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论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一、略论推进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蔡其全[1](2021)在《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文中指出知识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学中的经典性、基础性、永恒性的问题,是教育研究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从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的命题,到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知识发展功能的关切。在国内,主流的教学本质观认为,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中心”和“起点”。从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文献来看,人们总是从知识学习出发,或者仅仅在知识学习的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的发展问题。当然,仅仅将知识学习作为学生发展的起点、基础,或者主要途径,从逻辑上讲也是合理的。但是,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育人事业,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极易将主要的事情当作首要的事情,把首要的事情当作唯一的事情。很多人就将学生发展的“基础”和“起点”,当做是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东西。通常情况下,所谓知识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下的认识成果,也就是书本知识。现行学校教育当中的知识学习,主要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这种知识学习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但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局限。知识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学生发展是知识学习的可能结果,而不是必然结果。在新时代,旨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需要超越传统的知识授受的“大框架”,重新审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本研究综合运用思辨研究、历史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澄清了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的三种误解,揭示和确认了知识学习存在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最终,基于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思路。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六部分七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该选题的背景、意义与研究思路。首先,从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矛盾”,知识学习的发展性限度,学生素养的培育,人何以发展四个方面概括了本研究的缘起。然后,通过梳理与评析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学生发展的内容与机制的研究成果,进而明确了推进本研究的可能方向,也明晰了本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第一章)厘清了本研究中的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关于知识与知识学习的涵义的理解不一,是造成人们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产生误解的根源之一。因此,我们首先从学科立场与知识类型的角度界说了本研究中的知识涵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总结出当前关于知识学习的两种理解,然后基于对这两种理解的综述,确立了本研究中知识学习的概念范畴。本文中知识学习指是一种以书本知识为对象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目的或手段的学习活动。第三部分(第二章)考察了国内外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主要认识和观点。在西方,古代教育的认识当中暗含着“知识等于发展”的信念;近代教育阶段,出现了儿童中心与知识中心的“博弈”;现代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发展在理论上得到无比重视,但在实践中知识却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国内,从民国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再到改革开放,学界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与西方类似。从国内外的认识来看,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主要存在三种误解:将知识掌握本身等同于学生发展;在知识学习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发展;将认知发展的规律泛化为全面发展的规律。第四部分(第三章)探讨了学生发展的取向与机制。学生“发展什么”与“怎么发展”的问题,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什么”与“如何学”等问题的回答。因此,我们首先澄清了学生发展概念的实质,将发展概念与人的素质结构关联起来。其次,梳理了我国教育在学生发展取向上的几种类型,并指出当前教育价值取向归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事实。最后,探讨了学生素质发展的机制。本章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取向与素质发展机制的探讨,为后文分析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局限提供了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第四、五章)分析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与发展局限,该部分是全文核心部分。第四章基于对“知识学习具有发展功能”的思想前提的考察,重新确立了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分析框架:一是不同的知识学习内容与方式具有不同的发展功能,二是知识学习对不同素养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功能。归纳出知识学习对于全面发展的功能:知识学习奠定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知识学习为全面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知识学习是促成知识学习主体的基本途径。最后,通过对优秀学生发展过程的案例分析确认了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第五章首先从知识学习对全面发展取向的悖离,素质发展机制的僭越,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以及知识中心的教育传承四个方面,论证了知识学习为何具有发展局限。然后,揭示了知识学习对于学习本义的违背、对于学习对象的窄化、对于学习过程的简化,以及知识学习可能存在的其他“教育风险”。最后,通过对知识学习导向下的学生发展现状分析、中西方课堂教学的差异比较、典型“发展”案例的剖析等实证方法,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局限进行了确认。第六部分(第六章)澄明了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定位问题。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是由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知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性,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决定的。正确把握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知识学习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明确知识选择的功能依据,促进多维学习的融合互动,从知识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基于对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的认识,学校教育改革需要在观念层面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与学习观;在实践层面提升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

刘爱军[2](2021)在《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资源的运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教师利用家庭藏物等资源,挖掘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遗存,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淮阴中专历史教学中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既可以贯彻执行中职历史课标的要求,又可以顺利实施淮阴中专历史教学计划,还可以达到促进和提升淮阴中专历史教学水平、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了合理、有效地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将其按照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名人、轶事、特产、地方戏曲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执行以教科书为准绳、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展现淮安文化为基调、以提高淮安在全国知名度为目标的原则,结合淮阴中专所用历史教科书制成《淮阴中专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概况表》,给出具体的教学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用“两课四步”教学法实施教学,即在第一课堂中运用导入新课、课堂穿插、课堂总结、知识迁移等办法组织教学;在实境课堂中运用观赏参观、组织讲座、开展主题班会、举办社团活动等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得出“两课四步”教学法是可行的、有效的结论。在运用乡土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还需要在加强对教师乡土史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争取学校对乡土史教学工作的支持、引起社会对乡土史教学工作的关注等方面再下功夫。

方桐清[3](2020)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文中提出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我国高职院校大都脱胎于职业大学、成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只有四十年。高职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存在大学文化缺失、职业文化不强的客观现实,高等性、职业性都不够使得“类型”和“重要”双不显。文化育人弱化导致立德树人虚化,价值取向不明导致文化育人泛化。而现有研究成果零散,总体缺少基础框架,不足以指导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实践活动。课题通过历史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以江苏省15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为主要样本,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进行了研究。高职教育要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必须实施文化育人,明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高职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予“5B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基层职业性”;我国对高职给予“复姓定位”,蕴含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定位“高等职业性”。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高等”文化共性,同时具有“职业性”个性价值追求。文化育人定位决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性质,文化育人特性反映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面貌,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对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具有反作用。因此,文化育人定位和特性价值追求的向度即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应然目标。从文化育人定位、文化育人特性的维度分析,其价值取向均有四个向度。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是:以“职业性”特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走校企“双主体”文化育人之路,在合作中正视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价值目标的现实不融,规避企业文化中不利于人的道德、理性、真善美形成的文化因子,有效耦合育人文化与企业先进文化,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可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自此至改革开放前,我国职业教育及其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随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对技术精神的双压制、社会文化对育人文化的深融合、外来文化对高职文化的反思间性等影响,形成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特质文化形态。以发展需要、发展规模、发展质量为评判标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递进式发展特征和递进式文化育人价值目标。从对文化育人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实践效度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随递进式发展任务划分为随性、工具性、理性、特性四个发展阶段。四个阶段以经济与高职互动为演进动力,是“适应—调整—再适应”的演进过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虽然仍存在不少现实矛盾,但是从宏观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存在向度摇摆阻碍类型彰显之囧。从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实践情况看,弱化并制约其彰显深度、广度和效度的主要问题包括:融入工业文化因素比较泛化、注入企业文化要素比较主观、培养优秀企业精神重视不够、关注文化间性存在盲目性碎片化。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多维因素复合的结果。影响其彰显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彰显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需要从内容、载体、路径、传播方式、文化环境等方面系统化推进。

马春艳[4](2020)在《优化中等专业学校薪酬管理研究 ——以青岛H中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使得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伴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教育行业中,人力资源是中职学校最重要、最具能动性的竞争资本,而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优化薪酬管理结构成为中职学校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中职学校薪酬管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为理论支撑,以发现问题、总结分析、学习借鉴、提出解决方案为总体思路,以中职学校薪酬管理优化研究为题,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其次,对薪酬及薪酬管理基本概念及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青岛H中专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文献归纳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方式深入分析了青岛H中专学校薪酬管理的现状,总结了青岛H中专学校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了青岛市和青岛外同类职业学校的薪酬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最后,结合青岛H中专学校的实际情况,以激励理论和绩效管理理论为指导,为青岛H中职学校薪酬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优化现有薪酬结构、激发薪酬激励效果、提高薪酬竞争性和完善薪酬执行方式等,并为青岛H中专学校薪酬管理优化的顺利实施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

高吉聚[5](2020)在《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地位同等重要。中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之一,肩负着培养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重任,对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通化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近些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错失了一些重要机遇,与国内发达地区和省内其他市(州)发展水平产生了一些差距,处在全省中下游水平。因此,深入研究通化市中职教育发展,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对通化市实现绿色转型、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以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为例,通过对收集的资料、数据等进行分析,对通化市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及个别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进建议。引言部分,结合通化市概况,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等。正文第一部分,梳理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第二部分,总结概括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第三部分,归纳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招生面临较大困难、师资力量失衡、基础设施水平不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职业教育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从破解“招生难”问题,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营造良好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林婧婧[6](2020)在《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文中指出进入新时代,体育强国成为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发展的重大目标,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竞技体育作为体育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振兴、为国争光的重担。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作为主力军,为竞技体育持续、健康的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前进动力。然而,读训矛盾成为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绊脚石,它所引起的人才效益偏低、人才出路狭窄等蝴蝶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开症结,探索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不仅仅有利于运动员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且直观的是可以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毋庸置疑,“体教结合”是目前为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明显弊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融合,“体教结合”已基本消除了“两张皮”的致命伤,在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具体操作手段等方面均未达到预期目标,并且在践行的过程中还涌现出诸多制约因素。当务之急就是要巩固强化现有的三级训练体系、全面对接普通学校的特色体育、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资源,缓解读训矛盾,发挥体育和教育的规律协同作用,成就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显然,以体育系统为主体的培养机制无法独自挑起大梁,需要破除举国体制和应试教育的禁锢,建立起以体育系统为主导,教育系统、体育俱乐部协同发展的多元化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为竞技体育的腾飞提供垫脚的基石,进而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式对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进行资料收集,并对现行的“体教结合”模式进行深度剖析,借鉴其有效举措,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基于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进一步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思路,打造适用于体育运动学校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前期走访与分析,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之所以能跻身全国百所重点体校并名列前茅的举措在于其通过按照“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基准强化训练管理;把握运动员的“学生”定位,推进文化教学规范化建设;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注重学生素质教育;联合公办教育、基层体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运动员”意识,体校教学突出“体”字特色;整合有效资源,打造公私合作体育项目俱乐部等举措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但是不可避免地在办学条件、读训矛盾、招生机制、选材机制、训练体制、社会资源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动机激励理论、木桶理论等指导下,本文借鉴国内外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先进理念和有效经验,结合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人才培养现状,提出完善建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设立协调结构、制定政策、改善办学条件等;完善招生机制,把好入口关;打破经验性选材传统模式,实现科学选材;通过动机激励加强训练管理;加强文化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补齐短板缓和读训矛盾;推进体科医一体化建设;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健全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保障机制。

韩芳[7](2020)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至今,研学旅行在试点省(区、市)和试验区的工作基础上不断深入和发展,随着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课程计划,研学旅行现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但由于研学旅行在我国起步较晚,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切实了解武汉市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本研究以“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为研究主题,选取了武汉市中心城区的6所研学旅行试点小学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研学基地工作人员等展开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试图摸清武汉市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总体情况、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存在的困难以及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武汉市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取得的共性经险。最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本论文在结构上一共分为以下几部分:绪论。主要对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思路进行简要说明,并利用文献研究法来梳理了研学旅行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中的不足,找准研究的切入点。第一部分,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概述。围绕研学旅行的概念、理论基础、课程属性及开发原则等基本问题展开探讨,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摸清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第三部分,武汉市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存在问题及对策。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如课程地位模糊,教师的开发意识淡薄、学情诊断不足,课程目标与学校顶层设计相割裂等。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如强化课程的合法地位,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立足学生发展设计学校顶层目标等。当然,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调查过程中也暴露出本研究的一些不足,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郭宏宇[8](2020)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以宁城县部分学校为例》文中认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属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精神范畴,它是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支撑,也是衡量教师对工作和生活现状满意度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国家大力提倡均衡教育和幸福教育的大背景下,教育要向人还原、向人的生命存在还原,教师的培养要向教师的真实想法、内心需求和幸福感受等方面倾斜。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作为长期饱受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农村教师,他们在教育工作中是否感到满意和幸福更是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参与式观察、数据统计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宁城县三所农村初级中学的62名数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幸福感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此来探寻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内心声音、愿望以及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等,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教师幸福感的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宁城县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尚存在以下问题: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环境还存在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需要;2.评价政策规定硬性,极少部分资深优秀教师由于学历等原因没有编制;3.班主任教师的工作量大且杂,产生疲劳情绪;4.外地数学教师的住宿条件较差,缺少独立和私密空间,对此颇有怨言;5.相对于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普通数学教师的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较少;6.学生综合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导致教师产生焦虑情绪;7.数学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度不高,教师责任界限模糊;8.薪资与劳动付出不成正比,数学教师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9.针对教师的社会评价毁誉参半,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被动摇;10.性别、婚姻、居住地和数学专业等因素对数学教师幸福感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大;11.不同年龄、教龄、职称、教师身份、学历和月收入的数学教师在幸福感方面存在差异;12.数学教师幸福感受学生成绩、工作压力、薪资水平、社会认可度和职业理想的实现五个方面的影响最大。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分析,影响数学教师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过多的负面评价和不良舆论;2.数学教师自身教育成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3.数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工作任务被混淆,工作量超负荷;4.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数学学习兴趣不高以及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难以矫正;5.家长态度强硬、不理解和不配合数学教师的工作;6.工资待遇不能满足教师的生存需要等。基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以下六条提高数学教师幸福感的建议:1.数学教师自身提高自我认同感,从内心接受自己、鼓励自己和肯定自己;2.数学教师和非数学教师、班主任教师和非班主任教师都应该严抓德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养成学生尊敬师长的品德;3.宁城县应该增设家长学校教育,改善农村家长的素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工合作,凝聚教育合力;4.社会大众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行业,明确教师身份、划分教师责任界限、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劳动;5.加强与农村教师相关政策的落实,保障数学教师及广大教师群体的权益;6.调整实习制度,适当延长数学系师范生的实习期,并将实习地点设置为农村地区,扩充农村地区数学教师资源等。

李沛[9](2019)在《全员化技能大赛“弹唱说跳画”研究 ——以漯河市第一中专为例》文中提出伴随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层层推进,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及教育教学成果在社会上得到有效展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各项技能水平得以显着提升。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不断推动,也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全员化技能大赛从2016年开办至今,一直受到全省职业学校师生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与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等职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三项比赛活动,共同实现了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的全覆盖。源于上述,本文以所学心理学、教育学、职业教育研究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本人一线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及“弹跳说唱画”五项基本功技能大赛的研究,试图阐明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与传统技能大赛之区别,并针对典型性案例教学方面作出客观评价,从大赛角度分析论证五项基本功技能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势及出现的相关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及优化策略,提升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对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冀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成为推动新一轮全员化技能大赛,以赛促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价值的研究个案。全文共分三大部分:绪论部分阐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为本论题提供选题依据;正文部分对河南省中职学校全员化技能大赛进行概述,对“弹唱说跳画”五项基本功赛项的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研究,论述全员化技能大赛五项基功赛项对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影响。此外,针对比赛活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思考,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与策略;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感知经验与学术研究理性认识,以期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结尾部分展望未来,表达作者对推动新一轮河南省全员化技能大赛充满信心和期待,相信全员化技能大赛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会越办越好!

周梦婷[10](2016)在《边远地区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及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残疾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我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也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特殊教育中选取了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以及调研过程中的美术学科存在的现状为主要线索展开研究。边远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对比华东地区的发展稍显单薄,但近几年地处边远地区的新疆在特殊教育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美术这门学科上。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特殊教育也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沿海地区、华东地区的特殊教育加快了步伐,特殊教育的专业已经扩展到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体系的人才培养,也逐渐向国际程度接近。我们清晰的看到,特殊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单靠特殊教育专业本身的发展,还不能提高学科的整体水平。在这个全纳教育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能真正实行因材施教的好老师,都会与特殊教育结下不解之缘。老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在教育已经越来越提倡素质方面的教育,对于聋人教育来说,素质教育也是重要教育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是聋生学习的重要课程,所以要积极进行改革。美术教育的特点在于它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聋生的教学环节中,美术教育是提高聋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之一。在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也扮演一个重要角色,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方式运用的好,就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以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残疾学生对美术课有极大的兴趣,因为美术课可以给聋人学生提供一个直接的、安全的自我表达的方式,科学有效的让美术教育帮助特殊学生的沟通能力、创造能力的增强、思维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聋生学习美术,不仅促进个体的全方位成长,对就业和未来提供保障。聋人教育中,美术教育是提高聋人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略论推进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推进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现实回应: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矛盾”
        (二) 理论省察:知识学习的发展性限度
        (三) 时代诉求:学生素养的培育
        (四) 个人旨趣:人何以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
        (二) 关于知识学习的功能与局限
        (三) 关于学生发展的内容与机制
        (四) 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价值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知识与知识学习
    一、知识界说
        (一) 知识的立场与类型
        (二) 知识的相关概念
        (三) 本文中的知识
    二、知识学习的涵义
        (一) 知识学习的两种理解
        (二) 知识学习的涵义界定
        (三) 知识学习的概念辨析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西方对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认识
        (一) 古代教育中的认识
        (二) 近代教育中的认识
        (三) 现代教育中的认识
    二、国内对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关系的理解
        (一) 民国初期:“死读书”与“学做合一
        (二) 建国之后:“知识至上”与“开门办学”
        (三)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学习的超越
    三、关于知识学习对于学生发展作用的三种误解
        (一) 将知识掌握本身等同于学生发展
        (二) 在知识学习范围内理解和落实学生发展
        (三) 将认知发展的规律泛化为全面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 学生发展的取向与机制
    一、学生发展的实质
        (一) 发展概念述评
        (二) 学生发展的实质
    二、学生发展的取向
        (一) 知识取向与发展取向
        (二) 学生发展的取向类型
        (三) 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向
    三、学生发展的机制
        (一) 发展的本能与可能
        (二) 学生发展的机制
第四章 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
    一、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立论基础
        (一)知识学习的双重功能
        (二) 为什么知识学习具有发展功能
    二、知识学习与素质发展的结构剖析
        (一) 知识学习发展功能的分析框架
        (二) 知识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发展功能
        (三) 知识学习对不同素质的发展功能
    三、知识学习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表现
        (一) 知识学习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认知基础
        (二) 知识学习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间接经验的指导
        (三) 知识学习是促成知识学习主体的基本途径
        (四) “优秀学生”的成长透视:知识学习全面发展功能的案例剖析
第五章 知识学习的发展局限
    一、理论分析:知识学习为何具有发展局限
        (一) 全面发展取向的背离
        (二) 素质发展机制的僭越
        (三) 语言文字的符号特性
        (四) 知识中心的教育传承
    二、现实表征:知识学习具有哪些发展局限
        (一) 坍缩学习的本义
        (二) 窄化学习的对象
        (三) 简化学习的过程
        (四) 知识学习的可能风险
    三、实证分析:知识学习发展局限的确认
        (一) 知识学习导向下的学生发展现状
        (二) 中西方学生发展状况与课堂教学的比较
        (三) 典型的“发展”案例
第六章 知识学习在教育中的定位
    一、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地位
        (一) 知识学习在教学中的必要性
        (二) 知识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的特殊性
        (三) 知识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二、如何发挥知识学习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一) 明确知识选择的功能依据
        (二) 促进多维学习的融合互动
        (三) 从知识中心转向学习中心
    三、基于知识学习发展功能与局限的教改启示
        (一) 观念转变:更新知识观与学习观
        (二) 实践变革:提升教育的全面发展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2)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资源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业务水平
        3.有利于补充历史教材内容,拓展历史课堂教学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5.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一、淮安乡土史资源及运用原则
    (一)淮安乡土史资源
        1.遗迹、遗址
        2.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
        3.历史名人
        4.轶事
        5.特产
        6.地方戏剧
    (二)淮安乡土史运用原则
        1.以教科书为准绳
        2.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
        3.以展现淮安文化为基调
        4.以提高淮安在全国知名度为目标
二、淮安乡土史资源与淮阴中专历史教科书的整合
    (一)与中国古代史中对应的淮安乡土史资源
    (二)与中国近代史中对应的淮安乡土史资源
    (三)与中国现代史中对应的淮安乡土史资源
三、历史教学实践中淮安乡土史资源的运用
    (一)在第一课堂中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
        1.在导入新课时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
        2.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淮安乡土史资源
        3.在课堂总结里提炼淮安乡土史资源
        4.在知识迁移时应用淮安乡土史资源
    (二)在实境课堂中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
        1.观赏参观
        2.举办讲座
        3.开展主题班会
        4.举办社团活动
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淮安乡土史资源的思考
    (一)加强对教师乡土史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
        1.加强教师乡土史教学的理论学习
        2.加强教师乡土史教学的业务培训
        3.加强教师乡土史教学的活动交流
    (二)争取学校对乡土史教学工作的支持
        1.设立校史馆
        2.构建评价体系
        3.编撰教学素材
    (三)引起社会对乡土史教学工作的关注
        1.鼓励免费开放相关场所
        2.发动家长全面参与
        3.动员其他院校师生交流互鉴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分析
    2.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要义诠释
    2.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础
    2.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定位
    2.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向度目标
    2.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实现的应然路径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历史回顾
    3.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渊源
    3.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发展阶段
    3.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宏观成就和向度之囧
4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现状考察
    4.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
    4.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4.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主要问题
5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问题归因
    5.1 文化育人自觉性不强
    5.2 职业文化理解得不深
    5.3 校企文化交融性不足
    5.4 文化传播机制不完善
    5.5 法律法规机制不健全
6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的彰显策略
    6.1 凝练职业精神标签彰显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核心精神
    6.2 打造职业文化载体增强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显示度
    6.3 促进校企文化有效交流打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彰显路径
    6.4 建立职业文化高效传播机制推进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深化
    6.5 优化文化育人环境浓厚文化育人价值取向氛围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优化中等专业学校薪酬管理研究 ——以青岛H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薪酬
        二、薪酬管理
    第二节 基础理论
        一、薪酬激励理论
        二、绩效管理理论
第二章 青岛H中专学校薪酬管理现状分析
    第一节 青岛H中专薪酬管理基本情况
        一、青岛H中专学校基本情况
        二、学校组织结构及岗位分析
        三、学校薪酬管理现状
    第二节 青岛H中专薪酬管理的满意度调查
        一、调查设计
        二、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青岛H中专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薪酬管理结构不合理
        二、薪酬激励效果不明显
        三、薪酬体系缺乏竞争性
        四、薪酬管理执行方式缺乏透明性
第三章 中专学校薪酬管理改革经验借鉴
    第一节 青岛G职业学校薪酬管理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 杭州S职业中专薪酬管理改革成功经验及启示
第四章 薪酬管理优化基本思路
    第一节 优化现有薪酬结构
        一、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
        二、适当降低行政岗位绩效津贴占比
        三、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的激励导向作用
    第二节 激发薪酬的激励效果
        一、津补贴优化
        二、非经济性薪酬优化
    第三节 提高薪酬竞争性
        一、优化奖励性绩效分配方案
        二、细化课时费划分
        三、完善职务晋升及聘任渠道
    第四节 完善薪酬执行方式
        一、完善与薪酬管理相配套的各项制度
        二、加大薪酬管理的透明度
    第五节 推进薪酬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薪酬管理部门建设
        二、加强薪酬管理辅助机制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校教职工薪酬满意度调查
附录2
    青岛H中专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致谢

(5)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三)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方法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发展历程
    (一)通化市职业教育产生期(1913—1949年)
    (二)通化职业教育探索期(1949—1985年)
    (三)通化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期(1986—2009年)
    (四)通化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
二、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成绩
    (一)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二)产教融合扎实推进
    (三)集团化办学取得积极进展
    (四)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五)中等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
    (六)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七)地方党委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提高
三、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面临的困境
        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面临较大困难
        2.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失衡
        3.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
        4.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5.职业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原因分析
        1.适龄人口减少,传统观念束缚等因素影响中职生源
        2.职教资源整合加速,编制管理不活导致师资结构性断档
        3.统筹保障不足,错失政策机遇拉低建设水平
        4.体制机制不活,企业“搭便车”制约校企合作
        5.体系不完善,生源素质不高制约职教服务振兴发展能力
四、推进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破解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四)不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五)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
    (六)积极营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公开发布论文及着作情况
后记

(6)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后备人才
        2.1.2 体教结合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动机激励理论
        2.2.3 木桶理论
3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分析
    3.1 学校基本概况
    3.2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效
    3.3 体教结合模式的运行
        3.3.1 市委市政府、体育局、教育局多头管理
        3.3.2 强化体育训练管理
        3.3.3 注重教育教学管理
        3.3.4 拓展学生素质教育
    3.4 体教结合模式运行的亮点
        3.4.1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3.4.2 打造公私合作俱乐部
        3.4.3 突出教学“体”字特色
4 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学校硬件缺乏顶层设计和建设标准
    4.2 在成才观念上还存在读训矛盾
    4.3 招生机制存在弊端
    4.4 选材过程偏向经验性
    4.5 训练体制不完善
    4.6 教学体系存在不足
    4.7 引入社会力量机制不健全
5 优化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建议
    5.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
    5.2 完善招生流程把好入口关
    5.3 打破经验性选材模式实现科学选材
    5.4 通过动机激励加强训练管理
    5.5 加强文化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5.6 补齐短板缓和读训矛盾
    5.7 推进体科医一体化建设
    5.8 健全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保障机制
6 结论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相关政策对研学旅行课程提出的要求
        (二)我国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体系有待完善
    二、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发展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概述
    一、概念的界定
        (一)研学旅行
        (二)研学旅行课程
        (三)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二、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二)生活教育理论
        (三)休闲教育理论
        (四)泰勒的课程开发理论
    三、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属性及开发原则
        (一)研学旅行课程属性
        (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
第三章 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案基本情况介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对象
        (四)调查过程
        (五)数据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总体介绍
        (二)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具体情况
        (三)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困难
        (四)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保障条件
        (五)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取得的共性经验
第四章 武汉市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及成因
        (一)课程地位模糊,教师的开发意识淡薄
        (二)学情诊断不足,课程目标与学校顶层设计相割裂
        (三)专业引领缺失,研学导师数量及素质令人堪忧
        (四)全员参与不够,教育不公现象逐渐凸现
    二、有效策略
        (一)强化研学课程地位,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重视学生的需求分析,立足学生发展设计学校顶层目标
        (三)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提高研学导师的准入门槛
        (四)切实做好安全和经费保障,促进研学的全员参与及公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问卷)
附录2 (教师问卷)
附录3 (家长问卷)
附录4 (领导访谈提纲)
附录5 (基地访谈提纲)
附录6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以宁城县部分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ERG需要理论
        2.1.2 自我认同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农村初中
        2.2.2 教师幸福感
第3章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调查设计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问卷的编制
第4章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4.1.1 调查结果
        4.1.2 调查结果分析
    4.2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调查
        4.2.1 数学教师幸福感的总体状况
        4.2.2 数学教师幸福感各维度状况
        4.2.3 数学教师幸福感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4.2.4 数学教师幸福感多方面问题的比较与分析
第5章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结论
    5.2 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社会舆论
        5.2.2 教育成就
        5.2.3 工作压力
        5.2.4 学生素质
        5.2.5 家长配合
        5.2.6 工资待遇
第6章 改善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建议
    6.1 教师自身提高自我认同感
    6.2 加强德育,端正学生的“好态度”
    6.3 增设家长教育,凝聚教育合力
    6.4 社会大众重新审视教师行业,明确教师职责
    6.5 数学教师培训“专门化”,注重专业精神的蕴育
    6.6 加强与农村教师相关政策的落实,保障教师利益
    6.7 调整实习制度,扩充农村地区数学教师资源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致谢

(9)全员化技能大赛“弹唱说跳画”研究 ——以漯河市第一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河南省中职学校全员化技能大赛概述
    第一节 何谓全员化技能大赛
        1. 起步阶段
        2. 初步发展
        3. 全面推进阶段
        4. 制度化发展
        5. 全员化发展
    第二节 全员化技能大赛主旨与特色
        1. 大赛主旨
        2. 大赛特色
    第三节 全员化技能大赛与传统技能大赛之比较
        1. 传统技能大赛现状和尚存问题
        2. 全员化技能大赛与传统大赛之异同
    第四节 全员化技能大赛之“弹唱说跳画”赛项
        1. 第一届“弹唱说跳画”技能大赛概况(2017年)
        2. 第二届“弹唱说跳画”技能大赛概况(2018年)
第二章 “弹唱说跳画”与现代职教体系——以漯河市第一中专为例
    第一节 五项基本功大赛内容分析
        1. 弹——钢琴基本技能比赛
        2. 唱——声乐基本技能比赛
        3. 说——语言基本技能比赛
        4. 跳——舞蹈基本技能比赛
        5. 画——美工基本技能比赛
    第二节 对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影响
        1. 依托技能大赛促进职业精神
        2. 回归教学本真促进教学改革
        3. 现代职教体系内涵式建设
第三章 全员化技能大赛问题挖掘与讨论
    第一节 “弹唱说跳画”赛项实践问题思考
        1. 省赛推进工作有待更完善
        2. 市县各级工作落实认知不足
        3.学校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尚存问题(以漯河市第一中专为例)
    第二节 推动全员化技能大赛的相关建议
        1. 加强大赛宣传力度
        2. 建立信息化平台大数据
        3. 大赛与学校日常教学相得益彰
        4. 改进辅导奖项的设计方案
        5. 增强竞赛的展示性和体验性
        6. 有效推动全员化理念在县市校层面更加深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边远地区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及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特殊教育的概念
        1.2.2 美术教育的意义
        1.2.3 聋人美术教育的范围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及研究框架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全纳教育理论的引进
        1.4.2 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性
    1.5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6 创新点与研究方法
    1.7 国内外研究情况
        1.7.1 国外特殊教育的发展
        1.7.2 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
        1.7.3 我国聋人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2 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
    2.1 聋人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2 聋人美术的特征
        2.2.1 聋人美术教育的直接特点
        2.2.2 聋人美术教育的间接特点
    2.3 美术教育对聋人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3.1 帮助学生表达情绪的作用
        2.3.2 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2.3.3 对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培养
    2.4 不同阶段教学的意义
        2.4.1 教学设计的分析
        2.4.2 不同阶段不同的教学方法
    2.5 美术教育对聋生终身受益的作用
        2.5.1 身心健康的作用
        2.5.2 就业方面的作用
        2.5.3 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
3 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的现状
    3.1 边远地区特殊学校的美术教育及教师现状
        3.1.1 小学
        3.1.2 中学
        3.1.3 高职
        3.1.4 职专
        3.1.5 教师
    3.2 郑州地区特殊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3.2.1 小学
        3.2.2 中学
        3.2.3 高中及高职
        3.2.4 大专及本科
    3.3 郑州地区与边远地区特殊教育中美术教育运用现状对比及分析
4 聋人美术教育的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4.1 乌鲁木齐市聋人美术教育的现状
        4.1.1 学生的分配较合理
        4.1.2 教师的美术专业化水平较高
        4.1.3 学校重视美术课程
    4.2 乌鲁木齐市聋人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4.2.1 教学设置的不合理
        4.2.2 教师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
        4.2.3 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4.2.4 家长与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4.3 促进聋人美术教育作用的建议
        4.3.1 落实学校对美术学科合理设置
        4.3.2 加强美术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4.3.3 加强多方合作,强化美术教育的理念
        4.3.4 社区及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中学调查问卷
附录三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四 维语问卷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略论推进中专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及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知识学习的发展功能及其局限研究[D]. 蔡其全.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淮阴中等专业学校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资源的运用[D]. 刘爱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价值取向研究[D]. 方桐清.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优化中等专业学校薪酬管理研究 ——以青岛H中专为例[D]. 马春艳. 青岛大学, 2020(02)
  • [5]通化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D]. 高吉聚.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6]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研究[D]. 林婧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7]武汉市中心城区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研究[D]. 韩芳. 江汉大学, 2020(08)
  • [8]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以宁城县部分学校为例[D]. 郭宏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9]全员化技能大赛“弹唱说跳画”研究 ——以漯河市第一中专为例[D]. 李沛.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10]边远地区特殊教育中聋人美术教育的作用及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D]. 周梦婷. 新疆师范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论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