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腐植酸肥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陈全德,王涛,余永德[1](2021)在《新型尿素发展现状及前景》文中研究说明新型尿素是在基本不改变尿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向尿液中直接添加增效剂或在尿素颗粒外表面喷涂增效剂后得到的尿素产品。阐述了缓释尿素、稳定性尿素、聚合氨基酸尿素、含微量元素尿素、增值尿素等五大类新型尿素的特点、功效及生产工艺,分析了新型尿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随着增效技术的突破与进步,新型尿素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朱福军[2](2021)在《连续施用不同活化风化煤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吴佑林[3](2021)在《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沼液的高效合理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的严峻问题,为此以沼液为母液研发可高效、环保并具有较高市场附加值的液体肥料产品并进行科学试验验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次实验所研制的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所用的沼液取自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孟家岭镇孟家岭村四社畜禽类粪污处理沼气站,通过添加法向预处理后的沼液添加各种营养物质,提高沼液中腐植酸及各养分含量。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沼液原液预处理沼液原液首先进入曝气装置中进行曝气,通过曝气处理后的沼液在均匀搅拌作用下,与投加的除臭菌剂均匀接触混合并发生反应,实现了除臭处理。通过添加Na OH溶液调节溶液p H值,而后对液体进行沉淀处理,通过添加混凝絮凝药物实现进一步固液分离得到上清液。2)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技术参数试验设计优化基于沼液配制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需要重点考虑螯合剂的添加量、稳定剂的添加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nhnken响应面设计法生成设计方案,拟合出诸因素与主要影响指标水不溶物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得出的回归方程和影响关系区间范围确定各因素与水不溶物含量之间变化关系,考察液体肥质量影响的最主要指标-水不溶物含量的影响规律,判断出各因素最佳制取区间。其次还需分析各因素组合最优区间对腐植酸含量、总养分含量指标的影响。通过综合平衡法分析,得出影响试验指标的主次因素,即:稳定剂添加量>螯合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最佳制取参数。依据正交试验所得结果,寻找到满足试验指标范围的因素最佳组合:稳定剂添加量为试验原料的0.5%,螯合剂添加量为试验原料的5%,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5h。3)以制得的沼液上清液为原料,根据国家现有的含腐植酸水溶肥料标准(NY1006-2010),配制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经过处理的沼液原液及依据NY1106-2010《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规格加入适量尿素、磷酸一氢铵、磷酸二氢铵等营养物质和其它反应助剂,并加入螯合剂、稳定剂与腐植酸等营养物质,在前期试验设计所得最佳制取参数基础下,用带有水浴加热的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合成稳定的含腐植酸液体肥并对其进行检验,所得到的结果为:总养分质量浓度216.23g/L,腐植酸质量浓度32 g/L,水不溶物质量浓度11.67g/L,检验结果均符合国家现有标准。4)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有机液肥实际制取工艺设计及工程图纸绘制大量的试验与实验旨在为工业化设计及实际生态化合理利用打下基础,为此,在此基础下,开展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工业化设计研究,建立有助于高效处理现有大量畜禽粪污等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技术产生的大量沼液的资源化示范技术,通过合理的工业预处理技术设计、制取技术设计、合理参数组合配制设计、有机肥料化验系统设计,确定满足制取的各设备选型,绘制详细示范工程图,形成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成套工艺及关键设备,建立农业畜禽养殖废物等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模式。
刘奇,杨越超[4](2019)在《风化煤腐殖酸的活化工艺及其活化产物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取过氧化氢、氨水、高锰酸钾、氢氧化钾等活化剂对风化煤进行活化,然后通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以及碳氧含量的测定来评价活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滚筒活化方法得到的活化产物的pH、电导率等理化性质较好,其活化产物的水溶性相对未活化处理的水溶性大幅提高,活化效果综合性好。
刘奇[5](2017)在《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腐植酸(Humic Acid,简称HA)分为矿质源腐植酸和生物源腐植酸,本试验研究的腐植酸来源于矿质源腐植酸。风化煤中的腐植酸分子量巨大,溶解性差,活性官能团少,发挥的作用小,因此,为提高腐植酸的活性,本文探索比较了几种风化煤腐植酸的最佳活化工艺技术,对活化产物进行了分析评价,以及对腐植酸在农业上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包括腐植酸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腐植酸对土壤磷肥有效性的影响及其对盐碱土的改良作用。为今后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工艺和大规模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氢氧化钾活化为活化剂,在滚筒球磨机中对风化煤进行固态活化,制备活性腐植酸,筛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钾占风化煤质量的10%,转动速率为50r/min,研磨时间为60min。该条件下生产的腐植酸水溶性为31.4%,pH为7.52,电导率为865μS/cm,水溶性比未活化处理的水溶性高出174.7%。2.腐植酸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盆栽试验中,2500g果园土中加入50g腐植酸,培养95天的土壤放线菌数目较大,达到3.5627万个/g soil,而CK只有0.4502万个/g soil。3.腐植酸可明显提高黑麦草的生理活性,其中,可溶富里酸显着提高黑麦草的SOD、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是,风化煤腐植酸显着提高黑麦草的根系活力、增强根系的生长,并且,风化煤腐植酸为土壤充足的碳库资源,保证黑麦草的持续快速生长,HS5处理的黑麦草生长51天累计生物量比CK高145g。4.磷酸一铵与经活化的风化煤和未活化风化煤分别按照1:0,1:0.1,1:1和1:5四种不同比例加入理化性质相同的等量褐土中,在相对土壤含水量为50%、75%和100%三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室温静置培养,定期测定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磷肥施入土壤后,在培养第7—14天就出现被土壤明显固定的现象,从而使土壤有效磷含量迅速降低,相对含水量50%、75%、100%的土壤样品其有效磷含量降低百分数依次为30%、21%和13%。加入活化风化煤比未加入能相对提高土壤有效磷5%—13%。在加入活化风化煤的处理组中,又以P2O5:AHA(活化风化煤)为1:5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P2O5:AHA为1:1次之。5.在改良中高度盐碱土的试验中,随着腐植酸的不断增加,土壤全盐降低显着,2500g盐碱土中加入400g腐植酸的土壤全盐降低量最大,比CK降低了23.5%。但是,不同腐植酸量的加入,盐碱土的pH值差异性不显着。6.腐植酸对土壤盐基离子具有吸附特性,全盐降低量与加入的腐植酸之间为多项式(P)正相关并达极显着水平,相关方程式为y=-4×10-6x 2+0.0032x+0.1596,式中y为全盐降低量(g/kg),x为腐植酸用量(g/pot),即在本试验腐植酸用量范围内,东营盐碱土的全盐降低程度随着腐植酸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
蒋晨义,吕振娥,蔡泽宇[6](2014)在《腐植酸活化改性技术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煤炭腐植酸由于富含有机质和-OH、-COOH等活性官能团,可以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种子发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对化肥农药增效显着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腐植酸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叙述了腐植酸的活化改性技术,对国内外取得的较为重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进而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段佳丽[7](2013)在《丹参根部病害发生微生态机制与放线菌促生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内外需求量日益增加的热门药用植物,丹参连作根系病害已成为其人工栽培扩大化的主要限制因素,寻找合适有效的病害防治途径是目前解决丹参根系病害问题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从根际微生态角度出发,通过对丹参病株与健株根系、根区及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以及根区土壤与叶片养分的系统比较研究,确定了丹参根部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及优势微生物,揭示了丹参3种根部病害发生的土壤微生态机制;通过丹参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拮抗放线菌筛选鉴定,获得了丹参根腐病的致病菌及8株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广谱生防放线菌;通过2年田间试验,证实了生防放线菌对丹参的防病促生效果,初步探明了放线菌剂作用的微生态机理。该结果为丹参连作土传根部病害微生态机制揭示及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试验证据及生防菌株。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丹参根系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活性从收获期丹参健株根系韧皮部、木质部中分离得到6株可培养内生细菌,分别归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研究发现放射型根瘤菌(R. radiobacter)和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这2株细菌的细胞悬液(约109cell·mL-1)以及十字花科假单胞菌(Ps.brassicacearum subsp. neoaurantiaca)、放射型根瘤菌(R. radiobacter)、假单胞菌属帚形菌(Ps. thivervalensis)和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这4株细菌的无细胞发酵滤液对甜瓜种子的胚轴和胚根有明显的促生作用。但是这6株内生细菌的无细胞发酵滤液对丹参根腐病病原真菌均无明显的抑菌活性。(2)丹参3种根部病害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对丹参红叶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病株与健株根区土壤与叶片养分,以及根区、根表土壤中的微生物区系分别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根部病害发生的微生态机制。丹参红叶病:①红叶病植株叶片中N、P、K元素含量均显着低于健株,而根区土中速效P元素与健株根区土无显着差异,速效N、K元素含量均显着高于健株根区土,表明丹参红叶病害发生与P元素缺乏有关,但植株缺磷不是由于土壤供磷不足所致。②与健株相比,丹参红叶病植株根区、根表土壤中细菌数量分别减少41.3%、78.8%,真菌数量分别增加156.6%、14.3%,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89.5%、127.5%。③在丹参红叶病株根区、根表土壤中,6种优势真菌、4种优势放线菌及2种优势细菌可能为有害微生物。优势真菌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三线镰刀菌(F. tricinctum)、焦曲霉(Aspergillus calidoustus)、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及座囊菌(Dothideomycetes sp.);优势放线菌为砖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lateritius)、威威达湖伦茨氏菌(Lentzea waywayandensis)、马铃薯疮痂病原链霉菌(S. stelliscabiei)及山丘链霉菌(S. collinus);优势细菌为阿氏芽孢杆菌(B. aryabhattai)及水生细菌(Piscinibacter aquaticus)。这些优势微生物可能通过影响根系生长及根系对土壤养分吸收引起丹参出现缺磷现象。丹参枯萎病:①在丹参枯萎和枯死病株叶片组织中,N、P、K含量均显着低于健株;而在根区土壤中,有机质和N、P、K含量均高于健株。说明枯萎病发生与土壤养分供应无关。②丹参枯死病株根区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健株增加168.0%、852.8%和247.4%(P<0.05),根表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健株增加72.6%、2020.0%和424.2%(P<0.05)。③在丹参枯萎和枯死病株根区、根表土壤中,2种优势真菌腐皮镰刀菌(F.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均为植物根系病害病原菌。在枯死病株的根区及根表土壤中:这两种真菌总数分别占优势真菌总数的61.8%及100%,其中腐皮镰刀菌分别占57.0%及99.6%,其数量分别为健株的7.4倍及75.9倍,即腐皮镰刀菌为丹参枯萎病的主要致病菌。丹参枯萎病的发生与丹参根区、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异常密切相关,其中腐皮镰刀菌的大量增加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丹参根腐病:①在发病末期病株叶片中,N、P、K元素含量均高于健株。并且病株根区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健株根区土壤,其中有机质、速效P和速效K在发病末期植株根区土壤中含量最高,分别是健株的2.9、2.3和1.6倍,同时pH值最低,较健株根区土壤低12.3%。说明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养分供应无明显关系,且病株根系因病原菌侵染导致吸收功能下降,引起病株根区土壤中速效磷钾残留量大幅度增加。②在丹参根区土壤中,发病初期、中期及末期病株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减少36.5%、54.1%及80.2%;真菌数量分别较健株增加160.8%、191.0%及310.6%;发病中期和末期病株放线菌数量分别减少52.2%和51.9%。在根表土壤中,发病初期、中期及末期病株细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减少35.0%、增加147.7%及498.0%;发病初期、中期及末期病株真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64.0%、365.8%及1312.9%;发病初期和末期病株放线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58.4%和989.1%。在丹参根系中,发病初期、中期及末期病株的细菌数量分别是健株的1.5、24.3及13.1倍;发病末期丹参病株根系真菌数量约是中期病株的4.3倍,且放线菌数量较健株增加225.6%。③在丹参病健株根区、根表土壤以及根系中分离得到6株优势真菌,有4种为疑似有害微生物,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 solani)、镰刀菌(Fusarium sp.)及布雷正青霉(Penicillium. brefeldianum),其中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腐皮镰刀菌(F. solani)均是已知的植物根系病害致病菌。丹参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微生物区系异常密切相关,根区、根表土壤真菌数量大幅度增加是丹参根腐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丹参红叶病、枯萎病和根腐病的发生与丹参根区、根表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异常密切相关,与土壤养分供应无显着关系,且根系发病后还会导致丹参根系吸收功能下降,根区土壤中速效磷钾残留量大幅度增加。(3)丹参根腐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丹参根腐病植株根系中共获得19株真菌分离物,通过丹参根系离体侵染试验得到4株病原真菌,通过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各2株。(4)丹参根腐病拮抗放线菌筛选鉴定利用琼脂块拮抗圈测定和发酵液抑菌率测定法从300株供试放线菌中筛选出22株对腐皮镰刀菌(F. 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有显着拮抗性的放线菌,其中有8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D62,F54,D3,D38,Act8,L8,Act12,Act1),分别为锈赤蜡黄链霉菌(S. rubiginosohelvolus, D62)、林可链霉菌(S. lincolnensis, D3)、橄榄色链霉菌(S. olivaceus, D38)、密旋链霉菌(S. pactum, L8, Act12)、加州链霉菌(S.californicus, Act1)以及(Streptomyces sp. F54, Act8)。其中放线菌D62、F54、D3和Act8对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抑制作用明显,抑菌率为31.0%~55.6%。菌株L8、D62和Act12对4株病原真菌的单位菌体抑菌率为18.3%~91.0%;菌株D62和F54对尖孢镰刀菌1的拮抗环宽度分别为7.0和6.8mm,其发酵滤液对其抑菌率分别达53.5%和51.4%。(5)Act12放线菌菌剂对丹参的促生作用及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放线菌剂Act12+草木灰蘸根接种具有如下作用:①对丹参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小区试验中,与对照相比,放线菌剂稀释10倍、100倍处理丹参茎叶鲜质量分别增加29.7%、35.5%,根鲜质量分别增加44.0%、39.6%,根干质量分别增加26.3%、33.3%。在大田试验中,放线菌剂蘸根处理丹参增产2022.0kg·hm-2。②能显着提高丹参产量及药材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和丹参素含量及单株产量,改善药材品质。在小区试验中,放线菌剂稀释100倍处理丹参根内丹参酮ⅡA、丹酚酸B及丹参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75.0%、102.6%及110.0%,三者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48.7%、230.6%及242.6%。在大田试验中,放线菌剂蘸根处理丹参根内丹酚酸B、丹参素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19.4%、20.8%,二者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7.1%、28.5%。③能明显调整丹参植株根域土壤微生态平衡,减少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微生物区系。在丹参根区土壤中,放线菌处理细菌、真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减少58.8%、34.8%,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增加85.3%。③在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区、根表土壤中,有7种优势微生物可能对丹参生长有促进及抗病作用:2株优势细菌假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pseudogrignonense)和鞘脂菌(Sphingobium aromaticiconvertens);5株优势放线菌为黄暗色链霉菌(S.xanthophaeus)、微管螺旋链霉菌(S. capillispiralis)、马特链霉菌(S. matensis)、教酒链霉菌(S. chartreusis)和林可链霉菌(S. lincolnensis)。有4株优势真菌可能对丹参根系有害,分别为黄曲霉(As. flavus)、黑曲霉(As. niger)、露湿漆斑菌(M. roridum)和红球丛赤壳菌(Nectria haematococca)。关于这几种真菌对其他作物的有害作用已有报道。④放线菌剂接种对丹参根结线虫侵染有强烈抑制作用,可使大田根结线虫侵染率降低50%,但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放线菌剂减弱了病原菌真菌对丹参根系的侵染,导致线虫侵染下降所致。(6)Act12放线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的促生作用及根域微生态的调整效应Act12放线菌菌剂与腐植酸钾混合施用具有如下作用:①能增强菌剂对丹参的促生效果。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丹参成活率较对照提高8.7%,收获时的死亡率较对照减少39.0%;茎叶鲜质量、根鲜质量、单株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以及单株根干质量分别较对照增加6.1%、28.6%、11.1%、36.3%以及9.0%。②可以调整丹参植株根域土壤微生态平衡,降低有害微生物数量,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改善微生物区系。在丹参根表土壤中,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B/A值较对照降低78.4%,A/F值较对照增加95.0%。在丹参根系内,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处理细菌数量较对照增加195.0%,未检测到真菌和放线菌存在。③在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区、根表土壤中,有6种优势菌可能对丹参生长及抗病有益:3株优势细菌分别为硝基愈疮木胶节杆菌(Arthrobacter nitroguajacolicus)、放射型根瘤菌(R. radiobacter)和弗雷德里克斯堡假单胞菌(Ps. frederiksbergensis);3株优势放线菌分别为淀粉酶产色链霉菌(S. diastatochromogenes)、砖红链霉菌(S.lateritius)和卡伍尔链霉菌(S. cavourensis)。有2株优势菌疑为有害微生物:优势细菌为耐寒短杆菌(B. frigoritolerans),1株优势放线菌为肿痂链霉菌(S. turgidiscabies)。这2种菌对其他作物的有害作用已有报道。④对丹参根结线虫侵染有强烈抑制作用,可使田间根结线虫侵染率降低49.6%。
张番,郑敏,张艳潇[8](2012)在《水溶肥步入发展快行道 专家、企业共话水溶肥产业发展之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张琴:发现行业问题,以媒体视角解读行业发展近年来,水溶性肥料快速发展,已成为行业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农资传媒发布《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发展报告》,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水溶肥行业的现状以及水溶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媒体的角度提出了建议。调查中发现,我国水溶肥龙头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溶肥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在于如何与设备企业对接,63%的企业认为只有灌溉设施企业和水溶肥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未来水溶肥行业发展才能稳步前进。在调查中,企业认为水溶肥要大范围地推广,仅仅靠企业自身很难做
中腐协技术开发部[9](2011)在《腐植酸肥料、农药再次纳入《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中石化联产发〔2010〕231号"文件内容,我会在2010年8月31日前将《腐植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交至"联合会"。2011年1月14日,我会又根据"联合会""关于开展‘十二五’有关问题研究的函"中
邱延慧,田原宇,张德纯,赵秉强,孟宪民,乔生,李瑞波,张彩凤,李荣华,卢国政,韩立新,黄占斌,王爱勤,王曰鑫,李文胜,张志明,廖宗文,李宝才,冯焕孝,姜峰,武丽萍,樊金龙,邹德乙,李民,曾宪成[10](2008)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专题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会议有27个专题报告,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突出展现了腐植酸肥料(农药)领域开发应用的最新研究和开发进展。为了让读者了解本次会议取得的成果,本栏目按会议专题报告顺序,将报告提要、报告中具有代表性的图或表、报告人简介和报告评价等内容编辑刊出。见21~45页。
二、关注腐植酸肥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腐植酸肥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尿素发展现状及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尿素分类 |
1.1 缓释尿素 |
1.2 稳定性尿素 |
1.3 聚合氨基酸尿素 |
1.4 含微量元素尿素 |
1.5 增值尿素 |
2 新型尿素生产工艺 |
(1)向熔融尿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增效剂,再通过喷头旋转造粒。 |
(2)在尿素造粒后采用喷涂包膜的方式生产新型尿素。 |
(3)采用颗粒尿素或粉状尿素与固体增效剂混合均匀后再挤压造粒。 |
3 新型尿素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4 应用前景 |
(3)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沼液来源、性质及利用现状分析 |
1.3 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概况分析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5 本次实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试验设计研究 |
2.1 试验方法与指标参照标准 |
2.2 因素水平及试验指标的选取 |
2.3 响应曲面设计法判断 |
2.4 正交试验 |
2.5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制备实验 |
3.1 实验原料基本性质 |
3.2 实验所需药品与仪器 |
3.3 实验工艺方法选取 |
3.4 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实验过程 |
3.5 实验结果检验报告及对比标准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工艺设计及工程图 |
4.1 项目位置选择及确定 |
4.2 工艺选用原则与设计依据 |
4.3 工艺设计流程与实际安装流程原理图 |
4.4 含腐植酸有机液肥制取主要设备及平面定位图 |
4.5 含腐植酸有机液肥制取三维安装图与剖面图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风化煤腐殖酸的活化工艺及其活化产物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活化方案及处理 |
1.3 检测方法 |
(1) 样品中的水分含量: |
(2) 样品中游离态腐殖酸的含量: |
(3) 样品中水溶性腐殖酸含量: |
(4) 傅里叶红外光谱: |
(5) 水溶率: |
(6) 活化腐殖酸上清液分级: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处理活化上清液指标 |
2.2 不同处理腐殖酸活化产物的傅里叶红外光谱 |
2.3 不同处理腐殖酸活化产物X射线衍射光谱 |
2.4 不同处理腐殖酸活化产物含氧量 |
2.5 不同处理腐殖酸活化产物分离提取含碳量 |
3 结语 |
(5)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腐植酸的发展与应用 |
1.1.1 腐植酸简介 |
1.1.2 腐植酸的应用 |
1.2 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
1.2.1 腐植酸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影响 |
1.2.2 腐植酸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1.2.3 腐植酸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4 腐植酸对磷肥的增效机理 |
1.2.5 腐植酸对盐碱土性质的改善 |
1.3 生产工艺 |
1.3.1 风化煤的活化 |
1.3.2 腐植酸的评价手段 |
1.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工艺及其对活化产物的评价研究 |
2.1.1 试验材料 |
2.1.2 生产工艺 |
2.1.3 腐植酸检测方法 |
2.2 腐植酸在果园土上对黑麦草的应用研究 |
2.2.1 供试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活化风化煤对磷肥有效性的试验研究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设计 |
2.3.3 试验方法 |
2.3.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 风化煤腐植酸改良盐碱土试验 |
2.4.1 试验材料 |
2.4.2 试验设计 |
2.4.3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风化煤腐植酸的不同活化工艺对活化产物的影响 |
3.1.1 不同处理活化上清液的指标分析 |
3.1.2 不同处理活化产物的傅里叶图谱 |
3.1.3 不同处理活化产物XRD |
3.1.4 不同处理活化产物含氧量 |
3.1.5 不同处理活化产物分离提取含碳量 |
3.2 腐植酸对果园土黑麦草的试验探究 |
3.2.1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的分析 |
3.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基本性质及肥效的影响 |
3.2.3 不同处理对黑麦草的生长状况分析 |
3.3 风化煤腐植酸对磷肥肥效的研究评价 |
3.3.1 不同含水量对活化风化煤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差异性分析 |
3.4 风化煤腐植酸对盐碱土的影响 |
3.4.1 不同处理对盐碱土全盐量的影响 |
3.4.2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3.4.3 土壤全盐降低量与腐植酸施用量的关系 |
4 讨论 |
4.1 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工艺探讨 |
4.2 腐植酸对果园土改良的探讨 |
4.3 风化煤腐植酸对磷肥有效性的探究 |
4.4 腐植酸对盐碱土改良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6)腐植酸活化改性技术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萃取 |
2 活化 |
2.1 机械活化 |
2.2 超声活化 |
2.3 氧化 |
3 磺化 |
4 微生物法 |
5 结论与展望 |
(7)丹参根部病害发生微生态机制与放线菌促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丹参连作障碍现状 |
1.3 丹参连作障碍发生机制 |
1.3.1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
1.3.2 植物的自毒作用 |
1.3.3 植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失衡 |
1.4 丹参常见根系病害及防治方法 |
1.4.1 农业措施 |
1.4.2 化学防治 |
1.4.3 丹参品质遗传改良 |
1.4.4 生物防治 |
1.5 生防放线菌的抗病促生研究 |
1.6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7.1 目的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1.7.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丹参根系内生细菌分离鉴定及促生活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内生细菌鉴定 |
2.2.2 丹参内生细菌对甜瓜种子萌发的促生作用 |
2.2.3 丹参内生细菌无细胞发酵滤液供试病原真菌的影响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丹参红叶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丹参红叶病株叶片中 5 种元素含量 |
3.2.2 丹参红叶病株根区土壤养分含量 |
3.2.3 丹参红叶病株根区土和根表土的微生物区系 |
3.2.4 丹参红叶病株根区土及根表土中的优势微生物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丹参枯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丹参枯萎病株叶片中 5 种元素含量 |
4.2.2 丹参枯萎病株根区土壤养分含量 |
4.2.3 丹参枯萎病株根区和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 |
4.2.4 丹参病株与健株根区及根表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丹参根腐病病、健株根域土壤微生物生态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 |
5.1.2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丹参根腐病株叶片中 5 种元素含量 |
5.2.2 丹参根腐病株根区土壤养分含量 |
5.2.3 丹参根腐病株根区土、根表土和根系的微生物区系 |
5.2.4 丹参健株与根腐病株根域优势真菌种类及其比例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丹参根腐病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侵染性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材料 |
6.1.2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病原菌鉴定 |
6.2.2 真菌 rDNA-ITS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构建 |
6.2.3 真菌的侵染性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丹参根腐病拮抗放线菌筛选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材料 |
7.1.2 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皿内拮抗作用 |
7.2.2 生防放线菌无菌发酵滤液对 4 株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
7.2.3 拮抗放线菌的鉴定结果 |
7.3 小结与讨论 |
第八章 放线菌剂对丹参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
8.1 材料与方法 |
8.1.1 材料 |
8.1.2 试验方法 |
8.2 结果与分析 |
8.2.1 放线菌剂对丹参的促生作用 |
8.2.2 放线菌剂对丹参品质的影响 |
8.2.3 放线菌剂对丹参抗根结线虫侵染的影响 |
8.3 小结与讨论 |
第九章 放线菌对丹参促生作用的微生态机制 |
9.1 材料与方法 |
9.1.1 材料 |
9.1.2 方法 |
9.2 结果与分析 |
9.2.1 生防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区土壤养分含量 |
9.2.2 生防放线菌对丹参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9.2.3 生防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域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 |
9.3 小结与讨论 |
第十章 放线菌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的促生作用及其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10.1 材料与方法 |
10.1.1 材料 |
10.1.2 方法 |
10.2 结果与分析 |
10.2.1 放线菌剂与腐植酸钾配施对丹参的促生作用 |
10.2.2 放线菌剂处理丹参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 |
10.2.3 放线菌处理丹参根域土壤中的优势微生物 |
10.3 小结与讨论 |
第十一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11.1 结论 |
11.2 创新点 |
11.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水溶肥步入发展快行道 专家、企业共话水溶肥产业发展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农资传媒副总编辑张琴:发现行业问题, 以媒体视角解读行业发展 |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 副总工程师杨一:努力做好水溶性肥料的化工行业标准的制定 |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十二五”将是水肥一体化主导市场的新阶段 |
中国农科院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把脉企业未来, 正确定位产品发展方向 |
根据现代农业对施肥的要求, 我们做肥料还要不仅要立足高产高效, 还要能结合覆膜灌溉、农业节水措施, 以目前大用量的蔬菜、瓜果等高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而言, 水溶性肥料的市场前景无限。肥料产业变革推进水溶性腐植酸肥料快速前行 |
加大力度, 严格规范水溶肥的登记管理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北京) 肥料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红芳: |
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水肥一体化应重视设备与肥料相结合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紧密结合农田水利与施肥技术服务农民 |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植保协会专家王险峰:有针对性地合理施用水溶性肥料 |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明确定位促进常规肥企业融入节水农业 |
北京低碳农业协会秘书长农业部农民田间学校专家组吴建繁:参与式培训有效促进水溶性肥料推广 |
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跨行业联合, 推进“水肥一体化”进程 |
四、关注腐植酸肥料发展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尿素发展现状及前景[J]. 陈全德,王涛,余永德. 肥料与健康, 2021(04)
- [2]连续施用不同活化风化煤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D]. 朱福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沼液制取含腐植酸液体有机肥的实验研究[D]. 吴佑林.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4]风化煤腐殖酸的活化工艺及其活化产物的评价研究[J]. 刘奇,杨越超. 化肥工业, 2019(02)
- [5]风化煤腐植酸的活化及其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D]. 刘奇.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6]腐植酸活化改性技术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蒋晨义,吕振娥,蔡泽宇. 陕西农业科学, 2014(06)
- [7]丹参根部病害发生微生态机制与放线菌促生作用研究[D]. 段佳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5)
- [8]水溶肥步入发展快行道 专家、企业共话水溶肥产业发展之路[J]. 张番,郑敏,张艳潇. 中国农资, 2012(17)
- [9]腐植酸肥料、农药再次纳入《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指南》[J]. 中腐协技术开发部. 腐植酸, 2011(02)
- [10]“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专题报告[J]. 邱延慧,田原宇,张德纯,赵秉强,孟宪民,乔生,李瑞波,张彩凤,李荣华,卢国政,韩立新,黄占斌,王爱勤,王曰鑫,李文胜,张志明,廖宗文,李宝才,冯焕孝,姜峰,武丽萍,樊金龙,邹德乙,李民,曾宪成. 腐植酸,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