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进勤务管理 提高执勤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敬敏[1](2020)在《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犯罪手段日趋复杂,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在正式民警人手不足的背景下,公安机关辅警队伍应运而生。不过,如何规范和改进辅警队伍管理是一个全新且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LQ县社会治安现状,之后详细介绍了LQ县公安局辅警队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指出了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组织身份问题、招培程序问题、考核晋升问题、待遇保障问题、工作压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结合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和基层实践经验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辅警法律地位不明确、辅警管理机制不健全、晋升考核机制不健全、职业保障机制不完备、勤务管理模式不合理等五个方面。基于上述的分析和总结,论文提出了LQ县公安局辅警队伍管理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具体包括:第一,用制度规范加强管理,明确辅警的法律地位和身份职责权限;第二,健全规范辅警管理体制,建立规范长效的招录培训机制;第三,构建合理的晋升激励和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第四,完善辅警职业保障体系,提高辅警工资福利待遇水平;第五,建立合理的勤务管理和休假机制,积极营造关爱辅警的良好氛围。本文的研究内容有助于实现警务辅助人员队伍的良性发展,为LQ县社会治安水平的提高提供基本的警务保障力量,同时也为其他市县地区辅警规范管理提供有益借鉴,助力平安中国的建设。
秦婷婷[2](2020)在《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国家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公众对边防检查管理与服务的期望日益提高。一方面,中国护照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国内走出去”、“国际走进来”意愿持续提升,出境旅游人数居世界第一位,通关效率与体验面临挑战;另一方面,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恐怖主义频繁转移阵地,“三非”问题出现新型案例,口岸管控质量面临威胁。空港口岸作为最便捷高效的交通枢纽承担着大部分客流的任务,服务与管控的矛盾更为突出,将“精细化管理”引入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中,是实现边防检查管理现代化、缓解管控服务矛盾的重要抓手。通过综合运用边防检查的各项资源,强化协作,提高执行力,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精细化管理是源于美国、成熟于日本的一种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上取得了卓越成效。精细化管理理念中“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层层递进,是打造边检队伍正规化的实现路径。现阶段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政府部门应用还不成熟,多出现在公安部门、海关部门。边检机关虽然未正式引入精细化管理,但其公安队伍的属性有着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天然条件,自1998年职业化改革以来的探索为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因此,空港口岸边防检查引入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通关效率和管控质量,还能丰富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查阅和收集了大量与精细化管理、边防检查等有关的资料,分别归纳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的视角、内容、方法,反映精细化管理应用于公共管理领域以及边防检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立足于边防检查执法执勤矛盾,从空港口岸的特点出发,结合精细化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以及政务流程再造理论,分析得出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诉求。以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现有探索为基础,本文在对BY口岸的实证分析中发现,空港口岸在边防检查管理中存在职能目标偏移、规则模糊粗放、配套机制不完善、管理文化不够精细等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有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全能型”履职存在差距、旅客沟通不畅、体制机制受限、行业特点等五个方面。为此,本文就如何实现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即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促进管理文化精细化;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促进管理目标精细化;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促进管理规则精细化;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促进管理标准精细化;以检查考核为抓手,促进管理培训精细化。
解杰[3](2020)在《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智慧时代到来,警务工作不断向着高效率方向发展。治安巡逻作为公安机关主要勤务方式,其效率高低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与此同时,违法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并呈现智能化趋势,传统治安巡逻勤务面临巨大挑战。另一方面,疫情防控等工作暴露出传统治安巡逻勤务许多职业风险。因此,公安机关如何顺应时代变化,促进治安巡逻勤务效率变革,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严峻的违法犯罪态势,是亟待研究的问题。为有效提高治安巡逻勤务效率,本文展开对治安巡逻勤务效率各影响因素的评估。治安巡逻勤务的职责和目的包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估治安巡逻勤务效率,应同时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所以,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来构建治安巡逻勤务效率评估指标体系,以效率为目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视角,深入分析治安巡逻勤务在勤务方案、素质培训、支撑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效率的策略,然后以海南省治安巡逻勤务为实证对象,验证其可行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研究现状,分析研究国内外学者文献专着,介绍T.A.P.理论、无增长改善论、情报导向警务论。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三,构建出一个由目标和三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二十七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效率评估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估指标体系内各层级指标权重。第四,对治安巡逻勤务效率提出改进建议。第五,通过对实证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海南省治安巡逻勤务效率各层级指标得分。最后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改进策略:融合警用巡视机器人、警用无人机、大数据资源等智慧警务方案提升治安巡逻勤务效率。
谭坤[4](2020)在《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文中提出基层公安机关执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实行领导带班、民警值班轮换制度,保证每班次有充足警力值班。但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警力需求与目前警力资源的限制之间的矛盾,以及实时接处警、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客观需要,要求基层公安机关采取合理的排班模式提高现阶段的警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基层警务工作中,警情案情的发生率随时间动态变化,公安机关现行的固定时间排班模式并不能满足警情案情的时变需求。因此出现警情案情高峰时段警力严重不足,案件等待时间过长,而在警情案情低峰时段公安机关基层民警工作时间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基于警情主导警务的指导思想,考虑动态警力需求,引入排队论理论,并以社会成本最低为目标,对传统模型进行改善,然后建立动态需求下的警力排班模型,得到模型下的优化警力排班计划,为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资源配置优化提供了一个现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而言,本章第一章中引入了当前基层公安机关排班存在的问题,整理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第二章中介绍了基层公安机关时变动态排班中的相关概念,讨论了现有的基层公安机关排班模式与影响因素,指出动态时变需求排班模式在实践中必要性。第三章通过引入排队论的经典M/M/1/∞警力模型与M/M/N/∞警力模型后,根据公安工作实际特点完善了警力模型成本公式。新模型成本公式明确了社会最优成本与基层公安机关警情处置效率、警情案情发生频率以及处置与滞留成本三个方面有关,并从这三个层面对比分析了两班制和三班制排班模式优缺点。第四章本文以杭州市某派出所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论证了动态排班模型有效性。最终研究结果表明:新排班模型在社会成本最低约束条件下,使民警轮休时长明显增加,工作负荷减少。最后关于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1)优化排班警力保障,增加警力规模,从而控制警情处置与滞留成本。(2)推广智慧警务应用,提高警务效率,提高基层公安机关案情处置效率。(3)健全动态排班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警力配置频率与警情案情发生频率相匹配。
李江北[5](2019)在《基于信息化的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作为集智能化、自动化的新兴社会生产力,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以及辅助管理决策产生了深刻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各种行为的效率。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系统以其考核指标数据采集、统计、计算及反馈自动化、及时性等优点,成为不少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个别机关行政单位也尝试推进绩效管理体系由传统的人工模式向计算机信息化模式的转型,引入网络化的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工具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本文通过对绩效考核相关基础理论、国内外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研究现状,C市公安交管部门及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现状、基础信息化建设进行论述分析,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法等分析发现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成因。充分发挥公安交通综合集成管理系统等载体的信息采集多源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等优势,提出信息化考核体系的必要性和技术条件,从路面交警的执勤执法活动中自动抽取各类工作数据,来对路面交警工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量化考评。这种方案最大程度地节约了物力,解放了人力,使考核过程及结果公平公正公开,有利于激发交警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交警的工作效率。
柳钰莹[6](2019)在《我国勤务辅警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公安机关警力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在中央严格控制公安编制的情况下,借助勤务辅警的力量进行社会安全治理的做法己呈盛行之势。勤务辅警的历史前身可以追溯到治安联防组织时期。勤务辅警参与执法行为应当界定为行政协助理论中的行政辅助行为。勤务辅警执法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规制勤务辅警执法的法制体系不完善,具体体现在未形成规制勤务辅警执法的统一法律制度、勤务辅警执法权力边界模糊、勤务辅警执法程序不规范;勤务辅警执法配套管理保障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勤务辅警执法准入培训考核机制欠缺、辅助警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勤务辅警伤亡的抚恤保障机制不健全;勤务辅警执法责任承担与监督机制缺位,具体体现在勤务辅警违法执法的追责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执法监督机制。本文运用有关勤务辅警执法管控的内部控制理论和合同管理理论,提出将过去传统的以保障勤务辅警执法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为健全规制勤务辅警执法的法制、完善勤务辅警执法的配套保障、改进勤务辅警执法责任承担与监督机制的“三位一体”规制机制。该规制机制强调防控勤务辅警盲目、低质量扩招,避免勤务辅警长期聘用、收入过快增长带来的财政负担,要合理引入考核评价与退出机制,实现稳步对其清理整顿。建议在立法层面对公安机关聘用勤务辅警辅助执法的权限加以限制,厘清勤务辅警职权边界,完善勤务辅警执法的程序机制;完善勤务辅警执法的准入培训考核机制,优化辅助警力资源配置,建立勤务辅警权利保障和约束机制;明确公安机关、勤务辅警、带班民警对违法辅助行为所应具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建立相对独立的监督追责机制和引入多元主体监督机制,以期对我国勤务辅警执法的法治化建设有所裨益。
顾扬[7](2019)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成为聚集人口、资源、产业的最大平台,城市机动车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的态势,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对城区交警系统勤务提出了新的挑战。交警勤务是一个城市在某个阶段的特征表现。当交警勤务不适应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步伐和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安全文明畅通出行需求时,改革交警勤务就应成为必然。滨州市作为我国中小型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城区的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秩序混乱、交警勤务效能低下等问题逐渐凸显,交警勤务越来越跟不上短时间内发生巨变的客观形势的需要,影响了交警的形象,降低了市民满意度,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桎梏。因此,改革城区交警勤务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必然。如何更有效地改革城区交警勤务,不断提升交警系统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成为滨州市交警系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公共管理是政府管理领域新的实践,它几乎颠覆了传统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并在西方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浪潮。尽管它仍未获得一个良好的概念体系,但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已显露无疑。将市场竞争机制融入公共管理,是其与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最大的不同。通过实施绩效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将集中权力分散,调动了公共管理部门内部人员和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了活力,从而使行政效率、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交警作为公安机关的重要警种,也是行政机关和公共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公共管理打破了传统行政治理理念的桎梏,为城区交警勤务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借鉴新公共管理这一独特视角,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赴滨州市城区开展实地座谈及调研,并将新公共管理应用于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的实践中,阐释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分析其改革后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改革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的意见和建议。
林木钧[8](2019)在《基于Spring Boot的武警中队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军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武警部队基层单位的日常办公及管理中,成为了武警部队建设的重要课题。在充分了解部分基层中队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本文研究并设计一个集办公、管理、辅助决策于一体的武警中队综合管理系统。本系统实现了人员管理、日常办公和执勤管理等基本功能。同时,结合基层中队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就以下内容进行研究。(1)系统框架架构的选取和设计。部队信息系统对安全性和响应速度指标要求较高。本文采用Spring Boot+Mybatis框架作为系统总体架构。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对,该组合架构在安全性、响应速度等方面优于Spring+Struts+Hibernate组合(SSH框架)和Spring+Spring MVC+Mybatis组合(SSM框架)。在架构内部设计上,采用分层模式进行设计。(2)人员评估模型的设计和实现。人员评估是武警基层中队常见的一项事务。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部队人员评估模型。该模型具有指标全面、客观公正和透明度高的特点,主要用于武警部队基层单位年终评奖、入党推优、转改士官等场合,有利于辅助部队更好地进行决策管理。(3)自动排岗模型的设计和实现。武警部队以执勤工作为中心,岗表编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具有编组包班次特色的自动排岗模型。该模型具有资源消耗少、排岗效率高的特点,主要用于辅助部队进行日常排岗工作。本系统的研发遵循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法。使用Spring Boot+Mybatis作为系统总体框架架构,开发简便快捷;利用MVC设计模式和分层设计的思想进行开发,项目结构清晰,模块间的耦合度低;利用Maven进行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和管理方便。同时,前端视图层使用Html+CSS+Thymeleaf技术,采用B/S模式,方便用户操作和使用系统。
罗晓彬[9](2018)在《武警部队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研究 ——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安保任务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建设越来越好的特定历史时期,如何扩大国家影响、树立国家形象,参与世界事务、传递中国声音,如何确保国家从一个经济大国向一个军事强国顺利并快速转变,是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组织承办了很多国际性重大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天津夏季达沃斯、杭州G20峰会、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等,这些活动级别高、范围广、规模大、时间长、要求严,组织难度大,安全压力大,不仅考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考验一个国家和政府的执政水平和管理水平。因此,党和国家、各级政府对境内举行的各类重大活动安保任务高度重视,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以赴组织每次活动,确保每次活动安全顺利、出众出彩,达到预期的效果。武警部队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使命,是重大会议活动安全保卫的中坚力量,是重大活动安全保卫任务中不可替代的保障。政治工作是安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安保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具有服务保证和直接作战的双重功能。因此,研究分析武警部队遂行安保活动中政治工作现状,明确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及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探索如何加强政治工作能力建设,并重点研究如何有效发挥政治工作在武警部队安保任务执行中所起的服务保证和直接作战功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为了全面掌握武警基层部队遂行博鳌亚洲论坛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现状,主要采取调查分析的方法对目前的政治工作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博鳌年会勤务政治工作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尽可能地形成较为完备的思维方法、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不仅可以丰富博鳌年会勤务政治工作理论成果、创新博鳌年会勤务政治工作办法、完善博鳌年会勤务政治工作流程、提供博鳌年会勤务政治工作范式,还可以为同类活动安保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彭怀军[10](2018)在《城市道路交通警力资源部署与指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交通警力资源缺乏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矛盾日益加剧,给交通管理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改革传统的粗放型交通勤务工作模式,实现交通勤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交通管理部门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主要目标,也是科技工作者积极努力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内容。本文运用复杂网络、现代综合评价方法、线性规划、人工智能算法等相关理论方法,研究了交通警力资源部署的定点岗位识别和责任区划分,以及在交通应急处置中警力动态调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重点阐述了定点岗位识别的方法,网格化勤务管理的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以及基于执勤状态的警力指挥调度关键技术。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出了应用于交通警力资源部署定点岗位识别的交通网络路口节点关键性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根据定点岗位识别影响的动态和静态影响因素,应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数据构建拓扑结构和运行状态两类交通网络模型;结合不同交通网络模型中节点重要性指标的实际意义,提出了不同种类的路口节点关键性指标,构建了一套综合反映路口多方面特征的定点岗位识别路口节点关键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体系的多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定点岗位识别中各路口节点关键度评估结果;应用北京市交通网络实际数据进行的实验,构建了拓扑结构网络模型和运行状态网络模型,验证了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以及综合评价方法的有效性。2)提出了网格化勤务管理中以出警时间为标准,进行警力部署的责任区划分的方法提出了应用基本二元覆盖模型集合覆盖模型SCM和最大覆盖模型MCM解决无资源限制和资源受限的两类交通警力部署问题,并构建了基于覆盖度的扩展集合覆盖模型ESCM;揭示了 MCM中限定的部署警力数量应不大于SCM求得的全覆盖最小警力资源数量的关联性,揭示了 MCM和ESCM是求解不同条件下覆盖问题的模型,可以组合形成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TOLPM,MCM和ESCM是TOLPM两个单目标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模型;基于二元覆盖模型在时空特性的扩展,构建了动态覆盖模型的MCM和ESCM,分析了动态覆盖模型的时间非连续性;构建了已部署警力的二元覆盖和动态覆盖模型;针对提出的基本二元覆盖模型、动态覆盖模型以及已部署警力的覆盖模型,阐述了求解这些模型的线性规划法和遗传算法,重点探讨了遗传算法关键步骤和约束条件处理方法,实现不同MCM和ESCM模型的快速求解;通过算法实现和应用交通网络数据的计算实验,完成了覆盖模型和求解算法相关研究内容的验证。3)提出了基于交警执勤状态的警力资源指挥调度方法,研究了方法中交警执勤状态获取和警力资源调度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执勤状态的警力指挥调度方法,通过对交警位置和执勤信息的分析,获取交警执勤状态,结合事件位置、交通状况,及时有效的搜索和调派警力资源;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交警个体执勤行为分析方法,实现交警执勤状态的自动判定,提升了动态警力资源调度的有效性;结合动态交通网络特征,提出了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最短路径求解优化算法进行警力资源快速搜索和路径规划,阐述了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和误差控制方法,并提出了应用非线性插值法计算误差控制参数的方法;提出了逆Dijkstra算法进行最近警力资源搜索;最后通过算法实现和实际数据实验,验证了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优化Dijkstra算法与逆Dijkstra算法的可行性、计算效率。本文研究成果充实了我国交通勤务管理领域的相关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为城市道路交通勤务模式优化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道路交通警力资源合理部署和交通应急警力动态调度提供技术手段,为智能化交通勤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对建立科学、智能和高效交通勤务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改进勤务管理 提高执勤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进勤务管理 提高执勤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框架 |
第2章 相关基本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辅警 |
2.1.2 辅警管理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2.2.2 激励理论 |
第3章 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LQ县治安现状 |
3.1.1 LQ县基本概况 |
3.1.2 LQ县治安管理现状 |
3.2 LQ县公安局辅警队伍概况 |
3.2.1 .LQ县公安局辅警基本概况 |
3.2.2 LQ县公安局辅警基本特点 |
3.3 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组织身份问题 |
3.3.2 招培程序问题 |
3.3.3 考核晋升问题 |
3.3.4 待遇保障问题 |
3.3.5 工作压力问题 |
第4章 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1 辅警法律地位不明确 |
4.1.1 辅警管理法律法规缺失 |
4.1.2 辅警身份认同感缺失 |
4.2 辅警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1 缺乏统一规范的招录机制 |
4.2.2 缺乏健全的教育培训机制 |
4.3 晋升考核机制不健全 |
4.3.1 缺乏规范的晋升机制 |
4.3.2 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 |
4.4 职业保障机制不完备 |
4.5 勤务管理模式不合理 |
4.5.1 工作强度大 |
4.5.2 社会认可度低 |
第5章 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改进对策和建议 |
5.1 用制度规范加强管理 |
5.1.1 明确辅警的法律地位 |
5.1.2 明确辅警身份和职责权限 |
5.2 健全规范辅警管理体制 |
5.2.1 建立统一规范的招录制度 |
5.2.2 建立常态化的教育培训机制 |
5.3 构建合理的晋升考核机制 |
5.3.1 建立完善的晋升激励机制 |
5.3.2 完善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 |
5.4 完善辅警职业保障体系 |
5.4.1 提高辅警工资福利待遇水平 |
5.4.2 建立抚恤和健康管理制度 |
5.5 建立合理勤务管理机制 |
5.5.1 建立合理的勤务和休假机制 |
5.5.2 积极营造关爱辅警的良好氛围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3 政务流程再造理论 |
2.3 理论架构 |
第三章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具体目标诉求 |
3.1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3.2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规则 |
3.3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训练 |
3.4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检查和考核 |
3.5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精细化管理的文化 |
第四章 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现状 |
4.1 边防检查管理改革历程 |
4.1.1 出入境边防检查制度探索确立期 |
4.1.2 职业化改革探索期 |
4.1.3 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
4.1.4 适应新形势的出境入境管理法 |
4.1.5 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 |
4.2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职能履行 |
4.2.1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职能架构 |
4.2.2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实施 |
4.3 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分析 |
4.3.1 当前文化理念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
4.3.2 当前职能目标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
4.3.3 当前规则制度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
4.3.4 当前训练教育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
4.3.5 当前检查考核与精细化管理的匹配性分析 |
第五章 精细化管理视野下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个案分析 |
5.1 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措施及成效 |
5.1.1 借力大数据,为管控与效率保驾护航 |
5.1.2 严格落实各项政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
5.1.3 加强热点宣传,提升服务质量 |
5.2 对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的问卷调查和访谈 |
5.2.1 旅客视角下的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问卷调查 |
5.2.2 民警视角下的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问卷调查 |
5.2.3 民警视角下的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访谈实施 |
5.2.4 精细化管理视野下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存在问题 |
5.3 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3.1 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
5.3.2 “全能型”履职存在差距 |
5.3.3 与旅客沟通不畅 |
5.3.4 体制机制受限 |
5.3.5 行业特点突出 |
第六章 国内外边防检查管理经验借鉴 |
6.1 服务精细化的经验 |
6.2 信息技术精细开发的经验 |
6.3 管理体制机制精细化的经验 |
6.4 对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优化的启示 |
第七章 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优化路径选择 |
7.1 以理念转变为先导,促进管理文化精细化 |
7.2 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促进管理目标精细化 |
7.3 以流程管理为主线,促进管理规则精细化 |
7.4 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促进管理标准精细化 |
7.5 以检查考核为抓手,促进管理培训精细化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调查问卷(旅客) |
附录二 :BY口岸边防检查管理调查问卷(民警) |
附录三 :BY口岸边检民警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际视野 |
1.2.2 国内视域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层次分析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实证调查法 |
1.6.4 模糊综合评价法 |
1.7 相关概念解析 |
1.7.1 治安巡逻勤务 |
1.7.2 效率、效能、效益 |
1.7.3 效率与治安巡逻勤务的关系 |
1.7.4 治安巡逻勤务效率 |
1.7.5 智慧警务 |
1.8 主要理论依据 |
1.8.1 T.A.P.理论 |
1.8.2 无增长改善论 |
1.8.3 情报导向警务论 |
2 治安巡逻勤务的运行与效率影响因素 |
2.1 治安巡逻勤务面临的挑战 |
2.1.1 违法犯罪手段智能化 |
2.1.2 社会安全风险增高 |
2.1.3 流动人口管控难度大 |
2.1.4 社会面治安冲突 |
2.1.5 治安预防意识薄弱 |
2.2 治安巡逻勤务的运行 |
2.2.1 警务指挥调度流程 |
2.2.2 警力配置 |
2.2.3 巡逻路线设计 |
2.2.4 警务技术、装备保障 |
2.3 治安巡逻勤务的适应性因素 |
2.3.1 警情反应时间 |
2.3.2 治安巡逻勤务主体 |
2.3.3 治安巡逻勤务职责 |
2.3.4 治安巡逻勤务技术、装备 |
3 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的评估 |
3.1 效率评估的作用 |
3.2 效率评估指标构建原则 |
3.2.1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3.2.2 实用性原则 |
3.2.3 目的方向性原则 |
3.2.4 独立性原则 |
3.2.5 客观原则 |
3.2.6 区域性原则 |
3.3 指标的确定 |
3.4 对各级评估指标的阐释 |
3.4.1 勤务方案层设计 |
3.4.2 素质方案层设计 |
3.4.3 支撑保障层设计 |
3.5 评估过程 |
3.6 各层级指标权重测算 |
3.6.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3.6.2 建立两两对比判断矩阵 |
3.6.3 计算特征向量、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3.6.4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
4 提高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的建议 |
4.1 |
4.1.1 融合警用巡视机器人智能优势 |
4.1.2 发挥警用无人机高空优势 |
4.1.3 汇入大数据资源优势 |
4.1.4 激发警力潜能 |
5 海南省治安巡逻勤务效率实证分析 |
5.1 实证分析对象选取以及原始数据采集 |
5.2 评估指标原始数据的处理 |
5.2.1 设定评价集 |
5.2.2 调查问卷评分 |
5.3 结论分析 |
5.3.1 勤务方案 |
5.3.2 素质培训 |
5.3.3 智慧科技 |
5.4 融合智慧警务提高海南省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的对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附录B 指标得分调查问卷 |
致谢 |
(4)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思路 |
1.2.3 技术路线图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警力资源优化研究现状 |
1.3.2 动态时变理论研究 |
1.3.3 警察排班研究现状 |
1.3.4 排队论理论在公安学中运用研究 |
1.3.5 研究现状评述 |
2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阐述 |
2.1.1 基层公安机关 |
2.1.2 警察排班 |
2.2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理论基础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警力公共物品理论 |
2.2.3 排队论理论 |
2.3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影响因素 |
2.3.1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3.2 工作量 |
2.3.3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3.4 派出所排班基本分工 |
2.4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现状 |
3 基层公安机关排队问题分析与模型构建 |
3.1 排队论模型简介 |
3.2 M/M/1/∞警力模型 |
3.2.1 M/M/1/∞警力模型简介 |
3.2.2 M/M/1/∞警力模型构建 |
3.2.3 M/M/1/∞警力模型成本 |
3.3 M/M/N/∞警力配置模型 |
3.3.1 M/M/N/∞警力模型构建 |
3.3.2 M/M/N/∞警力模型成本 |
3.4 基于排队论的排班模式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4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的实证研究 |
4.1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描述 |
4.1.1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优化 |
4.1.2 基层公安机关排班问题约束条件 |
4.2 实证研究-以X派出所为例 |
4.2.1 X派出所辖区基本状况 |
4.2.2 X派出所警力配置现状 |
4.2.3 X派出所受理警情分析 |
4.3 数据整理与处理 |
4.3.1 确定模型参数 |
4.3.2 数据分析 |
4.4 结论分析 |
5 政策建议 |
5.1 优化排班警力保障 |
5.1.1 利用市场力量完善公安机关人力资源体系 |
5.1.2 辅警人员纳入排班执勤 |
5.1.3 民警轮岗培训打破警种隔阂 |
5.2 推广智慧警务应用 |
5.2.1 智慧警务保障排班运行机制 |
5.2.2 智慧警务创新排班方法 |
5.2.3 智慧警务创新排班理念 |
5.3 健全动态排班的法律法规体系 |
5.3.1 完善基层公安机关排班工作运行体系 |
5.3.2 制定动态排班的实施细则 |
5.3.3 完善排班考核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信息化的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绩效考核相关理论 |
2.1 绩效考核基础理论 |
2.1.1 绩效考核概念 |
2.1.2 绩效考核分类 |
2.1.3 绩效考核方法 |
2.1.4 绩效考核流程 |
2.2 信息化与绩效考核 |
2.2.1 信息化对绩效考核的作用 |
2.2.2 信息化对绩效考核的要求 |
2.3 警察绩效考核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研究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背景与现状分析 |
3.1 C市公安交管部门简介 |
3.1.1 C市道路交通管理概况 |
3.1.2 C市公安交警机构设置 |
3.1.3 C市公安交警信息化建设现状 |
3.2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现状 |
3.2.1 考核机制 |
3.2.2 考核指标 |
3.2.3 考核流程 |
3.2.4 考核结果运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 |
4.1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的调查研究 |
4.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
4.1.2 问卷调查的对象与方式 |
4.1.3 问卷调查的信度效度检验 |
4.1.4 问卷调查结果的汇总 |
4.2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
4.2.1 传统考核数据统计效率低 |
4.2.2 考核指标缺少公平性 |
4.2.3 绩效考核流程繁琐 |
4.2.4 考核结果反馈被忽视 |
4.3 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存在问题成因 |
4.3.1 缺乏实时动态数据采集 |
4.3.2 考核指标未充分说明和公示 |
4.3.3 缺乏高效信息化考核流程 |
4.3.4 缺失对考核结果展示和运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信息化的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的方案设计 |
5.1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运作体系的必要性和技术条件 |
5.1.1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运作体系的必要性 |
5.1.2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运作体系的技术条件 |
5.2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案 |
5.2.1 考核信息自动实时采集分析 |
5.2.2 基于信息化的指标公示说明 |
5.2.3 基于信息化系统的考核流程 |
5.2.4 绩效考核结果的信息化反馈与运用 |
5.3 基于信息化的绩效考核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5.3.1 组织保障 |
5.3.2 人员保障 |
5.3.3 制度保障 |
5.3.4 培训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满意度的调查问卷 |
(6)我国勤务辅警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我国勤务辅警制度概述 |
(一) 勤务辅警的概念界定 |
(二) 我国勤务辅警制度的历史前身 |
(三) 我国勤务辅警制度现状 |
二、勤务辅警执法行为的法律属性分析 |
(一) 勤务辅警执法行为不属于行政授权行为 |
(二) 勤务辅警执法行为不属于行政委托行为 |
(三) 勤务辅警执法行为属于行政辅助理论上的行政辅助行为 |
1. 勤务辅警不能独立行使执法权 |
2. 勤务辅警不承担其执法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
3. 勤务辅警的执法行为具有临时性和辅助性特质 |
4. 现有法律己对勤务辅警的行政助手地位作出规定 |
三、我国勤务辅警执法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我国勤务辅警执法的成效 |
1. 缓解地方警力资源配置不平衡的问题 |
2. 强化行政执法的社会监督 |
3. 勤务辅警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的有效形式 |
(二) 我国勤务辅警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规制勤务辅警执法的法制体系不健全 |
2. 勤务辅警执法配套管理保障不完善 |
3. 勤务辅警执法责任承担与监督机制缺位 |
四、我国勤务辅警执法问题的破解对策 |
(一) 基于勤务辅警执法管控理论的思考 |
1. 内部控制理论 |
2. 合同管理理论 |
(二) 健全规制勤务辅警执法的法制 |
1. 在立法层面对公安机关聘用勤务辅警辅助执法的权限加以限制 |
2. 厘清勤务辅警职权边界 |
3. 完善勤务辅警执法程序机制 |
(三) 完善勤务辅警执法的配套保障 |
1. 健全勤务辅警执法的准入培训考核机制 |
2. 优化辅助警力资源配置 |
3. 建立勤务辅警权利保障和约束机制 |
(四) 改进勤务辅警执法责任承担与监督机制 |
1. 明确勤务辅警违法辅助行为的责任承担 |
2. 建立有效的勤务辅警执法监督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勤务 |
2.1.2 交警勤务概念 |
2.2 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观点 |
2.2.1 新公共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
2.2.3 城区交警勤务改革中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适用性 |
第三章 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分析 |
3.1 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背景 |
3.2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滨州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的举措 |
3.2.1 解决影响市民满意度的突出问题 |
3.2.2 政府在人、财、物上予以适当倾斜支持 |
3.2.3 初步建立市场竞争格局 |
3.2.4 完善责任制和考核制 |
3.2.5 改革用警体制机制 |
3.2.6 努力掌握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 |
3.3 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取得的成效 |
3.3.1 市民满意度显着提升 |
3.3.2 交警勤务客观上获得了部分保障 |
3.3.3 交警提高了履职能力,节约了财政成本 |
3.3.4 勤务效能实现一定程度提升 |
3.3.5 基层力量和社会资源得到更多利用 |
3.3.6 勤务预防性和前瞻性有所增强 |
3.4 滨州市城区交警勤务改革存在的问题 |
3.4.1 市民满意度仍有上升空间 |
3.4.2 政府“掌舵”作用未能充分彰显 |
3.4.3 市场竞争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
3.4.4 制约勤务效能提升的核心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
3.4.5 授权不广泛、不充分 |
3.4.6 城区交通治理前瞻性和预见性有待进一步增强 |
第四章 优化升级城区交警勤务的建议 |
4.1 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全心全意“创满意” |
4.2 建言献策,推动强化政府“掌舵”作用 |
4.3 开拓思路,健全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
4.4 抓住关键,实行更彻底的效率变革 |
4.5 群策群力,实行更广泛、更充分地授权 |
4.6 着眼长远,进一步增强交通治理前瞻性预见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Spring Boot的武警中队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全文的组织结构 |
2 主要技术概述 |
2.1 Spring Boot框架 |
2.2 MyBatis框架 |
2.3 MVC设计模式 |
2.4 Thymeleaf模板引擎 |
2.5 模糊层次分析法 |
2.6 遗传算法 |
2.7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分析 |
3.1.1 系统总体用例分析 |
3.1.2 主要业务流程分析 |
3.1.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1.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2 人员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3 日常办公功能需求分析 |
3.4 执勤管理功能需求分析 |
3.5 部队人员评估需求分析 |
3.6 部队自动排岗需求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
4.3 系统框架架构选取与设计 |
4.4 人员管理模块设计 |
4.5 日常办公模块设计 |
4.6 执勤管理模块设计 |
4.7 部队人员评估模型设计 |
4.7.1 设计思路和流程 |
4.7.2 人员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4.7.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7.4 评价集的设计 |
4.7.5 单因素模糊评价和模糊合成运算 |
4.8 部队自动排岗模型设计 |
4.8.1 设计思路和流程 |
4.8.2 编码和约束条件设置 |
4.8.3 目标函数与适应度函数设计 |
4.8.4 选择、交叉、变异操作设计 |
4.8.5 终止条件和主要参数设置 |
4.9 数据库设计 |
4.9.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9.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4.10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 |
5.1 网络拓扑结构 |
5.2 数据库连接实现 |
5.3 用户登录实现 |
5.4 人员管理功能实现 |
5.5 日常办公功能实现 |
5.6 执勤管理功能实现 |
5.7 部队人员评估实现 |
5.7.1 L市 A县中队年终“优秀士兵”评选 |
5.7.2 人员评估打分 |
5.7.3 模糊关系矩阵和模糊合成运算 |
5.7.4 部分结果展示和分析 |
5.8 部队自动排岗实现 |
5.8.1 L市 C县中队岗表编排简介 |
5.8.2 勤务编组实现 |
5.8.3 自动排岗实现 |
5.8.4 执勤岗表具体实现 |
5.9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概述 |
6.2 功能测试 |
6.3 性能测试 |
6.3.1 响应速度 |
6.3.2 并发用户数 |
6.3.3 安全保密性 |
6.3.4 实用性和可扩展性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武警部队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研究 ——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安保任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二章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相关概念界定 |
2.1 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内涵及特点 |
2.1.1 重大活动安保工作内涵 |
2.1.2 重大活动安保工作特点 |
2.2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概念及特征 |
2.2.1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概念 |
2.2.2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内涵 |
2.2.3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 |
2.2.4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基本特征 |
2.3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
2.3.1 准备阶段政治工作 |
2.3.2 实施阶段政治工作 |
2.3.3 结束阶段政治工作 |
第三章 中外重大安保任务中思想工作实践及启示 |
3.1 国外重大安保任务中思想工作实践 |
3.1.1 美国 |
3.1.2 英国 |
3.1.3 法国 |
3.2 我国重大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实践 |
3.3 中外重大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启示 |
第四章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的问题分析 |
4.1 面临的形势及特点 |
4.1.1 参勤官兵思想越来越多元,思想政治工作难度增大 |
4.1.2 年会勤务规格越来越高,对官兵的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
4.1.3 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官兵思想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
4.2 问卷设计及调查 |
4.2.1 设计调查问卷 |
4.2.2 组织问卷调查 |
4.2.3 统计调查结果 |
4.2.4 进行数据分析 |
4.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存在的突出问题 |
4.3.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五章 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对策研究 |
5.1 重视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安保政治工作管理机制 |
5.1.1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单位的能动性 |
5.1.2 科学设计方案预案,确保官兵应对突发情况心中有数 |
5.1.3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着力解决官兵执勤中存在实际困难 |
5.1.4 始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内部运行机制的协调 |
5.2 加强目的导向,建全常态化的安保政治工作运行机制 |
5.2.1 任务前,做到“三个坚持” |
5.2.2 任务中,做实“八个到现场” |
5.2.3 任务后,做好“三个严防” |
5.3 推动思想创新,探索科学化的安保政治工作新模式 |
5.3.1 牢固确立任务部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5.3.2 大力加强领导机关和政工干部政治能力训练 |
5.3.3 努力探索部队遂行任务政治工作新模式 |
5.3.4 紧紧围绕官兵的现实需求开展政治工作 |
5.3.5 积极探索任务中政治工作的常态化检查机制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城市道路交通警力资源部署与指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定点岗位识别相关研究 |
1.3.2 网格化勤务管理相关研究 |
1.3.3 动态警力指挥调度相关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过程 |
1.5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
2 交通警力资源部署的定点岗位识别方法 |
2.1 定点岗位识别影响关键因素 |
2.2 定点岗位识别交通网络模型的构建 |
2.2.1 拓扑结构网络 |
2.2.2 运行状态网络 |
2.3 定点岗位识别路口关键性评估指标体系 |
2.3.1 拓扑结构网络关键性指标 |
2.3.2 运行状态网络关键性指标 |
2.3.3 路口关键性评估指标体系 |
2.3.4 指标项的规范化处理 |
2.4 定点岗位识别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 |
2.4.1 定点岗位识别路口关键性评估 |
2.4.2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的确定 |
2.4.3 基于熵权法的TOPSIS预评估的实现方法 |
2.4.4 广义RBF神经网络的构造方法 |
2.4.5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实现流程 |
2.5 实验案例及结果分析 |
2.5.1 实验及数据说明 |
2.5.2 指标体系中各项关键性指标实验分析 |
2.5.3 TOPSIS-RBF综合评价方法实验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网格化勤务管理的责任区划分模型和求解算法 |
3.1 基于二元覆盖模型的责任区划分方法 |
3.1.1 假设条件与参数说明 |
3.1.2 应用SCM和MCM解决警力部署问题 |
3.1.3 构建基于覆盖度的扩展集合覆盖模型 |
3.2 二元覆盖模型在应用中的关联性分析 |
3.2.1 SCM和MCM应用的关联性分析 |
3.2.2 ESCM和MCM组合的双目标线性规划模型 |
3.3 基于动态覆盖模型的责任区划分方法 |
3.3.1 具有时空特性动态覆盖模型 |
3.3.2 责任区划分动态覆盖模型的时间非连续特性 |
3.4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责任区划分覆盖模型 |
3.4.1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二元覆盖模型 |
3.4.2 基于已部署警力的动态覆盖模型 |
3.5 覆盖模型求解算法的实现 |
3.5.1 应用线性规划求解覆盖模型的方法 |
3.5.2 覆盖模型遗传算法关键步骤的优化 |
3.5.3 覆盖模型遗传算法的实现流程 |
3.5.4 已部署警力覆盖模型求解遗传算法 |
3.6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
3.6.1 实验数据说明及实验介绍 |
3.6.2 覆盖模型关联性实验验证 |
3.6.3 覆盖模型求解遗传算法实验分析 |
3.6.4 已部署警力覆盖模型求解实验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4 基于执勤状态的动态警力资源调度方法 |
4.1 基于执勤状态的动态警力资源调度 |
4.1.1 动态警力资源调度处理流程 |
4.1.2 动态警力资源调度的关键问题 |
4.2 交警执勤状态辨识方法 |
4.2.1 交警行为的背景要素定义 |
4.2.2 交警执勤状态划分与描述 |
4.2.3 执勤行为与交通事件状态的关联 |
4.2.4 基于状态自动机的交警执勤状态判定 |
4.2.5 交警位置变化状态判定的实现方法 |
4.3 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优化Dijkstra算法 |
4.3.1 优化Dijkstra算法主要思路 |
4.3.2 优化Dijkstra算法计算步骤 |
4.3.3 优化Dijkstra算法的误差控制 |
4.3.4 误差控制系数的非线性插值计算法 |
4.4 动态警力资源搜索的逆Dijkstra算法 |
4.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4.5.1 实验数据说明及实验介绍 |
4.5.2 具有误差控制能力的Dijkstra算法实验分析 |
4.5.3 动态警力资源搜索的逆Dijkstra算法实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部分实验结果数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改进勤务管理 提高执勤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LQ县公安局辅警管理改进研究[D]. 敬敏.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精细化管理视野下空港口岸边防检查管理优化研究[D]. 秦婷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治安巡逻勤务效率研究[D]. 解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2)
- [4]面向动态时变需求的基层警察排班研究[D]. 谭坤.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5]基于信息化的C市直属路面交警绩效考核研究[D]. 李江北.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6]我国勤务辅警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柳钰莹. 云南大学, 2019(03)
- [7]新公共管理视角下城区交警勤务改革研究 ——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D]. 顾扬. 延边大学, 2019(01)
- [8]基于Spring Boot的武警中队综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林木钧.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9]武警部队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政治工作研究 ——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安保任务为例[D]. 罗晓彬.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10]城市道路交通警力资源部署与指挥调度关键技术研究[D]. 彭怀军.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