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朱永新[1](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吴璀,周慧玉,何伶俐,康亚伟,杜胜洁,杨红霞,陈卓林,付佑春,陈宇珊,张泽文,刘栖宏,阮思远,陈尧,吴琼珍,王高悦,刘平,胡媛媛,余曜龙,邱洋,马红春[2](2021)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简称"龙泉五小")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相继开发了"生活阅读"课程、节庆课程、创客课程等一系列校本课程。"生活阅读"课程最能体现龙泉五小校本课程理念。"生活阅读"是在特定的阅读场域中,以阅读为手段、以回归生活为走向、以意义建构为旨归,通过挖掘生活元素、链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丰富的情感、获取意义建构,从而实现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启迪、灵魂的感悟和精神的成长。"生活阅读"课程分为"阅书""阅事""阅人"三大板块。"阅书"重视输入与积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文化基础;"阅事"重视输出与运用,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阅人"强调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学校基于"生活阅读"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文本与生活、与课程活动连接起来,用生活化的活动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与表达,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本刊《特设专栏》围绕"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这一主题特别组稿10篇,展示龙泉五小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的过程与成果,以获"抛砖引玉"之效。
咸长磊[3](2021)在《小篮球致趣点的发掘与测量研究》文中认为
刘娟娟[4](2021)在《绘本馆里的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某民间绘本馆的个案调查》文中研究指明
苏采琪[5](2021)在《少儿体育舞蹈的学习动机类型及影响持续性因素的研究》文中指出
樊体睿[6](2021)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以德宏芒市为例》文中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及实施已成为目前全球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热点之一。多元文化教育旨在增进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彼此文化间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进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实现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人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这一思想在促进全球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加深各文化间的理解、解决新时代的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发挥了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音乐教育领域也注意到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与音乐教育的内在联系。相关学者尤其是音乐人类学家和音乐教育学家,相继投入到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研究和推广之中。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总体上依然处于理论大于实践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上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固有的音乐教育模式,即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主的民族附加模式。这种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我国“新时代”背景下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需要和国民全面发展的个人需要,尤其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这种矛盾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音乐教育,虽然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可以看出艺术教育者的音乐教育思想有逐渐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转型的趋势。可惜的是,这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趋势,还未能延伸至社会和家庭音乐教育中,三者仍然处于“分工不合作”的情况,未能充分发挥三者之间的教育优势,导致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影响力以及教育成果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定程度的阻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仅依靠学校一己之力是力不能及的,推动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要依靠社会、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德宏州芒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研究,从三个层面,即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和家庭音乐教育,分析各自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调查现状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三者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当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
郑春梅[7](2021)在《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M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小学“三点半”接送孩子困难是很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提出一个重要措施——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教育部办公厅提出这一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各地已基本全面覆盖。M市在2020年全面铺开这项惠民活动,开展服务时间短,还处在探究阶段,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境,通过对城区课后服务实施状况的一个调查,发现其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途径,将有利于课后服务的持续高品质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设计课后服务的家长和教师调查问卷;然后针对M市城区三所小学目前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分别向家长和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并对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识和满意度,老师对课后服务的理解和建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后服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中的困惑;最后通过结果分析,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全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现状、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二部分为M市服务开展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实施过程和政策保障。调查时间安排,服务内容,教师安排、费用收取和教师待遇等方面,了解当前城区开展课后服务的一个真实现状。第三部分为分析问题及原因。根据调查和访谈的整理,梳理出下面几个问题:第一,服务时间单一,内容缺乏多元化;第二,教师结构单一,积极性不高;第三,家长依靠思想严重;第四,学生主体地位受阻,素质提升有限;第五,监管评价机制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相关主体认识不深入;第二,主体权益保障不到位;第三监管体系不健全。第四部分为服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第一,政府完善保障制度;第二,学校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开展工作;第三,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四,开阔学习,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第五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参与服务工作。
李晓莲[8](202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指导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目的取样的方式选择了成都市以科学探究活动为特色的3所幼儿园中的9名老师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运用自然观察法共收集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记录的行为事件共231例,同时运用半结构访谈法针对9名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如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表现为:首先,幼儿记录活动的不同时间段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幼儿记录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指导策略为创设记录环境、准备记录工具、提供记录时间;在幼儿记录活动进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包括借助语言、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帮助幼儿营造记录情境、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记录表、讲解记录要求;在幼儿记录作品分享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包括为幼儿搭建分享记录作品的舞台、利用现场重现的方式引发幼儿讨论。其次,幼儿记录活动的不同情境下教师的指导策略,包括当幼儿不会记录和不能记录时,多运用增加材料、鼓励式语言和提醒式语言的方式;当幼儿在合作记录时出现问题,教师多运用调整小组成员和直接建议的方式;当幼儿游离于记录活动外时,教师多运用冷处理的方式。第二,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中、大班幼儿记录的策略的异同主要包括:教师在指导中、大班幼儿进行记录时都会关注幼儿记录经验的连续性发展、要求幼儿如实记录、让幼儿带着问题记录;教师在指导中、大班幼儿记录时关于幼儿记录方式的选择、记录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教师指导的侧重点都存在不同之处。第三,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的形成因素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教师认识到幼儿记录的重要性;教师相信幼儿的记录能力;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的支持。第四,当前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指导策略缺乏引导性,没有促使幼儿深入思考;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情感体验关注不足;重记录结果分享,轻记录结果的讨论。教师指导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为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不够,导致策略使用缺乏引导性;传统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让教师忽视幼儿的记录体验;记录迎合家长的需求;教师解读幼儿记录经验的能力不足。第五,基于以上问题提出建议如下:教师的指导策略应进一步提高幼儿在记录活动中的参与度;关注幼儿在记录活动中的思考;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记录体验;教师给予幼儿拒绝参与记录活动的权利;教师及时解读幼儿的记录作品。
马欢[9](2021)在《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变迁,男性父职建构发生变化。但在现实社会中,大家提到父亲角色时总会使用严肃、内敛、沉默等词汇。而父子互动中男性的父职情感表达正是父子双方建构父亲形象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父职中的情感表达展开研究。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以情感社会学为理论分析视角,将父亲情感置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下,通过3对祖、父的叙事故事和父子互动中父职身份建构的形成路径对父职情感表达展开分析。本研究主要使用叙事研究方法,自2020年7月到2021年1月,先后进入三组祖、父、子三代完整的家庭,从生活故事开启叙事收集。针对在研究现场收集的现场文本,研究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将其转化为研究文本,其一,将6位叙事对象的叙事故事整理成叙事文本,并从关系性、时间性、地理位置变化三个角度对每位叙事对象的故事进行分析,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其对这种生活经验的理解与其父职情感表达的逻辑。其二,将进入每组家庭开启共同生活后观察到的父子互动故事转化为父子互动案例。并借助情感社会学对情感发生机制的界定,从父职身份建构、情感唤醒条件、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四个维度对这些父子互动案例进行分析,了解当前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因素。最后,对比祖、父两代人父职情感表达的联系,并从情感社会学视角对这种联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本研究有以下发现:(1)祖代的父职身份建构围绕“责任”、“父亲主体”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具有“克制”、“转移”、“物质化”的特点,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具有“直接”、“权威”的特点。(2)父代父职身份建构围绕“养家人”、“全方位”展开,其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呈现“矛盾”的特点,体现为父职积极情感的表达中“克制”与“逐渐直接”的交替。其父职消极情感的表达呈现“压抑”和“协商”的特点。(3)两代人父职情感表达呈现“传递”和“适变”的特点。(4)文化和社会结构限制父子关系性质和男性父职身份建构,父子关系中父亲的权力和地位变化、儿童权利和地位的崛起对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本研究结合儿童视角,选取15位儿童为访谈对象,分析儿童理想中的父职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发现,儿童理想中的父职积极情感表达为“陪伴”、“直接”、“减少条件性”,儿童理想中的父职消极情感表达为“克制”、“理解”、“包容”。结合儿童对父职情感表达的期望,本研究对我国建构理想父职情感表达提出以下建议:(1)以代际平等为父职建构的核心,男性在父职建构中要减少权利,增加责任和义务;(2)通过提高父职履行积极性、主动性和完善育儿能力来协调母职,从而完善父职建构;(3)需要在父子互动中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及相应的需求,从儿童视角审视自己父职建构的状况;(4)担任“竞争性”育儿环境与儿童之间的“缓冲者”。综上,本研究属于质性研究,主要采用叙事研究方法,从情感社会学视角对父职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在分析父职情感表达的现状时缺乏不同家庭类型的大数据参考,使得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受到一定限制。
李志豪[10](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校园足球工作步入“2.0”时代,为扎实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进一步下移普及重心,积极将足球运动向幼儿园延伸。2019年3月,教育部决定开展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建设工作,此举是校园足球工作重心向下延伸迈出的关键一步,也是实现“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重要指示的有效举措。本文以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个案研究和SWOT分析等方法,以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探索出其特色发展中可借鉴的优秀经验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进而提出发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主要优势有:足球运动项目自身优势;中国足球改革重点城市优势;足球文化氛围优势;前瞻开展试验优势。2.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主要劣势是:专业师资力量短缺;场地设施建设受限;专项资金保障不足。3.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可以利用的发展机遇有:国家政策支持;人民群众关注;社会足球热潮。4.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需要应对的发展威胁是:传统观念束缚;意识定位偏差;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分流。5.矩阵分析下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四种策略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的SO增长型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应对外部威胁的ST多元型策略;克服内部劣势,利用外部机遇的WO扭转型策略;克服内部劣势,应对外部威胁的WT防御型策略。6.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建设的主要特点有:建设覆盖范围广,区域分布合理;幼儿园园所等级类型众多;充分利用退役运动员专业优势,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幼儿足球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幼儿足球主题活动,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将幼儿足球课程纳入园本课程建设之中,逐步形成赋有特色的幼儿足球课题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对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提出了发展策略:1.完善遴选制度,健全足球特色幼儿园遴选评价体系;2.丰富课程资源,加大线上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力度;3.明确培养目标,正确定位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目标;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足球特色幼儿园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水平;5.注重课程建设,丰富足球特色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6.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足球特色幼儿园环境氛围;7.优化场地建设,保障足球特色幼儿园幼儿足球活动开展质量;8.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开展幼儿足球活动的安全隐患;9.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足球特色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10.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足球特色幼儿园经费来源渠道。
二、孩子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孩子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
(一)营造书香校园 |
(二)师生共写随笔 |
(三)聆听窗外声音 |
(四)培养卓越口才 |
(五)构筑理想课堂 |
(六)建设数码社区 |
(七)推进每月一事 |
(八)缔造完美教室 |
(九)研发卓越课程 |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
3. 新德育课程 |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
5. 特色教育课程 |
(十)家校合作共育 |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
(2)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赋权增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
一、教师赋权增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一)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二、赋权增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
(一)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
(二)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其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
(三)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推动其专业自信的建立 |
三、赋权增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
(一)管理层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保障教师的权利和地位 |
(二)组织层面———建立赋权增能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
(三)个体层面———定制发展项目,打造教师培训体系 |
四、教师赋权增能的实践效果 |
(一)对教师的效果 |
(二)对学生的效果 |
(三)对学校的效果 |
五、结语 |
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探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酸枣树文化建设为例 |
一、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缘起 |
二、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措施 |
(一)学科融合,丰富课程资源 |
(二)节气渗透,拓宽育人渠道 |
(三)情感链接,促进生命成长 |
三、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成效 |
四、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未来 |
(一)从课程、活动开发走向深层次育人 |
1.生命教育与环保教育 |
2.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
(二)从酸枣树文化的“育生”走向“育师” |
(三)从学校走向家庭 |
(四)让酸枣树文化走向更宽广的领域 |
五、结语 |
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 |
一、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的价值与特点 |
二、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的途径 |
(一)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
(二)健全班级常规制度 |
1.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的主体意识 |
2.完善班级环境创设制度 |
3.健全班级阅读活动制度 |
(三)开展主题班会丰富“生活阅读”内容 |
(四)建立“生活阅读”成效档案袋 |
“生活阅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探索———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 |
一、《西游记》的育人价值 |
二、“生活阅读”课程德育实践的途径 |
(一)学校层面 |
(二)教师层面 |
1.开展读书交流会 |
2.开展家庭亲子阅读会 |
3.组织班级主题活动 |
三、“生活阅读”课程德育实践的效果 |
(一)学生明白了要成功就必须努力 |
(二)学生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
春节课程育人实践研究 |
一、节庆课程的含义与意义 |
二、春节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一)对“阅书”“阅事”“阅人”的三维创生 |
(二)对春节之文美俗味内容的挖掘 |
(三)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设计活动 |
(四)教师家长协同参与活动过程 |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手脑结合 |
三、春节课程的启示 |
(一)在生活中育人,找准育人落脚点 |
(二)重视家长参与,家校紧密配合 |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聚焦核心素养 |
(四)关注教育对象,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 |
四、结语 |
在阅读课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以“中秋帐篷阅读”课程为例 |
一、“中秋帐篷阅读”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
二、“中秋帐篷阅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 |
(一)“阅书”得知 |
1.品古典文学之美 |
2.悟爱国主义情怀 |
(二)“阅事”知情 |
1.体会古代服饰文化 |
2.体会传统饮食文化 |
(三)“阅人”知人 |
三、“中秋帐篷阅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实践的成效 |
(一)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
(二)增加了学生的民风民俗知识 |
(三)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
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探讨 |
一、家校共同参与课外阅读课程建设 |
(一)目标明确 |
(二)全员参与 |
(三)主题多样 |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路径 |
(一)注重环境创设的激励性 |
(二)注重内容选择的针对性 |
(三)注重成果共享的趣味性 |
(四)注重评价反馈的多元性 |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成效 |
(一)家校共育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生活化 |
(二)课外阅读课程建设促进家校共育深度化 |
四、结语 |
小学亲子阅读活动研究 |
一、小学亲子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小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 |
(二)缺乏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 |
(三)亲子阅读读本选择不当 |
(四)缺乏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
二、亲子阅读推进活动 |
(一)“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让阅读成为家庭常态 |
(二)家校阅读评价———合力共促孩子阅读 |
(三)开展校内外亲子读书会———丰富亲子阅读形式 |
1.帐篷读书会———让阅读氛围弥漫家庭 |
2.打卡图书馆———选择适合孩子的读本 |
3.草地亲子读书会———让指导方法更加有效 |
三、父母要正确对待亲子阅读 |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观念 |
(二)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 |
(三)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读本 |
(四)掌握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探究 |
一、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的含义 |
二、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模式 |
(一)课程目标 |
(二)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 |
(四)课程保障 |
(五)课程评价 |
三、结语 |
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研究 |
一、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的特点 |
二、目前语文阅读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评价方式单一 |
(二)评价标准单一 |
(三)评价主体单一 |
三、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的途径 |
(一)开展线上测评,拓宽评价方法 |
(二)指向阅读过程,完善评价标准 |
(三)整合多方力量,丰富评价主体 |
(6)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以德宏芒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来源 |
(二)文献综述及背景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四)创新点 |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辞解 |
(一)多元文化 |
(二)多元文化教育 |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
二、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 |
(一)音乐教育时弊 |
(二)实施之必要性 |
(三)实施之可行性 |
三、德宏芒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现状 |
(一)学校音乐教育 |
(二)社会音乐教育 |
(三)家庭音乐教育 |
四、德宏芒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
(一)学校音乐教育的对策 |
(二)社会音乐教育的对策 |
(三)家庭音乐教育 |
(四)德宏芒市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M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时代背景 |
1.1.2 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 |
1.1.3 各级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课后服务的兴起 |
1.3.2 课后服务的内容 |
1.3.3 课后服务的政策 |
1.3.4 课后服务开展现状 |
1.3.5 课后服务开展价值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课后服务 |
1.4.2 城区 |
1.4.3 城区课后服务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设计与实施 |
2 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现状 |
2.1 城区小学课后服务的必要性 |
2.1.1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认知 |
2.1.2 教师对课后服务的认知和理解 |
2.2 课后服务现状 |
2.2.1 课后服务的时间安排 |
2.2.2 课后服务的内容 |
2.2.3 课后服务的师资情况 |
2.2.4 课后服务费用和教师待遇 |
2.3 课后服务政策保障 |
2.3.1 监督管理制度 |
2.3.2 安全责任制度 |
3 城区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
3.1.1 服务时间单一,服务内容缺乏多元化 |
3.1.2 教师结构单一,积极性不高 |
3.1.3 家长依靠思想严重 |
3.1.4 学生自主性缺乏,不利于发展素质 |
3.1.5 监管评价机制不到位 |
3.2 课后服务存在原因 |
3.2.1 相关主体认识不深入 |
3.2.2 主体权益保障不到位 |
3.2.3 监管体系不健全 |
4 课后服务的提升策略 |
4.1 政府完善保障制度 |
4.1.1 政府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课后服务的实施 |
4.1.2 政府加强经费保障,鼓励多方筹措 |
4.2 学校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开展工作 |
4.2.1 学校对课后服务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定位 |
4.2.2 学校细化内部管理体系 |
4.3 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
4.3.1 纠正教师理念偏差 |
4.3.2 培养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 |
4.3.3 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资源最大化,共同做好教育服务 |
4.4 开阔学习,提供内容丰富的课后服务 |
4.4.1 结合校本课程,丰富课后服务课程 |
4.4.2 提供“弹性离校”,丰富服务形式 |
4.5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参与服务工作 |
4.5.1 家长转变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4.5.2 鼓励家长参与,家校共育,助力教育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8)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指导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科学探究活动是开展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 |
1.1.2 记录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
1.1.3 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幼儿记录需要教师的指导 |
1.1.4 教师对幼儿记录活动的指导现状令人深思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 |
1.3.2 关于记录的研究 |
1.3.3 关于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指导策略的研究 |
1.3.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科学探究活动 |
1.4.2 幼儿记录 |
1.4.3 教师指导策略 |
2.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观察法 |
2.3.2 访谈法 |
3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
3.1 不同时间段中幼儿记录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
3.1.1 记录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
3.1.2 记录进程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
3.1.3 记录作品分享阶段的教师指导策略 |
3.2 不同情境下幼儿记录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分析 |
3.2.1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情境分析 |
3.2.2 不同情境下教师指导策略的使用分析 |
3.3 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指导中、大班幼儿记录的策略的异同分析 |
3.3.1 教师指导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进行记录的策略的相同点分析 |
3.3.2 教师指导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进行记录的策略的不同点分析 |
3.4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的形成因素分析 |
3.4.1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
3.4.2 老师认识到幼儿记录的重要性 |
3.4.3 老师相信幼儿的记录能力 |
3.4.4 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提升 |
3.4.5 “一课多研”的教研活动的支持 |
4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1 教师的指导策略缺乏引导性,没有促使幼儿深入思考 |
4.1.2 教师对于幼儿记录的情感体验关注不足 |
4.1.3 重记录作品的分享,轻记录结果的讨论 |
4.2 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记录的教师指导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教师对儿童的了解不够,导致策略使用缺乏引导性 |
4.2.2 传统科学教育观的影响让教师忽视幼儿的记录体验 |
4.2.3 记录迎合家长的需求 |
4.2.4 教师解读幼儿记录经验的能力不足 |
5 建议与反思 |
5.1 研究建议 |
5.1.1 教师的指导策略应进一步提高幼儿在记录活动中的参与度 |
5.1.2 教师的指导策略要关注幼儿在记录活动中的思考 |
5.1.3 教师帮助幼儿获得愉快的记录体验 |
5.1.4 教师给予幼儿拒绝参与记录活动的权利 |
5.1.5 教师及时解读幼儿的记录作品 |
5.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1.1 理论层面——权威与情感对立 |
1.1.2 实践层面——完善父职建构的需要 |
1.1.3 个体层面——自身在父子相处中的疑惑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关于父职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关于情感社会学的研究综述 |
1.3.3 关于情感社会学外情感表达的研究综述 |
1.4 相关概念说明 |
1.4.1 父职 |
1.4.2 情感表达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对象选择 |
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
2.1 第一对祖、父故事——权威与安全感 |
2.1.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
2.1.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
2.2 第二对祖、父故事——父职缺失与矛盾突起 |
2.2.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
2.2.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
2.3 第三对祖、父故事——“逃避与自证”的无声对抗 |
2.3.1 父亲故事呈现与分析 |
2.3.2 祖父故事呈现与分析 |
3 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 |
3.1 祖代的父职情感表达特点 |
3.1.1 积极情感的表达——“克制”、“转移”、“物质化” |
3.1.2 消极情感的表达——“直接”、“权威” |
3.2 祖代父职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 |
3.2.1 “责任”、“父亲主体”的父职身份建构 |
3.2.2 祖、父两代经验链接的两种情况 |
4 父代的父职情感表达 |
4.1 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特点 |
4.1.1 情感唤醒——“一边倒”现象 |
4.1.2 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差异性” |
4.1.3 积极情感的表达——“矛盾” |
4.1.4 消极情感的表达——“压抑”、“协商” |
4.2 父代父职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 |
4.2.1 “养家人”的父职身份建构 |
4.2.2 “全方位”父职建构需要 |
4.2.3 女性家长对男性父职身份建构的监督 |
4.2.4 儿童需求下的父职“主动性觉醒” |
5 父职情感表达——“传递”与“适变” |
5.1 祖、父两代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分析 |
5.1.1 祖、父两代“传递”与“适变”的父职建构 |
5.1.2 祖、父两代“传递”和“适变”的父职情感表达 |
5.1.3 祖、父两代父职情感表达“传递”和“适变”的形成因素分析 |
5.2 父职情感表达的“传递”和“适变”溯源 |
5.2.1 男性家长的权力和地位变迁与父职情感表达 |
5.2.2 从“祖先崇拜”到“子孙崇拜”中的父职情感表达 |
6 建构理想父职情感表达 |
6.1 儿童对理想父职情感表达的期待 |
6.1.1 积极情感的表达——“陪伴”、“直接”、“减少条件性” |
6.1.2 消极情感的表达——“压抑”、“包容”、“理解” |
6.2 对完善当前父职情感表达的建议 |
6.2.1 以代际平等为父职建构核心 |
6.2.2 在协调母职的基础上完善父职建构 |
6.2.3 从儿童视角审视和完善父职建构 |
6.2.4 担任竞争环境与儿童之间的“缓冲者”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的普及开展 |
1.1.2 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的推广建设 |
1.1.3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幼儿足球 |
2.1.2 足球特色幼儿园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足球特色幼儿园建设的相关研究 |
2.2.2 幼儿足球特色发展的相关研究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2.3.1 幼儿足球发展理念的相关研究 |
2.3.2 幼儿足球发展模式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调查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个案研究法 |
3.2.6 SWOT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建设现状 |
4.1.1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总体数量及分布情况 |
4.1.2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组织领导情况 |
4.1.3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 |
4.1.4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幼儿足球课程建设情况 |
4.1.5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条件保障情况 |
4.1.6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文化建设情况 |
4.1.7 幼儿家长对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的认知 |
4.2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SWOT因素分析 |
4.2.1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优势因素分析 |
4.2.2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劣势因素分析 |
4.2.3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机遇因素分析 |
4.2.4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的威胁因素分析 |
4.3 SWOT矩阵分析下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个案研究 |
4.3.1 SWOT矩阵构造 |
4.3.2 SO增长型策略分析及个案研究 |
4.3.3 ST多元型策略分析及个案研究 |
4.3.4 WO扭转型策略分析及个案研究 |
4.3.5 WT防御型策略分析及个案研究 |
4.4 基于SWOT视角下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的发展策略 |
4.4.1 完善遴选制度,健全足球特色幼儿园遴选评价体系 |
4.4.2 丰富课程资源,加大线上课程的推广和普及力度 |
4.4.3 明确培养目标,正确定位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目标 |
4.4.4 加强师资培养,提高足球特色幼儿园师资队伍专业能力水平 |
4.4.5 注重课程建设,丰富足球特色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与形式 |
4.4.6 注重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足球特色幼儿园环境氛围 |
4.4.7 优化场地建设,保障足球特色幼儿园幼儿足球活动开展质量 |
4.4.8 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开展幼儿足球活动的安全隐患 |
4.4.9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足球特色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 |
4.4.10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足球特色幼儿园经费来源渠道 |
4.5 在构建SWOT分析中可能存在的不足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访谈提纲 (幼儿足球专家) |
附录二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访谈提纲 (幼儿园管理干部) |
附录三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调查问卷 (幼儿园管理干部) |
附录四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调查问卷 (幼儿园教师问卷) |
附录五 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调查问卷 (幼儿家长问卷) |
附录六 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2019 年) |
附录七 问卷效度检验表 |
附录八 《基于 SWOT 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 SWOT 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四、孩子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2]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J]. 吴璀,周慧玉,何伶俐,康亚伟,杜胜洁,杨红霞,陈卓林,付佑春,陈宇珊,张泽文,刘栖宏,阮思远,陈尧,吴琼珍,王高悦,刘平,胡媛媛,余曜龙,邱洋,马红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10)
- [3]小篮球致趣点的发掘与测量研究[D]. 咸长磊. 山东体育学院, 2021
- [4]绘本馆里的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基于重庆某民间绘本馆的个案调查[D]. 刘娟娟. 西南大学, 2021
- [5]少儿体育舞蹈的学习动机类型及影响持续性因素的研究[D]. 苏采琪.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6]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现状研究 ——以德宏芒市为例[D]. 樊体睿. 云南艺术学院, 2021(12)
- [7]城区小学课后服务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M市三所小学为例[D]. 郑春梅.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记录的指导策略研究[D]. 李晓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父职中的情感表达 ——情感社会学视角[D]. 马欢.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基于SWOT分析的成都市足球特色幼儿园发展策略研究[D]. 李志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