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孙彬[1](2021)在《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综合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行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3个月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1周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治疗1周后(P<0.05)。观察组治疗1周和3个月后的VAS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尽管费用高,但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综合效果优于切开复位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许约善[2](2021)在《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联合骨填充网袋技术(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治疗中,对患者疼痛改善、伤椎高度恢复以及局部侧后凸畸形纠正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福州市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OVCF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纯BFMCs治疗,试验组行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态VAS评分、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中医疗效评定以及手术操作时间、骨水泥渗漏等情况,并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60例研究对象,在随访过程中试验组脱落1例,最终按规定完成课题研究并完整随访例数为59例:试验组29例,对照组30例,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责任椎体节段分布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疼痛改善方面:两组患者运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 nalogues cale,VAS评分)在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运动态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态VAS评分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的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复位率、伤椎局部Cobb角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伤椎中部高度及复位率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中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共有4例,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2例,但均未出现相关临床症状,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3个月行中医疗效评定,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总治愈率89.8%:其中试验组治愈27例(93.1%),好转2例(6.9%);对照组治愈26例(86.7%),好转4例(13.3%)。(6)两组治疗方案在手术时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对照组的操作时间相对较短。结论:(1)在OVCF中,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与单纯BFMCs治疗均可迅速、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背痛的症状;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伤椎前缘及中部高度、改善伤椎局部Cobb角,但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在矫正部分侧后凸畸形方面优于单纯BFMCs治疗;(2)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是一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实用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
彭益[3](2021)在《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ICS)联合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SC)在指导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TLICS+LSC联合分类方案在指导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及治疗策略选择中的可信度,即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研究,并与TLICS分类系统和TL AOSIS分类系统比较在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时其可靠性之间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0例脊柱胸腰段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应用TLICS+LSC联合分类进行评分分类并计算一致性和可重复性。随后,同样的影像学资料分别根据TLICS+LSC联合分类、TLICS系统、TL AOSIS系统进行评分并确定治疗意见,根据每个分类系统所建议治疗策略与实际治疗方案的进行比较其各自可靠性如何。结果:根据TLICS+LSC联合分类系统,以a区域(TLICS<4和LSC≤6),b区域(TLICS=4和LSC≤6),c区域(TLICS≥5和LSC≤6),d区域(TLICS<4和LSC≥7),e区域(TLICS=4和LSC≥7),f区域(TLICS≥5和LSC≥7)为划分标椎,计算其5名医生之间一致性平均Kappa系数0.69,5名医生前后两次之间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0.78;以保守治疗(a区域),保守或手术(b区域),手术治疗(非a、非b区域)为划分标椎,计算其5名医生之间一致性平均Kappa系数0.70,5名医生前后两次之间可重复性平均Kappa系数0.79。在本次的研究中,40例患者中,3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10例接受了保守治疗。根据根据TLICS评分标椎,<4分16例,4分5例,>4分19例。TL AOSIS评分标准,<4分13例,4~5分4例,>4分23例。TLICS+LSC联合分类,a区域9例,b区域3例,其他区域28例。TLICS符合实际治疗决策31例(77.5%),TLAOSIS符合实际治疗决策36例(90.0%),TLICS+LSC符合实际治疗决策37例(92.5%)。结论:TLICS+LSC联合分类系统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信度良好,Kappa系数可达0.70-0.79。TLICS+LSC联合分类系统推荐治疗策略的可靠性与TL AOSIS分类系统相比基本一致,且均优于TLICS。可用于作为指导脊柱胸腰段损伤的分类及治疗策略选择的新思路。
文曹丽[4](2021)在《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进行神阙穴辨证贴敷,评价其对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及舒适度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穴位贴敷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入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损伤科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80例患者,利用SPSS软件随机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与护理;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神阙穴辨证贴敷干预。每天2次,每次4小时,共干预7天。干预后比较两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7天后的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两组干预7天后的临床总疗效和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婚姻状况、医保类型、既往史等资料),骨折的基本情况(患肢、骨折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是否使用镇痛泵、引流管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干预后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排便间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便秘症状3.1便秘症状评估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便秘症状评估表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便秘症状自评量表(1)组内比较:干预7天后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PAC-SYM总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PAC-SYM总分降低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临床总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91.89%)高于对照组(84.21%),便秘症状临床总疗效判定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舒适度干预后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辨证贴敷能缩短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改善便秘症状,提高便秘症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马铮[5](2021)在《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25例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及椎间隙植骨融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区域是否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30.88±7.04)°,脊柱SVA(34.12±4.68)mm,VAS评分(7.00±1.47),JOA评分(22.00±2.00),ODI指数(41.20±3.96)。随访时间平均24.84±1.31个月,术前2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7.96±2.34)°,脊柱SVA(20.64±3.77)mm,VAS评分(2.64±1.29),JOA评分(27.72±0.94),ODI指数(13.20±3.69);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8.16±2.67)°,脊柱SVA(20.40±3.79)mm,VAS评分(2.36±1.35),JOA评分(27.80±0.87),ODI指数(13.28±3.6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指标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陈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患者,行经后路有限中后柱截骨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二部分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目的:研究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MU-PVCR)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2例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和后路钉棒矫形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86.55±18.07)°,脊柱SVA平均(51.32±8.18)mm,VAS评分平均(5.82±1.35),JOA评分平均(21.18±1.87),ODI指数平均(11.50±2.04)。随访时间平均26.14±1.55个月,术前6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术后3个月时后凸Cobb角平均(39.86±9.13)°,脊柱SVA平均(30.86±4.98)mm,VAS评分平均(2.09±1.11),JOA评分平均(27.36±1.09),ODI指数平均(2.77±0.87);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39.50±9.89)°,脊柱SVA平均(30.64±4.33)mm,VAS评分平均(1.86±0.83),JOA评分平均(27.41±1.09),ODI指数平均(2.41±0.73)。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改良单侧后路全脊椎截骨术矫形效果满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第三部分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目的:研究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26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前柱重建。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螺钉稳定情况。对比所有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位平衡(C7铅垂线与S1后上缘的水平距离,SVA)。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通过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善。结果:手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48.55±6.91)°,脊柱SVA平均(44.02±5.73)mm,VAS评分平均(6.53±1.51),JOA评分平均(11.26±2.72),ODI指数平均(59.02±5.71)。随访时间平均24.34±2.15个月,术前5例神经损害患者Frankel分级由D级提高至E级;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平均(9.53±3.82)°,脊柱SVA平均(18.35±3.51)mm,VAS评分平均(2.65±1.21),JOA评分平均(20.56±3.63),ODI指数平均(20.78±4.01)。末次随访时相比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结: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患者,行PVCR截骨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可恢复脊柱序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施彦龙[6](2021)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病例研究,比较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单纯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上治疗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效果差异,评价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推广使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按照本研究所设定的病例纳入排除标准,使用甘肃省中医院东华HIS病历系统筛选出6个骨科临床科室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确诊为A1型胸腰椎骨折并收住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病案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n=40)和B组(n=38),其中A组均采用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B组均采用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所有纳入病例术前与术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比较术前与术后3天、术后3月及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变化,并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电话回访,根据腰背部功能描述与影像学数据评价两组患者术后6月的临床疗效,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A1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观察指标经统计分析后得出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可比性: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骨折椎体分布、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2.术前观察指标可比性:两组病例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及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经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两组病例的术前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3.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得到有效恢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9.46+2.37,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85+3.8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8.70+2.36,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6.62+3.40,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7.48+2.37,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5.55+3.8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结果显示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均得到有效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37+2.20,B组病例术后3天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57+1.3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7.51+1.64,B组病例术后3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89+2.04,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8.37+1.40,B组病例术后6月伤椎椎体前缘压缩率为9.21+1.75,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Cobb角均得到有效矫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7.74+3.26,B组病例术后3天Cobb角为8.47+2.86,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9.35+2.25,B组病例术后3月Cobb角为11.17+3.99,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0.51+1.83,B组病例术后6月Cobb角为12.21+2.41,两组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6月临床疗效评价:本项研究结果表明,A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7.50%,B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为92.11%,两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经?(17)检验后,得P=0.02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够有效恢复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治疗效果更好;2.术后随着患者下地活动,两组A1型胸腰椎骨折病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Cobb角)均有一定量丢失,但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丢失更少;3.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A1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确切,较单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有效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吴光远[7](2021)在《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观察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和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接受治疗的40例新鲜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腰部垫枕治疗,试验组给予可调节多气囊垫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随访1个月、3个月Cobb角改善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百分比。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三组患者均未出现卧床并发症,两组患者入院后计算VAS评分、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随访1月、3月,对照组ODI评分、VAS评分均明显比实验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的下降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间的差异由分组因素主导。两组入院时椎体前缘压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2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比较,随访1月、3月,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存在分组效应;2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椎体前缘压缩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2组患者椎体前缘压缩率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实验组的第一个月内椎体前缘压缩率较对照组减小更迅速。研究结论: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OVCF,在减轻患者疼痛,促进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改善脊柱功能方面疗效确切。
张亚莉[8](2021)在《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依从性、腰背肌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依从性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腰背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降低腰背肌功能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秦燎阳,潘虹强[9](2020)在《保守治疗、PVP及PKP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47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PVP组及PKP组,各49例。比较三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PKP组的JO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高于PVP组与保守治疗组,且PVP组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PKP组的ODI评分低于PVP组与保守治疗组,且PVP组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PKP组的Cobb角小于PVP组与保守治疗组,且PVP组小于保守治疗组(P<0.05)。PKP组的再发骨折率低于PVP组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与PVP及保守治疗相比,PKP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加快椎体前缘高度恢复,降低骨折再发风险。
胡亚平[10](2020)在《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经过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与传统中医疗法垫枕法两种方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区别,分析评价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方法对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为临床中医保守治疗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提出新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次研究通过收集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17年09月-2019年03月门急诊及住院收治的新鲜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信息,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要求的52名患者分为试验组26人;对照组26人:对伤者病程在1-2周内,行中医脊柱正骨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固定联合骨折合剂内服,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治疗后1天、治疗后2月、治疗后1年)的Cobb’s角、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通过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对比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1)椎体Cobb’s角情况的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伤椎后凸畸形表现;试验组治疗后椎体Cobb’s角7.72±2.19,对照组治疗后椎体Cobb’s角9.29±1.97,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显示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经过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试验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78.05±7.51,对照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73.50±6.43,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显示患者伤椎中部高度经过治疗均得到有效恢复;试验组治疗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83.18±6.25,对照组治疗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79.43±4.02,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患者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疼痛度明显改善;治疗后1天试验组4.20±0.91,对照组4.75±0.94,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月,试验组2.08±0.64,对照组2.58±0.50,治疗后1年试验组1.08±0.40,对照组1.20土0.46,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在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方面明显改善;治疗后1天试验组32.12±2.98,对照组34.00±4.28,两组数据治疗后2月,试验组12.72±1.97,对照组14.33±3.66,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试验组9.76±1.09,对照组10.96±2.26,两组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单纯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在缓解伤后局部疼痛,纠正后凸畸形,伤椎高度的恢复率方面均有着显着改善;(2)在缓解伤后局部疼痛方面,治疗后、治疗后2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ODI评分方面,治疗后1年试验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优势;(3)在治疗2月及1年时,对于日常生活改善方面试验组存在优势;(4)对于适合保守治疗或拒绝手术治疗的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疗效显着,是可供临床选择的保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2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 |
2.3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3个月后VAS和ODI评分比较 |
2.5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
3 讨论 |
(2)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及评价的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观察指标及分析 |
2.1 运动态VAS评分 |
2.2 伤椎的高度恢复情况 |
2.3 伤椎局部Cobb角改善情况 |
2.4 中医疗效评定 |
2.5 手术时间 |
2.6 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 |
2.7 骨水泥渗漏情况 |
2.8 安全性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于OVCF的病因病机分析 |
2 中医手法整复技术分析与运用 |
3 现代医学微创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状 |
4 BFMCs治疗OVCF的作用机制分析及运用 |
5 关于伤椎高度恢复的分析 |
6 不良并发症的分析 |
7 中医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结果分析 |
8 实用性分析 |
9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典型病例 |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ICS)联合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SC)在指导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研究背景 |
1 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的历史演变 |
2 TLICS+LSC联合分类方案的提出 |
3 TLICS+LSC联合分类方案的应用现状 |
第三章 研究内容 |
引言 |
研究对象 |
基本资料 |
研究设计 |
统计方法 |
第四章 统计结果 |
1.评价TLICS+LSC可信度 |
2.评价TLICS+LSC可靠性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一、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特点 |
二、TLICS+LSC联合分类思路的提出及其应用现状 |
三、TLICS+LSC联合分类方案的应用合理性分析 |
四、展望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 |
1 现代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
1.1 便秘的病名认识 |
1.2 骨折术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
1.3 现代医学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
2 祖国医学对髋部骨折术后便秘的认识 |
2.1 便秘的病名来源 |
2.2 便秘的病因病机 |
2.3 中医对便秘的辨证分型 |
2.4 中医药对骨折术后便秘的防治现状 |
3 神阙穴辨证贴敷治疗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理论依据 |
3.1 穴位贴敷疗法 |
3.2 神阙穴的选择依据 |
3.3 穴位贴敷药物组成的选择依据 |
4 研究假设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 |
1 研究对象 |
1.1 对象来源及研究设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排除标准 |
1.4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原则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干预措施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处理 |
4 质量控制 |
4.1 使用同一来源便秘贴 |
4.2 相关人员的培训 |
4.3 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
5 伦理考虑 |
6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试验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比较 |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
3 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的变化情况 |
3.1 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比较 |
3.2 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比较 |
3.3 临床总疗效比较 |
3.4 舒适状况量表总分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基线资料情况分析 |
2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的影响 |
3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便秘症状评估表和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的影响 |
4 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
结论 |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骨折术后便秘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经后路有限脊柱中后柱截骨治疗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伴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术前影像学资料准备 |
2.3 手术方法 |
2.4 术后一般处理 |
2.5 术后康复 |
3 术后疗效评价 |
3.1 影像学指标评价 |
3.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纳入病例一般情况 |
2 纳入病例数据比较 |
2.1 一般情况比较 |
2.2 术前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
2.3 术后影像学观察指标比较 |
3 术后6 月临床疗效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记载 |
1.1 中医学关于胸腰椎骨折的记载 |
1.2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基本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记载与临床应用 |
2 现代医学对胸腰椎骨折的认识与治疗 |
2.1 胸腰椎骨折发病特点 |
2.2 胸腰椎骨折AO分型 |
2.3 A1 型胸腰椎骨折常见致病原因 |
2.4 A1 型胸腰椎骨折损伤机制 |
2.5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A1 型胸腰椎骨折 |
3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优势 |
3.1 中医正骨手法治疗A1 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
3.2 中医正骨手法代表之陇中正骨 |
3.3 A1 型胸腰椎骨折协同治疗的结论分析 |
4 术后发生内固定失败的可能相关性危险因素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语 |
1 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3.1 研究存在的不足 |
3.2 研究方向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典型病例 |
致谢 |
参与科研课题与发表学术论文 |
(7)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分型辩证论治 |
1.4 其他中医治疗 |
2.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现代相关研究 |
2.1 OVCF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 |
2.2 症状、体征 |
2.3 影像学 |
2.4 治疗方式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病例来源 |
3.病例资料 |
3.1 诊断标准 |
3.2 症状体征的量化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3.6 实验终止 |
4.研究方法 |
5.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垫枕法治疗OVCF的适应征 |
2.垫枕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理 |
3.影响垫枕疗效的因素 |
3.1 垫枕类型 |
3.2 垫枕高度的设计 |
3.3 垫枕宽度的设计 |
3.4 垫枕时机选择 |
3.5 结合适度的康复训练 |
4 并发症及处理 |
5 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创新点与不足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多气囊垫枕实物使用介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腰背肌功能评分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9)保守治疗、PVP及PKP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JOA、ODI评分比较 |
2.2 三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
2.3 三组患者的再发骨折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祖国传统医学对新鲜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认识 |
2.西医学对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
2.1 胸腰段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 |
2.2 胸腰段椎体骨折分型 |
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
3.1 中医保守治疗 |
3.1.1 手法整复 |
3.1.2 垫枕法治疗 |
3.1.3 功能锻炼 |
3.1.4 器械复位 |
4.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的研究基础 |
5.西医治疗 |
6.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采集时间 |
1.3 诊断依据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辨证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与原因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3.疗效评定标准 |
3.1 影像学指标 |
3.2 临床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分析方法 |
5.研究结果 |
5.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5.2 结果比较 |
5.2.1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后凸Cobb's角比较 |
5.2.2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比较 |
5.2.3 患者治疗前后伤椎中部高度恢复率比较 |
5.2.4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度(VAS)比较 |
5.2.5 患者治疗前后腰部功能障碍评分(ODI)比较 |
6.技术路线图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治疗新鲜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特点 |
2.手法复位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治疗特色 |
2.1 中医脊柱正骨手法过伸复位的理论基础 |
2.2 可调式脊柱外固定器治疗特点 |
2.3 骨折中医辨证论治 |
3.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2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球囊多点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综合应用效果分析[J]. 孙彬. 中国医学创新, 2021(34)
- [2]手法整复联合BFMCs治疗OVCF的临床疗效观察[D]. 许约善.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胸腰椎损伤分类系统(TLICS)联合载荷分享评分系统(LSC)在指导脊柱胸腰段损伤分类及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D]. 彭益. 河北大学, 2021(11)
- [4]神阙穴辨证贴敷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气虚秘患者的效果研究[D]. 文曹丽.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后路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D]. 马铮.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陇中正骨手法协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AO分型A1型)的回顾性研究[D]. 施彦龙.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自制可调节式多气囊垫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D]. 吴光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早期康复护理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张亚莉.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1)
- [9]保守治疗、PVP及PKP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J]. 秦燎阳,潘虹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31)
- [10]脊柱外固定器联合骨折合剂内服治疗新鲜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