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组织培养

矮牵牛组织培养

一、矮牵牛的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敏[1](2021)在《铅胁迫对矮牵牛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交通排放、矿物采挖、工厂废弃物和垃圾堆等因素造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其中重金属铅(Lead,Pb)会对土壤、植物和人体造成伤害。在土壤中,Pb以难溶性化合物形式被植物根吸收并对植物产生一定的危害,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严重时甚至死亡。因此,挑选出适合在Pb污染土壤中的生存植物显得尤为重要。矮牵牛(Petunia×hybrida)作为环境适应能力强、生物量大且经济效益高的绿化植物,尽管在观赏市场中备受研究者关注,但在对Pb污染耐受方面的研究不多,所以选用矮牵牛进行Pb耐受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选取“兰州市区段矮牵牛及其所在土壤”和“陇东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提供的矮牵牛”为实验材料,通过分析户外土壤中Pb的污染程度,探究矮牵牛对Pb的转移与分配能力,进一步分析不同浓度Pb(0.05、0.8、1和2 mmol·L-1)处理对室内矮牵牛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下酶类抗氧化剂与渗透性调节物质等抗氧化物质对矮牵牛的保护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户外所选采样点土壤Pb污染指数为1.8;且在0.05和0.8 Pb mmol·L-1胁迫下,室内矮牵牛组培苗对Pb的转运能力不受影响。2.除了0.05 mmol·L-1 Pb处理,其他浓度Pb胁迫下抑制了矮牵牛幼苗的生长,减小了其生物量与叶面积,根冠比值和根系耐性指数也明显降低;矮牵牛在1和2 mmol·L-1Pb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和叶黄素含量显着降低。矮牵牛幼苗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在2 mmol·L-1Pb胁迫下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叶绿素a/b值在Pb处理下相比于对照无显着差异。3.在Pb胁迫下,矮牵牛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会发生变化,其中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电子产量(Quantum yield of regulatory energy dissipation,Y(NPQ))随Pb浓度增加明显升高;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光系统II潜在活性(Potential activity of PSII in the light,Fv/F0)、最大光化学效率(Maxim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Fv/Fm)、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Effective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Y(II))、PSII有效光化学效率(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in the light,Fv′/Fm′)、光化学猝灭(Coefficient of photochemical quenching,q P)和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随着Pb浓度的增加明显降低。但低Pb(0.05mmol·L-1)胁迫下,这些参数较对照无显着差异。4.与对照相比,Pb胁迫会导致矮牵牛叶片气孔开度、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sis rate,A)、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明显降低;而气孔密度和胞间CO2浓度(Intracellular CO2and concentration,Ci)相比于对照随Pb浓度增加明显上升;但是在低Pb(0.05mmol·L-1)胁迫下,这些参数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差异。此外,矮牵牛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随着Pb浓度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同样,Pb胁迫会明显诱导矮牵牛幼苗叶片内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使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升高,膜脂过氧化程度提升,使膜通透性增加。Pb处理下矮牵牛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着处理浓度增加而升高;而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eorbate peroxidase,APX)从0.8mmol·L-1Pb处理开始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在Pb胁迫下,矮牵牛叶中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从0.8 mmol·L-1Pb胁迫下才开始随浓度的升高呈显着上升趋势。以上结果表明:自然环境下土壤Pb污染指数达到了1.8。通过对矮牵牛试管苗研究发现,在0.05和0.8 mmol·L-1Pb处理下,矮牵牛对Pb的转移能力不受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发现,0.05 mmol·L-1Pb对矮牵牛生长无明显影响,但0.8、1和2 mmol·L-1Pb胁迫会抑制矮牵牛幼苗的生长,减小其生物量,根冠比值和根系耐性指数也明显降低。在不同浓度Pb胁迫下,矮牵牛会通过调整幼苗叶气孔形态,降低其气孔开度、Gs、A、Tr和光合色素含量,起到有效抑制PSII反应中心开放水平程度的作用,从而降低Fv/F0、qP和ETR等,抑制矮牵牛幼苗生长。Pb处理也会诱导矮牵牛叶片中ROS的积累,引起MDA含量的增长,使膜脂氧化程度严重,进而通过提高SOD、POD、CAT和APX等活性和渗透性调节物含量,来稳定植物氧化应激平衡,加强矮牵牛对Pb的适应能力。

李唯[2](2021)在《A型低聚原花青素的检测、转化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低聚原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聚多酚类化合物,分为A型和B型两种构型:B型原花青素由单体间的碳碳单键连接而成,A型原花青素则通过碳碳单键和醚氧键双重连接,在自然界中较为少见。与B型不同,A型原花青素除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和保护心血管等生理功效外,还具有独特的抑制大肠杆菌等细菌黏附上皮细胞的功能,能够防治尿道感染。食品来源中A型原花青素主要见于蔓越莓及其制品,而蔓越莓仅产于北美、北欧及我国大兴安岭部分地区,产量有限,价格较高。利用莓类浆果中广泛存在的花色苷,通过对加工工艺及参数的精准调控,促使蓝靛果等原料中含有的花色苷在加工过程中转化生成A型原花青素,是一个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科学问题。本文在模拟体系中利用花色苷和表儿茶素转化形成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探索反应条件,研究反应机理,评价生理功效,建立优化了转化方法,并将成果应用到蓝靛果加工过程中,为富含花色苷的浆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制备不同结构的A型原花青素并建立检测方法。鉴于没有商品化的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纯品,以花色苷和表儿茶素为原料,通过亲核加成反应,转化生成五种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二聚体,产物经过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制得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二聚体纯品,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其结构和纯度,确定其分别为A型Cy-Ec、Dpd-Ec、Cy-3glc-Ec、Cy-3gal-Ec和Pt-3rut(pC)-5glc-Ec,纯度大于95%。优化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能够在混合体系中同时定性定量检测五种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在最佳检测条件下,检测限为0.0265–0.0571 mg/L,回收率为85.32%–93.43%,精密度为8.74%–12.67%,该检测方法前处理简单,检测时间短,回收率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在五种常见的市售浆果浓缩汁中,只有蔓越莓浓缩汁中含有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2)模拟条件下A型原花青素转化过程中关键因素和控制条件的确定和优化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分别鉴定四种花浆果提取物中花色苷的组成,确定模拟体系的反应原料,建立成分简化的模拟A型原花青素的反应体系;通过对O2、pH值、反应温度、处理时间、原料浓度等多种因素的筛选,运用HPLC-MS手段确证产物中目标组分的存在,优化确定模拟体系中A型原花青素的最优反应条件。结果表明:蓝莓花色苷提取物和表儿茶素反应,生成A型Cy-Ec和Dpd-Ec,由两种脱糖苷产物花青素(矢车菊素和飞燕草素)和表儿茶素直接缩合形成的;蓝靛果提取物、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和黑枸杞提取物与表儿茶素反应,分别检测到A型Cy-3glc-Ec、Cy-3gal-Ec和Pt-3rut(pC)-5glc-Ec,由花色苷和表儿茶素发生直接亲核加成反应后生成。(3)探究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表儿茶素添加量、pH值、真空度,选择低于模拟体系中的温度并延长浓缩时间,并监测A型原花青素、花色苷、多酚和5-HMF含量以及褐变指数的变化,制备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果汁,最优制备条件为:表儿茶素添加量0.66 g/L,pH 2.8–3.1,真空度200 mbar,加热温度80℃,加热时间100 min。制备工艺实验规模扩大20倍后基本达到实验室工艺的A型原花青素产量。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中的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二聚体为A型Cy-3-glc-Ec,含量为620.85±33.09 mg/L,显着高于市售蓝靛果浓缩汁,与蔓越莓浓缩汁中PAC-A2的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总原花青素含量低于市售蔓越莓浓缩汁。高A型原花青素蓝靛浓缩汁中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含量与铁离子还原能力和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均高于蔓越莓浓缩汁。(4)评价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二聚体及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体外防治尿道感染的功效。对比反应原料(花色苷和表儿茶素),A型Cy-3glc-Ec、Cy-3gal-Ec和Pt-3rut(pC)-5glc-Ec能够在不影响大肠杆菌生长和细胞活性的低浓度范围(25、50、100、250和500μmol/L)显着影响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破坏成熟的大肠杆菌生物膜,抑制大肠杆菌对膀胱上皮细胞的粘附,与PAC-A2无显着性差异,并且能够降低大肠杆菌表面的疏水性,抑制大肠杆菌刺激下膀胱上皮细胞IL-8的分泌和NF-κB p65的诱导活性。同时,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的防治尿道感染的能力显着高于普通市售蓝靛果浓缩汁,等同于蔓越莓浓缩汁。说明三种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二聚体和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对防治尿道感染显示有较好的潜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A型原花青素的高效转化提供了新思路,为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以蓝靛果果汁为原料开发富含A型原花青素的浓缩汁产品,为果蔬的综合加工和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洁,郑益平,杨成龙,林觅,林智敏[3](2021)在《矮牵牛梅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文中研究表明为建立矮牵牛梅林的高频再生体系,以叶器官为材料,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叶片不同部位和不同形态愈伤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和NAA及其配比极显着影响矮牵牛梅林不定芽再生率,其中NAA 0.3mg·L-1极显着促进了矮牵牛梅林不定芽的再生,6-BA和NAA浓度超过1.0mg·L-1和0.5mg·L-1时,刺激玻璃化的发生。叶片不同部位极显着影响不定芽的再生,芽分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叶柄>带主叶脉>不带主叶脉,愈伤组织形态决定芽分化能力和质量,叶柄直接分化丛芽是梅林再生的优良外植体,分化率达98.3%。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3 mg·L-1,其产生不定芽无玻璃化且分化率高,为68.3%。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3mg·L-1,其不定芽分化率为68.3%且未产生玻璃化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生根率达100.0%;继代增殖培养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mg·L-1+NAA 0.1mg·L-1,丛生芽多且大小均匀。

陈澜[4](2021)在《通过混池转化快速筛选目标菊花脑MYB基因的方法初探》文中提出菊花,原产中国,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的观赏植物。菊花植物品种繁多,在花色、瓣型、花期、抗性和株型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变异,其中有关花色的研究是传统热点。前人的报道已验证了MYB基因家族对植物花色以及其他多种生理性状均具重要的调控功能。本研究我们针对经全基因组测序的、遗传背景相对简单的菊花二倍体野生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基因组中的276个MYB基因进行高保真克隆,将成功克隆出的60个MYB基因在白花矮牵牛中进行异源、混池过表达,对产生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初步的表型鉴定,以研究菊花脑MYB基因的功能;初步探索了通过混池表达实现快速筛选目标MYB基因并用于后续研究这一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菊花脑的基因组信息,我们找到了276个MYB基因。用高保真EVO酶进行一轮扩增,由于叶片组织的特异性表达以及凝胶电泳分析比对,最终成功克隆出60个MYB基因。2.构建GFP和production of anthocyanin pigment 1(PAP1)过表达载体并侵染矮牵牛叶片,侵染后28天,OD600=0.4的愈伤组织比例为86.15%,发芽率为10.76%;OD600=0.6时愈伤组织的比例为73.1%,发芽率为3.60%,因此相对较低的菌液浓度更利于愈伤组织的分化。除此之外,叶片的含水量也会影响遗传转化效率。综合以上因素,在第28天,约70%-80%的叶片出现了愈伤组织,约10%的叶片出现了小芽,60天左右可以获得转基因矮牵牛。3.将60个MYB基因分为7组,采用混池转化的方法将7组基因异源过表达至矮牵牛。对移栽出的转基因小苗进行验证,结果显示90%以上的植株为阳性,共获得99棵过表达矮牵牛(T0植株)。将T0植株的种子进行播种,发芽率在20%-70%之间。其中G2-10、G2-12、G2-17、G6-8、#117-1、#117-2、G2-4、G2-6、G2-9、G2-18、G2-26和G7-3的阳性植株比例均达到100%(G=Group),因此可以稳定遗传。4.转基因植株G3-1和G3-2两个株系的叶片明显变大,叶片的形状呈现出心形而不是普通的椭圆形,花朵直径增加,通过PCR分析发现两个株系均只转入MYB158基因。除此之外,在茎粗和叶片厚度也有明显加大的表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这两个株系变为4倍体,细胞面积也增大。5.在菊花脑中,MYB158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根中基本没有表达,茎和叶中有表达且叶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花器官中,花蕾、管状花、舌状花都基本没有表达量。6.将菊花脑MYB158异源过表达至矮牵牛获得两个过表达株系158-1和158-2,在表型上和野生型无明显差异,经流式细胞仪测定,倍性无改变,仍为2倍体。后将菊花脑MYB158异源过表达拟南芥,共获得32棵阳性植株,叶片面积较野生型拟南芥略有变大,通过细胞水平测定,倍性无改变,为2倍体,但核内周期有一定的变化。7.菊花脑MYB158基因在野生型矮牵牛中的含量为0,在过表达植株158-1和158-2中的含量略有上升,在混池转化的G3-1和G3-2中含量呈明显上升,表明植物倍性的增加会导致基因表达量的上升。

徐小晶[5](2021)在《miR319靶TCPs基因突变和超表达对矮牵牛植株再生的影响及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文中指出矮牵牛(Petunia hybrida),茄科碧冬茄属,花色丰富,株型多样,再生能力强,作为模式植物应用广泛。miR319是第一个利用正向遗传突变筛选方法发现的植物miRNA,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miR319主要靶向作用于TCP转录因子基因家族ClassⅡ亚家族的CIN类基因,通过抑制它们的功能发挥作用。植物离体培养是观赏植物规模化繁殖的重要手段也是植物遗传转化、基因工程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我们在利用叶盘法进行矮牵牛遗传转化时发现,使用35S:MIR319载体比用其它载体进行转化再生转基因植株更容易,因此,我们推测miR319可能通过抑制其靶TCPs基因的表达,调控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能力。本论文对miR319超量表达植株、miR319靶TCPs基因单突变体和三突变体植株以及PhTCP6基因超量表达植株在不同培养基条件下的再生差异,以及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得到研究结果如下:1.miR319超量表达、miR319靶TCPs基因单基因突变和三基因突变促进不定芽再生对4个miR319靶TCPs基因PhTCP5、PhTCP6、PhTCP9、PhTCP10单基因突变体进行再生,除tcp10外,其余3个突变体再生不定芽能力增强。tcp5tcp6tcp10植株再生不定芽能力也得到提高,并且与单基因突变体相比,其再生能力更强。2.PhTCP6基因超量表达抑制不定芽再生利用地塞米松诱导糖皮质激素受体融合系统构建PhTCP6基因植物表达载体,农杆菌转化得到转基因植株,鉴定正确后观测其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地塞米松的条件下,PhTCP6-GR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对不定芽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到100%。3.再生过程中适宜内参基因的筛选为了在组培条件下更好地检测基因的表达,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选择稳定性较高的8个基因作为备选内参基因。通过q RT-PCR获得这些基因在不同的非生物胁迫处理条件和不同激素处理条件下的表达量,利用内参基因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得到再生过程中最适宜的内参基因为ACTIN基因。4.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野生型矮牵牛MD在MS+0.5μmol/L 6-BA条件下处理0、1、3、6、10和15 d,观测4个miR319靶TCP基因表达量变化。PhTCP5和PhTCP10表达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PhTCP6基因表达量缓慢下降,在处理3d时出现显着下降,之后其表达量缓慢上升,PhTCP9基因表达量无显着变化。在这个过程中,PhTCP10表达量始终保持最低;6-BA处理后,PhTCP5表达量为最高;其余2个基因表达量中等。将MD和tcp5tcp6tcp10在MS+0.5μmol/L 6-BA条件下处理0、1、3、6和10d,观测3个再生相关基因以及9个A类RR类受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变化。3个再生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着上升。NAM和STM在处理10d时表达量开始显着增加,并且在tcp5tcp6tcp10植株中的表达量高于MD中表达量;WUS在处理3d时表达量开始显着增加,之后表达量持续上升,在tcp5tcp6tcp10植株中的表达量显着低于MD中表达量。9个A类RR类基因在6-BA处理后表达量均升高;在MD和tcp5tcp6tcp10中,表达量差异显着的基因有包括Ph RR1、Ph RR2、Ph RR3在内的5个基因,说明TCPs基因突变可能是通过对细胞分裂素信号传导途径产生影响,进而促进不定芽再生。

甘茂[6](2021)在《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文中指出TCP家族基因名称来源于由玉米、金鱼草、水稻首字母缩写,从玉米中提取TB1基因、金鱼草中分离的CYC基因、水稻的PCF1和PCF2基因。TB1作为驯化基因,其功能之一是抑制腋芽分生从而促进组织的生长;从金鱼草中分离的CYC基因调控花、叶对称性发育;水稻的PCF1和PCF2参与细胞周期性调节和DNA复制。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TCP基因蛋白的二级结构有一段非典型的b HLH保守区,称为TCP结构域。由于TCP结构域差异,可将TCP基因家族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类基因。这两类基因的差异在于,ClassⅠ基因和ClassⅡ基因相比,ClassⅠ类基因的基本结构域有一个四个碱基的缺失;ClassⅠ类基因与ClassⅡ类基因在其功能表达方面相互拮抗,ClassⅠ类基因促进植物生长,ClassⅡ类基因抑制植物生长。在TCP相关报道中,TCP基因家族主要调控植物形态结构,花、叶发育,细胞增殖等。TCP14、TCP15属于TCP基因家族Class I类,TCP14和TCP15在植物中的功能表达高度相似;在此前的研究中发现,该对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植物的花叶的细胞增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对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CP14和TCP15通过直接调控细胞分裂素上游基因的表达或间接促进细胞分裂素信号的增加,来影响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本文对PhTCP14和PhTCP15基因超表达以及敲除处理,得到PhTCP14和PhTCP15的超量表达植株、PhTCP15单基因敲除植株和PhTCP14、PhTCP15双基因敲除植株。通过对PhTCP14和PhTCP15基因的超量表达和敲除,研究该对基因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取得成果如下:1.矮牵牛PhTCP14、PhTCP15超量表达载体构建检索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转录因子的cDNA编码框序列。设计并合成对应的特异引物PhTCP14-F1、PhTCP14-R1以及PhTCP15-F、PhTCP15-R,以矮牵牛MD的基因组总DNA作为PCR扩增模板,获得PhTCP14、PhTCP15基因的DNA序列。构建PhTCP14和PhTCP15的超量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矮牵牛得到超量表达植株。2.矮牵牛PhTCP14、PhTCP15基因定量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在0.5μmol/L 6-BA激素水平下,PhTCP14、PhTCP15基因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研究发现PhTCP15基因,在各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在矮牵牛K5610植株中,敲除了抑制细胞增殖的ClassⅡ类基因,PhTCP14和PhTCP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3.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双敲除和PhTCP15单敲除载体构建在CRISPR-GE基因组编辑工具中,设计引物PhTCP14-sgf、PhTCP14-sgr、PhTCP15-sgf、PhTCP15-sgr;利用华南农大刘耀光课题组的p YLCRISPR/Cas9P35s-B载体,分别构建了PhTCP14和PhTCP15双敲除载体,以及PhTCP15单敲除载体。4.PhTCP15基因对矮牵牛MD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不显着对获得的PhTCP15超量表达矮牵牛抗性植株进行再生实验,在31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相对于野生型MD有显着性差异,其中5个是显着性提升,结果表明PhTCP15基因表达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作用不显着。

张忠强,张海泉,李俊豪,罗嘉亮,杨姝婷,张雅静,郝瑞杰[7](2021)在《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指出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是研究植物芳香性状的理想材料,但目前有关芳香型矮牵牛转基因技术体系的研究较少,为建立芳香型矮牵牛的高效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特异挥发苯环类物质的芳香型品种‘Carpet Blue’为材料,进行了表面消毒、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不定芽增殖、不定芽生根等研究。结果表明:先用75%酒精(C2H5OH)漂洗30 s,再用5%次氯酸钠(NaClO)消毒8 min,表面消毒效果最好,无菌外植体获得率可达93.75%;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最适培养基为:MS+1.5 mg/L 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萘乙酸(NAA),诱导率可达100%,且能分化出健壮的不定芽;最适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0.5 mg/L 6-BA+0.4 mg/L NAA,增殖系数可达14.67倍;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05 mg/L吲哚丁酸(IBA),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达37.67条,平均根长达2.61 cm,生根指数最高,达9.82,单条不定根最长可达5.22 cm;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92.5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的高效再生体系,为后续通过转基因手段研究苯环类挥发物质的代谢规律奠定了坚实基础。

刘高[8](2020)在《矮牵牛PhTFL1基因启动子特性分析及其下游基因挖掘》文中研究指明矮牵牛(Petunia hybrida)是当前应用较普遍的花卉,随着矮牵牛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矮牵牛常用于植物分子进化生物学、花发育等相关研究。TFL1基因属于FT/TFL1基因家族,在大多数的研究报道中,FT基因的功能一般为促进成花转变,而TFL1基因的功能都集中在抑制开花和维持营养生长促进分支发育两个方面。在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矮牵牛FT亚家族中的Ph FT1发生了功能转变,表现出抑制开花的表型,替代了TFL1基因行使的开花抑制功能;而PhTFL1基因功能也和其他物种中不一样,PhTFL1基因在根系中表达水平最高,功能表现为影响矮牵牛根系发育,在矮牵牛中过量表达PhTFL1基因会严重抑制矮牵牛植株根系发育,而RNAi PhTFL1转基因矮牵牛株系的根系较野生型相比表现为侧根增多。为了进一步阐明矮牵牛PhTFL1基因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的分子机制,我们对PhTFL1基因启动子进行了分析;在PhTFL1转基因株系幼苗期取样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RNA-seq),分析了差异表达基因;最后克隆了PhTFL1基因互作基因VDAC2,初步分析了VDACs基因的序列与结构,并做了不同部位的定量表达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PhTFL1基因启动子序列,发现了一些CAAT-box和TATA-box等启动子基本元件,还预测到一些与环境因素、激素和代谢等相关的元件。这些分析结果表明,TFL1基因的启动子可能主要受激素调控,同时受到诸多非生物逆境的诱导。GUS染色实验结果也证明PhTFL1基因在植物的根部有着特异的表达,这一点与之前我们的PhTFL1基因定量分析结果相吻合。2.我们发现过表达PhTFL1会严重抑制矮牵牛花根系发育,而RNAi PhTFL1转基因矮牵牛侧枝发育数量增加。考虑到PhTFL1转基因植株根系发育受到影响,我们在PhTFL1转基因株系表型差异最为明显的幼苗期取样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通过对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我们筛选到生长相关、激素相关、侧枝生长、花发育(开花诱导)、酶活性、转录因子以及跨膜运输等方面的差异表达基因。我们也进行了部分差异基因q RT-PCR相对定量分析,证明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筛选到许多与根系发育相关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PhTFL1基因下游候选基因的范围。3.VDACs在矮牵牛基因组中具有4个同源基因,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矮牵牛W115中克隆出4个VDACs同源基因,命名为PhVDAC1、PhVDAC2、PhVDAC3、PhVDAC4。通过基因结构分析发现4个VDACs基因的gDNA都具有相似的结构:都包含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PhVDAC3多一个12bp的外显子),它们的cDNA编码277个左右的氨基酸,且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PhVDAC1和PhVDAC4在矮牵牛的不同部位都没有明显的表达,PhVDAC2和PhVDAC3基因表达量相对较高,其中PhVDAC2在矮牵牛根部表达量最高。

何弦[9](2019)在《分子育种技术创制高香型矮牵牛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花朵香气在吸引昆虫促进授粉、植物应对外源伤害方面有重要作用[1],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强烈审美和情感价值的重要园艺性状[2]。花朵挥发性有机物被广泛应用于香水、日化用品、调味品以及药品的生产和制造行业[1]。花朵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苯类化合物,脂肪酸衍生物三大类,他们的生物合成途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网络,存在许多交叉、重叠和竞争关系。为获得一种新香型的矮牵牛,本研究基于花香合成途径方面的研究成果,将茉莉花香气合成关键基因构建于花特异性启动子之下,并转化矮牵牛,筛选转基因阳性植株,对其香气成分、表型进行记录和测定,并进一步检测了转基因材料中香气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花特异性表达载体pK7FWG2.0-proLIS:JsTPS4。将山字草属仙女扇(Clarkia breweri)花特异性表达启动子CbLIS通过酶切连接替换掉pK7FWG2.0表达载体的CaMV35S启动子,获得pK7FWG2.0-proLIS双元载体。将茉莉花香气合成关键基因JsTPS4通过同源重组构建于上述双元载体上,获得pK7FWG2.0-proLIS:JsTPS4表达载体。2、将pK7FWG2.0-proLIS:JsTPS4转化农杆菌GV3101,通过叶盘法转化矮牵牛。经Kan筛选,获得转基因材料T0代共33株,转基因材料植株生长情况与野生型并无明显差异。部分转基因材料出现了叶片皱缩,部分转基因材料花朵出现皱缩或增生。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的Kan基因经PCR检测,共有28株含有Kan抗性基因。将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种子使用Kan筛选培养基筛选获得T1代53株,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1代的Kan基因经PCR检测,L 22-7系中含Kan抗性基因的植株2株;L 44-1系中含Kan抗性基因的植株21株;L 66-3系中含Kan抗性基因的植株13株。JsTPS4基因表达量显着提高,在2 d 23:00 JsTPS4基因的表达量相较于野生型中该基因的表达了提高了20~800倍,在3 d 23:00 JsTPS4基因的表达量相较于野生型中该基因的表达了提高了25~500倍。3、转基因材料香气成分的鉴定及含量分析。使用正己烷提取转基因材料花朵中的香气物质,经GC-MS检测,发现苯甲酸甲酯和苯甲酸苄酯的含量相较于野生型发生明显变化,苯甲酸甲酯的含量为野生型的1.21~3.94倍,苯甲酸苄酯的含量为野生型的1.57~14.35倍。总香气质量为野生型的1.09~1.38倍。部分株系中检测到苯甲醇、苯甲醛、苯乙醇的含量上升。4、基于转基因矮牵牛材料的香气成分中苯类物质含量显着增加的现象,本研究初步探究了与苯类合成途径合成相关的8个结构基因(PhEPSPS、PhCM1、PhADT、PhPAL、PhPAAS、PhKAT1、PhBPBT、PhBMST1)及三个转录因子(PhODOⅠ、PhEOBⅠ、PhEOBⅡ)的表达模式。苯类合成途径中苯丙氨酸合成的上游基因(PhEPSPS、PhCM1、PhADT)的表达量相较于野生型均显示出了上调的趋势,而其下游基因(PhPAL、PhPAAS、PhKAT1、PhBPBT、PhBMST1)的表达量在不同株系中差异较大。转录因子PhODOⅠ的表达量与其直接作用的PhEPSPS、PhCM1、PhADT、PhPAL、PhPAAS的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本研究获得了香气物质苯甲酸甲酯(1.21~3.94倍)和苯甲酸苄酯(1.57~14.35倍)显着提高的矮牵牛育种材料,为将来改良花卉香气的研究提供了育种材料。

王梦茹[10](2018)在《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培养》文中研究表明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为茄科矮牵牛属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南美阿根廷,花色丰富,可广泛用于室内外盆栽和花坛造景,是世界各国应用最多的草本花卉之一。目前矮牵牛多采用杂交育种技术,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克服远缘杂交亲和性差的困难,为矮牵牛新品种的培育开辟新途径。本实验以矮牵牛“梦幻”系列(Petuniahybrida‘Dream’)白色花高代自交系品种SH-2015-1为实验材料,针对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的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稳定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分离及纯化体系,为进一步的矮牵牛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奠定基础,为矮牵牛新品种培育提供种质资源。1.矮牵牛愈伤组织的诱导以矮牵牛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接种到激素组合为MS+6-BA(1.0mg/L)+NAA(0.1 mg/L)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培养温度(24±1)℃,光照14 h·d-1,光照强度3000 lux,6-7 d在中脉和叶缘切口处形成肉眼可见的黄绿色愈伤组织,培养15 d愈伤组织呈团状聚集在培养基的表面,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7.5%。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从初代培养基中转入MS+0.5 mg/L 6-BA+0.5 mg/L NAA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为后续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研究提供植物材料。2.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培养(1)原生质体分离体系的建立取继代培养10-15 d的愈伤组织进行原生质体的分离,适宜的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R-10+0.5%果胶酶Y-23+0.3%离析酶R-10,酶液中添加0.5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愈伤组织黑暗条件下静置酶解12 h,20℃温度下1100 rpm离心2 min,弃去上清液,相同温度和转速下重复洗涤2次,获得纯化的原生质体产量和活性分别达到3.4×106个/g和83%。(2)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本实验通过渗透压浓度、培养密度、激素组合等因素,对矮牵牛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发现,培养3 d原生质体破裂程度达50%,培养7 d原生质体均溶解分散。有关矮牵牛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的建立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矮牵牛的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矮牵牛的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铅胁迫对矮牵牛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铅(Pb)
    1.2 土壤Pb污染现状
    1.3 Pb对植物的影响
        1.3.1 Pb在植物体内的吸收与转运
        1.3.2 Pb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3 Pb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3.4 植物对Pb的氧化应激
        1.3.5 酶类抗氧化剂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1.3.6 非酶抗氧化剂与渗透性调节物质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1.4 矮牵牛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2.1.1 户外采样区域概况
        2.1.2 矮牵牛试管苗的培养及处理
    2.2 实验方法
        2.2.1 户外土壤及矮牵牛叶片中Pb含量的测定
        2.2.2 室内矮牵牛幼苗中Pb含量测定
        2.2.3 矮牵牛幼苗的生长
        2.2.4 幼苗叶面积的测定
        2.2.5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2.2.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2.2.7 气孔参数的测定
        2.2.8 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2.2.9 总ROS含量的测定
        2.2.10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2.11 渗透性调节物质与丙二醛含量测定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户外采样点土壤与矮牵牛叶片Pb含量
    3.2 户外采样点土壤重金属Pb污染水平评价
    3.3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Pb含量及其转移系数与分配系数的影响
    3.4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生长的影响
        3.4.1 矮牵牛幼苗根茎长的变化
        3.4.2 矮牵牛幼苗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变化
        3.4.3 矮牵牛幼苗根系耐性指数与生长抑制率的变化
    3.5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叶面积的影响
    3.6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3.7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7.1 矮牵牛幼苗叶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可变荧光和潜在活性的变化
        3.7.2 矮牵牛叶PSⅡ系统光化学效率的变化
        3.7.3 矮牵牛叶猝灭系数的变化
        3.7.4 矮牵牛叶片PSⅡ系统光合电子传递效率的变化
        3.7.5 矮牵牛叶片光保护能力的变化
    3.8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叶片气孔形态的影响
    3.9 Pb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10 Pb胁迫对矮牵牛叶片ROS含量的影响
    3.11 Pb胁迫对矮牵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2 Pb胁迫对矮牵牛叶片渗透性调节物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矮牵牛对Pb转移能力的分析
    4.2 铅胁迫对矮牵牛幼苗生长的影响
    4.3 铅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4.4 铅胁迫对矮牵牛幼苗叶氧化应激及其抗氧化应激的影响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主要符号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A型低聚原花青素的检测、转化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原花青素与A型原花青素
        1.1.1 原花青素的结构和来源
        1.1.2 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方法
        1.1.3 原花青素的检测
    1.2 生理功能研究
        1.2.1 原花青素(A/B型)的生理功能
        1.2.2 A型原花青素独特的生理功能
    1.3 A型原花青素转化的方法
        1.3.1 氧化B型原花青素转化为A型原花青素
        1.3.2 花色苷和黄烷醇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形成A型原花青素
        1.3.3 微波辅助反应生成A型原花青素类似物
    1.4 浆果及其加工
        1.4.1 浆果
        1.4.2 浆果中的营养成分
        1.4.3 浆果加工现状
    1.5 立题背景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A型原花青素的制备、表征和检测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A型原花青素的制备
        2.3.2 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的分离纯化
        2.3.3 硫解实验
        2.3.4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A型原花青素的结构
        2.3.5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A型原花青素方法的建立
        2.3.6 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2.3.7 浓缩汁中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的检测
        2.3.8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A型原花青素的制备与纯化
        2.4.2 A型原花青素的鉴定
        2.4.3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A型原花青素方法的建立
        2.4.4 方法学验证
        2.4.5 浆果浓缩汁中A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的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拟条件下A型原花青素转化的关键因素及控制条件的确定和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总花色苷含量测定
        3.3.2 花色苷的鉴定
        3.3.3 模拟条件下A型原花青素的制备
        3.3.4 A型原花青素的检测
        3.3.5 优化模拟条件下A型原花青素制备条件
        3.3.6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浆果提取物中花色苷的分析和检测
        3.4.2 模拟条件下A型原花青素的制备
        3.4.3 体系pH对A型原花青素形成的影响
        3.4.4 氧暴露对A型原花青素形成的影响
        3.4.5 温度对A型原花青素形成的影响
        3.4.6 加热时间对A型原花青素形成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3.2 花色苷的分析和检测
        4.3.3 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的制备工艺优化
        4.3.4 A型花青素-表儿茶素二聚体的分析和检测
        4.3.5 总酚含量测定
        4.3.6 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测定
        4.3.7 褐变指数测定
        4.3.8 工艺小试放大试验
        4.3.9 总酸的测定
        4.3.10 总糖含量的测定
        4.3.11 总原花青素的测定
        4.3.12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4.3.13 抗坏血酸含量测定
        4.3.14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4.3.15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蓝靛果果汁中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和pH值
        4.4.2 表儿茶素的添加对A型原花青素产量的影响
        4.4.3 pH对A型原花青素产量的影响
        4.4.4 旋蒸真空度对A型原花青素产量的影响
        4.4.5 旋蒸温度和时间对A型原花青素产量的影响
        4.4.6 旋蒸温度和时间对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影响
        4.4.7 旋蒸温度和时间对蓝靛果浓缩汁褐变的影响
        4.4.8 高A型原花青素含量的蓝靛果浓缩汁制备工艺的放大实验
        4.4.9 三种浆果浓缩汁的理化指标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型花色苷-表儿茶素及高A型PAC蓝靛果浓缩汁抑制大肠杆菌黏附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细菌培养
        5.3.2 大肠杆菌生长活性的测定
        5.3.3 A型原花青素、花色苷和表儿茶素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5.3.4 A型原花青素、花色苷和表儿茶素对大肠杆菌成熟生物膜的破坏作用
        5.3.5 细胞培养
        5.3.6 细胞毒性检测
        5.3.7 抑制粘附试验
        5.3.8 A型原花青素对大肠杆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5.3.9 A型原花青素对IL-8 含量的影响
        5.3.10 A型原花青素对NF-κB p65 蛋白含量的影响
        5.3.11 考察浓缩汁的体外防治尿道感染作用
        5.3.12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A型原花青素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破坏作用
        5.4.2 A型原花青素对大肠杆菌在膀胱上皮细胞上的抗黏附特性
        5.4.3 A型原花青素对大肠杆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5.4.4 A型原花青素对IL-8 含量的影响
        5.4.5 A型原花青素对NF-κ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5.4.6 浓缩汁的体外防治尿道感染作用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期间的成果清单

(3)矮牵牛梅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愈伤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1.2.2 不同部位外植体对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1.2.3 继代增殖培养
        1.2.4 生根培养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愈伤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
    2.2 不同部位外植体对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2.3 继代增殖培养
    2.4 生根培养
3 讨论与结论

(4)通过混池转化快速筛选目标菊花脑MYB基因的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菊花育种的研究现状
    1.2 MYB基因的研究现状
    1.3 菊花MYB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混池转化的研究方法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可行性分析
    1.7 技术路线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与耗材
    2.3 主要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2.4 实验方法
        2.4.1 植物材料的处理和种植
        2.4.2 菊花脑MYB基因的克隆
        2.4.3 目标DNA片段与克隆载体PC414 连接
        2.4.4 大肠杆菌Top10 感受态的制备
        2.4.5 PCR产物转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2.4.6 阳性克隆的培养与鉴定
        2.4.7 重组质粒连PGWB402Ω载体
        2.4.8 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
        2.4.9 转基因植株的验证
        2.4.10 基因结构分析
        2.4.11 系统进化发育分析
        2.4.12 qPCR
        2.4.13 细胞周期的测定
        2.4.14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2.4.15 植物表皮细胞的观察
        2.4.16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结果与分析
    3.1 菊花MYB家族基因的克隆
    3.2 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3.3 混池转化
    3.4 T0 代过表达矮牵牛的鉴定
    3.5 转基因矮牵牛播种成活率及阳性植株比例
    3.6 转基因矮牵牛G3-1 和G3-2 的表型变化
    3.7 MYB158 序列比对
    3.8 MYB158 基因结构
    3.9 MYB158 基因的进化树分析
    3.10 MYB158 基因在菊花脑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3.11 MYB158 矮牵牛植株的特征
        3.11.1 转基因矮牵牛158-1和158-2 的表型变化
        3.11.2 转基因矮牵牛倍性的确定
        3.11.3 转基因4 倍体矮牵牛的细胞变化
        3.11.4 MYB158 基因在转基因矮牵牛植株中的表达量分析
        3.11.5 转基因4 倍体和2 倍体矮牵牛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3.11.6 转基因矮牵牛2 倍体与4 倍体的比较
        3.11.7 PCA分析
    3.12 MYB158 过表达拟南芥
        3.12.1 转基因拟南芥的鉴定及表型分析
        3.12.2 转基因拟南芥叶绿素的测定
4.讨论
    4.1 矮牵牛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4.2 MYB60 基因对植物的影响
    4.3 多倍化矮牵牛的产生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miR319靶TCPs基因突变和超表达对矮牵牛植株再生的影响及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矮牵牛概述
    1.2 miR319 基因及其功能
    1.3 miR319靶TCPs基因及其功能
    1.4 植物离体再生的研究
        1.4.1 植物离体再生不定根研究
        1.4.2 植物离体再生不定芽研究
    1.5 内参基因概述
        1.5.1 内参基因研究进展
        1.5.2 内参基因筛选方法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miR319 及其靶TCPs基因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试剂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与载体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试剂和常用培养及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植物材料的处理与种植
        3.2.2 转基因植株基因型鉴定
        3.2.3 叶片外植体再生方法
        3.2.4 超量表达TCP6 基因载体的构建
        3.2.5 农杆菌介导的矮牵牛遗传转化
        3.2.6 超量表达TCP6 基因对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超表达miR319 促进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
        3.3.2 PhTCP5、PhTCP6、PhTCP9、PhTCP10 单基因突变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3.3.3 PhTCP5、PhTCP6、PhTCP10 三基因突变促进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
        3.3.4 超量表达PhTCP6 基因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3.3.5 超量表达PhTCP6 基因抑制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
    3.4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再生过程中miR319 靶基因TCPs及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植物材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矮牵牛叶片外植体离体培养条件下内参基因的筛选
        4.2.2 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过程中TCPs基因表达分析
        4.2.3 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基因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内参基因的筛选
        4.3.2 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MD中 TCPs基因表达分析
        4.3.3 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4.3.4 细胞分裂素处理条件下A类RR类基因表达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总结
    5.1 主要结果
    5.2 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

(6)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TC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1.1.1 TCP家族基因来源
        1.1.2 TCP家族基因结构
        1.1.3 TCP家族基因
        1.1.4 TCP家族基因的功能
    1.2 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
        1.2.1 植物的器官生长
        1.2.2 植物芽再生机理
        1.2.3 TCP家族基因和植物激素
    1.3 TCP14和TCP15基因相关报道
        1.3.1 TCP14和TCP15基因功能
        1.3.2 TCP14和TCP15基因调控细胞分裂素合成途径
    1.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1.4.1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1.4.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4.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矮牵牛上的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的克隆与超量表达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
        3.1.1 植物材料
        3.1.2 菌株和载体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化学试剂
        3.1.5 自配试剂和常用培养基配方
    3.2 实验方法
        3.2.1 矮牵牛播种、继代和移栽
        3.2.2 CTAB法提取矮牵牛基因组DNA
        3.2.3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3.2.4 Trizol法提取矮牵牛总RNA和实时RT-PCR分析
        3.2.5 农杆菌介导矮牵牛叶片外植体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3.2.6 PhTCP14和PhTCP15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鉴定以及再生能力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hTCP14和PhTCP15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3.3.2 PhTCP14和PhTCP15基因结构域分析
        3.3.3 PhTCP14和PhTCP15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中实时定量分析
        3.3.4 超量表达PhTCP14和PhTCP15植株获得
        3.3.5 超量表达PhTCP15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
    3.4 讨论
        3.4.1 超量表达PhTCP15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促进作用不显着
        3.4.2 超量表达PhTCP14 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的作用预测
第4章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的定点敲除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4.1.1 植物材料
        4.1.2 菌株和载体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4.1.5 自配试剂和常用培养基配方
    4.2 实验方法
        4.2.1 植物材料处理与种植
        4.2.2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敲除载体载体构建
        4.2.3 农杆菌介导矮牵牛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鉴定
        4.2.4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植株鉴定以及再生能力测定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载体构建
        4.3.2 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植株获得
        4.3.3 PhTCP15单基因敲除转基因植株鉴定
    4.4 讨论
第5章 总结
    5.1 主要结果
    5.2 下一步计划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7)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矮牵牛外植体表面消毒
    1.2 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以及不定芽分化
    1.3 矮牵牛不定芽增殖培养
    1.4 矮牵牛不定芽诱导生根
    1.5 矮牵牛再生植株的移栽
    1.6 芳香矮牵牛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外植体表面消毒
    3.3 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及不定芽分化
    3.4 矮牵牛不定芽的增殖培养
    3.5 矮牵牛不定芽生根与移栽
    3.6 基础培养条件
    3.7 数据统计
作者贡献

(8)矮牵牛PhTFL1基因启动子特性分析及其下游基因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植物开花调控途径
        1.2.1 光周期途径
        1.2.2 春化途径
        1.2.3 自主途径
        1.2.4 年龄途径
        1.2.5 激素途径
        1.2.6 环境温度途径
    1.3 植物根系发育研究进展
        1.3.1 相关基因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1.3.2 激素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1.4 TFL1同源基因
        1.4.1 FT/TFL1基因家族
        1.4.2 TFL1基因研究进展
        1.4.3 TFL1蛋白行使功能的分子机制
        1.4.3.1 TFL1作为转录因子
        1.4.3.2 TFL1与囊泡运输
    1.5 VDAC基因在植物中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矮牵牛PhTFL1基因启动子特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1.1 植物材料
        2.2.1.2 菌株与载体
        2.2.1.3 主要试剂耗材
        2.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2 矮牵牛PhTFL1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2.2.3 启动子融合表达载体的转化与阳性鉴定
        2.2.3.1融合表达载体热击转化农杆菌EHA105
        2.2.3.2 矮牵牛PhTFL1启动子融合GUS报告基因稳定转化矮牵牛
        2.2.3.3 转基因植株DNA提取与PCR阳性鉴定
        2.2.4 矮牵牛PhTFL1 启动子GUS染色定性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分析
        2.3.2 矮牵牛遗传转化与阳性检测
        2.3.3 GUS染色定性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矮牵牛TFL1a干涉株系转录组测序及差异基因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植物材料
        3.2.2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3.1 转录组测序
        3.2.3.2 转录组数据处理
        3.2.3.3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与注释
        3.2.3.4 部分DEGs(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数据验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录组测序情况汇总
        3.3.1.1 原始数据质量统计
        3.3.1.2 基因表达量结果分析
        3.3.2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3.3.3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
        3.3.4 基于转录组数据的PhTFL1基因下游候选基因挖掘
        3.3.5 转录组数据的验证
    3.4 讨论
        3.4.1 植物激素对于矮牵牛根系发育以及植株生长的作用
        3.4.2 转录因子在矮牵牛根系发育中的作用
        3.4.3 PhTFL1基因可能影响相关通道蛋白
第四章 矮牵牛TFL1a互作基因VDAC2克隆和表达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1.1 实验植物材料
        4.2.1.2 菌株与载体
        4.2.1.3 主要试剂耗材
        4.2.1.4 主要仪器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2.2.1 矮牵牛PhVDACs参考基因序列获取与特异引物设计
        4.2.2.2 模板样品RNA提取
        4.2.2.3 模板样品cDNA的合成
        4.2.2.4 PCR扩增及产物的回收
        4.2.2.5 PCR产物连接p MD18-T Vector及测序
        4.2.2.6 矮牵牛PhVDACs基因序列分析
        4.2.2.7 矮牵牛PhVDAC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4.2.2.8 矮牵牛PhVDACs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矮牵牛PhVDAC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4.3.3 矮牵牛PhVDAC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4.3.4 矮牵牛PhVDAC基因的表达模式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分子育种技术创制高香型矮牵牛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植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概述
    1.2 观赏植物主要香气物质生物合成途径
        1.2.1 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
        1.2.2 苯环类/苯丙烷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
        1.2.3 脂肪酸衍生物生物合成途径
    1.3 萜类和苯环类/苯丙烷类香气物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萜类合成酶基因
        1.3.2 苯环类/苯丙烷类合成途径结构基因
        1.3.3 苯环类/苯丙烷类合成途径转录因子
    1.4 矮牵牛研究现状
        1.4.1 矮牵牛概述
        1.4.2 矮牵牛‘Mitchell Diploid’香气物质研究现状
    1.5 分子育种技术在花香育种中的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花特异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花特异表达启动子的获得
        2.2.2 花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构建pK7FWG2.0-proCbLIS载体
        2.3.2 构建pK7FWG2.0-LisPro:JsTPS4 载体
    2.4 小结
第三章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的获得及初步鉴定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3.1.3 组织培养培养基配方
        3.1.4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pK7FWG2.0-LisPro:JsTPS4 载体转化农杆菌
        3.2.2 植物表达载体pK7FWG2.0-LisPro:JsTPS4 转化矮牵牛
        3.2.3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基因组DNA提取及抗性基因PCR检测
        3.2.4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JsTPS4 表达量测定
        3.2.5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1代的获得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的获得
        3.3.2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植株形态观察
        3.3.3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基因组DNA抗性基因检测
        3.3.4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0代JsTPS4 表达量测定
        3.3.5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1代筛选
        3.3.6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1代植株形态观察
        3.3.7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T1代基因组DNA抗性基因检测
    3.4 小结
第四章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香气测定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香气物质提取
        4.2.2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香气物质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RNA的提取及c DNA第一链的合成
        5.2.2 荧光定量PCR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荧光定量PCR引物检测
        5.3.2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PhEPSPS、PhCM1、PhADT、PhPAAS、PhPAL、PhKAT1、PhBPBT、PhBMST1 表达模式分析
        5.3.3 转基因矮牵牛材料转录因子PhODOⅠ、PhEOBⅠ、PhEOBⅡ表达模式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6.1 总结
    6.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矮牵牛概述
        1.1.1 生长习性
        1.1.2 繁殖方法
        1.1.3 杂交育种
        1.1.4 园林应用
    1.2 矮牵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2.1 外植体选取
        1.2.2 培养基选取
        1.2.3 组织培养条件及应用
    1.3 矮牵牛原生质体分离研究进展
        1.3.1 原生质体的简介
        1.3.2 原生质体的分离
        1.3.3 原生质体的培养
        1.3.4 原生质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矮牵牛愈伤组织的诱导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穴盘播种育苗
        2.2.2 种子培育无菌苗
        2.2.3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4 愈伤组织的显微观察
    2.3 讨论
        2.3.1 不同播种时期对穴盘育苗的影响
        2.3.2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3 不同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3.4 愈伤组织的异常生长状态
        2.3.5 不同继代时间的愈伤组织显微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培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分离
        3.2.2 矮牵牛原生质体的培养
    3.3 讨论
        3.3.1 愈伤组织培养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3.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3.3 酶液组合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3.4 渗透压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3.5 酶解材料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3.6 不同处理对矮牵牛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4.2 展望
图版
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四、矮牵牛的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铅胁迫对矮牵牛生理特性的影响[D]. 李嘉敏. 西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A型低聚原花青素的检测、转化研究及应用[D]. 李唯. 江南大学, 2021(01)
  • [3]矮牵牛梅林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J]. 张洁,郑益平,杨成龙,林觅,林智敏. 福建农业科技, 2021(05)
  • [4]通过混池转化快速筛选目标菊花脑MYB基因的方法初探[D]. 陈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5]miR319靶TCPs基因突变和超表达对矮牵牛植株再生的影响及再生相关基因表达分析[D]. 徐小晶. 西南大学, 2021(01)
  • [6]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D]. 甘茂. 西南大学, 2021(01)
  • [7]芳香型矮牵牛‘Carpet Blue’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J]. 张忠强,张海泉,李俊豪,罗嘉亮,杨姝婷,张雅静,郝瑞杰. 分子植物育种, 2021(03)
  • [8]矮牵牛PhTFL1基因启动子特性分析及其下游基因挖掘[D]. 刘高.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分子育种技术创制高香型矮牵牛的初步研究[D]. 何弦.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10]矮牵牛愈伤组织诱导及原生质体分离培养[D]. 王梦茹.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矮牵牛组织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