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骨胶囊治疗骨折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阳世贤,邓芳文,孙德贵,胡建华,周光华,廖国平[1](2021)在《强骨胶囊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强骨胶囊联合抗骨质疏松(OP)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CNKI;全面收集强骨胶囊联合抗OP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有效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项RCTs,共计43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强骨胶囊联合常规抗OP药物可显着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BMD)值(WMD=0.14,95%CI[0.11,0.16],P<0.00001)和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OR=4.01,95%CI[2.11,7.6],P<0.0001);强骨胶囊联合抗OP药物治疗能显着增加血磷(P)水平(WMD=0.11,95%CI[0.03,0.20],P=0.01);强骨胶囊联合抗OP药物治疗对血钙(Ca)、血碱性磷酸酶(ALP)和血骨钙素(BG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Ca=0.06,95%CI[-0.25,0.36],P=0.72;WMDALP=-19.22,95%CI[-52.87,14.43],P=0.26;WMDBGP=0.68,95%CI[-0.3,1.66],P=0.17)。结论强骨胶囊联合抗OP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BMD值和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血P水平,但对血Ca、ALP和BCG水平无显着效果。
曹如意[2](2021)在《芪骨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的疗效观察及骨代谢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对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的临床疗效及骨代谢的影响,探究其在本病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肝肾不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共76例,采取随机分组:(1)对照组:PKP术+醋酸钙颗粒+骨化三醇胶丸;(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芪骨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1疗程,1疗程完暂停2天,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以及术前和术后6个月中医症候积分、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随访术后12个月新发骨折数量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术前在年龄、病程、伤椎分布、VAS评分、JOA评分、骨密度、骨钙素(OC)、β-胶原特殊系列(β-crosslaps)、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2、VAS评分:经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减轻疼痛上均有疗效,短期内,两组疗效差异不大,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试验组较对照组显着。3、JOA评分:经治疗后两组各观察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试验组的JO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腰椎功能恢复方面均有疗效,短期内,两组疗效差异不大,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试验组腰椎功能恢复的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功能恢复越理想。4、骨密度水平:治疗后两组的骨密度较术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骨密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对骨密度的改善要优于对照组。5、骨代谢水平:治疗后两组骨形成标志物(OC、Total-PINP)较术前均有提高,骨吸收标志物(β-crosslap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的OC和Total-PINP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试验组的β-crosslap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对骨代谢的调节要优于对照组。6、治疗后,中医临床总体有效率试验组为为91.7%,对照组为83.3%;临床疗效评价有效率试验组为88.9%,对照组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佳。7、新发骨折情况:术后12个月两组椎体新发骨折率为14.4%,试验组新发骨折2例,对照组新发骨折9例,术后两组新发骨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术后新发骨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应用于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患者临床疗效显着,较常规术后处理更具优势;能够减轻其腰背痛、恢复腰椎功能、降低术后新发骨折率、调节骨代谢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黄喆宇[3](2021)在《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强化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 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科住院,西医诊断为单一椎体(T10-L4)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中医证候诊断为肾虚血瘀型的患者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试验组41例,其中对照组术后第2天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试验组术后第2天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疗程为3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骨标志物水平、VAS评分、改良OD I功能障碍指数、术后3月内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治疗结束后判断其作用,并应用SPSS20.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课题共纳入83例患者,脱落3例,最终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两组病例在治疗前一般情况上比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骨密度水平:两组在治疗后各观察点骨密度水平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月,两组间骨密度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间骨密度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维持骨密度水平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骨标志物水平:两组在治疗后各观察点骨标志物水平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周、1月,两组间骨标志物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两组间骨标志物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善骨代谢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4、VAS评分:两组在治疗后各观察点的VAS评分相比术前均有明显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明显。治疗后1周两组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两组VAS评分在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的疼痛缓解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愈加明显。5、改良ODI评分:两组在治疗后各观察点的ODI评分相比术前均有明显降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下降幅度更明显。治疗后1周两组OD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1月、2月、3月两组ODI评分在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试验组对活动功能障碍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随着用药疗程的增长,功能活动恢复越理想。6、术后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经过随访3月,术后两组邻近椎体再骨折情况比较,?2=2.003,P=0.157(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汤有助于改善OVCF术后患者骨代谢水平,维持骨密度水平并减少骨量的丢失,且能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对预防O VCF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郭永强[4](2021)在《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选择140只三月大SD系雌性大鼠,250±20g,其中随机取120只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模型,剩余20只为空白(A组)。将全部的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六个组,模型组(B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C组),芪骨胶囊治疗组(D组),低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E组),中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F组)和高剂量芪骨+阿仑膦酸钠组(G组),共七组,每组20只。A组、B组大鼠每日灌胃双蒸水,剩余组数分别按分组类别灌胃(芪:900mg/kg/d,阿:2mg/kg/d;100g/ml),连续12周。分别在第4、8、12周取1/3大鼠检测血清E2、PINP、β-CTx的浓度;行双能X线检测L4椎体骨密度,骨强度检测仪检测右股骨骨强度的最大载荷以及制作左股骨病理切片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小梁变化。结果:(1)空白组与模型组的E2水平相比较,造模后4周,模型组水平明显降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8周,与阿伦组、低剂量组对比,高剂量E2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第12周,与芪骨组、阿伦组、低剂量组对比,高剂量组E2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低、中、高剂量(芪骨+阿伦)组三组相比,第4、8、12周随剂量的增加,E2水平也相应增加,呈浓度依赖性。(2)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各时间段均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干预组的β-CTx水平在第4周与模型组对比,均有降低,无统计学差异;第8、12周的不同时间段里,中、高剂量组与芪骨、低剂量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P<0.01)。(3)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PINP水平在各时间段都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药物干预组的PINP水平在第4周与模型组对比,均有提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8、12周的PINP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8周,与阿伦组相比,高剂量组明显增高;第12周时,与阿伦组、低剂量组对比,高剂量组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明显。(4)第4周时模型组大鼠L4椎体骨密度与空白组对比,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药物干预组的骨密度在第4、8周与模型组对比,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第4周模型组大鼠右股骨最大载荷与空白组对比,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4、8周时,各药物干预组的右股骨最大载荷与模型组对比,均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HE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观察下,空白组大鼠左股骨的骨小梁组织形态饱满,排列紧密,结构完整。大鼠PMOP造模后骨小梁组织明显变细,骨小梁出现断裂、不连续,骨髓腔较空白组明显增大。在各药物干预组灌胃后,骨小梁组织逐渐改变,形态逐渐饱满、排列变得致密,且形态结构逐渐连续完整,骨髓腔逐渐变细。结论: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能够提高E2的水平,改善OP大鼠的血清学骨代谢指标,提高PINP的水平,抑制β-CTx的水平;能提高由于雌激素减少引发OP大鼠的骨密度与骨强度,改善其骨组织形态学表现。
岳晨[5](2019)在《基于“骨痿”理论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影响,进一步指导术后中西医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304例,筛选其中101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术后随访中手术椎体高度的丢失及后凸角改变分为塌陷组、未塌陷组,观察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骨密度、术后随访影像资料中的高度丢失与后凸角改变。术后予以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维生素D、钙剂)、强骨胶囊进一步治疗,观察术后中医证候改善及再塌陷的发生率。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比较发现,塌陷组与未塌陷组在年龄、随访时间及性别构成等方面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塌陷组与未塌陷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分布形态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塌陷组中,骨水泥未接触上下终板占41.9%;非塌陷组中,骨水泥同时接触上下终板占52.9%。X线正位片骨水泥过中线与否与手术椎体再塌陷无显着相关性(P>0.05)。在术后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中,有61例患者服用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强骨胶囊,40例患者仅服用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两组术后随访证候改善对比行独立样本T检验示P<0.05,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性;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结合强骨胶囊组中再塌陷率为21.7%,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组再塌陷率为45.0%,行独立样本T检验示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1.骨密度是椎体成形术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影响因素,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发生可能是骨质疏松症自然病程的结果,说明“骨痿”在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中的影响。2.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强骨胶囊对于椎体成形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及降低再塌陷发生率有一定作用,联合用药组与基础用药组相比在术后疼痛缓解、降低手术椎体再塌陷发生率存在显着性差异,从而说明应用中医“骨痿”理论指导术后进一步治疗的临床意义。3.骨水泥分布形态与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相关,骨水泥呈团块状分布、远离椎体终板能够增加手术椎体术后再骨折、塌陷的风险;骨水泥均匀弥散、同时接触手术椎体上下终板能够有效维持术后手术椎体的高度,避免再骨折、塌陷。
安建鹏[6](2019)在《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分析及骨碎补的临床应用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同时观察PVP术后服用中药骨碎补的邻近椎体再骨折率,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骨科行PVP治疗的234例OVCF患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初次椎体骨折部位、初次椎体骨折数目、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抗骨质疏松治疗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PVP术后服用强骨胶囊(成分为骨碎补总黄酮)+钙剂+维生素D治疗、钙剂+维生素D治疗、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的邻近椎体再骨折率,进行卡方检验分析。结果: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32例,再骨折率为13.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骨密度(P=0.001)、初次多个椎体骨折(P=0.001)、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过大(P=0.019)、骨水泥渗漏(P=0.005)是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治疗(P=0.006)是再骨折的保护因素,上述其它因素与再骨折无关(P>0.05)。PVP术后服用强骨胶囊+钙剂+维生素D治疗的邻近椎体再骨折率低于钙剂+维生素D治疗、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经卡方检验分析,存在显着的差异(P=0.009)。结论:低骨密度、初次多个椎体骨折、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过大、骨水泥渗漏是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保护因素,PVP术后服用中药骨碎补能够降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7](2019)在《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先后经过指南注册及指南计划书撰写、相关指南评价分析、临床问题遴选和确定、临床证据检索及评价、形成推荐意见等流程,经共识专家组3轮讨论,最终制定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使用推荐意见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系统对证据体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同时考虑中国患者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为老年骨质疏松的诊疗提供15条推荐意见。该指南涵盖了老年骨质疏松的筛查,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多种抗骨质疏松药物,疗效监测和评估等方面。该指南旨在为中国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最佳决策工具。
柴勇[8](2019)在《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比观察去卵巢大鼠与去睾丸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异同点、以及右归丸对其干预作用的异同点,并从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的角度,部分揭示差异产生的机制。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并进一步丰富“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选用同月龄(3月龄)SD大鼠156只,SPF级,雌雄各半。先将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8个组,分别是:雌性基础组与雄性基础组,雌性空白对照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雌性假手术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雌性造模组与雄性造模组,每组各42只。使用3%的戊巴比妥钠按照0.15ml/100g体重的剂量对雌、雄造模组大鼠进行麻醉,之后分别施以双侧卵巢切除手术或睾丸切除手术(去势);手术过程中,雌性造模组死亡5只,雄性造模组死亡4只;雌、雄假手术组大鼠的手术过程与雌、雄造模组大鼠相同,但是不切除卵巢或睾丸,仅切除卵巢或睾丸周围少许的脂肪组织。在进行上述手术的前一天,将雌、雄基础组大鼠麻醉后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将测得的数据作为其它各分组实施处理因素之前的基础值。手术3个月后,将雌性造模组37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卵巢切除组(OVX组)13只,OVX+戊酸雌二醇组(雌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2只,OVX+右归丸组(雌性右归丸组)12只;将雄性造模组38只大鼠按照体重再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是睾丸切除组(ORX组)13只,ORX+甲睾酮组(雄激素组,即阳性对照组)13只,ORX+右归丸组(雄性右归丸组)12只。分组结束后,对各给药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雌性右归丸组与雄性右归丸组给予右归丸水煎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1.024g生药/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0.24g生药/kg体重(此剂量是以往研究已被证实的有效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6.5倍);雌激素组大鼠给予戊酸雌二醇(E2)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0.184mg/kg体重;雄激素组大鼠给予甲睾酮(T)药液,给药浓度、体积分别为:0.184mg/ml、1ml/100g体重,给药剂量为1.84mg/kg体重。以上各组给药,一天一次,连续6天,休息1天后,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连续给药3个月。雌、雄空白对照组,雌、雄假手术组,OVX组与ORX组则按照上述方法给予等体积的纯净水进行灌胃。灌胃期间,每周对大鼠进行一次体重称量,根据体重变化调整给药体积。给药结束后,将实验各组大鼠麻醉后迅速处死,取双侧股骨,用于Micro CT骨组织形态指标与电子万能试验机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取胫骨,制作脱钙骨冰冻切片,用于MAPK(Erk1/2)、c-Fos、AP-1三者蛋白表达的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呈正态分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处理;方差齐性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方差不齐的,采用Dunnett’s T3(3)检验。若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A(k样本)(W)进行处理;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其项下的Stepwise step-down检验。结果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1.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V/TV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V/TV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onn.Dn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大幅度的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onn.Dn均呈现负增长,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减少的程度要明显低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Conn.Dn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减少程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1.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的Cb.C呈现负增长,即减少;而OVX组和ORX组的增加,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Cb.C也增加,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但其增加的程度要明显小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与ORX组比较,OVX组Cb.C的增加程度明显要大;雌性右归丸组的Cb.C较雄性右归丸组虽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4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大鼠股骨松质骨DA显着低于雌性假手术组;而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DA显着高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DA明显降低;而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DA均显着提高。ORX组的DA明显高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1.5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 比较,OVX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皆明显提高;而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Tb.Pf皆显着降低。ORX组、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雄性假手术组的均明显提高,而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Tb.Pf较ORX组的均明显降低。ORX组的Tb.Pf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大鼠股骨最大载荷(ML)、断裂强度(BS)和弹性模量(EM)变化率能够反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情况。2.1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ML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ML虽也有增加,但增加的程度要显着小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VX组,而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不明显。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ORX组,但明显小于雄性假手术组。OVX组ML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ORX组;雌性右归丸组的亦明显小于雄性右归丸组。2.2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BS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呈现负增长,即减少,分别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着。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BS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BS的减少程度明显大于ORX组;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2.3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在实验结束后,雌性假手术组和雄性假手术组大鼠股骨皮质骨EM大幅度增加;而OVX组和ORX组的EM呈现负增长,即减少,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以及雄激素组、雄性右归丸组的EM均增加,增加的程度与它们相应的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而明显大于它们相应的OVX组和ORX组。OVX组EM减少的程度与ORX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性右归丸组EM增加的程度与雄性右归丸组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3.1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l/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雄性假手术组的相比,明显增加,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与之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减少。ORX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与OVX组的比较,明显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MAPK(Erk1/2)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高于雌性右归丸组。3.2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增加,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无显着性变化;与OVX组比较,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减少。ORX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雄性假手术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与雄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皆明显减少。ORX组的c-Fos蛋白表达阳性密度较OVX组显着减少。雄性右归丸组的较雌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3.3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OVX组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高于雌性假手术组,雌激素组和雌性右归丸组的与雌性假手术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雌激素组、雌性右归丸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与雄性假手术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OR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明显增加,雄激素组的无显着性差异;与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比较,雄激素组和雄性右归丸组的均明显减少。ORX组的AP-1蛋白表达阳性密度显着低于OVX组。雄性右归丸组的则显着高于雌性右归丸组。以上指标,雌性假手术组与雌性空白对照组比较以及雄性假手术组与雄性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从而排除了手术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结论(1)雌、雄大鼠去势后,均发生了骨质疏松症;但两者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的BV/TV、Conn.Dn的减少程度以及Cb.C的增加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去势大鼠;DA明显低于而Tb.Pf明显高于雄性去势大鼠。右归丸对去势所致的雌、雄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在微观结构的改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BV/TV、Conn.Dn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改善程度;而对DA、Cb.C、Tb.Pf的改善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2)雌、雄大鼠去势后,皮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均明显下降,但存在明显差异,体现在:雌性大鼠最大载荷、断裂强度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雄性大鼠,而弹性模量雌、雄之间无明显差异。右归丸对此均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但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右归丸对雄性去势大鼠最大载荷的增加程度要明显大于雌性去势大鼠;而对断裂强度、弹性模量的增加作用,两者无明显差异。(3)MAPK(Erk1/2)/c-Fos/AP-1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症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雌、雄大鼠去势后,骨髓(松质骨部分)中的MAPK(Erk1/2)、c-Fos和AP-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雌性去势大鼠的这三个关键因子的表达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去势所致雌、雄大鼠松质骨在微观结构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的机制之一。右归丸能通过抑制这一通路达到治疗去势所致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对雌性去势大鼠的抑制作用要明显强于雄性去势大鼠,这是右归丸对雌性去势大鼠松质骨微观结构的改善程度要优于对雄性去势大鼠的机制之一。
王铁强[9](2019)在《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防治肝肾不足型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活动障碍综合征(Dysmobility syndrome,D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筋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参与全球老龄化与成人健康研究(SAGE)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跌倒风险和骨折风险的增加,是全球范围内影响老年人活动健康的主要问题,是预测未来老年人寿命的强有力指标。因此,解决困扰绝大多数老年人的身体活动障碍的问题,延缓肌骨系统衰退,提高老年人运动功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社会意义。本研究通过开展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改善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以期能寻找到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干预方案,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最终延长寿命。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对照原则,选择符合纳入标准肝肾不足型活动障碍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在浦东三个社区共纳入受试者101例,分为对照组33例、太极拳运动组(简称运动组)34例、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联合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健康指导,不施加干预措施,记录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方式;运动组指导开展太极拳运动,每天30分钟以上,每周2-3次;联合治疗组予太极拳和芪骨胶囊联合干预。共观察24周,比较受试者干预前、12周、2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肝肾不足证)、VAS评分、跌倒风险评估、骨密度及生化指标,以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记录干预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分析软件SPSS21.0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论。结果:(1)对照组、运动组和联合治疗组三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干预12周和干预24周后均有所下降,干预12周后联合治疗组优于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也优于对照组;干预24周后联合治疗组、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效果均好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P=0.006<0.05)。(2)三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显示,三组患者在干预12周和干预24周之后疼痛评分均有所减少,干预12周后对照组、运动组和联合治疗组对比,疗效均好于对照组;干预24周后对照组、运动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临床效果均好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疼痛缓解效果更加显着(P=0.000<0.05)。(3)联合组和运动组两组患者跌倒评分经过干预24周后数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对照组干预24周、干预前值数无统计学差异(P=0.224>0.05)。联合组和运动组经24周干预后,跌倒风险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降低为低风险分段;联合组与对照组24周干预后,跌倒评分数对比有显着差异(P=0.000<0.05);干预24周后,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4)联合治疗组和运动组腰椎(L1-4)和股骨颈在干预24周后骨密度值均有一定升高,联合治疗组、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效果均好于对照组,而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加显着。全髋骨密度值干预24周后与干预前相比并无显着统计学意义。(5)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β骨胶原在三组干预12周和24周后较前均没有得到明显的临床改善,疗效不明显。而联合治疗组和运动组的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和维生素D在干预12周和24周后,有一定效果。其中联合治疗组与运动组、对照组比较,三个骨代谢指标改善较明显。但是总体说明在改善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对于活动障碍综合征的治疗还需要持续较长时间。(6)干预前,三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无明显差异性(P>0.05);统计分析干预观察前后三组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肝肾功能(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尿酸)等指标,研究者经过系统分析认为以上指标对于此临床试验没有必然联系,且在本试验整个随访过程中,受试者均未出现以上指标的异常及发生任何不良事件。结论:单独选择太极拳运动,或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在预防和治疗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上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表现为改善患者腰背酸痛、腰膝酸软无力、下肢抽筋、步履艰难、无法持重等临床症状;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有效提高骨密度,调节骨代谢的作用。
廉由之[10](2019)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合密骨胶囊治疗伴骨量减少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患者疼痛度、腰椎功能活动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运动方式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临床疗效有无差异;2.观察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患者口服密骨胶囊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跌到风险和骨折风险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密骨胶囊组)、B组(石氏强筋功法组)、C组(核心稳定训练组)。A组不运动,B组采用石氏伤科强筋功法锻炼,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0套,C组采用核心稳定训练,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10套,疗程为12周,并将密骨胶囊作为基础治疗,每日3次,每次三粒口服,疗程为26周。本试验将访视1(入组0天)指标作为基线,访视2(1周±2天)、访视3(4周±5天)、访视4(8周±5天)、访视5(12周±5天)为疗效评价点,访视6(26周±5天)为末次随访时间点。结果1.本研究课题共纳入90例受试者,三组中各有1例脱落,脱落率各占3.33%,经Fisher精确概率法,得出P=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后三组各随访观察完成30例受试者。不同分组年龄、性别、BMI、病程、绝经年限分布的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受试者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三组组内比较(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Mauchly’s W球形检验结果P≤0.05,故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自由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各时间点比较的F=658.679,P<0.001,表明6个时间点患者的NRS评分不全相同(P<0.001),三组疼痛缓解值(NRS评分)在治疗后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NRS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三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第1周,第4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3.比较三组受试者第26周时疼痛缓解值(NRS评分)的疗效评价和总有效率,A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0例(0%)、显效7例(23.33%)、有效18例(60%)、无效5例(16.67%),总有效率为83.33%;B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4例(13.33%)、显效11例(36.67%)、有效13例(4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C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1例(3.33%)、显效14例(46.67%)、有效13例(4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A组和B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2.012,P=0.044,两组疗效分布有明显差异,且提示B组缓解疼痛疗效优于A组;A组和C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2.256,P=0.024,两组疗效分布有明显差异,且提示C组缓解疼痛疗效优于A组,B和C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0.810,P=0.418,两组疗效分布无明显差异。4.三组患者组内比较(不同时间点数据的比较):Mauchly’s W球形检验结果P≤0.05,故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自由度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各时间点比较的F=253.287,P<0.001,表明各时间点患者的ODI评分不全相同(P<0.001)。组内比较,三组功能障碍值(ODI评分)治疗后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ODI评分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具有可比性,ODI评分在治疗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三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第1周,第4周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三组受试者第26周时功能障碍(ODI值)的疗效评价和总有效率,A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4例(13.33%)、显效14例(46.67%)、有效8例(26.67%)、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B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14例(46.67%)、显效13例(43.33%)、有效3例(10%)、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C组30例受试者中,达到临床痊愈标准10例(33.33%)、显效16例(53.33%)、有效3例(10%)、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A组和B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3.080,P=0.002,两组疗效分布有明显差异,且提示B组改善功能障碍疗效优于A组。A组和C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2.655,P=0.008,两组疗效分布有明显差异,且提示C组改善功能障碍疗效优于A组,B组和C组采用成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疗效分布z=-0.024,P=0.981,两组疗效分布无明显差异。6.比较90例受试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治疗12周后,股骨颈、全髋骨密度分别上升了0.5%、0.1%,26周后股骨颈、全髋、L1-L4骨密度分别上升了2.5%、1.0%,0.1%,除了L1-L4的骨密度在治疗12周后有下降以外,其余不同时段不同部位骨密度均有上升。A、B、C三组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6周L1-L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骨钙素水平、β-CTX水平在治疗12周、26周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其余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不同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8.用非参数检验比较90例受试者治疗前后跌倒风险率,跌倒风险降低在第12周、26周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用非参数检验分析90例受试者髋部骨折风险率,髋部骨折风险在治疗后第12周、26周均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骨折风险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用方差分析评价安全性指标(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胺转移酶、血肌酐、尿素氮)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服药26周后以上6个指标并未变化,该药对这些指标无影响,在本次试验过程中密骨胶囊使用安全,对肝肾功能无损害。11.三组治疗的临床满意度比较:三组受试者在治疗第26周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A组非常满意2人(6.7%),满意10人(33.3%),一般8人(26.7%),不满意5人(16.7%),非常不满意5人(16.7%);B组非常满意9人(30%),满意13人(43.3%),一般5人(16.7%),不满意2人(6.7%),非常不满意1人(3.3%);C组非常满意7人(23.3%),满意11人(36.7%),一般7人(23.3%),不满意2人(6.7%),非常不满意3人(10%)。采用多个独立样本率的比较,P=0.002,三组满意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两组受试者运动疗法难易程度评分比较:B组非常简单2人(16.7%),简单10人(33.3%),一般5人(26.7%),难3人(10%),非常难3人(10%);三组受试者在治疗第12周时填写满意度调查表,B组非常简单2人(16.7%),简单9人(33.3%),一般5人(26.7%),难8人(10%),非常难6人(10%)。采用两独立样本率的比较,P=0.021,两组运动疗法难易程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不良事件:本课题观察过程中,A组有1例患者出现恶心、腹胀,给予相应处理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强筋功法锻炼4周后患者出现腰痛伴右下肢麻木,予以手法、热熏治疗后症情好转,预后良好;核心稳定运动组1例出现腰部疼痛加重,嘱卧床休息,口服止痛药物后疼痛好转。结论1.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和核心稳定运动均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受试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障碍,增强腰稳定性。2.密骨胶囊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维持受试者骨密度,降低跌到风险、髋部骨折风险。3.石氏伤科强筋功法联合密骨胶囊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受试者的疼痛和功能活动,维持骨量,疗效较佳,且石氏强筋功法具有简、易、廉的特点,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二、童骨胶囊治疗骨折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童骨胶囊治疗骨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强骨胶囊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检索 |
1.2 纳入标准 |
1.3 评价方法 |
1.4 数据提取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 |
2.2 Meta分析结果 |
2.2.1 对BMD值的影响: |
2.2.2 对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的影响: |
2.2.3 对血Ca、P、ALP和BGP水平的影响: |
3 讨论 |
(2)芪骨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的疗效观察及骨代谢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脱落标准 |
研究方法 |
1 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1.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
2 治疗前观察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1 两组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
2.2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 治疗前后观察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4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4.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2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5 新发骨折对比 |
6 安全性评估 |
讨论 |
1 骨质疏松症与OVCF的现状 |
2 PKP治疗OVCF的优势 |
3 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因素分析 |
3.1 骨水泥量及渗漏风险 |
3.2 骨密度 |
3.3 骨代谢水平 |
4 PKP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措施 |
4.1 手术方式的发展 |
4.2 骨质疏松管理 |
5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管理 |
5.1 病因病机 |
5.2 中医药管理 |
6 芪骨胶囊的药理研究及应用 |
7 结果分析 |
7.1 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对VAS评分的影响 |
7.2 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对JOA评分的影响 |
7.3 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对骨密度的影响 |
7.4 芪骨胶囊联合PKP术对骨代谢的影响 |
7.5 疗效评价 |
7.6 椎体再骨折情况比较 |
8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强化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收集 |
2 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标准 |
6 脱落病例处理 |
研究方法 |
1 分组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一般治疗 |
2.2 治疗用药 |
2.3 用药方案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骨密度检查 |
4.2 骨标志物检测 |
4.3 VAS评分 |
4.4 改良ODI功能障碍指数 |
4.5 非伤邻近椎体骨折情况 |
5 安全性观察指标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治疗前指标分析 |
2.1 VAS评分比较 |
2.2 ODI评分比较 |
2.3 骨密度水平比较 |
2.4 骨标志物水平比较 |
3 治疗后指标的分析比较 |
3.1 骨密度水平比较 |
3.2 骨标志物水平变化比较 |
3.3 VAS评分比较 |
3.4 改良ODI评分比较 |
3.5 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 |
讨论 |
1 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认识 |
1.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认识 |
1.2 西医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认识 |
2 OVCF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
2.1 骨质疏松进程 |
2.2 年龄与性别 |
2.3 初始椎体骨折位置及数量 |
2.4 骨水泥渗漏 |
2.5 其他 |
3 预防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措施 |
3.1 药物防治 |
3.2 其他措施 |
4 课题主方及药物分析 |
4.1 药物作用及特点 |
4.2 药物分析 |
4.3 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骨密度水平比较 |
5.2 骨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
5.3 VAS评分比较 |
5.4 改良ODI评分比较 |
5.5 术后邻近椎体骨折情况比较 |
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7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部分典型病例 |
附录B:知情同意书 |
附录C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设备 |
1.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步骤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 |
2.3 给药 |
2.4 取材 |
2.5 指标检测 |
2.6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及数量情况 |
3.2 各组大鼠血清E2、PINP、β-CTx指标检测结果 |
3.3 各组大鼠L4 椎体骨密度检测结果 |
3.4 各组大鼠右股骨骨强度检测结果 |
3.5 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
4 讨论 |
4.1 PMOP的诊断 |
4.2 PMOP动物模型的建立 |
4.3 PMOP与 E2 及骨转换标志物PNIP、β-CTx的关系 |
4.4 PMOP与骨密度、骨强度的关系 |
4.5 芪骨胶囊的药理学分析及其治疗PMOP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
4.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5)基于“骨痿”理论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手术治疗 |
1.7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讨论 |
1 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发生率 |
2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在再塌陷中的作用 |
3 祖国医学“骨痿”理论与强骨胶囊 |
4 骨水泥在手术椎体内的分布形态与再塌陷的关系 |
5 影响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其他因素 |
6 中医“标本兼治”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 |
7 研究缺陷 |
8 中药抗骨质疏松及新型骨水泥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未来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浅谈中医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相关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6)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分析及骨碎补的临床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研究指标 |
2.1 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 |
2.2 骨水泥渗漏的判定 |
2.3 抗骨质疏松治疗的判定 |
3 骨碎补(强骨胶囊)的临床应用观察 |
4 统计学方法 |
5 质量控制 |
结果 |
1 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 |
1.1 单因素分析 |
1.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2 骨碎补(强骨胶囊)的临床应用观察 |
讨论 |
1 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 |
2 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分析 |
2.1 性别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2 年龄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3 骨密度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4 体重指数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5 初次椎体骨折部位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6 初次椎体骨折数目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7 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8 骨水泥注入量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9 骨水泥渗漏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2.10 抗骨质疏松治疗对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影响 |
3 骨碎补的临床应用分析 |
3.1 祖国医学对骨折病的认识 |
3.2 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病的三期用药原则 |
3.3 骨碎补的临床应用观察 |
4.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研究进展及骨碎补的临床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强骨胶囊说明书 |
发表论文 |
(7)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论文提纲范文)
1 老年骨质疏松背景 |
2 《指南》 (2018) 方法学及制作流程 |
3 《指南》 (2018) 相关临床问题推荐意见及依据 |
推荐意见1 |
推荐意见3 |
推荐意见4 |
推荐意见5 |
推荐意见6 |
推荐意见7 |
推荐意见8 |
推荐意见9 |
推荐意见10 |
推荐意见11 |
3.1 仙灵骨葆胶囊 (片) |
3.2 骨疏康胶囊 (颗粒) |
3.3 金天格胶囊 |
3.4 强骨胶囊 |
推荐意见12 |
推荐意见13 |
推荐意见14 |
3.1 DXA骨密度检测 |
3.2 BTM |
3.3 脊柱影像学检查 |
推荐意见15 |
4 指南形成 |
4.1 指南注册与计划书的撰写 |
4.2 指南使用者与应用的目标人群 |
4.3 指南工作组 |
4.4 利益冲突声明 |
4.5 临床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
4.6 证据的检索 |
4.7 证据的评价 |
4.8 推荐意见的形成 |
4.9 传播与实施 |
4.10 指南的更新 |
(8)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 |
1.4 实验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1.1 卵巢切除手术(OVX)的具体方法 |
2.1.2 睾丸切除手术(ORX)的具体方法 |
2.2 取材 |
2.3 脱钙骨冰冻切片的制作 |
2.4 指标检测 |
2.4.1 骨组织形态指标的检测 |
2.4.2 骨生物力学指标的检测 |
2.4.3 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检测 |
2.5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形态结构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BV/TV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onn.Dn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Cb.C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71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4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DA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1.5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松质骨Tb.Pf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1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ML变化率的比较及右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2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BS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2.3 雌雄去势大鼠股骨皮质骨EM变化率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c-Fos、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1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MAPK(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2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c-Fos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3.3 雌雄去势大鼠胫骨骨髓中AP-1蛋白表达的比较及右归丸对其的干预作用 |
讨论 |
1 从“性别差异”角度探讨中医“肾主骨”理论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
2 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比较 |
3 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 |
4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4.1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的干预作用 |
4.2 右归丸对雌、雄去势大鼠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干预作用 |
5 机制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附图 |
(9)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防治肝肾不足型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骨质疏松症 |
1.2.2 肌少症 |
1.2.3 少肌性肥胖 |
1.2.4 低步态速度 |
1.2.5 低握力 |
1.2.6 过去一年中的跌倒史 |
1.2.7 活动障碍综合征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中止标准 |
2 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干预方案 |
2.2.1 对照组 |
2.2.2 运动组 |
2.2.3 治疗组 |
2.3 临床试验质量控制 |
2.4 观察指标 |
2.4.1 中医证候积分(肝肾不足证) |
2.4.2 VA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 |
2.4.3 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FallsriskforOld People-Community setting assement tool,FROP-Com) |
2.4.4 骨密度(BMD) |
2.4.5 骨代谢生化指标 |
2.4.6 安全性指标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干预前各基线资料分析 |
3.1.1 一般资料 |
3.1.2 三组活动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六个相关因素分布情况 |
3.1.3 三组患者干预前疗效性指标分析 |
3.2 干预前后结果对照 |
3.2.1 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肝肾不足证)统计情况 |
3.2.2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分析 |
3.2.3 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FROP-Com) |
3.2.4 骨密度测量值分析 |
3.2.5 生化指标统计分析情况 |
3.2.6 安全性指标分析统计结果 |
4 讨论 |
4.1 活动障碍综合征的定义和临床流行病学 |
4.2 基于肝肾不足证建立活动障碍综合征的防治理念 |
4.3 从“筋骨并重”论治活动障碍综合征 |
4.4 治法研究现状 |
4.4.1 运动疗法防治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机制及进展 |
4.4.2 太极拳运动防治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机理研究 |
4.4.3 芪骨胶囊防治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方药分析 |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活动障碍综合征的认识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社区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工具(FROP-Com) |
附录三 :课题病例CRF表相关材料 |
(10)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合密骨胶囊治疗伴骨量减少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临床资料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3.纳入标准 |
4.排除标准 |
5.中止、剔除标准 |
6.脱落标准 |
7.不良事件处理 |
二、研究方法 |
1.试验技术路线图 |
2.研究目的 |
3.样本量计算 |
4.设计类型 |
5.随访 |
6.治疗方法 |
7.观察指标 |
8.临床研究数据管理 |
9.统计学分析 |
10.质量控制 |
11.伦理学原则 |
三、结果 |
1.三组受试者治疗前基线比较 |
2.主要观察指标结果 |
3.次要观察指标 |
4.安全性指标数据分析 |
5.不良事件 |
四、讨论 |
1.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概述 |
2.骨量减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3.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 |
4.课题设计思路及结果 |
5.强筋功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伴骨量减少中的防治作用 |
6.强筋功法的适应人群和临床起效时间观察 |
7.核心肌群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中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
8.浅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运动方式的选择 |
9.密骨胶囊对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
10.运动疗法对骨量减少的影响 |
11.骨折风险、跌倒风险评估预测骨折风险的意义 |
五、总结 |
六、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运动与康复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入组操作流程 |
附录三 随访 |
附录四 功法训练记录表 |
附录五 |
四、童骨胶囊治疗骨折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强骨胶囊联合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有效性的Meta分析[J]. 阳世贤,邓芳文,孙德贵,胡建华,周光华,廖国平. 海峡药学, 2021(06)
- [2]芪骨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肝肾不足型绝经后OVCF的疗效观察及骨代谢影响[D]. 曹如意.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补肾活血汤对肾虚血瘀型OVCF椎体强化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研究[D]. 黄喆宇.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芪骨胶囊联合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影响[D]. 郭永强.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骨痿”理论探讨骨水泥分布形态对OVCF患者椎体成形术后手术椎体再塌陷的影响[D]. 岳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6]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因素分析及骨碎补的临床应用观察[D]. 安建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 马远征,王以朋,刘强,李春霖,马迅,王拥军,邓廉夫,贺良,杨乃龙,陈伯华,邱贵兴,朱汉民,陶天遵,秦岭,王亮,程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1)
- [8]雌雄去势大鼠骨微观结构和生物力学性能的比较及右归丸干预作用的研究[D]. 柴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9]太极拳联合芪骨胶囊防治肝肾不足型老年人活动障碍综合征的疗效评价研究[D]. 王铁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
- [10]石氏伤科强筋功法合密骨胶囊治疗伴骨量减少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D]. 廉由之.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