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系列破乳剂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AP系列破乳剂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一、AP系列破乳剂在海洋油田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延华[1](2021)在《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含油废水具有排放量大、COD值高、难处理等特点,释放到环境中会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威胁人身健康,油水分离已经成为行业内亟待解决的共性难题。本文针对不同油水体系,制备了多孔聚碳酸酯整体式吸附剂和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通过吸附结合破乳的方法,实现了对浮油废水和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通过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复合吸附剂(Z8/PC整料),实现对浮油废水的分离;通过柱撑-有机接枝的方法制备了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QATMt),实现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的油水分离。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油水体系特征研究。对不同油水体系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油水状态、油滴粒径、形成过程、表面电位和分离方法等。研究发现,浮油适合采用富集回收的方法,而乳化液更适合采用化学破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配制了具有代表性的模拟浮油废水、油包水型乳化液和水包油型乳化液,对吸附和破乳复合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2)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非溶剂诱导-热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超疏水/超亲油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体式材料,对Z8/PC整料的疏水性、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其对模拟浮油、油包水型乳化液吸附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Z8/PC整料具有微纳米分级结构和超疏水性表面(154.25°),ZIF-8的改性显着优化了纯聚碳酸酯多孔材料的内部结构和表面浸润性。当ZIF-8添加量为2 wt%时,对柴油的平衡吸附容量可达8.10 g·g-1,吸附机理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显着提高Z8/PC整料的抗压强度,但吸附容量随其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此外,Z8/PC多孔整料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和机械强度,可通过离心或蒸发的方法实现循环再生。(3)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采用TiO2对蒙脱石层间进行柱撑,增大其比表面积;进而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TiO2柱撑的蒙脱石进行有机改性,提高复合材料在水包油型乳化液中的分散性;最后,利用席夫碱反应,使用戊二醛将季铵化壳聚糖接枝APTES,大幅增加复合破乳剂的表面电位。对复合破乳剂的热稳定性、物相、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测试,同时研究了 QATMt对水包油型乳化液破乳的影响因素和破乳机制。结果表明,破乳率随季铵化壳聚糖负载量、破乳剂添加量、破乳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中性条件下破乳性能最佳。当破乳剂的RQ/M=0.15,添加量为1.50 g·L-1,中性条件下破乳2 h,可实现96%以上破乳率,破乳机理主要包括静电絮凝作用和吸附作用。此外,可通过1.0 mol·L-1的NaOH溶液实现复合破乳剂的循环再生。

宋娇娇[2](2018)在《超声波加热辅助化学清洗剂处理油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产生量大、含油量高、处理难度大,如不处理直接堆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对原油资源造成浪费。因此本文以大庆油田含油污泥为对象研究了含油污泥的组分及理化性质,配制了模拟油泥,研究处理过程中各条件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采用超声波加热辅助化学清洗剂处理油泥,并对含油污泥的清洗药剂以及后续清洗液处理的絮凝剂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最佳清洗剂和絮凝剂,并从分子结构讨论了清洗剂的除油机理和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油泥水、油、固三组分比例为34.63%,19.32%,46.05%。原油四组分族脂肪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比例为51.2%,39.8%,5.8%,3.2%。原油含量较高,具有一定的回收价值。热解产物中气、液、固三相比例为15.6%,37.7%,46.7%。气相产物中主要为轻质的可燃气体。液相产物中主要为C7C15的脂肪烃和芳香烃,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固相产物中成分复杂。油泥失重过程分为4个阶段:<160℃,失去水分及部分轻烃,160470℃,失去烃类物质,470650℃,重质组分热解,>650℃,油泥残渣煅烧。模拟油泥水、油、固三组分比例为35.0%,20.0%,45.0%时性质稳定。试验范围内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5,混相pH8,清洗温度40℃,搅拌速度300r/min,清洗时间20min,超声波频率30KHz,功率500W,除油率为81.23%。药剂清洗除油效果明显优于纯水清洗,硅酸钠除油效果最好,可达91.46%。确定了最佳清洗剂为硅酸钠,破乳剂(SP169),表面活性剂(AS-1)=40.0%,30.0%,30.0%,总加量为3mg/L时除油率可达94.26%。室内模拟了二级清洗过程,除油率仅提高了0.51%,一级清洗即可满足排放标准。确定了最佳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最佳复配比聚合氯化铝为8m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80mg/L除浊率可达88.72%,效果明显优于单剂处理。由硅酸钠、破乳剂SP169、表面活性剂AS-1组成的混合药剂,可有效地降低三相界面张力,使含油污泥清洗后液相中的原油呈乳化状态,同时大大降低了同相间的静电阻力,便于聚结成大颗粒,最终分离除油。聚合氯化铝分子结构为[Al2(OH)nCl6-n]m,水解产物携带大量正电荷的网状结构,具有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以及沉淀网捕作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除了压缩双电层和电中和之外,由于其较高分子量,在充分的水解溶胀后形成线性长链大分子,柔顺性好,易于卷曲,粘度大,具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将聚合氯化铝吸附胶体颗粒形成的絮体进一步卷扫形成体积更大的絮团。

张继伟,张涛,马永清,李德辉,李志平[3](2018)在《聚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在曹妃甸油田化学药剂国产化中的应用》文中认为针对曹妃甸油田的油水性质及现场流程,开发出适合现场工况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BH-512。通过开展现场试验,同现场在用国外药剂SZB-4590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反相破乳剂BH-512加注量为80 m L/min时(SZB-4590加注量80 m L/min)油系统各级水相出口含油值与之前相当,各级油相出口含水有所降低;水系统各级出口水质有所改善,核桃壳压差保持平稳,处理后水质良好,平均含油值低于10 mg/L。目前,反相破乳剂BH-512已实现国产化替换,并大幅节约药剂成本。

赵宏伟[4](2017)在《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及破坏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根据渤海地区稠油在热采过程中易形成乳状液的背景,通过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及破坏的实验研究,总结了渤海地区稠油乳状液的形成及破坏机理。首先对渤海地区产出稠油进行了物性分析。通过室内实验对稠油四组分及稠油的粘度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场对地层注入水和产出水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稠油的理化性质;得到了渤海原油在65℃时,原油的粘度为474.9mPa·S,在30℃时,原油的粘度为9283.2mPa·s,原油属于典型的稠油范畴,且原油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大。胶质沥青质和非烃类物质含量较高,地层注入水以及产出水质成分分析表明:产出水矿化度为2315.38mg/L,PH值为8.93;注入水矿化度为179.99mg/L,PH值为8.93。总结了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机理。然后利用模拟地层水与稠油进行了模拟乳状液的配制,研究了不同乳化条件及不同油水比形成的乳状液粘度的关系,确定了渤海稠油乳化严重条件,包括严重乳化的温度区间及乳状液含水率与粘度的关系。对渤海稠油乳化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稠油乳化粘度,得到了乳化严重区间在100℃150℃。当乳化温度较低时(低于100℃),稠油粘度高,乳化不完全;当温度较高时(高于150℃),由于温度较高产生的油水密度差异较大,产生的重力分异效果明显,高温度对乳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同时深入的研究了渤海稠油乳状液的微观特征,破坏渤海稠油乳状液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原油乳状液破乳研究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渤海稠油乳状液的破坏机理及油田用破乳剂类型,并创造性的提出了针对渤海稠油乳状液的破乳剂选择原理。

李丽莉[5](2017)在《弱碱ASP驱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三次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驱油效果有目共睹。社会进步经济不断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大庆油田石油的开采进入后期发展阶段。采出液的含水率也随之增大,化学驱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采出液油水乳化严重,针对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液滴粒径较小,油水分离速率慢;聚合物的存在使采出液的粘度增高;油水界面张力较低,电负性强,油水界面膜强度高;采出液的机械杂质含量高,静置分层油水界面会出现中间层;过滤后采出液水的矿化度高,油水乳化程度高,产生油水分离难问题。三元复合驱原油开采过程中多种化学药剂的添加使采出液的成分有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原油集输管道的结垢现象的产生,管道结垢增加了液体流动的阻力造成能源流失,降低管道的利用率,所以油田急需研发一种兼并破乳和防垢功能的药剂,实现一剂多效给油田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低含氢硅油为主链,以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甲基醚、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醋酸酯、烯丙基聚氧乙烯环氧基醚为支链,异丙醇为溶剂,氯铂酸为催化剂制备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溶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20μg/g,反应时间为5h,溶剂用量为45%,在此条件下转化率化率可达90.25%。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经图谱分析与预期目标产物一致,得到预期产物。2.环氧琥珀酸通过离子聚合反应制备聚环氧琥珀酸,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聚合温度、聚合时间、体系碱度、引发剂用量对防垢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聚合反应温度为100℃,聚合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用量16%,碱用量为2%,在此条件下聚环氧琥珀酸的防垢率可达89.6%。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经图谱分析与预期目标产物一致,得到预期产物。聚环氧琥珀酸具有良好的防垢性能,为合成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做准备。3.以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和聚环氧琥珀酸为原料制备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以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支链的环氧基通过开环加成反应接枝聚环氧琥珀酸,使原本具有破乳功能的破乳剂同时具有防垢功能,实现一剂多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探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为环氧基与PESA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60℃,催化剂用量为20mg/g,反应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转化率达可达最大值90.08%。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仪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经图谱分析与预期目标产物一致,得到预期产物。4.通过瓶试法对合成产物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进行性能评价,研究不同的支链摩尔配比对破乳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支链的摩尔比为4:3:2。对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进行破乳和防垢性能进行评价,确定最佳的摩尔比为4:3:3。通过表面张力仪对两个产物进行表面张力测定,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当其浓度为0.6g/L表面张力到达最小值21.69 mN/m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其浓度为0.7g/L表面张力到达最小值22.43 mN/m达到了临界胶束浓度。在不同破乳剂用量、不同破乳时间、不同破乳温度的情况下对SP-169、GT-D01、P-1501、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进行性能评价,得出破乳剂SP-169在脱水率和油水界面状况方面表现良好,水相中含油量相对较多。破乳剂GT-D01在水相中含油量较低,脱水率较高,油水界面状况差。破乳剂P-1501在脱水率、水相中含油量和油水界面与其它相比没有优势。两种产物相比于其它破乳剂表现出优异的破乳性能。

李家俊,曹阳,王素芳[6](2016)在《我国海上油田清水剂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以化学成分作为划分依据,分别对无机清水剂、有机类高分子清水剂、复合清水剂等在我国海上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发现:无机清水剂应用相对较少;有机清水剂是目前的主流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油田采油污水处理;复合清水剂针对特定乳状液的处理要求应运而生,针对性更强,对于特殊油质的油田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黄楚雄[7](2015)在《番禺4-2DPPA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番禺油田后续开发需要,番禺油田在原番禺4-2WHP平台和番禺5-1WHP平台东南侧各新建一套新的生产设施。由于新开发区域稠油含量较高,故新平台集输工艺系统设计重点是原油安全外输,同时还要保持外排含油污水达标,外输海管安全可靠输送原油等目的。海洋石油平台是海上油田开发生产集输系统的核心,主要作用是进行油气水初步分离。论文围绕原油处理、含油污水处理和海管外输三个方面展开,在原油和含油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中,使用较为可靠的API及ASME标准做为理论初算依据,利用HYSYS软件对原油和含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处理能力和操作参数的模拟计算;参照已投产的番禺4-2WHP平台运行参数,综合考虑番禺4-2DPPA平台外输原油物性参数、外输压力、FPSO入口压力、新老海管三通汇合处入口压力、海管油品温度、流量等因素,设计研究了番禺4-2DPPA平台原油的外输海管工艺;考虑到新投产平台采出液粘度和含蜡量较高,采用Pipesim软件,模拟研究了番禺4-2DPPA平台海管的最低输量,同时探讨了海管投产预热与停输预热、平台关闭对海管水力与热力的影响、海管允许停输时间、海管置换及主要操作参数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工况下原油经二级处理后含水率可达到15%以下,含油污水经过水力旋流和气浮以后可达到含油量小于20 mg/L,原油和含油污水处理结果满足番禺4-2DPPA初始设计要求;在二级分离的含水原油增压、加热至98℃再经电脱水器脱水后,含水量可小于0.5%;;番禺4-2DPPA平台在200 m3/d的最低输量下,番禺4-2WHP与番禺4-2DPPA平台外输流量必须大于510 m3/d(含水率15%)才能保证混合原油顺利流入下游FPSO;外输海管停输最低温度为40℃,允许停输时间为2 h,流量比温度与原油粘度对海管压力的影响更敏感,这不仅为番禺油田的油藏调整及二次开发生产方案设计与生产运行流动安全保障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对其它类似的海洋油气田集输规划设计具有示范作用。

鹿桂华[8](2015)在《高温油藏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工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产出的原油含油地层水,为了满足原油销售要求(一般要求原油含水率低于0.5%),需要进行油水分离,添加合适的油水分离药剂,以提高分离效率。分离出的含油污水不能直接排放环境,需要研究合适的方法处置产出的含油污水的工艺技术。本文针对新开发油田的地层油藏特性、产出含油污水处置要求,筛选了适合高含蜡原油油水分离的破乳剂、高温油藏聚合物;研究了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配套地面工艺技术,进行聚驱配套地面工艺方案设计。可以确保目标油田有效处置产出含油污水,保护环境,同时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乳化剂的筛选及脱水性能:M区块原油为含蜡原油,原油乳化性能强,可形成含水高达75%的稳定原油乳状液。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含水率大于75%,出现转相,其油水反相点为大于75%;在不加药剂条件下,M区块低含水原油热稳定性较强,含水率小于75%的含水原油沉降30min不出水,含水率大于75%的含水油稳定性降低,随温度升高,原油乳状液出水量增多;通过对油田常用的10种破乳剂进行筛选,POI-2420破乳剂对M区块原油具有较好的破乳脱水效果,随破乳剂加药量增大和脱水温度升高,脱水效果提高。同时采用工艺模拟软件对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验证,推荐的原油脱水方案为:采用三级分离(即两级三相分离+电脱水器),POI-2420破乳剂投加量为30mg/L,其中第2级三相分离器出口原油的含水率小于20%,电脱水出口原油的含水率小于0.5%。聚合物的筛选和驱油性能:通过对油田常用的21种聚合物进行初步的老化试验,筛选出了5种适合高温油藏的聚合物,分别是1#、6#、8#、20#、21#聚合物,并进行了老化稳定性、溶解性、特性粘数、水解度等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这5种聚合物性能均满足行业相关规定。含油污水处置及增油工艺研究及方案设计:研究了M油田含油污水处置增油配套地面工艺技术,并推荐了适合M区块的聚地面驱工艺,主要包括密封上料工艺、水射流式聚合物母液分散工艺、聚合物母液熟化工艺(DNA双螺旋变速搅拌工艺、卧式罐等)、聚合物单泵对单井或单泵对单井分段注聚、氮气密闭工艺、变压吸附制氮工艺、海绵铁除铁工艺。M油田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配套地面工艺设计了两个方案,分别对聚合物母液分散装置、密封上料除尘装置、熟化罐、注聚泵、除铁装置系统、除氧装置系统、注聚管线等进行工艺方案设计。推荐方案在联合处理站(CPF)采用聚合物母液集中配制的工艺流程,通过低压输送管线输送至各个井场,在各个井场聚合物注入流程采用单泵(或两泵)对单井分段注入流程,聚合物母液由注聚泵增压,与高压污水通过静态混合器混合后,注入各注聚单井。

提浩强[9](2015)在《海上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上油田已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但海上油田存在着单井产量大、原油含水率高的特点,而这与海上平台有限的水处理能力构成矛盾,制约了海上油田的开采。井下油水分离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9-5/8时套管完井的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系统为研究对象,目标处理量为700m3/d。对DOWS结构形式及分类进行了介绍,并详细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优缺点。根据装置处理量大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完成了油水分离器子系统中水力旋流器及流道块的设计。对第一级双锥水力旋流器和第二级单锥水力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最佳操作参数;选取双锥水力旋流器入口流量120m3/d,分流比0.5;单锥水力旋流器入口流量60m3/d,分流比0.4;总分流比0.7。对于双锥、单锥水力旋流器串联结构,得出其在相同总分流比、不同分分流比时的压降规律。为提高旋流器油水分离效率采用加入破乳剂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破乳剂浓度在0.08%时,破乳速度最快,浓度在0.4%-0.6%时,破乳效果最好;随温度的升高,破乳剂的破乳效果逐渐提高;在破乳剂浓度在0.08%-0.8%时,油水乳状液中的油滴粒径在1Omin内可增大10倍左右。搭建了可用于对DOWS分离性能进行地面实验的实验台架,并制定实验方案,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条件。

王新亮[10](2014)在《海洋石油原油处理设备及其电仪加工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海洋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在我国能源需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原油处理是海洋石油开发利用的一道重要工序,且电气仪表设备在原油处理设备中具有关键作用,原油处理系统及其电气仪表设备设计及选型直接关系到处理系统的效率,因此对原油处理系统及其橇内的电气仪表设备进行设计及选型具有重要作用。论文首先研究了海洋石油平台电力系统的基本特性,对电力系统中的接地方式、电压等级、频率参数选择进行分析,设计了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然后研究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并对平台危险区域进行划分设计,对进入危险区域内的电气仪表设备的防爆防护性能要求进行相应研究,所选型的电气仪表满足工艺要求。再对原油处理设备所处的工艺环境特点进行研究后,设计并详细研究了海洋石油平台原油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技术,分别对化学药剂橇、分离器橇和电脱水器橇的工艺、工艺系统流程及参数要求进行相关研究,最终设计了橇块的三维模型结构。同时完成了化学药剂泵、压力检测仪表、温度检测仪表、液位检测仪表、压力安全阀的加工设计选型,以及橇内电仪设备布置设计。最后,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原油处理设备的单机进行测试,完成了化学药剂撬的调试和测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撬内设备工作运转正常,数据分析结果满足海上原油处理工艺参数要求,对海上原油处理设备工艺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AP系列破乳剂在海洋油田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P系列破乳剂在海洋油田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前言
    1.2 含油废水
        1.2.1 含油废水的分类
        1.2.2 含油废水的来源及危害
    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1.3.1 重力法
        1.3.2 离心法
        1.3.3 膜分离法
        1.3.4 高级氧化法
        1.3.5 生物法
        1.3.6 化学破乳
        1.3.7 吸附法
    1.4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及其应用
        1.4.1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
        1.4.2 聚合物多孔吸附材料的应用
        1.4.3 聚碳酸酯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1.5 层状硅酸盐材料及其应用
        1.5.1 层状硅酸盐材料
        1.5.2 层状硅酸盐材料的应用
        1.5.3 蒙脱石及其复合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的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5 比表面积和微孔分析
        2.3.6 表面电位分析
        2.3.7 热学性质分析
        2.3.8 接触角分析
        2.3.9 抗压强度分析
        2.3.10 乳化液形貌分析
        2.3.1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2.4 样品性能测试方法
        2.4.1 多孔整料的吸附性能测试
        2.4.2 破乳剂的破乳性能测试
第3章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ZIF-8改性聚碳酸酯多孔整料的制备
        3.2.1 ZIF-8的制备
        3.2.2 ZIF-8改性多孔聚碳酸酯整料的制备
    3.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3.3.1 热重分析
        3.3.2 红外分析
        3.3.3 表面形貌分析
        3.3.4 物相分析
        3.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3.4 多孔整料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3.4.1 对油包水型乳化液的破乳性能
        3.4.2 对模拟浮油的分离性能
        3.4.3 机械强度的提高及对吸附容量的影响
        3.4.4 ZIF-8含量对平衡吸附容量的影响
    3.5 吸附机理分析
    3.6 Z8/PC在有机污染物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3.6.1 平衡吸附容量
        3.6.2 循环性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蒙脱石基复合破乳剂的制备
        4.2.1 蒙脱石的钠化
        4.2.2 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3 硅烷偶联剂改性-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2.4 壳聚糖接枝硅烷偶联剂-TiO_2柱撑蒙脱石的制备
    4.3 样品的物相、结构与形貌
        4.3.1 物相分析
        4.3.2 红外分析
        4.3.3 热重分析
        4.3.4 表面形貌分析
        4.3.5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4.4 破乳剂的油水分离性能及影响因素
        4.4.1 油水分离性能
        4.4.2 破乳剂添加量和壳聚糖负载量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3 时间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4.4 pH值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4.5 破乳机理分析
    4.6 在油泥分离中的扩展应用
        4.6.1 油泥分离处理方案
        4.6.2 油泥分离处理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超声波加热辅助化学清洗剂处理油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含油污泥综述
        1.1.1 含油污泥定义
        1.1.2 含油污泥来源
        1.1.3 含油污泥特点
        1.1.4 含油污泥危害
        1.1.5 含油污泥处理标准
    1.2 含油污泥处理方法
        1.2.1 离心法
        1.2.2 生物法
        1.2.3 固化法
        1.2.4 热解法
        1.2.5 填埋法
        1.2.6 热化学清洗法
    1.3 超声波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1.3.1 超声波技术的发展
        1.3.2 超声波作用机理
        1.3.3 国内外含油污泥处理研究现状
    1.4 化学处理剂在含油污泥处理中的作用
        1.4.1 清洗剂的分类及清洗机理
        1.4.2 絮凝剂的分类及絮凝机理
    1.5 本文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5.1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含油污泥分析及模拟含油污泥配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与含油污泥配制
        2.2.1 含油污泥三相组成分析
        2.2.2 原油族四组分分析
        2.2.3 含油污泥热解产物分析
        2.2.4 含油污泥配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加热辅助清洗剂处理含油污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清洗温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2.2 清洗时间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2.3 清洗液pH值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2.4 固液比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2.5 搅拌速度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2.6 超声参数对除油效果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油污泥清洗剂的筛选、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清洗剂的筛选与评价
        4.2.2 清洗剂的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洗液絮凝剂的筛选、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与药品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无机絮凝剂筛选与评价
        5.2.2 有机絮凝剂筛选与评价
        5.2.3 絮凝剂的复配评价及机理讨论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3)聚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在曹妃甸油田化学药剂国产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曹妃甸油田简介
2 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研制
3 试验部分
    3.1 现场药剂应用情况
    3.2 现场应用试验
        3.2.1 现场试验监测项目
        3.2.2 药剂配伍性验证
        3.2.3 试验效果评价
4 结论

(4)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及破坏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与破坏概述
        1.2.1 乳状液
        1.2.2 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1.2.3 渤海稠油乳状液的危害
        1.2.4 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2.5 破乳方法
        1.2.6 破乳剂对油水界面性能的影响
    1.3 原油乳状液形成与破坏研究的发展状况
        1.3.1 原油乳状液形成研究的发展状况
        1.3.2 原油乳状液破坏研究的发展状况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储层流体分析
    2.1 原油粘度测定
        2.1.1 实验安排
        2.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原油四组分成分测定实验
    2.3 地层注入水以及产出水质成分分析
    2.4 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机理分析
    2.5 模拟渤海稠油乳状液的制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渤海稠油乳状液粘温特性
    3.1 不同乳化温度及含水率对稠油乳化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条件下形成的乳状液的粘温曲线测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渤海稠油乳状液微观形态研究
    4.1 油包水乳状液微观特性
    4.2 不同含水率乳状液的微观特征
    4.3 不同搅拌转速下乳状液微观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渤海稠油乳状液破坏实验研究
    5.1 乳化因素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1.1 乳化转速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1.2 乳化时间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1.3 乳化温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5.2 化学破乳法
        5.2.1 油田用破乳剂类型
        5.2.2 不同破乳剂对渤海稠油乳状液破乳实验研究
        5.2.3 破乳剂破乳机理分析
        5.2.4 渤海稠油乳状液的破乳剂选择原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5)弱碱ASP驱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采油技术
        1.1.1 三元复合驱驱油技术
        1.1.2 化学驱采出液处理技术
        1.1.3 原油乳状液存在的危害
    1.2 原油乳状液
        1.2.1 原油乳状液的类型
        1.2.2 原油乳状液的形成
        1.2.3 原油乳状液的性质
    1.3 破乳方法
        1.3.1 化学破乳法
        1.3.2 物理破乳法
        1.3.3 生物破乳法
        1.3.4 其它破乳法
    1.4 破乳机理
        1.4.1 反向作用机理
        1.4.2 絮凝聚集机理
        1.4.3 碰撞击破界面膜机理
        1.4.4 顶替置换机理
        1.4.5 胶束增溶机理
        1.4.6 褶皱变形机理
    1.5 破乳剂简介
        1.5.1 破乳剂的分类
        1.5.2 破乳剂的评价方法及指标
        1.5.4 优良破乳剂所具备的条件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制备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合成原理
        2.2.2 合成步骤
    2.3 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2.3.1 活泼氢含量的测定及含量计算
        2.3.2 反应转化率W的计算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硅氢键与碳碳双键的摩尔比对转化率的影响
        2.4.2 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4.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4.4 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4.5 溶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2.4.6 正交试验
    2.5 结构表征
        2.5.1 产物IR光谱表征
        2.5.2 产物 1H NMR表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环氧琥珀酸的制备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聚合原理
        3.2.2 聚合步骤
        3.2.3 防垢剂性能评价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合温度对防垢率的影响
        3.3.2 聚合时间对防垢率的影响
        3.3.3 体系碱度对防垢率的影响
        3.3.4 引发剂用量对防垢率的影响
        3.3.5 正交试验
    3.4 结构表征
        3.4.1 产物IR光谱表征
        3.4.2 产物 1H NMR表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制备
    4.1 实验药品及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合成原理
        4.2.2 合成步骤
    4.3 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4.3.1 环氧值含量的测定及计算
        4.3.2 反应转化率W的计算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环氧基与PESA的摩尔比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4.2 反应温度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4.3 反应时间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4.4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
        4.4.5 正交试验
    4.5 结构表征
        4.5.1 产物IR光谱表征
        4.5.2 产物 1H NMR表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破乳剂性能评价
    5.1 实验药品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三元复合驱乳状液的配置
        5.2.2 原油含水量的测定
        5.2.3 破乳剂脱水率的测定
        5.2.4 水相中含油量的测定
    5.3 支链配比不同对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性能的影响
        5.3.1 甲基醚含量不同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5.3.2 醋酸酯含量不同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5.3.3 环氧基醚含量不同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5.4 PESA与环氧基配比对破乳剂性能的影响
        5.4.1 对破乳性能的影响
        5.4.2 对防垢性能的影响
    5.5 表面性能测试
        5.5.1 梳型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
        5.5.2 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
    5.6 破乳性能评价
        5.6.1 不同破乳剂不同用量破乳性能评价
        5.6.2 不同破乳剂不同温度破乳性能评价
        5.6.3 不同破乳剂不同时间破乳性能评价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我国海上油田清水剂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清水剂
2 有机类高分子清水剂
    2.1 聚醚类清水剂
    2.2 季铵盐类清水剂
    2.3 丙烯酰胺类
3 复合清水剂
4 成分未明清水剂
5 结束语

(7)番禺4-2DPPA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番禺4-2油田区块概况
    2.1 番禺4-2油田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油藏地质数据及环境数据
    2.2 番禺4-2油田区块原油物性数据
        2.2.1 油藏基础数据
        2.2.2 番禺4-2DPPA平台开采方式
        2.2.3 番禺4-2油田产量预测
        2.2.4 番禺4-2DPPA井口温度
        2.2.5 番禺4-2DPPA气油比
        2.2.6 番禺4-2DPPA重油与轻油的产量比率
        2.2.7 番禺4-2油田原油特性
第3章 番禺4-2DPPA平台原油处理系统组成及工艺模拟
    3.1 番禺4-2DPPA平台生产工艺设计理论
        3.1.1 原油处理系统设计
        3.1.2 生产水处理系统设计
        3.1.3 生产辅助燃料油系统初步设计
        3.1.4 生产辅助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初步设计
        3.1.5 井口和计量系统初步设计
    3.2 番禺4-2DPPA平台生产工艺流程模拟
        3.2.1 HYSYS原油处理系统模拟
        3.2.2 HYSYS生产污水处理系统模拟
第4章 平台海管设计与安全保障措施研究
    4.1 番禺4-2DPPA外输海管设计
    4.2 最小输量
    4.3 海管预热
        4.3.1 初始启动预热
        4.3.2 再启动预热
    4.4 平台关断分析
    4.5 海管允许停输时间
    4.6 海管停输及再启动分析
    4.7 海管置换分析
    4.8 海管敏感性分析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8)高温油藏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油田原油脱水工艺
    1.2 油田含油污水的特点和危害
    1.3 油田含油污水处理方法
        1.3.1 油田含油污水物理处理方法
        1.3.2 油田含油污水化学处理方法
        1.3.3 油田含油污水生物处理方法
    1.4 聚合物驱油工艺技术
        1.4.1 聚合物驱油技术
        1.4.2 聚合物研究
    1.5 聚合物驱油在国内主要油田的应用
        1.5.1 中石化南阳油田三采地面工艺应用现状
        1.5.2 中石油大庆油田三采地面工艺应用现状
        1.5.3 中石化胜利油田三采地面工艺应用现状
        1.5.4 中海油海上平台应用情况
        1.5.5 小结
    1.6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油水分离破乳剂筛选试验研究
        1.7.2 聚合物筛选与性能评价
        1.7.3 油藏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2 M区块混合油样脱水试验研究
    2.1 静态沉降脱水研究
        2.1.1 M区块原油破乳剂筛选研究
        2.1.2 M区块原油不加剂静态脱水实验
        2.1.3 M区块原油加剂静态脱水实验
    2.2 M油田原油电脱水研究
        2.2.1 电导率测定
        2.2.2 电脱水实验
    2.3 静态模拟分析
    2.4 小结
3 高温油藏聚合物筛选和性能评价研究
    3.1 引言
    3.2 聚合物筛选研究
        3.2.1 高温聚合物初步筛选
        3.2.2 聚合物溶液的老化稳定性实验
    3.3 聚合物溶液性能实验研究
        3.3.1 聚合物溶解性能测试
        3.3.2 聚合物特性粘数测定
        3.3.3 水不溶物含量测定
        3.3.4 聚合物过滤因子测试
        3.3.5 聚合物水解度测试
        3.3.6 聚合物粘浓测试
    3.4 聚合物岩心驱油实验研究
        3.4.1 聚合物溶液静态吸附测试
        3.4.2 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
    3.5 小结
4 高温油藏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原则
        4.1.2 自然条件
    4.2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研究
        4.2.1 基础资料
        4.2.2 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研究与选择
        4.2.3 方案比选
    4.3 含油污水处置增油工艺技术研究
        4.3.1 基本参数
        4.3.2 目标油田注聚合物技术特点分析
        4.3.3 工艺技术研究
    4.4 含油污水处置增油方案配套地面工艺设计
        4.4.1 建设规模
        4.4.2 设计研究思路
        4.4.3 方案一
        4.4.4 方案二
        4.4.5 方案比选
    4.5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海上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技术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2.1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分类
        1.2.2 旋流分离式DOWS的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3 旋流分离式DOWS的国内研究历史与现状
        1.2.4 旋流分离式DOWS的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井下油水分离器设计
    2.1 引言
    2.2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方案设计
        2.2.1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方案分类
        2.2.2 本设计方案
    2.3 油水分离器子系统设计
        2.3.1 油水分离器子系统结构设计
        2.3.2 水力旋流器设计
        2.3.3 流道块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分离性能仿真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流体力学(CFD)及FLUENT简介
    3.3 水力旋流器数值模拟方法
        3.3.1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3.3.2 湍流模型
        3.3.3 多相流模型
        3.3.4 边界条件
        3.3.5 离散格式
        3.3.6 求解方法
    3.4 双锥水力旋流器模拟结果与分析
        3.4.1 模拟参数设置
        3.4.2 内部流场分析
        3.4.3 不同流量对流场的影响
        3.4.4 不同分流比对流场的影响
        3.4.5 油水分离效果分析
    3.5 单锥水力旋流器模拟结果与分析
        3.5.1 模拟参数设置
        3.5.2 内部流场分析
        3.5.3 不同流量对流场的影响
        3.5.4 不同分流比对流场的影响
        3.5.5 油水分离效果分析
    3.6 双锥与单锥水力旋流器串联模拟及分析
        3.6.1 几何模型及模拟条件设置
        3.6.2 模拟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用破乳剂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原油乳状液概述
    4.3 原油破乳剂概述
    4.4 实验目的
    4.5 实验仪器
        4.5.1 Malvern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
        4.5.2 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
    4.6 实验材料与油水乳状液制备
        4.6.1 实验材料
        4.6.2 油水乳状液的制备及检测
    4.7 实验步骤
    4.8 实验结果分析
        4.8.1 浓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4.8.2 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4.8.3 破乳剂作用下粒径的变化规律
    4.9 实验结果在DOWS装置中的应用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地面实验装置设计
    5.1 引言
    5.2 实验流程及装置
        5.2.1 实验流程
        5.2.2 动力系统
        5.2.3 油水分离系统
        5.2.4 测量及控制系统
    5.3 拟定实验方案
        5.3.1 实验目的
        5.3.2 实验步骤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与成果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ΔT与ΔBS曲线图
附录2 不同温度与不同浓度下TSI曲线
附录3 实验结果照片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10)海洋石油原油处理设备及其电仪加工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海洋石油平台设计
    2.1 海上平台原油特性
    2.2 海上平台配电系统设计
        2.2.1 接地方式的选择
        2.2.2 电压等级的设计
        2.2.3 频率的设计
    2.3 危险区域电气仪表设备设计
        2.3.1 危险区域的划分
        2.3.2 危险场所电气仪表设备防爆及防护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油处理系统设计
    3.1 原油处理系统
        3.1.1 原油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3.1.2 海洋石油常用的原油脱水工艺介绍
    3.2 化学药剂注入系统设计
        3.2.1 化学药剂概念
        3.2.2 化学药剂的分类
        3.2.3 化学药剂注入系统工艺流程
        3.2.4 化学药剂设计要求
        3.2.5 化学药剂注入系统三维模型
    3.3 分离器设计
        3.3.1 分离器内件介绍
        3.3.2 分离器工艺流程
        3.3.3 分离器设计要求
        3.3.4 分离器模型设计
    3.4 电脱水橇设计
        3.4.1 电场技术
        3.4.2 技术设计
        3.4.3 电脱水器工艺流程
        3.4.4 电脱水器橇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原油处理设备电仪加工设计及选型
    4.1 化学药剂泵加工设计
    4.2 压力、温度、液位类仪表加工设计
        4.2.1 压力类仪表加工设计
        4.2.2 温度测量及温度变送器选型
        4.2.3 液位测量仪表校验及选型
    4.3 压力安全阀设计
    4.4 电缆选型设计及电仪设计布局
        4.4.1 电缆选型设计
        4.4.2 电仪设计布局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原油处理设备单机调试
    5.1 橇内设计情况汇总
    5.2 调试方案及调试前准备工作
        5.2.1 调试方案
        5.2.2 调试前准备工作
    5.3 调试数据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四、AP系列破乳剂在海洋油田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D]. 王延华.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2]超声波加热辅助化学清洗剂处理油泥的研究[D]. 宋娇娇.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3)
  • [3]聚丙烯酸酯乳液反相破乳剂在曹妃甸油田化学药剂国产化中的应用[J]. 张继伟,张涛,马永清,李德辉,李志平. 石油化工应用, 2018(03)
  • [4]渤海稠油乳状液形成及破坏实验研究[D]. 赵宏伟.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5]弱碱ASP驱双功能聚硅氧烷原油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李丽莉.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6]我国海上油田清水剂的应用[J]. 李家俊,曹阳,王素芳. 天津化工, 2016(05)
  • [7]番禺4-2DPPA原油集输与处理系统研究[D]. 黄楚雄.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3)
  • [8]高温油藏产出含油污水处置增油工艺技术研究[D]. 鹿桂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12)
  • [9]海上大流量井下油水分离系统设计及实验研究[D]. 提浩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2)
  • [10]海洋石油原油处理设备及其电仪加工设计[D]. 王新亮. 西南石油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AP系列破乳剂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