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支座二次动压支护分析

巷道支座二次动压支护分析

一、承受二次动压巷道支护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征,丁彦雄,高晓君[1](2021)在《基于切顶卸压技术的动压巷道力学响应破坏机制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动压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快、变形量大、变形方式复杂等现状,采用现场测试及理论计算方法,设计了工作面端头顶板和采空区侧煤柱顶板水压致裂切顶卸压方案,分析了动压巷道悬臂梁超前支承压力及弧形三角板侧向支承压力破坏效应,研究了动压巷道叠加力学响应破坏机制,提出了小保当矿动压强顶弱帮巷道控制对策。结果表明:采取工作面端头顶板切顶卸压可有效控制回采帮变形;采取相邻采空区煤柱顶板切顶卸压可有效控制煤柱帮变形;回采帮及煤柱帮承载力与超前及侧向支承压力有关。结合具体巷道回采帮及煤柱帮变形破坏现状,确定了动压巷道切顶卸压方案;小保当矿二次动压强顶弱帮巷道,应采取切顶卸压-强帮护顶技术,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段云鹏[2](2021)在《大佛寺矿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大佛寺矿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控制技术难题,通过现场调查、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实验并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提出了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加固技术方案,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大佛寺矿41213工作面回风巷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后,两帮围岩强烈内移、顶板下沉、底鼓严重;巷道围岩裂隙测试结果表明,巷道围岩破碎程度较高,节理裂隙发育,钻孔后孔中煤渣较多,严重影响锚杆索的锚固效果。构造应力、采动影响、支护方式及支护参数不合理是导致采动影响巷道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2)未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原有支护能维持巷道的正常使用,但当巷道受到相邻工作面的采动影响后,巷道两帮将会首先发生破坏,进而导致整个巷道断面的变形失稳。分析结果表明,巷帮塑性大变形对巷道顶板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3)根据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受力特征及变形特点,提出了高强稳定型锚索加固技术。即在受相邻工作面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外,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索对巷道两帮及顶板进行加固,通过锚索与锚杆的协同支护作用控制巷道围岩体的极不均匀变形破坏;并对原有锚杆索进行二次预紧或张拉,大大提高了原锚网支护的承载性能。(4)为了解决破碎围岩中锚索锚固性能差的难题,提出了异型锚索。即在锚索锚固端头安设伞状簧片装置,来提高锚索在破碎围岩中的锚固可靠性。(5)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受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期间,加固后的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程度明显减小,围岩稳定性显着提高,保障了巷道在本工作面开采期间的正常使用。本论文有图79幅,表12个,参考文献100篇。

黄鑫[3](2020)在《王坡矿受二次动压回采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坡矿3213运输巷围岩强度低,煤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且服务期间要承受上区段和本区段工作面回采影响。本文以该运输巷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受两次动压影响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与注浆加固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钻孔探测方法探明了受一次采动影响后巷道围岩裂隙发育程度及范围,结果表明:浅部围岩裂隙发育程度最高,随着深度的增加裂隙数量与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两帮煤体破碎范围约为5.5 m。(2)建立了3213运输巷基本顶结构模型,明确了两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结构变化、塑性区分布特征。受一次采动影响时,巷道基本顶侧向断裂位置在煤柱之上,在侧向支承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变形增加;受二次采动影响时,巷道处于应力叠加区域内,在超前支承应力作用下围岩变形量快速增加,表现为顶板下沉、两帮移近及底板鼓起,围岩应力环境进一步恶化,塑性区范围明显扩大,巷道围岩稳定性急剧降低。(3)确定了巷道注浆加固的思路,分析了注浆加固机理,针对受两次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深浅围岩注浆等三种注浆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方案围岩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顶板7 m注浆锚索及注浆管注浆+两帮6 m注浆锚索及注浆管注浆加补强锚索加固”方案时巷道顶底板及两帮最大变形量为389 mm、234 mm,与原支护相比分别降低了42.11%、60.2%,加固效果最佳。(4)确定了注浆加固施工方案及工艺参数,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注浆时机的注浆时机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即常规注浆加固段:在浅部注浆结束后3~5 d进行深部注浆;分阶段注浆加固段:超前工作面80 m处进行深部注浆。结果表明:两种注浆加固方式,巷道围岩变形量均在可控制范围内,同常规注浆加固段相比,采用分阶段注浆加固段顶板最大离层值及顶底板、两帮最大变形量分别降低了20.6%、30.3%、23.3%,围岩控制效果更佳。论文有图68幅,表6个,参考文献91篇。

乔元栋,孟召平,朱帅,陈加更,刘磊磊,张宇[4](2020)在《二次采动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机制及围岩控制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二次采动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严重巷道难以控制的难题,以小纪汗煤矿1121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工作面面临的二次采动下覆岩空间结构经历"O"形变化为"厂"形的接替过程,揭示了二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围岩的破坏机制,提出了差异化巷道围岩支护技术,并采用现场监测方法验证措施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动影响下煤柱变形破坏的控制是确保巷道断面快速掘进和安全回采的重要保障;②应力叠加与高强度开采的耦合作用、巷道断面与支护参数匹配不合理及回采推进速度的不协调是导致煤柱失稳的主要因素;③采用长锚索、高预应力锚索+钢带联合差异化控制,有效控制了11213工作面剩余段围岩的强烈变形,基本满足了巷道的使用要求。但由于采动应力的影响,回采过程中回采帮侧顶板下沉0.3 m,煤柱帮侧顶板下沉0.15 m,顶板最大下沉量约0.42 m,但采取措施巷道围岩完整性较好,不会影响运输及工作面回采,该技术也为类似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有益参考。

徐军见[5](2018)在《大断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特征与支护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大断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严重的难题,以察哈素煤矿3103辅运巷为工程背景,着重深入分析3103工作面回采对3103辅运巷造成的变形特征,并在矿压观测数据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锚杆+锚索+钢带+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方案。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可有效控制大断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经治理后,3103辅运巷顶板下沉高度23.5 mm,深部呈拱形离层,离层范围在1520 mm;平衡时,3103辅运巷两帮变形最大75 mm,在可控范围之内。

高山[6](2018)在《急倾斜小煤柱护巷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急倾斜煤层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具有显着的非对称和不平衡特性。由于煤岩层倾角较大,重力在煤岩层层面方向的分力增大,易发生煤岩体沿层理面的滑移,围岩变形破坏严重,断面变形率大,巷道维护困难。本文以株柏煤矿2918工作面运输顺槽为例,建立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小煤柱护巷力学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回采巷道掘进期间、上区段工作面一次采动影响期间、下区段工作面二次采动影响期间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了急倾斜煤层小煤柱护巷巷道变形机理和变形规律;对株柏煤矿现有支护设计的矿压显现情况进行描述,依据大倾角、小煤柱的矿压特点及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围岩特性以及原支护存在的问题等,系统性研究了小煤柱护巷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结合2918工作面实际围岩特性、力学特点,研究了急倾斜小煤柱护巷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对原支护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急倾斜小煤柱护巷条件下巷道支护设计方案。采用优化后的锚网索支护设计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在本区段工作面二次采动影响期间,巷道顶板、两帮围岩变形量显着降低,巷道围岩变形减小率约30%,说明运输顺槽支护效果良好,支护参数合理。

王建利[7](2017)在《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上覆岩层破断规律与稳定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西部地区回采巷道主要采用宽煤柱护巷、双巷掘进的方式,该地区煤层赋存特点是埋藏浅、基岩薄,上覆岩层多为较厚的松散层,浅埋薄基岩煤层工作面来压强烈,甚至造成支架压死,但保护煤柱压力较小,工作面侧向压力显现并不剧烈,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双巷掘进所需留设煤柱宽度也逐渐增大,巷道维护日益困难,因此,为改善巷道维护状况并实现巷道有效控制并提高煤炭采出率,达到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上覆岩层破断规律与稳定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窄煤柱宽度,主要研究成果为:(1)基于弹性地基上的半无限Winkler悬臂梁理论,给出浅埋薄基岩在侧向煤柱内破断位置的计算式及其与基岩悬伸长度l与周期来压步距0l三者间的关系式:(?)并讨论了基岩周期来压步距、基岩厚度及液压支架支撑对基岩侧向破断位置的影响规律:浅埋薄基岩煤层基岩厚度大,周期来压步距大、基本顶侧向破断位置更深入煤柱,在煤柱内形成较大范围的应力降低区,为窄煤柱护巷提供有利的位置。(2)建立多矩形孔围岩分析力学模型,给出矩形巷道围岩应力计算式及煤柱内垂直应力叠加计算式,并分析上覆岩层压力、断面尺寸、侧压系数对其的影响规律,揭示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失稳机理:窄煤柱护巷时,受应力叠加影响,巷道肩角处应力集中系数大于6.0,肩角处围岩承受高支承压力的作用,容易剪切失稳,窄煤柱留设宽度较小时,窄煤柱应力集中系数高,容易受压失稳。(3)基于弹性地基理论,给出基岩侧向破断煤柱塑性区宽度计算式:当基岩(基本顶)厚度较大且为唯一主关键层时,基岩的破断不受上覆岩层压力及采掘空间的影响,确定双巷掘进窄煤柱护巷时,合理的煤柱宽度范围为B≤11.6m。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煤柱宽度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变形及破坏规律,进一步确定合理的窄煤柱宽度为10m,煤柱存在正在剪切破坏的稳定承载区域,两帮承载均匀,且实体煤帮承载能力相对较大,应力集中系数相对较高,为较好的应力分配状态,仅在煤帮中部出现拉破坏,控制难度相对小。(4)提出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的“两区”(窄煤柱大变形区、实体煤帮高集中应力区)为围岩控制的薄弱区域,开发了两帮“两区”关键部位高预应力、高阻让压,高强度围岩控制技术。依据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在凉水井煤矿42113工作辅助运输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现场应用表明,煤帮“两区”关键部位小间距高预应力锚杆支护、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二次支护的围岩控制技术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实现了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

郝登云[8](2016)在《小煤柱二次动压巷道强力锚网支护技术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结合山西沁新煤矿2217回采巷道的工程地质特点,分析了二次动压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特征,合理地确定了小煤柱的宽度,在此基础上,以一次性强力支护为原则,提出了该巷道的锚杆支护方案,并在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期间对巷道进行了压观测。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二次动压巷道围岩体的变形量,保证了巷道能够满足下一个工作面的使用要求,解决了受两次动压影响的巷道支护难题。

宣建军[9](2015)在《高强度钢带在特厚复杂破碎煤层条件下的应用》文中提出塔山煤矿顺槽在复杂破碎条件下,锚索支护失效率大,巷道变形严重,对巷道围岩控制造成很大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分析钢带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支护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支护效果的支护方案,引进高强度JW钢带。经实际应用表明,JW高强度支护不仅解决了现有巷道存在的问题,且应用在复杂破碎条件下也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取得了显着的技术经济效益。

李国平[10](2015)在《下沟矿二次动压巷道高预应力支护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下沟煤矿自2001年技改以来,积极推行煤巷锚杆支护技术,100%实现了锚网支护,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已经能熟练掌握一般条件下的巷道锚杆支护技术。但是随着开采深度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出现了孤岛工作面、与回采面对穿巷道和复用巷道等复杂困难巷道,原有技术难以维护这些复杂困难巷道,巷道出现了局部变形以及漏顶的现象,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形成了较大的威胁,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综合以上情况分析,为保障矿井安全顺利生产,本研究将对原有下沟矿煤层巷道锚杆支护方案进行分析,并找到合理支护方案。本次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下沟矿地质条件和ZF4404工作面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掌握了煤层巷道围岩的相关力学参数和矿压分布规律的特征,确定了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的相关支护参数,依靠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锚杆支护方案的巷道围岩的塑性区与应力分布和竖直方向上的巷道位移状态做了模拟分析。结合现场的施工、监测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以此确定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适应下沟矿的巷道条件,验证了本次锚杆支护方案的安全性。

二、承受二次动压巷道支护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承受二次动压巷道支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切顶卸压技术的动压巷道力学响应破坏机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2 112202回风巷切顶卸压水力压裂技术
    2.1 工作面端头顶板压裂钻孔布置方案
    2.2 采空区侧煤柱顶板压裂钻孔布置方案
    2.3 压裂效果
3 动压巷道力学响应破坏机制
    3.1 动压巷道悬臂梁超前支承压力破坏效应
        3.1.1 悬臂梁超前支承煤体应力观测
        3.1.2 悬臂梁超前支承锚杆-锚索受力观测
        3.1.3 悬臂梁超前支承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3.2 动压巷道弧形三角板侧向支承压力破坏效应
        3.2.1 弧形三角板侧向支承煤体应力观测
        3.2.2 弧形三角板侧向支承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3.3 动压巷道叠加力学响应破坏机制
4 结论

(2)大佛寺矿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试验巷道概述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相邻工作面回采对41213 回风巷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调查分析
    2.1 巷道现有支护及围岩变形状况
    2.2 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实验
    2.3 巷道围岩裂隙发育范围测试
    2.4 巷道煤柱采动应力变化规律监测分析
    2.5 影响41213 工作面回风巷围岩稳定性因素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41213 工作面回风巷变形原因分析
    3.1 采动巷道围岩失稳分析
    3.2 原支护方案模拟分析
    3.3 41211 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节
4 二次锚网支护技术研究
    4.1 采动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原理
    4.2 巷道帮部塑性大变形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4.3 采动巷道锚杆-锚索协同支护作用分析
    4.4 采动巷道二次锚网加固保障技术
    4.5 41213 工作面回风巷二次支护数值模拟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现场工业性试验
    5.1 采动巷道加固技术核心
    5.2 41213 工作面回风巷加固技术方案
    5.3 41213 工作面回风巷矿压监测
    5.4 加固效果监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王坡矿受二次动压回采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域概况
    2.1 王坡矿概况
    2.2 巷道支护参数
    2.3 围岩破碎程度及范围
    2.4 本章小结
3 回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
    3.1 巷道围岩结构特征
    3.2 巷道围岩变形模拟
    3.3 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巷道围岩注浆加固技术方案
    4.1 巷道围岩加固思路
    4.2 注浆加固方式选择
    4.3 注浆加固方案
    4.4 注浆加固围岩控制模拟效果
    4.5 本章小结
5 工业性试验
    5.1 注浆工艺及参数
    5.2 支护效果监测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二次采动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机制及围岩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与巷道变形破坏特征
    1.1 工程地质条件
    1.2 11215运输巷变形破坏特征
    1.3 11215工作面运输巷矿压显现规律
2 动压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机制分析
3 煤柱失稳控制机理分析
    3.1 影响煤柱失稳因素分析
    3.2 巷道差异化控制机理
        3.2.1 模型建立及模拟过程
        3.2.2 模拟方案
    3.3 模拟结果分析
4 11213工作面剩余段巷道控制措施
5 结论

(5)大断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特征与支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变形特征
    2.1 变形特征
    2.2 巷道矿压观测与分析
        2.2.1 锚杆受力分析
        2.2.2 顶板离层分析
3 支护对策
    3.1 支护原理
    3.2 支护方案
4 支护效果
    4.1 数值模拟
    4.2 现场试验
5 结论

(6)急倾斜小煤柱护巷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急倾斜煤层小煤柱护巷巷道矿压分布规律
    2.1 工程概况
    2.2 2918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巷道应力分布规律
    2.3 一次采动影响下巷道应力分布规律
    2.4 二次采动影响时巷道应力分布
    2.5 本章小结
3 急倾斜煤层小煤柱护巷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3.1 急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
    3.2 不同阶段回采巷道稳定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急倾斜煤层小煤柱护巷巷道支护控制技术
    4.1 原支护方式下巷道变形机理分析
    4.2 急倾斜煤层小煤柱护巷巷道支护控制机理分析
    4.3 2918工作面运输顺槽支护设计方案
    4.4 本章小结
5 支护效果分析
    5.1 数值模拟支护效果
    5.2 2918工作面运输顺槽稳定性评价
    5.3 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7)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上覆岩层破断规律与稳定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创新点
2 浅埋薄基岩煤层双巷掘进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2.1 浅埋薄基岩煤层覆岩结构运动规律
    2.2 浅埋薄基岩煤层巷道矿压显现规律
    2.3 本章小结
3 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失稳机理
    3.1 窄煤柱沿空巷道应力分布规律
    3.2 矩形巷道及窄煤柱应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浅埋薄基岩巷道窄煤柱合理宽度
    4.1 不同宽度煤柱应力分布
    4.2 煤柱合理宽度分析
    4.3 煤柱合理宽度数值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5.1 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两区”控制机理
    5.2 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两区”控制技术
    5.3 本章小结
6 工程实践
    6.1 试验巷道生产地质条件
    6.2 锚杆支护设计
    6.3 支护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小煤柱二次动压巷道强力锚网支护技术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试验地点地质力学测试
    2. 1 地应力大小及对巷道支护的影响
    2. 2 小煤柱合理宽度的确定
3 二次动压巷道支护方案
4 井下监测与支护效果分析
    4. 1 掘进期间
    4. 2 工作面回采期间
5 结论

(9)高强度钢带在特厚复杂破碎煤层条件下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钢带的作用机理
    1.1 钢带宽度要求及影响因素
    1.2 钢带的强度指标
2 破碎条件下巷道支护存在的问题
3 钢带支护的受力估算及改进
    3.1 W钢带受力估算
    3.2 锚索钢带受力估算
    3.3 锚索钢带的设计
4 巷道支护设计及效果
    4.1 皮带顺槽的支护设计
    4.2 回风顺槽的支护设计
    4.3 顶板破碎条件下的支护改进方案
    4.4 经济效益
5 结语

(10)下沟矿二次动压巷道高预应力支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锚杆支护发展综述
        1.2.1 国外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巷道变形破坏分析
    2.1 ZF4404工作面地质和生产条件
    2.2 原有巷道支护评价
    2.3 动压巷道围岩受力特征
        2.3.1 区段煤柱巷道布置方式
        2.3.2 次生应力分布
        2.3.3 巷道围岩的结构特性
    2.4 动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2.4.1 巷道围岩变形量构成
        2.4.2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
    2.5 小结
3 高预应力支护技术
    3.1 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
    3.2 巷道支护形式
    3.3 巷道锚杆支护的作用分析
        3.3.1 锚杆支护对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和围岩应力的作用
        3.3.2 影响锚杆支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3.3.3 锚杆预应力影响因素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3.3.4 井下实测数据及对比
    3.4 锚杆预应力对巷道支护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3.4.1 模拟对象
        3.4.2 模拟方案
        3.4.3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3.5 提高锚杆预紧力的技术措施
    3.6 小结
4 高预应力锚杆支护及监测设计
    4.1 巷道支护方案设计
        4.1.1 支护材料选择
        4.1.2 ZF4404工作面回风巷支护设计
        4.1.3 ZF4404工作面泄水巷支护方案设计
    4.2 巷道变形监测
        4.2.1 综合监测
        4.2.2 日常监测
    4.3 小结
5 支护设计方案现场监测与评价
    5.1 ZF4404工作面回风巷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5.1.1 掘进期间
        5.1.2 回采期间
    5.2 ZF4404工作面泄水巷矿压监测结果分析
        5.2.1 掘进期间
        5.2.2 回采期间
    5.3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承受二次动压巷道支护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切顶卸压技术的动压巷道力学响应破坏机制试验研究[J]. 杨征,丁彦雄,高晓君. 煤矿安全, 2021(07)
  • [2]大佛寺矿41213工作面回风巷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 段云鹏.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王坡矿受二次动压回采巷道注浆加固技术研究[D]. 黄鑫.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4]二次采动影响下区段煤柱破坏机制及围岩控制技术[J]. 乔元栋,孟召平,朱帅,陈加更,刘磊磊,张宇.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6)
  • [5]大断面二次动压巷道变形特征与支护对策[J]. 徐军见. 煤矿安全, 2018(10)
  • [6]急倾斜小煤柱护巷巷道围岩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 高山.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7]浅埋薄基岩窄煤柱巷道上覆岩层破断规律与稳定控制研究[D]. 王建利. 中国矿业大学, 2017(01)
  • [8]小煤柱二次动压巷道强力锚网支护技术实践[J]. 郝登云.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1)
  • [9]高强度钢带在特厚复杂破碎煤层条件下的应用[J]. 宣建军. 能源与节能, 2015(12)
  • [10]下沟矿二次动压巷道高预应力支护技术研究[D]. 李国平.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

标签:;  ;  ;  ;  ;  

巷道支座二次动压支护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