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金牛市顶起中金股价(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1](2018)在《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案例分析 ——以九鼎投资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来,我国的整体经济趋势和速度有所放缓,在实体经济转型及注重资本层面作用进程中,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重要的资本支持源头。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迎来黄金发展期,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逐渐规范的发展进程中,其资金规模、融资渠道及投资模式已成为影响投资规模及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至今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融资渠道局限。其主要问题有融资途径少、规模小等方面,私募股权基金的整体规模偏小,融资对象以政府资金、非传统金融类机构投资者和民营企业与个人为主,市场参与度还不够高,资金结构存在不稳定性,而且2018年4月27号“资管新规”出台,对合格投资者的资格界定和资金限额更加严格。所以上市融资对于私募股权来说可以有效解决“融资难”和“退出难”两大问题,因此私募股权基金的融资问题和上市主板显得尤为关键,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从资金源头到后期合理投资、管理、退出都有积极影响。而就当前我国金融政策及环境来看,监管层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类企业的上市监管较为严格,其目的是防范市场风险,优化竞争环境。在这种严监管环境下,九鼎投资作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龙头企业,在2015年11月通过有效资本运作方案成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第一例,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其上市后的融资状况、短期财务和市场表现及业务层面效应对政策方的监管态度和同类企业经营管理来说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我国目前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现状及存在融资困境为前提,以九鼎投资与主板A股企业中江地产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主板融资作案例分析,通过收集九鼎系企业相关多项资料及数据,对整个上市过程及上市前后融资状况、财务状况、股价表现及其项目投资情况进行分析,并由九鼎投资在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得出针对监管层态度和PE企业寻求资本市场红利的相关启示,并且分析了九鼎上市之后与市场适应性不尽完美的风险因素,最终对其未来在私募领域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2016年9月9日借壳新规颁布,虽然九鼎投资上市方案不可完全复制,但作为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新三板和主板同时融资的初探,无疑对国内其他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和政策导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吴骏文[2](2017)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15分钟与日数据的实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但在经历2015年股市的暴涨和暴跌中,各界开始质疑股指期货对于股市的助涨助跌作用。国际经验显示,股指期货是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推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股市仍处于市场稳定期,研究股市在暴涨、下跌和平稳期三个不同阶段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异常波动溢出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完善股指期货的交易制度、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展开细致探讨。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股指期货与现货关系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对金融市场波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波动溢出效应机理进行理论梳理。第三章是实证设计,选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1月的股指期货和现货数据为样本,分别从趋势角度、风险角度划分期间来观察市场的纵向变化。同时结合高频与低频数据去观察市场的横向变化,使用动态模型BEKK-GARCH与DCC-GARCH从波动溢出效应、动态相关性两方面来观察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两个市场的互动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15分钟还是日数据,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表现出长期的稳定关系;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既有双向的溢出效应,也存在单向的溢出效应。高频向低频数据的过渡中,两个市场力量的强弱在相互溢出中有所转换,上升暴涨期表现为现货市场转向期货市场主导,下跌剧烈波动期与平稳波动期表现相反;风险划分的两个期间,两个市场存在单边力量占主导的溢出关系,高风险段现货市场占主导,低风险段则表现相反。基于实证结果,就股脂期货基本功能的发挥、交易机制、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熊英[3](2017)在《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文中指出由于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封建专制的政治统治、重农抑商的文化观念之下,中国百姓的个体财富观念在历史上长久被压制,难以通过媒介进行有效表达。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富裕生活的希望,人们个体财富观念觉醒,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方法和途径,整个社会对于财富创造的方法、知识、途径有了迫切需要。这一时期具有财经知识,并富于表达能力的个体,主动发表对于中国财经事件、现象、政策的评论,指导人们进行财富创造决策,帮助人们呼唤公平的投资环境、监督政府相关的投融资制度,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进行表达。这种致富知识表达与对致富知识的广泛需求恰遇21世纪初期自媒体的蓬勃发展,催生了自媒体财经评论这一新闻信息产品,该新闻信息产品成为人们进行财富观念表达的载体,在博客、微博、微信上诞生了大量承载个体财富观念表达内容的自媒体财经评论,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做为一种新闻评论的新形式、一段重要的新闻评论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思想观念的评论形式,本文试图结合思想观念研究与自媒体新闻评论研究的方法,以自媒体财经评论为研究对象,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这种社会现象进行剖析与探讨,揭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存在的一些困境与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按照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内在逻辑,包括绪论,全文主要分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阐述了本研究的选题意义,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核心概念,并对本研究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同时也对论文框架进行了规划。第二部分:对个体财富观念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历史考察、探讨其兴起的背景与发展阶段。指出中国公众的个体财富观念经历了由压抑——觉醒——表达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在个体财富观念觉醒、公众对财经知识的渴求等因素推动下,个体财富观念表达兴起,并经历了网站财经评论、财经论坛(BBS)、财经博客、财经微博、财经微信公号五个发展阶段。第三部分: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主体、核心观点、表达方式、社会功能等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新浪财经博客及财经微博等自媒体博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表达主体的性别与年龄结构、职业与受教育背景、地域分布。数据分析表明,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话语权已经由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向多元化表达主体进行转移,并分析个体财富表达话语权转移的内在原因。同时,考察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核心观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为个体财富正名、财产性收入是个体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财富创造来源已经从硬财富转向软财富等,总结出震惊与说理是表达主体较为普遍的表达方式。本部分还对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梳理,包括传播财经知识、社会财富舆论引导、讨论经济政策、经济评估与咨询的“智库”。第四部分:这一部分审视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面临的困境与不足,指出由于表达主体地域结构失衡、职业结构失衡、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表达话语权结构失衡。此外,在表达内容上,也存在着过于重视物本财富观、经济理论的使用失当、解读不当、缺乏对弱势群体财富创造问题的关注等问题,表达方式上主要存在着绝对化表达和情绪化表达,欠缺理性与审慎等问题。第五部分:在分析个体财富观念表达面临困境的成因基础上,提出了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出路与建议。如表达主体需要由生产-消费式向参与式生产转变,表达主体团队化和专业化。表达内容方面,应倡导人本财富观,及表达视角的全球化。表达方式上,则须注意理性分析、宽容辩论,审慎表达,致力建诤言。
靳波[4](2016)在《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高频交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技术在国外股票市场应用已经非常普遍。当前A股市场投资者更多局限于以日为单位的短线和中长线投资机会,日内交易机会关注甚少更乏高频交易研究。在A股市场与国际接轨的大背景下,兼顾高频交易在价格发现、市场效率等方面可能存在正面效应,在A股市场开展高频交易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论文从投资者角度深入研究我国A股市场现状发现通过合理技术手段可实现具有高频特征的股票交易,创新性提出“次高频交易”的概念。是指在A股市场制度框架下以实现A股高频率交易为目的而借助预配置相应股票建立底仓实现类“T+0”、计算机辅助高速决策、计算机加速下单等技术手段实现股票日内高频交易的一揽子相关数量化交易技术的总和。本文针对A股市场制度、技术和盈利性开展了次高频交易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得出了在当前A股市场通过合理规避制度风险次高频交易在制度上是可行的;借助Level-2实时行情、软件外股技术等手段可获得毫秒级交易速度,相较于传统手工操作具有极大的速度优势,次高频交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开发次高频交易策略程序实证研究获可观收益,次高频交易在盈利性方面也是可行的等结论。为A股市场开展次高频交易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实战解决方案。
林炳灿[5](2013)在《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统计研究》文中提出以博客、微博、网络论坛为主的社会化媒体正以迅猛的速度充斥着整个互联网空间。在社会化媒体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媒体的受众。社会化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方式,也引导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互联网从一个简单的信息发布技术平台演变成为社会化媒体的主要载体,发展为一个交互式的信息发布、共享、交流与协作的社会化网络。特别是对我国股票市场而言,尽管股票市场发展近20年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股票交易技术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水平同步,但在市场投资环境、股票交易制度、股票市场有效监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市场呈现非有效性,“政策市”、“消息市”的呼声不断,股票价格指数曾一度大起大落:2007年股票价值指数达到了一个峰值,之后就不断缩水,至今的价值指数不到最高点时的四成,并且仍波动不断。社会化媒体中关于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的行为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并非只有好的信息会得到大量传播,假的、尚未被证实的及负面信息传播更快,这些信息相互影响,汇聚成一种强大的势乃至产生“羊群效应”等现象,困扰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论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重点强调了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因此,如何更为准确的识别、判断网络舆论信息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厘清网络舆论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为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了。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研究主题设定为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统计研究。本文是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研究论文。遵循一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重点梳理现有研究中关于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得出研究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理论基础薄弱,二是信息利用不足。针对第一个问题,本文进而整理传统金融学视角下相关学者对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相关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对主观因素的考虑较少,使得对股价及其收益波动的解释存在盲区,而行为金融学理论恰好为相关研究的不足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文引入三因素模型以弥补现有研究中理论基础薄弱的不足。而针对第二个问题,本文利用网络舆论信息中的情感信息,测度投资者情绪,并将投资者情绪引入模型。经过从综合股票指数到个体股票指数,从相关分析到回归分析等系列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当股票价格处于下跌期时投资者关注度高。通过计算股票价格与投资者关注度的相关关系,本文发现投资者关注度倾向于负相关,即相比于上涨期,投资者在股票处于下跌时关注度更高。第二,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时市场中投资者行为较为一致,某种程度上投资者行为存在着“羊群效应”。本文分析了股票市场处于不同阶段时股票价格与投资者情绪间的相关性,得出不论股票市场处于上涨、下跌或是平稳阶段,投资者情绪均与股票价格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股市波动较大时,投资者情绪表现较为强烈,而投资者关注度则与股票价格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且在下跌期相关性更强。第三,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本文分析了股票价格与网络投资者关注度及情绪值间的领先与滞后关系,得出当投资者关注度或投资者情绪领先于股票价格时,二者的相关性相比于同一时期出现了明显的提高。第四,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度动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股票收益率波动。本文对股票价格与网络投资者关注度及情绪值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变动或是投资者关注度变动均是股票收益率波动的格兰杰原因。最后,从主观角度入手,将基于网络舆论提取的投资者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因素纳入分析股票价格波动,是对传统分析方法的很好的补充。传统三因素模型分析股票价格波动时能解释CAPM所遇到的异常回报的问题,但仍有部分现象无法解释,对股票价格的趋势部分拟合效果较差,整体解释力略显苍白。而在三因素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主观因素投资者情绪后,得出每个组合模型的拟合优度都有所提高,模型的检验更显着,也有更多的系数通过了显着性检验,并且对趋势部分拟合明显改善,以投资者情绪为代表的“网络舆论信息”确实对股票价格有影响。股票价格的决定具有无法排除的主观性质,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的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研究视角方面,本文尝试从文本中的情绪切入,提炼网络舆论中的情绪信息,分析网络舆论情绪信息对股价的影响,为相关当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认识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推进相关当局对网络舆论、股票价格的认识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第二,研究方法方面,本文创新性地利用网络舆论数据,采用文本分类技术测度了投资者情绪。第三,研究结论上,与相关的研究结论相比,本研究得出网络舆论信息对股票价格确实存在一定的预测价值,并且当股票处于上涨或是下跌幅度较大时,网络舆论预测作用显着。此外,本研究仅限于初探,目前仍存在一些待改进之处:首先,研究方法选取上,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交叉性、多学科题材,属于新兴发展学科,相关研究方法引入这个主题仍处于初步阶段。并且,本文也是基于自身思考所做出的一次尝试,由于能力有限以及各方面相应的准备不够充分,研究中难免存在疏漏。其次,在测度方法的选择上,现有关于投资者情绪的测度方法主要有主观方法、客观方法和复合方法,本文最终选择主观方法,并利用文本分类技术进行测度。度量情感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通过多人合作的方式完成,绝非一人能力所逮。由于本人能力所限,并且相关的工作量较大,本研究中投资者情绪的测度目前只能通过现成的情感分类软件进行,而后续研究可尝试针对自有研究的特点自行开发软件。最后是研究结论上,本文的结论是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具有影响,显然这个结论较已有的研究差异不太明显,经过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所选取的样本量有限,而最主要原因是文本数据挖掘以及文本分类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耗费成本较大,如若抓取全部上市公司的数据,则需要使用容量特别大的存储器存储,而这个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后续的研究可以考虑建立这个数据库,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行业细化、板块细化等,使得结论更具代表意义。
冯丹[6](2013)在《基于行为金融的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分析 ——以我国沪市A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济学、金融学与心理学、管理学的研究出现了相互融合的趋势,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作为新兴学科,行为金融学是在对金融市场上非理性现象的解释和研究中成长起来的。行为金融学从非理性人的角度对投资者的决策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总结,尤其是对投资策略方面的研究,实践性极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具有不成熟、不规范、非理性现象突出等特点,研究行为金融学理论对我国证券市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虽然西方的学者对行为金融在市场的非理性现象和行为投资策略方面已经做了诸多实证分析,但由于文化、制度、政策、投资者构成等因素的差异,我国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表现的认知和行为偏差会不同于成熟市场上的投资者,市场中表现出的非理性现象也会有所不同,进而导致对投资策略的选择和实施也会与西方学者的研究有所差异。因此,对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研究,需要更多来自我国市场的研究成果和证据,这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证券投资策略,实证数据来自于沪市A股。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为主线,首先对讨论证券市场非理性现象和行为投资策略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已有文献研究的成果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本文与以往文献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文章的创新点。然后对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在投资策略方面的内容进行简介,指出了传统金融理论的问题,接着引出了行为金融学在实践方面的意义和成果,着重分析了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的实施要领和理论机制。再而,对我国股市的非理性现象分噪声交易、羊群效应和投资者过度自信分三方面做出分析,其中对噪声交易和投资者过度自信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股市存在噪声交易、羊群效应、投资者过度自信现象的结论,其中,我国投资者过度自信现象并不严重。基于对非理性现象的分析,本文选取符合我国股市特点的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进行实证研究,选取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2009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A股股票的收益率数据,建立了组合形成期和检验期。组合形成期为三个月和六个月,检验期的时间跨度为三十三个月,并以三个月为一个检验区间。在对四组股票组合进行收益率分析后,得出了结论:在我国股市中反向投资策略的形成期为三到六个月,持有期为一至两年;动量交易策略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与本文选取的形成期和检验期的长度有关,原因是我国股市换手率过高,引起了反转特征和惯性特征的短期化,如果能够采用更小的排序期,比如一个月,也许可以发现显着的惯性特征。这一点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得到证实。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提出了使用行为投资策略的注意事项。首先,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来适当的调整投资策略。因为市场中的非理性现象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每种行为投资策略都是有理论基础的,这些理论基础就是市场中的非理性现象。其次,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行为投资策略,不同投资者的知识水平、认知偏差和环境影响等都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信息,不同的投资者反应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行为投资策略研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在我国的应用做出了实证分析,虽然得出了与理论相符的结论,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为我国投资者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行为投资策略。
刘靓[7](2010)在《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沪深300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及雷曼破产等一连串事件,市场上大多机构都未能幸免,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造成了重大的创伤,让人再次见识了虚拟金融工具的强大力量,因此,又有不少人把这次的金融海啸归咎于衍生品。全球大多国家都进入经济衰退,房地产泡沫破碎,失业人口增多等等,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政策以帮助经济早日复苏。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人们对衍生品的重新认识,衍生品交易又慢慢步上正轨。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股变流通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使IPO由市场定价;创业板的推出,让高科技、高成长的企业有了股权融资的渠道,也为风险资本营造了一个正常的退出途径;融资融券的推出,使市场上有了信用交易,这些制度改革使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完善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机制并使其较快发展,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奠定了市场基础。为了更好的防范市场风险,推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如《证券法》、《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等,为股指期货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法律保障,另外,2006年10月30日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并且商品期货的多年交易,为股指期货的运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为保证股指期货能够安全平稳的运行,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2010年4月6日,是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对我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改变了我国只有商品期货的历史,正式推出了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沪深300股指期货。股指期货的推出,有利于改善现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增加市场运行的弹性;有利于完善市场化的资产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队伍,为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首先阐述了下国内外的经济大环境情况,指出了股指期货推出的背景和具有的研究意义,然后就国内外相关与股指期货相关的文献做了一个综述,从而可以了解本文的关于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影响的研究现状,最后再点明了文章的结构,并说明了本文的创新点以及不足。第二章是对股指期货这种金融衍生品进行介绍,了解它的概念,并指出了股指期货具有保证金交易、双向交易、当日回转制度、交易成本低、合约标的是股价指数以及现金交割等特征,然后再介绍了全球和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并阐述了全球场内衍生品的现状。第三章分析了股指期货具有规避系统性风险、信息传递、价格发现和资产配置等作用和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四个方面的影响,即标的指数走势、标的指数的波动性、标的指数成分股以及市场流动性等方面。第四章介绍了股指期货市场的状况,首先介绍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和投资者构成,这样就了解了市场上的整体运作情况,然后再介绍了我国首个股指期货的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从而更清楚的具体了解沪深300股指期货。第五章是本文的实证部分,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情况,然后将沪深300指数5分钟收盘价分为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两个阶段,对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性进行研究,再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了沪深300指数及其股指期货的1分钟走势的价格关系,最后就对相关问题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完善现货市场,为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强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防止人为操纵市场;三是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指导,使其更加理性化交易。
段长智[8](2009)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如何运用正确的投资价值分析方法,把握上市公司的动、静态投资价值,将是其投资成败的关键。本文对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价值分析是在我国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展开的。鉴于中国国航是一家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因此,要准确把握投资机会就必需从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到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又要考虑到资本市场的整体波动情况,因此,本文认为只有将静态价值与动态价值二者有机结合,并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真正为投资者投资中国国航提供帮助。在静态价值分析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中国国航经营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中国国航的静态投资价值。其中,内部因素的评估内容为中国国航自身的经营情况、经营数据及盈利预测分析。而外部因素则是从宏观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按照外部因素作用于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体现价值的原则,对中国国航的静态价值进行分析,得出合理估值。在进行动态价值分析时,本文主要从证券市场交易环境的变化对中国国航股价变动的影响分析入手,通过研判中国国航股价与证券市场走势呈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凭借对证券市场整体波动区间的研判,结合中国国航与证券市场的表现相关性分析,最终对中国国航的动态投资价值进行了有效评估。本文选取中国国航进行分析迎合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宏观背景,对其进行投资价值分析符合广大证券投资者的实际需求,对其创造性的应用动、静态投资价值分析方法,对今后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汪玲[9](2007)在《后股权分置时代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出发,在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取得成功这一背景下来研究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和将要产生的影响。论文基于市场波动性理论、有效市场假说等现代金融理论和学说,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特点,对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推出股指期货的我国市场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以股票市场的交易量、流动性和波动性为分析的中间变量,分析了在渐进全流通这样一个背景下推出股指期货将会对我国的股票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从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入手,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的理论推导和市场功能,并对文章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接下来就国外股指期货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步性情况做了对比,分析我国与这些国家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取得一定的借鉴意义;重点在第三章分析了股指期货的市场效应,由于我国目前还并未推出股指期货,所以不能采集到相关数据做实证分析,但在这篇文章中,主要结合我国的市场特点,分预期效应和实际效应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影响;最后,就股指期货的风险做了相关介绍,也是结合我们资本市场本身的特点,提出在渐进全流通过程中,推出股指期货风险防范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在借鉴国外市场股指期货与股权分置改革同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证券市场为分析的桥梁,对我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的推出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在我国目前的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应适时推出股指期货,这会有利于降低市场的波动性,降低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完善市场功能和定价体系。
何翔[10](2007)在《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当前股指期货即将在中国证券市场粉墨登场。机构投资者如何应用这一新型工具在业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本文针对证券市场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文章首先对股指期货进行了历史回顾和简单梳理,对股指期货创新、发展历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文章的第二部分则介绍股指期货的设计结构和要素,特别通过几个有代表性股指期货的实证分析,如美国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日经平均指数和香港恒生指数在操作应用上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给我国证券市场上即将推出的沪深300指数的比对意义。随后本文介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环境,并对我国发展股指期货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对机构操盘策略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股指期货能够起到的作用进行实例研究,从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投机交易、套利交易以及进一步推进金融深化等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可操作方案。文章最后对中国发展股指期货进行了展望,认为随着中国证券市场不断的迈向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中国证券市场不断进行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是大势所趋,股指期货提供机构以新的投资渠道,将会给证券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加速资金流动,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闪耀的明星。
二、黄金牛市顶起中金股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金牛市顶起中金股价(论文提纲范文)
(1)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案例分析 ——以九鼎投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 |
1.2.1 私募股权基金 |
1.2.2 私募股权基金融资 |
1.2.3 资产重组 |
1.2.4 融资理论 |
1.3 文章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2章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及融资现状 |
2.1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概况 |
2.1.1 近几年来发展规模迅速扩张 |
2.1.2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广度加深 |
2.2 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现状 |
2.2.1 国际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环境 |
2.2.2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融资环境 |
2.3 私募股权基金融资困境 |
2.3.1 融资规模小 |
2.3.2 融资渠道少 |
第3章 九鼎投资上市融资案例分析 |
3.1 主体介绍 |
3.1.1 九鼎投资 |
3.1.2 中江地产 |
3.2 九鼎投资上市融资动因 |
3.2.1 市场环境驱动 |
3.2.2 资管计划驱动 |
3.2.3 杠杆比例驱动 |
3.3 九鼎投资上市过程 |
3.3.1 九鼎集团取得中江集团控制权 |
3.3.2 向中江地产注入子公司昆吾九鼎 |
3.3.3 定向增发募集资金 |
3.4 九鼎投资上市方案分析 |
3.4.1 巧用估值方法 |
3.4.2 分步实施方案 |
第4章 上市融资的效应分析 |
4.1 上市前后融资状况分析 |
4.1.1 上市前股权及债权融资 |
4.1.2 上市后股权及债权融资 |
4.2 财务效应分析 |
4.2.1 盈利能力提升 |
4.2.2 成长能力增强 |
4.2.3 现金流状况好转 |
4.3 市场效应分析 |
4.3.1 股价表现 |
4.3.2 事件研究法表现市场短期效应 |
4.4 业务层面分析 |
4.4.1 登陆主板为子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奠定基础 |
4.4.2 注入优质资产和人力资本 |
4.4.3 新增项目运营管理方式 |
4.4.4 投资运营理念更完善 |
第5章 案例的启示与展望 |
5.1 案例总结 |
5.1.1 融资渠道趋于多元化,但资金去向难把控 |
5.1.2 短期内财务利好且提振股价 |
5.2 案例启示 |
5.2.1 监管层在资本市场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5.2.2 PE企业应合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便利 |
5.2.3 私募股权基金运营规范化 |
5.3 风险与展望 |
5.3.1 风险因素 |
5.3.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15分钟与日数据的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 |
2.2 国内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基础 |
3.1 波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3.2 溢出效应的机理分析 |
4 实证检验 |
4.1 研究假设 |
4.2 模型建立 |
4.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
4.4 数据的基本特征检验 |
4.5 基于BEKK-GARCH模型的波动溢出效应检验 |
4.6 基于DCC-GARCH模型的动态相关性检验 |
4.7 实证结果分析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主要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核心概念的梳理与界定 |
1.2.1 财富、观念、个体财富观念 |
1.2.2 自媒体财经评论 |
1.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财富观念的研究 |
1.3.2 关于财富观念表达的研究 |
1.3.3 关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研究 |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历史考察 |
2.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历史溯源 |
2.1.1 封建社会:被国家伦理财富观取代 |
2.1.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个体财富观念的微弱表达 |
2.1.3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湮没于国家财富观念中 |
2.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兴起背景 |
2.2.1 个体财富观念觉醒,亟需财经知识 |
2.2.2 媒介技术进步,媒体竞争需要 |
2.2.3 表达主体形成,表达权得到保障 |
2.3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发展阶段 |
2.3.1 网站财经评论频道 |
2.3.2 财经论坛(BBS) |
2.3.3 财经博客 |
2.3.4 财经微博 |
2.3.5 财经微信公众号 |
3.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综合分析 |
3.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主体构成分析 |
3.1.1 表达主体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
3.1.2 表达主体的职业与受教育背景 |
3.1.3 表达主体的地域分布 |
3.1.4 话语权的转移与重构 |
3.2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核心观点分析 |
3.2.1 为个体财富正名 |
3.2.2 财产性收入是个体财富创造的重要来源 |
3.2.3 个体财富的形态和来源领域发生变化 |
3.2.4 个体财富创造、积累和分配制度需要完善 |
3.3 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方式分析 |
3.3.1 点穴公众痛点,反复论理的强互动式 |
3.3.2 语不惊人誓不休,制造声势的“网红”式 |
3.3.3 直击痛点,刺激“属丝”围观的“大V”式 |
3.4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社会功能分析 |
3.4.1 财经知识传播 |
3.4.2 社会财富舆论引导 |
3.4.3 经济政策讨论 |
3.4.4 经济评估与咨询的“智库” |
4.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困境与不足 |
4.1 表达话语权结构失衡 |
4.1.1 地域结构失衡 |
4.1.2 职业结构失衡 |
4.1.3 性别结构失衡 |
4.2 表达内容的失当 |
4.2.1 过于重视“物本财富观” |
4.2.2 经济学理论使用失当 |
4.2.3 解读不当干扰经济政策执行效果 |
4.2.4 缺乏对弱势群体财富创造问题的关注 |
4.3 表达方式欠缺理性与审慎 |
4.3.1 绝对化表达,涉嫌炒作 |
4.3.2 情绪化表达,致讨论偏题 |
5.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出路与建议 |
5.1 个体财富观念表达的困境成因 |
5.1.1 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影响 |
5.1.2 自我把关难以克服观点的片面性 |
5.1.3 原创内容难以为继 |
5.1.4 商业利益导向下的责任感缺失 |
5.2 表达主体的转型 |
5.2.1 由“生产—消费式”向“参与式生产”转变 |
5.2.2 表达主体团队化和专业化 |
5.2.3 表达主体结构均衡化 |
5.3 表达内容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
5.3.1 确立“人本财富观”,提升个体财富品位 |
5.3.2 分析与表达视角的全球化 |
5.4 表达方式的平和与大度 |
5.4.1 理性分析,宽容论辩 |
5.4.2 审慎表达,致力建诤言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4)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股市投资分析方法与高频交易简介 |
2.1 股市投资分析方法简介 |
2.1.1 基本面分析 |
2.1.2 技术分析 |
2.1.3 演化分析 |
2.2 高频交易简介 |
2.2.1 高频交易相关知识 |
2.2.2 高频交易的概念 |
2.2.3 高频交易系统基本特征 |
2.2.4 高频交易主流策略 |
第3章 A股市场使用高频交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高频交易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使用情况 |
3.1.1 高频交易境外使用情况 |
3.1.2 高频交易国内使用情况 |
3.1.3 高频交易使用中存在的争议 |
3.1.4 高频交易的积极作用 |
3.2 A股市场使用高频交易存在的问题 |
3.2.1 A股市场现行制度对高频交易的限制 |
3.2.2 A股市场现行技术对高频交易的限制 |
3.3 A股市场的解决方案——次高频交易的提出 |
3.3.1 次高频交易提出的背景 |
3.3.2 次高频交易的概念 |
第4章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的制度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
4.1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的制度可行性分析 |
4.1.1 A股市场交易规则可行性分析 |
4.1.2 A股市场交易成本可行性分析 |
4.2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
4.2.1 A股市场获取交易行情的技术分析 |
4.2.2 A股市场交易接口技术分析 |
第5章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的收益可行性分析 |
5.1 次高频交易程序设计 |
5.1.1 次高频交易系统软件设计 |
5.1.2 次高频交易策略程序开发 |
5.2 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收益分析 |
5.2.1 数据准备 |
5.2.2 研究条件假设 |
5.2.3 收益结果分析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次高频交易策略实现类DayTradingStrategy源程序 |
(5)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统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网络舆论与股票价格关系:文献与述评 |
2.1 行为金融理论 |
2.1.1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关系 |
2.2 网络舆论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方法比较 |
2.2.1 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
2.2.2 传统金融学视角下股价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
2.3 网络舆论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理论建模 |
3 基于网络舆论的投资者情绪测度与分析 |
3.1 投资者情绪测度方法的选择 |
3.2 投资者情绪测度的实现 |
3.2.1 社会化媒体的比较与选择 |
3.2.2 股吧信息抓取 |
3.2.3 文本去噪 |
3.2.4 文本分类 |
3.2.5 情感值赋分 |
3.2.6 投资者情绪测度 |
3.3 投资者情绪测度结果的分析 |
4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分析——以上证指数为例 |
4.1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研究的变量选择 |
4.1.1 上证指数交易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4.1.2 上证指数股吧投资者关注度分析 |
4.2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关分析 |
4.2.1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同期相关分析 |
4.2.2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领先与滞后关系分析 |
4.2.3 股价上升期与下跌期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相关分析 |
4.2.4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
5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基于扩展的三因素模型——以上证50股票为例 |
5.1 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实证建模 |
5.1.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5.1.2 相关概念界定 |
5.1.3 数据分组 |
5.2 传统金融学视角下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实证分析——三因素模型 |
5.3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的实证分析——扩展的三因素模型 |
6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6.2.1 可能的创新 |
6.2.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6)基于行为金融的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分析 ——以我国沪市A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 文章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2.1 行为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
2.2.2 我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现象的文献综述 |
2.2.3 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投资策略的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论 |
3. 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
3.1 传统金融学理论及其投资策略 |
3.1.1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基石——有效市场假说 |
3.1.2 有效市场假说下的证券投资策略 |
3.2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理论概述 |
3.2.1 行为金融学的概念 |
3.2.2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方面的实践意义 |
3.2.3 行为金融学主张的投资策略 |
4. 我国证券市场的非理性现象研究 |
4.1 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
4.1.1 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与原因 |
4.1.2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
4.2 对我国证券市场非理性现象的检验——以股票市场为例 |
4.2.1 对我国股票市场噪声交易的研究 |
4.2.2 对我国股票市场羊群效应的分析 |
4.2.3 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的实证研究 |
5. 基于行为金融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实证分析——以沪市A股为例 |
5.1 行为投资策略的选择 |
5.1.1 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特征分析 |
5.1.2 基于行为金融的投资策略选择 |
5.2 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在沪市A股的实证研究 |
5.2.1 数据选取 |
5.2.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5.2.3 实证分析 |
6.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应用行为投资策略的注意事项 |
6.3 文章的不足之处及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7)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沪深300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 |
1.2.2 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 |
1.2.3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1.2.4 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1.3 本文结构安排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2 股指期货概述 |
2.1 股指期货的概念 |
2.2 股指期货的特征 |
2.2.1 保证金交易 |
2.2.2 双向交易 |
2.2.3 当日回转制度(T+0) |
2.2.4 交易成本低 |
2.2.5 合约标的是股价指数 |
2.2.6 现金交割 |
2.3 股指期货的产生与发展 |
2.3.1 全球股指期货发展历程 |
2.3.2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历程 |
2.3.3 全球场内衍生品的现状 |
3 股指期货的作用和影响 |
3.1 股指期货的作用 |
3.1.1 规避系统性风险 |
3.1.2 信息传递 |
3.1.3 价格发现 |
3.1.4 资产配置 |
3.2 股指期货推出后对现货市场的影响 |
3.2.1 对现货市场标的指数走势的影响 |
3.2.2 对现货市场标的指数的波动性影响 |
3.2.3 对标的指数成分股的影响 |
3.2.4 对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4.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介绍 |
4.1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组织结构 |
4.2 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投资者构成情况 |
4.3 首个股指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 |
4.3.1 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 |
4.3.2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介绍 |
5 实证分析 |
5.1 时间序列方法研究 |
5.1.1 单位根检验 |
5.1.2 协整检验 |
5.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2 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沪深300指数的走势变动 |
5.3 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性研究 |
5.4 沪深300指数及其股指期货之间的价格关系 |
5.5 结论 |
5.6 政策建议 |
5.6.1 完善现货市场,为股指期货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
5.6.2 加强资本市场的风险管理,防止人为操纵市场 |
5.6.3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指导,使其更加理性化交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
1.1.1 选取上市公司的背景与目的 |
1.1.2 选取航空公司的背景与目的 |
1.2 对中国国航进行投资价值分析的重要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论文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4.1 论文的写作思路 |
1.4.2 论文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投资价值相关理论 |
2.1 公司投资价值定义及相关理论介绍 |
2.1.1 公司投资价值定义 |
2.1.2 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评估内容 |
2.2 研究投资价值的相关理论 |
2.2.1 股票价值与价格分离理论 |
2.2.2 财务分析把握股票价值理论 |
2.3 投资估值法及相关模型 |
2.3.1 相对估值法及评估模型 |
2.3.2 绝对估值法及评估模型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国航现状及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
3.1 中国国航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公司历史沿革及股权结构 |
3.1.2 机队与航线介绍 |
3.1.3 主营收入和成本结构 |
3.2 中国国航投资价值分析方法 |
3.2.1 中国国航公司的投资价值体现 |
3.2.2 中国国航静态价值分析 |
3.2.3 中国国航动态价值分析 |
3.3 中国国航投资估值法及评估模型介绍 |
3.3.1 中国国航静态估值法的选用及相互关系 |
3.3.2 中国国航动态评估方法介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国航静态投资价值分析与预测 |
4.1 影响中国国航静态投资价值的外部因素分析与预测 |
4.1.1 国民经济发展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
4.1.2 人民币升值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
4.1.3 消费升级、奥动机遇对航空公司影响分析 |
4.1.4 燃油价格波动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
4.1.5 制度变革对国内航空公司的影响分析 |
4.2 影响中国国航静态投资价值的内部因素分析与预测 |
4.2.1 经营状况评价指标-客座率分析与预测 |
4.2.2 票价水平评价指标-客公里收入分析与预测 |
4.2.3 运营效率评价指标-座公里收入分析 |
4.2.4 客运业务运力投放综合分析与预测 |
4.2.5 货运业务分析与预测 |
4.2.6 成本控制分析 |
4.2.7 加入星空联盟提升中国国航市场份额 |
4.2.8 重组预期提升公司价值 |
4.3 中国国航同业公司内、外部影响因素横向比较分析 |
4.3.1 国内三大航空公司2007年运营数据增长情况比较分析 |
4.3.2 2008年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运力需求对比分析 |
4.4 中国国航的业绩回顾、预测及估值分析 |
4.4.1 中国国航2006-2007年度盈利主要指标分析 |
4.4.2 中国国航08、09年盈利预测假设 |
4.4.3 中国国航的2008、2009年的业绩预测 |
4.4.4 运用PEG及PE估值法对中国国航估值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国航动态投资价值分析与评价 |
5.1 中国国航动态价值变化与A股市场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
5.2 影响中国国航动态投资价值的市场因素分析 |
5.3 运用动态价值评估法研判A股波动区间 |
5.3.1 运用市盈率法研判A股动态价值波动区间 |
5.3.2 运用市净率法研判A股动态价值波动区间 |
5.4 中国国航及同业公司近年动态投资价值表现关系分析 |
5.4.1 中国国航及国内同业公司近年动态价值表现关系分析 |
5.4.2 境内外同业公司近年动态价值表现关系对比分析 |
5.5 中国国航动态价值评估结果及投资建议 |
5.5.1 中国国航动态价值评估结果 |
5.5.2 中国国航综合评价与投资建议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后股权分置时代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之处 |
1 股指期货概述 |
1.1 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概括 |
1.2 股指期货的主要特点 |
1.3 股指期货的理论价格推导和功能 |
2 股指期货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步性 |
2.1 国外股权分置改革与股指期货的同步性情况 |
2.2 我国股指期货和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情况 |
3 后股权分置时代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效应分析 |
3.1 后股权分置时代的界定及其特点 |
3.2 我国特有情况下股指期货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关系 |
3.3 股指期货推出前的预期市场效应 |
3.4 后股权分置时代股指期货推出后的市场效应分析 |
4 后股权分置时代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及其防范 |
4.1 股指期货风险成因 |
4.2 后股权分置时期推出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因素分析 |
4.3 后股权分置时期股指期货的风险防范对策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股指期货综述 |
(一) 股指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
(二) 股指期货的特点和功能 |
二、股指期货在境外的应用经验 |
(一) 美国、日本和香港的股指期货 |
(二) 境外股指期货的应用分析 |
(三) 国外股指期货给我国的启示 |
三、股指期货在我国的应用 |
(一) 股指期货推出后的中国证券市场 |
(二) 股指期货的风险和机会 |
(三) 沪深300 指数应用研究 |
四、股指期货应用研究 |
(一) 股指期货的市场构成 |
(二) 股指期货的具体应用 |
五、股指期货的前景展望 |
(一) 宏观经济展望 |
(二) 股指期货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黄金牛市顶起中金股价(论文参考文献)
- [1]私募股权基金上市融资案例分析 ——以九鼎投资为例[D]. 韩璐. 湘潭大学, 2018(02)
- [2]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15分钟与日数据的实证[D]. 吴骏文. 暨南大学, 2017(05)
- [3]个体财富观念的表达研究 ——基于自媒体财经评论的考察与分析[D]. 熊英. 武汉大学, 2017(06)
- [4]A股市场次高频交易可行性研究[D]. 靳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6(06)
- [5]基于投资者情绪的网络舆论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统计研究[D]. 林炳灿.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5)
- [6]基于行为金融的反向投资策略和动量交易策略分析 ——以我国沪市A股为例[D]. 冯丹.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4)
- [7]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沪深300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D]. 刘靓. 江西财经大学, 2010(02)
- [8]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D]. 段长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S1)
- [9]后股权分置时代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效应研究[D]. 汪玲.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10]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应用研究[D]. 何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03)