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三优栽培节水灌溉技术

寒地水稻三优栽培节水灌溉技术

一、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节水灌溉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1](2021)在《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我国最重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水稻生产正面临由传统小规模生产向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的现代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在此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总结70年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历程与科技成就,对探索未来水稻栽培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70年来,我国水稻栽培科技界抓住水稻不同主产区大面积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深入开展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栽培措施等方面关系的研究,探索水稻生育调控、栽培优化决策和栽培管理等新途径与新方法,取得了一大批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重要栽培技术和理论,形成了一批重大栽培科技成果。笔者着重从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群体质量及其调控、精确定量栽培、轻简化栽培、机械化栽培、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绿色栽培、逆境栽培和区域化栽培等十个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稻栽培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并指出了未来中国水稻栽培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一是加强水稻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技术研究;二是加强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研究;三是加强水稻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研究;四是加强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研究;五是加强水稻智能化、无人化栽培研究。

周凌云[2](2020)在《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水稻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高耗水特点和中国严重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限制了水稻可持续发展。同时,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水稻灌溉用水占比达到了全省社会总用水量的74%。因此,在黑龙江省大范围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推动水稻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短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关键是因地制宜的选择节水灌溉方式。因此,对黑龙江省水稻灌溉方式的评价,能够科学与准确选择因地制宜的灌溉方式。文章围绕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灌溉方式评价做了如下工作:首先,文章选取控制灌溉、浅湿灌溉、全面淹灌作为灌溉方式,以黑龙江半湿润区水稻作为研究对象,该试验于2017-2019年间3个生长季在庆安灌溉试验站开展,每种灌溉方式重复3次,共9个田间试验小区,选取水稻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4个方面的14个指标作为水稻灌溉方式评价的初步指标并观测3年数据。其次,在不同灌溉方式下利用3个生长季中水稻各指标数据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综合对水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数据变化情况,得出控制灌溉是最适宜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的灌溉方式。然后,提出一种生成对抗网络与Apriori融合方法对14个评价指标作降维处理。首先,采用生成对抗网络对14个指标进行数据增强。其次,采用Apriori算法对增强后数据通过搜索频繁项集和挖掘关联规则,筛选出与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最为关联的9个指标,包括ETR、叶面积指数、茎粗、叶片SPAD值、千粒重、q N、干物质量、Fv/Fm、q P。作为对比方法,文章也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了14个评价指标的5个主成分。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评价模型。首先,分别依据生成对抗网络与Apriori融合方法筛选的指标和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主成分及其对应的水分利用效率指标构建实验数据集并采用生成对抗网络对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然后,在由生成对抗网络与Apriori融合方法筛选的指标下增强数据集和由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主成分下增强数据集,分别采用深度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不同灌溉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的降维处理方式下控制灌溉都是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最适宜的水稻灌溉方式。同时,由模型训练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由生成对抗网络与Apriori融合方法筛选的指标下评价结果比在由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的主成分下评价结果在宏观平均精确率、宏观平均召回率、宏观平均F1值和准确度分别高了10.96%、12.50%、9.72%和5.33%。文章提出了一种水稻不同灌溉方式的深度评价模型,并在黑龙江省半湿润区的实例分析中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文章提出的评价方法能够避免以前对小尺度的灌溉方式评价研究中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更加符合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评价方法的实用性也更强,在对评价结果推广时也更易被当地农民接受,从而达到大范围的节水、增产和增收的效果。

侯琨[3](2020)在《旱直播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及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北方地区在水稻种植中面临着氮肥用量过多,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水稻又属于喜硅作物,为了探究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论文基于旱直播水稻+节水灌溉的栽培方式,研究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旱直播水稻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达到水稻高产高质之目标。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均表现为配施中硅组合影响水稻生长发育效果最好,株高较对照处理增加了4.6%和6.1%,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7.3%和17.8%,光合速率较对照处理提高了10.4%和24.7%;水稻产量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幅4.7%和4.1%。而在高硅的条件下,水稻产量有下降趋势。在产量构成因子中,两种组合处理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明显,结实率和有效穗数变化差异不大。与常规插秧相比,长势方面和产量略低,但不显着。氮硅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硅肥能提高水稻对氮、磷、钾、硅的吸收。两种施氮水平,与低、中硅配施的组合吸收效果较好,与不施硅处理对比,吸氮量分别提高40.1%和21.3%,吸磷量分别提高32.7%和11.6%,吸钾量分别提高21.6%和18.6%,吸硅量分别提高49.7%和40.9%;而在高硅水平下,水稻对于这几种元素的吸收有下降趋势;在硅肥利用率上,均表现为两种施氮水平在配施中硅的条件下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到49.7%和41%。与常规插秧相比,养分吸收有所下降,其中以磷素,钾素吸收最为明显。氮硅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施硅肥有利于水稻品质改善但总体效果不显着,其中以低氮中硅组合处理对改善品质效果较好,与不施硅处理相比,垩白粒率约降低了6.6%-8.1%,蛋白质提高了6.2%-7.2%,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1.5%-4.1%,脂肪酸含量提高了6.1%-14.1%。与常规插秧相比品质略低,但总体上无明显差异。综合本试验研究,在两种施氮水平下分别与中硅水平配施时,对旱直播下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养分吸收利用以及品质改善效应最为明显。考虑到施肥的环境问题,在旱直播栽培试验方式下,采用减氮中量硅(16kgN/667m2+6kgSiO2/667m2)处理更好。

刘海浪[4](2020)在《不同栽培措施下稻麦产量及群体特征研究》文中认为水稻与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两大粮食作物,所以实现水稻与小麦的高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试验选用小麦品种扬麦16、扬麦20(YM16、YM20)和水稻品种甬优2640、武运粳24号(YY2640、W24),连续2年进行大田稻麦轮作。每种作物采用7种不同栽培措施处理。水稻:ON处理、当地常规(对照)、减氮(减氮10%)、增密减氮(增密25%+减氮10%)、精确灌溉(增密25%+减氮10%+精确灌溉)、增施饼肥(增密25%+减氮10%+精确灌溉+基施菜籽饼肥)、土壤深翻(增密25%+减氮10%+精确灌溉+基施菜籽饼肥+土壤翻耕20 cm)。小麦:ON处理、当地常规(对照)、减氮(减氮10%)、减密减氮(减氮10%+减密20%)、控制灌溉(减氮10%+减密20%+控制土壤干旱灌溉)、施有机肥(减氮10%+减密20%+控制土壤干旱灌溉+施有机肥)、土壤深翻(减氮10%+减密20%+控制土壤干旱灌溉+施有机肥+土壤翻耕20 cm)。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措施下稻麦产量及群体特征,以期提出能够使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地区稻麦高产高效的综合优化栽培措施。1、产量及构成因素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精确灌溉、施有机肥和土壤深翻处理均显着的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其中以综合了多种栽培措施的土壤深翻处理(水稻:增密25%+减氮10%+精确灌溉+基施菜籽饼肥+土壤翻耕20 cm;小麦:减氮10%+减密20%+控制土壤干旱灌溉+施有机肥+土壤翻耕20 cm)产量最高,其两年水稻(YY2640、W24)和小麦(YM16、YM20)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82 thm-2、11.99 thm-2、9.21 thm-2、9.67 t hm-2较当地常规相比分别提高了 21.4%、22.5%、19.6%、26.7%。该栽培措施下的产量提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扩大了产量库容。2、农艺与生理性状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其它优化后的5种栽培措施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茎与叶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运转率。说明优化后的栽培措施改善了水稻和小麦的农艺与生理性状,进而提高了群体质量水平,最终有利于高产的形成。3、根系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与当地常规相比,除ON处理外其它5种栽培措施下水稻和小麦的根系形态明显改善,单位面积根干重、单株根长和根直径显着增加。同时,水稻和小麦的根系生理特性得到改善,单株根系氧化力升高,根系吸收表面积变大。这些结果表明优化的栽培管理方式促进了水稻和小麦的地下部根系生长,协调了根冠关系,为高产打下重要基础。4、光能与N肥利用与当地常规栽培相比,优化后的5种栽培措施改善了水稻和小麦的光合特性,提高了主要生育时期的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的透光率,增加了冠层光能截获量,增强了源的供应。同时,优化后的5种栽培措施提高了水稻和小麦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尤以精确灌溉、增施饼肥和土壤深翻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增幅较大。说明通过栽培措施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和小麦光能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

柯智[5](2019)在《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文中指出山栏稻(Oraza Sativa L.)是海南一种山地旱稻。以往山栏稻主要采用山地“刀耕火种”,栽培管理粗放,植株农艺性状不良、产量较低,且这种传统旱作方式破坏环境。水作能使山栏稻农艺性状得到优化,产量明显提高。但水作淹灌耗水量大,不利于发展节水农业。为了使山栏稻达到既高产又节水的目标,本研究提出山栏稻旱作喷灌的节水灌溉方式,并与传统旱作和水作栽培方式相比较,研究山栏稻光合作用、农艺性状、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关生理指标及根茎解剖结构的变化,试图得出山栏稻节水灌溉的高产栽培技术,并解析其高产机理。此外,我们还研究了淹水、湿润、喷灌、干旱条件下覆膜对山栏稻光合特性、产量、地膜降解和杂草防效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旱作喷灌全生育期较传统旱作明显缩短却比水作增长。旱作喷灌优化了山栏稻的农艺性状,使功能叶获得较高的SPAD值,剑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着增大,在抽穗期和齐穗期获得较高的净光合速率。灌溉使山栏稻产量显着提高,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明显降低。旱作喷灌的产量增幅最大,虽然旱作喷灌结实率和千粒重由于强、弱势粒灌浆能力较低而不如水作,但其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显着高于水作,产量显着提高。与传统旱作相比,旱作喷灌下山栏稻表现为根半径增大、皮层增厚、大导管和中柱变大,植株分蘖能力增强,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质量以及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提高,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另外,旱作喷灌增大了山栏稻茎的大维管束,提高了大维管束的水分和营养运输能力。可见,旱作喷灌是山栏稻的最佳栽培方式。2.覆膜会缩短山栏稻的生育期,提高产量。喷灌覆膜结实率和千粒重虽然低于水作覆膜,但每穴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却显着提高,使产量显着高于其他三种覆膜方式和裸露旱作。另外,覆膜使抽穗期剑叶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显着增大,功能叶SPAD值升高,山栏稻剑叶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灌溉覆膜使剑叶净光合速率显着大于干旱覆膜和裸露旱作,但淹水、湿润及喷灌覆膜之间差异不显着。3.覆膜可以抑制田间杂草的生长,在覆膜20 d水作覆膜的杂草防效高于旱作覆膜,在覆膜45 d湿润覆膜的防效有所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湿润水作中生物降解地膜容易降解,拔节期后地膜大量破裂,对杂草的抑制作用降低。4.水作条件下地膜进入降解诱导期和崩裂期,比喷灌和干旱条件要早,在分蘖初期开始出现少量裂口,在分蘖盛期出现大量裂口;淹水和湿润条件下地膜在抽穗期几乎完全降解,而喷灌和干旱条件下地膜在植株成熟后都没有完全降解。与干旱条件相比,喷灌条件下地膜提前进入诱导期与崩裂期。

郭丽颖,耿艳秋,金峰,宋微,邵玺文[6](2017)在《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寒地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粳稻生产区,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寒地稻区每年受低温冷害影响,水稻减产幅度较大。从秧苗素质、栽插密度、施肥和灌溉方式等4方面来分析当前寒地水稻栽培存在问题,并结合寒地水稻生育期短、需活动积温少、易发生低温冷害的现状,提出应对措施及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以期为寒地水稻创建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孙严艳,韩丽伟[7](2015)在《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由于"水稻三超栽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具有方向性,其技术原理不仅适用于黑龙江也适用于其它稻区。该栽培方法有利于优质、高产、稳产,提高抗逆力,具有增产节本增效的作用,是先进实用、深受农民欢迎的栽培技术体系,因而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王萍[8](2014)在《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水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并在东北地区受到极大的重视,现针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综述了该区节水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降雨资源调节型、作物搭配型、土壤水库蓄水量型与综合型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特点,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包括"因雨定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大田作物搭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模式核心技术集成程度低及节水种植模式理论提炼不够等。从节水技术使用、节水农业分区的指导、农户筛选标准与生态效应四方面评述了东北区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马欣玲[9](2012)在《寒地水稻三超技术原理》文中研究表明一、选用优质超级稻品种大家知道,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生态条件及栽培措施,所谓"良种良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方面,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其产量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越是高产栽培,这种差异就越大。也就是说,在常规栽培条件下亩产500公斤的品种,在三超栽培

吕艳东[10](2011)在《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水分供应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因子。阐明水分供应状况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指导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严格控制土壤水分的盆栽及大田试验,研明严重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品种(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为筛选高产、优质、抗旱的水稻品种提供依据;同时以大面积生产上应用的品种为材料,分别研究了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及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适合寒地水稻生产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为增产保优技术指标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寒地水稻品种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的筛选水分胁迫下,出穗日数较长、株高较高、穗长较长、单穗重较大、一次枝梗数较多、二次枝梗数较多、穗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生物产量较高、经济系数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强的耐旱性。水分胁迫下,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或糙米粒宽较大、精米白度较高、精米垩白率和垩白度较低或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的水稻种质均具有相对较高的米饭食味评分值。水分胁迫下,穗数较少、穗粒数较多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整精米率、较大的糙米长宽比和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结实率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整精米率和较大的糙米长宽比;千粒重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高的精米白度和米饭食味评分值;理论产量较高的水稻种质具有相对较大的糙米长宽比。抗旱指数(DI)和抗旱系数(DC)两种直接评定方法的吻合度较高、相关系数最高,均可广泛地用于生产实践。综合抗旱力指数(K)和抗旱系数的吻合度很低,综合抗旱力指数不能单独用于生产实践。综合抗旱能力(D)和抗旱系数的吻合度较高,且两者的相关系数远远高于任何单一指标与抗旱系数的相关性,能全面的反映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可广泛地用于生产实践。品质综合抗旱能力(QD)和食味抗旱系数(TDC)的吻合度较高,两者的相关系远远高于任何单一指标(直链淀粉含量除外)与食味抗旱系数的相关性,两指标均能全面地反映水稻品种品质的抗旱性,可广泛地用于生产实践。采用本试验方法鉴定出同时在抗旱系数(DC)、食味抗旱系数(TDC)和品质综合抗旱能力(QD)三个指标上表现为中抗或高抗的品种7个,分别为垦稻11号,五优稻1号,松粳3号,2010S-42,2010Y-88,2010Y-82和2010Y-100。2.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两品种的穗长、单穗重、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显着或极显着地减少,敏感程度为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穗粒数>每穴穗数>结实率>千粒重,且以控水强度大的处理减少幅度大;两品种的产量均极显着降低,减产幅度为垦稻12号>垦鉴稻5号,且以控水强度大的处理减产幅度大。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的整精米率提高,而垦稻12号与之相反;两品种各粒位糙米粒长、糙米粒宽、垩白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两品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结实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两品种的收获穗数减少,其中垦稻12号处理与对照差异达极显着水平;两品种的穗粒数极显着地减少;两品种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垦鉴稻5号的产量增加,垦稻12号的产量降低。结实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有利于提高垦鉴稻5号的整精米率,不利于提高垦稻12号的整精米率;两品种的长/宽有减小的趋势;两品种优势粒的垩白率、垩白度和米饭食味评分值增加,两品种中势粒的垩白率、垩白度和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两品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增加。结实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两品种的节水率均在20%以上;结实前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控水处理,两品种的节水率均在30%以上,且随着控水强度的加大,节水率增加。建议结实前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可作为寒地水稻增产保优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结实前不宜持续进行土壤水势为-18~-20kPa以下的控水处理。3.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实期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持续控水处理,两品种的收获穗数减少;两品种的单穗重、结实率、千粒重、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经济产量降低,且控水强度越大,经济产量降低的越多。结实期进行-18~-20kPa和-28~-30kPa的控水处理,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外观品质变劣;两品种各粒位直链淀粉含量、最高黏度值和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热浆黏度值和冷胶黏度值增加。建议结实期不宜持续进行土壤水势为-18~-20kPa以下的控水处理。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两品种单穗重和结实率增加,经济系数提高;两品种的穗数减少,千粒重和生物产量降低。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有利于垦鉴稻5号整精米率的提高,不利于垦稻12号整精米率的提高;垦鉴稻5号各粒位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降低,垦稻12号与之相反;垦鉴稻5号各粒位直链淀粉含量增加,垦稻12号与之相反;两品种各粒位的米饭食味评分值降低。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垦鉴稻5号和垦稻12号的产量比对照分别降低了0.69%和2.79%,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着,但比对照节水17.06%,建议结实期进行-8~-10kPa的间歇控水处理可作为寒地水稻节本增效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4.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进行土壤水势下限-8~-10kPa的间歇灌溉,两品种的单穗重和一、二次枝梗数增加;两品种的收获穗数减少,且垦稻12号的穗数降低达到极显着水平;两品种的穗粒数、结实率和经济系数增加;垦鉴稻5号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增加,垦稻12号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全生育期进行土壤水势下限-8~-10kPa的间歇灌溉,不利于提高两品种的整精米率;增加了两品种优势粒和中势粒的垩白率和垩白度,降低了两品种劣势粒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提高了两品种各粒位的蛋白质含量、球蛋白含量、谷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含量、最高黏度值和崩解值;降低了两品种各粒位的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和米饭食味评分值。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进行土壤水势下限-10kPa的间歇灌溉,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有利于整精米率的提高、外观品质的改善和米饭食味评分值的提高;节水率在20%以上,节水效果明显。建议全生育期进行-8~-lOkPa的间歇灌溉可作为寒地水稻增产保优灌溉的土壤水势指标。

二、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节水灌溉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节水灌溉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栽培科技70年发展回顾
    1.1 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
    1.2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
    1.3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
    1.4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
    1.5 第五阶段(21世纪以来)
2 改革开放以来水稻栽培领域取得的若干科技成就
    2.1 水稻叶龄模式栽培理论及技术
    2.2 水稻群体质量及其调控
    2.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2.4 水稻轻简化栽培
        2.4.1 少免耕栽培与抛秧
        2.4.2 直播栽培
        2.4.3 再生稻栽培
    2.5 水稻机械化栽培
    2.6 水稻超高产栽培
    2.7 水稻优质栽培
    2.8 水稻绿色栽培
    2.9 水稻逆境栽培
        2.9.1 温度胁迫
        2.9.2 水分胁迫
        2.9.3 O3胁迫
        2.9.4 盐分胁迫
    2.1 0 水稻区域化栽培
        2.1 0. 1 东北寒地粳稻栽培
        2.1 0. 2 长三角地区粳稻栽培
        2.1 0. 3 南方双季稻栽培
        2.1 0. 4 西南高湿寡照稻区杂交稻栽培
3 未来水稻栽培领域的创新方向
    3.1 绿色优质丰产协调规律与广适性栽培
    3.2 多元专用稻优质栽培
    3.3 超高产提质协同规律及实用栽培
    3.4 直播稻、再生稻稳定丰产优质机械化栽培
    3.5 智能化、无人化栽培

(2)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灌溉方式评价的研究
        1.3.2 国内灌溉方式评价的研究
        1.3.3 文献研究评价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相关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
    2.1 Apriori算法
        2.1.1 Apriori算法的基本概念
        2.1.2 Apriori算法的实现步骤
        2.1.3 本节小结
    2.2 生成对抗网络
        2.2.1 生成对抗网络的基本概念
        2.2.2 生成对抗网络的步骤
        2.2.3 本节小结
    2.3 K-Means算法
        2.3.1 K-Means算法的基本概念
        2.3.2 K-Means算法的流程
        2.3.3 本节小结
    2.4 卷积神经网络
        2.4.1 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
        2.4.2 本节小结
    2.5 主成分分析
        2.5.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概念
        2.5.2 本节小结
    2.6 本章小结
3 试验方案及水稻灌溉方式初步评价指标
    3.1 试验小区概况
    3.2 试验设计
    3.3 灌溉方式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3.3.1 科学性原则
        3.3.2 全面性原则
        3.3.3 可操作性原则
        3.3.4 目标一致性原则
    3.4 灌溉方式初步评价指标
        3.4.1 水稻农艺性状指标
        3.4.2 水稻光合特性指标
        3.4.3 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指标
        3.4.4 水稻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的影响
    4.1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不同灌溉方式对株高与茎粗对比
        4.1.2 不同灌溉方式对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对比
    4.2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4.2.1 不同灌溉方式对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日变化和叶片SPAD值对比
        4.2.2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叶绿素荧光各参数对比
    4.3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因素的影响
    4.4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GApriori方法的水稻灌溉方式评价指标的筛选
    5.1 全部指标数据
    5.2 全部指标的数据分析
    5.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主成分提取
    5.4 基于GApriori方法的评价指标筛选
        5.4.1 基于GAN的数据增强
        5.4.2 生成数据的离散化处理
        5.4.3 关联规则挖掘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深度评价模型的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灌溉方式的评价
    6.1 深度评价模型的网络架构
    6.2 在GApriori方法的筛选指标下基于深度评价模型的水稻灌溉方式的评价
        6.2.1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筛选指标的数据增强
        6.2.2 深度评价模型的训练
        6.2.3 基于 GApriori 方法的深度评价模型的灌溉方式评价
    6.3 在PCA的主成分提取下基于深度评价模型的水稻灌溉方式的评价
        6.3.1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主成分的数据增强
        6.3.2 深度评价模型的训练
        6.3.3 在PCA的主成分提取下深度评价模型对灌溉方式的评价
    6.4 在PCA 主成分提取和 GApriori 方法筛选下基于深度评价模型的水稻灌溉方式比较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旱直播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方案设计
第三章 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3.1 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不同时期生长状况的影响
    3.2 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产量及生物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利用状况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4.1 不同氮硅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
    4.2 不同氮硅配施对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不同氮硅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不同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状况比较
    5.1 不同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状况的影响
    5.2 不同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水稻产量及生物量状况比较
    5.3 不同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水稻N、P、K、Si养分吸收状况比较
    5.4 不同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对稻米品质影响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6.1 综合讨论
    6.2 全文结论
    6.3 论文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不同栽培措施下稻麦产量及群体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稻麦高产的栽培措施研究
        1.1.1 水稻和小麦高产相关研究
        1.1.2 水稻高产的栽培措施研究
        1.1.3 小麦高产的栽培措施研究
    1.2 稻麦高产的群体特征
        1.2.1 茎蘖成穗率
        1.2.2 干物质积累
        1.2.3 叶面积指数
        1.2.4 总颖花量(水稻)和总实粒数(小麦)
        1.2.5 粒叶比
        1.2.6 根系活力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3.1 存在问题
        1.3.2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栽培情况
    2.2 试验设计
        2.2.1 水稻试验设计
        2.2.2 小麦试验设计
    2.3 取样与测定
        2.3.1 茎蘖动态
        2.3.2 干物重及叶面积
        2.3.3 植株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2.3.4 叶片光合速率
        2.3.5 透光率
        2.3.6 植株氮含量
    2.4 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3.2 农艺与生理性状
        3.2.1 茎蘖动态和茎蘖成穗率
        3.2.2 叶面积指数(LAI)
        3.2.3 干物质积累与收获指数
        3.2.4 粒叶比
        3.2.5 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及运转
    3.3 根系形态与根系生理
        3.3.1 根干重与根冠比
        3.3.2 根长与根直径
        3.3.3 根系氧化力
        3.3.4 根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
    3.4 叶片光合特性与群体透光率
        3.4.1 叶片光合特性
        3.4.2 群体透光率
    3.5 氮肥利用效率
    3.6 经济效益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稻麦高产的群体生长发育特性
        4.1.2 不同栽培措施对稻麦根系形态与生理的影响
        4.1.3 不同栽培措施对光氮利用的影响
    4.2 结论
        4.2.1 本研究主要结论
        4.2.2 本研究创新点
        4.2.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8-2019实验结果
攻读硕士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旱稻发展概况
    1.2 海南山栏稻研究进展
        1.2.1 山栏稻育种研究进展
        1.2.2 山栏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3 海南山栏稻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水稻的灌溉方式及其影响
        1.3.1 水稻灌溉方式
        1.3.2 灌溉方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与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1.3.3 灌溉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1.3.4 灌溉方式对水稻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1.3.5 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4 水稻覆盖栽培下的产量特性和防草效果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
        2.1.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2.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2.2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2.2.3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的影响
        2.2.4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2.2.5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物质积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与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
        2.3.2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2.3.3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2.3.4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4 小结
3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光合特性、产量及地膜降解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
        3.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1.4 数据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生育期的影响
        3.2.2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2.3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4 覆膜方式对地膜降解的影响
        3.2.5 不同覆膜方式下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3.2.6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 讨论
        3.3.1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叶片光合特性和SPAD值的影响
        3.3.2 覆膜方式对山栏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3.3 覆膜方式对地膜降解的影响
        3.3.4 不同覆膜方式下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4 结论
    4.1 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4.2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根茎解剖结构的影响
    4.3 栽培方式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4 灌溉方式对山栏稻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4.5 覆膜方式对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地膜降解速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寒地水稻冷害类型
2 低温冷害对水稻生理机制的影响
3 寒地水稻栽培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3.1 秧苗素质
    3.2 移栽密度
    3.3 施肥量及施肥时期
    3.4 灌溉方式
4 未来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研究方向

(8)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的研究进展
    1.1 降雨资源调节型节水种植模式
        1.1.1 调节降雨的时间分布节水种植模式
        1.1.2 调节降雨资源的空间分布节水种植模式
    2.2 作物搭配型节水种植模式
    2.3 土壤水库蓄水量型节水种植模式
    2.4 综合型节水种植模式
3 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因雨定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
    3.2 大田作物搭配型种植模式研究不足
    3.3 模式核心技术新旧掺杂,集成程度低
    3.4 节水种植模式配套成规程的少,理论高度不够
4 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的发展趋势
    4.1 重视节水技术尤其是高新节水技术的应用与示范推广
        4.1.1 农艺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4.1.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4.1.3 农业高效节水管理技术
    4.2 重视节水农业分区的重要作用,尤其重视特殊区域的模式研究
    4.3 重视经济作物的节水种植模式
    4.4 普遍重视与大力推广资源协调、环境友好型节水种植模式

(10)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水分供应对水稻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3 水分供应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1.3.1 水分供应对株高影响
        1.3.2 水分供应对茎蘖的影响
        1.3.3 水分供应对生育期的影响
    1.4 水分供应对水稻同化物积累、转运的影响
    1.5 水分供应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1.5.1 水分供应对稻谷碾米品质的影响
        1.5.2 水分供应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1.5.3 水分供应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1.5.4 水分供应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
第二章 寒地水稻品种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水稻抗旱性状的调查
        2.1.4 水稻抗旱性鉴定方法的比较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分胁迫对寒地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2.2.2 水分胁迫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2.2.3 水分胁迫下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2.2.4 抗旱品种的筛选
    2.3 小结
        2.3.1 水分胁迫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
        2.3.2 水分胁迫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2.3.3 水分胁迫下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2.3.4 抗旱品种的筛选
第三章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及设计
        3.1.2 测试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
        3.2.2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3.2.3 不同控水处理的节水效果
    3.3 小结
        3.3.1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
        3.3.2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
第四章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
        4.2.2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4.2.3 不同控水处理的节水效果
    4.3 小结
        4.3.1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
        4.3.2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4.3.3 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
第五章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盆栽试验材料及设计
        5.1.2 大田试验材料及设计
        5.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生育的影响(盆栽)
        5.2.2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盆栽)
        5.2.3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大田)
        5.2.4 不同控水处理的节水效果
    5.3 小结
        5.3.1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寒地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5.3.2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5.3.3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的节水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6.2 结实前水分供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2.1 结实前水分供应与水稻产量
        6.2.2 结实前水分供应与水稻品质
    6.3 结实期水分供应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3.1 结实期水分供应与水稻产量
        6.3.2 结实期水分供应与水稻品质
    6.4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6.4.1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与水稻产量
        6.4.2 全生育期控水灌溉与水稻品质
    6.5 环境因子对本试验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四、寒地水稻三超栽培的节水灌溉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水稻栽培学发展与展望[J]. 张洪程,胡雅杰,杨建昌,戴其根,霍中洋,许轲,魏海燕,高辉,郭保卫,邢志鹏,胡群. 中国农业科学, 2021(07)
  • [2]黑龙江省半湿润区水稻节水灌溉方式评价[D]. 周凌云.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7)
  • [3]旱直播栽培方式下氮硅配施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研究[D]. 侯琨.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4]不同栽培措施下稻麦产量及群体特征研究[D]. 刘海浪. 扬州大学, 2020
  • [5]栽培方式对山栏稻光合作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D]. 柯智. 海南大学, 2019
  • [6]寒地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郭丽颖,耿艳秋,金峰,宋微,邵玺文. 作物杂志, 2017(04)
  • [7]寒地水稻“三超”栽培技术研究[J]. 孙严艳,韩丽伟. 赤子(上中旬), 2015(19)
  • [8]东北地区节水种植模式研究[J]. 王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6)
  • [9]寒地水稻三超技术原理[J]. 马欣玲. 科技与企业, 2012(08)
  • [10]水分供应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吕艳东. 沈阳农业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寒地水稻三优栽培节水灌溉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