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石锦浩,徐拯,袁磊,孙逊[1](2021)在《军医大学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论述》文中研究指明军医大学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但存在管理质量效率不高、信息数据不够精确、行业监管缺失缺位等问题。研究从多个途径走访调研,分析国内多所高校科研信息系统建设现状,论述军医大学建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为军医大学建设信息系统提供参考。
杨成龙[2](2021)在《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石,是有效推进高校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既是贯彻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本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初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概念,提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应包括正确的目标价值、组织建设质量、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质量、考核评价质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基层党建理论进行梳理和阐述,系统考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层党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论文阐明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论述高校基层党建五个方面的目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学校治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改革发展,提出高校基层党建三大价值取向,即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阐述基层党建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在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进行历史考察,分析上海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的经验和历史启示。同时对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基层党建取得的五个方面的成绩,分析院(系)党组织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及基层党建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六个方面提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路径,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
李凤营[3](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沈周涵[4](2019)在《绩效视角下改进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探讨》文中研究说明为最大限度发挥军队院校科研经费效用,使其转化为促进战斗力提升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提出以绩效为导向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通过阐述绩效导向的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模式,分析当前军队院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树立结果导向的预算理念、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统管、实行动态分类科学管理、建立绩效导向的预算拨款机制、再造绩效导向的预算管理流程、积极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试点等6个方面,提出改进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宗冉[5](2019)在《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论文立足科研项目管理实际要求,针对综合计划部门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效率低、人工存档出错率高等相关问题,利用软件工程设计的思想,以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为课题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如下:(1)对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需求分析。通过前期对综合计划部门业务工作的深入调研,充分分析和优化了各个项目管理工作的组成、流程和数据需求等情况,进一步明确了用户需求,对需求分析进行文字描述、绘制了工作流程图、设计了业务数据需求表,为建立系统模型打下坚实基础。(2)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基于“4+1”视图模型的系统结构描述方法,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描述了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设计了系统的逻辑结构与物理实现,完成了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论文还对系统数据库的角色和业务管理模块进行了数据库表的设计。(3)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B/S结构下,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实际需求,以国产自主可控的中标麒麟操作系统和达梦数据库为基础,基于Java EE体系结构和SSH2框架,实现了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并部署运行。
贺鹏飞[6](2019)在《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加速推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军民融合保密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复杂,敌对势力窃取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技术力度强度明显增大,加强军民融合保密工作,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不仅是军民融合发展稳固的“防火墙”,更是确保国家安全、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的底线工程、生命工程。军民融合保密制度作为全新课题,实践远远走在理论之前。为了促进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的完善,有效解决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无力解决的军民融合保密工作难题,深入推进军民融合扎实有序平稳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内涵特征,认真梳理我国保密法律法规、国防科技保密法规、军队保密法规制度等有关内容,提炼与军民融合发展相关保密制度,明确军民融合保密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采取实地调査法,在绵阳科技城遴选不同类型的军民融合单位,运用调査问卷和座谈了解的方法对军民融合领域保密管理工作做了详细详实的调查研究,在摸清掌握了当前我国军民融合领域存在的问题后,重点将需要国家层面解决的问题作了梳理和提炼。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美国的定密、解密制度、保密监督制度、国防技术转化中的保密做法、美国国防科研机构共享开放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认真分析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特点,提取可以促进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完善的借鉴之处。最后在上述基础上,针对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工作领域问题,从完善定密和解密机制、对外合作交流保密审查机制、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保密审查机制和构建协同保密监管机制为切入点,提出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体系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周昀[7](2017)在《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 ——以某军队院校H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队院校的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是保障科研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当前,军队院校的科研设备采购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有效地对军队院校的科研设备采购进行科学化管理,对提高军队院校的科研水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对保障军队院校的科研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为主线,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案例分析法,应用项目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及方法,对军队院校的科研设备采购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中,主要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对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二是构建了军队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精细化模型;三是根据上述内容,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对军队科研设备采购管理进行了设计;四是以军队院校H学院的科研设备采购管理为例,以检验本文提出的科研设备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上述的研究,以期提高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科学合理地对军队院校的科研设备采购进行管理,全面保障军队院校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科研设备采购的管理水平。
程诚,蒙常胜[8](2015)在《军队院校装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认为在分析军队院校科研质量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军队院校装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七条构建思路,并给出了四条实施建议,以达到建立健全装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装备科研的质量的目的,主要包括:(1)转变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2)实施装备科研项目分类管理,确保质量管理要求充分落实;(3)关注科研项目实施主体,持续提升研管人员水平;(4)建立健全长效沟通机制,做好科研产品保障工作。
韩彦庆[9](2014)在《强军目标引领下的任职教育院校科研管理效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科研是军队任职教育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实现科研管理效益最大化,要以强军目标为引领,转变科研管理理念,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机制,改进科研管理模式。
李飞[10](2012)在《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过程的加快推进,军队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正在成为院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院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军队初级指挥院校作为军队培养初级指挥军官的摇篮,其数字化校园建设关系到军队的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对数字化校园进行需求分析,能够帮助院校有效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科学系统的构建符合初级指挥院校实际的数字化校园。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介绍了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并同传统校园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着重是国内外军事院校队数字化校园的研究现状,并对论文的结构进行了阐述。(2)分析了什么是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和需求分析,明确了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和过程阶段划分和研究意义,并对论文采用的需求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3)对需求获取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当前需求获取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用户主导的需求获取方法。随后说明了用户主导需求获取方法的主要思想、策略和内容,运用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数字化校园的需求模型。(4)采用多种方法,对影响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用户需求的主要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些主要要素包括目标、业务流程、功能结构、任务。构建了需求目标模型,基于UML活动图的业务流程图,数字化校园系统结构框图,基于UML活动图的角色—任务视图和角色—任务—进度视图。(5)以某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的需求方案为实际案例,采用本文的研究方法,给出了数字化校园的需求模型。根据该学院的特点,对模型中的核心要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系统的目标模型,角色—业务流程视图,总体框架结构视图、基于规范的角色—任务视图和角色—进度视图。论文紧贴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以及军队院校业务流程和结构特点,引导数字化校园的主要用户参与进来,对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进行了需求分析,对在建的数字化校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
二、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军医大学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面临的形势 |
1.1 科研管理效率低信息更新不及时 |
1.2 科研项目来源广过程管理任务难 |
1.3 科研产出种类多资产流失隐患大 |
1.4 科研财务协同难经费执行监管难 |
2 地方院校建设情况 |
2.1 清华大学 |
2.2 南京大学 |
2.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
3 对策及建议 |
3.1 分系统完善建设内容 |
3.2 分类别完善账户分级 |
3.3 实现科研项目的精细、高效管理 |
(2)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主要创新和不足 |
(一)主要创新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阐释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
一、基层党建的内涵 |
二、高校基层党建的内涵 |
三、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涵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内容 |
一、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与价值 |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 |
三、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质量 |
四、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 |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 |
六、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内在逻辑 |
七、影响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主要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层党建理论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二、列宁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第二节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一、毛泽东基层党建思想 |
二、邓小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三、江泽民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四、胡锦涛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 |
一、抓基层、打基础,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二、创新组织形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
三、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 |
四、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 |
五、严肃党内生活,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
六、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扬党内民主 |
七、加强党员发展,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校基层党建的特征、目标、价值与导向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的基本特征 |
一、紧迫性——基于对农村、企业基层党建的比较分析 |
二、艰巨性——基于高校承担的特殊使命 |
三、复杂性——基于在职教师、学生、退休教师三类人员比较分析 |
四、创新性——基于对基层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目标 |
一、宣传党的主张的战斗堡垒 |
二、贯彻党的决定的战斗堡垒 |
三、领导学校治理的战斗堡垒 |
四、团结动员师生的战斗堡垒 |
五、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 |
第三节 高校基层党建的价值取向 |
一、坚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二、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
三、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
第四节 基层党建的导向 |
一、坚持目标导向 |
二、坚持问题导向 |
三、坚持结果导向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历史考察(1949-2012) |
第一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建设(1949-1956) |
一、基层党组织的公开与积极建党 |
二、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与党员发展 |
第二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的快速发展(1956-1966年) |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快速发展 |
二、注重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与“左倾错误” |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与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瘫痪(1966-1976) |
一、基层党组织受到极大冲击,基本瘫痪 |
二、知识份子沦为“臭老九”,党员发展缓慢 |
第四节: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1976-1989) |
一、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发展 |
二、拨乱反正与积极发展党员 |
第五节 上海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1989—2012) |
一、“八九”动乱与基层党组织的改革发展 |
二、“八九”动乱反思与党员快速发展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高质量创新发展 |
一、实施高校党建重点任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增强 |
二、注重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
三、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明显提升 |
四、从严要求,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 |
五、加大支持,队伍建设和制度保障日趋增强 |
第二节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问题分析 |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四、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五、基层党建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六、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时代上海高校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 |
第一节 提升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加强院(系)党组织班子建设 |
二、增强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 |
三、提升院(系)党组织组织力 |
四、健全院(系)党组织党建责任考核评价机制 |
五、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支撑保障 |
第二节 提升基层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 |
二、选优建强党支部班子 |
三、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 |
四、提升党支部组织力 |
五、健全党支部考核、保障体系 |
第三节 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完善配套政策,做好顶层设计 |
二、明确职业标准,加强队伍选聘 |
三、着力选优配强,重点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
四、强化培养管理,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
五、完善考核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
第四节 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提升发展党员质量 |
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质量 |
第五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制度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 |
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制度 |
三、进一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督查制度 |
四、健全党建投入和队伍保障制度 |
第六节 提升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的基本路径 |
一、健全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制度 |
二、充实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 |
三、完善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指标 |
四、优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与程序 |
五、强化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一节 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的内涵 |
一、评价目标 |
二、评价内容 |
三、评价指标 |
四、评价方法 |
五、评价主体 |
六、评价结果运用 |
第二节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院(系)党组织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二、党支部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三、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第三节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质量评价及主要指标 |
第四节 高校基层党建制度建设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二、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三、高校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制度质量评价 |
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激励制度质量评价 |
第五节 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质量评价内容及指标 |
一、基层党建考核评价主体质量及指标 |
二、基层党建考核评价内容质量及指标 |
三、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质量及指标 |
四、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方法的质量及指标 |
五、高校基层党建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质量及指标 |
附 1:高校基层党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3)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地方高校 |
(二)高校科研 |
(三)高校科研质量 |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
(五)科研绩点制 |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
五、创新之处 |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一、五大发展理念 |
二、人本管理理论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一)B大学简介 |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
(一)激励措施 |
(二)督促举措 |
(三)保障制度 |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二)调查问卷发放 |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
(五)元科研绩点 |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绩效视角下改进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绩效理论分析 |
1.1 以结果为预算评价导向 |
1.2 兼顾技术与管理属性 |
1.3 实现控制与放权并存 |
1.4 以预算绩效评价实践为抓手 |
2 军队院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项目预算编制不符合科研规律 |
2.2 预算拨款和调整程序不符合科研实际 |
2.3 项目经费开支和结算管理不严格不完善 |
3 基于绩效视角改进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
4 结语 |
(5)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工作流技术现状 |
1.2.2 信息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
1.2.3 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引言 |
2.2 科研管理的业务组成 |
2.2.1 规划计划管理 |
2.2.2 科研项目管理 |
2.2.3 重大专项管理 |
2.2.4 其他业务管理 |
2.2.5 数据管理 |
2.3 科研管理的业务关系 |
2.4 科研管理的主要业务流程 |
2.4.1 规划计划管理 |
2.4.2 科研项目管理 |
2.4.3 其他业务管理 |
2.4.4 基础数据管理 |
2.5 数据需求 |
2.5.1 基础数据需求 |
2.5.2 业务数据需求 |
2.5.3 共享交换数据需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3.1 引言 |
3.2 系统结构设计 |
3.2.1 UML建模技术 |
3.2.2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4+1”视图模型 |
3.2.3 用例视图 |
3.2.4 逻辑视图 |
3.2.5 过程视图 |
3.2.6 实现视图 |
3.2.7 部署视图 |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用户权限和用户角色数据库表 |
3.3.2 项目信息数据库表 |
3.3.3 规划计划数据库表 |
3.3.4 科研项目数据库表 |
3.3.5 投递数据库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4.1 引言 |
4.2 系统体系结构与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
4.2.1 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B/S架构 |
4.2.2 Java EE的 SSH2 框架 |
4.2.3 达梦数据库访问的实现 |
4.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4.3.1 系统开发环境 |
4.3.2 系统界面 |
4.3.3 规划计划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4 科研项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5 其他业务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3.6 数据管理功能模块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论文工作的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下一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 |
四、研究方法及写作框架 |
五、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一章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保密制度的理论基础 |
1.1 军民融合发展相关概念 |
1.1.1 军民融合发展的定义 |
1.1.2 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 |
1.1.3 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内涵特征 |
1.2 军民融合发展保密相关理论 |
1.2.1 国家秘密的概念 |
1.2.2 军民融合秘密概念 |
1.2.3 建立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必然性 |
1.2.4 军民融合发展中保密要求 |
1.2.5 军民融合相关保密制度 |
1.3 军民融合发展保密的主体与客体 |
1.3.1 军民融合保密主体 |
1.3.2 军民融合保密客体 |
第二章 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现状 |
2.1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实地调研 |
2.1.1 调研目的 |
2.1.2 调研对象 |
2.1.3 调研内容和方案 |
2.1.4 调研过程 |
2.2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实地调研情况分析 |
2.2.1 调研单位的基本情况分析 |
2.2.2 军民融合保密工作现状的评价的调研分析 |
2.2.3 不同类型军民融合单位保密工作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
2.3 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建设和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综合分析 |
2.3.1 军民融合定密和解密方面存在问题 |
2.3.2 军民融合保密监管方面存在问题 |
2.3.3 “军转民”保密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
2.3.4 对外合作交流保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借鉴分析 |
3.1 定密相关制度 |
3.1.1 定密官制度 |
3.1.2 美国定密异议制度 |
3.2 解密工作体系 |
3.2.1 解密机构 |
3.2.2 解密制度主要特点 |
3.2.3 主要的解密制度 |
3.3 军民融合领域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
3.3.1 国防知识产权管理 |
3.3.2 国防知识产权保密制度 |
3.4 军民融合共享合作保密管理 |
3.4.1 国防科技工业共享保密制度 |
3.4.2 对外合作保密制度 |
3.5 美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法规制度的建议 |
4.1 完善定密和解密制度 |
4.1.1 建立军民融合定密责任人资格认证制度 |
4.1.2 完善军民融合定密异议和解密申诉制度 |
4.1.3 完善军民融合定密和解密审查制度 |
4.2 构建“三位一体”军民融合保密监管机制 |
4.3 完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审查制度 |
4.4 完善对外合作交流信息保密审查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 ——以某军队院校H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设备采购的研究 |
1.2.2 关于精细化管理的研究 |
1.2.3 精细化管理思想在科研管理和部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1.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3.1 研究的意义 |
1.3.2 研究的目的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
1.4.1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工作 |
1.4.2 主要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的基础理论 |
2.1 设备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 |
2.1.1 采购管理及设备采购管理的概念 |
2.1.2 设备采购管理的要素 |
2.1.3 设备采购管理的特点 |
2.2 精细化管理概述 |
2.2.0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1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定义 |
2.2.2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特点 |
2.2.3 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基本情况 |
3.1.1 军队院校科研情况概述 |
3.1.2 H学院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情况概述 |
3.2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模式及特点 |
3.2.1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模式分析 |
3.2.2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管理的特点 |
3.3 军队院校现行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流程分析 |
3.4 军队院校现行科研设备采购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信息资源缺乏,难以形成合理的供应链 |
3.4.2 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流程不规范,采购风险加大 |
3.4.3 科研设备采购计划不规范,重复采购,滋生腐败 |
3.4.4 科研设备采购管理人员配置不到位,采购效率低下 |
3.4.5 科研设备采购经费控制不到位,造成科研经费浪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模型及对策 |
4.1 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
4.1.1 精 |
4.1.2 准 |
4.1.3 细 |
4.1.4 严 |
4.2 基于精细化采购管理流程分析 |
4.2.1 精细化采购管理的流程设计 |
4.2.2 设备调研论证阶段 |
4.2.3 采购方式确定阶段 |
4.2.4 设备采购实施 |
4.2.5 财务审计阶段 |
4.3 军队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框架模型 |
4.3.1 设备信息精细化管理框架模型 |
4.3.2 科研设备采购流程精细化管理框架 |
4.3.3 人员配置精细化框架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精细化管理模式实施与成效分析 |
5.1 H学院精细化管理实施 |
5.1.1 加强信息管理,建立评审专家信息及供应商信息库 |
5.1.2 建立了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审批 |
5.1.3 加强制度建设与采购人员专业化管理 |
5.2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科研设备采购案例 |
5.2.1 采购方案的编制 |
5.2.2 采购方案的评审 |
5.2.3 采购的实施 |
5.2.4 合同的验收 |
5.2.5 合同款的支付 |
5.2.6 使用情况概述 |
5.3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科研设备采购管理成效分析 |
5.3.1 科研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
5.3.2 科研设备采购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程度更高 |
5.3.3 严控采购流程,节约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 |
5.3.4 提高了教员对科研设备采购的满意度 |
5.3.5 精细化管理平台下采购的不足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6.1.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1.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6.2 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
6.2.1 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思想认识 |
6.2.2 加强设备采购信息化建设 |
6.2.3 进一步规范设备采购管理流程,使采购更加简便快捷 |
6.2.4 完善精细化科研设备采购一体化组织机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 XX军队院校集中采购供应商推荐表 |
附录B 低温供应系统安装调试项目采购方案 |
附录C 采购方案专家评审意见表 |
附录D 采购方案模版 |
附录E 评审专家推荐表 |
附录F 经费结算单 |
(9)强军目标引领下的任职教育院校科研管理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军目标引领下的任职教育院校科研定位 |
(一) 必须紧贴军事人才培养, 为教学服务 |
(二) 必须围绕战斗力提升, 为部队服务 |
(三) 必须发挥“智库”担当, 为军委总部决策服务 |
二、当前任职教育院校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
(一) 科研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与时俱进大科研观尚未形成 |
(二) 科研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系统化科研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
(三) 科研管理模式比较陈旧, 管理程序及方式方法过于单一 |
三、以强军目标为引领提升科研管理效益的着力点 |
(一) 更新思想观念, 树立大科研大协作大服务科研管理新理念 |
(二) 深化制度创新, 构建系统化科学化效能化科研管理新机制 |
(三) 找准工作抓手, 形成抓统筹抓队伍抓服务的科研管理新模式 |
(10)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概述 |
1.1.1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 |
1.1.2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的比较 |
1.1.3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内涵 |
1.2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数字化校园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数字化校园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理论、过程和方法 |
2.1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理论 |
2.1.1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需求 |
2.1.2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的需求分析 |
2.2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过程 |
2.2.1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 |
2.2.2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阶段划分 |
2.3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意义 |
2.3.1 需求问题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影响 |
2.3.2 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
2.3.3 目前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研究存在的不足 |
2.4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的方法 |
2.4.1 用户主导的面向对象需求分析方法 |
2.4.2 灰色关联层次分析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获取和概念建模 |
3.1 需求获取 |
3.1.1 需求获取的概念 |
3.1.2 需求获取的方法 |
3.1.3 当前需求获取方法存在的不足 |
3.2 用户主导的需求获取方法 |
3.2.1 用户主导的需求获取的主要思想 |
3.2.2 用户主导的需求获取的策略 |
3.2.3 用户主导的需求获取的内容 |
3.3 需求概念建模 |
3.3.1 确定数字化校园的利益相关者 |
3.3.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3.3.3 利益相关者为初始相关要素打分 |
3.3.4 需求相关要素分析 |
3.3.5 需求概念建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核心要素分析 |
4.1 用户主导的核心要素分析 |
4.1.1 分析的目的 |
4.1.2 用户需求要素分类 |
4.1.3 分析过程设计 |
4.2 目标分析 |
4.2.1 目标的分类及制定目标的原则 |
4.2.2 目标分析的方法 |
4.2.3 需求目标模型 |
4.3 业务流程分析 |
4.3.1 语义分析和业务流程概念 |
4.3.2 基于角色的业务流程视图 |
4.4 总体框架结构分析 |
4.4.1 数字化校园的结构 |
4.4.2 数字化校园的构成 |
4.4.3 数字化校园逻辑框架 |
4.5 任务分析 |
4.5.1 规范分析 |
4.5.2 基于规范的角色—任务分析 |
4.5.3 基于规范的角色—任务—进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案例研究 |
5.1 案例介绍 |
5.2 案例的需求模型设计 |
5.3 核心要素分析 |
5.3.1 目标模型 |
5.3.2 角色—业务流程视图 |
5.3.3 总体框架结构视图 |
5.3.4 角色—任务视图 |
5.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四、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军医大学科研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论述[J]. 石锦浩,徐拯,袁磊,孙逊.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10)
- [2]高校基层党建质量研究 ——以上海高校为例[D]. 杨成龙.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3]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4]绩效视角下改进军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探讨[J]. 沈周涵.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9(11)
- [5]国产平台下基于Java EE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宗冉.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6]关于完善我国军民融合保密制度的研究[D]. 贺鹏飞. 兰州大学, 2019(02)
- [7]军队院校科研设备采购精细化管理问题研究 ——以某军队院校H学院为例[D]. 周昀.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8]军队院校装备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 程诚,蒙常胜.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01)
- [9]强军目标引领下的任职教育院校科研管理效益研究[J]. 韩彦庆.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4(01)
- [10]军队初级指挥院校数字化校园需求分析[D]. 李飞.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