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肾细胞癌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一、肾细胞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陈晶晶,李京恩,盛茂,王琪,贾慧惠,刘玉奇,周云,张闽[1](2022)在《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腹部CT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特征,提高对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1例经病理证实,并且具有完整腹部CT影像资料的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腹部CT影像表现以及与Wilms瘤的鉴别要点。结果本研究11例病儿中,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可见融冰征、肾周积液、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例出现两肺转移;肾透明细胞肉瘤2例,腹部CT示病灶均为实性肿块,均可见大片坏死,CT增强扫描均可见瘤体内多发扭曲的细小血管,可见"虎斑样"改变,所有病例均未见瘤栓,未见骨骼转移。肾细胞癌6例,3例出现血尿,腹部CT示病灶为实性肿块,4例可见钙化。结论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腹部CT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

田雨,程晓悦,贺慧颖,王国良,马潞林[2](2021)在《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6例报道及文献回顾》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病理特点和随访情况,同时检索文献,将既往报道的此类患者一并列为研究对象。结果:本研究两家单位共收集到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患者6例,通过文献检索到16例,共计22例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7岁(22~79岁);左肾15例,右肾6例,病变侧别不明1例;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主诉(18例),体质量下降1例,镜下血尿1例,超声检查发现1例,就诊原因不明1例;瘤栓分级为Ⅰ级9例,Ⅱ级10例,Ⅲ级3例;术前诊断肾细胞癌的有11例,术前考虑肾盂癌或不能明确诊断者11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者9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者12例,1例手术方式不明;术后组织病理报告为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1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肾细胞癌1例,不能明确分型的肾细胞癌4例; 11例患者有随访数据,随访3~31个月,有3例6个月内出现了肺转移。结论: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临床上少见,在诊断上需与肾盂癌相鉴别,治疗原则可参照同类型肾细胞癌,对于局部进展期患者,手术完整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患者的肿瘤学预后还有待更长期和更大规模的随访观察。

刘芃昊,王月坤,连欣,何家琳,梁乃新,李永强,斯晓燕,王汉萍,张力,有慧,程欣,张晓波,赵大春,马文斌,王裕[3](2021)在《一例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5次MDT:“量体裁衣”的个体化诊疗模式》文中研究指明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中恶性度较高的肿瘤,常出现远端转移,尤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后,患者预后更差,临床管理困难,需多学科协作诊疗。本文报道一例肾透明细胞癌多系统转移患者,经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5次会诊,得到个体化诊疗,并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对MDT讨论决策进行详细分析,可展现MDT在疑难重症病例诊疗方面的优势,有助于缩短治疗时间窗、打破科室界限、提高患者依从性、更好地制定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诊疗建议,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体化的临床管理方案。

刘峰[4](2021)在《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基于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筛选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 R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m RCC预后预测模型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以期为临床医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对2010-2015年的85,000例肾癌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经过筛选,最终纳入2912例m RCC患者,随机选取70%的研究人群(n=2040)作为建模组,剩余人群(n=872)作为验证组。首先,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建模组人群预后因素;其次,将上述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最后,使用验证组人群来验证预测模型性能:通过预测模型的C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通过绘制校准曲线,验证预测模型的拟合度。结果:诊断年龄,<50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3.7%、30.6%、32.9%、17.9%、4.9%;超过3/4的患者(n=2445,84%)是白人;病理分级为II级或III级或IV级(分别为20.0%、42.8%、34.8%);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透明细胞癌(63.9%);单因素Cox分析,诊断年龄、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情况、放疗情况和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均与m RCC患者OS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诊断年龄、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是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C指数和AUC分析显示预测模型的性能良好:在建模组中,预测模型C指数0.709高于第7版AJCC分期系统C指数0.614,预测模型预测3年和5年m RCC患者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749,第7版AJCC分期系统预测m RCC患者的3年、5年m RCC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678;验证组进行内部验证,验证组C指数0.718,预测模型预测3年和5年m RCC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3、0.759,第7版AJCC分期系统预测m RCC患者的3年、5年m RCC患者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7、0.664,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最后,校准曲线图显示,在两组人群中,预测模型预测m RCC患者3年、5年OS的实际观察结果和预测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1.诊断年龄、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是m R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本研究联合诊断年龄、T分期、N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脑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八个因素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能够更好地预测m RCC患者总体生存期,有助于m RCC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和临床医生的医疗决策。

李路超[5](2021)在《TFE3在肾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肾细胞癌是人类泌尿系统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据全球癌症观察机构估计,2018年全球新增病例约40万例,死亡约17.5万例。肾细胞癌具有对放化疗抵抗的特性,手术切除仍然是早期非转移性肾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约有33%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发现有转移病灶,30%的患者在手术后最终发展为转移性肾细胞癌(mRCC)。靶向治疗显着改善了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情况。舒尼替尼作为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与干扰素α相比,它能显着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但不能延长总生存期(OS)。舒尼替尼是mRCC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在关键的Ⅲ期试验中,7%的用药患者在第一次评估时出现疾病的进展,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对舒尼替尼的耐药。尽管学术界一直在探索影响mRCC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因素,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肾癌对舒尼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了解肾癌的发病及耐药机制,从而更好地为转移性肾癌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小眼症相关转录因子家族(MiT-TFE family)包括四个成员:TFEB、TFE3、TFEC和MITF。作为溶酶体的合成启发者、细胞能量调节器,这些因子在细胞的胞内环境体平衡和自噬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MiT-TFE family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主要在溶酶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上并且可以在磷酸化调控机制下在这些细胞器之间穿梭。MiT-TFE family蛋白的主要功能是感应细胞内的能量波动和各种形式的细胞压力。负责MiT-TFE家族蛋白磷酸化的激酶主要包括mTOR、ERK、GSK3等。钙调神经磷酸酶通过对MiT-TFE蛋白去磷酸化来调控溶酶体钙释放反应。MiT-TFE家族最初就被定义为癌基因,TFEB、TFE3的表达及活性升高与20多种癌症有关,并对这些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增强有直接作用。TFEB、TFE3在肾细胞癌中可以直接调控PD-L1的表达并且与肾癌的耐药及免疫逃逸有密切关系。广义的自噬也称大自噬,其主要功能是负责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和细胞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质网应激在内的应激刺激是自噬的主要诱导因素。内质网自噬作为细胞内一种公认的控制内质网质量形态的分子生物学现象,是一种特异性降解内质网的自噬行为,用以缓解未进行空间折叠的蛋白质在内质网上的蓄积。目前学术界公认特性自噬受体是选择性自噬的主要调控因子,内质网自噬的研究也多集中在特异性受体的发现及功能探索。内质网自噬的功能尤其是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却少有研究,内质网吞噬是否参与抗癌药物治疗反应也尚不清楚。第一部分TFE3是介导肾癌对舒尼替尼耐药后转移的核心因子目的我团队收治了一例21岁mRCC女性患者。该患者接受了 3个月舒尼替尼治后,影像学显示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该患者又接受了肾癌原发灶的减瘤手术,并随后一直接受舒尼替尼规范治疗,3年后该患者又接受了颈部肾癌转移灶切除术。我团队客观地认为通过该病例3年前减瘤手术获取的标本为对舒尼替尼敏感的肾癌组织,3年后手术切除的颈部新发转移灶是对舒尼替尼耐药的肾癌组织。我们对该病例的两阶段的病灶进行了蛋白质组学的测序,并根据测序结果进行了体外模拟实验,目的是想探究肾癌从舒尼替尼敏感到耐药这个临床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1.入组1例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对舒尼替尼敏感阶段的肾癌组织和舒尼替尼耐药后的转移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测,通过富集分析明确这两种状态下肾癌中的分子通路变化。2.用携载TFE3基因质粒的慢病毒感染肾透明细胞癌细胞系7860,构建出稳定表达TFE3基因的细胞系。用这株细胞系分别进行两组裸鼠成瘤实验,其中一组裸鼠给予舒尼替尼另一组裸鼠反复给予DMSO,两组肿瘤同时体内反复诱导三代,最终构建出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OE-SR细胞系(舒尼替尼诱导组),和对舒尼替尼敏感的7860/OE细胞系(DMSO诱导组)。3.通过免疫组化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肾癌对舒尼替尼耐药前后阶段TFE3的亚细胞定位。4.q-PCR、Western blotting实验验证舒尼替尼作用下TFE3的下游因子表达量的变化。5.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验证肾癌细胞对舒尼替尼耐药前后及TFE3沉默前后的侵袭迁移能力。结果1.我团队收治了一例患者通过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T)确诊为mRCC,舒尼替尼治疗3个月后,肿瘤直径从15cm缩小为10cm并接受了左肾癌减瘤术。术后一直服用舒尼替尼,病情控制平稳。3年后CT显示左侧颈区肾癌转移灶,行颈部转移肾癌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仍为ccRCC。我们认为3年前获取的左肾肿瘤标本对舒尼替尼敏感,3年后获取转移灶标本对舒尼替尼耐药。2.我们应用TMT蛋白质组学方法对舒尼替尼敏感标本和舒尼替尼耐药后的转移灶标本进行了分析。每个病灶随机挑选两个部位进行切取。热图分析表明,与其他组相比,特定簇蛋白的表达仅在舒尼替尼耐药标中上调或者下调。气泡图显示,与舒尼替尼敏感的肿瘤样本相比,在转移样本中,溶酶体蛋白显着上调,相应的下调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中富集。3.扫描电镜实验发现耐药转移灶中溶酶体数量显着多于舒尼替尼敏感的肾癌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耐药转移灶中TFE3在细胞核中强阳性表达,而舒尼替尼敏感的肾癌组织中TFE3在胞质中弥散表达。4.通过体内实验构建对舒尼替尼耐药的7860/OE-SR细胞系和对舒尼替尼敏感的7860/OE细胞系用以验证后续的实验,并对该过程中所有肿瘤重量、体积、及实物图进行了记录。通过慢病毒sh-TFE3沉默7860/OE-SR细胞的TFE3后,用该细胞系再进行裸鼠成瘤实验并给裸鼠注射舒尼替尼治疗,可以逆转欧7860/OE-SR细胞对舒尼替尼的耐药。5.WB实验证明TFE3在7860/OE-SR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是动态的。舒尼替尼会刺激TFE3大量进入细胞核,撤药后TFE3会退回到细胞质。随着舒尼替尼给药浓度的增加,TFE3下游蛋白包括溶酶体蛋白CTSA、CTSB及铁蛋白受体FTH1、内质网蛋白Esyt-1的表达量都随之增加。6.体外侵袭和迁移实验发现,随着舒尼替尼给药浓度的增加,7860/OE-SR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也随之增强,慢病毒sh-TFE3沉默TFE3后可以逆转舒尼替尼对7860/OE-SR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增强作用。结论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我们证实了之前的猜想:TFE3的高表达诱导肾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的关键因子,当肾癌细胞获得对舒尼替尼的耐药后,继续接受舒尼替尼治疗,会刺激TFE3持续的进入细胞核从而激活溶酶体通路的表达,大量的溶酶体胞吐作用会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促进了肾癌的转移。第二部分TFE3通过促进内质网自噬与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来促进肾癌的转移目的我们在本研究的第一部分通过电镜观察临床标本的溶酶体时意外发现,在耐药转移的肾癌组织出现了大量的内质网碎片同时伴有大量内质网自噬。为何在溶酶体与内质网的接触区域会发生大量的内质网膜片化,这种现象文献里从未报告过的。TFE3如何调控内质网自噬现象?肾癌的耐药转移与内质网自噬又有何关系?为了明确上述问题,我们采用本研究第一部分中构建的耐药细胞株进行了 一系列的模拟和探究实验。方法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来自于本研究第一部分的舒尼替尼耐药肾癌组织和对应的舒尼替尼敏感肾癌组织。2.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进行TFE3与通过Esyt1的相关性分析。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比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TFE3对Esyt1的调控原理。3.我们通过自己设计的CCER实验、EATR实验结合WB实验证明Esyt1对内质网自噬的激活作用。4.COIP实验及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Esyt1与Syt7各结构域的结合情况。通过COIP实验拉取7860/OE-SR细胞内与Syt7蛋白结合的所有蛋白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功能注释。5.7860/OE-SR转入Syt7质粒及空载质粒后进行扫描电镜实验,观察细胞内质网自噬、溶酶体及自噬等的变化。7860/OE-SR细胞转入Syt7及其各突变体质粒后,将细胞进行ER-tracker染色后,观察内质网的形态变化。通过小干扰si-Syt7暂时沉默Syt7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质网蛋白Esyt1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CTSB)之间的共定位变化。7860/OE-SR细胞转入Syt7质粒后再通过CA-074Me特异性抑制CTSB,将细胞进行ER-tracker染色后,观察内质网的形态变化。6.CCK-8实验检测Syt7的C2结构域在肾癌对舒尼替尼耐药过程中的作用。Transwell实验检测沉默Syt7后,舒尼替尼是否还能促进7860/OE-SR细胞侵袭转移。将4周大的雌性裸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DMSO+sh-NC 处理的 7860/OE-SR 细胞、DMSO+sh-Syt7 处理的 7860/OE-SR 细胞、舒尼替尼+sh-NC处理的7860/OE-SR细胞、舒尼替尼+sh-Syt7处理的7860/OE-SR细胞。3周后取各组裸鼠的肺进行HE染色并统计肿瘤结节的数量。7.通过离子霉素处理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共激光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溶酶体蛋白Syt7的胞吐情况。在钙离子探针的染色下,通过流式细胞学比较肾癌耐药细胞在内质网自噬受体FAM134B及CA-074Me作用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通过慢病毒敲除7860/OE-SR细胞中的Esyt-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舒尼替尼是否仍能够刺激Syt7介导的溶酶体胞吐。结果1.TFE3作为上游的转录因子可以直接结合到Esyt-1启动子区域从而启动Esyt-1基因的表达。2.作为一个FAM134B蛋白的伴侣,Esyt-1蛋白对内质网自噬的调控发生在Fam134B 之前。3.Syt7通过其C2结构域与内质网蛋白Esyt-1的C2结构域的结合介导了溶酶体与内质网之间的细胞器接触。4.外源性过表达Syt7后,在溶酶体与内质网之间会形成大量的接触位点,在该接触位点上内质网会发生大量的内质网膜片化及内质网自噬现象。5.7860/OE-SR细胞中Syt7对内质网膜片化的调节有赖于Esyt-1/Syt7异源二聚体介导的溶酶体酶对内质网的局部消化作用。6.外源性过表达Syt7能加强7860细胞对舒尼替尼的耐药,沉默Syt7能逆转7860/OE-SR细胞对舒尼替尼的耐药能力。Transwell实验和裸鼠肺转移实验显示沉默Syt7能逆转舒尼替尼对7860/OE-SR细胞转移能力的增强作用。7.WB实验及流式细胞学实验显示Esyt-1/Syt7介导的内质网膜化是升高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关进因素。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显示胞内的钙离子能刺激Syt7的C2结构域介导的溶酶体胞吐作用。当外源性敲除Esyt-1后,舒尼替尼则不能刺Syt7的C2结构域介导的溶酶体胞吐。结论当肾癌对舒尼替尼耐药后,持续的舒尼替尼药物治疗会刺激TFE3进入细胞核并直接促进内质网蛋白Esyt-1的表达。Esyt-1与溶酶体蛋白Syt7形成的异源二聚体直接介导溶酶体与内质网的接触位点,溶酶体通过其膜上的空隙直接释放组织蛋白酶对接触位点区域的内质网进行降解,从而直接介导了内质网膜片化。大量的内质网降解会促使其中的钙离子释放进入细胞质,通过刺激Syt7的C2结构域直接介导溶酶体胞吐,最终介导了耐药肾癌的转移。

段鑫鑫,王坤,张振庭,刁磊,陈旭升,姚欣[6](2021)在《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与伴肉瘤样分化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mRCC-R)与伴肉瘤样分化(mRCC-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TKI治疗的5例mRCC-R和9例mRCC-S患者的临床资料。mRCC-R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60.2±7.1)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2例,纳差、消瘦1例,体检发现2例;肿瘤位于左肾3例,右肾2例;肿瘤长径(8.8±4.1) cm;病理诊断为透明细胞癌5例;术后发生肺转移4例,肺转移合并腹膜转移1例。mRCC-S患者9例,男8例,女1例;年龄(58.0±8.0)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1例,肉眼血尿1例,消瘦1例,体检发现6例;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5例;肿瘤长径(8.9±3.5) cm;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9例;术前存在肺转移1例,术后发现肺转移3例,骨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肝转移1例,肺转移合并骨转移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位置、肿瘤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转移后5例mRCC-R和6例mRCC-S应用索拉非尼,2例mRCC-S应用舒尼替尼,1例mRCC-S应用阿昔替尼治疗。比较mRCC-R组与mRCC-S组应用TKI后患者生存情况,以及同一病理类型患者术后早期(<3个月)与≥3个月后使用TKI的生存情况。对两组出现相同转移部位患者应用TKI后的生存情况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mRCC-R组和mRCC-S组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5±5.5)个月和(20.7±4.7)个月(P=0.329),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21.9±5.5)个月和(6.3±2.1)个月(P=0.013)。mRCC-S组中术后早期和术后≥3个月使用TKI治疗患者的OS分别为(27.5±6.5)个月和(16.8±6.1)个月(P=0.619),PFS分别为(12.3±3.3)个月和(3.3±1.7)个月(P=0.096);mRCC-R组中术后早期出现转移并使用TKI治疗仅1例,最终因疾病进展后死亡,OS为3个月。mRCC-R组和mRCC-S组中单纯肺转移患者的OS分别为(33.3±2.2)个月和(19.5±8.9)个月(P=0.118),PFS分别为(27.3±3.1)个月和(7.8±4.2)个月(P=0.009)。结论 TKI治疗mRCC-R的疗效优于mRCC-S。对于单纯肺转移的患者,mRCC-R的PFS优于mRCC-S。mRCC-S患者术后早期应用TKI与术后≥3个月应用TKI,预后无明显差异。

詹博[7](2021)在《TMEM97抑制肾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治疗方式仍以手术为主。目前早期肾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预后较好,晚期肾癌特别是有远处转移的病例治疗仍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明确肾癌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治疗手段对于肾癌特别是晚期肾癌是迫切需要的。sigma受体,分为sigma-1和sigma-2两个亚型,sigma-1受体在调节细胞存活、细胞分化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igma-2受体的研究一直受到限制因为编码sigma-2受体的基因一直未被发现,所以,多年来关于sigma-2受体的研究一般依赖其激动剂、抑制剂或放射性核素示踪。直到2017年,美国科学家证实编码sigma-2受体的基因为TMEM97。大量研究表明TMEM97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肾癌中报道较少。因此,我们以此为切入点,首先通过数据库分析及组织标本检测探寻TMEM9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接下来选择sigma-2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和抑制剂、敲除或过表达TMEM97,利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共同验证TMEM97在肾癌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最后肾癌细胞过表达TMEM97后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关键的差异因子,以及主要影响的信号通路,为深入揭示肾癌进展及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机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TMEM97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相关性分析从标本库中随机选取肾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提取总蛋白或制成石蜡切片,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明确TMEM97的表达情况。通过ONCOMINE数据库、THE HUMAN PROTEIN ALTAS等网上公共数据库,查询TMEM97对于肾癌预后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到在肾癌中TMEM97主要富集到哪些信号通路。2、sigma-2受体特异性激动剂和抑制剂对肾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选择sigma-2受体特异性激动剂PB28和特异性抑制剂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作用于肾癌细胞,利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验证PB28和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对于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3、siRNA干扰技术、质粒转染及慢病毒转染技术验证TMEM97在肾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TMEM97的si-RNA、sh-RNA及过表达慢病毒转染肾癌细胞系,应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TMEM97的转染效率。利用RTCA(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实时增殖实验,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等检测手段进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检测。4、体内实验验证TMEM97在肾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质粒、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敲除或过表达TMEM97的肾癌细胞系,分别进行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尾静脉注射肾癌细胞观察肺转移灶的实验。首先选择4-6周的Balb/c裸鼠右侧腋下注射肾癌细胞,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约3-4周后处死。对不同组别肿瘤进行称重。取皮下移植瘤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Ki-67及TMEM97的表达。接下来,过表达TMEM97的肾癌细胞系及对照组细胞系注射入裸鼠的尾静脉,观察60天后处死,取裸鼠肺组织观察转移灶的数量。5、TMEM97的敲除或过表达对EMT蛋白和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B28、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处理后;siRNA、质粒或慢病毒转染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B28处理后;siRNA、质粒或慢病毒转染后,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6、TMEM97进行慢病毒过表达转染后转录组改变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稳定过表达TMEM97的肾癌细胞系,将此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转录组学测序检测。分析转录组差异蛋白及差异通路。分析出的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Western blot实验证实,63对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TMEM97在肾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但T分期较早的肾透明细胞癌中,TMEM97高表达。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Fuhrman核分级越高,TMEM97表达越低。通过ONCOMINE、THE HUMAN PROTEIN ALTAS等网上公共数据库查询发现,肾透明细胞癌中TMEM97表达越低,预后越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TMEM9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和PI3K-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2、四种肾癌细胞系786-O、ACHN、Caki-1及OSRC-2中,TMEM97在786-O和ACHN细胞中表达量较高,在Caki-1和OSRC-2细胞的表达量较低。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证实,sigma-2受体激动剂PB28能够抑制肾癌细胞增殖;sigma-2受体抑制剂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能够诱导肾癌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结果表明,sigma-2受体激动剂PB28能够抑制肾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而sigma-2受体抑制剂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能够诱导肾癌细胞侵袭及迁移。3、利用质粒或慢病毒转染技术处理肾癌细胞,发现敲除TMEM97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过表达TMEM97后,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受抑制。在动物模型中,敲除TMEM97后,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增强;过表达TMEM97后,裸鼠皮下成瘤能力减弱。TMEM97敲除组皮下肿瘤Ki-67染色较对照组增强,TMEM97过表达组皮下肿瘤Ki-67染色较对照组减弱。并且过表达TMEM97后,裸鼠肺转移灶数量减少。4、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证实肾癌细胞中加入sigma-2受体抑制剂sigma-2receptor antagonist 1或敲除TMEM97后,EMT相关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升高;肾癌细胞中加入sigma-2受体激动剂PB28或过表达TMEM97后,EMT相关蛋白(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降低。5、PB28作用于肾癌细胞后,发现PI3K-AKT-mTOR通路蛋白磷酸化受抑制。小RNA干扰技术、质粒转染技术敲除TMEM97后PI3K-AKT-mTOR通路被激活。慢病毒过表达TMEM97后PI3K-AKT-mTOR通路受到抑制。6、肾癌细胞经慢病毒转染稳定过表达TMEM97,将此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转录组学测序检测。KEGG分析发现,过表达TMEM97后,PI3K-AKT-mTOR通路受抑制。GO分析提示过表达TMEM97主要影响Regulation of lipid metabolic process、cell migration、lipid localization、membrane region、sterol binding、growth factor binding、cholesterol transporter activity。差异基因变化较明显的是SCD。随后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查阅数据库筛选出有13个转录因子和SCD相关,再通过TCGA等数据库分析出ETS1,TFAP2A,NR3C1与SCD最明显相关。Western blot实验证实细胞过表达TMEM97后,SCD及转录因子ETS1表达明显下降。结论:TMEM97在分期较早的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Sigma-2受体激动剂PB28作用于肾癌细胞或肾癌细胞过表达TMEM97能够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Sigma-2受体抑制剂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 1作用于肾癌细胞或肾癌细胞敲除TMEM97能够促进肾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肾癌细胞过表达TMEM97或加入PB28对肾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实现的;肾癌细胞敲除TMEM97则能够诱导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体外及体内实验共同证明TMEM97在肾癌中起抑制作用。并且肾癌中TMEM97发挥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SCD的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从而抑制肾癌细胞脂代谢实现的。

李莉,黄清洁,贺佳子,李文才,陈壬寅[8](2020)在《原发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肺部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原发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肺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例原发性CCRCC肺部转移患者的肺穿刺标本,肉眼观察肿瘤的大体形态,HE染色观察CCRCC的镜下特点,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入组前原发性CCRCC术后患者9例,同时发现肾脏占位5例,肺部结节首发2例。男12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31。患者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8.4岁。3例有吸烟史,均为男性。均无肿瘤家族史。9例有多源性肿瘤史。病理检查证实,13例肺部出现多发转移,3例单发转移。临床表现:15例患者以肺部症状为首发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喘息、咳嗽、咯血、胸痛等,1例患者首发症状为腹部不适。影像学特点:16例患者均经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肺部结节,其中13例为多发、3例为单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K阳性率88.89%(8/9),Vimentin阳性率100.00%(10/10),CD10阳性率93.33%(14/15),CA9阳性率100.00%(8/8),Ki-67阳性率100.00%(15/15例),PAX-8阳性率100.00%(14/14),PAX-2阳性率75.00%(3/4),EMA阳性率100.00%(5/5),CK7阳性率0.00%(8/8),RCC阳性率30.00%(3/10例),TFE-3阳性率40.00%(2/5)。结论原发性CCRCC术后极少发生肺部转移,原发性CCRCC肺部转移以肺部症状首发较常见,大多表现为双侧多发的肺部小结节,少数也可表现为单侧肺部结节。

郑建波[9](2020)在《肾细胞癌组织中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肾癌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诊断出超过40万名新患者,其中约17万名患者死于肾癌。近些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仍未被明确。近来发现端粒及端粒酶的活性在肿瘤包括肾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端粒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由重复排列的富含鸟嘌呤的六聚体DNA及特定的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对维持基因组和染色体稳定起重要作用。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聚合酶,是一种能够延长端粒重复序列的酶,通过在人类染色体末端添加5’-TTAGGG-3’重复序列来维持端粒末端的T-Loop结构。在出生后的体细胞中端粒酶的表达通常受到抑制,如果其失调可能与致癌性有关。虽然它在大多数正常人类细胞中被抑制,但在高达90%的人类恶性肿瘤中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端粒酶主要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人端粒酶RNA组分(hTR)及相关蛋白3个不同的亚基组成,hTERT是端粒酶全酶的催化亚基,是端粒酶活性的限速因子。已知人hTERT基因的表达和功能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包括转录因子,启动子甲基化/突变,染色质重塑,交替剪接,蛋白质修饰导等。在这些调节手段中,转录调节是最重要的。自从发现正常细胞上大多数癌基因启动子存在高甲基化后,甲基化的遗传修饰被引起广泛的兴趣。DNA甲基化,一般发生在CpG位点。hTERT启动子区域没有TATA和CAAT盒,但含有一个致密的富含CG的CpG岛,这表明DNA甲基化在hTERT表达调控中可能起潜在的作用。对重亚硫酸氢盐处理后的基因组组测序,Theodora等人研究了 37种细胞系中hTERT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包括正常细胞,干细胞和癌细胞。虽然他们研究没有发现特异性甲基化位点或区域与hTERT表达相关,却证实了在端粒酶阴性的SUSM-1细胞系中通过去甲基化处理诱导了 hTERT表达。目前一些研究表明hTERT启动子的CpG岛甲基化与体内较低的端粒酶活性有关,然而更多研究表明hTERT启动子区域的超甲基化与hTERT mRNA表达正相关,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基因上某个区域的甲基化升高导致该基因的表达降低相反,因此DNA甲基化在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调节中的潜在作用仍然有待阐明。肾细胞癌(RCC)是肾脏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癌症病理类型,诊断时转移率为25-30%。据报道,hTERT基因表达可以通过各种反式作用元件和顺式作用元件调节,包括 c-Myc,Sp1,WT1,HIF-1α,P53,TGF-β,SMYD3,染色质重塑和启动子突变。然而很少有研究涉及RCC中hTERT启动子的DNA甲基化状态。为此,我们使用焦磷酸测序定量评估了 hTERT启动子区域中转录上游的筛选出的5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一步探讨hTERT启动子甲基化百分比和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临床分期和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并对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探索hTERT启动子甲基化在肾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潜在作用,筛选预测肾肿瘤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目的:通过收集10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TNM分期、Fuhrman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并随访手术后预后情况,检测肾细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的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hTERT mRNA相对表达丰度,端粒酶活性。分析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hTERT mRNA相对表达丰度,端粒酶活性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肾细胞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TNM分期、Fuhrman分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对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肾细胞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期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入院手术的103名患者中,通过根治性肾切除术(n=99)或肾单位保留手术(n=4)获得成对的肾肿瘤组织和与肿瘤相邻的正常组织(NAT)。所有标本均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诊断。将标本在-80℃冷冻直至随后的实验室分析。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起,截止时间2016年11月30日。以手术时间作为观察起点,直至患者出现死亡,记录每个病例的年龄、性别、左右、病理类型、TNM分期、Fuhrman分级、生存时间等资料。按照DNeasy组织试剂盒(Qiagen Ltd,Venlo,Netherlands)说明书从冷冻组织标本中提取DNA。通过分光光度法测量DNA浓度并调节至50ng/ml。采用EpiTect Bisulfite试剂盒(Qiagen),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基因组DNA的亚硫酸氢盐修饰。通过采用特异性的引物对亚硫酸氢盐转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PCR结果确认DNA的亚硫酸氢盐转化成功。使用PyroMark PCR试剂盒(Qiagen)进行 PCR。使用 PyroMark Assay Design Software 2.0 设计引物。对于所有样品,用0.5μl亚硫酸氢盐转化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反应。使用生物素标记的引物(反向引物)通过使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包被的Sepharose珠(GE Healthcare,UK)纯化PCR产物。将PCR产物与Sepharose珠结合,纯化,洗涤,用0.2M NaOH溶液变性,并再次洗涤。然后将0.3μM测序引物与纯化的单链PCR产物退火,并根据产品说明在PyroMark Q96(Qiagen)中进行焦磷酸测序。为了总亚硫酸氢盐转化的内部对照,焦磷酸测序的区域中的非CG胞嘧啶也被包括。使用TRizol试剂(Invitrogen)从组织样品中提取总细胞RNA。使用总共1μg的RNA用M-MLV逆转录酶(Thermo,Lithuania)进行逆转录。使用SYBR Green PCR Master Mix(Applied Biosystems,Foster City,CA)在 7000 实时 PCR系统(Applied Biosystems)中进行QPCR。β2-作为内参照物。根据阈值循环值,使用2-△△Ct方法计算标本中hTERT mRNA的相对水平。使用TeloTAGGG端粒酶PCR ELISA试剂盒(Roche Diagnostics)测定端粒酶活性。提取1.0μg蛋白质进行测定,并且在端粒酶-引物延伸反应后进行30个PCR循环。使用ELISA显色反应检测PCR产物。端粒酶活性水平表示为吸光度[测定在450nm上的OD值(参考波长690nm)]。对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未配对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配对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3组样本之间比较采用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来进行整体分析及两两比较。对于指标与预后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分析,对Log-rank检验有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报告的所有P值均为双尾检验,并且采用值小于0.05。SPSS 16.0软件统计结果提示P=0.000,做图时按P<0.001显示处理。研究结果:我们提取12个肾癌组织和相对应癌旁正常组织(NAT)的DNA,采用重亚硫酸盐转化后,设计了 3对PCR引物对hTERT启动子的三个区域的14个CpG位点进行焦磷酸测序。在所有14个检查的CpG位点中发现,与NAT相比,我们发现肾癌组织中的hTERT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百分比更高,按P小于0.05,2组之间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同时在三个区域PCR过程中,我们发现包含位点1至5区域的PCR扩增信号最稳定。以这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我们扩大检测样本,使用焦磷酸测序检测了 103名肾癌患者配对样本中位点1至位点5的甲基化百分比。我们发现与NAT相比,肾癌组织中所有5个CpG位点都显着高甲基化。在所有103个肾肿瘤组织和配对NAT中,患者的年龄与MMP1-5(means of methylation percentage of CpG sitel to site2)之间均不存在线性相关性。肾癌组织中MMP 1-5和hTERT全长mRNA表达(R2=0.450)之间观察到较高的正相关。一致地,在MMP 1-5和端粒酶活性之间也发现了正相关(R2=0.446)。我们的数据表明hTERT启动子在肾癌组织中是高甲基化的,并且甲基化水平与hTERT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我们研究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发现所有患者的甲基化与年龄和性别无关。同时我们发现较高水平的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疾病阶段显着相关,但是我们的数据发现Fuhrman等级之间与hTERT甲基化水平没有统计学显着差异。同时,透明细胞RCC(ccRCC)和非ccRCC之间的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没有显着差异。肾肿瘤组织与NAT相比,全长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经单因素的分析,患者的TNM分期,细胞Fuhrman分级,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hTERT mRNA表达水平,端粒酶活性对肾癌术后生存率有影响,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AJCC分期、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是影响肾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人肾癌中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发现hTERT启动子甲基化与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hTERT表达与端粒酶活性之间存在正相关。hTERT启动子甲基化此外,我们发现了 hTERT启动子甲基化、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密切关联,是肾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hTERT启动子CaAvg(按48.3%分层),AJCC分层是影响肾癌患者手术之后预后的独立因素,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影响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影响肾癌预后,揭示这种表观遗传改变可以作为RCC诊断和预后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邢会武[10](2020)在《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肾集合管癌(CDC)是一种罕见的高度侵袭性肾细胞癌亚型,预后极差,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CDC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案和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管理CDC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确诊的CDC患者3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验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病理学结果等临床资料,随访患者转归情况,总结CDC临床诊疗特征,对相关数据进行生存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男女比例1.33:1。患者年龄范围(29-80)岁,中位年龄57岁,平均年龄58.3岁。多数以腰腹部疼痛、血尿为症状就诊,部分患者因健康体检发现肾占位而就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4患者10例,NLR≤4患者25例。术前CT检查均为单侧、单发病灶,左肾23例,右肾12例,瘤体最大直径(2.0-27.0)cm,平均(6.62±4.15)cm,增强扫描呈现“慢进慢出”乏血供表现;单纯髓质型病灶1例,皮质-髓质型17例,皮质-髓质-肾盂型17例;20例患者可见区域淋巴结转移,11例可见远处转移。T分期≥T3患者9例,≤T2患者26例;AJCC肾癌分期≥Ⅲ期患者23例,≤Ⅱ期患者12例。33例患者接受患肾手术治疗,术后部分患者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辅助治疗。病理学诊断均为CDC,免疫组织化学CK7、CK8/18、CK19、Pax-2、Pax-8、Vimentin、EMA、INI-1 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9%、100.0%、91.7%、75.0%、96.3%、91.7%、100.0%、63.6%。35例患者均获随访,16例患者初诊后(1-12)个月出现新发转移或复发;其中13例患者生存,22例患者因CDC转移死亡,总生存期(3.5-52.0)个月,平均(17.67± 11.95)个月,中位生存17.5个月,1年、2年、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82.0%、45.1%、1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远处转移、AJCC肾癌分期、手术治疗及病情进展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情进展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手术治疗是影响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CDC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通常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肉眼血尿等非特征性临床症状;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赖病理学。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为减瘤或根治性手术,术后建议辅助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案。术后易复发或转移,生存率低,预后极差;早发现、早诊断并给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二、肾细胞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细胞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腹部CT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3 讨论
    3.1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
    3.2肾透明细胞肉瘤
    3.3 肾细胞癌

(2)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6例报道及文献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3)一例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5次MDT:“量体裁衣”的个体化诊疗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简介
    1.1 现病史
    1.2 既往史
    1.3 个人史及家族史
    1.4 入院查体
    1.5 诊疗经过
2 第一次多学科讨论
    2.1 胸外科
    2.2 放射科
    2.3 神经外科
3 第一次讨论后处理
4 第二次多学科讨论
    4.1 神经外科
    4.2 胸外科
    4.3 病理科
    4.4 放射科
5 第二次讨论后处理
6 第三次多学科讨论
    6.1 神经外科
    6.2 泌尿外科
    6.3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 第三次讨论后处理
8 第四次多学科讨论
9 第四次讨论后处理
10 第五次多学科讨论
    10.1 神经外科
    10.2 泌尿外科
    10.3 放疗科
11 第五次讨论后处理
12 最终诊断
13 长期随访
14 讨论
15 专家点评

(4)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收集
    1.2 患者入组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2.2 Cox回归分析
        2.2.1 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2.2.2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3 预后列线图的建立
    2.4 基于列线图建立模型的验证和校准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后营养指数对泌尿系统肿瘤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TFE3在肾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TFE3是介导背癌对舒尼替尼耐药后转移的核心因子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附图
第二部分 TFE3通过促进内质网自噬与溶酶体的胞吐作用来促进肾癌转移
    1.引言
    2.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英文文章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TMEM97抑制肾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探索TMEM97 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病理组织标本
        2.1.2 常用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Western blot
        2.3.2 免疫组化
        2.3.3 生物信息学分析(GESA)
    3 实验结果
        3.1 TMEM97 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高度相关
        3.2 TMEM97 在分期较早的肾透明细胞癌中呈现高表达
        3.3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MEM97在Fuhrman核分级较差的肾透明细胞癌倾向低表达
        3.4 生物信息学分析(GESA)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TMEM97 在肾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实验动物
        2.1.3 siRNA、质粒及病毒
        2.1.4 激动剂和抑制剂
        2.1.5 常用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瞬时转染、稳定转染
        2.3.3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3.4 RTCA实时细胞增殖检测
        2.3.5 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检测
        2.3.6 Western blot
        2.3.7 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及裸鼠尾静脉肺转移实验
        2.3.8 免疫组化
    3 实验结果
        3.1 TMEM97 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
        3.2 TMEM97 在肾癌细胞中的定位
        3.3 PB28 能够抑制肾癌细胞增殖能力,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1 能够诱导肾癌细胞生长
        3.4 PB28 能够抑制肾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1能够增强肾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3.5 siRNA 敲除、shRNA 敲除或过表达TMEM97 后肾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改变
        3.6 裸鼠皮下成瘤及尾静脉肺转移模型
        3.7 敲除或过表达TMEM97 的肾癌细胞EMT相关蛋白表达的改变
        3.8 sigma-2 受体激动剂 PB28 及抑制剂 sigma-2 receptor antagonist1对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TMEM97 抑制肾癌进展的机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激动剂和抑制剂
        2.1.3 常用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Western blot
        2.3.3 转录组测序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TMEM97 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蛋白的表达抑制肾癌进展
        3.2 TMEM97 通过抑制SCD从而抑制肾癌进展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TMEM家族与肿瘤
    TMEM家族作为癌基因
    TMEM家族作为抑癌基因
    TMEM蛋白改变所涉及的恶性肿瘤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科研项目
致谢
个人简历

(8)原发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肺部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处理方法
    1.3 病理结果
2 讨论

(9)肾细胞癌组织中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人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其与肾细胞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等影响肾细胞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肾癌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附英文文章

(10)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肾集合管癌的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四、肾细胞癌肺转移的外科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肾脏非Wilms瘤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腹部CT特征分析[J]. 陈晶晶,李京恩,盛茂,王琪,贾慧惠,刘玉奇,周云,张闽. 安徽医药, 2022(01)
  • [2]肾细胞癌合并尿路瘤栓的临床病理特征:6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 田雨,程晓悦,贺慧颖,王国良,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05)
  • [3]一例肾细胞癌脑转移患者的5次MDT:“量体裁衣”的个体化诊疗模式[J]. 刘芃昊,王月坤,连欣,何家琳,梁乃新,李永强,斯晓燕,王汉萍,张力,有慧,程欣,张晓波,赵大春,马文斌,王裕. 协和医学杂志, 2021(04)
  • [4]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D]. 刘峰.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5]TFE3在肾癌对舒尼替尼的耐药与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路超. 山东大学, 2021(11)
  • [6]TKI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与伴肉瘤样分化的疗效比较[J]. 段鑫鑫,王坤,张振庭,刁磊,陈旭升,姚欣.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1(03)
  • [7]TMEM97抑制肾癌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詹博.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原发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肺部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J]. 李莉,黄清洁,贺佳子,李文才,陈壬寅.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05)
  • [9]肾细胞癌组织中hTERT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其临床病理意义[D]. 郑建波. 山东大学, 2020(01)
  • [10]肾集合管癌的临床诊疗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 邢会武.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肾细胞癌肺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