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艳霞[1](2021)在《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抗菌药物为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其也逐渐形成了严重的耐药现象,目前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的焦点。2016年WHO对细菌耐药现状及抗菌药物开发分析后发现,目前正在研发的新抗菌药物严重缺乏,无法应对当前的抗菌药物耐药形势。我国藏药资源丰富,治疗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有影响的民族药,具有独特的药性理论体系。本研究对20种藏医常用药材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藏药材—西藏沙棘进行有效活性成分筛选,预测其在体内发挥抗菌作用的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实验数据。本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制备20种藏医常用藏药材的75%乙醇超声及水煎煮提取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13种常见病原菌为测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各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对4种藏药材(西藏沙棘果、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75%乙醇超声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所得萃取物检测其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性;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利用TCMSP、Pharm Mapper、Uniprot、Gene Cards等数据库获取西藏沙棘活性成分和体内抗菌作用相关靶点,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作用靶点网络、药物体内抗菌作用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进行GO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本实验结果显示,所选20种藏医常用藏药材的40种粗提取物对6~13种常见病原菌具有不同程度抑菌活性。除篦齿虎耳草、老鹳草、草红花、西藏沙棘果、铁线莲外,有15种藏药两种提取物对革兰阳性菌株抑菌效果优于革兰阴性菌株,其中岩白菜、老鹳草、短穗兔耳草、红景天、诃子、西藏沙棘果、杜鹃花、篦齿虎耳草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MIC:0.98~31.25mg/m L);杜鹃花、西藏沙棘果、诃子三种提取物及篦齿虎耳草水煎煮提取物对7种革兰阴性菌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7.81~125mg/m L);短穗兔耳草、篦齿虎儿草、红景天、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水煎煮提取物和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75%乙醇超声提取物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和7种革兰阴性菌株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MIC:0.98~250mg/m L)。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西藏沙棘果各萃取物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结果显示,各萃取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MIC:0.39~25mg/m L),其中篦齿虎耳草各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MIC:0.39~1.56mg/m L),尤以石油醚萃取物抗菌效果最好,MIC为:0.39mg/m L。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以口服生物利用度和类药性两个参数对西藏沙棘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共获得天竺葵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β-谷甾醇、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其体内抗菌作用活性成分共21种,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β-谷固醇、异鼠李素等。西藏沙棘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作用于机体TNF、AKT1、ALB、JUN、CCL2、PTGS2、CXCL8等关键靶标,通过调控癌症、肿瘤坏因死子、Toll样受体以及MAPK等信号通路,激活细胞凋亡进程、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和分化、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体内抗菌作用。结论:1.20种藏药材中有15种藏药材的提取物体外抗革兰阳性菌株优于抗革兰阴性菌株,其中岩白菜、老鹳草、短穗兔耳草、红景天、诃子、西藏沙棘果、杜鹃花、篦齿虎耳草对6种革兰阳性菌株抗菌效果较好;杜鹃花、西藏沙棘果、诃子及篦齿虎耳草对7种革兰阴性菌株抗菌效果较好;短穗兔耳草、篦齿虎耳草、红景天、西藏沙棘果、杜鹃花、诃子水煎煮提取物和西藏沙棘、杜鹃花、诃子75%乙醇超声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2.篦齿虎耳草、紫斑杜鹃、雪层杜鹃、西藏沙棘果各萃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篦齿虎耳草各提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尤以石油醚萃取物抑菌效果最好。3.西藏沙棘可能由槲皮素、山奈酚、β-谷固醇、异鼠李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机体TNF、AKT1、ALB、JUN、CCL2、PTGS2、CXCL8等靶标,通过癌症、肿瘤坏死子、Toll样受体、MAPK等通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体内抗菌作用。
周婧丹[2](2021)在《青楷槭皮、叶及果实利用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别以青楷槭的叶子、树皮、翅果为原料,采用微波辐照技术提取青楷槭叶子中的挥发油、树皮中的红景天苷、翅果的种子油,对叶子进行了单因素~Box-Behnken试验,以确定青楷槭叶子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对树皮进行了 Plackett-Burman试验-Box-Behnken试验,以确定树皮中红景天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对翅果进行了单因素~Box-Behnken试验,以确定翅果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盐析-微波辐照提取法、加热套回流提取法和无盐-微波辐照提取的青楷槭叶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别分析,对碳化硅添加-微波辐照提取法、加热套回流提取法和提取青楷槭翅果油成分采用超声提取方式进行分析和鉴别,最终使用峰面积归一法,以确定所用方法中挥发油以及翅果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如下所示:(1)提取叶子中挥发油的最佳条件:醋酸钠摩尔的量0.05 mol、微波辐照功率达450 W、微波辐照时间持续29 min。(2)提取树皮中红景天苷的最佳条件:液料比22.28:1 mL/g、微波辐照功率达475.36 W、微波辐照时间持续19.38 min。(3)提取翅果油的最佳条件:添加碳化硅0.15 g、液料比16.9:1 mL/g、微波辐照功率425 W、微波辐照时间11 min,得到青楷槭翅果油得率为9.56%。(4)盐析-微波辐照提取出峰与盐析-加热套回流提取出峰,基本一致,而不加盐微波辐照提取出峰明显减少,盐析-微波辐照提取挥发油通过GC-MC共检测出62种化合物,盐析-加热套回流提取法通过GC-MS共检测出54种化合物,不加盐的微波辐照提取通过GC-MS共检测出39种化合物,不加盐会影响挥发油中的物质的析出。盐析-微波辐照提取法的优点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效率高、价格合理与零度污染,是一种值得推行的萃取挥发油技术。(5)采用微波辐照提取法、加热套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提取种子油,在三种提取法之下,种子油成分都是含有棕榈酸、十七烷酸、亚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硬酯酸、芥酸、山嵛酸的。微波辐照提取法下,亚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含量最高,分别为35.69%、24.73%。加热套回流提取法下,亚油酸、芥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0.67%、1 8.94%。超声提取法下,亚油酸、反-9-十八碳烯酸含量最高,分别为43.6%、30.26%。三种提取法下,亚油酸在三种提取方法下的含量普遍较高。论文的实验结果不仅为青楷槭植物挥发油资源的提取与利用提供了安全卫生的工艺路线,也为天然植物挥发油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朱艳茹,全帅,张静泽,王苹,宋新波,刘岱琳[3](2020)在《玫瑰红景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玫瑰红景天属于景天科植物,在亚洲和欧洲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适应原、补品、药品或功能性食品。由于玫瑰红景天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市场上对玫瑰红景天的需求不断增长。现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对玫瑰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以期为玫瑰红景天这种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石佳[4](2020)在《四十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材及饮片的商品规格等级伴随中药交易的发展而产生,自古以来就“看货评级,分档定价”的质量观,早在西汉时期《范子计然》中就有80多个品种的商品规格。然而如今实行的标准《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1]随着产地变迁、市场变化等种原因已然难以适应当今市场。且中药饮片是中药行业的重要支柱之一,是中药制剂、中成药等主要原料,其优劣对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影响。诸多国家标准中与等级划分相关的内容鲜少体现饮片的特点,许多评价项都采用“同药材”的描述,饮片的等级评价基本处于空白。如今,市场上饮片规格混乱、以次充好、低价当道等不良现象对饮片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挖掘、研究、制定适合中药饮片的,科学合理且使用简便的等级评价方法对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的建立需要开展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古籍、文献、国家标准梳理出当前饮片质量评价及等级划分的三种主要方法:一种主观经验性评价方法,即通过饮片的大小、质地等性状特征对饮片等级进行划分;第二种则是对指标成分含量检测的现代评价方法;第三种则是将以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论。对三种方法各具的特点、优势、不足进行总结、比较及分析。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前往分别位于国内中部、南部、北部的三个大型药材市场对中药饮片等级划分的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调研,进一步挖掘中药饮片等级划分的市场需求。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针对市场上饮片的质量是有好有坏的情况,市场亟需一个科学、客观、利于推广与传承的将传统方式与指标成分相结合的中药饮片等级划分方法作为技术支撑,使等级划分达到保障临床疗效、实现优质优价、保障大众对饮片选择权的理想状态。除此以外,本文也就调研过程中所发现的行业现存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中药饮片的品质内涵是其内在质量与外在质量的综合体现,结合文献及市场调研结果可知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内外因素众多。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合适的参数是建立方法的首要工作。本文认为为了体现饮片的差异,等级评价方法中所选取的指标应在合格饮片的标准上,尽量避免使用合格饮片的共性指标,以便进行等级划分。且部分指标间可能存在相关性会因重复评价而影响评价结果,且纳入全部评价指标也增加评价的复杂性,难以达到“可行性强”的特点。故将这些参数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筛选出必要的评价指标对该方法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质量常数等级划分方法。即从饮片品种特点出发,以古籍、文献、国家标准、市场流通情况为依据,将传统性状评价标准及内在指标质控评价指标进行有机整合,选取必要且合理的等级评价指标,根据不同饮片形态及切制情况,包括顶刀片(如莪术)、顺刀片(如天麻)、条形片(如合欢皮)、块状片(如葛根)、不规则片(如土茯苓)、类球形片(如栀子)、其他整体饮片(如款冬花)、无形态饮片(如薄荷),经过三维数学建模,形成了不同的质量常数、相对质量常数、百分质量常数等计算方法,将百分质量常数以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根据市场等级划分习惯,将中药饮片等级分为三等,其中一等品百分质量常数≥80,二等品百分质量常数<80且≥50,三等品百分质量常数<50。最终将饮片质量特征转换为具体数值予以表征、比较。利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饮片形态的40种中药饮片及其部分炮制品进行等级划分,得到了有效的划分结果。本文进一步对各个饮片的等级划分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同类形态饮片指标、公式的选择规律进行明确;对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与传统形态等级评价的关联进行考察与验证,对整套等级评价方法进行整理及优化。以栀子为例,通过不同等级栀子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产生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栀子饮片等级与疗效的关系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2]。单味饮片等级与药效间关系的考察是不够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该方法划分出的等级差异能否进一步转化为临床主要用药形式,即中药复方的药效强弱。本文以大川芎方为例,将不同等级的川芎、天麻饮片组成的不同等级复方以体外血管舒张率为主要药效学指标,探讨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对川芎、天麻饮片进行了有效的等级划分的同时是否对其组成的复方药效也有一定的关联和提示作用,继而为饮片的优质优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3]。结果表明三种“等级”的单味饮片与复方的药效均随等级的降低而降低,药效强弱与饮片的等级成正相关[2-3]。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实现了传统主观经验与现代质控指标的有机结合;实现了清晰明了、简单易行公式的建立;实现了丰富数据不受人为、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了等级评价的全程量化,更利于分析、比较、传承。该方法虽然具备以上优点,但由于时间有限,以上研究旨在为该方法搭建框架,仍有不足之处,如对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对样品的收集上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补充及改善。该等级评价方法的建立以解决中药饮片等级评价工作中的现存问题为出发点,为推动中药饮片分级评价进程,引导市场规范化运作,实现优质优价,促进中药饮片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大众健康权益,建设中药标准化体系提供新的思路、新的思考。
王亚宁[5](2020)在《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提取及化学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红景天为中国传统中草药植物,多数古书均有记载红景天及其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红景天中主要成分红景天苷,具有清除自由基、镇静催眠、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保护心脑神经系统等作用。由于具有对人体有益的多重功效,红景天制剂在饮品及保健食品方面有良好的表现。红景天饼干、红景天饮品、红景天苷功能性食品等产品的大量销售,促进食品级红景天苷需求量急剧增加。目前广泛应用的红景天苷提取工艺提取得率低、产品纯度低;化学合成红景天苷工艺存在成本高、使用有毒有害试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以优化红景天苷的提取及化学合成工艺为研究课题,希望能确定出适合工业化应用的红景天苷提取与合成工艺条件,并推广至实际应用。本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红景天苷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本论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景天苷。通过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因素,柱层析法纯化粗品。实验结果表明:当提取溶剂为70%乙醇溶液,红景天和提取溶剂的投料比为1:19(g:mL),提取溶剂的pH值为8,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为70 min时,红景天苷的提取得率最高,为2.4%。纯度为98%。(2)红景天苷化学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本论文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红景天苷,第一步是苯甲酰氯与对羟基苯乙醇在四丁基溴化铵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羟基酰化产物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的方式保护酚羟基。研究了此步反应中不同溶剂、投料比和反应时间对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择二氯甲烷作为反应溶剂,对羟基苯乙醇与苯甲酰氯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为2.5 h时,合成产率最高为90%,纯度为97%。第二步是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与五乙酰基葡萄糖反应生成1-[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研究了催化剂添加量、不同反应溶剂、投料比和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E与ZnCl2摩尔比为1:2.75,选择甲苯作为反应溶剂,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与五乙酰基葡萄糖的摩尔比为1:1.5,反应时间为25 min时,合成产率为53%,纯度为95%。第三步去保护合成红景天苷。研究了反应溶剂酸碱度、反应时间、结晶溶剂对合成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溶剂pH=11,反应时间为2 h,结晶溶剂为80%乙醇时,合成产率为90%,纯度为97%。(3)采用核磁氢谱、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熔点、扫描电镜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表征测定。均表明最终合成物为所需红景天苷。
赛曼,古力,吉哈利,王红,陈敏,兰小中[6](2017)在《大花红景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大花红景天作为我国珍贵的藏药材,因其具有抗缺氧、抗衰老、抗肿瘤、抗氧化、抗疲劳及神经保护等作用,成为新药研究、保健品和化妆品开发的热点植物。为保证其品质,使之在临床上发挥更好的疗效,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关于大花红景天质量控制的相关文献,从药材鉴别和含量测定方面对大花红景天的质量控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花红景天质量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吕秀梅[7](2017)在《藏药红景天及其复方多血康胶囊提取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文中认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藏医称“多血症”,是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青藏高原人群多血症患病率约为2.5%[1]。藏药多血康胶囊是着名藏医大师措如?才郎以藏医理论为指导,经多年临床实践、研制的治疗多血症疗效确切的经验方,主要有活血散瘀、清热解毒等功效[2]。该方由余甘子、红景天、沙棘、干姜构成。现代研究表明,多血康胶囊具有提高机体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等功能[3]。目前,多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及成分分析尚无文献报道。此外,随着近年来红景天需求量急增,市场上出现许多近缘品种代用的情况。本研究首先针对市场常见3种红景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K.f.et Thoms.)H.Ohba、狭叶红景天Rhodiola kirilowii(Regel)Maxim、长鞭红景天Rhodiola fastigiata(Hk.f.et Thoms.)S.H.Fu)进行主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作用对比分析;然后优化以红景天组方的多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通过色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组分进行识别分析,最后测定复方中5种化学成分含量,为多血康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1。目的:1.比较红景天3个常见品种抗氧化能力与有效成分的差异;2.确定多血康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3.明确多血康胶囊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含量。方法:1.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狭叶红景天、长鞭红景天中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咖啡酸和对香豆酸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体外抗氧化实验,通过统计分析,比较红景天3个常见品种抗氧化能力与化学成分的差异性;2.以得膏率、没食子酸、红景天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多血康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3.采用UPLC-Q-TOF-MS及GC-MS分析技术明确多血康胶囊的化学成分组成;4.基于HPLC同时测定多血康胶囊中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柯里拉京及鞣花酸5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1.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咖啡酸的含量高低顺序均为大花红景天>狭叶红景天>长鞭红景天,对香豆酸含量高低顺序为狭叶红景天>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清除DPPH·和ABTS·+两种自由基能力强弱顺序均为大花红景天>狭叶红景天>长鞭红景天,清除·OH能力强弱顺序为大花红景天>长鞭红景天>狭叶红景天。2.多血康胶囊醇最佳提取工艺:按比例称取药材饮片,加入50%的乙醇,料液比1:14,浸泡1.5 h,回流时间1 h,重复2次。3.LC-MS及GC-MS发现,多血康胶囊醇提取物中主要含有红景天苷、没食子酸、大花红景天素、Rhodalidin、柯里拉京、鞣花酸、诃子鞣酸等成分。多血康挥发油中主要含有正辛醇、姜烯、倍半水芹烯、芳樟醇、(4Z)-4-(1,5-二甲基-4-己烯亚基)-1-甲基环己烯、姜黄烯等成分。4.多血康胶囊中没食子酸含量范围为35.99636.044 mg·g-1,酪醇含量范围为1.9722.006 mg·g-1,红景天苷含量范围为2.9423.023 mg·g-1,柯里拉京含量范围为8.0098.085 mg·g-1,鞣花酸含量范围为8.7298.820 mg·g-1。结论:1.红景天3个常见品种的化学成分与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性,大花红景天较狭叶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好;2.多血康胶囊提取工艺合理,简单易行;3.在明确多血康胶囊化学组成的基础上,建立其5种化学成分含量同时测定方法,为多血康胶囊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雷富平,陈亮,张志军,王平,刘存芳[8](2016)在《红景天挥发油的提取及其组成分析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材红景天含有少量挥发油,香味独特。其挥发油中的物质组成丰富多样,人们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提取,开发其挥发油的用途。主要介绍水蒸气蒸馏法、微波法、有机溶剂法等提取红景天中挥发油的方法,阐述红景天挥发油的物质组成与红景天品种、产地、挥发油提取方法等的关系。
张贵会[9](2016)在《新疆药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及协同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新疆特色植物药桑叶为原材料,对其化学成分、药桑叶中总黄酮提取工艺、醇提物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相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及黄酮单体间体外抗氧化活性等进行研究。1、采用系统化学预试法对药桑叶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药桑叶中含有:糖类、酚类、有机酸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生物碱类、甾体类、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2、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建立了适宜的提取工艺:料液比1:25、超声时间45 min、乙醇浓度80%、回流时间60 min。该工艺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2.24%。3、采用色谱分离技术从药桑叶分离出11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NMR)和高效液相-串联质谱(HPLC-MS-MS)鉴定其结构为芦丁(1)、异槲皮苷(2)、金丝桃苷(3)、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4)、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5)、槲皮素-3-O-β-(2″-O-乙酰基)-吡喃半乳糖苷-7-O-α-吡喃阿拉伯糖苷(6)、红景天素(7)、山奈酚-3-O-β-(2″-O-α-L-吡喃鼠李糖基)-葡萄糖醛酸苷(8)、鼠李素-3-O-半乳糖苷(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其中化合物(3)10首次从新疆药桑叶中分离得到。4、以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相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芦丁、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083 mg/mL、0.0237 mg/mL、0.0060 mg/mL、0.0510 m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IC50分别为0.0172 mg/mL、0.0210 mg/mL、0.0120mg/mL、0.0870 mg/mL。4个单体化合物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顺序为:金丝桃苷>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5、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各黄酮单体的抗氧化活性,并筛选出抗氧化活性较好的四种单体化合物—芦丁、金丝桃苷、草质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红景天素,进行抗氧化协同作用研究,发现红景天素在清除自由基方面和其他化合物具有拮抗作用,其他三种黄酮单体化合物相互结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杨胜岩[10](2016)在《红景天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及相关成分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药注射液应具有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而质量可控是中药注射液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本文开展了红景天注射液质量标准提升研究,以有效反映红景天注射液主要化学成分的HPLC化学指纹图谱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红景天注射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中药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有害物质5-羟甲基糠醛进行限量控制。首先,通过考察不同的色谱柱类型、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确立了红景天注射液指纹图谱的色谱分析条件。方法学考察表明,本文建立的红景天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红景天注射液的质量分析研究。进一步在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红景天注射液指纹图谱分析的基础上,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建立了红景天注射液对照图谱。对多批次注射液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各批次注射液相似度均在85%以上。通过考察不同的色谱条件,分别建立了红景天注射液中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表明,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可以作为红景天注射液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本文进一步对注射液生产中容易产生的有害物质5-羟甲基糠醛进行了限量分析。通过考察不同的色谱条件,建立了红景天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高效液相色谱限量分析色谱条件,通过方法学考察,表明该限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良好,可用于红景天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测定。对多批次红景天注射液进行限量分析表明,各批次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均在限量标准以内。本文以建立的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红景天药材、生产中间体以及注射液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药材、中间体和注射液的色谱指纹图谱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有效反映了注射液中主要有效成分从药材-中间体-注射液产品中的移行及相对含量变化的过程,可以用于红景天注射液生产中的过程控制。
二、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1 细菌的耐药形势 |
1.2 藏药材资源与分布 |
1.3 藏药材体外抗菌作用研究现状 |
1.3.1 抗菌活性藏药材的入药部位 |
1.3.2 单味藏药材抗菌作用 |
1.3.3 藏药化学成分抑菌作用 |
1.3.4 藏药复方抗菌作用 |
1.4 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
1.5 中药材抗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现状 |
1.5.1 中药材入药部位 |
1.5.2 单味中药材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 |
1.5.3 中药复方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 |
第二章 20 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 |
2.2.2 主要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药材粗提物制备 |
2.3.2 培养基制备 |
2.3.3 实验菌液制备 |
2.3.4 实验药材提取物体外抗普通细菌活性测定 |
2.3.5 结果判定 |
2.4 结果 |
2.4.1 实验药材粗提物无菌实验结果 |
2.4.2 实验药材抗普通细菌活性检测结果 |
2.5 讨论 |
第三章 四种藏药材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H37Rv活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 |
3.2.2 主要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药材粗提物制备 |
3.3.2 药材75%乙醇粗提物有机溶剂萃取 |
3.3.3 培养基制备 |
3.3.4 实验菌液制备 |
3.3.5 MABA法药敏检测药材萃取物体外抗H37Rv活性 |
3.3.6 结果判定 |
3.4 结果 |
3.4.1 药材75%乙醇粗提物有机溶剂萃取 |
3.4.2 藏药材萃取物体外抗H37Rv活性 |
3.5 讨论 |
第四章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西藏沙棘体内抗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
4.1 引言 |
4.2 西藏沙棘网络药理学分析流程 |
4.3 所用数据库及软件 |
4.4 实验方法 |
4.4.1 西藏沙棘药物活性成分的获取 |
4.4.2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靶标的获取 |
4.4.3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靶标蛋白名称转换 |
4.4.4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4.4.5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预测及筛选 |
4.4.6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靶点网络构建 |
4.4.7 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筛选 |
4.4.8 西藏沙棘核心靶点GO及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
4.5 结果 |
4.5.1 西藏沙棘有效活性成分筛选结果 |
4.5.2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作用靶标 |
4.5.3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体内作用靶标基因 |
4.5.4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构建 |
4.5.5 西藏沙棘有效活性成分体内抗菌作用靶点预测及筛选 |
4.5.6 西藏沙棘-活性成分-抗菌靶点网络构建 |
4.5.7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靶点 PPI 网络及核心靶点 |
4.5.8 西藏沙棘体内抗菌作用关键靶点基因GO和 KEGG富集分析 |
4.6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青楷槭皮、叶及果实利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青楷槭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
1.2 青楷槭成分研究进展 |
1.2.1 化学成分 |
1.2.2 红景天苷 |
1.3 植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1.3.1 传统提取技术 |
1.3.2 新型提取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2 盐析法微波辐照提取及测定青楷槭鲜叶挥发油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原料处理 |
2.2.2 单因素试验 |
2.2.3 响应面试验 |
2.2.4 提取动力学曲线 |
2.2.5 GC-MS分析叶挥发油组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单因素结果分析 |
2.3.2 BBD结果分析 |
2.3.3 挥发油提取动力学 |
2.3.4 GC-MS挥发油成分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响应面法优选青楷槭皮中红景天苷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原料处理 |
3.2.2 红景天苷标准曲线的制备 |
3.2.3 样品中红景天苷含量测定 |
3.2.4 PBD试验 |
3.2.5 BBD试验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PBD结果分析 |
3.3.2 BBD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碳化硅添加-微波辅助提取青楷槭翅果油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单因素试验 |
4.2.2 响应面试验 |
4.2.3 GC-MS分析验证对照试验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结果分析 |
4.3.2 BBD结果分析 |
4.3.3 GC-MS种子油成分对比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3)玫瑰红景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玫瑰红景天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挥发性物质 |
1.2单萜醇苷及其氰苷类化合物 |
1.3苯乙醇及苯丙醇苷化合物 |
1.4黄酮类化合物 |
1.5鞣质及原花青素成分 |
1.6其他成分 |
2 玫瑰红景天的药理作用 |
2.1抗氧化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2.2抗疲劳、抗缺氧作用 |
2.3抗抑郁作用 |
2.4抗肿瘤作用 |
2.5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
2.6对肝脏保护作用 |
3 玫瑰红景天的临床应用 |
4 展望 |
(4)四十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现状研究 |
1 背景 |
2 等级评价古籍文献调查 |
2.1 传统等级评价方法 |
2.2 指标成分等级评价方法 |
2.3 综合评价方法 |
3 等级评价市场现状调研 |
3.1 调研方法与对象 |
3.2 调研结果 |
3.2.1 中药饮片总体质量认可度 |
3.2.2 等级划分的必要性 |
3.2.3 对等级划分的了解程度 |
3.2.4 以外观形态方式对中药饮片进行等级划分合理性 |
3.2.5 以指标成分含量对中药饮片进行等级划分合理性 |
3.2.6 将传统方式与指标成分相结合对中药饮片进行等级划分合理性 |
3.2.7 对于合理的等级划分方法应所具有特点 |
3.2.8 对于理想的等级划分应达到的状态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二章 评价方法建立 |
1 评价方法指标的选择 |
2 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的主要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
2.1 质量常数(A) |
2.2 不同形态饮片质量常数的表现形式 |
2.2.1 形态相关饮片 |
2.2.1.1 切制饮片 |
2.2.1.2 未切制饮片 |
2.2.2 形态无关饮片 |
2.3 相对质量常数 |
2.4 百分质量常数 |
第三章 对四十种中药饮片的等级评价 |
1. 前言 |
2. 材料与仪器 |
3. 饮片的等级划分 |
3.1 切制饮片 |
3.1.1 顶刀片饮片的等级划分 |
3.1.2 顺刀片饮片的等级划分 |
3.1.3 条形片饮片的等级划分 |
3.1.4 块状片饮片的等级划分 |
3.1.5 不规则切制饮片的等级划分 |
3.2 未切制饮片 |
3.2.1 类球形饮片的等级划分 |
3.2.2 未切制其他形态饮片的等级划分 |
3.2.3 无形态饮片的等级划分 |
第四章 质量常数等级评价方法的优质优效验证 |
1 单味饮片的优质优效验证 |
1.1 实验过程 |
1.1.1 不同等级栀子冻干粉的制备 |
1.1.2 细胞培养及扩增 |
1.1.3 实验分组及药物干预 |
1.1.4 细胞活力检测 |
1.1.5 NO含量检测 |
1.1.6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2 复方的优质优效验证 |
2.1 实验过程 |
2.1.1 不同等级大川芎方的制备 |
2.1.2 大鼠胸主动脉环血管张力的测定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提取及化学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红景天 |
1.1.1 红景天 |
1.1.2 红景天化学成分研究 |
1.1.3 红景天药理活性研究 |
1.2 红景天苷 |
1.2.1 红景天苷 |
1.2.2 红景天苷药理活性研究 |
1.2.3 红景天苷现状 |
1.3 红景天苷获取方法概述 |
1.3.1 提取红景天苷方法综述 |
1.3.2 化学合成红景天苷方法综述 |
1.3.3 生物合成红景天苷方法综述 |
1.4 红景天苷纯化方法概述 |
1.5 红景天苷鉴定方法 |
1.5.1 红景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 |
1.5.2 红景天苷的表征检测方法 |
1.6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1.6.1 立题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仪器 |
2.3 红景天苷的提取优化工艺 |
2.3.1 红景天苷的提取试验方案 |
2.3.2 建立红景天苷测定方法 |
2.3.3 超声波提取红景天苷单因素实验设计 |
2.3.4 建立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方法 |
2.4 红景天苷化学合成的优化工艺 |
2.4.1 化学合成红景天苷的工艺流程 |
2.4.2 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的合成 |
2.4.3 1-[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 |
2.4.4 红景天苷的合成 |
2.5 检测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红景天苷的提取优化工艺试验结果 |
3.1.1 方法学验证 |
3.1.2 超声波提取红景天苷单因素试验结果 |
3.1.3 超声波提取红景天苷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3.1.4 硅胶柱层析纯化实验结果 |
3.2 红景天苷的化学合成优化工艺实试验结果 |
3.2.1 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醇的合成检测结果 |
3.2.2 1-[2-(4-苯甲酰氧基苯基)乙基]-2,3,4,6-O-四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合成检测结果 |
3.2.3 红景天苷合成检测结果 |
4 结论 |
4.1 全文总结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6)大花红景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鉴别 |
1.1 性状、显微鉴别 |
1.2 薄层色谱 |
1.3 DNA鉴别 |
2 含量测定 |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 |
2.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
2.3 比色法 |
2.4分光光度法 |
2.5 近红外光谱 |
3 中药指纹图谱 |
4 结论 |
(7)藏药红景天及其复方多血康胶囊提取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章 3种红景天化学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
第一节 HPLC法同时测定3种红景天5种化学成分含量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3种红景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数据分析 |
2.5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基于均匀设计优化多血康胶囊提取工艺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药材检查 |
1.3 吸水率考察 |
1.4 第一次提取工艺考察 |
1.5 第二次提取工艺 |
1.6 提取次数考察 |
1.7 验证实验 |
1.8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多血康胶囊化学成分识别研究 |
第一节 基于UPLC-Q-TOF-MS分析多血康胶囊化学成分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基于GC-MS分析多血康的化学成分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HPLC同时测定多血康胶囊中5种成分含量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 |
1.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1.1 总结 |
1.2 讨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红景天挥发油的提取及其组成分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红景天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
1.1 水蒸气蒸馏法 |
1.2 微波提取法 |
1.3 溶剂提取法 |
1.4 超临界萃取法 |
2 红景天挥发油的组成 |
2.1 提取方法对红景天挥发油的影响 |
2.2 品种对红景天挥发油的影响 |
2.3 产地对红景天挥发油的影响 |
2.4 天然和人工红景天挥发油的组成存在差异 |
3 红景天挥发油的生物活性和应用 |
3.1 生物活性 |
3.2 应用前景 |
(9)新疆药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及协同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新疆药桑的概况 |
1.2 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1.3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设计思路 |
第二章 新疆药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
2.1 材料、仪器、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新疆药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
3.1 材料、仪器和试剂 |
3.2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新疆药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第一节 药桑叶醇提物乙酸乙酯相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4.1 实验部分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二节 药桑叶醇提物正丁醇相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
4.5 实验部分 |
4.6 实验方法 |
4.7 结果与分析 |
4.8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新疆药桑叶黄酮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一节 黄酮单体化合物抗氧化活性评价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 |
第二节 黄酮单体化合物活性筛选及协同作用研究 |
5.4 仪器、试剂和材料 |
5.6 结果与分析 |
5.7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红景天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及相关成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红景天注射液HPLC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仪器与试药 |
1.1.2 方法 |
1.2 结果 |
1.2.1 色谱条件及共有峰的确立 |
1.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1.2.3 色谱条件的适应性考察 |
1.2.4 方法学考察 |
1.2.5 红景天注射液指纹图谱相似度研究 |
1.3 讨论 |
1.3.1 供试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
1.3.2 相似度标准的制定 |
二、红景天注射液中对羟基苯甲酸和对香豆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仪器与试药 |
2.1.2 方法 |
2.2 结果 |
2.2.1 红景天注射液中对羟基苯甲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2 红景天注射液对香豆酸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2.3 小结 |
三、红景天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HPLC限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仪器和试药 |
3.1.2 方法 |
3.2 结果 |
3.2.1 色谱条件 |
3.2.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2.3 方法学考察 |
3.2.4 不同批次红景天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分析测定 |
3.3 讨论 |
3.3.1 关于5-羟甲基糠醛限量测定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
3.3.2 红景天注射液中5-羟甲基糠醛的限量分析及临床应用安全性 |
四、红景天注射液、中间体和药材的相关性分析 |
4.1 对象和方法 |
4.1.1 仪器和试药 |
4.1.2 方法 |
4.2 结果 |
4.2.1 西藏产地 |
4.2.2 四川产地 |
4.2.3 青海产地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中药质量控制发展沿及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两种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种常用藏药材抗菌活性筛选[D]. 刘艳霞. 西藏大学, 2021(12)
- [2]青楷槭皮、叶及果实利用工艺研究[D]. 周婧丹.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8)
- [3]玫瑰红景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朱艳茹,全帅,张静泽,王苹,宋新波,刘岱琳.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11)
- [4]四十种中药饮片等级评价研究[D]. 石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红景天中红景天苷的提取及化学合成工艺的优化研究[D]. 王亚宁.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6]大花红景天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 赛曼,古力,吉哈利,王红,陈敏,兰小中.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17(06)
- [7]藏药红景天及其复方多血康胶囊提取工艺与质量分析研究[D]. 吕秀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8]红景天挥发油的提取及其组成分析研究进展[J]. 雷富平,陈亮,张志军,王平,刘存芳.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6(04)
- [9]新疆药桑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及协同抗氧化活性研究[D]. 张贵会. 塔里木大学, 2016(08)
- [10]红景天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及相关成分分析研究[D]. 杨胜岩.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