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物流市场再次成为重要参与者

亚洲物流市场再次成为重要参与者

一、亚洲物流市场又来大鳄(论文文献综述)

石娜娜[1](2018)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生产、对外贸易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7年中国的制造业产量接近全世界的33%,产值规模居世界第一位;从2009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8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6万亿人民币,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商品流通大国,但由于在国际上缺少独立自主的流通渠道,缺乏国际一流的流通企业,中国还并不算是商品流通强国,同发达国家比起来,中国的国际流通影响力太小。自2004年我国商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以来,世界知名零售企业纷至沓来,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企业绝大部分一落户中国,零售业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但是在国际化的大潮下,中国零售企业一直被动地接受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而没有主动做出国际化的回应。自2001年我国正式实施“走出去”国家战略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从2012年开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2015年跃居世界第二。然而,与我国成为商品出口大国、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和外资零售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极不协调的是我国零售业“走出去”却明显滞后。从《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来看,截至到2016年末,我国的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691.7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13573.9亿美元的12.5%。2016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208.9亿美元,只占当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1961.5亿美元的10.7%。更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投资流量还是投资存量,目前我国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和东盟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很少。零售企业国际化始于二十世纪中后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管制的放松,零售业向海外扩张进行跨国投资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不但有发达国家更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参与其中,跨国经营已经成为零售企业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国际化一经日益成为全球零售领域的重要特征。根据德勤公司发布的《Global Powers of Retailing 2018》显示,2016财年“全球零售250强”企业中有168家企业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经营,国际化率为67.2%。国际知名的零售商沃尔玛和家乐福分别在29个和34个国家经营,其中沃尔玛在美国本土有5332个门店,还有6363个门店分布在亚洲、美洲、欧洲等海外市场,2016年净销售额4813.17亿美元,其中海外市场(不含山姆会员店)贡献了 1161.19亿美元,贡献率超过27%。2016年家乐福门店数量达到11935个,法国本土5539家,其余6396家分别分布于欧洲、亚洲、美洲的34个国家和地区,并贡献了年销售额766.45亿欧元的53.16%。可以说国际化是这些大型跨国零售企业取得成功乃至成为行业巨头的关键因素之一,沃尔玛更凭借其在全球布局获得可观收益,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500强企业首位。2015年8月28日,国务院在《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已经中指出:必须推动我国从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必须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要大力实施流通“走出去”战略。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并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集群式“走出去”,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同时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要创建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的流通网络。经受了本土零售国际化竞争的洗礼后,中国零售企业初步具备了“走出去”的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资源条件,“走出去”可以成为中国零售企业转型发展、开拓创新的主要方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流通产业国际化和世界产业控制权一经从制造环节向流通环节转移的大背景下,积极地推动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形成中零售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发展,是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国零售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促进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巩固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的国家竞争优势有重大意义,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以中国零售业对外投资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深入研究跨国零售企业成功实现国际化的一般经验,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探讨在当前独特的国情和特殊的历史时机下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首先从零售业“走出去”战略入手,分析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重要性。然后,借鉴国外经验,探讨我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循此逻辑,按照“战略提出→国际经验比较→现状描述与案例分析→路径选择”的总体框架展开。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包括第一、二章节,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理论来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框架、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是问题的提出,是论文的第三章,总结了“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发展、演变和实施成果,以及当前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第四章,是国际经验比较,该部分以案例研究的形式,分析发达国家与亚洲发展中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经验与教训。第四部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路径研究,包括第五、六、七、八章。第五章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以数据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状况,并分析中国零售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分析跨境电商在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的作用。第七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研究。第八章,对接“一带一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分析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朱同[2](2017)在《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转型升级和"互联网+"发展,我国电商物流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京东物流要在全面服务社会化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新阶段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就需要优化自身的物流体系。本文首先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供应链管理理论进行梳理,并对同行业物流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电商企业在物流模式的选择上取决于企业自身规模实力和内部环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电商企业还应根据外部环境做出调整的结论。京东商城作为B2C电商行业的代表企业,目前京东的物流体系中已经具有200多个大型仓库,超过600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已经成为中国电商领域最大规模的自建物流体系。京东所在的B2C零售行业,面临着消费者收入不断提高、网购需求不断增大、物流行业成熟度的提升等方面的机遇,但也面临着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提升消费者体验等方面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京东物流配送模式的运行效果,然后对京东物流的仓储、配送、运输、人员配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京东物流在这几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当前物流发展趋势及借鉴其他电商企业物流建设方面的经验,从提升仓储管理水平、完善物流配送设施、优化物流运输策略、内部和外部措施优化物流人员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京东物流配送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汪姣[3](2012)在《FDI对我国物流业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使得物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尤其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迅速改善,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明显有所提高,物流业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也看到物流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一直存在问题,具体来说包括物流成本长期居高不下,信息技术化水平较低,第三方物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区域物流发展、物流园区建设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对外开放进程,外资的大规模流入密切影响着我国产业的发展,目前外商投资也已成为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外部资源之一。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物流业逐步开放,作为链接经济全球化纽带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可以从FDI角度寻求推进我国物流业发展措施。文章主体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等;第二部分主要总结了FDI的有关理论、FDI与产业发展及外部效应研究、物流业的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我国物流业的概况,以及FDI进入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特点和问题;第四部分是实证分析,选取了本文研究FDI产业效应的指标,并介绍了灰关联分析的理论和计算公式,然后基于2002-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最后一部分是根据基本结论以及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在实证分析中,本文先对FDI的产业效应进行定性分析,从理论角度为实证分析奠定基础。然后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定量分析FDI对我国物流业的产业效应,主要选取了物流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劳动生产率、社会物流总成本、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就业情况、区位商等可以量化的重要指标分析FDI对我国物流业产业效应。通过分析表明FDI对我国物流业存在资本形成效应、技术溢出效应、结构调整效应、就业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并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对这些效应指标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同时,本文还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横向和纵向分析、综合和具体分析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和引入FDI的情况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明确FDI对物流业的产业效应,提出了我国物流业应当从创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物流业利用FDI水平、培育发展我国本土物流企业等方面改善物流业引资状况,从而促进我国物流业做大做强。

解熠[4](2012)在《L公司电子商务运营中物流效率提升的研究》文中提出L公司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子商务营销的品牌商之一。通过多年的电子商务运营,L公司发现,不是简单的做好网络营销中的信息流、金流、物流的畅通,就可以保证企业的电子商务业务持续性发展。在某些环节,特别是物流,需要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L公司逾越物流这个瓶颈。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为了顺应L公司经营电子商务的四个核心要求:提升销售额,降低营销和运营成本,利用好现有资源,帮助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并平衡在实际运营中出现的6个要素,结合层次分析法,才能提升L公司在电子商务运营中的物流效率。通过笔者提出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打通了L公司在电子商务运营中的信息流、金流、物流,增强了该品牌商的整体竞争力。特别是在分析了L公司面对的仓储、物流瓶颈,结合国内垂直电商的通行运作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物流策略与解决方案,使L公司在经营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仓储和物流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客户美誉度。

刘鹏云[5](2011)在《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物流系统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物流园区作为企业间的节点,顺应了物流网络化发展方向,成为物流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产物,对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园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决定了物流网络整体效益的好坏,对产业之间的关联密切程度,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园区企业的发展等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除应注意一般物流园区选址的影响因素,还应该考虑距港口的距离、交通条件和土地资源等,其开发建设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如何科学选择临港物流园区的位置,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城市课题。本文对胶南临港物流园区选址进行研究,希望对胶南临港物流园区的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在物流园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园区选址的程序和步骤,收集了胶南市近几年的经济指标、物流发生量和物流产业基础,最后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其最优的选址方案。其中,第一章主要是对本文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主要内容的综合阐述;第二章是对临港物流园区理论基础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临港物流园区的基本特征、类型、功能和发展特点;第三章对临港物流园区选址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地论述了临港物流园区选址研究的程序步骤、基本方法、影响选址的因素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是对胶南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环境和市场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临港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并对物流货运量进行了统计;第五章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临港物流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初定的物流园区选址范围进行择优,从而最终确定胶南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第六章对胶南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进行总结和展望,经实践证明,胶南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结果与实际相符,具备操作可行性。

郗相涛[6](2010)在《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持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许多企业面临和思考的问题。作为企业活动重要环节的供应链部分,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认识和重视,如何构建一个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供应商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供应链管理成败的一个关键部分。本文阐述了供应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供应商管理的内容、目的和研究意义。论文重点结合LC公司供应商管理的实证研究,深入剖析如何有效的进行供应商管理。论文通过分析LC公司的供应商分类、引入、评价和持续改进流程,强调了供应商引入、评价、激励改善和卓越的管理闭环。文章结合LC公司面临的问题,提出并论述LC公司的供应商本地化发展、供应商关系发展和供应商风险控制三大供应商管理改善策略。运用SWOT分析、图表法等方法,以实例来论证如何有效的进行供应商管理,实现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共赢的伙伴关系,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本文最后对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进行回顾,阐述了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供应商管理方面的一些挑战和展望,进一步说明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的必要性。

何蒲明[7](2009)在《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体制改革的加快,特别是由于国际粮食形势风云变幻,粮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政府进行宏观决策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粮食安全问题涉及的工作主要包括三项:一是国内的粮食生产和供给,二是国内的粮食储备和轮换,三是粮食的进出口调剂。粮食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影响大,从而造成粮食生产和价格的波动性。目前的粮食流通体制容易造成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中国储备粮吞吐机制不灵活,宏观调控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会人为造成供求失衡。随着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度不断提高,中国的粮食贸易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而期货市场以其独特的经济功能,在维护粮食安全方面能够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从最近五年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十一五”规划中可以看出,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论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蛛网理论、仓储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波动理论、要素禀赋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为理论框架,以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为手段,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研究日标,围绕影响粮食安全的有关因素,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关系,回答了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环境下,如何在稳定粮食生产和粮食价格、完善粮食流通体制和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改善粮食国际贸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综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运用5个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和粮食安全指标,对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关系进行分析。(2)运用Cox-Stuart趋势检验对我国粮食产量及其播种面积的变化进行检验,发现我国粮食产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粮食生产波动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发现,粮食生产波动具有不稳定性,多数年份的波动系数超过了2%,但市场化改革后粮食生产波动的强度要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在四大粮食品种中,稻谷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最大,而且稻谷产量的变动对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影响也最大。通过对粮食价格波动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发现,粮价指数波动幅度大于其他相关价格指数,而且市场化改革后粮食价格波动的强度要高于改革前的水平。粮食价格与粮食产量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原因,但产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价格变化对产量变化的影响,产量的变化往往滞后于价格的变化,具有发散型蛛网的特征。构建了一个基于改进型的蛛网理论分析框架,解释了期货市场机制减缓粮食现货市场价格和产量绕均衡点波动的机理。(3)通过对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程的回顾发现,改革对粮食期货市场的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改革虽然进程曲折,但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方向,而且改革一直贯穿着粮食安全这条主线。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而利用期货市场可以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由于粮食物流体系水平是决定粮食流通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而发展粮食期货市场有助于构建现代粮食物流体系。(4)虽然中国粮食储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现货市场进行储备粮的运作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通过分析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发现储备粮在平抑市场粮价波动方面的效果不是很显着,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向操作”现象,而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可以降低储备粮运作风险,提高运作效率。(5)论文通过考察中国粮食贸易的地位,分析中国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粮食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和全球商品定价机制,对粮食定价权的缺失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以小麦为例,对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后,进一步证实中国缺乏定价权。所以,论文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形成中心,提高我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协调粮食内外贸易政策,利用国际粮食期货市场,改革粮食储备体系,规避粮食贸易风险,建立新的粮食安全预警体系,发展大粮商,利用期货市场在国际上谋求国家粮食安全。(6)目前实施的粮食直补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很小,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矛盾”,而期货市场不失为协调二者的新思路。但农户利用期货市场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目前中国农民主要是间接利用期货市场。(7)论文提出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大期货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培植农产品期货市场主体,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现、期货市场信息发布和传递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加强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关联度。这些建议对于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环境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稳定中国粮食生产与价格,完善粮食流通体制,通过储备粮运作效率,合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韩佳[8](2008)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更多地集中体现在国家内部的区域竞争层面上。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首位经济核心区,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客观要求,也是区域内各省市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江三角洲具有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基础,以及日益成熟的区域合作机制、政策和思想观念等软件条件。本文总结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状:长三角区域内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已形成一定制度,城市间、企业间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融合日益紧密,城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世博会的联动效应也将有力推动长三角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诸如: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趋同,地方政府干预经济导致恶性竞争,产业升级受到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布局,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区域创新体系面临瓶颈等。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针对当前阻碍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创新进行研究,提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首先需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市场主导与政府调节的关系、相关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问题。为保证制度性组织机构行使权力,区域内各省市可通过让渡部分权力,由区域协调机构统一调控。并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区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使一体化不断地向更高的形式发展。在中央政府协调下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加强区内协调和区外合作与发展。同时,通过建立以产业、资源和地域为特征的区域协调发展基金或者通过制定区域政策所进行的利益协调,避开分割市场的行政地域边界,通过共同权力干预资源配置,进行全局和整体整合。并完善在国家以产业为特征的地区政策框架下的规范性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主要职责是在市场失灵的公共产品和基础产业等非竞争部门直接投资和规划,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涉及区域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领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协调,并强化中央派驻长三角的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推进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经济功能,解决城市土地、港口等资源紧缺的瓶颈。同时,积极培育非政府性的跨地区合作组织,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各类半官方和民间跨地区协调组织,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吴恩锋[9](2008)在《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基于由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2003-2006年共62307条文章标题构成的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采用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框架,结合实例对经济报道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实证性的研究,以期揭示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本论文共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引言,介绍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二节为隐喻定义探讨,探析四部汉语词典及六部英语辞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并介绍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和以Lakoff& 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第三节为我国隐喻研究概况,分析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对隐喻认知观和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隐喻研究呈现出的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第四节为概念隐喻理论,回顾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详细介绍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第二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由三节构成。第一节探讨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上;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下/行政级别高是上;行政级别低是下/发展是上;衰退是下/处于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上;离开某种状态或环境是下/优先或受重视的是上;置后或不重视的是下/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是上;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下/力量强是上;力量弱是下/高端客户群体是上;低端客户群体是下/程度强是上;程度弱是下/评价好或名次高是上;评价差或名次低是下”等十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认知基础进行分析。第二节重点探讨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总结出“数字大或数量多是高;数字小或数量少是低/行政级别在上是高;行政级别在下是低/质量好、价格贵是高;质量差、价格便宜是低/程度强是高;程度弱是低/力量强是高;(力量弱是低)/评价好是高;(评价差是低)/(复杂的或明智的是高);简单的或弱智的是低/地位重要是高;(地位不重要是低)”等八个映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认知分析。第三节为本章小结。第三章为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由四节构成。第一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是金”隐喻和“财富是水”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二节为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三节为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分别对以“身”、“手”、“头”、“下肢运动”、“其他身体部位”、“生育”等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四节为本章小结。第四章为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由十一节构成。基于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我们总结出十个结构隐喻类型,按出现概率的大小顺序排列依次为:战争隐喻、交通隐喻、天气隐喻、戏曲隐喻、博弈隐喻、饮食隐喻、教育隐喻、体育隐喻、医药隐喻、婚恋隐喻等。我们分十节对这十个结构隐喻类型分别进行了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第十一节为本章小结。第五章为结论,由两节构成。第一节总结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第二节探讨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杨度[10](2007)在《专业市场忧思录 来自纺织服装业的前沿透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安局派出数百个警察围住了整个商城,商铺投资商们排着长龙交钱,银行派出了数十名出纳来清点所收到的现金,钱在广场内堆积如山,然后被银行一车车地被运走。这可能是我迄今为止听到过的最震撼的"钱场"场景了。以致跟我回忆北京百荣世贸商城开盘日的原副总裁大大地张开其双手,来形

二、亚洲物流市场又来大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亚洲物流市场又来大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来源
        1.2.1 垄断优势论
        1.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1.2.3 内部化理论
        1.2.4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2.5 价值链理论
        1.2.6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难点和不足
第2章 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零售业国际化的内涵
        2.1.2 零售业国际化的动机
        2.1.3 零售业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2.1.4 零售业国际化的进入方式
        2.1.5 零售业的标准化与本土化
        2.1.6 零售业国际化的撤资
    2.2 国内零售业国际化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走出去”战略
        2.2.2 国内流通产业的地位和贡献
        2.2.3 国内学者对零售业国际化的研究
        2.2.4 中国零售业的“走出去”
    2.3 文献述评
第3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现状
    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概况
        3.1.1 中国零售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3.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空间分布情况
        3.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情况
        3.1.4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成功案例数量少
    3.2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案例分析
        3.2.1 国美进军香港
        3.2.2 苏宁的国际化
        3.2.3 阿里巴巴的全球化
    3.3 零售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
        3.3.1 零售业“走出去”的宏观影响因素
        3.3.2 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影响因素
    3.4 零售业“走出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4.1 变量选择
        3.4.2 模型设计
        3.4.3 实证结果及其解释
    3.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5.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3.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缓慢的原因分析
        3.6.1 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弱
        3.6.2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影响力小
        3.6.3 中国零售企业缺乏国际经验
        3.6.4 中国零售企业承担汇率风险能力差
        3.6.5 中国零售企业“走出去”的政府支持少
第4章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经验
    4.1 全球零售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状况
        4.1.1 全球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2 零售商的市场主导能力
        4.1.3 发达国家跨国零售企业的主导地位
        4.1.4 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4.1.5 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多样化
        4.1.6 零售业的经营国际化
        4.1.7 零售业的零售数字化
    4.2 发达国家的零售国际化
        4.2.1 美国的零售国际化
        4.2.2 欧洲的零售国际化
        4.2.3 日本的零售国际化
        4.2.4 发达国家零售企业国际化的一般经验
    4.3 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国际化-以泰国为例
        4.3.1 发展中国家零售国际化的一般情况
        4.3.2 泰国零售业的国际化
        4.3.3 卜蜂莲花的国际化
        4.3.4 卜蜂莲花在华扩张历程
第5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5.1 “走出去”战略
        5.1.1 “走出去”的内涵
        5.1.2 “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和发展
        5.1.3 “走出去”的概况
    5.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宏观视角
        5.2.1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宏观背景
        5.2.2 顺应对外经济的发展规律
        5.2.3 构建自主流通网络的重要手段
        5.2.4 价值链升级的外部驱动
        5.2.5 内外贸一体化的内部推动
        5.2.6 有利于缓和中美贸易摩擦
        5.2.7 有助于供给侧改革顺利实施
        5.2.8 实现流通大国向流通强国转变的客观要求
        5.2.9 促进我国文化输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5.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微观视角
        5.3.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推动因素
        5.3.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拉动因素
        5.3.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便利化因素
第6章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创新途径:跨境电商
    6.1 跨境电子商务
        6.1.1 跨境电子商务的涵义
        6.1.2 跨境网络零售
    6.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6.2.1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环境
        6.2.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
    6.3 跨境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区别
        6.3.1 跨境电商具有跨地域性
        6.3.2 跨境电商信息传播速度快
        6.3.3 跨境电商以大数据为基础
        6.3.4 跨境电商的成本结构不同
        6.3.5 跨境电商的客户体验不同
    6.4 跨境电商是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新途径
    6.5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SWOT分析
        6.5.1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优势
        6.5.2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劣势
        6.5.3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机遇
        6.5.4 中国发展跨境电商的挑战
    6.6 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实现路径
        6.6.1 国家参与和政策支持
        6.6.2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6.6.3 多种手段改善网购体验
        6.6.4 改进物流效率
        6.6.5 巩固制造业基石
        6.6.6 不遗余力地推行人民币国际化
第7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1 “一带一路”倡议
        7.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7.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
    7.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
        7.2.1 相对于发达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2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零售业的比较优势
        7.2.3 零售业相对于第二产业的比较优势
        7.2.4 相对于其他地区“一带一路”给零售业带来的比较优势
第8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8.1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时机选择
        8.1.1 零售企业具备“走出去”能力的时机
        8.1.2 进入目标国际市场的有利时机
    8.2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
        8.2.1 中亚五国
        8.2.2 东南亚十一国
        8.2.3 南亚八国
        8.2.4 独联体七国
        8.2.5 中东欧及南欧十八国
        8.2.6 南太平洋国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8.2.7 西亚北非国家和蒙古
    8.3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进入方式选择
        8.3.1 中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2 东南亚国家的进入方式
        8.3.3 印度的进入方式
        8.3.4 独联体国家的进入方式
        8.3.5 澳大利亚的进入方式
    8.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业态选择
    8.5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标准化与本土化战略
    8.6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支撑体系
        8.6.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宏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中观层面的支撑体系
        8.6.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微观基础改造
第9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必要性
        9.1.2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可行性
        9.1.3 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实现路径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电子商务
        2.1.2 物流
        2.1.3 电商物流
        2.1.4 物流配送模式
    2.2 物流模式选择理论
        2.2.1 核心竞争力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供应链管理理论
    2.3 电商物流模式研究成果
        2.3.1 电商企业的物流模式分类
        2.3.2 不同物流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
        2.3.3 电商企业物流模式构成要素
    2.4 电商行业物流模式研究文献
第3章 当前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的现状
    3.1 物流成本
    3.2 配送速度
    3.3 售后服务
    3.4 物流信息化系统
第4章 京东商城物流的仓储和物流的配送
    4.1 京东商城物流仓储布局
        4.1.1 京东商城物流仓储发展历程
        4.1.2 京东商城物流仓储布局结构
    4.2 京东商城物流仓储环节存在的问题
    4.3 京东商城物流的配送管理
        4.3.1 配送的模式
        4.3.2 配送的方式
        4.3.3 配送的流程
    4.4 京东商城物流配送环节存在的问题
第5章 京东商城物流的运输和人员配置
    5.1 京东商城物流运输与车辆配置
        5.1.1 干线与次干线环节
        5.1.2 支线环节
        5.1.3 派送线环节
    5.2 外部政策和内部运输计划制约京东物流运输
    5.3 京东商城物流人员配置状况
        5.3.1 京东物流从业人员构成
        5.3.2 京东物流从业人员学历分布
        5.3.3 京东物流从业人员年龄分布
        5.3.4 京东物流从业人员工作时限
    5.4 物流人员存在的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6章 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优化措施
    6.1 完善仓储管理,提升仓储管理水平
    6.2 改进供应链和内部管理水平,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6.3 优化物流运输策略,保证物流运输畅通
    6.4 通过内部和外部措施优化物流人员配置
    6.5 物流成本控制及配送速度的优化
    6.6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FDI对我国物流业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FDI研究综述
        2.1.1 FDI的理论研究
        2.1.2 FDI与产业发展研究
        2.1.3 FDI的外部效应研究
    2.2 物流业研究综述
        2.2.1 物流业的研究现状
        2.2.2 FDI对物流业的影响研究
    2.3 研究现状评析
3 我国物流业概况及利用FDI现状分析
    3.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1.1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3.1.2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3.2 我国物流业利用FDI的现状、特点及问题
        3.2.1 我国物流业对外开放进程
        3.2.2 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的特点
        3.2.3 外资进入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4 FDI对我国物流业产业效应的实证检验
    4.1 FDI的产业效应机理分析
    4.2 灰色关联分析概述
    4.3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4.4 模型设定
        4.4.1 确定主因素序列
        4.4.2 无量纲化
        4.4.3 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4.4.4 求关联度
    4.5 实证结果分析
        4.5.1 独立影响关联度分析
        4.5.2 综合影响关联度效应评析
    4.6 基本结论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开放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5.1.1 加大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
        5.1.2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5.1.3 大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5.2 坚持量、质并重,全面提升物流业利用FDI水平
        5.2.1 全面提高各方认识,审核引资质量
        5.2.2 优化引资来源结构,引导投资多元化
        5.2.3 优化产业引资投向结构
    5.3 培育和发展我国物流企业,加强吸收能力
        5.3.1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5.3.2 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提高引资运行效率
        5.3.3 加大技术改革投资,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4)L公司电子商务运营中物流效率提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动机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的思路、方法
第2章 电子商务文献综述
    2.1 电子商务基本理论概述
        2.1.1 电子商务历史与发展
        2.1.2 电子商务定义
        2.1.3 电子商务业务流程简介
    2.2 电子商务国内外发展动态
        2.2.1 国外电子商务发展动态
        2.2.2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动态
        2.2.3 国内电子商务发展动态与趋势
    2.3 电子商务在国内发展历程简介
    2.4 文献综述
第3章 L公司电子商务环境分析
    3.1 非标准产品在线销售的现状
    3.2 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
    3.3 信息流
        3.3.1 信息流定义
        3.3.2 客户体验
        3.3.3 网站体验
        3.3.4 产品体验
        3.3.5 服务体验
        3.3.6 网站登录体验
    3.4 资金流
    3.5 物流
    3.6 电商企业物流模式探讨
    3.7 制约L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第4章 L公司物流瓶颈评估过程
    4.1 评估方法
        4.1.1 层次分析法定义
        4.1.2 层次分析法流程
    4.2 评估要素
    4.3 评估过程
        4.3.1 目标设定
        4.3.2 准则层评分
        4.3.3 方案层评分
    4.4 评估结果
第5章 针对物流瓶颈的解决方案
    5.1 仓储与库存
        5.1.1 库存管理
        5.1.2 仓储管理
    5.2 快运与快递
    5.3 销售额预测在物流管理中的价值
    5.4 L公司物流瓶颈解决方案综述
    5.5 物流瓶颈解决方案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5.6 物流瓶颈解决方案效果分析
第6章 L公司的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分析
    6.1 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分析
    6.2 L公司在电子商务上的SWOT分析
    6.3 L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规划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5)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物流园区的理论基础
    2.1 物流节点研究
        2.1.1 物流节点体系
        2.1.2 物流节点的分类
        2.1.3 物流园区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关系
    2.2 物流园区概述
        2.2.1 物流园区的特征
        2.2.2 物流园区特殊属性
        2.2.3 物流园区类型
        2.2.4 物流园区功能
    2.3 临港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分析
        2.3.1 功能定位理论
        2.3.2 功能定位方法
        2.3.4 临港产业布局
3 临港物流园区选址
    3.1 临港物流园区选址影响因素
        3.1.1 选址原则
        3.1.2 自然环境因素
        3.1.3 经营环境因素
        3.1.4 基础设施因素
        3.1.5 其他因素
    3.2 临港物流园区选址的步骤
    3.3 临港物流园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4 临港物流园区选址方案评价
        3.4.1 物流园区选址方案的定性评价
        3.4.2 物流园区选址方案的定量评价
        3.4.3 层次分析法确定最优方案
4 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环境与市场分析
    4.1 胶南市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4.2 政策环境分析
    4.3 物流业产业基础
    4.4 胶南市临港物流业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4.4.1 优势分析
        4.4.2 存在问题
    4.5 胶南市临港物流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选址研究
    5.1 胶南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规划
    5.2 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候选区位的初步确定
    5.3 选址过程
        5.3.1 候选区位的范围
        5.3.2 确定评分标准和评价准则
        5.3.3 层次分析法在物流园区选址中的应用
6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
第2章 供应链管理理论综述
    2.1 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2 供应链管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第3章 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现状分析
    3.1 LC公司概况
        3.1.1 LC公司简介
        3.1.2 LC公司产品概况及市场份额
        3.1.3 LC公司组织概况
        3.1.4 LC公司所处行业概况
    3.2 LC公司供应体系概况
        3.2.1 LC公司供应商概况
        3.2.2 LC公司供应商合作关系简述
    3.3 LC公司供应链的分析
        3.3.1 LC公司供应链基本概况
        3.3.2 LC公司供应链的SWOT分析
    3.4 LC公司供应商管理体系分析
        3.4.1 LC公司的供应商分类管理
        3.4.2 LC公司供应商的引入
        3.4.3 LC公司供应商的考评
        3.4.4 LC公司供应商的发展
    3.5 LC公司供应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3.6 LC公司供应商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根源分析
第4章 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改善方案
    4.1 LC公司改善方案的基本思路
    4.2 LC公司整体改善方案的架构
    4.3 LC公司的供应商关系发展策略
        4.3.1 LC公司供应商关系的发展
        4.3.1.1 控制供应商数量
        4.3.1.2 加强供应商早期参与
        4.3.2 LC公司发展战略联盟
        4.3.2.1 发展战略联盟关系的条件和原则
        4.3.2.2 发展战略联盟关系
第5章 LC公司的供应商本地化开发策略
    5.1 供应商本地化的意义
    5.2 LC公司供应商本地化的现状
    5.3 LC公司本地化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5.4 LC公司供应商本地化方案设计
第6章 LC公司的供应商风险管理策略
    6.1 LC公司供应商风险识别
    6.2 LC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
    6.3 LC供应商风险管理的方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基本概念界定
        1.3.2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4.1 相关理论解释与讨论
        1.4.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4.3 研究评述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能的创新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5.3 本文的框架
        1.5.4 论文可能的创新
2 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内在关系
    2.1 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2.1.1 期货市场的起源
        2.1.2 期货市场的产生
        2.1.3 国外期货市场的发展──以CBOT为例
        2.1.4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2.2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济功能
    2.3 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
    2.4 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内在关系
    2.5 本章小结
3 粮食生产和价格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3.1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
        3.1.1 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趋势
        3.1.2 粮食产量波动系数与±2%的波动幅度比较
        3.1.3 粮食与棉花和油料作物产量增长率的波动趋势比较
        3.1.4 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波动强度的比较
        3.1.5 四大粮食品种产量波动与中国粮食总产量波动
    3.2 中国粮食价格的波动分析
        3.2.1 粮食价格的基本特征
        3.2.2 1983年以来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历史回顾
        3.2.3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
        3.2.4 粮食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相互关系分析
    3.3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3.3.1 国家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偏差
        3.3.2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联动机制及其相互作用
    3.4 本章小结
4 粮食流通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4.1 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4.1.1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与粮食期货市场的发育
        4.1.2 粮食购销市场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4.2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4.2.1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4.2.2 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4.3 利用期货市场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
    4.4 利用期货市场促进粮食物流发展:基于粮食安全的视角
        4.4.1 问题的提出
        4.4.2 粮食安全需要粮食物流支撑
        4.4.3 中国粮食物流的概况
        4.4.4 粮食期货市场助推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
    4.5 本章小结
5 粮食储备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5.1 粮食储备的一般理论
        5.1.1 FAO关于粮食储备的定义
        5.1.2 储备粮的调节功能
        5.1.3 粮食储备的基本目标
        5.1.4 粮食储备的规模界限
    5.2 中国粮食储备体系及其发展
        5.2.1 粮食储备的初创阶段
        5.2.2 粮食储备的形成阶段
        5.2.3 粮食储备的发展阶段
        5.2.4 粮食储备的完善阶段
    5.3 粮食储备与粮食价格的关系分析
        5.3.1 中国粮食储备量和消费量的估算
        5.3.2 粮食储备量变动与价格变动分析
        5.3.3 基本结论
    5.4 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5.4.1 粮食储备管理取得的成就
        5.4.2 利用期货市场规避储备粮风险的必要性分析
        5.4.3 中国粮食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基本现状
        5.4.4 储备粮参与期货市场面临的问题
        5.4.5 把握期货市场发展的脉搏,改进储备粮调节方式
    5.5 本章小结
6 粮食贸易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6.1 中国粮食贸易的地位
        6.1.1 粮食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
        6.1.2 中国在世界粮食贸易中的地位
    6.2 中国需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6.2.1 中国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意义
        6.2.2 中国合理利用国际市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6.3 世界粮食贸易定价权与中国的定价地位
        6.3.1 粮食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
        6.3.2 全球商品定价机制──期货定价方式
        6.3.3 粮食定价权的缺失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
    6.4 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关系实证研究──以小麦为例
        6.4.1 引言
        6.4.2 数据采集与说明
        6.4.3 实证研究
        6.4.4 基本结论
    6.5 利用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调剂粮食余缺
        6.5.1 利用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调剂粮食余缺的可行性分析
        6.5.2 利用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调剂粮食余缺的策略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农民增收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7.1 直接补贴能促进农民增收吗?
    7.2 保障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分析
        7.2.1 引言
        7.2.2 数据的来源与说明
        7.2.3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7.2.4 粮食播种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分析
        7.2.5 几点结论
    7.3 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机理分析
    7.4 制约农民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因素
    7.5 农民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途径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8)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长三角的界定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研究进展
        一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二 地方政府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
        三 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内容和方法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第二节 经济区位理论
        一 杜能农业区位论
        二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
        三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传统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 区域平衡发展理论
        三 区域非平衡发展理论
        四 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节 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一 新增长理论
        二 区域创新理论
        三 区域产业集群理论
    第五节 区域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
        一 增长极模式
        二 点轴模式
        三 网络开发模式
    第六节 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一 绝对成本学说
        二 比较成本学说
        三 要素禀赋理论
        四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七节 梯度转移理论
    第八节 都市圈理论
        一 都市圈的一般概念
        二 都市圈理论简述
    第九节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一 西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概述
        二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及基本思路
    第十节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及启示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与范例
        一 欧盟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 亚太经合组织
        四 珠江三角洲
    第二节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渐进过程
        二 建立具有一定权威的区域性组织机构
        三 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四 构建有限权能政府,平衡都市集权与地方自治关系
    第三节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长三角的启示
        一 CEPA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示
        二 港深都会制度合作对长三角的启示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 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历史渊源
        二 鸦片战争后新兴工商业城市群形成和发展阶段
        三 计划经济时期地区发展失衡和城市功能趋同阶段
        四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新发展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
        一 地方领导人定期会晤磋商制度已基本形成
        二 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三 社会各界的众多交流合作活动相继展开
        四 城市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市场融合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
        五 城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六 申办世博会成功产生区域联动效应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
        一 长三角地区互为依存、联动发展的深厚历史基础
        二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
        三 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力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四 江浙沪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和政府领导观念的重大转变
        五 长三角自身具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体制和制度问题
        二 区域产业同构与恶性竞争问题
        三 区域城市功能定位与城市个性塑造问题
        四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问题
        五 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分工与配套衔接问题
        六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七 区域中心城市上海的能级提升问题
        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一 区域管理协调主体缺失造成区域整体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
        二 区域性法律法规缺失造成区域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
        三 四大机制缺失导致区域经济良性发展与瓶颈制约的矛盾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创新
    第一节 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四方面关系
        一 厘清行政区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二 厘清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关系
        三 厘清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相互关系
        四 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二节 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
        一 明确制度变迁主体,建立区域协调机构
        二 建立地区政策框架下的法律体系
        三 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
    第三节 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
        一 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形成区域整体架构
        二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 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培育区域统一市场
        四 协调机构,创新机制,提供区域一体化制度保障
        五 多元主体,跨界合作,实现跨行政区公共服务
    第四节 促进区域公共品资源的制度化合作
        一 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科学利用和保护流域水资源
        二 发挥区域民航部门管理职能,合理建设配置机场资源
        三 推进港口错位竞争、合作共赢,实现区域港口群一体化
        四 开展跨行政区划的公路规划,建成统一畅通的区域公路网
        五 实行区域铁路网的统一规划管理,构建城际轨道交通网络
        六 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七 推进区域信息化合作,构建区域通信一体化网络
        八 加强区域防灾减灾工程的区域协作与配套衔接
    第五节 政府主导推进区域内城市跨界发展
        一 城市跨界发展模式
        二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过程
        三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发展的特点
        四 江阴—靖江城市跨界增长实践的经验借鉴
    第六节 积极培育非政府性跨地区合作组织
        一 非政府组织的特点
        二 非政府组织在协调长三角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加强社会协调力量,鼓励建立非政府性跨地区协调组织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二、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节 隐喻定义探讨
        一、四部汉语词典对隐喻及相关术语的定义
        二、六部英语词典对metaphor及simile的定义
        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隐喻观
        四、以Lakoff&Johnson为代表的认知隐喻观
    第三节 我国隐喻研究概况
        一、我国隐喻研究的热潮
        二、隐喻认知观与比喻修辞观的发展趋势对比
        三、隐喻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趋势
    第四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源远流长的隐喻研究
        二、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概况
第二章 经济报道中的方位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上/下”方位隐喻
        一、“上/下”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二、“上”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下”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四、“上/下”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高/低”方位隐喻
        一、“高/低”方位隐喻的词条及其词频
        二、“高”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低”方位隐喻的语义分析
        四、“高/低”方位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经济报道中的本体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实体与物质隐喻—以财富隐喻为例
        一、“财富是金”隐喻的语义分析
        二、“财富是水”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财富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容器隐喻—以“房屋”隐喻和“仓”隐喻为例
        一、“房屋”隐喻的语义分析
        二、“仓”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房屋”隐喻和“仓”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人体隐喻
        一、以“身”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二、以“手”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三、以“下肢运动”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四、以“头”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五、以“其他身体部位”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六、以“生育”相关概念为始源域的隐喻
        七、人体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经济报道中的结构隐喻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的战争隐喻
        一、战争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战争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战争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二节 经济报道中的交通隐喻
        一、交通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交通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交通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三节 经济报道中的天气隐喻
        一、天气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天气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天气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四节 经济报道中的戏曲隐喻
        一、戏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戏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戏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五节 经济报道中的博弈隐喻
        一、博弈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博弈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博弈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六节 经济报道中的饮食隐喻
        一、饮食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饮食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饮食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七节 经济报道中的教育隐喻
        一、教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教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教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八节 经济报道中的体育隐喻
        一、体育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体育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体育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九节 经济报道中的医药隐喻
        一、医药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医药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医药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十节 经济报道中的婚恋隐喻
        一、婚恋隐喻词条及其词频
        二、婚恋隐喻的语义分析
        三、婚恋隐喻的认知分析
    第十一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规律
        一、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具体认知规律
        二、经济报道中概念隐喻的宏观认知规律
    第二节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10)专业市场忧思录 来自纺织服装业的前沿透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业市场是一种中国特色?
    国情
二.近年来的研究成果
    何谓专业市场?
    专业市场的发展变迁
    专业市场的类型
    市场集群
三、升级与转型一个永恒的话题
    农贸市场的变端
    上一代专业市场的改造
    第三次变化
    新世纪趋势
        (1)豪华化:
        (2)规模化:
        (3)品牌化:
        (4)集群化:
        (5)城镇化:
        (6)零售化:
        (7)资本化:
        (8) 多样化:
    市场的规范
四、投资:角色与法则
    专业市场投资公司
    专业市场上市公司的思考
    游戏规则
    狂想曲
五、来自纺织服装业的狂想曲
    老市场的风华
    新市场的问题
    共同的问题
六、法则:关于市场价值的评估标准
    案例
    价值
七、收官之战?
    跋:悲壮英雄
链接:

四、亚洲物流市场又来大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零售业“走出去”的动因与实现路径研究[D]. 石娜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2]京东商城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研究[D]. 朱同. 山东大学, 2017(01)
  • [3]FDI对我国物流业产业效应的实证分析[D]. 汪姣. 海南大学, 2012(01)
  • [4]L公司电子商务运营中物流效率提升的研究[D]. 解熠. 华东理工大学, 2012(10)
  • [5]胶南市临港物流园区的选址研究[D]. 刘鹏云.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6]LC公司的供应商管理研究[D]. 郗相涛. 山东大学, 2010(09)
  • [7]基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 何蒲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8]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 韩佳.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 [9]基于经济报道标题语料库的概念隐喻研究[D]. 吴恩锋. 浙江大学, 2008(09)
  • [10]专业市场忧思录 来自纺织服装业的前沿透析[J]. 杨度. 中国纺织, 2007(09)

标签:;  ;  ;  ;  ;  

亚洲物流市场再次成为重要参与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