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处理顾客市场危机(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峥[1](2019)在《H旅游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旅游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市场竞争。在争取市场份额的同时,旅游电商企业往往忽略了顾客需求,致使企业出现服务意识不足、顾客满意度下降的状况。这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削弱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关系营销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它强调“吸引、保持并增进同顾客的关系”。企业开展关系营销的目的,是通过与企业内部顾客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忠诚的顾客群,从而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力。本文认为,旅游电商企业在着眼产品和经营的同时,应借助关系营销策略来维护顾客关系,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本文以民营旅游电商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公司顾客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发现了民营旅游电商企业存在的营销问题。在国内外关系营销理论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顾客价值理论与关系营销六市场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以帮助H旅游公司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内部员工及外部合作者的整体服务意识,帮助旅行社形成外部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帮助H旅游公司建立起良性的顾客关系,也可为国内同类旅游电商企业实施关系营销提供参考和借鉴。
芮益华[2](2019)在《基于精益思想的聚氨酯制造业管理优化研究 ——以HBL公司为例》文中认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基石,是衡量及表现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而化工制造业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相对于国内的其他产业成长较快,无论是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准都有极大的提升,从而变成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源动力。聚氨酯产业作为重要的化工产业,是我国化工制造业的重要细分产业,连年来成长快速。随着“一带一路”进程、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国家的转移,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获得了广大的现有和潜在市场,已然成为我国化工制造业发展中最快的行业之一。然而,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不但要有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优秀人才、高档设备等,也需要有一套成熟、稳健、高效的管理机制来支撑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我国聚氨酯制造企业的管理工作,规划一套适合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就成为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较为系统地比较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现实意义出发,较为全面地分析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着重剖析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进程,努力总结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发展中的管理经验,为该行业的高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形成适合于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将有利于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在现行发展基础上,把握立足点,找准发展方向,寻找聚氨酯制造业发展的新契机;而且可以丰富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发展中的管理模式和实践经验,为化工制造业的发展奠定,提供一定普适性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其他类似行业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借鉴价值。本文分六章进行写作。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问题的由来、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等。第二章是相关理论的介绍与有关文献的综述,主要阐述精益管理理论的特点及国内外有关化工制造业管理的研究成果。第三章讨论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管理状况与风险,主要分析聚氨酯制造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第四章提出了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实施精益管理的目标模式,以及基于第三章分析的,适合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可规划性管理模式。第五章是以HBL公司为对象的案例研究,规划了适宜该公司发展的管理模式。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通过上述六章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规划了适宜聚氨酯制造业应用的管理模式,以供相关理论研究的参考和行业发展的借鉴。
冯华,包文辉,戴宾[3](2017)在《考虑供应断裂风险和竞争的供应商共享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一个可靠供应商和一个不可靠供应商、两个竞争性的制造商以及终端顾客市场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在考虑供应商的供应断裂风险和制造商之间存在数量竞争的情形下,本文研究了供应商共享决策以及断裂风险对共享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供应商共享的供应链网络中,制造商选择只共享一个供应商比同时共享两个供应商更优。同时,当两个供应商的可靠性优势小于成本优势时,只共享可靠供应商是制造商的优势策略。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商的成本差距和可靠性差距都存在一个临界值,当成本差距小于临界值或可靠性差距大于临界值时,只共享不可靠供应商为制造商的优势策略;反之,只共享可靠供应商的策略更优。并且,当可靠供应商完全可靠时,只共享可靠供应商为制造商的优势策略。
曾波[4](2014)在《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改革力度空前巨大,涉及到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领域。国家实施的新版GMP、GSP认证对医药企业有了更高要求,在规范竞争秩序和净化营销环境上加大了反商业贿赂、反腐败的执法力度,掀起了新一轮的白色反腐风暴;在整治药价虚高方面,部分地区开始施行“两票制”的税票管控机制,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国家在医保付费方面采取更严厉的管控措施,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直接降低药品零售价格。多管齐下的改革政策对医药企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凭借在产品、资金、品牌、公共关系、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从容应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医药市场改革,但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则不那么幸运,生存形势不容乐观。在市场竞争中,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通过4Ps理论的娴熟应用,在终端市场争夺战中攻城掠地,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受挤压下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市场份额相应逐步减少,叉因过票风险的增加和“提现”成本的上升致使医药企业采用“带金销售”的营销策略变得愈发困难,采取单一销售策略的营销观念已不再适应医药市场的发展,急需变革。关系营销是在20世纪80年代探讨服务业市场营销时提出的,并在很多领域得以成功应用,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采取关系营销这一策略是最合适的选择。中小型医药企业面对的关系市场横向上包括影响者市场和相关者市场,纵向上包括内部市场、代理商市场和顾客市场。其中代理商市场和内部市场是企业关系营销的核心,而相关者市场、顾客市场、影响者市场也很重要,他们可以助推企业的发展。在与相关市场进行关系活动时,中小型医药企业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关系营销中,采取富含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关系策略,可以让彼此间的合作关系更融洽,也更稳固。为更好地说明关系营销在国内中小型医药企业实践的可操作性,本文以双鹭药业的关系营销为例,对双鹭药业的内部市场(代理商市场、内部员工市场)和外部市场(相关者市场、影响者市场)的关系策略做了研究分析,并根据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当下面临的生存现状和竞争环境,提出了中小型医药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做好自身擅长的事,处理好不擅长的事,借助外部关系市场的资源进行专业化、区隔化的关系营销。
陈鹰[5](2014)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企业面临着高度动态和竞争性的环境,顾客要求企业提供交货时间短、低成本、高质量以及多元化的产品。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及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企业必须调整管理模式、压缩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因此需加强与其有密切关联关系的其他企业之间的联盟。所以,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与其他企业个体的竞争,更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供应链上节点企业之间的协作和凝聚力,以及通过供应链来管理链上的所有企业,以便实现统一的经营目标,不仅仅是供应链上每个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企业在这个全球竞争的环境中竞争和生存的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对供应链管理来说,绩效评价系统是重要的,能对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进行量化评价。这有助于企业了解其供应链的优势、弱势、当前绩效,以及战略意图与当前状况之间存在差距的大小和性质。这也使得企业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获得洞察力,使他们能采取适当的行动提高整体绩效和效率,从而保持竞争优势。目前,在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已经有很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无论是在评价指标、评价模型,还是在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但是,供应链绩效评价受到供应链系统本身存在的一些诸如延迟性、非线性等特点和供应链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评价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系统动力学是一种复杂系统建模仿真方法。这种方法很适合解决社会系统出现的这种数据不全、信息较模糊的问题,因为系统动力学主要是采用系统思考模式,有完整的建模工具和方法,能进行动态仿真,非常适合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以及供应链绩效评价方面采用。因此,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和方法,结合平衡计分卡,构建了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并选取案例企业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对现有绩效评价文献梳理之后,总结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企业绩效评价发展的趋势和重要领域。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已经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需要考虑上下游节点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所以,企业的绩效评价将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扩展到供应链绩效评价。其次,介绍了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如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供应链平衡计分卡模型等。通过分析,现有的这些绩效评价模型中,绩效评价指标之间因果关系不清晰或简单地判断为线性因果关系,使得导致供应链绩效变动的关键因素和驱动因素无法很好地判断和辨析,影响了供应链绩效的改进。此外,这些评价模型对绩效评价大多是一次性的评价,缺乏动态评价,不能完全适应供应链的动态特点。供应链绩效延迟问题也无法在现有的评价模型中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是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因此,需要设计出新的评价模型,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真正促进供应链绩效的提升。第三,鉴于现有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系统动力学非常适用于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动力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就是社会系统,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延迟性、因果关系的非线性等问题,所以也适用于供应链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进而,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和原理,进一步探讨了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目标、原则和基本思路。第四,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边界,在这里也就是要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边界。通过对供应链的结构进行分析,认为核心企业在供应链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以制造业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也是比较典型的供应链结构。因此,本论文构建的评价模型就选择核心制造企业作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主要评价对象,并把上游的原料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包含进来,确定了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边界。第五,建模的第二步需要确定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本指标。目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观点是认为供应链的绩效应该包括供应链节点企业内外部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两部分,根据已经确定的系统边界,本文主要构建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的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和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指标的构建主要采用平衡计分卡与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建立的基本因果关系,结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需要,初步确定了核心制造企业内部绩效、外部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评价指标。第六,系统动力学模型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在于因果反馈关系的建立,因此,在构建的基本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这些指标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并适当增加一部分辅助变量。这些因果关系的建立是非常谨慎的,都是基于基本理论和常识,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的,反映了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和相互影响路径。主要构建了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内部绩效评价因果关系图、核心制造企业外部绩效评价因果关系图,以及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因果关系图。最后,通过指标的因果关系,将内外部绩效评价与整体绩效评价因果关系图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绩效评价因果关系图。第七,在构建的因果关系图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系统流图,进一步确定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使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成为一个系统的有反馈机制的体系。流图的构建主要采用了流率基本入树方法。首先根据关键指标建立流位流率系,然后依据因果关系图,确认每一个流率变量的影响变量,在基本理论和已有文献的支撑下,确定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最终确定流率变量的方程式。第八,模型构建完成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模型进行检验以及仿真,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本文选择了一家有色金属类加工企业进行研究,对企业进行访谈、调研之后获得基本数据,通过设置初始值等,用Vensim软件进行了仿真,然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在验证模型有效性的同时,对系统主反馈环及演化特性、系统基模进行了分析,找出影响企业供应链绩效的关键指标,以及关键指标的主要驱动因素,便于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绩效管理。最后,对案例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问题,并给出相关的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引入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系统动力学对于解决社会系统普遍存在的复杂因果关系、时间延迟、非线性关系,以及数据精确度不高情况下难以用其他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的这些情况。供应链系统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系统内绩效的因果关系也是复杂的,延迟现象在供应链系统中也很常见,供应链系统的这些特性,使得其他传统绩效评价方法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鉴于系统动力学的优点,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是有效和可行的。(2)用系统动力学和平衡计分卡结合起来构建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可行的。平衡记分卡虽然不能解决指标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延迟等问题,但是已经为指标的构建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因果关系,所以只需要在平衡记分卡的框架下,再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特点,就能更清晰地构建出包含复杂因果关系和反馈关系的评价指标模型。(3)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供应链节点企业内部绩效和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以及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可,本论文也是在这个框架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但是,由于绩效评价存在评价对象问题,不同的评价对象,指标设置是有区别的,所以本论文以供应链中的核心制造企业为主要的评价对象,去构建内外部绩效和整体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4)结合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构建了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的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财务维度依然是评价的重点。外部绩效是指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绩效。本论文主要是选取了信息化共享度和供应链影响力作为衡量供应链外部绩效的指标。供应链整体绩效反映的是供应链整合效率,评价指标主要是选取了供应链总库存量这个指标,因为库存是供应链整体绩效的一个非常直观的体现。(5)系统动力学模型包括因果关系图和流图。为了构建系统动力学的因果关系图,在选取的指标之间引入必要的辅助变量是必须的,通过辅助变量作用的传递,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指标变化的影响驱动因素是什么。构建了因果关系图之后,还需要构建流图模型,找出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6)系统动力学模型是需要进行有效性检验和仿真的,在仿真的时候可以对系统的反馈环、基模等进行更清晰的分析和理解,从而掌握整个系统的演化趋势。论文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建了相对系统和完整的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要评价对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供应链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模式的分析,界定了核心企业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将平衡计分卡和系统动力学理论结合,依据供应链管理目标构建了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内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系统动力学在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构建中不同的视角和优势,论证了用系统动力学研究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可行性,并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工具,将系统动力学理论拓展到供应链绩效评价领域,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动力学模型,包括核心制造企业内外部绩效和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的因果反馈图和系统动力学流图。(3)开展了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仿真实验。在构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之后,选择了一家案例企业,利用计算机和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据此,首先可以验证所构建的绩效评价模型的可用性与有效性。其次可以依据模型的仿真结果,找出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绩效评价模型仿真结果为供应链管理者提供相关建议。
刘东波[6](2014)在《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以DFE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电力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渐突出。为此,中国加大了电力建设和改造的投资,这带动了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该行业,导致行业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面对复杂的竞争格局和强势的客户,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多数企业面临市场份额下降和利润下降的困境。当前,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竞争已由传统的产品竞争延伸到服务和关系的竞争,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关系营销策略。本文的研究基于关系营销理论,并借鉴了服务营销理论。通过结合DFE公司的实例,对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关系营销策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深入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市场环境,并从市场环境的角度指出电力自动化设备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然后,从关系和服务角度剖析DFE公司当前的营销问题,指出“关系”和“服务”的欠缺是造成当前营销问题的关键,提出DFE公司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的思想,从服务角度为DFE公司构建关系营销模型,并提出具体的关系营销策略和实施保障。通过本文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电力自动化设备企业必须建立市场导向,树立全面服务意识,构建关系营销体系;通过改善内部关系,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最终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获得长期利益。因此,对于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而言,实施关系营销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孟帅[7](2013)在《有劝导式广告和价格竞争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目前电子商务市场中同质产品众多。在广告和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市场上,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自身利润最大化目标选择正确的网上分销渠道对生产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有劝导式广告和价格竞争的电子商务市场上生产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以及劝导式广告和不同网络分销渠道对价格竞争的影响。针对研究目的,将中级经济学、供应链运作以及博弈论等原理用于建立有劝导式广告的不同网络分销渠道价格竞争模型。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Excel和origin8.5软件计算并画图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劝导式广告和不同网络分销渠道对价格竞争的影响进行研究。首先,在Hotelling模型及其拓展基础上,根据是否区分消费者的行为心理类型,将电子商务市场设计为一维和二维市场。分别建立了两种市场中利用劝导式广告竞争时生产商选择网上直销和网上间接销售的价格竞争模型。网上间接销售策略分两种:生产商做广告和网上零售商做广告。通过比较同一市场中不同模型的均衡结果和不同市场的最优竞争策略,并进行环境参数敏感性分析,得出生产商最优竞争策略和环境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其次,在前文基础上,研究两种市场中劝导式广告和不同网络分销渠道对价格竞争的影响。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微分判别等方法得出两种市场中劝导式广告和网上零售商分别对均衡价格带来的变化,并进行环境参数敏感性分析。通过比较两种市场的研究结果得出重要结论。最后,结合经济时事对以上研究结果进行数值算例分析,验证其科学性。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市场中生产商的最优竞争策略和竞争因素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进行数值算例分析。将研究结论和与经济时事相结合,证明研究的科学性。最后提出电子商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季雨[8](2013)在《基于“六市场”模型改进的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用于旅游度假的时间与金钱成本相对降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三亚旅游度假,给当地的很多高星级度假酒店带来了大量的客源。而由于三亚独特的气候特征等各种因素导致酒店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旅游淡旺季的巨大差距等。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与策略已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全而引入关系营销并进行策略创新可以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主要通过关系营销理论研究与“六市场”模型的改进,全而考察和深入分析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营销现状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提出了相应的关系营销策略及建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而: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绘制出论文的技术路线图。第二部分为酒店关系营销策略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对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营销现状、问题及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第四部分为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现状及其策略创新的必要性分析。第五部分为酒店关系营销策略分析模型的创新研究,主要是对“关系营销六市场模型”进行了改进,并运用到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六市场解析中。第六部分通过比较传统的酒店关系营销策略,对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创新提出启发性的建议。第七部分结语。
段理慧[9](2013)在《基于客户细分的耐用品以旧换新再制造定价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传统发展模式中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旧产品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并且使制造新产品的自然生产资料越来越匮乏。面对目渐增加的环境压力,生产商和政府都在探寻新的发展方式。以旧换新是一种有效的对废旧产品回收的方式,使企业获得废旧产品,作为再制造的原材料,同时也可以激励消费者进行更换消费,从而使生产商获得更多利润。再制造能够对旧产品进行修复和改造,因而成为再利用资源和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开始受到公众的重视。首先,从消费者手中是否拥有产品的角度将消费者分为老顾客和新顾客,探讨了当生产商作为以旧换新的主体时,生产商的以旧换新策略对老顾客的购买激励。最优产品价格和以旧换新折扣受到产品磨损率、市场占有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我们给出了企业提供以旧换新策略时企业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最优以旧换新补贴策略,及最优利润随以旧换新参数和市场参数变化的特性,以旧换新策略可以促进老顾客购买更多产品,从而使企业从老顾客购买中获得更多利润,同时,以旧换新提高了对新顾客的价格,企业从新顾客购买中也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其次,从政府的角度看,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促进消费,同时也为了促进废旧产品的回收,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政府作为以旧换新的主体对老顾客进行以旧换新补贴。本文讨论了,当政府对消费者以旧换新进行补贴时,企业的定价策略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旧换新是一种常见的回收和获取作为再制造原料的旧产品的手段,本文探讨了以旧换新回收方式对市场行为的影响及政府以旧换新对消费者购买的激励。结果表明,政府作为以旧换新的主体时,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比企业本身作为以旧换新主体时更高,从稳定物价的角度来讲,政府提供以旧换新并不是一个更优的策略。但是,政府进行以旧换新补贴并不单纯只是为了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益,本文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解释了政府提供以旧换新补贴的机理,确定以旧换新补贴额的依据,并给出了政府最优补贴额的表达式。最后,基于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对环保的重视,在论文第四章将消费者细分为绿色消费者和普通消费者。在第一阶段制造商只提供新产品,所有消费者只能购买新产品,在第二阶段通过回收第一阶段的废旧产品进行再制造,同时向消费者提供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普通消费者根据自己购买产品获得的效用比较进行两种产品的选择,绿色消费者由于出于环保的考虑,只会购买再制造产品。本文建立了两阶段模型,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讨论了制造商的最优价格策略。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产品销量和第二阶段再制造产品的销量受到资金折现率的影响,废旧品回收率对于产品销售量的影响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回收率小于临界值时,所有消费者在第一阶段对新产品的需求,在第二阶段对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需求随回收率的变化而变化,其中,消费者在第一阶段对新产品的需求随回收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消费者对第二阶段新产品的需求不随回收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消费者在第二阶段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随回收率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柳春凤[10](2012)在《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净水机行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中国净水机市场普及率尚不足2%,增速却高达30%—50%,在北京等大城市更是超过了100%。①在净水机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行业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市场竞争混乱,假冒产品多,客户服务质量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媒体宣传对市场的误导等问题,对于净水机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于净水机企业而言,来自于企业内部市场员工高度流失和外部市场激烈竞争、客户满意度低等问题,使企业面临发展瓶颈。在这种环境下,如何运用关系营销理论,借助高效关系手段,寻找适应净水机行业特点的营销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关系营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净水机行业发展现状,以净水机行业内具有较强代表性的康基公司为例,在全面总结概括该公司营销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从公司内部市场、外部市场营销进行剖析,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对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该公司关系营销策略。具体内容包括:首先,依据关系营销理论以及企业调查实践,完善和补充了关系营销策略理论。将关系营销策略的三大影响要素关系子市场、关系发展阶段、关系营销层级分别进行了阐述。本文对关系营销的六个子市场,依据其相对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将关系营销子市场分为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对于关系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本文提出了动态评估及升级的流程设定的理念;另外,本文对关系层级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以关系子市场、关系营销层级以及关系发展阶段三要素做为三个维度,试图建立关系营销策略模型。其次,本文剖析了康基公司营销所存在的问题,认为公司内部市场主要营销问题包括营销管理层有待提高等问题,外部市场主要营销问题包括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竞争者市场、影响者市场等问题。最后,遵循关系营销策略模型,本文结合康基公司实际情况,为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策略提供建议。该公司关系营销策略主要归纳为公司在内部市场中,应以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人才流失为目标,企业需要提升管理层素质,同时,实行人才流动及选拔培训机制,进而增加企业智力资本,并建立管理层储备库,同时企业要完善内部员工职责制度和提升员工凝聚力。在顾客市场,企业需要完善营销体系,将品牌建设、开发客户数据库、拓展网络营销进行联合营销,以此开拓营销渠道、降低客户投诉、健全良好的沟通机制,使企业同客户建立起长久的亲密关系。还有,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及营销模式创新,与竞争者合作共赢。另外,企业需注重同公司影响者的关系,建立媒体信息发布机制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做好公司影响者市场的关系营销。论文通过关系营销理论结合企业实际,为净水机行业中与康基公司经营模式相似的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如何处理顾客市场危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处理顾客市场危机(论文提纲范文)
(1)H旅游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关系营销的产生 |
2.2 关系营销的发展 |
2.3 关系营销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
2.4 关系营销六个市场理论 |
2.5 顾客价值理论 |
2.6 顾客价值导向的关系营销模型 |
第三章 H旅游公司营销现状与分析 |
3.1 H旅游公司概况 |
3.2 H旅游公司内外部关系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 H旅游公司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四章 H旅游公司顾客价值构成与分析 |
4.1 H旅游公司顾客价值体系构建 |
4.2 H 旅游公司顾客价值满意度调查 |
第五章 H旅游公司基于顾客价值的关系营销策略设计 |
5.1 发展长期稳定的顾客关系 |
5.2 培养满意员工 |
5.3 优化和供应商的关系 |
5.4 提高分销商服务管理水平 |
5.5 完善公关制度 |
5.6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5.7 与竞争者开展合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精益思想的聚氨酯制造业管理优化研究 ——以HBL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写作结构 |
1.4 研究特点与局限 |
1.4.1 研究特点 |
1.4.2 研究局限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精益管理理论综述 |
2.1.1 精益管理的内涵 |
2.1.2 精益管理的精髓 |
2.1.3 精益管理的作用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三章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管理状况与风险 |
3.1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
3.1.1 聚氨酯材料简介 |
3.1.2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简史 |
3.1.3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
3.2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管理的突出问题 |
3.3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管理存在的风险 |
3.3.1 环境风险 |
3.3.2 市场风险 |
3.3.3 技术风险 |
3.3.4 生产风险 |
3.3.5 财务风险 |
3.3.6 供应链风险 |
3.3.7 人事风险 |
3.4 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我国聚氨酯制造业实施精益管理的目标模式 |
4.1 精益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4.2 精益管理的原则 |
4.3 精益思想下的管理模式 |
4.3.1 精益思想下的市场管理 |
4.3.2 精益思想下的产品管理 |
4.3.3 精益思想下的管理辅助 |
4.3.4 精益思想下的服务管理 |
4.4 总结:中国特色的精益管理探索 |
第五章 以HBL公司为案例的研究 |
5.1 HBL公司概况 |
5.2 HBL公司的市场定位与环境分析 |
5.2.1 产品和服务定位 |
5.2.2 对市场细分相关纬度的确定 |
5.2.3 根据特定公司产品和服务特点进行市场定位 |
5.2.4 宏观环境分析 |
5.2.5 行业环境分析 |
5.2.6 市场(顾客)环境分析 |
5.3 HBL公司的精益管理模式规划 |
5.3.1 精益市场规划 |
5.3.2 精益产品规划 |
5.3.3 精益管理规划 |
5.3.4 精益服务规划 |
5.4 HBL公司精益管理规划的落实 |
5.4.1 市场引导 |
5.4.2 产品生产 |
5.4.3 管理辅助 |
5.4.4 服务增效 |
5.5 总结:HBL公司精益管理实施 |
第六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本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2.1 关系营销理论产生的背景 |
2.1.1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历程 |
2.1.2 市场营销关注领域的变化过程 |
2.2 关系营销理论概述 |
2.2.1 关系营销得以发展的其他理论支撑 |
2.2.2 关系营销的涵义 |
2.2.3 关系营销与传统交易营销不同之处 |
2.2.4 关系营销的层次理论 |
2.2.5 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 |
2.3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对关系的认识 |
2.4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与西方关系营销比较 |
2.4.1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相似之处 |
2.4.2 中、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关系营销区别 |
第三章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竞争现状与策略研究 |
3.1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环境分析 |
3.1.1 医药市场发展现状 |
3.1.2 宏观环境分析 |
3.1.3 竞争态势分析 |
3.2 中小型医药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
3.3 中小型医药关系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
3.3.1 关系营销的现状分析 |
3.3.2 关系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 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实践的对策 |
3.4.1 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关系市场模型的确立 |
3.4.2 顾客市场关系营销 |
3.4.3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 |
3.4.4 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 |
3.4.5 相关者市场关系营销 |
3.4.6 代理商市场关系营销 |
3.5 中小型医药企业与大型医药企业关系营销的差异 |
第四章 双鹭药业案例分析 |
4.1 双鹭药业的概况 |
4.1.1 基本情况 |
4.1.2 组织架构 |
4.1.3 产品结构 |
4.2 鹭药业的关系营销策略 |
4.2.1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 |
4.2.2 代理商市场关系营销 |
4.2.3 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 |
4.2.4 相关者市场关系营销 |
4.3 鹭药业关系营销策略的讨论 |
4.3.1 文化基础 |
4.3.2 成功与不足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建议 |
5.1.1 关系营销的文化基础 |
5.1.2 关系营销策略 |
5.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绩效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2 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3 系统动力学及其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用研究综述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1.5.1 研究创新点 |
1.5.2 论文不足之处 |
1.6 本章小结 |
2 系统动力学与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基本理论 |
2.1 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
2.1.1 系统动力学的含义 |
2.1.2 系统动力学的特点 |
2.1.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构成要素 |
2.1.4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和步骤 |
2.1.5 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流率基本入树法 |
2.2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 |
2.2.1 供应链的定义 |
2.2.2 供应链管理 |
2.2.3 供应链绩效 |
2.2.4 供应链绩效评价 |
2.3 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概念界定 |
2.3.1 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的概念 |
2.3.2 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基本概念 |
2.4 本章小结 |
3 现有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介绍及局限性分析 |
3.1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 |
3.1.1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产生 |
3.1.2 SCOR模型的基本理念 |
3.1.3 SCOR模型的层次 |
3.2 供应链平衡计分卡模型 |
3.3 ROF评价模型 |
3.3.1 资源(Resources,R) |
3.3.2 输出(Output,O) |
3.3.3 柔性(Flexibility,F) |
3.4 其他模型 |
3.4.1 物流计分卡模型 |
3.4.2 经济增加值模型 |
3.4.3 基于作业成本模型 |
3.5 现有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的不足 |
3.5.1 指标体系设置不完整 |
3.5.2 指标体系缺乏动态性 |
3.5.3 绩效评价方法缺乏仿真性 |
3.5.4 不能解决供应链系统内部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3.5.5 不能处理延迟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及基本思路 |
4.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可行性 |
4.1.1 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特性 |
4.1.2 系统动力学研究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优越性 |
4.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思路 |
4.2.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目标 |
4.2.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 |
4.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的技术路线 |
4.3.1 确定系统边界 |
4.3.2 确定供应链管理目标和组织战略目标 |
4.3.3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因果关系图 |
4.3.4 建立绩效评价的系统动力学流图并检验 |
4.3.5 绩效评价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1 供应链结构及核心企业的作用 |
5.1.1 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 |
5.1.2 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 |
5.2 供应链管理目标 |
5.2.1 减少浪费 |
5.2.2 压缩时间 |
5.2.3 提高柔性 |
5.2.4 提高利润 |
5.3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方法—BSC与SD的结合 |
5.3.1 供应链管理框架与平衡计分卡之间的关系 |
5.3.2 平衡计分卡与系统动力学的结合 |
5.4 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
5.5 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5.1 核心制造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5.2 核心制造企业外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6 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5.7 本章小结 |
6 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因果关系图和流图的构建 |
6.1 系统因果关系模型 |
6.1.1 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内部绩效评价指标的因果关系模型 |
6.1.2 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外部绩效评价指标因果关系模型 |
6.1.3 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指标因果关系模型 |
6.1.4 核心制造企业内外部绩效与整体绩效评价指标相结合的因果关系 |
6.2 系统流图模型 |
6.2.1 建立流位流率系 |
6.2.2 确定流位控制流率的定性二部分图 |
6.2.3 流率基本入树模型及变量方程 |
6.2.4 系统整体流图模型 |
6.3 本章小结 |
7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仿真算例 |
7.1 案例背景 |
7.1.1 公司基本情况 |
7.1.2 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 |
7.1.3 公司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介绍 |
7.2 案例的系统模拟仿真和结果分析 |
7.2.1 系统仿真初始设置 |
7.2.2 系统仿真结果 |
7.2.3 系统主导反馈环及演化特性 |
7.3 系统基模分析 |
7.3.1 信息化共享度的“成长投资不足”基模 |
7.3.2 制造商利润的“舍本逐末”基模 |
7.4 系统灵敏度分析 |
7.4.1 CL公司内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灵敏度分析 |
7.4.2 CL公司外部绩效评价子系统灵敏度分析 |
7.4.3 CL公司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子系统灵敏度分析 |
7.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7.5.1 研究结论 |
7.5.2 建议 |
7.6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以DFE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 论文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本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关系营销理论和模型 |
2.1.1 关系营销的定义 |
2.1.2 关系营销与传统交易营销的差异 |
2.1.3 关系营销的主要理论 |
2.1.4 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 |
2.1.5 国内对关系营销理论的研究 |
2.1.6 关系营销的策略和应用研究 |
2.2 服务营销理论和模型 |
2.2.1 服务营销的概念及应用 |
2.2.2 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的相关性研究 |
2.2.3 服务营销的三角形模型 |
2.2.4 服务利润链模型 |
2.3 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的结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
3.1 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及其营销特点 |
3.1.1 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简介 |
3.1.2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主要市场需求 |
3.1.3 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的营销特点 |
3.2 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2.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3 供货商议价能力 |
3.2.4 买方议价能力 |
3.2.5 替代品威胁 |
3.2.6 电力自动化设备企业的竞争力模型 |
3.3 电力自动化设备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DFE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
4.1 DFE公司概况 |
4.2 DFE公司的市场营销现状 |
4.3 DFE公司营销问题分析 |
4.3.1 组织结构问题 |
4.3.2 客户关系现状和问题 |
4.3.3 内部服务和关系管理问题 |
4.3.4 内外部服务质量分析 |
4.3.5 DFE公司营销问题小结 |
4.4 DFE公司的营销SWOT分析 |
4.5 DFE公司实施关系营销的必要性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DFE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的构建和实施 |
5.1 关系营销策略的构建 |
5.1.1 实施关系营销的可行性 |
5.1.2 实施关系营销的目标与关键因素 |
5.1.3 构建关系营销模型 |
5.2 关系营销策略的实施 |
5.2.1 内部关系营销策略 |
5.2.2 客户关系营销策略 |
5.3 实施关系营销的组织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7)有劝导式广告和价格竞争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1.4 本文结构 |
第2章 劝导式广告和网络分销渠道相关理论综述 |
2.1 劝导式广告相关理论 |
2.2 网络分销渠道相关理论 |
2.3 HOTELLING 模型及其拓展 |
2.3.1 Hotelling 基础模型及其对称均衡性质 |
2.3.2 不同网络分销渠道下的价格竞争模型 |
2.3.3 均衡结果的比较及其敏感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有劝导式广告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 |
3.1 无网上消费者类型划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 |
3.1.1 模型假设 |
3.1.2 不同网络分销渠道的建模及最优竞争策略研究 |
3.2 有网上消费者类型划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 |
3.2.1 模型假设 |
3.2.2 不同网络分销渠道的建模及最优竞争策略研究 |
3.3 生产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选择研究 |
3.3.1 无消费者类型划分的市场中生产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 . |
3.3.2 有消费者类型划分的市场中生产商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 . |
3.4 均衡结果对环境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3.4.1 无消费者类型划分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均衡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
3.4.2 有消费者类型划分的电子商务市场中均衡结果的敏感性分析 |
3.5 不同电子商务市场情况的最优竞争策略对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竞争因素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研究 |
4.1 产品差异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研究 |
4.2 无消费者类型划分时竞争因素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研究 |
4.2.1 模型建立 |
4.2.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4.2.3 多因素综合分析 |
4.3 有消费者类型划分时竞争因素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研究 |
4.3.1 模型建立 |
4.3.2 单因素敏感性分析 |
4.3.3 多因素综合分析 |
4.4 不同电子商务市场情况下价格竞争缓冲作用结果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值算例分析和实证研究 |
5.1 算例分析 |
5.1.1 最优竞争策略的算例分析 |
5.1.2 竞争因素对价格竞争的缓冲作用算例分析 |
5.2 实证研究 |
5.2.1 事件回顾 |
5.2.2 案例分析 |
5.3 现阶段电子商务市场竞争和生产商渠道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5.3.1 电子商务市场中价格、广告竞争以及生产商渠道选择存在的问题 |
5.3.2 针对以上问题的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基于“六市场”模型改进的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资料法 |
1.3.2 演绎分析法 |
1.3.3 实地调研法 |
1.3.4 类比分析法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关系营销理论 |
2.1.1 关系营销的内涵 |
2.1.2 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
2.2 酒店关系营销领域的研究综述 |
2.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关系营销领域的研究综述 |
2.4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4.1 酒店关系营销的概念界定 |
2.4.2 高星级度假酒店的概念界定 |
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
3.1.1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分布情况 |
3.1.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分布特点 |
3.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营销现状及问题 |
3.2.1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营销现状 |
3.2.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营销的主要问题 |
4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实施关系营销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4.1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实施关系营销的理论分析 |
4.1.1 关系营销在酒店营销的适用性理论分析 |
4.1.2 关系营销在酒店营销中的优越性 |
4.1.3 关系营销对于酒店酒店营销的意义 |
4.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实施关系营销及策略创新的实证分析 |
4.2.1 关系营销理念在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应用不深入 |
4.2.2 三亚高星级酒店关系营销覆盖面偏窄 |
4.2.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过于传统 |
4.2.4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一对一、定制化营销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展开 |
4.2.5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员工内部营销力度不够 |
4.2.6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渠道营销策略有待强化 |
4.2.7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对社会媒介及行业相关大众的关系不够紧密 |
5 关系营销策略分析模型的创新研究 |
5.1 “六市场模型”的解析 |
5.1.1 “六市场模型”的构成解析 |
5.1.2 “六市场模型”的不足之处 |
5.2 “六市场模型”的改进 |
5.2.1 “六市场模型——改进型”的解析 |
5.2.2 “六市场模型——改进型”的优势及意义 |
5.3 基于改进模型的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分析 |
5.3.1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六市场”解析 |
5.3.2 新模型下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的关系营销方向分析 |
6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及创新建议 |
6.1 顾客关系营销策略 |
6.1.1 传统顾客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1.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顾客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1.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顾客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6.2 内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6.2.1 传统内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2.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内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2.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内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6.3 分销商关系营销策略 |
6.3.1 传统分销商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3.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分销商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3.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分销商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6.4 供应商关系营销策略 |
6.4.1 传统供应商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4.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分销商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4.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供应商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6.5 竞争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6.5.1 传统竞争者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5.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竞争者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5.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竞争者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6.6 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6.6.1 传统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分析 |
6.6.2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出发点 |
6.6.3 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创新建议 |
7 结语 |
7.1 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7.2.1 主要创新点 |
7.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客户细分的耐用品以旧换新再制造定价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本文的分析框架与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以旧换新 |
2.2 再制造 |
2.3 消费者细分 |
2.4 已有研究总结 |
3. 生产商和政府以旧换新策略 |
3.1 生产商以旧换新策略 |
3.1.1 问题描述 |
3.1.2 参数设置 |
3.1.3 模型假设 |
3.1.4 生产商无以旧换新补贴定价策略 |
3.1.5 生产商提供以旧换新定价策略 |
3.1.6 数值算例 |
3.2 政府提供以旧换新补贴定价策略 |
3.2.1 问题描述 |
3.2.2 参数设置 |
3.2.3 模型假设 |
3.2.4 政府以旧换新生产商定价策略 |
3.2.5 政府以旧换新补贴额的确定 |
3.2.6 数值算例 |
4. 市场规模不变的两阶段再制造定价策略 |
4.1 问题描述 |
4.2 参数设置 |
4.3 模型假设 |
4.4 两阶段再制造最优定价策略 |
4.5 数值算例 |
5.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5.3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主要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关系营销策略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关系营销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
一、关系营销概念 |
二、关系营销的内涵 |
三、关系营销的特征 |
第二节 关系营销的研究现状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关系营销策略 |
一、关系营销策略的影响要素 |
二、关系营销策略 |
第三章 康基公司营销现状 |
第一节 康基公司概况 |
第二节 康基公司营销现状 |
一、康基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二、康基公司销售模式 |
三、康基公司市场竞争环境 |
四、康基公司营销模式 |
第四章 康基公司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企业内部市场问题 |
一、营销管理层索质不高 |
二、营销人员岗位职责不清 |
三、销售人员考核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
四、营销团队凝聚力不足 |
第二节 外部市场营销问题 |
一、顾客市场营销问题 |
二、供应商市场营销问题 |
三、竞争市场营销问题 |
四、影响者市场营销问题 |
第五章 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策略 |
第一节 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
一、市场环境可行性 |
二、组织结构可行性 |
三、营销模式可行性 |
四、社会可行性 |
五、风险因素和对策 |
第二节 康基公司内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一、科学选拔和培训营销管理层 |
二、明晰营销人员岗位职责 |
三、完善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管理制度 |
四、全面捉升营销团队凝聚力 |
第三节 康基公司外部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一、顾客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二、供应商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三、竞争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四、影响者市场关系营销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如何处理顾客市场危机(论文参考文献)
- [1]H旅游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王晓峥. 天津工业大学, 2019
- [2]基于精益思想的聚氨酯制造业管理优化研究 ——以HBL公司为例[D]. 芮益华. 东南大学, 2019(06)
- [3]考虑供应断裂风险和竞争的供应商共享决策研究[J]. 冯华,包文辉,戴宾. 珞珈管理评论, 2017(04)
- [4]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曾波.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6)
- [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供应链绩效动态评价模型研究[D]. 陈鹰. 江西财经大学, 2014(12)
- [6]电力自动化设备行业关系营销策略研究 ——以DFE公司为例[D]. 刘东波.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7]有劝导式广告和价格竞争的最优网络分销渠道策略研究[D]. 孟帅. 燕山大学, 2013(08)
- [8]基于“六市场”模型改进的三亚高星级度假酒店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季雨. 海南大学, 2013(02)
- [9]基于客户细分的耐用品以旧换新再制造定价策略研究[D]. 段理慧.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10]康基公司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 柳春凤.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