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孢曲松钠致皮肤剧痒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常挺[1](2020)在《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广西肉牛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牛只存栏数量的增长和饲养密度的增大,疫病发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了解并掌握广西肉牛的疫病流行与发生情况,发现新的疫病以及过去曾严重流行得到控制、现在又重新危害养牛业的再发疫病,2018-2019年在广西肉牛肉羊创新团队疫病控制专家团队带领下,通过临床接诊、现场采样、病理剖检和类症鉴别方法,结合实验室诊断,发现了4种可能危害产业发展的重要疫病病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发病犊牛体温正常、表现流涎、口腔糜烂,无异物接触和口腔损伤史。刮取病牛齿龈糜烂充血增生物和痂皮病料,PCR检测口蹄疫病毒、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流行热病毒均为阴性;该病料样品扩增出91 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与Gen Bank的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5.56%,表明样品含有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结合发病犊牛的临床特征性症状,可以确定该犊牛感染牛丘疹性口炎病毒而引起发病。2、牛乳头瘤病毒。病牛的特征性临床症状主要是在头部、颈部和背部皮肤出现明显的瘤状物,突出于皮肤表面,大小不一,椰菜花样,最大的瘤状物直径可达8 cm,精神、食欲、体温等均无异常。瘤状物压片镜检未发现寄生虫,涂片染色镜检也未见细菌。瘤状物制作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可见表皮和真皮增生、癌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癌巢中心细胞角化过度,呈同心圆状结构,形成典型的癌珠。PCR检测瘤状物病料为牛乳头瘤病毒阳性。设计5对引物扩增病毒全基因组,胶回收PCR产物,克隆,筛选阳性质粒送测序。采用生物学软件MEGA对获得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其与牛乳头瘤病毒-1型处在同一分支。3、牛源志贺氏菌。某牛场突发一起高热不退、呼吸急促、腹泻拉血便的急性病例,病牛死亡前表现前后脚划动、似游泳的神经症状。从病死牛的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经表型特征、16Sr RNA基因序列比对和生化试验,鉴定是志贺氏菌。以0.5麦氏比浊菌浓度进行小鼠致病力试验,接种细菌的10只健康小鼠24 h内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对该菌有作用,临床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和环丙沙星,有效减少牛只的急性死亡。4、A型产气荚膜梭菌。2019年4-10月,广西百色、合浦、河池、北海、南宁等地出现牛突发的急性猝死病例,现场病理剖检可见死亡牛腹部明显膨胀,十二指肠和空肠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肺出血。从上述5个病例的肠粘膜内容物中均分离获得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经表型特征、生化试验和产气荚膜梭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该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脏器均未分离出细菌。接种分离菌的10只健康小鼠36 h全部死亡,死亡率100%。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拉定钠、头孢曲松钠和氨苄西林5种药物敏感。结论:通过对4类病例的病原检测,结合资料查新,可以确定牛丘疹性口炎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牛源志贺氏菌为广西肉牛新发疫病的病原。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广西肉牛再发疫病的病原。这4种新发再发病原对广西肉牛养殖具有一定潜在的威胁,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对病原学开展深入研究和研发新型快捷检测技术,为广西肉牛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李永辉,王芳,郭瑞锋,张轶华[2](2019)在《1289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不良反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究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ADR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报告类型、给药途径、报告单位类别、患者性别与年龄、ADR发生时间和月份、累及系统-器官、转归等,并分析可能的原因。结果:共计检索2 111例,最终纳入1 289例(2 177例次),其中严重报告166例(占12.8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 275例,占98.91%);报告主要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8例,占65.01%);患者中男性(679例,占52.68%)略多于女性(610例,占47.32%),患者年龄为18 d~111岁,其中4岁及以下儿童发生ADR较多("例数/年龄跨度"值为141/5=28.20,高于其他年龄段);ADR发生在给药后1 min内~14 d,多数在给药后30 min以内发生(853例,占66.18%);夏季(6~8月)发生ADR较多(424例,占32.89%);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1 059例次,占总例次的48.64%)、胃肠系统(343例次,占总例次的15.76%)和全身(291例次,占总例次的13.37%);1 289例ADR患者中,好转和痊愈共1 255例(占97.36%)、死亡28例(占2.17%)、未好转4例(占0.31%)、出现后遗症2例(占0.16%)。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存在理化性质改变的风险,进而降低药效和引起更多ADR。同瓶加入地塞米松不足以完全预防头孢曲松钠的过敏反应。结论:临床应避免将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给药,临床药师和医师应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宣传,防止药品ADR的发生。
龚寒春[3](2017)在《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文中认为皮肤病是宠物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病,发病原因复杂。为了调查融安县城区宠物犬和猫的皮肤病发病原因,本课题自2015年2月开始至2016年8月止,一共收集了 126例犬猫的皮肤病,均为临床接诊的病例,其中犬病例为97例,猫病例为29例。根据患病犬猫的临床症状表现的不同,分别选用皮肤刮片法、耳拭子检查法、皮肤真菌培养法、拔毛检查法进行检查,126例皮肤病病例中有54例为细菌性皮肤病(犬51例,猫3例);29例为耳炎(犬21例,猫8例),真菌感染病例有36例(犬21例,猫15例)。寄生虫性皮肤病感染的有91例(犬65例,猫26例),有25例蠕形蹒感染(犬15例,猫10例);7例为犬疥螨感染,20例为耳螨感染(犬10例,猫10例);感染跳蚤病例数有35例(犬19例,猫6例),蜱虫感染的14个病例皆为犬。在97例犬皮肤病病例中,体形、品种、年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从不同的体形来看,小型犬感染率最高,中型犬感染率最低。从不同品种来看,贵宾犬发病率最高,其次是金毛犬,大陆玩具犬皮肤病发病率第三。从年龄来看,1岁以内幼年犬猫发病率最高,1~2周岁的成年犬皮肤病发病率次之。从饮食结构差异来看,126例患病犬猫中有86例长期食用米饭肉类等营养结构单一的食物,营养均衡的犬猫感染皮肤病的概率较低。从生活环境来看,居家生活的犬猫患病率高于放养生活的犬猫患病率。皮肤病发病时间比较集中,季节差异大,3~5月是犬猫皮肤病高发季节,发病率为45.23%(57/126),9~10月发病率位居第二,为22.22%(28/126)。此外,因剃毛引发的外伤皮肤病病例有5例,发病率为3.97%。随机挑选细菌性皮肤病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得到8株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氏菌、出血性巴氏杆菌、小肠结核耶尔森氏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模仿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疑似真菌感染的16例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获得3株真菌,分别是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根据皮肤病类型与病原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细菌感染病例选择高度敏感的药物,头孢曲松钠、恩诺沙星分别进行治疗;体外寄生虫跳蚤、蜱、虱子感染的皮肤病例选用福莱恩滴剂;蠕形螨感染的犬猫可选用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双甲脒治疗;耳螨感染的犬猫可选用赛拉菌素治疗;真菌感染的犬猫选用盐酸特比萘芬、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全身或大面积感染病例使用药用沐浴露定期洗浴治疗效果更佳。
潘占元[4](2014)在《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加合理的选择药物。方法:我院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间儿童用药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儿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运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临床表现多样,不良反应类型各异。结论:在儿科临床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过程中,医师应高度的重视,确保儿童的用药安全性。
王立秋[5](2013)在《武汉某马场马的常见病调查及过敏性皮炎的诊治》文中指出本研究通过分析武汉某马场兽医部2009年至2012年的发病情况,总结了马匹的常见疾病及发病原因,了解了马场疾病发生的特点。针对该场皮肤病多发的这一特点,从症状观察、病原分析、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血常规分析等方面探究该场皮肤病的发病原因。结果表明:马的过敏性皮炎临床症状典型;皮屑中未见真菌和疥螨;皮肤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间质水肿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组织细胞周围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患马无全身炎症反应,但有贫血症状。同时调查并分析了马场中马的年龄、性别、品种和毛色与过敏性皮炎的发病关系。基于本场皮肤病主要是蚊蠓叮咬引起的过敏性反应,所以本研究主要从控制蚊蠓入手来控制该病。选择临床症状明显的12匹过敏性皮炎患马,4匹无临床症状的马匹作对照。12匹过敏性皮炎马匹分别置于18目×20目的蚊帐内、涂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磷酸钠乳膏、喷涂自制蚊蝇趋避喷涂剂和注射扑尔敏注射液等处理。结果表明:安装18目×20目的蚊帐,并结合涂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磷酸钠乳膏可以有效控制过敏性皮炎。自制蚊蠓驱避剂对过敏性皮炎有辅助治疗作用。本研究提出的环境控制结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对马的过敏性皮炎治疗效果显着,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王明志[6](2011)在《Kaposi水痘样疹23例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Kaposi水痘样疹的临床特征,提高对Kaposi水痘样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间皮肤科诊治的以水疱、脓疱为主要表现的23例探讨Kaposi水痘样疹的临床特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足口病、水痘、脓疱疮患儿进行临床特征比较。结果本组23例均以水疱、脓疱为主诉就诊,误诊为水痘9例,脓疱疮7例,手足口病5例,丘疹性荨麻疹1例,疥疮1例。结论以水疱、脓疱为主要表现的Kaposi水痘样疹病因复杂,临床特征不典型,易误诊。重视询问病史、查体、实验室的辅助检查,坚持专科会诊制度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以减少误诊、误治。
李晓蓉,李冬梅[7](2010)在《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并查阅2000~2009年国内公开发行的主要医药期刊有关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文献,对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类型及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结论对头孢曲松钠在儿科的临床应用要给予高度重视,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刘志,南学琴,吴文君[8](2007)在《内科常用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文中指出
王丽华,孙艳,王羽凝[9](2006)在《116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6—2006年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11年间的国内文献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的不良反应多在小于5分钟或1-2小时两个时间段内发生,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和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分别与不良反应43.10%和20.69%,其次为神经系统(14.66%)的不良反应。在116例不良反应右可痊愈的为111例,占95.69%,2例患者有严重后遗症占1.72%,有2例死亡占1.71%。结论: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所以应合理应用头孢曲松钠,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马勇[10](2006)在《药物性皮疹实例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头孢曲松钠致皮肤剧痒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曲松钠致皮肤剧痒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肉牛业的发展概况 |
1.2 新发再发疫病的定义 |
1.3 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研究状况 |
1.3.1 牛丘疹性口炎研究进展 |
1.3.2 牛乳头瘤研究进展 |
1.3.3 志贺氏菌病研究进展 |
1.3.4 产气荚膜梭菌病研究进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牛丘疹性口炎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
2.1 材料 |
2.1.1 主要仪器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1.3 样品来源 |
2.2 方法 |
2.2.1 临床检查与样品采集 |
2.2.2 引物合成及PCR扩增 |
2.2.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2.3 结果 |
2.3.1 临床检查结果 |
2.3.2 PCR扩增结果 |
2.3.3 牛丘疹性口炎病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牛乳头瘤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
3.1 材料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主要试剂 |
3.1.3 样品来源 |
3.2 方法 |
3.2.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 |
3.2.2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
3.2.3 PCR扩增 |
3.2.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 |
3.3 结果 |
3.3.1 病变观察和显微镜检查结果 |
3.3.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3.3.3 PCR扩增结果 |
3.3.4 BPV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结果 |
3.4 讨论 |
第四章 牛源志贺氏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
4.1 材料 |
4.1.1 主要仪器设备 |
4.1.2 主要试剂 |
4.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
4.2 方法 |
4.2.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 |
4.2.2 细菌分离培养 |
4.2.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 |
4.2.4 生化试验 |
4.2.5 药敏试验 |
4.2.6 致病性试验 |
4.3 结果 |
4.3.1 发病情况调查及病理剖检结果 |
4.3.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
4.3.3 细菌16Sr RNA基因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
4.3.4 生化试验结果 |
4.3.5 药敏试验结果 |
4.3.6 致病性试验结果 |
4.4 讨论 |
第五章 牛产气荚膜梭菌的诊断和病原分析 |
5.1 材料 |
5.1.1 主要仪器设备 |
5.1.2 主要试剂 |
5.1.3 病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
5.2 方法 |
5.2.1 流行病学调查 |
5.2.2 细菌分离培养 |
5.2.3 生化试验 |
5.2.4 药敏实验 |
5.2.5 致病性试验 |
5.2.6 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 |
5.2.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 |
5.3 结果 |
5.3.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
5.3.2 细菌分离结果 |
5.3.3 生化试验结果 |
5.3.4 药敏试验结果 |
5.3.5 致病性试验结果 |
5.3.6 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
5.3.7 细菌PCR扩增和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 |
5.4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1289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来源 |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检索结果与报告类型 |
2.2用药情况 |
2.3报告单位类别情况 |
2.4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
2.5既往史 |
2.6给药后ADR发生时间 |
2.7 ADR发生月份 |
2.8 ADR累及系统-器官 |
2.9 ADR转归 |
3讨论 |
3.1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ADR的临床特点 |
3.2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的合理性分析 |
3.2.1理化性质及辅料 |
3.2.2药品说明书 |
3.2.3已发表的研究 |
3.3地塞米松的用药目的分析 |
3.3.1预防过敏反应 |
3.3.2辅助退热 |
3.4报告单位类别分析 |
(3)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宠物的来源 |
1.2 宠物行业现状 |
1.3 犬猫皮肤病研究状况 |
1.4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皮肤病临床诊断与治疗 |
2.1 器材与试剂 |
2.2 病例来源 |
2.3 皮肤病临床诊断方法 |
2.4 皮肤病临床治疗方法 |
2.5 典型病例剖析 |
2.6 典型病例诊断与治疗效果 |
第三章 典型病例的病原检测 |
3.1 药品与试剂 |
3.2 主要器材 |
3.3 典型病例的病原检测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融安县皮肤病发病原因分析 |
4.2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讨论 |
4.3 临床药物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
4.4 典型皮肤病病例讨论 |
4.5 营养对皮肤病防治的重要性 |
4.6 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注意事项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敏性反应 |
1.1 过敏性休克 |
1.2 卡他症状 |
1.3 过敏性死亡 |
1.4 过敏性皮疹 |
1.5 眼疼痛、瘙痒 |
1.6 皮肤剧痒 |
2. 关节疼痛 |
3. 结石 |
3.1 肾结石 |
3.2 胆结石 |
4. 血尿 |
(5)武汉某马场马的常见病调查及过敏性皮炎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国养马业的概况 |
1.2.2 中国养马业的现状 |
1.2.2.1 马匹的数量 |
1.2.2.2 马的品种 |
1.2.2.3 赛事情况 |
1.2.2.4 从业人员 |
1.2.2.5 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 |
1.2.2.6 中外合作 |
1.2.3 马的常见病及防治 |
1.2.3.1 传染病 |
1.2.3.2 寄生虫病 |
1.2.3.3 内科病 |
1.2.3.4 外科病 |
1.2.4 马过敏性皮炎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Ⅰ武汉某马场的常见病分析 |
2.1 对象与方法 |
2.1.1 对象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马场兽医部近四年接诊次数的变化 |
2.2.2 2009年至2012年马匹疾病的分布情况 |
2.3 讨论 |
2.3.1 兽医部2009年至2012年接诊次数的变化及其原因 |
2.3.2 2009年至2012年武汉某马场几种常见病发病率的变化及原因 |
3 试验Ⅱ马过敏性皮炎诊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试验试剂及耗材 |
3.1.3 武汉某马场过敏性皮炎发病情况调查 |
3.1.4 皮肤样本的采集及组织病理学观察 |
3.1.4.1 切片的制作 |
3.1.4.2 HE染色 |
3.1.5 血常规检查 |
3.1.6 蚊帐的制作及安装 |
3.1.7 驱避剂的配制 |
3.1.8 药物治疗 |
3.1.9 环境控制对马过敏性皮炎治疗的效果 |
3.1.10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临床特征 |
3.2.2 发病率与气温变化之间的关系 |
3.2.3 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
3.2.4 马匹病理组织切片结果 |
3.2.5 马匹血常规分析结果 |
3.2.6 自制蚊蝇驱避剂对蚊蠓现场驱避效果 |
3.2.7 治疗前后的结果对比 |
3.3 讨论 |
3.3.1 发病率与气温变化的关系 |
3.3.2 马匹皮肤病理组织切片结果 |
3.3.3 血常规化验结果分析 |
3.3.4 自制蚊蝇驱避剂对蚊蠓现场驱避效果 |
3.3.5 治疗效果的对比 |
3.3.6 关于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
3.3.7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工作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Kaposi水痘样疹23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 |
1.3 治疗情况 |
2 结果 |
2.1 误诊情况 |
2.2 误诊临床分析 |
3 讨论 |
(7)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过敏性反应 |
1.1 卡他症状。 |
1.2 过敏性休克。 |
1.3 过敏性死亡。 |
1.4 眼瘙痒、疼痛。 |
1.5 过敏性皮疹。 |
1.6 皮肤剧痒。 |
2 结石 |
2.1 胆结石。 |
2.2 肾结石。 |
3 关节疼痛 |
4 多脏器器官功能损害 |
5 血尿 |
6 溶血性贫血 |
7 婴儿颅内高压 |
8 小儿惊厥 |
(8)内科常用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论文提纲范文)
1 头孢曲松钠 |
2 654-2 |
3 氯化钾 |
4 氧氟沙星 |
5 阿莫西林干混悬剂 |
6 心律平 |
7 泻痢停 |
8 维脑路通 |
9 维生素K1注射液 |
10 西咪替丁注射液 |
11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
12 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 |
13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
(10)药物性皮疹实例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环丙沙星 |
2 氟罗沙星 |
3 司帕沙星 |
4 维生素K1 |
5 伊曲康唑 |
6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7 五淋化石丹 |
8 巴特日七味丸 |
9 珍菊降压片 |
1 0 六味能消胶囊 |
1 1 别嘌醇 |
1 2 富马酸福莫特罗 |
1 3 盐酸特比萘芬 |
1 4 流感疫苗 |
1 5 据有关报道分析[13~16] |
四、头孢曲松钠致皮肤剧痒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肉牛新发再发疫病的诊断和病原分析[D]. 李常挺. 广西大学, 2020
- [2]1289例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同瓶配伍不良反应分析[J]. 李永辉,王芳,郭瑞锋,张轶华. 中国药房, 2019(17)
- [3]融安县犬猫皮肤病病因及治疗效果调查[D]. 龚寒春. 广西大学, 2017(01)
- [4]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 潘占元.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23)
- [5]武汉某马场马的常见病调查及过敏性皮炎的诊治[D]. 王立秋.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3)
- [6]Kaposi水痘样疹23例误诊分析[J]. 王明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04)
- [7]头孢曲松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J]. 李晓蓉,李冬梅. 中国药事, 2010(09)
- [8]内科常用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J]. 刘志,南学琴,吴文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15)
- [9]116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分析[A]. 王丽华,孙艳,王羽凝. 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
- [10]药物性皮疹实例简介[J]. 马勇. 中国乡村医药, 2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