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穆青摄影的真善美(论文文献综述)
赵德润[1](2021)在《穆青摄影的真善美》文中研究指明今年3月15日,是当代着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百年诞辰。我们纪念穆青同志,就要学习他忠于党的新闻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穆青在带领新华社建设世界性通讯社之初,就针对文字报道和摄影报道"一个翅膀硬、一个翅膀软"的现状,大力倡导"两翼齐飞、图文并重"。他本人率先垂范,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中,不忘记做一手拿笔、一手拿照像机的"首席记者"。穆青说过,一个优秀的记者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东西,把它发掘出来献给人民。他留下的摄影作品和文字作品一样闪耀着光芒。
赵德润[2](2009)在《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9年11月,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这是继华赛在深圳和上海成功举办五届之后,中国新闻界又一盛事。当华赛以一个国家品牌受到中外摄影家广泛赞誉时,人们自然想起当代着名记者、已故新华社社长、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名誉会长穆青同志,想起他着名的"两翼齐飞"理论以及关于中国新闻走向世界的远见卓识。
赵德润[3](2007)在《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文中提出今年5月,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颁奖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继首届和第二届华赛在深圳成功举办之后,中国新闻界又一盛事。当华赛以一个国家品牌受到中外摄影家广泛赞誉时,
赵德润[4](2007)在《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文中研究说明今年5月,第三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颁奖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是继首届和第二届华赛在深圳成功举办之后,中国新闻界又一盛事。当华赛以一个国家品牌受到中外摄影家广泛赞誉时,人们自然想起当代着名记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名誉会长穆青同志,想起他着名的"两翼齐飞"理论以及关于中国新闻走向世界的远见卓识。
赵德润[5](2007)在《穆青的“两翼齐飞”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当代着名记者、摄影家、我国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者穆青同志的一生,和党的新闻事业、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壮大紧密相连。他长期担任新华社社长,努力提高国家通讯社的文字和摄影报道总体水平,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世界性通讯社过程中,使新华社的文字、摄影报道和电视、网络的发展站在了世界性通讯社前列。他的理念创新、传世佳作和卓越贡献,将永远成为中国新闻界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欣[6](2006)在《浅谈穆青的摄影艺术》文中研究指明
岳娟[7](2005)在《无尽的探索 ——简论穆青的新闻创新》文中认为穆青是我国当代新闻宣传战线杰出的领导者、着名记者。他与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共同成长,是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亲历者,他的新闻活动与新闻思想具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的典型特征,加上他新闻记者与新华社社长的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独具魅力,同时他长达六十多年的新闻生涯足以成为供人们学习与探讨的、内容丰富、鲜活而又生动的新闻教科书,因而穆青本人和他的新闻思想极具研究价值。 近年来,“穆青研究”在我国学界和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综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对穆青感性和人文精神一面的认识要多于对其理性、科学精神一面的思考。本文认为穆青理性、科学的一面主要就是通过其新闻创新表现出来的。善于思考,勇于攀登,敢于大胆探索,充满改革精神,富有创新意识,这是他新闻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他新闻作品永葆魅力,影响深远而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因此,本文竭力关注穆青在新闻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试图从其创新的内容、特点及形成因素、带给我们的启示三大部分,对其进行初步的论述与分析。本文认为,穆青的新闻创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新闻、新闻事业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的创新;第二,关于新闻业务的认识与实践的创新;第三,对新闻事业生存和发展的认识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论述穆青关于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一些创新思想与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穆青在新闻领域的创新是较为全面、有重点、协调的,同时也是持续的。而他在新闻领域的积极创新主要与他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独特的职业角色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的第三部分,谈到了穆青的新闻创新带给我们的诸多启示。本文从新闻创新的角度展开的对穆青新闻活动、新闻思想和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旨在探索穆青新闻生命的内核与精神要义,一方面,便于今天的新闻工
赵德润[8](2004)在《穆青摄影的真善美》文中研究表明读穆青的摄影作品,无论是黄河惊涛、太行雄风,还是江南水乡、大漠驼影;也无论是埃及金字塔的夕照,还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廊柱,他的作品是那样大气磅礴,令人感到震撼,又是那样真实自然,让你在欣赏中受到感染。一幅幅作品,表达了作者对
赵德润[9](2004)在《穆青摄影的真善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穆青(1921年—2003年),回族,河南杞县人,中国着名新闻记者、摄影家。 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7月至1942年8月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2年8月进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事新闻工作。 解放后,他先后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新华社副社长兼总编
赵德润[10](2003)在《穆青摄影的真善美——2003年为《穆青摄影》所作序言》文中认为 读穆青的摄影作品,无论是黄河惊涛、太行雄风,还是江南水乡、大漠驼影;也无论是埃及金字塔的夕照,还是圣彼得大教堂的廊柱,他的作品是那样大气磅礴,令人感到震撼;又是那样真实自然,让你在欣赏中受到感染。一幅幅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创造性劳动的讴歌,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穆青摄影》收入的148幅作品,在向我们展示一个多彩的中
二、穆青摄影的真善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穆青摄影的真善美(论文提纲范文)
(1)穆青摄影的真善美(论文提纲范文)
穆青摄影作品欣赏(选自《穆青摄影》艺术设计侯书明) |
(6)浅谈穆青的摄影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因一颗报国之心而摄影。 |
二、抱一颗社会责任心去摄影。 |
三、怀一颗职业责任心去摄影。 |
四、用一颗真善美的心去摄影。 |
(7)无尽的探索 ——简论穆青的新闻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穆青新闻创新的主要内容 |
(一) 对新闻、新闻事业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的创新 |
(二) 关于新闻业务的认识与实践的创新 |
(三) 对新闻事业生存发展的认识与实践的创新 |
二、穆青新闻创新的特点和形成因素分析 |
(一) 穆青新闻创新的特点 |
(二) 穆青善于新闻创新的形成因素分析 |
三、穆青的新闻创新带来的启示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穆青摄影的真善美(论文参考文献)
- [1]穆青摄影的真善美[J]. 赵德润. 中国民族博览, 2021(03)
- [2]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A]. 赵德润. 开创新闻摄影科学发展新境界——新中国新闻摄影60年高峰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 2009
- [3]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J]. 赵德润. 中国记者, 2007(11)
- [4]从穆青的“两翼齐飞”到华赛的国家品牌[J]. 赵德润. 公关世界, 2007(10)
- [5]穆青的“两翼齐飞”理论与实践[A]. 赵德润. 创新“两翼齐飞”机制 服务建设小康大业——第八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 2007
- [6]浅谈穆青的摄影艺术[J]. 杨欣. 军事记者, 2006(10)
- [7]无尽的探索 ——简论穆青的新闻创新[D]. 岳娟. 河南大学, 2005(05)
- [8]穆青摄影的真善美[N]. 赵德润. 西藏日报, 2004
- [9]穆青摄影的真善美[N]. 赵德润. 光明日报, 2004
- [10]穆青摄影的真善美——2003年为《穆青摄影》所作序言[A]. 赵德润. 建立科学的图片运营机制——第六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文集,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