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论文文献综述)
胡宇佳[1](2019)在《永州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意象研究》文中认为永州零陵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使得古城意象独特而又鲜明。历史上零陵山水风景文化广泛发展,其中尤以唐宋时期为突出,广泛的风景审美活动和大量的山水诗文创作,将零陵的风景意象推向了巅峰。基于对具体山水环境的抽象认知形成的风景意象,是古人对零陵风景和自我情感认知、思想感悟的深刻结合与理解,体现着零陵当地的精神气质和文化特性。研究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意象,解析风景意象审美的丰富内涵,有利于深入解读零陵风景的传统审美情趣和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山水审美意识的当代激活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唐宋时期记录永州零陵风景的山水诗文为研究对象,以符号学为研究理论,综合研究了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意象,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在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审美中,时间和空间是风景意象审美的两个重要内容,基于零陵丰富的风景意象种类,本文将零陵的风景意象划分为时间、空间两大符号分类系统。其中,时间意象符号分为季节性意象,气象性意象及事物性意象三类,分别为春、夏、秋、冬,日、月、雨、风、雪,植物、动物等时间呈现形式。空间意象符号分为山水空间意象与建筑空间意象两类,分别为山、岩洞、江河、溪、洲、潭、池、渠、涧,亭、桥、楼等空间形态。在意象符号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再展开来对每一类意象进行逐个深入探析,阐述了时空意象符号在零陵风景中的生成与表达方式,揭示了符号背后的文人审美理解和情感关系。唐宋士人在零陵四季轮回的时序之美、风花雪月的虚空之美、花木鸟兽的生趣之美中感受时间带来的虚灵之感,在山高水长的旷奥之美、亭台楼阁的融汇之美中感受空间带来的幽奇之境,于有限的时空风景中,会无限之景境。不同的审美主体会因为不同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对于风景审美产生多样化的理解和意象解读,从而形成丰富的意象情感。在意象符号探析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总结了零陵风景意象的情感内涵,主要表现为家国历史的感怀和生命境遇的诉说。唐宋士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仕途失意的苦闷、羁旅思乡的寂寞和闲适豁达的雅趣都能通过风景意象找到寄托与诠释。本文对于零陵唐宋时期风景意象的研究,不仅探析了意象符号的时空之“景”,而且超越符号本身,总结了意象符号的人文之“情”,以期通过风景意象研究加深对零陵地域文化特性的认识和理解,并对现代园林有所借鉴与启发。
姚于钦[2](2019)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选编及其教学价值的探析》文中指出贬谪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教学价值对于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贬谪文学作品在语文教材的不断演变中,一直得以留存,可见其魅力之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和历年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选录情况及其教学价值的探析。本文紧紧扣住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进行展开,以主题的形式,探究贬谪文学作品的教学价值,并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展开贬谪文学的课堂教学。目前研究贬谪文学与教学的论文较少,对于教材中的贬谪文学作品的统计没有十分全面,探究贬谪文学教学价值的论文也并不多,在中学课堂上关于贬谪文学的实际操作也有所缺欠。针对以上的缺憾,本文尽可能地加以完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针对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和历年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统计,分别选取沪教版、苏教版和人教版三套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及从1956年起由人教社编写的、全国统一的高中语文教材,由此形成一个纵向和横向的统计面。另外,从三个方面展开贬谪文学选录高中语文教材的原因探析,即贬谪文学本身的价值、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第二,本文以主题的形式探究贬谪文学本身的教学价值,将教材中出现的贬谪文学作品按照贬谪文人的情感为划分依据,将其归为两大类,即豁达洒脱类和愁苦愤懑类。在两大主题下,根据文章题材、作者经历、学者对贬谪文学发展等为依据,再次进行分类。第三,本文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将同样主题或不同主题的贬谪文学共同纳入,给中学课堂的贬谪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朱忠文[3](2017)在《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明人对开国功臣的界定可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指所有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作出重大贡献的文武大臣,狭义则指这些文武大臣中获得爵位与世职者。明代开国功臣来源于不同社会群体,既有地方精英力量,也有草莽豪杰,还有元朝官员。绝大多数开国文臣后代未获得政治资源,以至于未能形成政治家族。开国武将子弟则获得了大量政治资源,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政治家族。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优待并拉拢胡惟庸等开国文臣的中下层人物,打击李善长等开国文臣的上层人物。朱元璋与李善长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睦关系,后者的悲剧结局有其自身原因。开国武将家族的转折点“蓝玉党案”是朱标去世导致的,偶然性大于必然性。朱元璋在发动此案的过程中,并未对开国武将家族赶尽杀绝,有些开国武将家族得以保存并被委以重任,有些则就此衰落,这与各个武将家族自身的特殊性有关。靖难之役后,朱棣建立的新政权以巩固其合法性为中心处置开国功臣家族。在此过程中,以徐达后代魏国公嫡系家族、李文忠后代曹国公家族、郭英后代武定侯家族以及徐增寿后代定国公家族为代表的开国功臣家族,或者从被打压到被拉拢,或者从被拉拢到被打压,或者被大力拉拢,或者被创立为新的家族,各家族的命运由此发生了变化。靖难之役的发生也让朱棣、开国功臣家族与藩王集团之间的关系更加微妙,周王府仪宾盛瑜为保护获罪的曹国公家族所引发的盛瑜案正是这种关系的产物。明代中后期,各个开国功臣家族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魏国公家族分裂为魏国公嫡系家族、徐膺绪家族与定国公家族。其中,魏国公嫡系家族世守南京,通过奉祀孝陵和担任守备维护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并积极参与南京地方社会事务,体现出高度的社会性。同样世居南京的徐膺绪家族有军职无爵位,其家族成员需要自谋出路。世居北京的定国公家族则高度依赖皇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武定侯家族在正统十四年(1449)爆发了袭爵之争。由于缺乏皇权的有效支持,这场袭爵之争长达五十余年。在袭爵之争中,与明王朝合法性的联系成为武定侯家族倚仗的重要力量,最终成功保住爵位。郭勋袭爵后充分吸取了袭爵之争的经验教训,通过多种方式来扩大武定侯家族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武定侯家族与明王朝合法性的联系,并争取皇权的支持,从而让武定侯家族达到巅峰状态。郭勋的努力与武定侯家族勋臣与文臣色彩并重的特点一脉相承,他本人的命运沉浮也与此息息相关。李景隆被罢黜后,曹国公家族经历了从被禁锢到释放为平民的过程。但曹国公家族并未放弃恢复政治地位的努力,他们与其他开国功臣家族进行交往,并带头向朝廷发出声音。经过不懈努力,曹国公家族先后恢复世职与爵位,重新成为勋臣家族。曹国公始祖李文忠开创的好文家风被后人继承,临淮侯李言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李言恭的思想世界多元性与其家族传统、个人经历和多元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多元社会关系使他的思想富有多元性,并帮助他建立起相对安逸与宁静的思想世界。明代开国功臣家族地位主要来源于明王朝的合法性、皇权和社会影响力,而家族传统、地域和家族内部关系对其发展面貌具有重要作用。开国功臣家族与皇帝、皇室联系密切,在明朝中后期,作为勋臣家族的开国功臣家族与文官集团、其他社会人士之间也有密切联系。与明代前期政治性特点相比,明代中后期的开国功臣家族更多地体现出社会性特点,但其社会活动仍然以政治性为基础,这是由其与明王朝合法性的联系所决定的。
宋菁[4](2013)在《唐代江南地区贬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在管理官员时,常常采取贬降或贬黜的方式来惩罚官员,以此达到不同的政治目的。唐代江南地区的研宄一直为学术界所重视,其中被贬到江南地区的官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开发、发展江南地区的重要力量,值得深入研宄。本文第一章从对江南地区贬官的统计出发,对江南贬官的地域、时间分布进行了整理,罗列出江南16个州的贬官分布及每朝被贬人数,通过数据分析江南贬官的基本情况。为了理清江南贬官被贬前的情况,第二章讨论了江南贬官被贬前的政治身份和被贬原因。具体以贬官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才能和被贬前的官职为主要线索,对官员被贬江南前的政治身份进行了探索;归纳总结了四种江南贬官的被谪原因,分别是失职渎职,结党倾轧,政治、法律牵连和政治失宠。官员被贬江南后所担任的官职对他们在江南的政事生涯和社会生活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第三章以贬官的职官为依据,分为州级官员、县级官员,并侧重研宄他们品阶的变化,以此探索官员被贬江南后仕途上的改变。贬官在江南的活动是他们谪宦生涯中的重要一部分。第四章主要探讨贬官的仕宦生涯,侧重研宄贬官在江南发挥的作用和政治命运的发展。江南贬官的政治活动大致集中在七个方面:发展地方教育、移风易俗、提拔人才、应对天灾人祸、修筑城池及水利、征收赋税贡物和加强地方军事力量。贬官的政治命运发展分为五种途径:迁转、恩赦、征召入朝、入幕和其他情况。第五章主要探讨贬官的社会生活,侧重研宄贬官的生活境遇、社会交往和文化生活,具体呈现出贬官在江南的生活状况。
李杰[5](2012)在《南宋贬谪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宋期间,入仕文人的数量进一步增长,但在和战之争、道学与反道学之争等背景下,大批文人在政治斗争中被远贬他乡,词成为承载文人感情的最好载体,使得南宋期间出现了大量的贬谪词。本文主要对南宋贬谪词进行全面的勾勒描绘,分析南宋贬谪词中所呈现的三大类情感:家国之念与黍离之悲、壮志难酬与爱国之情以及拘囚忧愤与思乡愁苦之情,力图还原南宋贬谪词的真实面貌,论述其在词体演进的过程中,汲取屈原以来各朝文学精华的基础上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全地成熟。全文分为四章,内容大致如下:第一章主要对贬谪、贬谪词人、贬谪词这三个关系密切的词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由此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畴,并追溯了南宋贬谪词研究的学术史。第二章以历史文献为核心,考察南宋期间的黜降制度,分析南宋政坛上之所以产生大量谪宦的政治原因,整理出目前可考的有词传世的被贬词人。第三章分析了南宋贬谪词的三大类感情特点。最后一章详细地分析了南宋贬谪词的形成原因,唐前、唐代贬谪文学成就对南宋贬谪词的深刻启示;北宋贬谪词人的精神是南宋贬谪词直接的精神源泉,善处穷困的哲学在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蒋云丽[6](2011)在《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柳宗元因永贞革新被贬永州长达十年。这十年,柳宗元虽然因不得志而落寞、悲愤,因心情郁闷、水土不服而身患重疾,但是,他始终没有屈服。他寄情山水,潜心读书、创作,用雄深雅健之笔记录了永州的奇山秀水、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也取得了文学创作、哲学思想方面的辉煌成就。这些都是柳宗元留给永州的宝贵文化遗产。此外,柳宗元还为永州做了许多实事,特别是在促进永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使永州名闻天下方面功不可没。当然,柳宗元对永州的贡献并不局限于古代。当代永州深入发掘柳宗元这一永州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永州政府拟将永州建设成为以柳宗元纪念馆为核心的柳学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拟将柳文化铸造成永州品牌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使之溶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洪流。柳宗元为永州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影响还将持续下去。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综述柳宗元在永州的生活及其大量诗文所反映的当时的永州社会。柳宗元的永州生活和他的诗文是我们了解当时永州社会的珍贵史料,也为当今永州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第二部分,探讨柳宗元在永州的教育实践,以及柳宗元对永州文化、特别是对民间文化的影响,进而深入发掘柳宗元对永州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第三部分,探讨当代永州如何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发柳宗元这一历史文化资源以促进永州社会发展。
莫军昌[7](2010)在《唐代袁州进士考论》文中研究指明隋代以前,袁州还是一个火耕水耨、路遥地僻的南蛮之域,与洪州、饶州、江州等江西其他州郡相比,袁州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地区。袁州在唐代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中晚唐,袁州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教育、文化等发展的表现是,袁州科举迅速崛起。据统计,唐代袁州共有三十三名进士登第,高居江西八州之首,几乎占据了唐代江西进士的半壁江山;也位居全国州郡前列,仅次于江南的苏南。会昌年间袁州三年考取两状元,这也是唐代江西仅有的两名状元。就当时袁州在唐代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而言,袁州科举异峰突起和文化的繁荣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唐朝统治者不断扩大科举选士的人数和范围,大力擢拨孤寒之士,中晚唐时江南地区在国家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逐渐增强,这是袁州科举崛起必要条件;其次,初、盛唐袁州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举之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从初唐到中唐,袁州各县的官学相继兴办起来,儒学教育发展迅速,提高了当地仕人的文化水平和文学修养;第四,唐代袁州谪居过许多文学大家,他们或崇儒兴教,或奖掖后进,对袁州科举和文化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的兴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中晚唐时江西出现了一个以袁州为中心的文学群体,这个文学群体以进士为主,如前期的卢肇、黄颇,后期的郑谷、王毂,都是当时在文坛上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袁州乃至江西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张金玉[8](2010)在《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的研究 ——以元结、柳宗元、吕温为中心》文中认为永州是个神奇而又美丽的地方,它有着奇异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历代的文人墨客一到这里都没有不流连忘返的,而且不少的文人墨客还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唐代诗人也不例外。我认为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紧密:一方面,永州那深厚的文化深深地影响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另一方面,唐代诗人也深深地影响永州文化的发展。笔者以元结、柳宗元、吕温三位作家为核心、以与永州有关的诗人为辅来撰写这篇论文,研究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的相互关系。全文总共分为三部。第一章谈永州文化对唐代居官永州诗人的影响。主要谈谈唐朝时期永州文化对元结、柳宗元、吕温诗歌创作的影响。元、柳、吕远离京城的仕途挫折,使得他们永州诗歌都具有一种文化的孤离感。永州战乱文化的状况,是元结永州诗歌具有悲怨愤懑情感的重要因素。永州穷山恶水的环境,是柳宗元永州诗歌具有“囚人”骚怨情感的重要因素。在永州,元、柳、吕还都有着自己的交际圈子。他们在永州的私人交往对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也有不小的影响。唐代永州文化也对元、柳、吕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身份各异的永州人物;魅力四射的永州自然风物;多姿多彩的永州人文景观;神秘诡异的永州民俗风情。第二章唐代居官永州诗人对永州文化的影响。主要是讲元、柳、吕官德人格对永州文化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作为良吏从而垂范后世,二是作为“士”起着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不仅如此,元、柳、吕的山水意识都很倾向于和谐,从而对永州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加强了永州和谐的生态建设和促进了永州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第三章唐代其它诗人与永州文化的关系。略谈本十诗人、过境永州诗人、未到过永州却又写及永州风物的唐代诗人这三类诗人的基本创作情况。总之,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它们两者是相辅相存,相互影响的。通过对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的研究,笔者希望这对今天永州的文化建设能起到些许借鉴的作用。同时,永州是个民族杂居之地,通过对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民族大团结,民族大融合。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邢孔史,李景新[9](2005)在《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论述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的经济潜能和社会效益,对加强这份资源开发利用提出相关对策。
周先友,潘文[10](2003)在《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文中指出贬谪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与此相关联的贬谪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州作为当时相对偏僻落后的地区,是古代特别是唐代贬谪人士较为集中的地方。考证以柳宗元为主的贬谪永州地区的唐代文士贬永的原因、时间、在永的活动,了解以柳文化为主的永州文化的底蕴成因有一定意义。对作家来说,贬谪不仅是他们人生经历的转折,也往往是其创作转折的契机;作为一个地方,往往因有贬谪人士活动遗迹及其创作流传而为之增色。
二、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论文提纲范文)
(1)永州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 |
1.3.1 风景 |
1.3.2 审美 |
1.3.3 意象 |
1.3.4 风景意象 |
1.4 相关研究现状 |
1.4.1 有关零陵的史料状况 |
1.4.2 有关零陵的历史文化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范围 |
1.5.3 研究资料情况 |
1.6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2.1 永州零陵概况 |
2.1.1 自然地理背景 |
2.1.2 历史文化背景 |
2.2 研究存在问题 |
2.3 研究理论基础 |
2.3.1 景观意象的符号学论述 |
2.3.2 景观意象符号的分类 |
2.4 研究方法 |
2.4.1 文献研究法 |
2.4.2 实地考察法 |
2.4.3 综合归纳法 |
2.4.4 跨学科研究法 |
3 零陵唐宋时期时间意象符号 |
3.1 季节性时间意象符号 |
3.1.1 春 |
3.1.2 夏 |
3.1.3 秋 |
3.1.4 冬 |
3.2 气象性时间意象符号 |
3.2.1 日 |
3.2.2 月 |
3.2.3 雨 |
3.2.4 风 |
3.2.5 雪 |
3.3 事物性时间意象符号 |
3.3.1 植物 |
3.3.2 动物 |
4 零陵唐宋时期空间意象符号 |
4.1 山水空间意象符号 |
4.1.1 山 |
4.1.2 岩洞 |
4.1.3 江河 |
4.1.4 溪 |
4.1.5 洲 |
4.1.6 潭 |
4.1.7 池 |
4.1.8 渠 |
4.1.9 涧 |
4.2 建筑空间意象符号 |
4.2.1 亭 |
4.2.2 桥 |
4.2.3 楼 |
5 零陵唐宋时期风景意象的情感内涵 |
5.1 零陵唐宋时期整体风景意象 |
5.2 零陵唐宋时期风景意象的情感内涵 |
5.2.1 家国历史的感怀 |
5.2.2 生命境遇的诉说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选编及其教学价值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概念及其性质的界定 |
第一章 贬谪文学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录及原因探析 |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贬谪文学选录情况 |
一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贬谪文学选录情况 |
二 历年高中语文教材的贬谪文学选录情况 |
第二节 贬谪文学选录原因的探析 |
一 贬谪文学的自身价值 |
二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
三 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 |
第二章 贬谪文学教学价值的探析 |
第一节 豁达洒脱类主题的贬谪文学教学价值探析 |
一 亭台楼阁之豁达洒脱 |
二 游览山水之豁达洒脱 |
第二节 愁苦愤懑类主题的贬谪文学教学价值探析 |
一 忧国忧民之愁苦愤懑 |
二 永州游之愁苦愤懑 |
三 琵琶曲之愁苦愤懑 |
第三章 贬谪文学在中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贬谪文学的教学策略 |
一 贬谪文学的一般教学策略 |
二 贬谪文学教学策略之群文阅读 |
第二节 同一主题下贬谪文学作品的群文阅读 |
一 同一题材贬谪文学的群文阅读 |
二 同一贬谪文人作品的群文阅读 |
第三节 不同主题下贬谪文学作品的群文阅读 |
一 贬谪文学历来发展之群文阅读 |
二 情感比较之群文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说明 |
上篇 |
第一章 明代开国功臣的构成及其家族化 |
第一节 明代“功臣”含义与明代开国功臣的界定 |
一、明代以前的“功臣”含义 |
二、洪武年间的“功臣”含义 |
三、后洪武时代的“功臣”含义 |
四、明代开国功臣的界定 |
第二节 明代开国功臣的构成 |
一、地方精英力量 |
二、草莽豪杰 |
三、元朝官员 |
第三节 明代开国功臣的家族化 |
一、开国文臣政治家族化的失败 |
二、开国武将家族的形成 |
小结 |
第二章 洪武朝开国功臣家族的命运 |
第一节 开国文臣的命运与李善长之死 |
一、明代开国文臣的归宿 |
二、开国文臣上层在明初政局中的角色 |
三、杨宪之死与李善长致仕 |
四、李善长致仕后的政局 |
五、李善长之死 |
第二节 蓝玉党案与明代开国武将家族命运之转折 |
一、开国武将家族衰亡的内在理路 |
二、蓝玉党案发生的偶然性 |
三、开国武将家族命运差异的原因 |
小结 |
第三章 靖难之役对开国功臣家族的影响 |
第一节 永乐新政权的合法性与开国功臣家族的命运 |
一、永乐新政权与开国功臣家族的微妙关系 |
二、开国功臣家族的分流 |
第二节 盛瑜案与永乐政局 |
一、被有意埋没的盛庸家族 |
二、明代开国功臣家族与藩王集团的结合 |
三、谷王谋反与李景隆“谋逆” |
四、盛瑜案始末推测 |
小结 |
下篇 |
第四章 分守两京的魏国公家族 |
第一节 世守南京的魏国公嫡系家族 |
一、重回南京:徐显宗、徐承宗袭爵时期 |
二、世代奉祀孝陵与守备南京职能的确立:徐俌、徐鹏举袭爵时期 |
三、参与南京地方社会事务:徐邦瑞、徐维志和徐弘基时期 |
第二节 自谋出路的徐膺绪家族 |
第三节 高度依赖皇权的定国公家族 |
一、起始:徐景昌袭爵时期 |
二、中衰:徐显忠、徐永宁袭爵时期 |
三、定型:徐光祚袭爵时期 |
小结 |
第五章 勋臣与文臣色彩并重的武定侯家族 |
第一节 武定侯家族的袭爵之争 |
一、郭珐袭爵及其隐患 |
二、正统年间袭爵之争的发生与搁置 |
三、天顺年间郭昌的短暂袭爵与袭爵之争再起 |
四、弘治年间袭爵问题的最终解决 |
第二节 郭勋袭爵时期的武定侯家族 |
一、明武宗时期的郭勋 |
二、明世宗时期的郭勋 |
小结 |
第六章 社会关系多元的曹国公家族 |
第一节 李言恭之前曹国公家族的命运 |
第二节 李言恭的思想世界与多元社会关系 |
一、袭爵前李言恭的思想与活动 |
二、袭爵后李言恭的思想世界与多重形象 |
三、多元社会关系对李言恭思想世界的影响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唐代江南地区贬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唐代江南地区贬官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江南贬官的地域分布 |
第二节 江南贬官的时间分布 |
第二章 江南地区贬官的政治身份及被贬原因 |
第一节 贬官的出身与政治身份 |
一、江南贬官的文化素养与政治才能 |
二、被贬前的官职 |
第二节 被贬原因 |
一、失职渎职 |
二、结党倾轧 |
三、政治、法律牵连 |
四、政治失宠 |
第三章 江南地区贬官的具体官职及品阶变化 |
第一节 贬官的具体官职 |
一、州级官职 |
二、县级官职 |
第二节 贬官的品阶变化 |
一、品阶下降 |
二、品阶不变 |
三、品阶上升 |
第四章 江南地区贬官的仕宦生涯 |
第一节 贬官在江南的作用 |
一、发展地方教育 |
二、移风易俗 |
三、提拔人才 |
四、应对天灾人祸 |
五、修筑城池及水利 |
六、征收赋税贡物 |
七、加强地方军事力量 |
第二节 贬官的政治命运 |
一、迁转 |
二、恩赦 |
三、征召入朝 |
四、入幕 |
五、其他情况 |
第五章 贬官的社会生活 |
第一节 贬官的生活境遇 |
一、贬官的收入与住所 |
二、贬官的日常休闲活动 |
第二节 贬官的社会交往 |
一、贬官与官员 |
二、贬官与文人 |
三、贬官与僧人 |
第三节 贬官的文化生活——以文学创作为核心 |
一、表达贬谪后的心情 |
二、寄情江南山水名胜 |
三、记录江南生活及风土人情 |
结语 |
附表:唐代江南地区贬官基本资料统计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南宋贬谪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贬谪词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贬谪词的界定 |
第二节 南宋贬谪词研究现状 |
第二章 南宋贬谪词人考述 |
第一节 南宋官员黜降制度 |
第二节 南宋被贬词人事略 |
第三节 政治环境恶劣及原因 |
第三章 南宋贬谪词的特点探析 |
第一节 家国之念与黍离之悲 |
第二节 壮志难酬与爱国之情 |
第三节 拘囚忧忿与思乡愁苦 |
余论 |
第四章 继承与创新——南宋贬谪词的形成 |
第一节 唐前贬谪文学对南宋贬谪词的影响 |
第二节 唐代贬谪文学对南宋贬谪词的影响 |
第三节 北宋贬谪词与南宋贬谪词之比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第2章 柳宗元在永州 |
2.1 永州司马 |
2.1.1 被贬永州之缘由 |
2.1.2 永州生活 |
2.2 柳宗元笔下的永州 |
2.2.1 自然环境 |
2.2.2 风土人情 |
2.2.3 地方政治 |
第3章 柳宗元与古代永州社会发展 |
3.1 柳宗元与永州科举 |
3.1.1 永州科举概况 |
3.1.2 柳宗元在永州的教育实践 |
3.2 柳宗元衍生的永州文化 |
3.2.1 后世怀念柳宗元的诗文 |
3.2.2 民间文化 |
3.2.3 建筑景观 |
第4章 柳宗元与当代永州社会发展 |
4.1 柳宗元与永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
4.1.1 旅游景点——柳子庙 |
4.1.2 遗迹的考证和修复 |
4.1.3 异蛇资源的开发 |
4.1.4 柳子大酒店 |
4.2 柳宗元与永州文化的繁荣 |
4.2.1 召开学术会议 |
4.2.2 加快地方院校的建设 |
4.2.3 柳宗元研究学会的兴盛 |
4.2.4 祭祀活动 |
结语 |
附录一 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7)唐代袁州进士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一章 唐代袁州进士考述 |
第一节 唐代进士科概述 |
第二节 唐代袁州进士汇考 |
第三节 唐代袁州进士交游述略 |
第二章 唐代袁州进士时空分布情况考论 |
第一节 唐代江西进士的空间分布 |
第二节 唐代袁州进士的时代分布 |
第三章 唐代袁州进士崛起原因考察 |
第一节 唐代袁州科举崛起的社会原因 |
第二节 唐代袁州进士与迁谪袁州官员 |
第三节 袁州进士对士风的影响 |
第四章 唐代袁州进士与文学论略 |
第一节 唐代袁州进士文学创作 |
第二节 唐代袁州进士诗选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唐代袁州进士小传 |
附录二 唐代迁谪袁州官员简表 |
附录三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后记 |
(8)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的研究 ——以元结、柳宗元、吕温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概述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永州文化对唐代居官永州诗人的影响 |
第一节 唐代居官永州诗人考 |
第二节 唐代永州文化对元、柳、吕诗歌创作的影响 |
一、元、柳、吕在永州的生存状态与其诗歌创作的感情倾向 |
二、元、柳、吕在永州的私人交往与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
三、唐代永州文化对元、柳、吕诗歌创作影响 |
第二章 唐代居官永州诗人元、柳、吕对永州文化的影响 |
第一节 元、柳、吕官德人格对永州文化的影响 |
一、垂范后世的良吏 |
二、传播文化的使者 |
第二节 元、柳、吕山水意识对永州文化的影响 |
一、加强了永州和谐的生态建设 |
二、促进了永州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三章 唐代其它诗人与永州文化的关系 |
一、永州本土诗人创作的基本状况 |
二、过境永州诗人创作的基本状况 |
三、未到过永州唐代其它诗人的永州风物诗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9)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大盘点 |
(一) 古代过琼主要贬官及贬所 (以下均当时地名) (1) |
1. 隋朝的过琼贬官 |
2. 唐代的过琼贬官 |
3. 宋代的过琼贬官 |
4. 元朝的过琼贬官 |
5. 明代的过琼贬官 |
(二) 贬官主要遗迹及文物 |
1. 五公祠和东坡书院。 |
2. 天涯海角与东山岭。 |
3. 崖州古城和水南村。 |
(三) 贬官中各姓过琼始祖、后裔及墓园 |
(四) 海南贬谪文学资源 |
二、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的经济潜能和社会效益 |
(一) 直接和间接地拉动海南旅游经济的发展 |
(二) 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
(三) 激活民俗文化的挖掘, 推动文学艺术的创作 |
三、海南贬谪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有待加强 |
(一) 开发景点为数有限 |
四、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对策 |
(一) 把贬谪文化资源作为我省独特的文物资源加以研究开发 |
(二) 海南省旅游业应该优化定位 |
(三) 开发海南贬谪文化资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倾斜 |
(四) 优化贬谪文化资源开发模式 |
(五) 深挖古崖州贬谪文化资源 |
(六) 改变东坡书院形只影单的现状 |
(七) 推出海南贬谪文学艺术的特色品牌 |
四、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州零陵唐宋时期的风景意象研究[D]. 胡宇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1)
- [2]中学语文教材中贬谪文学的选编及其教学价值的探析[D]. 姚于钦.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3]明代开国功臣家族研究[D]. 朱忠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1)
- [4]唐代江南地区贬官研究[D]. 宋菁. 上海师范大学, 2013(01)
- [5]南宋贬谪词研究[D]. 李杰. 兰州大学, 2012(09)
- [6]柳宗元与永州社会发展[D]. 蒋云丽. 湘潭大学, 2011(04)
- [7]唐代袁州进士考论[D]. 莫军昌. 广西师范学院, 2010(03)
- [8]唐代诗人与永州文化关系的研究 ——以元结、柳宗元、吕温为中心[D]. 张金玉. 西南大学, 2010(08)
- [9]海南岛贬谪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研究[J]. 邢孔史,李景新.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3)
- [10]唐代贬谪永州地区的文士考略[J]. 周先友,潘文. 零陵学院学报, 2003(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