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论文文献综述)
崔文强[1](2015)在《加工中心换刀故障典型实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BMC-110T2加工中心台湾产型号为BMC-110T2的加工中心,系统为FANUC-21i-M,刀库采用链条型式。在自动换刀过程中,走到17步时,停止不能动作,机床报警。维修发现,17步的动作是机械手由等待位置平移至刀库。分析认为,17步不执行的原因一般为前一步动作未完成或者机械已到位,但反馈信号没有给系统,造成中途停止,16步动作是刀链旋转至该刀对应刀套。从机械位置目测,16步已经完成,但就是不执行下一步。由于16步动作完成
李霞[2](2004)在《听见花开的声音——从模具行业用户调查看数控机床制造业》文中指出你听见过花开的声音吗? 花开有声,开在一瞬,花在,声逝,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当一朵花轻轻地舒展自己的花瓣,发出轻微的声音时,你可感觉到灵魂深处的悸动,因为它是生命绽放的声音。 万事万物都会发出自己成长的声音,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你就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此刻你身处在机床制造业这个园地里,你也一定会——
曾惠珍[3](2001)在《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文中研究表明 1993年我厂建厂初期,从台湾引进了部分数控机床。有台湾高明厂的KMC-3000SD龙门加工中心,永进厂的YCM-VMC-105立式加工中心共4台,电气控制部分全部是采用日本FANUC 0M和15M系
赵志武[4](2013)在《龙门移动式车铣加工中心可靠性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靠性评估技术是估计和检验机床固有可靠性的关键基础技术。目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大样本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针对样机数量极少、试验数据匮乏的小样本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还没有很好的评估方法。本文针对只有两台样机的CXK×××车铣加工中心试验数据少、可靠性评估难问题,充分利用相关可参考型号机床可靠性数据充足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先验信息的Bayes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根据CXK×××车铣加工中心的结构功能特点,制定了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方案以及现场试验规范,收集得到了加工中心现场试验数据;根据加工中心的结构、设计、制造及材料组成等特点,论证选择了CK5250和CK5263作为相似机床,并收集得到了该两型号机床历时2年的故障数据。其次,以两型号相似机床故障数据为加工中心的Bayes先验信息,对两型号机床故障数据进行了再抽样处理,分别得出了先验分布参数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可信度理论,对两型号机床信息的可信度进行了计算,进而根据可信度确定了两型号机床信息的权重因子,对相应参数的数学模型配以权重因子,从而得到了融合先验分布,实现了加工中心先验信息的有效融合。在确定了加工中心先验分布基础上,利用机床现场试验数据,计算得到了Bayes似然函数,根据Bayes理论对加工中心的先验分布和似然函数进行了融合,从而得到了加工中心MTBF的分布密度函数,实现了现场试验数据和先验信息的有效融合。然后,针对加工中心Bayes可靠性评估后验分布形式复杂、难以计算的问题,应用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方法以及Gibbs抽样方法,运用OpenBUGS软件对MTBF的分布函数进行了迭代模拟,得出了MTBF分布数学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进而求得了MTBF的估计值,完成了加工中心的可靠性指标的评估。最后,通过与Bootstrap小样本评估方法对比分析,验证了融合多源先验信息的Bayes可靠性评估方法在小样本情况下的适用性。论文工作对相类似产品的可靠性评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陈昂[5](2010)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初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类对数控机床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方面描述诊断过程,另一方面分析故障原因,最后总结出解决办法。
王立超[6](2007)在《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文中提出在长大混凝土桥梁的施工中,移动模架法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工序程序化、线形易于控制、施工周期短、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施工交通影响小、安全等优点,而在城市高架桥、高墩公路桥梁和跨海桥梁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工作指南或规程来指导实际工程。本文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为工程背景,围绕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与创新:1)在统计和整理目前现有的移动模架设计和实践及其他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模架法的形式、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移动模架的总体设计及构造、材料的要求和刚度控制指标等。2)针对移动模架的主梁是主要承重结构,分析研究了移动模架箱形主梁设计的箱型结构梁腹板的抗力、腹板高厚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及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探讨了波形钢板即折叠的钢板的受剪及受弯特性及其作为MSS系统主梁腹板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主梁腹板的高厚比大于某一值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和在受压区的纵向加劲肋,同时应验算加劲肋的间距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3)借助钏结构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有关规范,对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和计算模式(平面模式和空间模式)及荷载组合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给出了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要点、设计原则及强度、刚度、稳定、疲劳、抗风、焊缝、连接等方面的计算准则,并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移动模架为例,运用有限软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移动模架主粱靠近支座的数个腹板开孔拐角加筋翼缘板与竖向加筋板连接处应力集中明显,部分Von Mises应力值已超过主梁Q345钢板的设计应力和屈服强度,预示这些部位钢板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有可能进入塑性工作状态;主梁前导粱在模架移动过程中各构件Von Mises应力值小于材料的设计应力,表明构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对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桥梁中的施工工艺流程、移动模架的拼装、调试及预压试验,预拱度的设置,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及孔道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后张现浇箱梁桥质量控制指标和移动模架施工桥梁新旧混凝土结合部的错台控制措施。5)讨论了移动模架的施工控制理论,主要对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做了详细研究,给出了预拱度的设置方法和现浇混凝土的应力处理方法。并针对移动模架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模架前移过程控制工况中移动模架各关键监测控制部位的应力、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移动模架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安全储备,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为移动模架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并为移动模架施工的箱梁桥施工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6)针对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移动模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与组织保证措施,给出了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检测、评定和评估的一般规定和内容及养护对策,为移动模架的日常使用养护与维修、正常安全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毕继才[7](2000)在《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效能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文中指出 我们大连机车车辆厂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能够以最高的内燃机车生产量和最低的产品成本闻名于全国同行业,成为我国内燃机车生产的基地和摇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了一批高精度、高效率、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设备。这些结构复杂、技术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柔性加工中心就有20多台,其它为铸造、锻造、热处理、焊接、切割、弯管机等数控设备,分布在全厂12个生产车间使用,固资原值达两亿元。这些价格昂贵的洋设
张悦[8](2020)在《基于抗震性分析的变压器隔振结构研究》文中提出在变压器在正常运作中,变压器发生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震是其主要原因。变压器一旦发生故障,发电机功率的输出受到限制以后,一些用户的用电将被中断。这会给电力供应构成巨大威胁,给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本文搜集了历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地震灾害,并从中总结出变压器受地震灾害后主要的损害变现形式,其发现各损害形式中本体位移和瓷套管破裂、移位、渗漏等两种现象比较集中突出,由此想针对地震对变压器的影响因素和危害设计一个隔振器,能够有效缓解或者减轻地震对变压器的损坏。本文首先对变压器本身震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方程,分析变压器形变云图,确定消除变压器本身震动和噪声的材料为高阻尼隔振材料。通过引入单方向、多方向同频以及多方向异频周期激励,建立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含阻尼受迫振动系统,列出单自由度动力方程和多自由度运动方程。采用反应谱法对系统进行解析求解,进而对系统的幅频响应特性以及力传递率特性进行详细分析,并类比于线性隔振理论,基于传递率曲线关于系统阻尼比的不动点给出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性能评价指标,进一步对隔振系统理论上的低频隔振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与论证。本文对功率流传递率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性能较单级隔振器要有更好的性能,且可以通过适当减小质量比、刚度比以及阻尼比来进行提升,且低频隔振系统的效果要比等效线性隔振系统更明显。从而总结出增强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之有效方案,确定了双级隔振器的形式。传统方法的单级隔振器无法有效规避地震危害,经过本文论证,双级隔振器的发展势在必行。本文论述的双级隔振器一级隔振材料使用比尔茨隔振垫,极好的受压变形值,二级隔振设计为多点圆周分布的阻尼弹簧结构。在传统隔振器的基础上,经过新材料的优化使用、组合分布的合理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以达到更好的隔振效果。最后结合220kV变压器的实际使用安装形式,确定了双级隔振器组合式布置形式,并组合式布置形式安全性进行了验算。最终得出结论,双级隔振器的研究能使电力变压器在地震中容易受损问题得到极其大的改善,电力系统能够稳固运行离不开这种装置,需要隔振器的保护才能达到最佳运行状况。
张瀚冰[9](2020)在《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在微小交变载荷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材料疲劳极限、疲劳寿命等性能指标的测试对于产品可靠性、工程质量与人身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工业朝着现代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在承受着高周的交变载荷工作,因此对材料进行准确的交变载荷动态加载实验是提升产品可靠性、保证安全的最有效的方法。市面中针对于进行大载荷加载的疲劳试验机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微小交变载荷加载试验的疲劳试验机却相当匮乏,这也就是本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常规疲劳试验机驱动装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电磁式、电液式。电磁式疲劳试验机利用了电磁谐振原理,输出推力较大,不适合微小载荷的加载试验;电液式疲劳试验机依靠液压缸的往复直线运动对试件施加载荷,易实现大载荷、低频率的加载试验,随着频率的提升,液压缸的维护成本就越高。针对以上情况,本课题利用直线电机动态响应好、效率高、控制精确等优点,提出了以直线电机作为作动器动力源的的方案。首先,本文对直线电机作动器概念进行解释,直线作动器的原理、组成以及结构设计分析,提出以两台并联直线电机作为直线作动器的动力源的新方法,配合支撑与导向机构、检测装置与辅助件等构成了作动器的整体。引用矢量控制,利用PID技术对iq进行闭环控制调节。其次,应用直线电机作动器,设计电子式高频疲劳试验机的结构,对疲劳试验机关键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对整机进行动力学分析,规避谐振对系统微小交变载荷加载的影响,同时对系统中影响动态响应的因素(力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进行讨论。再次,设计电子式疲劳试验机的控制系统,本课题中采用一台驱动器控制两台电机的控制方式,包括光栅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也只用了一台。利用这种控制方式,不仅解决了两台电机并联使用时易出现的电流不同步的问题,又简化了系统硬件,降低了科研成本。最后,针对整个的电子式高频疲劳试验机系统进行调试,设计动态加载实验,验证直线电机作动器在微小交变载荷施加中应用的可行性。本课题创新性的将直线电机作动器应用于微小交变载荷的施加,填补了疲劳试验机在微小交变载荷加载应用领域的空白,试验机加载的最小力值为0.1N,频率200Hz,因此这种驱动方式也拓宽了应用范围,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也可以利用直线电机作动器的加载装置进行材料的疲劳寿命试验。
雒补清,楚中杰,张广宇[10](2017)在《辅助支撑法检查更换立式加工中心直线导轨》文中指出S600立式加工中心机械结构及导轨常见故障现象和检查方法,动柱式立式加工中心直线导轨的拆除、安装方法及调整、检查以及机床精度检查和试加工过程。
二、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1)加工中心换刀故障典型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BMC-110T2加工中心 |
2. SVT-125单柱立车加工中心 |
3. MVR-30的三菱龙门式5面体加工中心 |
(4)龙门移动式车铣加工中心可靠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来源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数控机床可靠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小样本研究方法现状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加工中心可靠性试验规范和评价指标确定 |
2.1 CXK×××车铣加工中心结构功能简介 |
2.1.1 结构简介 |
2.1.2 主要用途和适用范围 |
2.1.3 机床主要规格及技术参数 |
2.2 可靠性试验方案选择 |
2.3 可靠性试验规范 |
2.3.1 故障定义 |
2.3.2 故障判定原则 |
2.3.3 故障计数原则 |
2.3.4 故障不计数原则 |
2.3.5 可靠性试验数据收集表格 |
2.4 故障数据将采集 |
2.5 可靠性评价指标确定 |
2.5.1 可靠性评估指标 |
2.5.2 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
2.5.3 可靠性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加工中心先验分布确定 |
3.1 BAYES 方法简介 |
3.2 CXK×××车铣加工中心先验信息获取 |
3.3 加工中心先验信息相容性性检验 |
3.4 基于 BOOTSTRAP 方法的加工中心先验分布确定 |
3.4.1 先验分布的确定方法 |
3.4.2 基于 Bootstrap 方法的先验分布确定 |
3.4.3 先验信息的 Bootstrap 仿真模拟 |
3.4.4 参数 和 先验分布模型的初步建立 |
3.4.5 参数 和 先验分布拟合的假设检验 |
3.5 基于可信度加权方法的先验信息融合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法的加工中心后验分布确定 |
4.1 似然函数和后验分布计算 |
4.2 马尔科夫蒙特卡罗法概述 |
4.2.1 蒙特卡罗法 |
4.2.2 马尔科夫链 |
4.2.3 Bayes 分析中的 MCMC 模拟计算步骤 |
4.3 基于MCMC方法的后验分布抽样方法 |
4.3.1 M-H 抽样方法 |
4.3.2 Gibbs 抽样方法 |
4.4 基于 OPENBUGS 软件的加工中心后验分布计算 |
4.4.1 OpenBUGS 软件简介 |
4.4.2 后验分布参数模拟估计 |
4.4.3 加工中心可靠性指标评估 |
4.5 可靠性评估方法分析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按故障发生的部位来分 |
2 按故障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分类 |
3 数控机床发生故障报警来源分 |
4 报警显示类故障 |
(6)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技术 |
1.2.1 主要的施工方法 |
1.2.2 桥梁施工事故分析 |
1.2.3 桥梁结构主要的施工控制技术 |
1.3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1.3.1 国外状况 |
1.3.2 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1.3.3 移动模架的应用前景 |
1.3.4 移动模架及相应施工方法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 |
1.4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
1.4.1 结构整体挠度控制问题 |
1.4.2 箱梁混凝土开裂问题 |
1.4.3 质量安全事故问题 |
1.4.4 移动模架的再利用问题 |
1.4.5 移动模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
1.4.6 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 |
1.4.7 其他问题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工程概况及基础资料 |
2.1 设计标段 |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
2.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基础资料 |
2.3.1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
2.3.2 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
2.3.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战略地位 |
2.3.4 设计技术标准 |
2.4 S07、S11标的桥梁及施工概况 |
2.4.1 S07标段桥梁概况 |
2.4.2 S11标段桥梁概况 |
2.4.3 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
2.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现场的一些照片 |
2.6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
3.1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 |
3.2 移动模架工法与其它各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比较 |
3.2.1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传统满堂支架式施工方法优劣性比较 |
3.2.2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整体架设施工方法的比较 |
3.2.3 移动模架法施工与挂篮法施工的比较 |
3.2.4 移动模架法与顶推法、悬臂法的一些简单比较 |
3.3 移动模架造桥机适用梁型、桥型和跨度 |
3.3.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梁型和桥型 |
3.3.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跨度 |
3.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
3.4.1 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
3.4.2 台湾地区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经济效益分析 |
3.5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几点认识 |
3.5.1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对桥梁设计的要求 |
3.5.2 提高移动模架施工效率的建议 |
3.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4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总体设计与构造 |
4.1 概述 |
4.2 一般规定 |
4.3 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
4.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
4.4.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 |
4.4.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
4.5 移动模架的构造及作用 |
4.5.1 主梁子系统 |
4.5.2 模架模板子系统 |
4.5.3 移位子系统 |
4.5.4 液压子系统 |
4.5.5 电气子系统 |
4.5.6 龙门吊 |
4.5.7 推进小车 |
4.5.8 其他附属物 |
4.6 材料 |
4.6.1 材料选择的要求 |
4.6.2 材料建议采用的设计指标 |
4.7 容许变形 |
4.8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箱形主梁结构设计 |
5.1 腹板抗力分析及高腹板的设计思路 |
5.1.1 主梁腹板抗力分析 |
5.1.2 主梁腹板的设计思路 |
5.1.3 腹板的屈曲 |
5.2 不设加劲肋的主梁腹板高厚比分析 |
5.2.1 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
5.2.2 非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
5.3 主梁加劲肋的计算与设计 |
5.3.1 主梁横向加劲肋的位置 |
5.3.2 横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
5.3.3 纵向加劲肋的位置 |
5.3.4 纵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
5.4 主梁的局部稳定性设计 |
5.5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
5.5.1 波形钢腹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5.5.2 波形钢腹板的优点 |
5.5.3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
5.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6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
6.1 概述 |
6.1.1 钢结构的设计理论概述 |
6.1.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理论 |
6.2 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
6.2.1 移动模架的荷载 |
6.2.2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
6.3 移动模架的计算模式 |
6.4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 |
6.4.1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 |
6.4.2 移动模架的设计 |
6.4.3 移动模架的结构计算 |
6.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6.5.1 计算依据 |
6.5.2 工作状态分析 |
6.5.3 计算工况 |
6.5.4 MSS62.5m移动模架主梁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
6.5.5 移动模架前移过程中导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
6.5.6 结论 |
6.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7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
7.1 概述 |
7.2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
7.3 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
7.4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箱梁桥的一些关键技术 |
7.4.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调试 |
7.4.2 移动模架的预压 |
7.4.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
7.4.4 箱梁混凝土的施工 |
7.4.5 移动模架施工的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
7.5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8章 移动模架正常使用下的应力监控 |
8.1 概述 |
8.2 移动模架工作状况分析 |
8.3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实施方案 |
8.3.1 移动模架以应力监测的内容 |
8.3.2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方法 |
8.3.3 移动模架的应力测点布置 |
8.4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系统 |
8.4.1 数据采集系统 |
8.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界面 |
8.4.3 传感器的安装 |
8.5 监测结果分析 |
8.5.1 移动模架前移工况监测 |
8.5.2 混凝土浇注工况模架监测 |
8.5.3 结论 |
8.6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9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 |
9.1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 |
9.1.1 模架的挠度分析 |
9.1.2 预拱度的设置 |
9.1.3 线形控制的实施 |
9.1.4 梁体线形的影响因素 |
9.2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应力监控 |
9.2.1 概述 |
9.2.2 应力监控的实施 |
9.3 现浇法施工桥梁的应力处理方法 |
9.3.1 应力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
9.3.2 主梁应力监控测试中徐变应变及收缩应变的分离 |
9.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0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应力和线形监控 |
10.1 S07标、S11标桥梁段的施工仿真 |
10.1.1 计算分析依据 |
10.1.2 计算分析模型 |
10.1.3 计算参数取值 |
10.1.4 施工阶段应力、挠度验算 |
10.1.5 正常使用状态活载挠度计算 |
10.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与控制 |
10.2.1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况分析 |
10.2.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内容 |
10.2.3 混凝土结构应力的监测方法 |
10.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
10.2.5 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 |
10.2.6 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力监测跨及监测工况 |
10.2.7 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 |
10.2.8 混凝土主梁应力监测分析 |
10.3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 |
10.3.1 MSS62.5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
10.3.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分析 |
10.3.3 施工监控的运行 |
10.4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1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性及日常养护维修 |
11.1 概述 |
11.2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保证和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
11.2.1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的目的 |
11.2.2 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
11.2.3 安全管理制度 |
11.2.4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证 |
11.2.5 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
11.2.6 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
11.3 本章小节 |
参考文献 |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
12.1 结论 |
12.2 展望 |
致谢 |
(8)基于抗震性分析的变压器隔振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
1.1.3 提高变压器抗震性能的措施构想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1 国内外变压器隔振器研究现状 |
1.2.2 双级隔振器研究现状 |
1.2.3 变压器隔振器有待解决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新型双级隔振器综述 |
2.1 引言 |
2.2 双级隔振器基本构造 |
2.2.1 双级隔振器部件选型 |
2.2.2 双级隔振器组成形式 |
2.2.3 双级隔振器结构特点 |
2.2.4 双级隔振器原理及分析 |
2.2.5 双级隔振器阻尼弹簧布置形式 |
2.2.6 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
2.2.7 多自由度体系的地震反应 |
2.2.8 双级隔振器的功率流传递率特性研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整套隔振器布置形式 |
3.1 组合式布置形式 |
3.1.1 组合式布置形式特点 |
3.1.2 组合式布置形式原理分析 |
3.2 组合式布置形式安全性验算 |
3.3 本章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在微小交变载荷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应用 |
1.2.1 国外应用现状 |
1.2.2 国内应用现状 |
1.3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控制技术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理论分析与结构设计 |
2.1 引言 |
2.2 直线电机作动器原理 |
2.2.1 直线电机作动器力学模型 |
2.2.2 作动器谐振原理 |
2.3 直线电机作动器的结构设计 |
2.3.1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
2.3.2 直线电机连接件 |
2.3.3 导向与支撑组件 |
2.4 直线电机作动器矢量控制原理 |
2.4.1 a-b-c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数学模型 |
2.4.2 坐标变换 |
2.5 基于PID的直线电机作动器控制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子式高频疲劳试验机结构设计与动力学分析 |
3.1 引言 |
3.2 电子式高频疲劳试验机的基本参数 |
3.3 整机结构布置描述 |
3.3.1 疲劳试验机整机结构说明 |
3.3.2 电磁铁自锁装置 |
3.3.3 动横梁连接 |
3.3.4 动横梁进给装置 |
3.4 试验机结构的校核与控制谐振对系统的干扰 |
3.4.1 几何模型的简化 |
3.4.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3.4.3 网格的划分 |
3.4.4 约束与载荷 |
3.4.5 关键零部件强度校核 |
3.4.6 谐振对加载系统的干扰 |
3.5 力传感器的固有频率对高频试验机动态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子式高频疲劳试验机控制系统搭建 |
4.1 引言 |
4.2 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搭建 |
4.2.1 伺服驱动器 |
4.2.2 反馈系统 |
4.2.3 控制器 |
4.2.4 其他电器元件 |
4.3 疲劳试验机控制箱的搭建 |
4.4 上位机软件设计 |
4.4.1 控制界面的设计 |
4.4.2 串口通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整机调试与试验论证 |
5.1 引言 |
5.2 驱动器调试 |
5.2.1 驱动器系统文件创建 |
5.2.2 电机参数与反馈模式的设定 |
5.2.3 驱动器自动调试 |
5.3 力传感器的选择与标定 |
5.4 疲劳试验机控制器调试 |
5.5 动态谐波加载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学术成果 |
致谢 |
(10)辅助支撑法检查更换立式加工中心直线导轨(论文提纲范文)
1 机床结构及特点 |
1.1 立式加工中心机械结构 |
1.2 导轨特点 |
2 导轨故障现象 |
3 故障检查 |
4 故障排除方法 |
4.1 拆除X轴导轨 |
4.2 安装X轴导轨 |
4.3 调整方法 |
5 结束语 |
四、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工中心换刀故障典型实例分析[J]. 崔文强.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10)
- [2]听见花开的声音——从模具行业用户调查看数控机床制造业[J]. 李霞.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4(04)
- [3]台湾产龙门加工中心常见故障排除[J]. 曾惠珍.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1(01)
- [4]龙门移动式车铣加工中心可靠性评估研究[D]. 赵志武. 燕山大学, 2013(08)
- [5]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初探[J]. 陈昂.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08)
- [6]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 王立超. 浙江大学, 2007(06)
- [7]充分发挥进口设备的效能 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A]. 毕继才. 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论文集, 2000
- [8]基于抗震性分析的变压器隔振结构研究[D]. 张悦.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9]直线电机作动器及其在微小交变载荷中的应用研究[D]. 张瀚冰. 吉林大学, 2020(08)
- [10]辅助支撑法检查更换立式加工中心直线导轨[J]. 雒补清,楚中杰,张广宇.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