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高长青[1](2010)在《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万拉法新组52例,阿米替林组50例,疗程8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万拉法新主要不良反应少于阿米替林。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王文,王亚军[2](2010)在《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针灸结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显示针灸结合抗抑郁药可以发挥抗抑郁药对某些病理变化有针对性强,又体现针灸整体调整作用的特点,较单一使用抑郁药或针灸治疗,针药结合具有起效快、疗效高的互补优势,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欣君[3](2009)在《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SSRIS抗抑郁药起效较慢,因此对抑郁症的病程和预后转归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因为延迟起效会增加病人的致残或意外发生的危险性,而且抗抑郁药的副反应也会因起效慢而加重病情和降低依从性。因此,快速起效的抗抑郁治疗不仅可以减轻症状、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痛苦,而且也会减少功能损害和降低自杀的危险性,同时,快速起效对抑郁症的社会经济负担减轻亦具重要意义。来自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起效快(与SSRIS相比较而言),是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效应规律和特点之一,探索其中的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阐明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特点,有利于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快捷的抗抑郁治疗措施。【方法】①将9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50例(针药组)和SSRI类抗抑郁药组42例(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评定疗效。②制作慢性应激模型抑郁症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药物组(氟西汀)、电针组、针药组,治疗7天时进行大鼠Open-Field法行为学评价、糖水消耗实验和real-time RT PCR法测定中缝核、海马、额叶皮质的5-TH1A受体mRNA、5-TH2A受体mRNA表达。【结果】①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积分在第1、2、4周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比SSRI类抗抑郁药起效快,疗效好。SDS积分在治疗前后无差异,但减分率有差异(P<0.05)。针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SQI量表分值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针药组与对照组相比,PSQI量表分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针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但在睡眠障碍一项上无差异(P>0.05)。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来看,在治疗2周时,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较差(P<0.01);治疗4周后三组证型积分无差异,但肝郁脾虚组减分率低于其它2组(P<0.05)。②对于抑郁模型大鼠,治疗7天时各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比较,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行为学评分、体重和糖水消耗量均低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针药组的垂直分、体重未出现差异(P>0.05)。但在水平分和糖水消耗量上,电针组、针药组高于模型组、药物组(P<0.05),电针组和针药组相当(P>0.05),药物组与模型组相当(P>0.05)。治疗7天后,额叶皮质5-HT1A受体mRNA和5-HT2A受体mRNA的表达各组间并无差异。海马5-TH2A受体mRNA表达下降,而5-TH1A受体mRNA表达上升。对于5-HT2A受体mRNA,电针组和针药组在中缝核、海马都有显着提高,而药物组在中缝核没有变化,在海马虽有提高但又低于电针组和针药组。电针组和针药组比较,电针组在中缝核和海马5-HT2A受体mRNA表达显着高于针药组。【结论】①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以对HAMD抑郁量表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改善明显为特点;②针药结合可以提高抑郁症及其引起的睡眠障碍的疗效,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五项上均有优势;③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各个证型的疗效不同,肝郁脾虚组与心脾两虚组疗效相当,脾肾阳虚组疗效相对次之;④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表来评价临床疗效时评分出现差异,故而具有中医辨证思维特点的量表以及疗效评价体系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⑤在动物实验中,针药结合抗抑郁也表现出快速起效,以改善水平穿越活动和嗜糖水性为特点,且电针组和针药组起效相当;⑥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可能是通过升高海马5-HT2A受体水平,降低5-HT1A受体水平,同时避免了激发中缝核的负反馈机制而起作用的。⑦考虑到电针和针药结合抗抑郁的快速起效作用相当,而药物并未起效,所以认为电针在快速起效中起了主要作用。
张敏[4](2008)在《电针和“宁心健脾”中药对慢性应激模型鼠HPA轴-GR-NMDAR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抑郁症(depression)由复杂原因引起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是一类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疾病。抑郁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极大,数百年来现代医学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揭示该病的发生机制,但是目前仍然不能完全而确切的解释该病的来龙去脉,西药治疗抑郁症目前还存在一些盲点和附带反应。祖国医学源远流长,中医药方法治疗情致类疾病由来已久,中医理论从独特的视角认识并治疗情致疾病,且具有现代医学不可替代的许多优势,不仅对抑郁症情绪改变的核心症状有明确的疗效,对该病的周边症状的改善也有明显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广中医药方法治疗抑郁症这一手段,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作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必然要致力于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揭示传统医学方法原理的科研工作中。我们的课题小组已经完成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我的论文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延伸与拓展,是一系列有关抑郁症的基础动物实验研究部分,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前期的工作依据和理论基础。目的:通过建立慢性应激大鼠模型,一方面围绕若干抑郁症的核心精神症状设立一系列行为学指标的检测,观察中医药方法对这些行为学的影响,并进行系统的动态行为学观察,观察中药和电针的不同起效时段,并进一步探讨建立慢性应激的证侯模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试图进一步发掘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某些新途径,并观察中医药方法是否通过这些新途径来干预抑郁症的发生,以及电针、中药和氟西丁在抗抑郁的过程中各自的作用特点。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丁组、中药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开野实验、强迫游泳实验、“Y”型电迷宫实验,糖水消耗实验等判断模型的可靠程度并观察中药和电针对模型大鼠活动性、绝望程度、学习记忆能力以及快感缺失等行为表现的影响;放免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GR、NMDA、NR2B;PKA、CREB;Nestin。结果:1.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建立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检测:1.1 Open-Field试验:1.1.1水平运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活动总路程显着下降(P<0.01),中药组和电针组总路程与空白组比较也有明显下降(P<0.01),但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性仍有显着意义(P<0.01);中药和电针组与氟西丁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P<0.01)。实验第10天各组大鼠水平运动的总路程即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电针和中药NY-3号都有一定的作用,但电针组起效快,中药组的起效过程较为平稳。1.1.1垂直运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各组站立次数均显着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电针组与氟西丁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组与氟西丁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电针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0天各组大鼠站立次数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氟西丁和电针起效较早,中药组作用较为平稳。1.2强迫游泳试验:各组大鼠强迫游泳实验成绩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应激使模型大鼠的游泳不动时间显着延长(P<0.01);三个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游泳不动时间也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实验开始后第一周,各造模组游泳不动时间即迅速延长,但治疗各组均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与空白组和模型组比较,三组的游泳不动时间较空白组差距较大,虽然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仍然距模型组水平比较接近。1.3“Y”型电迷宫实验:1.3.1各组大鼠学习成绩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应激使各组造模大鼠的学习能力大幅度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电针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P<0.01,P<0.05);与氟西丁组比较,中药组学习成绩有显着差异(P<0.05),电针组无显着差异(P>0.05)。电针组与中药组比较其学习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1.3.2各组大鼠记忆成绩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应激使各组造模大鼠的记忆能力大幅度下降(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电针组记忆成绩有所提高(P<0.01);与氟西丁组比较,中药组和电针组的记忆成绩无显着差异(P>0.05)。电针组与中药组比较其学习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1.4各组大鼠糖水消耗实验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应激使各组造模大鼠一小时内糖水摄入量明显减少(P<0.01),但治疗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明显增加糖水的摄取量(P<0.05或P<0.01);其中电针组的糖水摄取量多于中药组,结果有显着性意义(P<0.01)。2.各组大鼠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放免法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F,垂体ACTH,肾上腺CORT显着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中药、电针对垂体ACTH的含量影响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外,各组治疗组对大鼠HPA轴各激素含量升高都有明显拮抗作用(P<0.01或P<0.05)。在垂体ACTH含量上,电针和中药治疗后仅显示出降低垂体ACTH含量的趋势。3.各组大鼠海马GR、NMDAR、NR2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3.1海马GR: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R表达强度有显着差异(P<0.01),而中药组、电针组和氟西丁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丁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中药组和电针组GR表达强度有显着性意义(P<0.05,P<0.01),三个治疗组之间比较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秩和和平均秩和的数据来看,电针组比氟西丁组和中药组的作用更接近于正常组。3.2海马NMDAR: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内GR表达强度有显着差异(P<0.05),而中药组、电针组和氟西丁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丁组未表现出显着差异(P>0.05),而中药和电针组与之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个治疗组之间海马GR表达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3海马NR2B: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中药组大鼠海马内NR2B表达强度有显着差异(P<0.01),而电针组和氟西丁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丁组和电针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P<0.05),中药组与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氟西丁组比较,中药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电针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电针组与中药组之间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4.各组大鼠海马PKA、CRE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4.1海马PKA: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海马内PKA阳性表达强度有显着差异(P<0.05),三个治疗组与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丁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中药和电针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与氟西丁组比较,中药组无显着差异(P>0.05)而电针组有差异有显着性(P<0.01);中药和电针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2海马CREB: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海马内CREB阳性表达强度有显着差异(P<0.01),三个治疗组与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个治疗组都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分别P<0.05,P<0.01,P<0.01);三组治疗组之间两两比较也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5.各组大鼠海马Nesti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大鼠海马内Nestin阳性表达强度差异未表现出显着性(P>0.05),中药和电针组与之比较也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氟西丁组与之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有显着性差异外(P<0.01),其余两个治疗组与之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氟西丁组比较,中药和电针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中药和电针组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1)。结论:1.本实验所采用的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动物模型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活动性和兴趣降低,快感缺失以及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等现象,证明实验在行为学上能够模仿抑郁的某些精神症状的表现。在参考抑郁症的“病”“证”结合研究成果后,我们初步假设本次实验所建立的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动物模型可能与“肝郁”和“脾气虚”两种证型关系较为密切。实验结果提示中药和电针具有很好的抵抗大鼠活动度和兴趣减低、改善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绝望程度、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大鼠对奖赏刺激的敏感性、改善大鼠的快感缺失等一系列拟抑郁症精神症状的行为学改变。电针对大鼠的活动性和探究行为的影响起效较快,而氟西丁和中药则表现出较为平稳的疗效。2.慢性应激结合孤养能持续激活脑内HPA轴,提示实验造模能够模仿抑郁发病中的HPA轴持续亢进的状态。中药和电针具有拮抗模型鼠体内异常的HPA轴亢进。3.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大鼠模型的海马GR、NMDAR、NR2B的阳性表达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Glu的在突触内长期堆积,导致三种受体的敏感性降低。这样可以使HPA轴的负反馈作用降低,导致其过度激活而引发一系列症状。中药和电针具有拮抗模型鼠海马GR、NMDAR、NR2B敏感性降低的作用。4.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大鼠模型的海马各亚区PKA、CREB降低,这种改变可能进一步通过其下游机制影响学习记忆功能和造成海马神经元的损伤,其下游通路有待进一步探讨。中药和电针具有拮抗模型鼠海马各亚区PKA、CREB降低的作用。5.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大鼠模型的海马内Nestin的阳性表达有降低趋势,我们认为这种改变可能是HPA轴-GR-NMDA通路的作用结果。中药和电针具有增强海马内Nestin的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氟西丁不同。
焦爽[5](2008)在《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脑神经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抑郁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日益明显。学者通过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单胺递质学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学说、神经可塑性受损学说和相关信号转导通路障碍学说等。根据2001年WHO的报告,抑郁症造成的伤残位居各类疾病之首,抑郁症造成的疾病负担为全球疾病总负担第四,估计到2020年将升至第二位。我国目前抑郁症患者约3000万,由此导致的总经济负担达622亿人民币。《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1年)》强调,抑郁症是未来十年重点控制的疾病。因此,寻找对抑郁症有效的治疗方法、阐明其作用机制,是摆在医学工作者面前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临床实践表明,针灸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而且具有无副作用、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其疗效产生的机制有待深入阐明。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明确其抗抑郁效应与改善抑郁状态认知功能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脑结构及海马形态结构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旨在明确电针治疗抑郁症的部分机理。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西丁组,每组12只。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结合孤养的方法造模。电针组于造模同时行电针干预,选取“百会”、“印堂”穴,频率2 Hz,电流强度为0.6 mA ,留针20 min,每日1次,连续针刺21d。氟西丁组将氟西丁按3.3mg/kg用量,用蒸馏水配成混悬液,以1ml/100g灌胃给药,共21天。于实验第1、7、10、14、18、21d共6次测量大鼠体重,并于实验第1、10、21天共3次进行开野实验及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实验第21天,行为学观察结束后,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20%乌拉坦0.7ml /100g进行麻醉,采用Siemens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磁共振扫描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每组10只采用HE染色处理,每组2只采用电镜超薄切片染色处理。结果1体重前两次检测中,各组大鼠体重未显示差异。第3次检测时,正常组比其它各组大鼠体重高,与模型组和氟西丁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 < 0.01),与电针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 < 0.05)。第4次检测,正常组与其余三组的体重相比皆高,具极显着差异(P < 0.01),其余组间无差异。第5次检测,正常组与其余三组具极显着差异(P < 0.01);同时,电针组体重增加,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 < 0.05),其余组间无差异。第6次检测,正常组与其余三组具极显着差异(P < 0.01);电针组与模型组、氟西丁组相比具显着差异(P < 0.05),模型组、氟西丁组之间无差异。2开野实验2.1水平运动第10天时:模型组、氟西丁组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下降,有极显着性差异(P < 0.01),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5)。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模型组相比水平运动次数高,显示出电针与氟西丁有提高模型大鼠活动性的趋势,但未显示出统计学的差异。第21天时:模型组、氟西丁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 < 0.01),其余各组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2.2垂直运动第10天与第21天各组间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3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3.1潜伏期第1天检测时各组之间无差别,第10天检测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电针组、氟西丁组相比潜伏期显着增加(p< 0.01),正常组、电针组、氟西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第21天检测时,模型组、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正常组相比潜伏期均显着增加(p< 0.01),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下降有极显着性差异(p< 0.01),电针组与氟西丁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但显示了氟西丁组减低大鼠潜伏期较优的趋势。3.2总路程第1天检测时各组之间无差别,第10天检测时,模型组与正常组、电针组、氟西丁组相比总路程显着增加(p< 0.01),正常组、电针组、氟西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第21天检测时,模型组、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正常组相比总路程均显着增加(p< 0.01),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模型组相比潜伏期下降有极显着性差异(p< 0.01),电针组与氟西丁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但显示了氟西丁组减低总路程较优的趋势。3.3平均速度各组平均速度值均未显示出显着性差异。4磁共振检测4.1全脑及海马区容积检测各组大鼠全脑容积无显着性差异;模型组海马区容积与其余3组相比下降,具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组、电针组、氟西丁海马区容积无显着性差异。4.2全脑磁化传递率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丁组在峰高度、峰位置上无统计学差异;氟西丁组比正常组、电针组全脑磁化传递率平均值低,结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4.3海马区磁化传递率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丁组海马区磁化传递率峰高度、峰位置、平均值均未显示出显着性差异(p>0.05)。5 HE染色图像分析正常组大鼠海马细胞HE染色图像分析可见细胞排列规则,层次丰富,海马结构清楚。模型组可见海马细胞层次减少,结构不清楚,锥体细胞带和颗粒细胞带紊乱、变稀、中断,较多神经细胞有空泡化和核固缩,部分细胞脱落形成空泡。电针组、氟西丁组大鼠海马细胞可见排列较规则,细胞层次较丰富,部分细胞萎缩,有空泡化和核固缩。采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可见:5.1海马CA1区HE染色图像分析模型组、电针组、氟西丁组大鼠海马CA1区阳性细胞面积与积分光密度值均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 < 0.05);电针组、氟西丁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与氟西丁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5.2海马CA3区HE染色图像分析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阳性细胞面积与积分光密度值均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 < 0.01);电针组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丁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可见改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显示了电针修复海马CA3区细胞效果较优的趋势。6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电镜检测正常组: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膜完整,胞质及细胞核均匀,线粒体结构完好,胞质内可见丰富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其结构清晰可见,染色质在核内均匀分布,核仁完整。模型组:可见许多细胞胞膜出现皱褶,细胞体积缩小或近似正常,线粒体絮状化和空泡,细胞核不规则,部分核膜破裂。胞质浓缩,胞体皱缩。部分神经元在上述变化的基础上细胞膜内陷成泡状改变,胞质内出现较多的空亮区。电针组与氟西丁组:神经元形态较正常,线粒体结构较完整,可见胞质内细胞器如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存在,部分结构欠清晰。可见到异染色质聚集,内浆网轻度扩张,核轻度不规则。结论1不可预知温和慢性应激结合孤养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在大鼠体重、行为、病理学改变等方面模拟人类的抑郁状态,是抑郁症动物研究的适宜模型。但在该应激强度与时间下,该模型全脑及海马容积、磁化传递率部分指标未与正常组产生明显差异,提示该应激强度与应激时间未造成该类指标显着性改变。2电针与氟西丁可对抗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体重下降、活动力减弱、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影响。二者的效应显示电针对大鼠体重、活动力改善作用较强,而氟西丁对认知功能改善作用似有较强的趋势。3氟西丁组全脑磁化传递率平均值较其余三组显着升高;而电针组全脑磁化传递率平均值与正常组、模型组无显着差异,提示电针与氟西丁的抗抑郁机制具有差异。4海马HE染色图像分析可见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1区、CA3区造成形态学损害,电针与氟西丁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鼠海马CA3区的损害,电针效果显示出优于氟西丁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对海马CA1区细胞未显示出显着的改善。再次提示电针与氟西丁的抗抑郁机制具有差异。5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电镜检测显示慢性应激对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造成损害,包括细胞核、核膜、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细胞器皆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电针与氟西丁干预后可减轻损害程度。
彭艳红[6](2007)在《文拉法辛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拉法辛(venlafaxine,又名万拉法新、博乐欣)是一种新二环结构的苯乙胺抗抑郁药,具有NE和5-HT双重摄取和抑制作用。在临床广泛应用中,发现药物治疗剂量存在较大差异,文拉法辛的有效剂量可以在75—450mg/d之间变化,药效和血药浓度不一致,为进一步了解文拉法辛药代动力学特点和跨BBB能力,我们从药代动力学和跨BBB动力学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全面了解给药物的特点,并指导临床合理应用该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文拉法辛在生物样品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在0.25~32.00μg·ml-1范围内,血浆中文拉法辛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在0.05~6.40μg·g-1,脑组织中文拉法辛浓度与峰面积也呈良好线性关系。血浆平均回收率是89.4%,最低检测浓度为0.15μg/ml。脑匀浆平均回收率是93.3%,最低检测浓度为0.25μg·g-1,血浆样品在室温放置1天,4℃、-20℃条件下储存2周稳定,脑组织样品只适合在-20℃储存2周。大鼠尾静脉注射单次注射文拉法辛10mg·kg-1后,文拉法辛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5.46±4.33 min,表观分布容积较大,VB为2.4±0.29 L·kg-1,约为机体总含水量的4倍,生物半衰期t1/2β为65.18±12.88 min,CLs为0.026±0.005 L·kg-1·min-1,提示文拉法辛在大鼠体内分布较广,消除快,物质蓄积性弱。并且文拉法辛在脑组织的分布具有选择性,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强,无明显吸收过程。大鼠单次灌胃50mg·kg-1、100mg·kg-1、200mg·kg-1的内文拉法辛后,文拉法辛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双峰曲线或单峰曲线,达峰时间Tmax1为10~30min,Tmax2为60~120 min,t1/2ke为20~317 min,生物利用度为1.8%~42.4%,AUC随剂量增加而增加、F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灌服相同剂量的文拉法辛,大鼠血浆中文拉法辛的药-时曲线变化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现象一致。文拉法辛联合ZnCl2灌胃后,文拉法辛在第一个部位的吸收减慢,而在第二个部位的吸收增强。提示Zn2+抑制了文拉法辛在第一个部位的吸收,却可以促进在第二个部位的吸收。AUC增大,F增加,提示Zn2+可促进文拉法辛的吸收,从而可能增强文拉法辛的抗抑郁作用。采用大鼠原位脑灌流方法,以及多点吸收分析的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文拉法辛跨BBB转运的动力学特征。结果显示文拉法辛在不同浓度(0.5、2.5和12.5μg·mL-1)灌流条件下,能够被吸收进入脑实质,跨BBB单向转运速度常数Kin随灌流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低浓度0.5μg·mL-1,Kin高达1.13 mL·min-1·g-1,约为灌流速度(1.6 mL·min-1·g-1)的70%。但是,当灌流浓度增加5倍和25倍时,Kin分别降至0.53和0.31 mL·min-1·g-1,,分别为灌流速度的33%和19%。不同灌流浓度的Vi依次为-4.7、-1.08、-0.37 ml·g-1,其绝对值分别约为脑体积的4.7、1.1、0.4倍,表明脑组织对灌流液中文拉法辛有“富集”作用,并且这种“富集”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果表明,文拉法辛跨BBB转运属于被动扩散的膜限速模型。
曹中昌[7](2005)在《文拉法辛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概述》文中研究说明
贾宝辉[8](2005)在《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抑郁症,医学上指一种以情绪(心境)显着而持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状态,常伴有其他各种症状,特别是焦虑、激越、无用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缓及各种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治疗抑郁症的新药层出不穷,但由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单靶点的治疗虽获得了肯定的疗效,但又无法摆脱毒、副作用大,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针刺治疗对机体具有整体调节的作用,对抑郁症的治疗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尚未发现毒、副作用,因此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抑郁症治疗方法。 人的高级精神活动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情绪可明显影响人的行为和身心健康。生活事件,尤其是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紧密的联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自主交感神经系统是应激反应中最重要的部分。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研究揭示,抑郁症患者有显着的HPA轴亢进。基于以上研究,结合针刺治疗的作用特点,我们以电针对HPA轴的影响为契入点展开研究。 我们以临床流行病学Jadad量表为评分标准,通过对纳入文献的穴位使用频次的统计,筛选实验用穴。在实验研究中,选择与抑郁病人的环境诱因、应激激素的改变相似的慢性应激刺激(孤养结合)模拟的抑郁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异常行为作为观测指标,进行抑郁症的电针干预研究。以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百优解为阳性对照药:为排除电针过程中束缚产生的应激刺激对实验的影响,增加了束缚对照(慢性应激刺激同时加以束缚应激);为研究电针对HPA轴作用途径,采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阻断GR介导的HPA轴的负反馈通路,阻断电针对HPA轴负反馈通路的影响,观察在无负反馈调节情况下,电针对HPA轴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不同部位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上相关基因及HPA轴负反馈中枢上相关受体基因mRNA的表达变化。通过上述手段研究慢性应激大鼠HPA轴激素含量和负反馈中枢相应的病理变化,通过电针的干预对上述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的作用机制。 根据本实验数据,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基于临床流行病学RCT原则,通过对现有针刺治疗抑郁症文献研究,发现百会穴和印堂穴在临床治疗抑郁症使用最为广泛,故作为本试验研究用穴; 2.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在行为学上出现显着的抑郁行为改变;长期的慢性应激刺激可导致大鼠体内HPA轴的功能亢进及其负反馈功能的障碍;在应激刺激基础上给予一定程度的束缚,可加重大鼠的抑郁状态和病理表现; 3.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对下丘脑中IL-1水平有明显的上调作用,同时RU486对GR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RU486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PA轴的负
嵇利亚,徐枝楼[9](2004)在《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对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将 6 9例符合CCMD - 2 -R诊断标准的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 6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万拉法新疗效优于阿米替林 ,且起效快、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 万拉法新是值得推荐的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一线药物。
金卫东,钱敏才,胡纪明,冯斌[10](2003)在《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副作用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比较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临床副作用的差异。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法对符合标准的15项对照研究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副作用出现率不同,大多数的副作用之间差异有显着性(x2=8.13~91.93,df=1,P=0.00;综合的ORs=0.16~0.28,95%CI 0.06~0.68)。而两种药物的副作用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失眠没有差异。结论 文拉法辛与TCA治疗抑郁症的副作用是有差别的。
二、盐酸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标准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疗效 |
2.2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2)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1.1 针灸结合西药 |
1.1.1 对一般抑郁症的治疗 |
1.1.1.1 三环类药物 |
1.1.1.2 四环类药物 |
1.1.1.3 SSRIs药物 |
1.1.1.4 5-SNRI药物 |
1.1.1.5 其它药物 |
1.1.2 对其它特殊抑郁症的治疗 |
1.2 针灸结合中药 |
1.3 穴位注射 |
2 小结与展望 |
(3)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综述一 抑郁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
1 郁的涵义 |
2 郁证的中医历史沿革 |
3 郁证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4 抑郁相关疾病的病因病机研究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现代研究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3 抑郁症的治疗目的 |
4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 |
5 抑郁症的长期治疗 |
6 抑郁症的药物治疗 |
7 SSRIs抗抑郁的弊端分析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灸治疗抑郁症概况 |
1 病因病机 |
2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 |
3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一 基于西医评价的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病例标准 |
4 排除病例标准 |
5 治疗方案 |
6 统计学处理 |
7 疗效观察 |
8 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二 基于中医评价的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和辨证分型标准 |
3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同临床研究一中的诊断标准。 |
4 治疗方案同临床研究一中的针药组的治疗方案 |
5 疗效观察 |
6 讨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1 中医辨证分型症状评分量表 |
实验研究 电针结合氟西汀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和脑5-TH1A受体mRNA、5-TH2A受体mRNA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电针和“宁心健脾”中药对慢性应激模型鼠HPA轴-GR-NMDAR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综述一 “抑郁症”与“郁证”考 |
1. 中医郁证的辩证分型 |
2. 抑郁症的“病”“证”结合研究 |
3. 抑郁症的“精神症状” |
4. 抑郁症精神症状的“病”“证”结合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应激与抑郁症 |
1. 应激与抑郁症 |
2. 应激模型的是与非 |
3. 应激状态下动物精神症状的行为学实验观察 |
4. 慢性应激模型的证侯模型研究情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抑郁症发病机理及治疗研究现状 |
1. 抑郁症发病的机制研究概况 |
2. 应激状态下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研究现状 |
3. 临床抗抑郁药物治疗情况 |
4. 中药及针刺对相关领域的实验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电针和中药NY-3 号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剂与仪器 |
3. 模型建立 |
4. 分组及处理方法 |
5. 指标观测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电针和中药NY-3 号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HPA 轴通路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剂与仪器 |
3. 模型建立 |
4. 分组及处理方法 |
5. 指标观测 |
6. 数据处理 |
7.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电针和中药NY-3 号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海马GR-NMDAR(NR28)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剂与仪器 |
3. 模型建立 |
4. 分组及处理方法 |
5. 指标观测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电针和中药 NY-3 号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海马 PKA-CREB 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剂与仪器 |
3. 模型建立 |
4. 分组及处理方法 |
5. 指标观测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电针和中药NY-3 号对慢性复合应激模型大鼠海马Nestin 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剂与仪器 |
3. 模型建立 |
4. 分组及处理方法 |
5. 指标观测 |
6. 统计学处理 |
7.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5)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脑神经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综述一 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现代研究 |
综述二 针灸治疗抑郁症概况 |
综述三 磁共振成像在抑郁症研究中的进展 |
实验一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体重、活动性与认知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脑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参考文献 |
综合讨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6)文拉法辛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拉法辛测定方法的建立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主要试剂和耗材 |
2. 主要仪器设备 |
3. 色谱条件 |
4. 操作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第二部分 大鼠体内文拉法辛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二、实验结果 |
三、讨论 |
第三部分 文拉法辛跨血脑屏障转运的动力学特征 |
一、实验材料 |
1.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动物 |
3. 实验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1.生物样品中文拉法辛定量测定方法 |
2. 大鼠原位脑灌流实验 |
3. 数据处理 |
三、实验结果 |
1. 生物样品中文拉法辛定量方法的确证 |
2. 大鼠原位脑灌流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Ⅰ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Ⅱ综述 |
附录Ⅲ论着 |
(7)文拉法辛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抑郁症 |
1.1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比较 |
1.2 与马普替林比较 |
1.3 与SSRIs比较 |
2 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
3 治疗焦虑症 |
4 治疗青少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5 治疗卒中后抑郁状态 |
6 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39, 40] |
7 治疗精神分裂症 |
8 用于戒酒 |
9 其 它 |
(8)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综述二 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
实验结果 |
实验三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垂体CRF调控ACTH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GC调控海马中Glu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实验结果 |
实验五 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HPA轴负反馈通路中下丘脑、垂体GR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 |
实验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盐酸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J]. 高长青.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1)
- [2]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J]. 王文,王亚军. 中医药学报, 2010(01)
- [3]针药结合抗抑郁快速起效的中枢5-HT受体机制及临床研究[D]. 王欣君.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9(05)
- [4]电针和“宁心健脾”中药对慢性应激模型鼠HPA轴-GR-NMDAR通路的影响[D]. 张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5]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脑神经细胞结构影响的研究[D]. 焦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12)
- [6]文拉法辛药代动力学研究[D]. 彭艳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11)
- [7]文拉法辛治疗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概述[J]. 曹中昌. 四川精神卫生, 2005(03)
- [8]电针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D]. 贾宝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9]万拉法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 嵇利亚,徐枝楼. 四川精神卫生, 2004(01)
- [10]文拉法辛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副作用的循证医学研究[J]. 金卫东,钱敏才,胡纪明,冯斌. 循证医学,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