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回用可增水50%

城市污水回用可增水50%

一、城镇污水回用可增水50%(论文文献综述)

宋京洋[1](2021)在《不同类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综合毒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水常回用于工业用水、景观补给和农田灌溉等,用以实现城镇污水高效循环利用。然而城镇污水中残留有难降解污染物,经消毒工艺处理可能产生毒性产物。污水中残留有毒有害物在回用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采用传统的水生生物模型监测排水健康效应受伦理学和周期成本等限制,且无法直接外推至人体健康,目前仍较为缺乏面向人体健康的体外生物毒性模型。本研究选择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体外模型,评估典型二级、三级处理和湿地修复技术进水、主要单元工艺出水和最终排水的综合毒性,主要检测hBMSCs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和分化潜能损伤。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包括:(1)研究不同处理工艺排水的细胞毒性及毒性削减效果。水样萃取物在相对富集倍数(relative fold enrichment,REF)1.5-45范围对hBMSCs产生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二级处理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59.8%。三级处理过程中经混凝、微滤和反渗透处理后,出水无显着细胞毒性,但经臭氧消毒后细胞毒性显着上升10.8%。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为49.9%。污水有机萃取物对hBMSCs的毒性高于发光菌,66.7%(14/21)水样品对于hBMSCs细胞毒性的TU值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技术对污水hBMSCs细胞毒性的削减率低于发光菌急性毒性,但湿地修复技术对细胞毒性的削减率高于发光菌急性毒性。(2)研究不同处理工艺排水对hBMSCs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水样萃取物在无细胞毒性的REF1-5范围诱导细胞活性氧含量升高。二级处理工艺、三级处理工艺和湿地修复技术对ROS诱导效应的削减率分别为33.8%、20.0%和14.6%,低于细胞毒性削减率和理化指标COD和NH3-N的去除率。(3)研究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hBMSCs分化潜能的影响。水样萃取物在REF1-2.5范围损伤干细胞分化潜能。二级处理工艺排水显着抑制细胞内钙沉积的发生,抑制率分别为61.2%、32.3%、44.8%和12.7%。三级处理工艺显着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但显着抑制细胞的成脂分化。湿地修复技术进水和出水对细胞的分化潜能损伤无显着差异。毒性指标和理化参数之间无显着相关性,提示排水毒性监测的必要性。污水处理厂排水中的残留有机污染物对人源干细胞的具有一定的有害效应。研究结果为排水水质安全性评价以及城镇污水资源化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王成民[2](2021)在《日照市沿傅疃河-厦门路管道工程供水水资源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采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取工程措施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其中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影响研究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有着重要意义,为水资源合理开发与优化配置、水资源监督与管理、需水产业结构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本论文以日照市沿傅疃河-厦门路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该建设工程从日照水库取水的水资源影响研究,研究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范围为日照市全部行政区域,取水水源研究范围为日照水库、青峰岭水库、仕阳水库、峤山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及日照水库坝上傅疃河流域。本文对日照市沿傅疃河—厦门路工业供水管道工程从取用水的合理性以及取退水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对现状年及规划年的需水量进行了评估和预测,并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对规划年全市用水量进行了用水合理性分析;通过评估和计算工程取水水源的可供水量及水质情况对取水水源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日照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下游生态河道用水量等分析了取水对研究区域的影响,并通过分析供水区用户的废污水处理过程对退水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及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该工程建设项目:(1)供水区各用户用水量基本合理;(2)工程的取水方案合理、水源可靠;(3)项目退水方案对水功能区和第三者影响较小;(4)对今后日照市水资源节约、保护对策及管理措施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本项目实施后,一方面可保证区域饮水安全,有利于提高日照市区城乡及企业供水保证程度,另一方面可保护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改善生态,而且支撑地下水环境。本文在调水量计算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主要是:各水库的丰枯比以及调节性能不同,本次对本工程取水水源涉及的水库进行跨流域联合供水调算,以确定调入调水枢纽供给市区的最大供水能力。该水库群为混联式水库群,其中调出区水库即沙沟水库与青峰岭水库串联、石亩子水库与仕阳水库串联,青峰岭水库与仕阳水库相并联,水库水量与区间径流汇合后入日照水库,最终通过日照水库向日照市区供水,是较复杂的水库群系统。

章静[3](2020)在《基于污泥陶粒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喷水织机是纺织行业重要的织造机械,其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水资源且产生大量废水,由此引发系列问题。一方面大规模的喷水织造废水急需处理回用,另一方面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泥也急需处置。针对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要求,治理纺织行业喷水织造废水、开展资源化污泥处置迫在眉睫。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将传统生物膜法与过滤技术相结合,因其生物持留量高、出水水质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水治理。当前,遵循污泥处置“四化”原则的制陶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因其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并实现“以废治废”的双重收益而备受关注。为此,积极探索污泥制陶技术与曝气生物滤池强化废水处理的联合应用,对实现喷水织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长兴地区纺织工业喷水织机行业污染减排问题,结合污泥制陶资源化技术和废水生物强化两方面内容,基于污泥陶粒构建曝气生物滤池,对比市售陶粒,开展自制滤料生物滤池对喷水织造废水污染物削减研究,并从污染物去除特性、微生物特性、滤料水处理特性三个层面,探究作用机理。主要成果如下:1、喷水织机中水回用站现状调研。长兴县夹浦镇已建的8座喷水织造废水处理站核心工艺均为气浮-沉淀,产生污泥均在脱水后运送至水泥厂。典型喷水织机中水站Ⅰ出水中COD和油类平均浓度分别为522.95 mg·L-1和9.09 mg·L-1,均无法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需重点控制;中水站Ⅰ污泥年产量约7000 t(含水率约80%),p H为6.67~6.91,主要成分包括Si O2、Al2O3等,其中金属元素含量未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T24188-2009)中限值,危害性较小,可进一步探索污泥资源化综合处置技术。2、污泥基陶粒的研发及性能测试分析。确定以污泥、底泥、粉煤灰配比5:3:2、烧制温度1130℃、保温时间20 min制备污泥陶粒,其破损率、含泥量、盐酸可溶率、空隙率与比表面积分别为4.97%、0.73%、1.56%、45.65%、1.7215 m2·g-1,符合《水处理用人工陶粒滤料》(CJ/T 299-2008)中规定的限值。污泥陶粒组成成分与市售陶粒相近,以C、O、Si、Al为主要元素,包含石英、钙长石等氧化物。污泥陶粒粗糙多孔,内部孔隙率和孔容分别为36.5%、0.2432 cm3·g-1,适于微生物的吸附与固定。污泥陶粒浸出液中的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是一种环保的资源化水处理滤料。3、污泥陶粒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性能研究。分别构建基于污泥陶粒的曝气生物滤池(SSC-BAF)和基于市售陶粒的曝气生物滤池(CTC-BAF)。启动阶段,SSC-BAF在7 d后完成挂膜、59 d后完成微生物驯化,相对于CTC-BAF的12 d及65 d,SSC-BAF启动周期更短、更耐冲击。综合考虑回用标准,确定系统最佳气水比为5:1,HRT为6 h,此时SSC-BAF对COD、油类、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6.7%、89.6%、97.7%,略优于CTC-BAF的去除率85.3%、87.0%、96.1%。SSC-BAF对COD的去除能力在反洗6 h后得以恢复,反洗周期为8~9 d,而CTC-BAF的反洗周期为6~7 d。相同工况下,污泥陶粒SSC-BAF整体性能优于商业市售陶粒CTC-BAF,证明以污泥等固废为原料制备的陶粒具有水处理应用价值,可实现“以废治废”。4、污泥陶粒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机理探究。喷水织造废水中含有大量苯系物、蛋白多糖类、酰胺类、酚类、酯类等,污染物去除特性显示SSC-BAF系统能高效降解废水中酚类、酯类、芳香族蛋白质,且降解织造废水的优势菌主要有Novosphingobium spp.、Sphingobium spp.、Piscinibacter spp.、Halomonas spp.等菌属。此外,SSC-BAF生物量及群落多样性远高于CTC-BAF,污泥滤料更好地富集了Novosphingobium spp.、Sphingobium spp.、Haliangium spp.等功能菌属,佐证了SSC-BAF水处理效能更优。自制污泥陶粒更大的持水倍率、更低的Zeta电位绝对值、更适宜的p H值,促进了微生物在其中的附着,使系统实现快速启动及污染物的高效降解。5、工程应用。建设污泥资源化处置工程,设计日处理量为200 t(含水率约80%),主体工艺为污泥预热、板框压滤、干燥制陶等,采用污泥制陶技术的吨陶粒总成本为257.2元;喷水织造废水污染减排工程因地制宜设计10000 m3·d-1的曝气生物滤池,并采用污泥陶粒作为滤料,综合实现喷水织机行业的污染减排。

柏茜[4](2019)在《改性稻壳基活性炭对去除污水中总磷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氮磷致湖泊、河流富营养化已成为全世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在诸多除磷技术中,吸附法因其吸附速率快、产生污泥量小、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环境友好,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以滇南某县污水厂一级B标出水中总磷含量,在学校教学模拟配水水样,选用废弃的稻壳制备改性稻壳炭,探讨了新型活性炭材料对总磷的吸附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实验得出稻壳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炭化温度为200℃,用ZnCl2活化法,浸渍比为1.5:1,活化温度为300℃,活化时间为4060min,此时制备出的稻壳炭吸附性能最好,总磷去除率达61.18%。(2)选择了0.5mol/L的HCl、0.1mol/L的NaOH和HCl+负载1:100壳聚糖改性三种方式,吸附能力排序为:HCl+负载1:100壳聚糖改性(76.82%)>HCl改性(73.26%)>NaOH改性(61.26%)>未改性稻壳炭(61.18%)。对其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得Langmuir等温方程(R2=0.9982)优于Freundlich等温方程(R2=0.9398)。实验结果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方程式为y=4.8533x+0.1108。(3)对改性稻壳炭的外观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相分析(XRD)、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全自动比表面积分析仪(BET)表征分析可知:采用HCl+负载壳聚糖组合改性后稻壳炭表面粗糙孔隙发达,比表面积较大为642.2m2/g,孔容为0.31cm3/g,具有丰富的中孔、微孔结构和活性炭特征的炭峰。(4)静态吸附实验通过检测稻壳基活性炭在不同的投加量、初始pH值、振荡时间和反应温度条件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在总磷初始浓度为2mg/L,稻壳炭吸附去除磷元素的最佳静态实验条件为:稻壳炭投加量为4g,pH=6.4,振荡反应时间为40min时,反应时的水温为16℃以上,稻壳炭对总磷的去除率为86.12%,出水总磷浓度为0.28mg/L。(5)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的进水流速和滤层厚度,并利用出水总磷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绘制穿透曲线。稻壳炭吸附去除磷元素的最佳动态实验条件为:室温25℃,吸附柱内径为100mm,滤层厚度为0.6m,进水流速为4ml/min,穿透时间为510min,饱和时间为660min。吸附再生实验选择1.0mol/L的NaOH溶液作为解吸剂,磷的吸附量为1.651mg/L,解吸率达82.5%。经过四次再生实验表明总磷的吸附量为1.54mg/L1.65mg/L,吸附率在77.1%82.5%。(6)为研究改性稻壳炭的实际应用条件,本实验对昆明某高校园内污水取样实验,对比改性稻壳炭和石英砂对总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若在砂滤罐后加入改性稻壳炭吸附,总磷剩余浓度平均值为0.340mg/L,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为86.73%以上。改性稻壳炭吸附法不仅为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思路,而且对污水处理行业提标改造,开发新型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吴锦平[5](2018)在《昆山市巴城镇石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分析与研究》文中提出昆山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2007年12月组织建设,2008年3月投入运行,工程设计规模为5000m3/d,主体工艺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出水标准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后经过提标改造增加混凝、沉淀、砂率和紫外消毒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出水基本达到一级A标准,并预留了二期和三期建设用地。目前二期扩建已建设完成,工程建设规模为7000m3/d,改造工艺为“水解酸化+CASS生化反应池+纤维转盘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尾水排放执行一级A标准,二期工程现处于进水调试阶段。由于巴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牌工业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生活污水量和工业污水量也同时增加,工业污水类型也在增多,这就给石牌污水厂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困难,当NH3-N、TP浓度过大时,出水有时仍有少量超标,出水TN浓度超标情况时有发生。2016年上半年出现少数出水总氮浓度超标的情况。根据石牌污水厂业主提供资料知,在石牌污水厂服务区区域内不断有工业废水排入市政管网,使得进水指标忽上忽下;同时监测发现,进水混有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约300m3/d,化学需氧量(COD)为500mg/L,氨氮150mg/L400mg/L。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改善,将大大增加河道的污染负荷,对城镇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同时这也不符合《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及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政策。因此,完善和改建原有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畅和技术落后工艺和设备,扩建污水处理厂运行规模,对巴城乃至太湖流域水体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期改扩建工程项目在原有一期规模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运行规模5000m3/d,经技术方案预测,本次工程扩容至12000 m3/d,扩容规模7000 m3/d,扩容处理工艺采用“水解酸化+CASS生化反应池+纤维转盘滤池+二氧化氯消毒”,尾水排放执行一级A标准和《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排放限值》(DB32/1072-2007)限值标准,并排入茆沙塘水体。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原石牌污水处理厂预留空地,位于益伸路北段、坤龙路以北、金源兴机械厂北侧。同时,根据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完善并改建原有污水处理厂运行不畅和技术落后工艺和设备,力求改扩建后石牌污水处理厂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根据石牌污水处理厂2016上半年运行水质参数,以及原有工艺设计条件,提出如下几个方案:CASS工艺(改良SBR工艺):改良SBR工艺流程中污水经过粗格栅、提升、细格栅、沉砂等预处理后进入生化池。改良SBR工艺在前段增加一个生物选择器(预反应区),主反应区污泥回流并与进水混合,可以对进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进行良好的水解,同时由于厌氧运行,可以进行厌氧释放磷,随后进入主反应区,主反应区主要进行进水-曝气、沉淀(泥水分离)、上清液滗除和进水-闲置过程,发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以及同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采用4组反应池,保证系统连续运行。该系统可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污泥中硝酸盐浓度较少,可以减少对释放磷的影响,系统效率较高且稳定。生化池出水通过辐流沉淀池以及混凝、过滤深度处理后,投加次氯酸钠消毒达标排放。因此,石牌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投产后,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进一步减少,符合昆山市水环境保护目标要求,环境效益显着,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造福社会的环境保护工程,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吸引外资都是极其重要的。巴城镇石牌污水处理厂地处经济发达的昆山地区。产业结构的快速变化与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对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与处理深度的要求日渐增长。石牌污水处理厂厂区构筑物较多,用地情况较为紧张,因此本次提标改造主要是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可以日后其他情况相似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提供参考。

黄雯[6](2017)在《居住小区中水综合利用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城市生活水平再攀新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居民开始移居城市,进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市用水量增大,这为本来就水资源紧张的国情更添一项难题。因此,引入中水回用工程在我国是势在必行之策,这项工程并没有开发和破坏其他新的资源,仅将使用后的废水作为原料,配以高新技术处理,产出符合特定使用环境水质标准的新水。工程若能规模性施行,每年不仅将会节约大量自来水,还减少了用于自来水开采与处理的费用支出,在节约能源的同时还节约了经济,一举两得,故中水回用可行性强。中水普及只是国家规划的大方向,要想真正的运行,就必须细化。故中水要先在城市发展然后带动农村发展,而在城市居住小区中进行中水回用可作为中水普及的第一步。我国对居住小区中水回用一直有研究并且也在多个地方有所应用,但是反映出的问题也有不少,如水质不合格无法使用、居民无法接受高价中水、工程运行入不敷出而被迫停产、开发商搞形式主义等。本篇论文经过充分收集整理资料,比较了不同中水处理的优劣性,并结合现有城市给排水规划基础,以及根据城市内不同规模居住小区的每日生活用水排放量,为使中水能够真正产生利用价值,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回收再利用,解决其中问题并提出了对城市居住小区中水回用工程的优化方案。提出了在不同规模的居住小区,中水处理工艺要有所区别,小型居住区推荐使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大型住宅区使用优化型SBR工艺;引用人工湿地时要考虑季节因素,冬季停止使用人工湿地,春夏时节将人工湿地和机械工艺组合使用处理废水。力求让居住小区中水综合利用达到最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管道优化上引入双管道系统,保证了居住小区中水回用流程中,中水既能达到最优化处理、成本又能实现最低化,为我国水资源紧缺的严峻状况提供可行的缓解方案。

林荣亮[7](2016)在《青岛生态环境及山水风貌保护的理论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梳理了青岛生态环境建设的历史沿革,分析了青岛山水风貌及地域文化特色。从“生态、风貌、文化”三方面,总结了青岛市及国内外重要滨海城市生态环境与山水风貌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出早在1897年城市建设之初,青岛在生态环境与风景园林建设方面,就以胶州湾的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目标,突出以“陆海统筹”为规划原则;城市风貌保护和开发方面,注重“见山见海”;风景园林地域文化融合方面注重“民族特色”及“中西合璧”的总体发展特点。本研究结合海洋生态学、海洋沉积学、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PSR(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框架、AHP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跨学科调查研究,探索提出了《青岛海岸带城市建设生态影响评价》。并定量的分析了 1863-2015年之间,5个重要历史时期,陆域生态环境对海湾生态的支持度;结果为(1863年74分、1935年 69.7 分、1966 年 56.8 分、1992 年 36.8 分、2015 年 35.1 分),梳理并定量分析出,陆海之间生态方面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总结出:当前城市陆域生态环境建设对海湾生态产生破坏影响的总趋势仍未改变,生态环境陆海统筹建设亟待加强。基于GIS视觉敏感度定量分析,评价了青岛山水风貌可视敏感度。以市民调查问卷结合AHP层次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定量的评价分析了当前青岛风景园林环境的文化融合程度为67.88分,融合水平较低。调查得到当地市民对各中西方文化及地域文化要素的重要程度评价,结果发现,市民普遍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风景园林在当前的传承和发扬”。基于海洋地质学原理,海洋生态学原理,结合GIS技术,提出了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及生态弹性力的海岸生态红线合理性验证方法,为潮控半封闭海湾型城市陆海交界生态红线的划定,提供了定量化的分析思路、理论支撑和具体规划设计应用的方法和步骤。本研究着重以胶州湾为例,进行相关方法、过程的实例定量验证分析。基于景观视廊保护原理,结合GIS可视分析和Grasshoper技术,提出了城市山水可视化提升的“视廊区域建筑限高定量分析方法”,相关技术方法,有助于在“城市设计”层面,实现对城市建筑高度的空间管制优化;利于实现“见山、见水”的风貌保护目标。本文以青岛八个景点为例,进行相关方法过程的实例定量验证和分析。最后,以陆海统筹为原则,以胶州湾生态弹性力为依据,从区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各个层面,提出了以陆域风景园林生态环境改善,进而带动海湾生态环境优化的一系列规划优化策略。并从风景园林规划角度及传统文化融合维度,对山水可视优化“城市设计”,提出了相关的优化规划策略及分析方法相关研究思路方法,为青岛市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城市风貌保护、中心城区海岸带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理论方法、研究依据和思路。相关方法策略,可为国内外同类型“半封闭潮控海湾城市”的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建设,提供研究借鉴。

刘世庆,巨栋,林睿[8](2016)在《水质换水权:创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权制度》文中提出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全国普遍面临的严峻挑战。突破目前主要通过节水获得新增水权的主流模式(节水换水权的节流模式),探索改善水质获得新增水权的新模式(水质换水权的开源模式),迫在眉睫。治理污染增加可用水具有巨大潜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潮流。创新水权改革模式,促进废水污水治理,再生水开发利用,将原本不可用的水变成可用水,实现开源式水权增量改革,构建开源与节流并重的中国水权制度,是中国水权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方向,可参考黄河水权改革试点等经验在南方丰水区域进行试点,从五个方面推进:一是把再生水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污水回收系统和再生水输送管网;二是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测体系,实现水污染高效动态管控;三是加大科学技术投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和相关规范标准;四是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加快流域污染水体重点治理;五是完善水权交易体系,实现水质改善置换出的水权真正可交易。

何智娟,贾一飞,孟丽玮,李勇,张娜[9](2015)在《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受水区水环境预测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的特点和受水区水环境现状,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境保护后用水原则为前提,结合国家、黄河流域、甘肃省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等方面相关政策、规划及要求等,探讨了引(调)水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思路,并分析了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结合区域污水处理设施与废污水排放量的可匹配性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对策。结果表明:2030年受水区COD、氨氮入河量将有所减少,有利于受水区地表水质的改善。

郎连和[10](2013)在《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资基础,同时也是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控制性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连市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提出了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以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这一新跨越已大大改变了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实施条件,水资源短缺问题不断突出,已成为制约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尽快满足这些改革发展新举措对水资源所提出的新需求,亟待研究在新跨越发展形势下的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问题,以支撑该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和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围绕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以及相应的可持续利用对策三方面来研究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根据大连市全域城市化发展的新理念和启动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分析预测了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同时,根据用水量的历史资料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充分考虑节水措施,限制高用水、高耗水行业发展,严格执行用水总量控制,确定了大连市主要节水控制指标;采用定额法预测了大连市生活、生产、生态需水量,并从需水总量、用水结构和用水指标等方面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明确了大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新需求。(2)如何客观地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问题和基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以近50年的降雨径流资料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连地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研究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连市水资源量的影响;并以大连市碧流河为典型流域,通过模型模拟其降雨径流过程,揭示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水资源量之间的关系;同时,结合典型流域不同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情景,评估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控制断面来水量的影响。(3)为充分体现外调水在水资源配置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避免外调水按需分配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本文在区域水资源配置过程中以研究外调水分配问题为基础,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根据外调水分配原则,综合考虑决策者主观意愿以及城市社会、经济、用水现状,来建立外调水分配模型并确定各目标的综合权重进行求解;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社会健康稳定等为目标,将外调水分配结果作为约束条件之一,综合协调好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配置系统关系,建立水资源多目标配置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大连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4)根据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想,从用水总量、效率、水质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来确定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的少量重要指标,建立基本评价体系,并重点分析确定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的指标标准;为了方便考虑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性、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标准及指标值的区间性,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及思想,研究基于区间值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评价可变因子集中因子的多种变化情况下大连市各水平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5)针对大连市在新跨越发展形势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逐渐从工程建设转向资源科学管理的特点,根据水利部《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建立了大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和分解指标体系,从用水总量、效率、水质等不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总体管理策略。以此为基础,根据大连市水资源配置成果,针对非常规水源和外调水供水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大连市海水利用、中水回用、跨流域调水工程等开源措施的重要性及现存主要问题,重点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布局和具体管理对策,以保证工程措施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后对全文作了总结,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讨论。

二、城镇污水回用可增水50%(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镇污水回用可增水50%(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类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综合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回用水水质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
        1.1.2 污水回用风险研究
        1.1.3 污水回用水质评价方法
    1.2 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1.2.1 污水二级处理
        1.2.2 污水三级处理
        1.2.3 污水消毒工艺
        1.2.4 湿地生态修复
    1.3 生物毒性测试方法
        1.3.1 急性毒性
        1.3.2 氧化应激
        1.3.3 双向诱导分化
    1.4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毒理学模型
    1.5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目的和内容
2.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hBMSCs的细胞毒性及毒性削减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2 水样采集及前处理
        2.1.3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1.4 hBMSCs细胞培养和暴露
        2.1.5 hBMSCs细胞活性测定
        2.1.6 发光菌急性毒性实验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理化指标检测结果
        2.2.2 代表性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各工艺排水对 hBMSCs 的细胞毒性
        2.2.3 代表性城镇三级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各工艺排水对 hBMSCs 的细胞毒性
        2.2.4 代表性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进水和最终排水对 hBMSCs 的细胞毒性
        2.2.5 代表性城镇二级、三级污水厂和湿地修复技术排水的发光菌急性毒性
        2.2.6 两种受试生物模型的比较
        2.2.7 不同处理工艺对污水发光菌急性毒性和人源细胞毒性的削减
        2.2.8 水体一般毒性与理化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2.3 小结
3.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hBMSCs的氧化损伤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2 hBMSCs细胞培养和暴露
        3.1.3 细胞氧化应激实验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代表性二级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3.2.2 代表性三级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3.2.3 湿地修复技术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3.2.4 不同处理工艺对人源干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削减
    3.3 小结
4.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hBMSCs细胞分化潜能的干扰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2 hBMSCs细胞培养和暴露
        4.1.3 成骨/成脂双向诱导分化
        4.1.4 钙结节茜素红染色与定量
        4.1.5 油红O染色与定量
        4.1.6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代表性二级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人源干细胞双向分化的影响
        4.2.2 代表性三级污水处理工艺排水对人源干细胞双向分化的影响
        4.2.3 湿地修复技术排水对人源干细胞双向分化的影响
        4.2.4 不同处理工艺对hBMSCs多种毒性效应结果比较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日照市沿傅疃河-厦门路管道工程供水水资源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介绍
    2.1 研究区的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项目概况
        2.2.1 建设项目概况
        2.2.2 生产工艺技术介绍
3 需水预测研究
    3.1 用水节水工艺和技术分析
        3.1.1 精品钢基地
        3.1.2 华能电厂
    3.2 用水过程
    3.3 供水区用户需水量分析
        3.3.1 设计供水范围及用水户简介
        3.3.2 傅疃河水厂及四大企业现状年实际供用水情况
        3.3.3 傅疃河水厂及四大企业规划年需水量预测
    3.4 用水水平评价及节水潜力分析
        3.4.1 用水水平指标计算与比较
        3.4.2 污水处理及回用合理性分析
        3.4.3 节水潜力分析
4 可供水量计算分析
    4.1 水源方案比选及合理性分析
        4.1.1 可利用的水源分析
        4.1.2 水源论证方案
    4.2 沭水东调工程调水量分析
        4.2.1 工程概况
        4.2.2 天然径流量还原计算
        4.2.3 现状工程条件下入库径流量计算
        4.2.4 调出区调水量分析计算
    4.3 日照水库供水量分析计算
        4.3.1 日照水库需水量分析
        4.3.2 日照水库可供水量计算
        4.3.3 水库供水水质评价
5 取退水影响研究
    5.1 取水对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的影响
        5.1.1 现状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2 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5.1.3 水资源配置格局变化分析
    5.2 取水对日照水库下游河道水文情势的影响
    5.3 退水影响分析
        5.3.1 退水方案
        5.3.2 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5.3.3 对水生态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项目用水量及合理性
        6.1.2 项目的取水方案及水源可靠性
        6.1.3 项目的退水方案及可行性
        6.1.4 取水和退水影响补救与补偿措施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专利发表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基于污泥陶粒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喷水织造废水概况
        1.2.1 喷水织造废水的来源
        1.2.2 喷水织造废水的危害
        1.2.3 喷水织造废水处理技术
    1.3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研究进展
        1.3.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1.3.2 曝气生物滤池主要形式及特征
        1.3.3 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 污泥基陶粒滤料的研究进展
        1.4.1 污泥的危害及处置
        1.4.2 污泥陶粒的水处理现状
    1.5 研究目标及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喷水织机中水回用站现状调研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喷水织造产业现状
        2.3.2 典型喷水织机中水回用站概况
        2.3.3 中水回用站Ⅰ废水处理效果评价
        2.3.4 中水回用站Ⅰ污泥性质分析
        2.3.5 喷水织机中水回用站废水处置及污泥资源化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泥基陶粒的研发及性能测试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污泥陶粒的制备技术研究
        3.3.2 污泥陶粒的性能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泥陶粒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装置
        4.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BAF系统启动期间污染物去除特性
        4.3.2 气水比对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效果的影响
        4.3.3 水力停留时间对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效果的影响
        4.3.4 滤料高度对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效果的影响
        4.3.5 BAF系统的反冲洗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泥陶粒BAF系统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机理探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污染物去除特性
        5.3.2 微生物学特性
        5.3.3 滤料水处理特性
        5.3.4 污泥陶粒BAF稳定运行及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初探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污泥处置及废水治理的工程应用
    6.1 引言
    6.2 污泥资源化处置工程
        6.2.1 工程概况
        6.2.2 工程设计
        6.2.3 技术经济分析
    6.3 喷水织造废水污染减排工程
        6.3.1 工程概况
        6.3.2 工程设计
        6.3.3 滤池结构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改性稻壳基活性炭对去除污水中总磷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含磷废水来源及危害
        1.1.1 水体富营养化与磷污染
        1.1.2 水体中磷来源与存在形式
    1.2 常用的含磷废水处理技术
        1.2.1 生物除磷法
        1.2.2 化学除磷法
        1.2.3 结晶除磷法
        1.2.4 吸附除磷法
    1.3 稻壳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3.1 稻壳利用现状
        1.3.2 稻壳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及执行标准对比
        1.4.1 国外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4.2 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4.3 深度处理执行标准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本课题的创新点
        1.5.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准备
        2.1.1 实验水质及出水要求
        2.1.2 实验仪器及药品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磷的检测方法与校准曲线
        2.2.2 检测试剂配制
        2.2.3 总磷校准曲线的绘制
        2.2.4 实验用含磷废水的配制及测定
    2.3 实验设计
        2.3.1 稻壳炭吸附剂的制备
        2.3.2 静态实验设计
        2.3.3 动态实验设计
        2.3.4 解吸再利用实验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稻壳炭的制备及改性结果分析
    3.1 稻壳活性炭的炭化实验
    3.2 稻壳活性炭的活化实验
        3.2.1 活化剂种类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3.2.2 浸渍比的影响
        3.2.3 活化温度的影响
        3.2.4 活化时间的影响
    3.3 稻壳活性炭的改性实验
        3.3.1 酸改性稻壳炭吸附效果
        3.3.2 碱改性稻壳炭吸附效果
        3.3.3 组合改性对稻壳炭去除效果的影响
    3.4 组合负载稻壳炭的制备
    3.5 稻壳炭吸附剂的性能研究
        3.5.1 吸附机理
        3.5.2 吸附等温线类型
        3.5.3 吸附等温线拟合
    3.6 稻壳炭的表征分析
        3.6.1 稻壳炭外观分析
        3.6.2 稻壳炭改性前后SEM分析
        3.6.3 稻壳炭改性前后XRD分析
        3.6.4 稻壳炭改性前后FTIR分析
        3.6.5 稻壳炭的BET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稻壳基活性炭除磷的实验研究
    4.1 静态实验研究
        4.1.1 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1.2 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1.3 振荡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1.4 反应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4.2 动态实验研究
        4.2.1 穿透曲线理论
        4.2.2 动态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4.3 解吸与再生实验
        4.3.1 解吸实验
        4.3.2 再利用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稻壳炭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应用
    5.1 校园生态水系统简介
    5.2 处理效果分析
    5.3 经济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昆山市巴城镇石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自然状况
    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1.2.1 城市性质
        1.2.2 城市概况
        1.2.3 行政区划
        1.2.4 经济简况
        1.2.5 历史文化
    1.3 相关规划简介
        1.3.1 昆山市巴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
        1.3.2 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1.3.3 昆山市巴城镇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4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4.1 国内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4.2 国外污水处理技术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的提出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巴城镇污水处理厂现状
    2.1 石牌污水处理厂简介
    2.2 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
    2.3 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艺流程
    2.4 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主要构筑物
    2.5 运行效果分析
        2.5.1 一期工程运行情况
        2.5.2 处理水量
        2.5.3 2016 年上半年进水水质
    2.6 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运行分析
        2.6.1 格栅1与格栅2进水水质分析
        2.6.2 集水池进水与一期工程出水水质分析
    2.7 巴城石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存在问题
        2.7.1 SBR生物反应池设计参数校核:
        2.7.2 石牌污水厂一期工程进水水质问题
        2.7.3 石牌污水厂一期工程运行过程中问题
        2.7.4 石牌污水厂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协调问题
    2.8 提标改造的必要性
第3章 提标改造规模与方案
    3.1 提标改造规模
        3.1.1 现状厂区条件
        3.1.2 提标改造规模
        3.1.3 提标改造进出水水质
        3.1.4 尾水排放水体
    3.2 提标改造方案
        3.2.1 提标改造方案
        3.2.2 方案比选
        3.2.3 深度处理工艺
        3.2.4 消毒工艺
        3.2.5 碳源投加工艺比较
        3.2.6 污泥处理工艺
    3.3 提标改造工程效果分析
第4章 污水厂平面布置方案选择
    4.1 污水厂平面布置原则
    4.2 厂区平面布置方案选择
第5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5.1 投资估算
        5.1.1 编制依据
        5.1.2 各项费用取费标准
        5.1.3 资金筹措
        5.1.4 工程投资估算汇总
    5.2 工程建设经济性评价
        5.2.1 基础数据
        5.2.2 成本费用估算
        5.2.4 不确定分析
        5.2.5 盈亏平衡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6)居住小区中水综合利用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实用意义
        1.1.1 我国城市水资源现状
        1.1.2 解决水资源问题对策分析
        1.1.3 居住小区中水研究现状
        1.1.4 居住小区中水综合利用研究实用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1.2.1 国外居住小区中水利用现状
        1.2.2 国内居住小区中水利用现状
        1.2.3 国内外中水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综合利用设计技术与分析
    2.1 居住小区中水水源的选择与分析
    2.2 国内外中水回用水质标准比较
    2.3 居住小区中水处理工艺
        2.3.1 絮凝沉淀工艺
        2.3.2 SBR工艺
        2.3.3 生物转盘工艺
        2.3.4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
        2.3.5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2.3.6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
        2.3.7 人工湿地
    2.4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系统分析及管路设计
        2.4.1 小区中水回用工艺比选
        2.4.2 小区中水管路设计分析
    2.5 中水的储存
    2.6 配水系统管网的布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城市中水回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3.1 城市排水现状及规划
        3.1.1 西安市给排水现状及规划
        3.1.2 银川市给排水现状及规划
    3.2 城市居住小区排水规划
    3.3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潜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区中水回用综合利用有利条件及优化空间
    4.1 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4.2 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4.3 公众的节水环保意识不断提高
    4.4 小区物业管理行业的蓬勃发展
    4.5 居住小区中水方案优化
        4.5.1 改进中水回用技术以降低成本
        4.5.2 有效提高中水利用率
    4.6 中水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优化
        4.6.1 管网设计软件支持
        4.6.2 双管道系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居住小区中水回用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5.1 主要问题
        5.1.1 老旧小区缺乏基础设施
        5.1.2 新建小区设施成本花费高
        5.1.3 中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5.1.4 居民认识不够完善易产生消极影响
        5.1.5 法律方面的问题
    5.2 解决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青岛生态环境及山水风貌保护的理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钱学森“山水城市”理论为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1.1.2. 滨海城市“生态破坏”、“千城一面”的发展困局
        1.1.3. “绿水青山”的保护面临巨大压力
    1.2. 研究意义
        1.2.1. 符合国家宏观政策要求
        1.2.2. 风景园林设计的定量研究尝试
        1.2.3. 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参考经验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对象和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空间范围
        1.4.3. 研究时间范围
    1.5. 研究现状(国内外城市生态及山水风貌保护经验启示)
        1.5.1. 国内滨海城市生态及山水风貌建设经验启示
        1.5.2. 国外滨海城市生态及山水风貌建设经验启示
        1.5.3. 中西对比
    1.6. 研究创新点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创新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和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研究框架
2. 青岛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沿革
    2.1. 山水风貌、地域文化概述
        2.1.1. 山
        2.1.2. 海
        2.1.3. 水
        2.1.4. 城
    2.2. 生态环境建设历史演变
        2.2.1. 概述
        2.2.2. 生态环境及风貌演变历程
        2.2.3. 小结
    2.3. 城市风貌及风景园林历史演变
        2.3.1. 清朝时期(1891-1897)
        2.3.2. 德国占领期(1897-1914)
        2.3.3. 日本占领期(1914-1922、1937-1945)
        2.3.4. 民国时期(1922-1929,1929-1937)
    2.4.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问题
        2.4.1. 绿地总量不足
        2.4.2. 绿地布局不均
        2.4.3. 绿地建设质量偏低
        2.4.4. 生态空间结构不合理
        2.4.5. 城市风貌混乱、山海难见
        2.4.6. 千城一面
        2.4.7. 城市绿地建设重硬轻软
        2.4.8. 城市开发夺山占水
        2.4.9. 建设理念有待提高
        2.4.10. 园林行业投入与重视不足
3. 青岛山海生态及山水风貌保护评价
    3.1. 青岛海岸带城市建设生态影响评价
        3.1.1. 摘要与背景
        3.1.2. 评价方法综述
        3.1.3. 价指标体系构建
        3.1.4.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与总结
    3.2. 青岛市中心城区山水风貌视觉敏感度评价
        3.2.1. 观景点及观景线路选择
        3.2.2. 观景点现状问题分析
        3.2.3. 山水视觉敏感度分析
        3.2.4. 山水风貌视觉敏感度综合评价
    3.3. 青岛风景园林文化要素感知融合度评价
        3.3.1. 评价体系构建与评价方法
        3.3.2. 状态打分与权重确定
        3.3.3. 评价结果与结论
4.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及山水可视化提升的理论与技术
    4.1.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的海岸生态红线合理性验证方法
        4.1.1. 方法依据及原理解释
        4.1.2. 软件技术应用
        4.1.3. 方法步骤
    4.2. 基于山水可视化的视廊区域建筑限高方法
        4.2.1. 方法依据及原理解释
        4.2.2. 软件技术应用
        4.2.3. 方法步骤
5.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及山水可视优化的理论与技术应用
    5.1.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性海岸生态红线合理性验证分析
        5.1.1. 海岸线现状分析
        5.1.2. 改造岸线划定
        5.1.3. 改造后纳潮量计算
        5.1.4. 改造后冲於环境、水交换能力演变分析
        5.1.5. 改造后海湾生态环境演变分析
    5.2. 基于山水可视优化的八景视廊建筑限高分析
        5.2.1. 信号山
        5.2.2. 小鱼山
        5.2.3. 薛家岛(窟窿山)
        5.2.4. 奥帆中心
        5.2.5. 北岭
        5.2.6. 李村河围子岭
        5.2.7. 浮山
        5.2.8. 小青岛
    5.3. 小结
6.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及山水可视化提升的优化策略
    6.1. 基于海湾生态承载力的生态优化策略
        6.1.1. 区域规划层面
        6.1.2. 总体规划层面
        6.1.3. 专项规划层面
    6.2. 基于山水可视优化的城市设计优化策略
        6.2.1. 山水可视优化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
        6.2.2. 山水可视优化的城市风貌区划
    6.3. 山水意境融合的城市风貌优化策略
        6.3.1. “立意问名”的意境区划
        6.3.2. “取境山海”的意境理法
7.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8)水质换水权:创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权制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水质性缺水: 新形势下的中国水危机
三、污水再生利用开辟“第二水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水资源开发利用潮流
四、再生水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污水回用可再造一个太湖
五、水质换水权: 创新水权改革新模式
六、结语: 构建开源与节流并重的中国水权制度

(9)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受水区水环境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述
2受水区水环境现状
    2.1河流水系
    2.2水质现状
3水环境影响预测原则和思路
    3.1预测的原则和前提
    3.2预测思路
4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4.1污染物排放量变化
    4.2受水区现有及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匹配性分析
    4.3地表水质变化趋势预测
5水环境保护对策

(10)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2.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关系
        1.2.2 变化环境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大连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分析
    2.1 社会经济概况
    2.2 水资源概况
        2.2.1 水资源量
        2.2.2 水资源质量
        2.2.3 供用水现状
    2.3 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分析
        2.3.1 人口指标
        2.3.2 工业增加值指标
        2.3.3 农业发展指标
        2.3.4 城市生态环境用地发展指标
    2.4 水资源需求分析
        2.4.1 节水总体控制指标
        2.4.2 居民生活需水预测
        2.4.3 第一产业需水预测
        2.4.4 工业需水预测
        2.4.5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需水预测
        2.4.6 城镇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2.4.7 其他用水
        2.4.8 需水量汇总
        2.4.9 需水预测成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大连市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3.1 问题的提出
    3.2 大连市气象水文要素变化分析
        3.2.1 降水变化分析
        3.2.2 径流变化分析
        3.2.3 水资源量变化分析
        3.2.4 气温变化分析
    3.3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碧流河水库来水量的影响
        3.3.1 典型流域的选择
        3.3.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
        3.3.3 三种主要形式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分析
    3.4 未来气候变化对碧流河水库来水量的影响
        3.4.1 碧流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建立
        3.4.2 气候变化对碧流河水库来水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大连市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外调水分配模型的建立
        4.2.1 外调水分配原则
        4.2.2 外调水分配模型
        4.2.3 模型求解方法
    4.3 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的建立
        4.3.1 水资源配置原则
        4.3.2 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
        4.3.3 模型求解方法
    4.4 大连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实证研究
        4.4.1 基本资料分析
        4.4.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4.4.3 外调水分配方案拟定
        4.4.4 水资源配置方案制定
    4.5 本章小结
5 变化条件下的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
    5.1 问题的提出
    5.2 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指标及标准
        5.2.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2.2 评价标准的确定
    5.3 评价方法—基于区间值的可变模糊评价方法(IVVFAM)
        5.3.1 VFAM介绍
        5.3.2 IVVFAM的基本步骤
        5.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4 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分析
        5.4.1 评价指标值的确定
        5.4.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
        5.4.3 多种变化条件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5.5 综合评价结果
        5.5.1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明显提高
        5.5.2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合理用水需求
        5.5.3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着提高
        5.5.4 水生态与环境状况得到显着改善
    5.6 本章小结
6 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具体对策
        6.2.1 总体要求
        6.2.2 大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6.3 海水利用对策
        6.3.1 大连市加快海水利用的可行性及优势
        6.3.2 海水利用发展重点领域和总体布局
        6.3.3 加快海水利用的对策
    6.4 中水回用对策
        6.4.1 中水回用的可行性及效益分析
        6.4.2 中水回用发展重点领域和重要工程
        6.4.3 促进中水回用的对策
    6.5 跨流域调水的对策
        6.5.1 大连市跨流域调水工程
        6.5.2 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对策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需水预测结果
附录B 大连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分解
创新点摘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城镇污水回用可增水50%(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类型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排水对人源干细胞的综合毒性[D]. 宋京洋.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日照市沿傅疃河-厦门路管道工程供水水资源分析研究[D]. 王成民. 山东大学, 2021(11)
  • [3]基于污泥陶粒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喷水织造废水的应用研究[D]. 章静. 浙江大学, 2020(02)
  • [4]改性稻壳基活性炭对去除污水中总磷的效果研究[D]. 柏茜.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昆山市巴城镇石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分析与研究[D]. 吴锦平. 苏州科技大学, 2018(04)
  • [6]居住小区中水综合利用优化设计研究[D]. 黄雯. 长安大学, 2017(04)
  • [7]青岛生态环境及山水风貌保护的理论策略研究[D]. 林荣亮.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4)
  • [8]水质换水权:创新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权制度[J]. 刘世庆,巨栋,林睿. 开发研究, 2016(01)
  • [9]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受水区水环境预测研究[J]. 何智娟,贾一飞,孟丽玮,李勇,张娜. 人民黄河, 2015(05)
  • [10]大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配置与评价方法研究[D]. 郎连和. 大连理工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城市污水回用可增水50%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