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新品系中粮88375选育报告

冬小麦新品系中粮88375选育报告

一、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选育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21)在《8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庄浪县引种试验研究初报》文中认为以兰天2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冬小麦新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2164-2-13-1-3和兰天43在庄浪县适应性强,耐寒、抗旱,成熟落黄正常,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黄矮病、叶锈病,中早熟,综合性状良好,折合产量分别为4 507.5 kg/hm2和4 080.0 kg/hm2,比对照品种兰天26号(折合产量3 877.5 kg/hm2),分别增产16.25%和5.22%,可示范种植。

王娜,岳维云,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赵尚文,安勤生[2](2021)在《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选育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是以自育材料11157(TW00-2864/04134)为母本、兰天19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2019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6 34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05%。2019—2020年度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冬小麦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6 004.5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8%。该品种株高91.0 cm,穗长7.6 cm,千粒重45.8 g,容重763.0 g/L。经条锈病接种鉴定,中梁41号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总体条锈病抗病性表现优异,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王娜,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安勤生,岳维云[3](2020)在《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小麦新品系中梁38号以周麦22为母本、兰天2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1.0 cm,穗长7.7 cm,千粒重43.19 g,容重790.0 g/L。2016—2018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2 a折合平均产量6 975.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5.3%。2018—2019年度参加生产试验,折合平均产量6 543.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33号增产3.0%。经接种鉴定,中梁38号苗期、成株期对条锈所有供试菌系及混合菌均表现免疫。适宜甘肃陇南(天水及陇南市)川水地示范种植。

魏志平,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王娜,安勤生,赵尚文,南海,岳维云[4](2019)在《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选育报告》文中指出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以中249-250/08T021为母本、兰天27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5—2017年参加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2 a折合产量6 042.0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6.1%;在2017—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6 324.0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9号增产7.3%。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抗;成株期对中4-1、条中34号、条中33号、条中32号、贵22-14和贵农其他菌系均表现免疫,对混合菌表现中抗。适宜天水及陇南山旱地区种植。

郭菊梅,张双定,柴月明,杨凤琴,张迎春,王文亚,林小艳,林燕[5](2016)在《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选育报告》文中认为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为从外引品系中梁9589变异单株中通过多代系谱法选择技术选育而成。在2012-2014年度甘肃省陇中部片冬小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a平均折合产量4 745.85 kg/hm2,比统一对照品种陇中1号平均增产10.9%。半冬性,生育期286 d,株高106 cm,穗长78 cm,穗粒数52粒,千粒重43.6 g,容重788 g/L。抗寒、抗旱性强,丰产、稳产。籽粒含粗蛋白质116 g/kg(干基)、湿面筋含量239.0g/kg(14%水分基)、赖氨酸4.35 g/kg(干基),沉降值37 m L(14%水分基)。苗期对混合菌表现免疫,成株期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中4-1、G22-14及混合菌均表现中抗。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及生态类似区旱地种植。

张二喜,宋建荣,张耀辉,李金昌[6](2015)在《利用外源抗锈基因选育抗锈小麦品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带有外源抗锈基因的材料与普通小麦多次杂交、回交,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 ruminterm Edium)、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黑麦(Secale cereale)和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的抗条锈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育成带抗条锈病基因的抗病、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天选41号、天选47号、中梁22号、中梁23号、中梁24号、中梁25号、中梁27号、中梁29号和中天1号。

宋建荣,岳维云,吕莉莉,张耀辉,刘鸿燕,王娜,南海,周喜旺[7](2010)在《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589选育报告》文中指出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589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其组合为[洮157/82(348)]//(AT8118/洮157),株高92.2 cm,穗长7.5 cm,千粒重42.5 g,容重752.0 g/L。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3.17%,湿面筋(14%湿基)30.6%。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高抗至中抗,高抗白粉病、黄矮病。在2007—2009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中,中梁9589平均折合产量6 262.5 kg/hm2。适宜天水市周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

宋建荣,岳维云,吕莉莉,张耀辉,刘鸿燕,王娜,南海,周喜旺[8](2010)在《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选育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以"holdfast"为母本,"中梁22号"为父本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05.7 cm,穗长7.18 cm,千粒重38.83 g,容重779.0 g/L;籽粒含粗蛋白130.8 g/kg(干基)、湿面筋294.0 g/kg,属中筋粉专用品系。该品系抗寒、抗旱性强,稳产性好,对条锈病表现高抗至中抗,轻感白粉病。经2006—2008年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平均折合产量5 844.8 kg/hm2,较对照品种中梁22号增产15.0%。适宜天水市及周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植。

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宋建荣,井金学,李振岐[9](2008)在《小麦品种中梁88375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文中指出【目的】中梁88375是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中4/S394//咸农4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品系,对小麦三锈免疫。明确其抗条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建立与其连锁的微卫星标记,以利于抗源筛选和培育持久抗病新品种。【方法】将中梁88375与感病品种铭贤16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用小麦条锈菌条中31号对其进行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选用普通小麦的320对微卫星引物对中梁88375及铭贤169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结果】中梁88375对多个条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CY31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把该基因暂命名为Yr88375。建立了与Yr88375连锁的6个微卫星标记Xgwm335、Xwmc289、Xwmc810、Xgdm116、Xbarc59与Xwmc783,并将Yr88375定位于小麦5BL。距离Yr88375最近的两个微卫星位点是Xgdm116、Xwmc810,遗传距离分别是3.1cM和3.9cM,最远的标记Xwmc783与Yr88375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3.5cM。【结论】系谱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Yr88375很有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E.intermedium)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杨敏娜[10](2008)在《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文中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在我国曾多次大流行,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虽然我国小麦抗病品种数量众多,但其抗源的单一化、同质化严重,从而导致病害频繁流行。所以,许多小麦条锈病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现有品种(系)抗病特点和抗病基因分布、挖掘新的抗源和抗条锈病基因、增加小麦抗源多样性、发掘高品位抗病基因等策略,以稳定小麦病害系统。因此许多研究者已把注意力集中到深入研究利用外源基因和重要小麦抗病基因上,试图解决小麦品种抗病性丧失难题。研究含有外源抗病基因种质资源的重要抗病品种的抗条锈性遗传机制和抗病基因,将增加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多样性,为小麦抗病性遗传改造提供丰富的物质贮备,对控制小麦条锈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生产上已推广和即将推广使用的具有外源抗病基因的5个品种(系)和已知抗条锈基因载体品种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取得以下结果:1.经典遗传学分析表明,中梁88375对CYR31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把该基因暂命名为Yr88375。BSA结合分子标记的方法,一方面建立了与Yr88375连锁的6个微卫星标记Xgwm335、Xwmc289、Xwmc810、Xgdm116、Xbarc59与Xwmc783,并将Yr88375定位于小麦5BL,距离Yr88375最近的两个微卫星位点是Xgdm116、Xwmc810,遗传距离分别是3.1 cM和3.9 cM,最远的标记Xwmc783与Yr88375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3.5 cM。另一方面利用RGA标记法结合缺四体定位法,将Yr88375定位于小麦5B染色体,并找到了两个与之连锁的RGA标记Yr88375-RG1和Yr88375-RG2,与Yr88375的遗传距离分别为3.6 cM和4.2 cM。系谱分析结合分子标记结果表明,Yr88375很有可能是一个来自于中间偃麦草(E.intermedium),并与已知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2.中梁22号与铭贤169杂交F2代群体苗期抗条锈病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中梁22号含有3-5对抗条锈基因。中梁22号对CYR31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暂命名YrZhong22)和一对隐性胞质基因共同控制,用SSR标记结合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建立了与YrZhong22连锁的4个微卫星标记,分别是Xwmc289、Xwmc810、Xgdm116和Xbarc232,并将YrZhong22定位于小麦5BL染色体。YrZhong22与相邻微卫星位点Xwmc810和Xgdm116的遗传距离分别是2.7 cM和4.4 cM。系谱分析及分子标记分析表明,YrZhong22可能是一个来自中间偃麦草的新抗条锈病基因。3.采用生理小种CYR30、CYR31、SU11-4、SU11-11对易位系M8657-1进行遗传分析发现,对CYR30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对CYR31的抗病性由两对显性核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病性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BSA法对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了3个与易位系M8657-1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Elm1连锁的多态性SSR标记,它们分别是Xgwm636、Xwmc522和Xwmc453,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依次为8.9 cM、5.9 cM和10.3 cM。根据这些扩增位点的染色体位置,可推出YrElm1位于小麦2AS染色体上,而目前定位于2AS染色体上的抗条锈基因只有Yr17,通过对抗病基因来源以及基因的抗病性综合分析可知,YrElm1和Yr17是完全不同的,因此,YrElm1可能是一个位于小麦2AS染色体上的新的抗条锈病基因。4.采用生理小种CYR29、CYR31、SU11-4、SU11-11对易位系M853-2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对CYR29的抗病性由两显一隐的三对核基因共同控制;针对CYR31的抗病性由两对显性核基因(互补作用)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和一显一隐的(呈独立或重叠遗传)胞质基因共同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BSA法结合SSR标记分析,筛选到1个位于4BL上的SSR标记Xgwm495,连锁分析表明,YrElm2与Xgwm495的遗传距离为7.6 cM,YrElm2位于小麦4BL染色体上。通过与已定位在4BL染色体上其它基因的比较可知,YrElm2是一个来自于柔软滨麦草、不同于已知基因的抗条锈病基因。5.对易位系M853-4接种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SU11-11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M853-4对CYR29、CYR30、CYR31的抗病性均由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对SU11-11的抗病性由一显一隐的两对核基因(呈独立或重叠遗传)共同控制。利用微卫星标记的方法筛选到3个与M853-4主效抗条锈病基因YrElm4连锁的多态性SSR标记,它们分别是Xwmc654、Xgwm304和Xgwm129,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依次为5.8 cM、7.1 cM和10.3 cM。根据小麦微卫星遗传图谱可知,这些扩增位点位于小麦5AS上,因此YrElm4位于小麦5AS染色体上。6.对条锈病已知基因载体品种Gaby的抗锈遗传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用CYR29、CYR32和SU11-11对该品种进行了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aby对CYR29的抗锈性表现为一对显性抗病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Gaby);对CYR32,其为母本时抗病性由两对基因控制(可能是两对隐性基因,也可能是存在累加作用的两对显性基因),为父本时抗病基因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两对隐性抗病基因控制;对SU11-11,其为母本时抗病性由三对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两对表现为累加作用),为父本时抗病性由一对完全显性抗病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为确定YrGaby染色体位置,利用BSA法从320对SSR引物中进行筛选,获得4个位于小麦4AL染色体的SSR标记位点,这些标记分别是Xgwm397、Xwmc161、Xwmc698和Xwmc760,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依次为13.8 cM、8.6 cM、5.1 cM和16.6 cM。另一方面,利用RGA标记法结合一整套缺四体定位法,将YrGaby定位于小麦4A染色体,并找到了2个与之连锁的RGA标记YrGaby-RG1和YrGaby-RG2,二者与YrGaby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2 cM和9.1 cM。与抗病基因YrGaby连锁的分子标记的获得,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选育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8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庄浪县引种试验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2.2 主要性状
    2.3 抗性
    2.4 产量
3 小结

(2)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2 品比试验
    2.3 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
3 主要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3.2 抗病性
        3.2.1 条锈病
        3.2.2 白粉病
    3.3 抗寒性
    3.4 其他抗性
    3.5 品质
    3.6 转基因检测
    3.7 DUS测试
4 适种区域
5 栽培技术要点

(3)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2 品比试验
    2.3 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区域试验
    2.4 甘肃省陇南片川区组生产试验
3 主要特征特性
4 抗逆性
    4.1 抗病性
    4.2 抗寒性
    4.3 其他抗性
5 品质
6 转基因检测
7 适种区域
8 栽培技术要点

(4)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和选育过程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2 品比试验
    2.3 甘肃省陇南片山区组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3.2 抗病性
    3.3 抗冻抗寒性
    3.4 其他抗性
    3.5 品质
    3.6 转基因检测
4 适种地区
5 栽培技术要点

(6)利用外源抗锈基因选育抗锈小麦品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以黑麦为抗源培育的小麦品种
        2.1.1 中梁23号
        2.1.2 天选41号
        2.1.3 天选47号
    2.2 以中间偃麦草为抗源选育的小麦品种
        2.2.1 中梁22号
        2.2.2 中梁24号
        2.2.3 中梁25号
        2.2.4 中梁27号
    2.3 以长穗偃麦草为抗源选育的小麦品种—中天1号
    2.4 以簇毛麦为抗源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梁29号
3 讨论

(7)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589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2 产量结果
    2.1 品鉴试验
    2.2 品比试验
    2.3 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与示范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3.2 品质
    3.3 抗逆性
4 适种地区
5 栽培要点
    5.1 施肥
    5.2 播期
    5.3 田间管理
    5.4 适时收获

(8)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选育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2 产量表现
    2.1 品鉴试验
    2.2 品比试验
    2.3 甘肃省陇南片区域试验
    2.4 生产试验与示范
3 特征特性
4 适种地区
5 栽培要点

(9)小麦品种中梁88375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苗期抗条锈病分析
    1.3 DNA提取和抗、感池构建
    1.4 SSR引物、PCR扩增和扩增产物检测
    1.5 遗传距离估算和连锁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病性评价和遗传分析
    2.2 Yr88375的SSR标记与定位
    2.3 遗传连锁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10)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抗病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1.1 R 基因的克隆方法
        1.1.2 R 基因的结构
        1.1.3 植物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在标记和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1.2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1.2.1 小麦抗条锈菌基因的来源
        1.2.2 已正式命名的小麦条锈菌基因
        1.2.3 已获得分子标记的抗条锈基因
    1.3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规律与遗传方法研究
        1.3.1 小麦抗条锈性遗传规律研究
        1.3.2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遗传研究方法
    1.4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应用
        1.4.1 寻找与目的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的方法
        1.4.2 分子标记的发展
        1.4.3 SSR 标记在小麦中的应用
    1.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1.6 外源种质在抗锈育种中的利用
        1.6.1 异源遗传物质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
        1.6.2 中间偃麦草有益基因的利用
        1.6.3 柔软滨麦草有益基因的利用
    1.7 论文设计
        1.7.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7.2 技术路线与预期成果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病原菌
    2.2 方法
        2.2.1 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2.2.2 抗条锈病基因分子图谱的构建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中4 两个衍生系的分子作图
        3.1.1 中梁88375 苗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
        3.1.2 中梁22 号抗条锈病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3.2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3 个易位系抗条锈病新基因的分子作图
        3.2.1 易位系M8657-1 苗期抗条锈基因的遗传分析与SSR 标记
        3.2.2 M853-2 苗期抗条锈病遗传机制与抗条锈病基因的微卫星标记
        3.2.3 易位系M853-4 苗期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
    3.3 小麦条锈病品种GABY 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3.3.1 Gaby 苗期抗条锈遗传分析
        3.3.2 Gaby 抗条锈病基因SSR 标记的建立
        3.3.3 Gaby 抗条锈病基因RGA 标记的建立
        3.3.4 YrGaby 遗传连锁图的绘制
        3.3.5 细胞质对抗条锈病基因表达的影响
        3.3.6 YrGaby 与位于4A 染色体上的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比较及其应用价值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全文结论
        4.1.1 中4 两个衍生系抗条锈基因的定位和分子作图
        4.1.2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3 个易位系抗条锈病新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
        4.1.3 已知基因品种Gaby 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4.2 讨论
        4.2.1 分小种鉴定和等位性分析在抗条锈遗传研究中的作用
        4.2.2 遗传分析中分离群体抗感分类标准
        4.2.3 用RGA 标记方法寻找小麦抗条锈性相关基因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冬小麦新品系中梁88375选育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8个冬小麦新品种在庄浪县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 王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24)
  • [2]冬小麦新品种中梁41号选育报告[J]. 王娜,岳维云,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赵尚文,安勤生. 甘肃农业科技, 2021(07)
  • [3]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8号选育报告[J]. 王娜,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魏志平,安勤生,岳维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20(09)
  • [4]冬小麦新品种中梁35号选育报告[J]. 魏志平,宋建荣,周喜旺,刘鸿燕,王娜,安勤生,赵尚文,南海,岳维云.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6)
  • [5]旱地冬小麦新品种陇选1号选育报告[J]. 郭菊梅,张双定,柴月明,杨凤琴,张迎春,王文亚,林小艳,林燕. 甘肃农业科技, 2016(03)
  • [6]利用外源抗锈基因选育抗锈小麦品种的研究[J]. 张二喜,宋建荣,张耀辉,李金昌. 甘肃农业科技, 2015(07)
  • [7]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589选育报告[J]. 宋建荣,岳维云,吕莉莉,张耀辉,刘鸿燕,王娜,南海,周喜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0(11)
  • [8]冬小麦新品系中梁9996选育报告[J]. 宋建荣,岳维云,吕莉莉,张耀辉,刘鸿燕,王娜,南海,周喜旺. 甘肃农业科技, 2010(01)
  • [9]小麦品种中梁88375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J]. 杨敏娜,徐智斌,王美南,宋建荣,井金学,李振岐.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0)
  • [10]几个小麦重要抗源品种(系)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与分子作图[D]. 杨敏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标签:;  ;  ;  

冬小麦新品系中粮88375选育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