.2.2 动力头
    2.3 液压动力系统
        2.3.1 动力机选型
        2.3.2 液压系统总体集成方案
        2.3.3 液压元件选型
        2.3.4 给进液压系统回路
        2.3.5 动力头回转液压系统回路
        2.3.6 液压系统集成
    2.4 电控系统开发
        2.4.1 电控系统功能实现
        2.4.2 电控系统原理及功能模块
        2.4.3 电控系统集成
    2.5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集成
    2.6 本章小结
3 机械结构力学分析与性能优化
    3.1 机械结构性能对机电液系统特性影响
    3.2 极限载荷下给进装置力学性能分析
        3.2.1 给进液压缸稳定性分析
        3.2.2 一级给进桅杆强度分析
        3.2.3 二级给进桅杆强度分析
    3.3 给进装置机械结构优化及轻量化
        3.3.1 机械结构优化方法及数学模型
        3.3.2 基于响应面法的二级给进桅杆机械结构优化
    3.4 变幅机构拓扑优化及轻量化设计
        3.4.1 变幅机构力学分析
        3.4.2 变幅机构支撑座拓扑结构优化
    3.5 动力头力学特性分析
        3.5.1 减速箱齿轮强度校核
        3.5.2 动力头箱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3.6 整机稳定性分析
        3.6.1 行驶时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3.6.2 钻进时整机稳定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液压系统稳定性及动力匹配特性研究与优化
    4.1 液压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性能优化
        4.1.1 负载敏感泵稳定输出特性研究
        4.1.2 负载敏感多路阀阀控特性研究与优化
        4.1.3 给进液压缸负载平衡回路稳定性分析与优化
    4.2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研究及管路优化
        4.2.1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频域分析
        4.2.2 液压管路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时域分析
        4.2.3 基于虚拟样机的液压管路优化
    4.3 液压系统动力匹配特性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钻机车自动送钻控制算法研究与优化
    5.1 PID控制算法
    5.2 模糊PID复合控制算法
    5.3 反馈线性化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
    5.4 本章小结
6 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协同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
    6.1 ADAMS-AMESim-Simulink机电液一体化3D协同仿真
    6.2 钻机车型式试验
    6.3 关键机械结构力学性能实验测量分析
        6.3.1 接触式电阻应变片测量
        6.3.2 非接触式三维数字散斑测量
    6.4 现场工程试验
        6.4.1 回转液压系统性能测试
        6.4.2 给进系统性能测试
        6.4.3 动力系统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研究现状
    1.3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研究现状
    1.4 摩擦材料研究现状
    1.5 摩擦模型研究现状
        1.5.1 摩擦特性研究
        1.5.2 摩擦模型研究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摩擦力矩加载方式研究
    2.1 摩擦力矩加载方式分析
        2.1.1 飞机的制动方式
        2.1.2 火车及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
        2.1.3 汽车的制动方式
        2.1.4 其他摩擦加载方式
        2.1.5 摩擦加载方式总结
    2.2 摩擦力矩加载特性分析
        2.2.1 材料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2 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3 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2.2.4 摩擦副配置形式对摩擦力矩的影响
        2.2.5 其他因素
    2.3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方式
        2.3.1 基于力矩闭环摩擦加载方法
        2.3.2 基于摩擦模型的压力闭环摩擦加载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摩擦力矩加载数学建模
    3.1 摩擦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
        3.1.1 Stribeck摩擦模型修正
        3.1.2 摩擦模型参数辨识方法对比研究
    3.2 正压力加载环节数学模型
        3.2.1 动力机构基本方程
        3.2.2 正压力加载环节非线性数学模型
        3.2.3 正压力加载环节线性数学模型
    3.3 其他环节数学模型
    3.4 摩擦加载系统控制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策略研究
    4.1 PID控制策略
    4.2 模糊PID控制策略
        4.2.1 模糊PID控制
        4.2.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3 反演自适应控制策略
        4.3.1 反演控制
        4.3.2 反演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分析与实验系统组成
    5.1 摩擦力矩加载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5.1.1 正压力加载环节的仿真
        5.1.2 摩擦力矩恒值加载系统仿真
    5.2 伺服加载实验系统组成
        5.2.1 实验系统机械部分
        5.2.2 液压能源系统
        5.2.3 测控系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液压马达加载测试装置的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式液压加载型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试验装置设计[J]. 邱韶峰,张延杰,吴爱兵,吴宁,管春松.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10)
  • [2]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电液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程礼林. 西安石油大学, 2021
  • [3]某型号轴向柱塞泵可靠性研究[D]. 张志伟. 吉林大学, 2021(01)
  • [4]摩擦式电液负载模拟器加载性能及控制策略研究[D]. 荆成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光伏清洁机器人臂架结构设计及其运动控制研究[D]. 董奇峰. 燕山大学, 2021(01)
  • [6]基于润滑脂流变分析的托辊旋转阻力特性研究[D]. 何昆鹏.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指向式旋转导向钻井工具试验台控制系统研究[D]. 田帆.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2)
  • [8]连续梁墩顶转体可拆卸球铰结构分析及试验研究[D]. 胡叶江.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钻机车机电液一体化系统性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D]. 张阳.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20(03)
  • [10]伺服加载实验系统摩擦力矩加载与控制方法研究[D]. 吴梦委.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液压马达负荷试验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